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影响因素分析
原发性肝癌专题知识宣教PPT优质课件

29
肝性脑病 消化道出血 癌结节破裂 继发感染
并发症
肝癌终末期并发症,占1/3肝癌死因
出血原因:癌栓引起门静脉高压致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 道粘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占 15%肝癌死因
自发或在外力作用下破裂出血
30
肝癌临床分期
Ⅰ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者 Ⅱ期:介于Ⅰ期和Ⅲ期之间者 Ⅲ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
3
发生率
在美国,肝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年发生率为4/100,000(约5000~ 10000例) 亚洲、非洲地区年发生率 >100/100,000 世界范围内,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 高达130万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环境、化学及物理因素 遗传
5
一、病毒性肝炎
最主要病因 明确与肝癌有关:乙型、丙型和丁型 全球HBV感染者约4亿,慢性HBV感染使肝 硬化患者发生肝癌危险性升高1000倍 我国有1.2亿HBsAg阳性者,约90%肝癌患 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 全球HCV感染者1.7亿,肝癌患者中HCV检 出率为10%~20%,是日本和欧洲最重要的 肝癌病因
TNF)、免疫效应细胞治疗(LAK、TILAKM)
七、中药治疗 八、肝移植:对于肝功能失代偿或受肿瘤位置限制而不
能切除的小肝癌,肝移植是理想疗法
41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慢性疼痛:肝区疼痛 与癌肿增大牵拉 肝包膜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恶性肿 瘤对机体的慢性消耗、化疗所致胃肠道 反应有关。 绝望 与得知癌症的诊断或终末期肝功 能衰竭有关。 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癌结节破裂出血。
23
症状
四、转移灶症状
肺转移:咳嗽、咯血 胸腔转移:胸水,右侧多见 骨骼或脊柱转移:局部疼痛 或神经受压症状 颅内转移:相应定位症状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张鹏;顾爱丽;石东梅【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120例(60%)出现了术后复发转移.术前肝硬化、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有门静脉肉眼癌栓、肝门总阻断时间>15 min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较高,对于术前有肝硬化、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有门静脉肉眼癌栓及肝门总阻断时间较长的患者,需加强术后复诊和康复治疗.%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survival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which 200 patients with primary HCC were analyzed f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 Of the 200 patients, 120 (60%) had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surgery. The presence of prior cirrhosis, incomplete membrane, confluent multinodular HCC, visible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and time of portal vein obstruction>15 min were risk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Conclusion High rates of early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re observ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a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those patients with priorliver cirrhosis, in-complete membrane, visible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nd with a prolonged time of portal vein obstructions.【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3页(P460-462)【关键词】肝癌;手术治疗;复发转移;影响因素【作者】张鹏;顾爱丽;石东梅【作者单位】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郑州 4500000;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郑州 4500000;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郑州 45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发肿瘤之一,发病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及40~50岁人群,近年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行肝癌切除术六例临床分析

治疗 后遗 留不 同程度 伤残 2 例 , 亡 2 3 死 o例 , 分别 占
1 王亦璁 , 主编 . 伤早期 处理 . 创 北京 : 民卫生 出舨社 人
( 12 )死 亡 2 1 .% , O例( .% ) 97 。
2 讨 论
针对 上述 特点 , 者 认 为 :1对 重 型颅 脑 损 伤 笔 () 病 人 , 争一 次全 面仔 细 检 查 , 力 尽量 做 到 诊 断 、 疗 治 同时进 行 , 若暂 时无法 做 出准确判 断 , 优先处 理 危 应 及 生命 的颅脑损 伤或合 并 伤。如 颅 内血 肿引起 脑疝 合并 脾破 裂存 在 内出血 , 积极抗 休 克治疗条 件 下 , 在
由于交 通 运输 的迅 速 发 展 , 交通 事故 已成为 造
应 同时分组手术。() 2早期抗休克。对病情危重、 复 合损伤出现失血性休克者 . 应强调快速 、 早期抗休克 治疗 。但; 应忽 略 初 诊 时 尚未 发 生 休 克 的部 分 患
者, 损伤早期并 未 致命 , 随着 病情 变化 , 但 由于各 种 主、 客观 因素 也未 能及 时 救治 而 发 生 的休 克甚 至 危
一
析. 探讨 肝癌破裂 出血 急诊 行 肝 癌切 除术 治 疗 的临
床意 义。
危 重并 发症 尚无 统 一 、 理 、 合 规范 的治 疗原 则 , 尚
l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 男性 5例 , 性 1例 ; 龄 4 女 年 5~6 1 岁. 平均 5 . 26岁。癌 结节破 裂 诱 因 : 咳嗽 2例 . 吐 呕 1 , 车途 中抖动 1 , 练 活 动后 1 . 明 显 例 乘 例 晨 例 无 诱 因 1 。平 均破 裂 时问 1. 小 时 . 长 3 例 15 最 6小时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32页】

HCC诊断中注意事项和说明
对于血清AFP≥400μg/L,B超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应注意排除妊娠、 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胃肠道肝样腺癌等;如果能够 排除,必须及时进行多排CT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扫描。
如果AFP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水平,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 况外,需追踪AFP的变化,将B超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 CT 和/或MRI DSA检查 肝穿刺活检。
术后仅用葡萄糖提供热能合理吗?
25
手术后仅以葡萄糖提供热能的缺点:1.肝糖原积 累;2.肝脂肪侵润,肝功能受损;3.增加二氧化 碳的产生,对原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致呼吸衰 竭;4.可能引起脱水和非酮性高渗性昏迷。
因此在营养液中,适量使用葡萄糖,增加脂肪乳 及氨基酸(多用支链氨基酸,少用芳香族氨基 酸),可减少单纯用葡萄糖的不良反应。
9
(四)诊断标准
病理学诊断标准:金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在所有的实体瘤中,唯有HCC可采用
临床诊断标准,国内、外都认可。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 即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AFP水平。
10
我国HCC诊断标准专家共识,要求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 的(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 可以确立HCC的临床诊断:
2. 肝功能检查及评估; 3. 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DNA定量阳性,口服拉米夫定; 4.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结合病情进行有关检查,肝硬化患者应注意有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详细检查凝血功能及 血小板计数.肝内占位性病变应作定性和定位检查,如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B超、MR、CT等,了解病变大小、数目、位置,尤应注 意其与肝内血管的关系,有无门静脉癌栓等现象。
内科学(第七版)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

第十五章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其中的45%。
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2~5:1。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可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高发有关。
但是世界各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差别较大,西方发达国家HBV并不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有研究表明,肝细胞癌中5%~8%患者抗HCV抗体阳性,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可能有关。
(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为50%~90%。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三)黄曲霉毒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粮食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肝癌发病率高,而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人群,血清黄曲霉毒素B l-白蛋白结合物水平及尿黄曲霉毒素B1水平亦高,提示黄曲霉毒索B。
可能是某些地区肝癌高发的因素,它可能通过影响ras、c-fos、P53、Survivin等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肝癌的发生。
(四)饮用水污染根据肝癌高发地区江苏启东的报道,饮池塘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60~101/10万)明显高于饮井水的居民(O~19/10万)。
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可污染水源,可能与肝癌有关。
(五)遗传因素不同种族人群肝癌发病率不同。
在同一种族中,肝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否与遗传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
原发性肝癌-(1)-ppt课件

肝呈楔形,可分膈、脏两面 (即上、下两面)左、右两叶。
镰状韧带,位于膈面,分肝为 左、右两叶。
肝的脏面:有“H”形的沟
右纵沟:前部有胆囊窝;后部有 下腔静脉沟。左纵沟:前部有 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 横沟:即肝门,有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神经、 淋巴管出入。
肝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为基础,可分为五叶、四段:
【肝脏的生理功能】
4.热量的产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都有肝脏参与。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 要由身体内脏器官提供。在劳动和运 动时产生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在各 种内脏中,肝脏是体内代谢旺盛的器 官,安静时,肝脏血流温度比主动脉 高0.4-0.8摄氏度,说明其产热较大。
【肝脏的生理功能】
5.维生素、激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
【病因】
A.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黄曲霉菌 D.饮水污染 E.亚硝胺 F.其他因素:寄生虫、饮酒等 G.胆汁性和淤血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病理】
大体分型
➢
结节型:多见,常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散 布于肝内,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5cm,多伴有肝
硬化。
➢
块状型:常为单发,也可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 癌块直径较大,一般超过5cm,易出血、坏死,
【肝脏的生理功能】
三、解毒功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
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物 质,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肝脏解毒主要有四种方 式:(1)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分解、结合和 脱氧作用。(2)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 来自肠道的细菌,可随胆汁分泌排出。(3)蓄积作 用;(4)吞噬作用。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 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无毒的或溶解度 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与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与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张劲夫;范正军;乔兵兵;孙涛;梁润威【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08【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晚期复发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132例原发性肝癌(H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根据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是否合并肝硬化进行分组,探讨不同亚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BCLC分期(HR=3.461,P<0.001)、TNM分期(HR=2.698,P<0.001)、门脉癌栓(HR=1.875,P=0.011)、血管侵犯(HR=2.254,P=0.001)、病灶数量(HR=1.951,P=0.008)、结节数量(HR=2.029,P=0.005)、肿瘤大小(HR=2.987,P<0.001)、AFP(HR=1.983,P=0.005)、ALT(HR=0.978,P=0.007)为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合并肝硬化(HR=4.718,P=0.033)、术前低白蛋白血症(HR=0.510,P=0.036)影响肝癌术后的晚期复发.生存曲线显示,AFP≥200 ng/ml 的患者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9%、39.15%、30.29%,低于AFP<200 ng/ml的患者组;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2%、50.09%、33.67%,均低于未合并肝硬化组.结论 HPC患者的肿瘤直径、术前AFP 水平、肿瘤结节数目等因素均影响肿瘤术后的复发,且合并肝硬化及高水平AFP(AFP≥200 ng/ml)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会明显缩短.【总页数】6页(P1370-1375)【作者】张劲夫;范正军;乔兵兵;孙涛;梁润威【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J], 何津;张大为;张跃伟;郝春海;赵西凤;马龙滨;张景华2.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因素分析 [J], 季伟;王炜;吕金捍;金立元;郭英君;丁荣华;胡燕梅;孙燕燕3.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J], 李豪; 陈国勇; 魏思东; 贾磊; 白鸿太; 徐化恩; 陈永峰4.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及3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J], 古曦;杨俭;杨小玲;覃莉;王叶5.腹腔镜超声下左半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状况的影响 [J], 黎焕;曾志峰;曾三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广西 中 医学院第 一 附属 医院 , 西 南宁 广
摘
5 02 ) 3 0 3
要 : 目的] [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 急性肝功能 衰竭的术前和术中影 响因素 。[ 方法] 统计 3 4例患者的性别、 年龄、 基础疾
病、 术前肝功能 、 肝癌的大小、 癌栓及胆栓、 中出血 、 术 手术切除 范围等方 面的指标 , 运用二元 L g t o ii sc多因素回 归分析来判断与
术后肝 功能衰竭的关 系。[ 结果 ]4例 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 的有 5例( 生率 1 . 。其 中 C i — uhB级 患者 术后 出 3 发 47 %) hl P g d
现 肝 功 能 衰竭 3例 (/ )C l — uhA级 患者 术 后 出现肝 功 能 衰竭 2例 (/6 ; 中 出血 量 ≥ l 0 的 患者 术 后 出现 肝 功 能 38 , hi P g d 22 )术 0ml 0 衰 竭 2例 (/1 , 中 出血 量 < 10 0ml 患 者 3例 (/3 ; 肝 切 除 手 术 患 者 术 后 出现 肝 功 能 衰 竭 1 (/)行 半肝 以下 切 21 )术 0 的 32 )半 例 1 , 5
・
8 ・
Ju n l fGu n x rdt n l ie eMe ia iest o r a a g iT a io a n s dc l o i Ch Unv ri y
2 1 Vo.3 0 0, 11 No3 .
原发性肝癌术后 急性肝功 能衰竭影 响因素分析
胡 嗣钦 , 赫 军。 俞 渊。 陈 林
性别、 年龄 、 基础疾病 、 癌的大小与术后肝 功能衰竭发 生率并没有统计学意义。5 肝 例肝 功能衰竭 患者 中有 1例经抢救无效 死 亡。 结论 ] [ 术前肝功能 C i — uh分级是 术后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 中出血量≥1 0 l半肝切 除、 hl P g d 术 0m 、 0 合并癌栓和
除手 术 患者 术后 出现肝 功能 衰竭 4例 (/9 ; 并癌栓 和 ( ) 栓 的 患者 3例 (/ )没 有癌栓 和 ( ) 42 )合 或 胆 39 , 或 胆栓 的 2例 (/5 。 22 )
C i — u hB级 、 中 出血 量 ≥l0 0m 、 肝 切 除手 术 、 并 癌 栓 和 ( ) 栓 患者 术 后 肝 功 能 衰竭 的 发 生 率 高 于 其他 患 者 , hl P g d 术 0 l半 合 或 胆 而
以肝切 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原发性肝癌首选 和最 有效的治疗方法[3, 1j当今肝脏外科 已不存在手术禁 区。但 由 - 于我 国肝癌合并肝硬 变者 高达 8 .%E , 5 故肝切 除术后肝功 5 能衰竭的发生率仍较高 , 也是术后引起死 亡的主要并发症之
~
(7 %)术 中出血量 ≥1 0 l 1 3 . , 6. , 6 0m 例( 2 %)平均 7 85 l 0 1 4 9 .m ;
( 82 ) 8 .% 。
,
据统计肝癌术后死亡率为 1 %, . 因肝功能衰竭死亡者 , 9 占
1 %F] . 。研究原发性肝癌肝 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与哪些 因素 4 5
相关 , 尽量避免不利 因素 , 对减 少肝癌手术并发症 , 降低手术
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因素较 多 ,机制复杂 。本研究通过 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肝功能分级 、 肝切除范围、 中出血 术 量、 肿瘤大小 、 基础病变 、 癌栓和 ( 胆栓 、 或) 年龄等因素进行 回 顾性分析 , 试图从中找出影响术后肝衰最具 价值 的相关 因素 , 以期望 在临床 中尽量 避免。本文 结合我院 2 0 — 0 9年 3 0 7 20 4 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病例的实践体会 ,对可能导致肝癌肝
14 统计 学方法 .
所 有数据应 用 Ssl. ps8 0软件包进 行二元
Lg t oii s c回归分 析 , 引入 水 平为 0 5 剔 除 水平 为 01 , 用 . , 0 .0 采 E t 进入法 筛选 , ne r 结果显示以 P .5有统计学 意义。 <0 0
2 结
果
3 4例 患者 中术后 发生肝 功能衰竭 的有 5例 ,发生率 为
( ) 栓 是 肝 癌 术 后 肝 功 能 衰 竭 的 重要 危 险 因素 。 或 胆
关键词 : 原发性肝癌 ; 肝切 除; 肝功能衰竭 ; hl— u h分级 ; Ci Pg d 危险 因素
中 图分 类 号 : 7 57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8 7 8 ( 0 0 0 - 0 8 0 R 3. B 10 — 4 6 2 1 )3 0 0 - 3
1.%。其 中 C i — uhB级 患 者 术 后 出 现 肝 功 能 衰 竭 3例 47 hl P g d ( /8 , hi— u hA 级 患 者 术 后 出 现 肝 功 能 衰 竭 2例 3 ) C l P g d
切除术后肝 衰的临床 因素作一分析。
(/6 ;术 中出血量 ≥1 0 l 22 ) 0 的患者术后 出现肝功能衰竭 2 0 m 例 (/1 , 中出血量 <1 0 l 21 )术 0m 的患者 3例 (/3 ; 0 32 )半肝 切 除手术患者术后 出现肝 功能衰竭 l (/ )行半肝 以下切除 例 1 , 5
行半肝切除 5例 ( 4 %)行半肝 以下切 除 2 1. , 7 9例 (53 ; 8.%)合
并癌栓 和( ) 或 胆栓 9例 (65 , 合并癌栓 和 ( ) 2 .%)无 或 胆栓 2 5 例( 35 ; 7. %)肿瘤直径 ≥1 m 9例( 6 %)肿瘤直径<1 m 0c 2. , 5 0c 2 5例 ( 3 %)年龄 ≥7 7. ; 5 0岁 4例 ( 1 %)年龄 <7 1. , 8 0岁 3 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