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编解码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音频编解码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音频编解码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音频编解码技术的介绍和应用音频编解码技术介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音频编解码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是数字音频信号从一种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格式的过程,使得数字音频信号在各种设备之间的传输和处理变得更加便捷。

这种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压缩不重要的数据并保留重要的数据,从而使得数字音频文件的大小变小,同时又能保证较高的音质。

音频编码技术的种类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音频编码技术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MP3编码技术:是一种最为流行、广泛应用的压缩技术,主要针对音乐类型文件进行压缩。

AAC编码技术:由电信公司根据MPEG-2/MPEG-4音频标准开发而成,可以实现高质量和低码率的平衡,可以用于存储和广播音频。

FLAC编码技术:一种非常常见的格式,主要针对无损音频的存储和播放,压缩比较大,但是音质非常高。

WAV编码技术:是一种无损音频文件格式,存储文件比较大,但是保证了高品质音频传输。

音频编码技术的应用音频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是:1. 互联网音乐在互联网音乐行业中,音频编码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音乐压缩成不同的格式,可以将音乐文件大小缩小,从而使得音乐在不同平台上的分发更加便捷。

而且,很多音乐平台支持多种格式的音频文件播放,这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计算机音频音频编码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计算机音频领域。

通过将音频文件压缩成适当的格式,并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可以使得音频文件在计算机上播放更加流畅。

而且,这种技术还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让用户有更多的空间来存储其他文件。

3. 智能音箱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通过音频编码技术的应用,智能音箱能够对音频信号作出适当的响应,同时也可以将存储在云端的音频文件传输到智能音箱上,从而实现智能音箱的语音控制,如点播音乐等。

4. 音频传输在音频传输领域,音频编码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音频编码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音频编码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音频编码技术音频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声音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高质量的音频传输和存储。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工程中常用的音频编码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一、PCM编码技术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是广播电视工程中最常用的音频编码技术。

它将连续的模拟信号按照一定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并将每个采样值用二进制码进行量化编码。

PCM编码技术具有传输质量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是其码流大,传输带宽要求高。

二、MP3编码技术MP3(MPEG Audio Layer 3)是一种有损压缩音频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

MP3编码技术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频率掩盖和量化处理,达到降低数据量的目的,以便在有限的带宽上进行传输和存储。

相比于PCM编码技术,MP3编码技术具有压缩比高、传输速率低等优点,但是会引入一定的失真。

三、AAC编码技术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是一种高级音频编码技术,也是广播电视工程中常用的编码格式之一。

AAC编码技术在保证较高音质的同时,能够实现更好的数据压缩效果。

与MP3编码技术相比,AAC编码技术具有更高的压缩效率和更低的失真率,因此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四、AC-4编码技术AC-4(Audio Codec 4)是一种先进音频编码技术,主要用于广播电视中的音频压缩和传输。

AC-4编码技术采用了先进的声学模型和信号处理算法,能够实现比较低的比特率下保持较高的音质。

同时,AC-4编码技术还支持多声道音频编码,适用于多媒体广播和家庭影院系统。

五、Dolby编码技术Dolby编码技术是一种专业音频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制作和音频领域。

Dolby编码技术具有良好的立体声效果和环绕音效,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频体验。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Dolby编码技术常用于数字电视信号的音频编码和解码,提供优质的音频服务。

了解电脑的音频编解码技术

了解电脑的音频编解码技术

了解电脑的音频编解码技术电脑的音频编解码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和处理步骤,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或者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过程。

这项技术在电脑音频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我们日常使用电脑进行音频处理和娱乐的体验。

本文将介绍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编解码算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涉及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过程。

在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的过程中,需要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而在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过程中,则需要经过解码、重构和滤波三个步骤。

1. 采样:将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音频信号。

采样过程中,需要确定采样频率和采样深度。

采样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对模拟音频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常见的采样频率有44.1kHz、48kHz等;采样深度则表示音频信号的每个采样点的位数,通常为16位或24位。

2. 量化:将采样后的模拟音频信号的幅度值量化为离散的数值。

量化过程中,需要确定量化位数和量化范围。

量化位数表示量化的级别数,常见的量化位数有8位、16位等;量化范围表示幅度量化的最小和最大值,指定了模拟信号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动态范围。

3. 编码:对量化后的数字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压缩,以便存储和传输。

目前常用的编码算法有PCM编码、MP3、AAC等。

PCM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算法,将每个采样点的数值直接转换为二进制表示;而MP3和AAC则是有损压缩算法,通过去除人耳听觉不敏感的音频信号细节,实现较高的压缩比。

4. 解码:对编码后的音频数据进行解码还原,得到原始数字音频信号。

解码过程中,需要根据编码算法进行相应的解压缩处理,将压缩后的音频数据解码为原始的数字音频信号。

5. 重构:将原始数字音频信号还原为模拟音频信号。

重构过程中,需要使用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以供扬声器等音频设备输出。

音箱的音频解码技术

音箱的音频解码技术

音箱的音频解码技术音箱是家庭娱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音频解码技术的革新对于用户的听觉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音箱的音频解码技术,并探讨它对音质的影响。

通过了解不同的解码技术,用户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音箱。

一、PCM解码技术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是一种最基本的音频解码技术,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采样和量化将连续的声音波形转化为离散的数字数据。

这种解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CD播放器和DVD播放器中,其主要优势在于保持音频信号的原始准确性和高保真度。

然而,PCM解码技术在音频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同时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

二、DSD解码技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是一种比较新的音频解码技术,它以高位深和高采样率的方式对声音进行处理。

与PCM解码技术不同,DSD通过以固定时间间隔记录采样点的幅度,而不是记录采样点本身的数值。

这种解码技术主要用于SACD(Super Audio CD)音乐格式,其音质表现更加细腻而真实,能够提供更高的动态范围和更低的失真。

三、AAC解码技术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是一种高效的音频解码技术,它能够在保持较高音质的同时大幅度压缩音频文件的大小。

AAC解码技术常被应用于流媒体平台和移动设备中。

相比于MP3解码技术,AAC具有更高的编码效率和更好的声音还原能力,能够在较低的比特率下提供相当好的音质。

四、Dolby解码技术Dolby解码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音频解码技术,并被广泛用于家庭影音系统和电影院中。

其目的是通过对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实现环绕声音效的再现。

Dolby解码技术在音频播放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还原音频的空间定位和环绕效果,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

五、无损解码技术无损解码技术是一种旨在保留音频源文件原始质量的解码技术。

它通过压缩音频文件的大小,同时不损失任何质量信息。

音频编解码原理

音频编解码原理

音频编解码原理
音频编解码原理是一种将音频信号从模拟形式转换为数字形式并相互转换的技术。

编码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而解码则是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形式。

在音频编码过程中,模拟音频信号经过采样步骤将其转换为一系列离散的样本。

然后,对采样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将其映射到固定数量的离散值中,从而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接下来,将量化后的离散数据进行编码。

编码的目标是通过使用较少的位数来表示音频信号,以减小数据量并提高传输效率。

常用的音频编码算法包括PCM(脉冲编码调制)、ADPCM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MP3(MPEG-1音频第三层)、AAC(高级音频编码)等。

在音频解码过程中,首先将编码后的数字音频数据还原为离散的量化数据。

然后,将量化数据反量化,将其转换回原始的离散数值。

最后,使用重构滤波器将离散数据重新插值为连续的模拟信号,以便在扬声器或耳机中进行音频回放。

音频编解码原理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音频压缩、音频传输、音频存储等。

通过使用合适的编码算法,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频传输和存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数据量,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掌握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

掌握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

掌握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掌握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从事音频相关工作的人士的必备能力。

本文将介绍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学习该技术的方法和资源供读者参考。

一、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概述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是指将音频信号以数字方式进行压缩、存储和传输的技术。

它包括两个过程,即编码和解码。

编码的目标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对音频数据的压缩。

解码则是将数字信号重新还原为模拟音频信号。

二、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原理1. 采样:将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采样率是指每秒钟采样的次数,常用的采样率有44.1kHz和48kHz。

2. 量化:将采样得到的数字信号按照一定的精度进行量化,将连续的取值范围离散化。

常见的量化位数有16位和24位。

3. 压缩:采用各种压缩算法对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压缩,以减小数据量。

常见的压缩算法有MP3、AAC和FLAC等。

4. 解压缩:将压缩后的音频数据进行解压缩,以还原原始音频信号。

5. 还原:将解压缩后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模拟音频信号。

三、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应用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包括音乐、影视、通讯和游戏等。

1. 音乐制作:音频编解码技术可以帮助音乐制作人将音频信号进行高质量的录制、编辑和混音。

2. 影视制作: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音频编解码技术可实现配音、音效和混响等效果,提升影视作品的观赏性和听觉效果。

3. 通讯:IP电话、网络会议、视频聊天等通讯应用都需要使用音频编解码技术,以实现音频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4. 游戏:电脑游戏中的音效和配乐往往需要使用音频编解码技术进行制作和处理,以增加游戏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四、学习电脑音频编解码技术的方法和资源1. 课程和培训:许多大学和培训机构都开设了相关的音频编解码技术课程,可以通过参加这些课程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音频解码方案

音频解码方案

音频解码方案音频解码方案是指将经过编码压缩的音频数据解码还原为原始音频信号的技术方案。

在数字音频应用领域,有效的音频解码方案对于确保音质的高保真还原以及提供较低的延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音频解码方案。

一、PCM解码脉冲编码调制(PCM)是一种常用的数字音频编码格式,解码时只需简单的反向过程即可还原音频信号。

PCM解码方案采用的是无损解码技术,可以完全还原原始音频信号的质量,但文件的大小相对较大,会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

二、MP3解码MP3是一种流行的有损音频编码格式,旨在通过减少音频数据的冗余信息来实现较高的压缩比。

MP3解码方案首先对压缩的音频数据进行解压缩,再还原为原始音频信号。

尽管存在一定的音质损失,但相比于PCM解码,MP3解码方案的文件大小更小,网络传输速度更快,适用于音频的存储和传输。

三、AAC解码Advanced Audio Coding(AAC)是一种高级音频编码格式,广泛应用于数字音频领域。

AAC解码方案采用了更复杂的算法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以及更好的音质还原效果。

相比MP3解码,AAC解码方案的音质更优秀,但相应的解码复杂度也更高。

四、FLAC解码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FLAC)是一种无损音频编码格式,它可以压缩音频数据,但不会对音频质量造成任何损失。

FLAC解码方案可以完全还原原始音频信号的质量,并且相对于PCM解码,文件大小更小,但仍然能提供高质量的音频还原效果。

五、DSD解码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一种用于超高保真音频存储和传输的无损编码格式。

DSD解码方案将DSD编码的音频数据解码为模拟电压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DAC)将其还原为模拟音频信号。

DSD解码在高保真音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并能提供极高的音质还原效果。

六、Opus解码Opus是一种开放、免版权的音频编码格式,可广泛应用于网络实时音频传输。

Opus解码方案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能够在较低的码率下提供优秀的音质还原效果和较低的延迟。

音频工程师的音频编码和解码知识

音频工程师的音频编码和解码知识

音频工程师的音频编码和解码知识音频编码和解码是音频工程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知识领域。

在音频技术的发展历程中,编码和解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实现高质量的音频传输和存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音频编码和解码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编码和解码算法以及其在音频工程中的应用。

一、音频编码的基本概念音频编码是将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通过编码可以将模拟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

音频编码的基本概念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

1. 采样:音频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为了进行数字化处理,需要将其离散化。

采样是将连续的音频信号在时间上进行离散化,获取一系列的采样值。

2. 量化:采样得到的采样值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值,为了数字化处理,需要对其进行量化。

量化是将连续的采样值映射为离散的量化级别,使其能够用有限的比特位表示。

3. 编码:量化后的离散信号需要进行编码,将其转化为可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数字编码形式。

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自适应差分编码(ADPCM)、无损编码(FLAC、ALAC)和有损编码(MP3、AAC)等。

二、常见的音频编码算法1. PCM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最常见的音频编码方式之一,它将采样值进行线性量化,并使用固定的比特位数来表示。

PCM编码在音频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其较大的数据量,限制了音频传输和存储的效率。

2. ADPCM编码:自适应差分编码(ADPCM)是一种通过利用采样间的差异来减少数据量的编码方式。

它使用差分编码来表示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并通过自适应算法来调整量化级别,以提高编码效率。

3. 无损编码:无损编码技术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无损传输和存储,即在压缩的过程中不会引起任何信息的丢失。

常见的无损编码算法包括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和ALAC(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等。

4. 有损编码:有损编码技术通过牺牲一定的音频质量来减少数据量,以提高传输和存储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编解码概述
• 语音编解码目的 • 语音编码器的主要功能就是把用户语音的 PCM(脉冲编码调制)样值编码成少量的比 特(帧)。这种方法使得语音在链路产生误 码、网络抖动和突发传输时具有鲁棒性 (Robustness)。在接收端,语音帧先被解 码为PCM语音样值,然后再转换成语音波 形。
语音编解码概述
0.625 否
8 15 kbit/s
是(Annex B) CSA-CELP
音频编码技术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模拟信号
低通防失真 滤波器
波形 编码器 量化器 PCM样本
采样: 均匀采样
量化: 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大信号采用大间隔,小信号小间隔)
PCM在通信中主要用于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
它的音质很低,增加数据率对提高音质基本无用, 广泛用于军事保密通讯.
语音编解码概述
• 语音编码器类型(1) 语音编码器类型(1)
试图填补波形编码和音源编码的间隔: waveform coding不能解决低于16kb/s下的音质问题, source coding可压缩到2.4kb/s或更低,但音质不自然。 时域合成-分析编码器(analysis-by-synthesis, ABS)。它 和音源编码器的主要区别: 不使用2个状态(有声/无声)的模型来寻找滤波器的输 入激励信号,而是要寻找这样一种激励信号,使得这种信 号产生的波形尽可能接近原始话音波形.
• 回声消除相关标准
音频编解码标准 其它音频编解码标准
音频编码技术
当前国际上主流的新一代视音频编解码软件技术 标准是国际运动图像专家组于1999年公布的MPEG-4 技术标准,将逐渐取代现有的MPEG-1(VCD)、 MPEG-2(DVD)标准。MPEG-4主要为了实现在 有线、移动网络上传输互动的视音频内容,目前世界 主要公司的编解码软件都支持MPEG-4标准。虽然微 软等几个公司在发展自己的技术和标准,但都脱不开 MPEG-4标准底层的基础专利技术。MPEG-4等编解 码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扩展了数字多媒体的应用市场。
• 语音编码器评价
帧大小: 帧的大小表示语音流量的时间长度,也称为帧 时延。帧是语音信号的分立部件,且每帧是根据语音样 点更新的。本章所介绍的编解码器都是一次处理一帧。 每帧信息放在各语音分组中,并传送给接收端。 • 处理时延: 它表示在编解码器中对一帧语音做编码算法 处理时所需的时间。它通常简单的计入帧时延。处理时 延也称为算法时延。 • 前视时延: 编码器为了对当前帧的编码提供帮助而检查 下一帧的一定长度,此长度就称为前视时延。前视的想 法是为了利用相邻语音帧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 帧长度: 这个值表示经编码处理后的字节数(不包括帧 头)。 •
音频编码技术
其它语音编码类型
DM and ADM (Adaptive Delta Modulation) SBC(Sub-Band Coding) and SB-ADPCM LPC (Linear Predictive Coding)
音频编解码标准
• 语音编解码标准 • 其它音频编解码标准
• DTM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标准
音频编解码标准 其它音频编解码标准
MPEG中音频编码标准(1)
音频编码技术
• 编码器的输入和解码器的输出与现存的PCM标准兼容 • ISO/IEC 11172-3(MPEG1音频)的采样率为32kHz,44.1kHz和 48kHz 。
根据应用需要,可以使用不同层次的编码系统。 – LayerⅠ 包括将数字音频变成32个子带的基本映射。将数据格式化成块 的固定分段。决定自适应位分配的心理声学模型。利用块压扩和格式化 的量化器。理论上,层Ⅰ编码/解码的最少延时约为19ms。 – LayerⅡ 提供了为分配,缩放因子和抽样的附加编码。使用了不同的帧 格式。这层理论上的最小编码/解码延时约为35ms。 – LayerⅢ 采用混合带通滤波器来提高频率分辨率。它增加了差值量化 (非均匀)、自适应分段和量化值的熵编码。这层理论上的最小编码/解 码延时为59ms。联合立体声编码作为一个附加特征,能够加入到任何一 层中。
语音编解码概述
• 语音编码器评价(续) 语音编码器评价(
• 语音比特率: 当编解码器的输入是标准脉冲编码调制的 语音码流(比特率为64 kbit/s)时,编解码器的输出速率 。 • DSP MIPS: 此值是指支持特定编码器的D S P处理器的 最低速度。 • RAM需求: 它描述了支持特定的编码过程所需要RAM 的大小。 • 编码器工作所需的时间: 是指编码器的缓存及处理时间 ,称为单向系统时延。其值=帧大小+ 处理时延+ 前视 时延。显然,解码时延也非常重要。实际上,解码时 延大约是编码时延的一半。
音频编解码标准 其它音频编解码标准 杜比数字音频技术 (2)

音频编码技术

杜比 E是一种专业音频编码技术,用于辅助广播和其它一些两 声道设备传输多声道的音频信息。杜比E可以通过一对 AES/EBU或者一对数字VTR音轨,给后期制作和发行提供多达 8个声道的广播级质量的音频信息。另外,杜比E的优点还在于 经过它编码的信息可以被编辑、解码、编码再解码,经过多次 编解码转换而没有可察觉的音质降低。 MLP Lossless是一个真正的“无损”编码系统,DVD-Audio 中 采用的压缩技术,可对PCM数据进行完美地复制,不同于“有 损”的感性编码的杜比数字技术。MLP Lossless有效地将磁盘 空间扩充了一倍,而没有影响高解析度的PCM音质,从而使 DVD-Audio 光盘可以同时携带同一节目的立体声和多声道版本。 所有DVD-Audio播放机必须具备MLP Lossless解码功能。
音频编解码标准
语音编解码标准
• ITU-T Recommendation G.711 • ITU-T Recommendation G.723.1 & Annex A • ITU-T Recommendation G.728 & Annex G • ITU-T Recommendation G.729 & Annex A B
音频编解码标准 其它音频编解码标准 杜比数字音频技术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音频编码技术
高级音频编码 (AAC)是一种高质量感性音频编码技术,应 用于广播和网络音乐下载。AAC的编码效率优于MP3,以更 低的比特率提供更高质量的音频信号。这项技术是由四个工 业界的领导者(AT&T,杜比实验室,Fraunhofer IIS以及索尼 公司)共同开发,将其标准化为一个ISO/IEC的规范。作为 MP3的继任者,AAC现在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软硬件生产商 的支持。
语音压缩—ADPCM
•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波形编码方案 –自适应:自动压扩 –差分:仅对样本之间的变化编码 –每个样本的速率与比特:
•32 Kbps = 8 Kbps x 4 bits/sample •24 Kbps = 8 Kbps x 3 bits/sample •16 Kbps = 8 Kbps x 2 bits/sample
语音编解码概述
• 语音编码器类型(2) 语音编码器类型(2)
• (c) 混合编码器 目前常用的语音编码器是混合编码器,它融合了波形 编码器和声码器的长处。它的另一特点是它工作在非 常低的比特率(4~16 kbps)。混合编码器采用合成分析 (AbS)技术。 • (c.1)线性预测合成分析编码器: 前向自适应LPAS编码器:8 kbps G.729编码器和 6.3 kbps 与5.3 kbps G.723.1编码器 后向自适应LPAS编码:16 kbps G.728低时延码激 励线性预测 • (c.2)参数语音编码器:2.4 kbps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 使用 DSP • 80个16比特线性PCM数据样本帧(10M)进入10个8比 特码字 • 增加一个“向前”的5毫秒 • 噪音降低和音调合成过滤增加到处理要求中 • 8 Kbps 的数据速率
LD-CELP: 低延迟码激励线性预估
• 与CSA-CELP相似,但 LD- CELP使用较小的电码 本,并以16 Kbps 操作使延迟减小到2-5毫秒(无 “向前”) • 从8-kHz输入语音的每五个样本中产生10比特的码 字 • 四个10比特的码字被称为一个“子帧”,它大约需 要2.5毫秒进行编码 • 两个“子帧”结合到一个5毫秒的码组中进行传输
CELP: 码激励线性预估
• 进入编码器的信号从8比特PCM转换成16比特线性 PCM样本 • 编码器使用电码本。电码本用反馈信息对语音波形不 断地分析,“学习”和预估 • 白噪声生成器“激励”编码器 • 数字结果(参数)被传送到远端码器进行语音波形的 合成和生成
CS-ACELP: 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估
音频编解码标准 其它音频编解码标准 杜比数字音频技术 (1)
AC-3编码和解码
音频编码技术
AC-3音频编码标准的起源是DOLBY AC-1。AC-1应用的编码技术是自适 应增量调制(ADM),它把20kHz的宽带立体声音频信号编码成512kbps 的数据流。AC-1曾在电视和调频广播上得到广泛应用。1990年DOLBY实 验室推出了立体声编码标准AC-2,它采用类似MDCT的重叠窗口的快速 傅立叶变换(FFT)编码技术,其数据率在256kbps以下。AC-2被应用在 PC声卡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等方面。 1992年DOLBY实验室在AC-2的基础上,有开发了DOLBY AC-3的数字 音频编码技术。AC-3提供了五个声道的从20Hz的全通带频响,即正前方 的左(L)、中(C)和右(R),后边的两个独立的环绕声通道左后 (LS)和右后(RS)。AC-3同时还提供了一个100Hz以下的超低音声道 供用户选用,以弥补低音之不足。因为此声道仅为辅助而已,故定为0.1 声道。所以AC-3被称为5.1声道。AC-3将这6个声道进行数字编码,并将 它们压缩成一个通道,而它的比特率仅是320kb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