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化学

第一章 热化学与反应

重要概念

1.系统:客观世界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物质。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被划分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2.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3.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 、体积V 、温度T 、质量m 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函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5.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

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如温度与压力,密度等。 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8.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

9.化学计量数:0=∑B

VB B表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VB是B 的化学计量数,量纲为一;

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是各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

11.反应进度ξ:b b v /n ?=?ξ 对于化学反应来讲,一般选未反应时,0=ξ 引入反应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是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来表示反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总是相等的。

12.反应热的测定:T C T m c T T m c q s s s 12s s ??-=???-=-??-=)( 所用到的仪器是弹式热量计又称氧弹 弹式热量计中环境所吸收的热可划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是加入的吸热介质水所吸收的,另一部分是金属容器等钢弹组件所吸收的。前一部分的热用)(O H q 2表示,后一部分热用b q 表示,钢弹组件的总热容b C 告诉了则直接求得b q 。

13.习惯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298.15K ,100kPa 下进行的。

14.一般没有特别的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

15.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也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16.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其值一定。殊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17.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交换的热量称为热。若系统吸热值为正,若系统放热值为负。

18.系统与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系统得功为正,系统做功为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系统体积的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

19.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途径有关。而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有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决定,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20.化学反应热是指等温过程热,即当系统发生了变化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1.定容反应热,在恒容,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这样热力学能改变量等于定容反应热。其也只取决与始态和终态。

22.定压反应热,在恒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

?H

=-=+≡+-+=--=-=?12p 1122p 12p 12H H q pV U H pV U pV U q V V p q U U U 则)令()()即(

?H 是焓的增量,称为焓变。如果?H <0表示系统放热,?H >0表示系统吸热,为吸热反

应。

23.对于只有凝聚相的系统即液态和固态的系统,v p q q =,对于有气态物质参与的系统,考虑到体积的变化,可得

RT Bg U H RT Bg q q B

m r m r

B

m v m p ?=

?-??=

-∑∑)

(即)

(,,νν

24.盖斯定律:在恒容或者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25.在任一温度T、标准压力Θ

p 下表现出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为气体物质的标准状态。液体固体物质或溶液的标准状态为任一温度T,标准压力Θ

p 下的纯液体,纯固体或标准浓度ΘC 时的状态。

26.单质和化合物的相对焓值,规定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时反应的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生成焓的负值越大,表明该物质键能越大,对热越稳定。

27.规定水和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值为零。

28.298.15K 温度下标准摩尔反应焓等于同温度下个参加反应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的总和。若系统的温度不是298.15K ,反应的焓变会有些改变,但一般变化不大,即反应的焓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重要概念 1.自发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叫做自发反应或自发过程。自发过程都是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 2.系统倾向于取得最低的势能。

3.反应的焓变是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依据但是不是唯一的依据。

4.过程能自发地向着混乱程度增加的方向进行。

5.熵是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的混乱度(或无序度)的量度。Ω=kln S ,式中Ω为热力学概率或者称混乱度,k 为波尔兹曼常数。

6.熵的公式表明: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系统的微观状态数越多,热律学概率越大,系统越混流乱,熵就越大。

7.热力学第二定律:在隔离系统中发生的自发反应必伴随着熵的增加,或隔离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极大值,这就是自发过程热力学的准则,称为熵增加原理。

8.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一切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都等于零。表达式为S (0K )=kln1=0;

9.依此为基础,若知道某一物质从绝对零度到指定温度下的一些热力学数据如热容等,就可以求出此温度时的熵值,称为这一物质的规定熵。

10.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规定熵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熵。 11.规定处于标准状态下水合氢离子的标准熵值为零。

12.(1)对于同一物质而言,气态时的熵大于液态时的,液态时的熵又大于固态时的熵。 (2)同一物质在相同的聚集态时,其熵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在温度和聚集态相同时,分子或晶体结构较复杂的物质熵值大于分子或晶体结构较为简单的物质的熵值。

(4)混合物或溶液的熵值往往比相应的纯净物的熵值大。

13.对于物理或者化学变化而言,几乎没有例外,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熵值的增大。

14.注意,虽然物质的标准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只要是没有引起物质聚集状态的改变,其值通常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反应的熵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这一点和焓变很类似。 15.自由能:把焓和熵并在一起的热力学函数。

16.吉布斯函数:m r m r m r S T H G TS H G ?-?=?-=或者写成。

17.以?G 作为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标准,称为最小内能原理即:?G<0 自发过程,过程能向正向进行;?G=0 平衡状态;?G>0 非自发过程,过程能向逆向进行。 18.熵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的比较: 19. 如果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除了做体积功外还做非体积功'ω,则吉布斯函数判据应为:非自发状态

平衡状态;自发过程;'G 'G 'G ωωω-?-,上式的

意义是在等温等压下一个封闭系统所能做的最大非体积功等于吉布斯函数自由能的减少。

'

m ax G ω-=?-,'

m ax ω表示最大电功。

熵判据 吉布斯函数判据 系统 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

过程

任何过程 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 自发变化的方向

熵值增大,?s>0 吉布斯函数减小,?G<0 平衡条件 熵值最大,?s=0 吉布斯函数最小,?G=0 判据法名称

熵增加原理

最小自由能原理

20.热力学等温方程:

B

v B B m

r m r p /p RTln T G T G ∏Θ

Θ

+?=?)

()()(其中R 为摩尔气体常数,

B p 为参与反应的物质B的分压力,Θ

p 为标准压力(Θ

p =100kPa )

,∏为连乘算符,习

惯上将B

v B

B p /p ∏Θ)(称为反应商Q ,Θ

p /p B 称为相对分压,所以上式可以写成:

RTlnQ T G T G m

r m r +?=?Θ

)()(,若所有气体的分压均处于标准状态,即Q=1,这时任一

态变成了标准态。

21.道尔顿分压定律:第一,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 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力i p 之和。即∑=

i

p

p ;第二,混合气体中的某组分气体i 的分压力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 与该组分

气体的摩尔分数i x 之乘积,即i i px p =式中,n n x i i /=,即某组分气体i 的摩尔分数等于该气体i 的物质的量i n 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n 之比。

22.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净物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

23.水合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等于零。

24.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基本不随温度改变,而反应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变则是温度的线性函数。

25.任意状态时的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可根据实际条件用热力学等温方程进行计算。 26.宏观上的化学平衡是由于微观上仍持续进行着正逆反应的效果相互抵消所致,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7.0G T r =?就是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标志或称反应限度的判据。平衡系统的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

28.标准平衡常数:当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以其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为指数的各产物与反应物分压或浓度的乘机之比为一个常数。Θ

K 只是温度的函数,Θ

K 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29.转化率是指某反应物在反应中已转化的量相对于该反应物初始用量的比率。

30.标准平衡常数可从标准热力学方程函数求得。当反应达到平衡时,)(T G m r ?=0,则热

力学等温方程式可以写成

0p /p RTln T G T G B

v B B m

r m r =+?=?∏Θ

Θ

)()()(,将B

v B

eq B }

p /p {K

∏Θ

Θ

=

代入上式中得:

Θ

Θ

-=?RTlnK

T G m

r )(,RT

T G lnK m

r )(Θ

Θ

?-=

31.(1)ΘK表达式可直接根据化学计量方程式写出;(2)Θ

K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方程式的

写法有关;(3)Θ

K不随压力和组成而变,但Θ

K与)(T G m r ?一样都是温度T 的函数。

32.多重平衡原则:如果某个反应可以表示成两个或者多个反应的总和,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各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

33.一切平衡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因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反应从原来的平衡状态转变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34.吕·查德里原理:假如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力或者温度,平衡就会向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35.根据热力学等温方程式RTlnQ T G T G m

r m r +?=?Θ

)()(及Θ

Θ

-=?RTlnK T G m r )(合并

此两式可得Θ

=?K

Q RTln

G m r 根据此式只需比较静态的反应商Q 与平衡常数Θ

K的相对大

小,就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即平衡移动的方向,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况:当Q<Θ

K,则

m r G ?<0 反应正向自发进行;当Q=Θ

K,则m r G ?=0,平衡状态;当Q>Θ

K,则m r G ?>0,

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36.范特霍夫等压方程式:由RT

T G lnK

m

r )(Θ

Θ

?-=

和吉布斯函数方程式合并得到

()(2

11

2m r 12m r 12T T T T R H T 1T 1R H K K ln

-?=-?-=Θ

Θ

Θ

Θ 37.吕·查德里原理得出:化学平衡的移动或化学平衡的方向是考虑反应的自发性,决定于

m r G ?是否小于零;而化学平衡则是考虑反应的限度,及平衡常数它取决于Θ

?m r G (注意不

是m r G ?)数值的大小。

3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概括为三类:一是反应物的本性,二是反应物的浓度和系统的

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客观量。三是光电磁等外场。 39.元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又称作基元反应。

40.在给定的温度条件下对于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乘积成正比。b

a

)}B ({)}A ({c c k v ?=,其中k 称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对于某一给定反应在同一温度、催化剂等条件下,k 是一个不随反应物浓度而改变的定值。显然k 的单位随反应级数n=a+b 值的不同而异。

41.一级反应:(1)ln{c}对t 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k -;(2)半衰期2/1t 与反应物的起始

浓度无关。当温度一定时,2/1t 是与k 成反比的一个常数。(3)速率常数k 具有1-(时间)的

量纲。

42.阿伦尼乌斯公式:)()(2

11

2a 12a 1

2T T T T R E T 1T 1R E k k ln

-=--

=,他不仅用于基元反应也适用于非基元反应,a E 称为表现活化能,此公式和范特霍夫等压方程式相似,注意区别。

43.有效碰撞: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可以认为只有具有所需足够能量的反应物分子(或原子)的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这种能够繁盛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44.有关活化能的计算:m r a a H E E ?≈-(逆)(正),活化能的大小代表反应阻力的大小。 45.催化剂:催化剂能与反应物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改变原来的反应方程,为反应提供提供一条能垒较低的反应途径,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46.催化剂的主要特性:(1)能改变反应途径,使反应速率明显增大;(2)只能加速达到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3)催化剂对少量杂质特别敏感。

第三章 水化学

重要概念

1.稀溶液定律(依数性定律):由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所形成的稀溶液的性质,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溶液渗透压与一定量溶剂中所溶剂溶质的数量(物质的量)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故称依数性。

2.蒸气压:在一定条件下,液体内部那些能量较大的分子会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蒸气分子,这个过程称为蒸发或者气化,此过程吸热。相反蒸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也可能撞到液面,为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进入液体中,此过程称为液化,此过程放热。随着蒸发的进行,蒸气浓度逐渐增大,凝聚的速度也就随之增大,当凝聚的速度和蒸发的速度达到相等时,液体和它的蒸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叫做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3.蒸气压下降:向溶剂(如水)中加入难挥发的溶质,使它溶解成为溶液时,可以测得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同一温度下,纯溶剂蒸气压与溶液蒸气压之差叫做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4.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p ?)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A B A B p x p n

n p =?=

? 。

5.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当某一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无特殊说明外界压力均指101.325kPa ),液体就会沸腾,此时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表示为bp T 。

6.凝固点:该物质的液相蒸气压和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表示为fp T 。

7.一般由于溶质的加入会使溶剂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沸点上升,而且溶液越浓,凝固点和沸点改变越大。

8.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所谓的质量摩尔浓度指1kg 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用公式表示为:

m

K m k fp fp bp =?=?T T bp 式中

f p bp K K 和分别称为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和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单位为

1

mol

kg K -??。

9.渗透压:是维持被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额外压力。

=

=RT V

n cRT ,∏=nRT V

10.凡符合以上四种依数性定律的溶液叫做理想溶液,其各组分混合成溶液时,没有热效应和体积变化。如甲醇乙醇、苯和甲苯等……

11.电解质溶液的通性:对于电解质溶质的稀溶液,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和渗透压的数值都要比同浓度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相应的数值要大,而且存在凝固点下降类似的情况。其中一些电解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下降的数值都比同浓度(m )非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数值要大。这一偏差可用电解质溶液与同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下降的比值i 来表示。 12.可以看出,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氢等(AB 型)的i 接近于2,硫酸钾(A2B 型)的i 在2~3之间,弱电解质如醋酸的i 略大于1。因此对于同浓度的溶液来说其沸点高低或渗透压大小的顺序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型型强电解质

或者>>>AB AB B A 22,而蒸气

压或者凝固点的顺序则相反。

13.酸碱质子理论: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酸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区分只以质子+

H 为判据。

14.酸与碱的辩证关系可以表示为:碱质子酸+?→←,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酸碱的共轭关系。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叫做酸的共轭碱,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叫做碱的共轭酸,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叫做共轭酸碱对。

15.解离常数:大部分酸和碱溶液中存在着解离平衡,其平衡常数K 就是解离常数。 16.设一元酸的浓度为c ,解离度为a ,则有)

()

()()(HKa

HAc c Ac c H c Ac eq

eq eq -

+?= 代入后得

a

ca

a c ca ca -=

-?=

1)

1(K 2

a 当a 很小时1-a 近似等于1,则2

a K ca ≈ c K a a /≈所以

c K ca H c a eq

?≈

=+

)(

17.稀释定律:溶液的解离度近似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即浓度越稀解离度越大。 18.多元酸的解离是分级进行的,每一级都有一个解离常数,下面以氢硫酸为例:

)(HS )(H )(S H 2aq aq aq -

+?则8

21a 10

1.9)()

()(K --

+?=?=

S H c HS c H c eq

eq eq ,二级解离为

)()()(2aq S

aq H aq HS -

+-+?则12

22a 10

1.1)

()

()(K --

-

+

?=?=

HS c S

c H c eq

eq

eq

,式中2

1K K a a 和分别为一级解离常数和二级解离常数,一般情况下二元酸的21K K a a >>,因此计算多元酸的氢离子浓度时,可以忽略二级解离平衡。

19.同离子效应:在弱酸溶液中加入该酸的共轭碱,若在弱酸溶液中加入该碱的共轭酸时,可使这些弱酸弱碱的解离度降低。

共轭酸碱之间的平衡:)

()

()(共轭酸共轭碱eq

eq

eq a c c H c K ?=

+,

)

()()(共轭碱共轭酸eq

eq a eq c c K H c ?

=+

)

()(lg

p pH 共轭碱共轭酸eq

eq a c c K -=式中a K p 为a K 的负对数,即

a a K K lg p -=。

20.配离子:由中心原子或者中心离子和若干个中性分子或它种离子(称为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叫做配离子,又称络离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如[]Cl NH Ag 2

3)(等。 21.对于同一类型的配离子来说K越大,表示配离子越易解离,即配离子越不稳定。所以配离子的K又称为不稳定常数,用i K 来表示,配离子的稳定性也可以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f K 来表示,f K 是由中心离子与配体生成配离子即配离子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

于是i

f K 1K =。

22.多相离子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与结晶速率相等时,便建立了固相与液相之间的

动态平衡,叫做多相离子平衡也叫做溶解平衡。如:)

()()

(aq Cl aq Ag s AgCl -

++???

←??→?结晶

溶解

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Θ

-

Θ+Θ

Θ

==c Cl c c Ag c AgCl K K

eq

eq

s 在不考虑K的单

位时可将上式转化为:)()()(-

+

?==Cl c Ag c AgCl K K eq

eq

s s K 叫做溶度积常数。

m

n eq n m eq

m n s B

c A

c B A K )}({)}({)(-

+

?=

溶度积规则:时,会有沉淀析出。

时,为饱和溶液

析出;

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s m

n n

m s m n n m s m n n m K B

c A

c K B c A

c K B c A c >?==?=

+

-+-+)}

({)}({Q )}({)}({Q )}({)}({Q 一种难溶电

解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更难溶的电解质。

23.胶体粒子由胶核和吸附层组成,胶粒带有电荷,有利于溶胶的稳定。加入电解质溶液、将两种带异号电荷的溶胶混合、加热均可促使溶胶聚沉。

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重要概念

1.原电池是一种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对环境输出电功的装置。

2.根据热力学原理,对于恒温恒压进行的热力学反应,摩尔吉布斯函数变m r G ?与反应过程中系统能够对环境做的非体积功'

ω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m r G ω≤?,如果反应是热力学

可逆的,上式取等号,如果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取小于号。

3.图示表示原电池,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以单线“|”表示两相放入界面,以双虚线表示盐桥,盐桥两边应是两级所处的溶液。 4.氧化还原电对:在原电池中由氧化态物质和对应的还原态物质构成的电极(又称半电池)这里的氧化态物质以对应的还原态物质称为氧化还原电对。金属与其正离子是最常见的氧化还原电对。

5.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统称为电极反应。 6.通常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电子所带电量称为1Faraday (法拉第),简写1F ,即 1F=964851

mol

C -?。

7.如果在1mol 的反应过程中有nmol 的电子即nF 库仑的电量通过电路,则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与电动势的关系如下:nFE G 'm r -==?ω,如果原电池在标准状态下工作则:

Θ

Θ-=?nFE

G m r ,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可按照热力学的等温方程求得:

b

}

c /)B (c {}c /)A (c {}

c /)D (c {}{c(G)/c

ln

nF

RT G

G a

d g m

r m r Θ

Θ

ΘΘ

Θ

-?=?上式称为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当T=2

98.15K时将上式中的自然对谁换成常用对数可得:

b

}

c /)B (c {}c /)A (c {}

c /)D (c {}{c(G)/c

lg

n

V

05917.0E

E a

d g Θ

Θ

ΘΘ

Θ

-

=。

8.应注意原电池的电动势数值电池反应计量数无关。 9.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电动势的关系:由Θ

Θ

?=-m r G RTlnK

Θ

Θ

-=?nFE G m r ,所以)/(nFE

lnK

RT Θ

Θ

-=,T=298.15K时

)05917.0/(nE

lnK

V Θ

Θ-=。

10.(负极)

(正极)??-=E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表示为)()(3

2dm m ol 1c H |kPa 100p H |Pt -+?== 11.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a

b }

c /)(c {}

)/c {c(ln

nF

RT Θ

ΘΘ

-

=氧化态还原态?

?,

a

b }

c /)(c {}

)/c {c(lg

n

0.05917V

Θ

Θ

Θ

-

=氧化态还原态?

?。

12.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应用时应注意:

A.原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中,某物质若是纯的固体或者纯的液体(不是混合物),则能斯特方程中该物质的浓度为1;

B.原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中,某物质若为气体,则能斯特方程中该物质的相对浓度用相对压力表示。

13.电极电势的大小反映了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在水溶液中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若某电极电势代数值越小,则该电极上越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该极是较强的还原剂。反之则为氧化剂。

14.电解:是环境对系统做电功的电化学过程,在其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能使电解进行的最低电压叫做实际分解电压,简称分解电压。

15.超电势:有显著大小的电流通过时电极的电势与没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的电势之差的绝对

值叫做超电势,表示为||(理)(实)

??η-=。

第五章 物质的结构基础

1.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mv

h =

λ,h为普朗克常量,m为微观粒子的质量,λ为微观

粒子的波长。电子是遵循一定统计规律的概率波。

2.主量子数:n 可取数值为1、2、3、4………n值是确定电子离核较近(平均距离)和能级的主要参数,n越大表示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所处状态的能级越高。

3.角量子数:l 可取的数值为n-1,l值受n值的限制。L值基本反映了波函数即原子轨道的形状。l=0,1,2,3的轨道分别称为s,p,d,f轨道。 4.磁量子数:m 可取的数值为3210±±±,,,……m值受l值的限制,m值基本反映了波函数的空间取向。

5.除了上述确定运动状态的三个量子数以外,还有自旋量子数s m ,只有+1/2、-1/2,通常可用向上的箭头和向下的箭头表示电子的两种所谓自旋状态,自旋反平行用两组方向不同的箭头表示,自旋平行用两组方向相同的箭头表示。

6.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氢原子轨道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 ,但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除决定与主量子数n 外,还与角量子数l 有关,其规律为:

A.角量子数l 相等时,随着主量子数n 值增大,轨道能量升高,例如s 3s 2s 1E E E <<。

B.主量子数n 相同时,随着角量子数l 值增大,轨道能量升高,例如nf nd np ns E E E E <<<。

C.当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不相等时,有时出现能级交错现象。例如:

d 5f 4s 6d 4s 5d 3s 4E E E E E ,E E <<<<<,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根据轨道能量与主量子数n 及

角量子数l 的相互关系,归纳得到一个m=(n+0.7l )近似规律,m 值越大,原子轨道能量越高。并把m 值的首位相同的原子轨道归纳为一个能级组如6s 、4f 、5d 和6p 都归为第六能级组,同时还提出p=(n+0.4l ),表示离子外层电子的能量高低顺序。

7.核外电子分布的三个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最低能量原理,洪德规则。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由这一原理可以确定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电子数为2

n 2。

最低能量原理:核外电子分分布将尽可能优先占据能及较低的轨道,以使系统能量处于最低。 洪德规则:处于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都相等的等价轨道中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据磁量子数不

同的轨道,而且自旋量子数相同,即自旋平行。它反映了在n ,l 值相同的轨道中的电子的分布规律。

8.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表达式叫做电子分布式。例如钛(Ti )原子有22个原子,电子分布情况为:2262622d 3s 4p 3s 3p 2s 2s 1,但是3d 应在4s 前面,2262622s 4d 3p 3s 3p 2s 2s 1由于必须服从洪德规则,此外,铬钼或铜金银等原子的(n-1)d 轨道上的电子都处于半充满状态或全充满状态,例如Cr :1562622s 4d 3p 3s 3p 2s 2s 1。

9.外层电子分布式又称外层电子构型,对于主族元素即为最外层电子分布的形式,对于副族元素则是最外层s 电子和次外层d 电子的分布形式。应当指出,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时,一般是能量较高的最外层的电子先失去,而且往往引起电子层数的减少。例如锰离子

+

2Mn

,562d 3p 3s 3,而不是2362s 43d p 3s 3。

10.s 轨道和p 轨道有两类不同的重叠方式,即可形成重叠方式不同的两类共价键,一类称为σ键(头碰头),一类称为π键(肩并肩),一般来说π键没有σ键牢固,比较容易断裂。

11.键能的热化学计算:∑∑-≈?Θ生成物反应物

)(E E

K 5.1298H m

r 。

12.一些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杂化轨道类型 sp

2

sp Ⅱ

3

sp

(不等性)3

sp

参加杂化的轨道 1个s ,2个p

1个s ,2个p

1个s ,3个p

1个s ,3个p

杂化轨道数 2 3 4 4

成键轨道夹角θ 180° 120° 109°28′

90°<θ<109°28′

空间构型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V 字形 实例 2

2HgCl

BeCl ,

33BCl BF ,

4

4SiCl

CH ,

3

3PH NH ,

S

H O H 22,

中心原子

Be (ⅡA ),Hg (Ⅱ

B )

B (ⅢA )

C,Si (ⅣA )

N ,P (ⅤA ) O,S (ⅥA )

杂化轨道理论特点:

①形成的杂化轨道的数目等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②杂化轨道角度分布的图形与原来s 轨道和p 轨道的不同。

13.分子间的作用力,一般可分为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和疏水作用等,前三者称为范德华力,瞬间偶极之间的异性相吸而产生的分子间的作用力称为色散力;由固有电偶极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分子间力叫做取向;诱导偶极和固有偶极之间所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诱导力。

14.总之,分子间力是永远存在于分子间的,在不同的分子间存在的分子间力大小和种类不同,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在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诱导力和取向力,其中色散力存在于各种分子之间,当分子间的记性很大才会出现取向力,诱导力一般很小。 15.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汽车文化期末考试a卷答案)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大题得() 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1765年英国人(A )发明了蒸汽机。 A.瓦特 B. 福特 C ?卡尔?本茨 D.古诺 2. 属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是:(A ) A.红旗 B. 福特C .大众D. 起亚 3. 采用人字齿轮形状作为公司标志的汽车公司是:(C ) A.法国标致 B. 德国大众 C .法国雪铁龙 D.韩国现代 4. 第一家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汽车企业是(B )。 A.奔驰 B. 福特 C .法拉利 D.丰田 5. 活塞位于(A )内 A.气缸 B. 曲轴箱 C .空气滤清器 D.飞轮 6. VIN 车辆识别代码共有(B )位 A. 15 B. 17 C . 20 D. 25 7. 柴油机是由(B )发明的 A.奥托 B. 狄塞尔 C .雷诺尔 D. 古诺 8. “多功能汽车”的英文简写是(B ) A. SUV B. MPV C . 4WD D. RV 9. 斯巴鲁SUBAR 的含义是(A ) A.昂星宿 B. 龙卷风 C .流星 D.银河系 10. 东风汽车标记是一对(B ) A.树叶 B. 飞燕 C .鱼鳍 D.羽毛 : 号位座 :名姓 :号学 :级班 ? ? 业专《汽车文化》期末考试(A ) 试卷命题人:王丰 任课老师:王丰

本大题得()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汽车史上的四次大变革是:第一次流水线生产方式_______ 、第二次汽车产品多样 性 _____ 、第三次精益的生产方式、第四次汽车工业走向世界。 2.至1966年,我国汽车工业已形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五个汽车生产基地,基本填补了汽车类型的空白。 3.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 排放污染物和噪声。 4.汽车主要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大部件组成。 5.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行程,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6.按传动介质分,汽车传动系的形式有机械传动、液力传动、液压传动、电传动。 7.两位德国人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被誉为现代汽车之父。 8.确定汽车外形有三个因素,包括机械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 本大题得()分 三、判断题(只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在我国,拖拉机和摩托车属于汽车的范畴。(x ) 2.按我国规定,中型客车的车长划分为 3.5米v L V 7米。(x ) 3.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T型车,又在世界上首推流水线装配汽车的方式。(V ) 4.发动机由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传动系、润滑系、冷却系、和起动系组 成。(x ) 5.宝马的英文缩写是BMU (X )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卷 学院:专业:行政班: 姓名:学号:座位号:-------------------------------密封线-------------------------------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24分): 1、某反应的ΔrHmΘ<0 ,当温度升高时,其平衡常数的数值将()。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主量子数n=3时,则角量子数l的取值为()。 A、1、2、 B、0、1、2 C、0、1 D、0、±1、 3、某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是因为()。 A、反应已停止 B、反应物中的一种已消耗完 C、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D、反应物均已消耗完毕 4、下列化合物晶体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A、H2O B、NaBr C、CH3OH D、Na2O2 5、蔗糖的凝固点为()。 A、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判断 6、已知某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分区为()。 A、s区 B、d区 C、f区 D、p区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A、实际上能进行的反应 B、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C、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系数均为1的反应 D、已进行完的反应 8、对于反应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其ΔrGm= –nFE,式中

n等于()。 A、1 B、6 C、3 D、12 9、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Si B、CO2 C、ZnS D、Fe3C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能变为电能 C、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电能变为化学能 D、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1、某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3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A、1 B、2 C、3 D、0 12、等温等压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A、ΔHΘ<0 B、ΔSΘ<0 C、ΔG<0 D、ΔfHmΘ<0 13、水具有反常的沸点,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A、色散力 B、诱导力 C、取向力 D、氢键 14、欲配制pH=的缓冲溶液,则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合适()。 A、HF (pKa= B、CH3COOH (pKa= C、NH3·H2O (pKb= D、HCN(pKa= 15、对于下列基元反应:A + 2B = C,其速率常数为k,若某个时刻(时间以s计),A的浓度为2mol/L,B的浓度为3mol/L,则反应速率v=()。 A、6k mol·L-1 ·s-1 B、12k mol·L-1 ·s-1 C、18k mol·L-1 ·s-1 D、36k mol·L-1 ·s-1 16、在温度T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A→2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1,与反应2A→C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2,则反应C→4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3与△r HΘm,1及△r HΘm,2的关系为△rHΘm,3=()。 A、2△r HΘm,1+△r HΘm,2 B、△r HΘm,1-2△r HΘm,2 C、△r HΘm,1+△r HΘm,2 D、2△r HΘm,1-△r HΘm,2 二、填空题(21分): 1、原电池(-)Pt |Fe2+(C1),Fe3+(C2)|| Fe2+(C3),Fe3+(C4)| Pt(+)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上发生的电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属于____________电池。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的热力学能变化值反应的ΔU=________________。 3、决定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原子轨道

英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英语期末考试----12月26日 (一)题型: 1.听力(10个短对话&2个短篇文章--10个问题) 2.阅读(3篇,其中一篇从第二册快速阅读的1--5单元中出) 3.单词(3,4,6单元A课文课后练习中vocabulary&word-building) 4.完型 5.翻译(3,4,6单元A课文课后练习中汉译英部分;以及3,4,6A课文中一段的段落进行英译汉) (二)单词&短语 1.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is agreement will be for our mutual benefit. 我坚决相信这份协议有利于我们的共同利益。 1.People have bought these houses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their value would just keep on rise. 人们买房子是基于它们会增值这种幻象。 2.The project has been cancel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for lack of public resources. 由于缺乏公共资源,当地政府取消了这个项目。 3.The clerk must have overlooked your name, because he said you were not here. 书记员一定是漏掉了你的名字,因为他说你不在这。 4.The speaker said something about the actors and then proceeded to talk

about the film. 发言人说了一些演员的事情,然后继续介绍电影。 5.Differences of opinion are often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to resolve. 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意见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6.When he looked for a job, John strongly felt that there was a widespread prejudice against men over forty.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约翰强烈的感觉到针对年过四十的男性的那种歧视。 7.Children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reach a compromise between what they want and what others want. 应该鼓励孩子们在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所想所愿中找到折中点。 8.The discovery seems to confirm that people lived here over 100 years ago. 这个发现印证了此处一百多年前有人居住。 9.The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94 and was subsequently translated into fifteen languages.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94年,而后被译成15种语言。 10.Mind your own business. My affair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you. 管好你自己吧。我的事与你无关。 11.Having worked in the company for two years, Mr. Smith is now taking care for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在公司工作两年后,史密斯先生如今负责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

汽车文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2014—2015第二学期 15汽修(3)班《汽车文化》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得到监考人员指令后方可答题。 2、考生拿到试卷后应首先填写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考证号、姓名、学校),不得填出密封线外,同时把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右上角座位号栏内。 3、用蓝、黑色圆珠笔或钢笔把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4、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5、考试结束将试卷放在桌上,不得带走。待监考人员收毕清点后,方可离场。 一、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计 20 分) 1、 汽车诞生在 年。 2、 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是在 国。 3、 被誉为赛车之父的是 。 4、 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原来是由 家公司合并而成。 5、 发明子午线轮胎的公司是 。 6、 中国唯一符合FIA 国际标准的F1赛道在 。 7、 世界上最著名的勒曼24小时汽车耐力赛举办地点是在 。 8、 世界上累计产量最高的汽车是 。 9、 SUV 是 汽车。 10、 现代汽车鼻祖是本茨及 。 11、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城是美国的 。 12、 宝马的英文缩写名称是 。 13、 客车的车辆类别代号是 。 14、 我国汽车报废标准规定,家用轿车的使用年限为 年。 15、 VIN 车辆识别代码共有 位。 16、 汽油的辛烷值越高,其 越好。 17、 自动变速器上N 代表 。 18、 排气管“放炮”的主要原因有 。 19、 电控汽油机大多采用 点喷射。 20、 最新的汽车分类标准将汽车分成 商用车和 车两大类。 二、单选题 :(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 1的驱动形式是 。 A 、FR B 、FF C 、RR 2、 兰博基尼在创建初期生产什么 。 A 、飞机 B 、农用机械 C 、自行车 3、 最注重汽车安全性的汽车厂商是 汽车公司 。 A 、沃尔沃 B 、奔驰 C 、通用 4、 ABS 是 的缩写。 A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B 、电子防抱死制动系统 C 、汽车驱动防滑驱动系统 5、 GPS 是 A 的缩写。 A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B 、全球监测系统 C 、全球导航系统 6、 保时捷的创立者,甲壳虫的设计者是 。 A 、 菲迪南德.波尔舍 B 、菲迪南德.雷诺 C 、菲迪南德.费雷 7、 舒马赫夺得过 F1冠军 。 A 、 6 B 、5 C 、7 8、 转子发动机的发明人的国籍是 。 A 、日本 B 、德国 C 、 美国 9、 F1大奖赛全年共有 站。 A 、17 B 、16 C 、15 10、 ESP 是 的缩写。 A 、主动式车身悬挂系统 B 、电子动态稳定系统 C 、电子感应刹车控制系统 11、“MPV ”是 的英文缩写。 A 、高级房车 B 、运动型多用途车 C 、多用途厢式车 12、奥兹莫比尔是 汽车公司的品牌。 A 、克莱斯勒 B 、通用 C 、奥迪 13、Seat 品牌属于 国家。 A 、美国 B 、意大利 C 、西班牙 14、第一个ABS 系统的制造商是 。 A 、博世 B 、西门子 C 、德尔福 15、最早的电动汽车 。 A 、1847年,美国的法莫(M.Farmer)制造了第一辆无导轨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 B 、1880年,法国的卡米?福尔最先制造出利用蓄电池作动力的、实用的电动汽车、 C 、 ,中国武汉理工大学研制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6、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叫 。 A 、民生牌 B 、 民族牌 C 、民权牌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身份证号: ……………………………装………………………订………………………线…………………………………

大学普通化学复习知识点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 系统环境 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 (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所谓均匀是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超过此相界面,一定有某些宏观性质(如密度、折射率、组成等)要发生突变。 系统的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题型: 1.填空题5题 填空题 2.名词解释4题 3.问答题4题 4.计算作图题3题 5.综合计算题1题 备注1:没有整理第一章和第六章,老师说不考的 备注2:非线性判别函数相关概念P69 概率相关定义、性质、公式P83以后 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公式P85 最小风险贝叶斯P86 正态贝叶斯P90 综合计算有可能是第六次作业 一、填空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的是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模式识别分类:1.从实现方法来分模式识别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2.从理论上来分,有统计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 聚类分析是按照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根据距离函数的规律做模式分类的。 模式的特性:可观察性、可区分性、相似性 模式识别的任务: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1.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人的大脑思维;2.生物计算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蛋白分子作芯片; 3.光计算机--用光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对光的处理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 训练学习方法: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无先验知识,甚至类别数也未知)。 统计模式识别有:1.聚类分析法(非监督);2.判决函数法/几何分类法(监督);3.基于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 - 以模式集在特征空间中分布的类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对总体特征进行研究,以取得分类的方法 数据的标准化目的:消除各个分量之间数值范围大小对算法的影响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书P7 聚类过程遵循的基本步骤:特征选择;近邻测度;聚类准则;聚类算法;结果验证;结果判定。 相似测度基础:以两矢量的方向是否相近作为考虑的基础,矢量长度并不重要。 确定聚类准则的两种方式:阈值准则,函数准则 基于距离阈值的聚类算法——分解聚类:近邻聚类法;最大最小距离聚类法 类间距离计算准则:1)最短距离法2)最长距离法3)中间距离法4)重心法5)类平均距离法6)离差平方和法P24 系统聚类法——合并的思想 用于随机模式分类识别的方法,通常称为贝叶斯判决。 BAYES 决策常用的准则:最小错误率;最小风险 错误率的计算或估计方法:①按理论公式计算;②计算错误率上界;③实验估计。

汽车文化试卷及答案

2017—2018第一学期 17春汽修班《汽车文化》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得到监考人员指令后方可答题。 2、考生拿到试卷后应首先填写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考证号、姓名、学校),不得填出密封线外,同时把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右上角座位号栏内。 3、用蓝、黑色圆珠笔或钢笔把答案直接写在表格里。 4、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5、考试结束将试卷放在桌上,不得带走。考试时间90分钟。 判断题: 选择题: 一、判断题 :(每题 2 分,共计 40 分) 1、F1赛车发动机的冷却是靠水来冷却的。 ( ) 2、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建于1908,创建人是威廉.C 杜兰特 ( ) 3、大众汽车公司主要有大众和奥迪两大品牌。 ( ) 4、本次和戴姆勒发明的汽车都采用柴油机 ( ) 5、1895年,法国的米其林兄弟制造出了用于汽车的充气轮胎 ( ) 6、美国第一大汽车公司是福特汽车公司 ( ) 7、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 型汽车是世界第一条流水线装配而成的汽车。 ( ) 8、爬坡试验包括最大爬坡度与爬长坡以及动力三项试验。 ( ) 9、德国工程师卡尔本次发明了在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 ) 10、世界上第一辆吉普车是由美国班特姆公司制造。 ( ) 11、汽车是用内燃机作为动力,主要在公路上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4个或4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 ( ) 12、汽车电气设备由车身和发动机组成。 ( ) 13、1956年7月,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t 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一汽”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 ) 14、所有的宝马轿车都是后轮驱动。 ( ) 15、马自达以其辉煌的技术创新历史而自豪,尤其以转子发动机为代表。 ( ) 16、汽车噪音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动机,另一个是喇叭。 ( ) 17、太阳能汽车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用蓄电池来推动汽车。( ) 18、白色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远高于黑色汽车。 ( ) 19、未来小客车的造型必然是在鱼形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 ) 20、方程式汽车赛项目只有F1。 ( )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计40 分) ( )。 A 、凯迪拉克 B 、地球 C 、水星 D 、 雪佛兰 2.( )成功地创造了一整套现代公司组织管理体系。 A 、 阿尔佛雷德 斯隆 B 、 丰田喜一郎 C 、 威廉 杜兰特 D 、威廉姆 迈巴赫 3.我国第一辆轿车是( )。 A 、红旗CA770高级轿车 B 、解放牌轿车 C 、SH760中级轿车 D 、东风牌轿车 年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大奖赛在( )赛道举行。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大连 5.世界上最早组织汽车比赛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中国 年美国克莱斯勒的( )小客车,首次采用流线形车身。 A 、气流牌 B 、和风牌 C 、甲壳虫 D 、顺风牌 7.汽车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会破坏( ),从而造成太阳辐射过强,也会导致出现高温天气。 A 、臭氧层 B 、对流层 C 、大气层 D 、电离层 8.氢气汽车指用( )的汽车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身份证号: ……………………………装………………………订………………………线…………………………………

扬州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卷

揚州大學普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最新版) 第一卷 选择题 1.下列量子数组合(s m m l n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3,2,2,1 (B)21 ,1,0,3- (C)21 ,2,2,2 (D)2 1 ,0,1,2 2.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63][d Ar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s 区 (B)p 区 (C)d 区 (D)ds 区 3.氢原子的4s 径向分布函数图有 (A)4个峰 (B)2个峰 (C)3个峰 (D)1个峰 4.水的反常沸点主要原因是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5.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以不等性3sp 杂化方式成键的是 (A)2CS (B)3BF (C)4SiH (D)2OF 6.等性3sp 杂化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个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 (A)O H 2 (B)4CCl (C)3NH (D)3NCl 7.在下列微粒中,哪个不具有孤电子对? (A)O H 2 (B)3NH (C)+4NH (D)S H 2

8.将0.103-?dm mol 的KI 和0.153-?dm mol 的3AgNO 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溶胶, 使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NaCl (B)4MgSO (C)3AlCl (D)])([63CN Fe K 9.现有两种溶液,一为1.5g 尿素[22)(NH CO ]溶于200g O H 2中,另一为42.75g 未知物(非电解质)溶于1000g O H 2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结冰,则未知物 的摩尔质量为{已知M [22)(NH CO ]=60.051-?mol g } (A)3001-?mol g (B)3421-?mol g (C)2801-?mol g (D)4001-?mol g 10.胶体溶液中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 (A)电离作用 (B)选择性吸附作用 (C)水合离子现象 (D)溶剂化膜作用 11.下列参数中,哪个不属于状态函数? (A)温度T (B)压强P (C)热Q (D)焓H 12.已知反应)(2 1)()(2222g O l O H l O H +=的198-O ?-=?mol kJ H m r 反应)()(22g O H l O H =的10.44-O ?=?mol kJ H m r 则反应)()(2)(22222g O g O H l O H +=的为O ?m r H (A) -54 1-?mol kJ (B) -1081-?mol kJ (C) -1421-?mol kJ (D)1421-?mol kJ 13.在恒温条件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其平衡常数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难以判断 14.反应)()(2 1)()(22g CO g N g CO g NO += +的10.373-O ?-=?mol kJ H m r ,若要提高 )(g NO 和)(g 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汽车文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2015—2016第二学期 16春汽修一班《汽车文化》期末考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得到监考人员指令后方可答题。 2、考生拿到试卷后应首先填写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考证号、姓名、学校),不得填出密封线外,同时把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右上角座位号栏内。 3、用蓝、黑色圆珠笔或钢笔把答案直接写在表格里。 4、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5、考试结束将试卷放在桌上,不得带走。考试时间90分钟。 判断题: 选择题: 一、判断题 :(每题 2 分,共计 40 分) 1、目前我国汽车产量居全球第八位。( ) 2、F1车赛的正式比赛是安排在星期六举行。( ) 3、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 4、SUV 汽车的出现是汽车发展史上第六座里程碑。( ) 5、甲壳虫汽车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费迪南德.波尔舍博士设计出来的。( ) 6、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是丰田汽车公司。( ) 7、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汽车是英国人瓦特发明的。( ) 8、中高级轿车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保有量也最大的轿车。( ) 9、英国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的车标是飞翔女神。( ) 10、现代化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 ) 11、全轮驱动的双轴汽车可用4*2来表示。( ) 12、“红旗法规”是1865年法国制定的。( ) 13、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城。( ) 14、我国从1998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汽车一律停止使用含铅汽油,改用无铅汽油。( ) 15、与同等排量的汽油车相比,柴油轿车能够节油60%以上。( ) 16、除了内燃机汽车,二十一世纪占据重要地位的汽车将是太阳能汽车。( ) 17、世界方程式赛车最初级的形式是康巴斯赛车。( ) 18、“GT ”赛是汽车耐久赛的简称。(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身份证号: ……………………………装………………………订………………………线…………………………………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题(含三套试卷和参考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每题1分,共10分) 1. C C H C(CH3)3 (H3C)2HC H 2. 3-乙基-6-溴-2-己烯-1-醇 3. O CH3 4. CHO 5. 邻羟基苯甲醛 6. 苯乙酰胺 7. OH 8. 对氨基苯磺酸 9. COOH 10. 甲基叔丁基醚 二. 试填入主要原料,试剂或产物(必要时,指出立体结构),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每空2分,共48分) 1. CH CH2 Cl CHBr KCN/EtOH

2. 3. 4. +CO2CH3 5. 4 6. O O O O 7. CH2Cl Cl 8. 3 +H2O OH - SN1历程 + 9. C2H5ONa O CH3 O + CH2=CH C CH3 O 10. +C12高温高压 、 CH = C H2HBr Mg CH3COC1

Br Br Zn EtOH 11. C O CH 3 + Cl 2 H + 12. Fe,HCl H 2SO 4 3CH 3 (CH 3 CO)2 O 2 NaOH 24 NaNO H PO (2) 三. 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 与NaOH 水溶液的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 (A). CH 3CH 2COCH 2Br (B). CH 3CH 2CHCH 2Br (C). (CH 3)3CH 2Br (D). CH 3(CH 2)2CH 2Br 3 2. 对CH 3Br 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 (A). CH 3COO - (B). CH 3CH 2O - (C). C 6H 5O - (D). OH - 3.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CH 3CCH (B) H 2O (C) CH 3CH 2OH (D) p-O 2NC 6H 4OH (E) C 6H 5OH (F) p-CH 3C 6H 4OH 4. 下列化合物具有旋光活性得是:( ) A, CH 3 CH 3B, C, (2R, 3S, 4S)-2,4-二氯-3-戊醇 5. 下列化合物不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 C 6H 5COCH 3 B 、 C 2H 5OH C 、 CH 3CH 2COCH 2CH 3 D 、CH 3COCH 2CH 3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 料 、单项选择题 1. 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2. 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部分是( 3. 下列作品中,通过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 4.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5. 《红楼梦》的体裁是( 6. 《西厢记》是一部 7.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 8. 在《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 9.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10. 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11.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象征 B. 比喻 C. 比拟 D. 用典 1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后感叹人事变迁的 诗句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A. 《庄子》 B. 《论 语》 C. 孟子》 D. 战国 策》 A. 风 B. 大雅 C. 颂 D. 小雅 A .郭沫若的《炉中煤》 B .高尔基的《鹰之歌》 C .屠格涅夫的《门槛》 D .契诃夫的《苦恼》 A. 《庄子》 B. 孟子》 C 《论语》 D. 史记》 A. 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 长篇文言小说 C. 诗体韵文小说 D. 小说集 A. 元杂剧 B. 明杂剧 C. 说唱文学 D. 传奇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陶渊明 A. 列传 B. 世家 C. 表 D. 本纪 A. 骁勇善战 B. 爱护士卒 C. 负能使气 D. 不幸遭遇 A. 《三国演义》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儒林外史》

汽车文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七届丝绸之路汽车越野拉力赛 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2014—2015第二学期 15汽修(3)班《汽车文化》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得到监考人员指令后方可答题。 2、考生拿到试卷后应首先填写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考证号、姓名、学校),不得填出密封线外,同时把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右上角座位号栏内。 3、用蓝、黑色圆珠笔或钢笔把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4、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5、考试结束将试卷放在桌上,不得带走。待监考人员收毕清点后,方可离场。 一、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计 20 分) 1、 汽车诞生在 年。 2、 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是在 国。 3、 被誉为赛车之父的是 。 4、 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原来是由 家公司合并而成。 5、 发明子午线轮胎的公司是 。 6、 中国唯一符合FIA 国际标准的F1赛道在 。 7、 世界上最著名的勒曼24小时汽车耐力赛举办地点是在 。 8、 世界上累计产量最高的汽车是 。 9、 SUV 是 汽车。 10、 现代汽车鼻祖是本茨及 。 11、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城是美国的 。 12、 宝马的英文缩写名称是 。 13、 客车的车辆类别代号是 。 14、 我国汽车报废标准规定,家用轿车的使用年限为 年。 15、 VIN 车辆识别代码共有 位。 16、 汽油的辛烷值越高,其 越好。 17、 自动变速器上N 代表 。 18、 排气管“放炮”的主要原因有 。 19、 电控汽油机大多采用 点喷射。 20、 最新的汽车分类标准将汽车分成 商用车和 车两大类。 二、单选题 :(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 1的驱动形式是 。 A 、FR B 、FF C 、RR 2、 兰博基尼在创建初期生产什么 。 A 、飞机 B 、农用机械 C 、自行车 3、 最注重汽车安全性的汽车厂商是 汽车公司 。 A 、沃尔沃 B 、奔驰 C 、通用 4、 ABS 是 的缩写。 A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B 、电子防抱死制动系统 C 、汽车驱动防滑驱动系统 5、 GPS 是 A 的缩写。 A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B 、全球监测系统 C 、全球导航系统 6、 保时捷的创立者,甲壳虫的设计者是 。 A 、 菲迪南德.波尔舍 B 、菲迪南德.雷诺 C 、菲迪南德.费雷 7、 舒马赫夺得过 F1冠军 。 A 、 6 B 、5 C 、7 8、 转子发动机的发明人的国籍是 。 A 、日本 B 、德国 C 、 美国 9、 F1大奖赛全年共有 站。 A 、17 B 、16 C 、15 10、 ESP 是 的缩写。 A 、主动式车身悬挂系统 B 、电子动态稳定系统 C 、电子感应刹车控制系统 11、“MPV ”是 的英文缩写。 A 、高级房车 B 、运动型多用途车 C 、多用途厢式车 12、奥兹莫比尔是 汽车公司的品牌。 A 、克莱斯勒 B 、通用 C 、奥迪 13、Seat 品牌属于 国家。 A 、美国 B 、意大利 C 、西班牙 14、第一个ABS 系统的制造商是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身份证号: ……………………………装………………………订………………………

大学化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学科。) 2.相、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功和热、反应进度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相关计算。(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状态函数:用来表征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过程: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从始态到终态,我们称系统经历了一个热力学过程,简称为过程。途径:实现这个过程可以采取许多种不同的具体步奏,我们就把每一种具体步奏称为途径。在热力学中,系统发生变化时,设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为Q,与 环境交换的功为W,可得热力学能(亦称内能)的变化为ΔU = Q+ W 或Δ U=Q-W(目前通用这两种说法,以前一种用的多),为了避免混淆,物理中普遍使用第一种,而化学中通常是说系统对外做功,故会用后一种。)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由水、冰、水蒸气、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体系中含有:(A) A、三个相 B、四个相 C、五个相 D、六个相 3.焓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物质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化学 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焓是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参数。所谓标准状态,是在指定温度T和标准压力p下该物质的状态,简称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记为ΔfHm(B, 相态, T),在温度T(若为298.15K时则可不标出)下,由标准状态的单质生成物质B(νB=+1)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即在标准状 态下(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处于100KPa,通常温度选定298.15K),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1mol)的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热(即恒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或标准生成热。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单位:kJ/mol。) 4.熵的概念,物质标准摩尔熵的定义及大小比较。(熵-定义:描述物质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物质(或体系)混乱度越大,对应的熵值越大。符号:S 。单位: J?K-1在0K时,一个纯物质的完美晶体,其组分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都处于完全有序的排列状态, 混乱度最小, 熵值最小。任何纯物质的完美晶体在0K时的熵值规定为零(S0=0)。熵是状态函数。温度升高, 体系或物质的熵值增大。标准摩尔熵-定义: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在标准态下的熵值称为标准摩尔熵。符号:Sm单位:J·mol-1·K-1。影响熵值的因素:温度升高,物质的熵值增大。同一物质在气态的熵值总是大于液态的熵值,而后者又大于固态的熵值。气态多原子分子的熵值比单原子分子大。因为熵是一种状态函数,所以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 (?rSm )只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标准摩尔反应熵变?rSm =Σνi Sm(生成物) +Σνi Sm(反应物) ) 例:(简要回答)将下列各物质按标准熵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简述原因。 A . Cl2(g) B . Br2(l) C . KCl(s) D . K(s) E . Na(s)

大学普通化学期末卷子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均为单选题,多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 1.根据定义,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r G mθ为零的物质是:( D ) (A) 压力为100kPa、温度298.15K下的金刚石;(B)温度为298.15K、200kPa的氢气;(C) 温度为298.15K、压力为100kPa的水蒸气;(D)温度为298.15K、压力为100kPa的氧气2.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 ( B ) (A) 增加了反应分子总数; (B) 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3.等温等压条件下任何温度都可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其条件是: ( A ) (A) ΔH< 0、ΔS >0; (B) ΔS< 0、ΔH>0; (C) △r G mθ< 0; (D) ΔS< 0、ΔH< 0 4.下面一组量子数中, 准确描述原子轨道的是: ( A ) (A) (3, 2, -2); (B) (3, 3, 1); (C) (3, 2, -3); (D) (3, 2, 0, 1); (E) (3, 2, 1, -1/2); (F) (3, 2, -1, 0); (G) (3, 3, 2, +1/2) 5.上述量子数中, 准确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 E ) 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HPO42-的共轭酸是: ( B ) (A) PO43-; (B) H2PO4-; (C) H3PO4; (D) H4PO4+ 7.已知Kθsp(Ag2CrO4)=1.2?10-12,0.1mol·dm-3CrO42-溶液中滴加AgNO3,开始产生沉淀时Ag+的浓度为 ( D ) (A) 1.2?10-11mol·dm-3; (B) 6.5?10-5mol·dm-3; (C) 0.1mol·dm-3; (D) 3.46?10-6mol·dm-3 8.室温下,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度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为: ( A ) (A) 2.0×10-4; (B) 1.3×10-3; (C) 6.4×10-3; (D) 6.4×10-4 9.可以用作缓冲溶液的系统是: ( C ) (A) 0.10 mol·dm-3NaAc+0.10 mol·dm-3HCl溶液;(B) 0.10 mol·dm-3HAc+0.20 mol·dm-3NaOH 溶液;(C) 0.20 mol·dm-3HAc+0.10 mol·dm-3NaOH溶液; (D) 0.20 mol·dm-3醋酸+0.10 mol·dm-3HCl溶液 10.原电池 (-) Pt?SO32-,SO42-??H+,Mn2+,MnO4-?Pt (+) 的电池反应: ( A ) (A) 2 MnO4- + 5 SO32- + 6H+ =2 Mn2+ + 5SO42- +3H2O; (B) 2 MnO4- + 8H+ + 5e=2 Mn2+ + 4H2O; (C) SO32- + H2O = SO42- +2H+ + 2e; (D) MnO4- + SO32- + 6H+ + 3e = Mn2+ + SO42- +3H2O 11.22T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式正确的是: ( B ) (A) 1s22s22p63s23p64s24p2 (B) 1s22s22p63s23p63d24s2 (c) 1s22s22p63s23p64s23d2 (C) 1s22s22p63s23p63d4 12.已知反应 A(g) = 2B(g) + C(g),T、V一定,开始时P(A) = 20kPa,达到平衡时总压为40kPa,该反应的转化率为 ( B ) (A) 30%; (B) 50%; (C) 10%; (D) 100%; 1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可以作为酸的有 ( B ) (A) HCl, S2-, CO32-; (B) NH4+, HSO4-, H2O; (C) HS-, HPO4-, CO32-; (D) NH3, H2S, H2O 14.在21.8℃时,反应NH4HS(s) = NH3(g) + H2S(g)的标准平衡常Kθ = 0.070,4molNH4HS 分解达到平衡是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 ( C ) (A) 7.0 kPa; (B) 26 kPa; (C) 53 kPa; (D) 0.26 kPa 15.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变化;(B) △r G mθ = 0; (C) 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 (D) △r H mθ = 0 二、填空题 (25分,每空1分)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3

“汽车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汽车文化包括技术文化、造型文化、车史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 车标文化、赛车文化等多个方面。 2、1949年至1965年,我国建成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接着建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形成了五个汽车生产基地。 3、确定汽车外形有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汽车外形的演变就是三者协调的发展。 4、汽车诞生一百多年来,汽车外形经历了马车形、箱形、甲壳虫形、船形、 鱼形、楔形和子弹头形等演变。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所对应的字母填于题中的括号内) 1 、汽车行驶阻力通常包括:轮胎滚动阻力、迎风阻力、加速阻力、以及( D )。 A 后退阻力 B 发动机制动阻力 C 前进阻力 D上坡阻力 2、2006年,世界汽车年产量最大的国家是( C )。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德国 3、中国人拥有的第一辆汽车,是袁世凯于1902年从国外进口了一辆汽车,作为送给(B )的生日礼物。 A 光绪皇帝 B慈禧太后 C 袁世凯的夫人 D 袁世凯的父亲 4、汽车在全社会运输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中,汽车在客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 D )左右。 A 30% B 50% C 70% D 90% 5、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 B ),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A 广州 B 上海 C 北京 D 承德 6、(D )年7月15日,在长春举行了第一汽车厂奠基典礼大会。 A 1950 B 1951 C 1952 D 1953 7、著名的F1赛车手舒马赫是( B )人。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巴西 8、马路起源于(C )。 A 中国 B 英国 C 法国D美国 9、国产中华骏捷轿车是由( D )集团生产的。 A 一汽B上汽C东风 D 华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