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影像学

合集下载

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2014

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2014

CBF:脑血流量 CBV:脑血容量 PS: 渗透系数 TTP:达峰时间 MTT:平均通过时间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ml/100mL/min ml/100mL ml/100mL/min s s

CT灌注技术的评价方法
CT灌注技术的临床应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 血管狭窄性病变脑缺血状态评估 脑血流储备能力的评价 肿瘤恶性程度分级
2014-4-15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um,MRS)
NAA Cho
DTI 、脑功能成像
ROI

每一个峰代表一种化合物,峰下面积代表这种化合物的含量。 是目前唯一的活体观察组织细胞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无创性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目前唯 一在活体上追踪神经纤维束走 形、方向的技术。
1பைடு நூலகம்
CBV
1 1
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TTP
Schramm P1, Xyda A, Klotz E, Tronnier V,et al.Eur Radiol. 2010 ,20(10): 2482– 2490.
CTA和灌注技术进展
MRI成像技术
North
receive 全脑CTP 4D CTA
Hartkamp M J et al. Stroke 1999;30:2671-2678
Copyright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Umansky F et al. J Neurosurg. 1984 Sep;61(3):458-67
9
2014-4-15
双侧后交通未显示
MR灌注成像示右大脑中动脉血流灌注异常

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操作方法

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操作方法

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操作方法【摘要】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是一种重要的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对其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定义了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的概念,指出其适用对象为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接着,说明了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了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风险。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的操作方法,探讨了其临床意义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的操作技巧和重要性,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操作方法、定义、适用对象、步骤、注意事项、风险、临床意义、发展前景、总结1. 引言1.1 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操作方法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操作方法是一种通过特定技术手段对脑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其操作步骤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与标准,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是通过压迫颈动脉造影剂淌入脑动脉,从而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诊断血管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动脉瘤、狭窄等。

这一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帮助准确定位问题部位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调整、造影剂注入速度、压颈力度等操作细节,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临床实践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意外情况,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与解读,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的操作方法及其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的定义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是一种通过将颈部压迫来观察脑血管供血情况的检查方法。

通过这个方法,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脑部供血是否正常,有无缺血、栓塞等情况。

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脑血管供血问题,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措施。

在脑血管造影压颈试验中,医生会在患者颈部施加压力,通常会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

脑微出血MRI表现,诊断识别及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脑微出血MRI表现,诊断识别及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脑微出血MRI表现,诊断和识别及磁共振影像学表现脑微出血(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动脉病和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患者。

CMBs还可以出现在一些脑小血管病的少见病因及其他疾病中。

脑淀粉样血管病脑淀粉样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小血管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皮层和软脑膜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壁内进行性沉积。

磁共振T2WI或SWI显示广泛的皮质微出血或实质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CAA-ri)通常认为是软脑膜及脑血管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炎症反应。

典型的CAA-ri MRI表现为单灶或多灶不对称白质高信号(WMH)病变(皮质下或深部)延伸至皮质下白质,并伴有CAA相关出血并发症。

通常在相关WMH附近观察到大量的CMBs。

高血压脑动脉病高血压可导致皮质和皮质下小动脉硬化。

通常与深部脑出血和CMBs、基底节EPVS、梗死(尤其是腔隙,易发生在基底节和脑干)和WMH有关。

CMBs倾烟雾病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颈内动脉远端或其近端分支的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以及大脑底部广泛的侧支血管网。

MMD与脑梗死、脑出血和CMBs有关。

CMB可作为预测moyamoya病患者出血风险的标志物。

亚洲MMD 患者,CMBs主要表现在深灰色核团和脑室周围区域,而欧洲MMD患者以皮质和灰质为主。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它是由NOTCH3突变引起的,CMBs以丘脑为主(常呈团状),也可见于其他深灰色核团、皮质下白质、脑干、小脑和灰质。

法布里病法布里病是一种由α-半乳糖苷酶的A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溶酶体储存障碍性疾病,其CMBs无特定的MRI表现,可在幕下(脑干或小脑)和/或幕上(基底节、丘脑、脑室周围白质、皮质下区)观察到。

Ⅳ型胶原α1和α2突变(COL4A1 and COL4A2 mutations) COL4α1突变携带者有着各种各样的MRI表现包括脑空洞、WMH (主要发生在后脑区)、ICH(通常在围产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尤其是腔隙性)梗死、EPV、CMBs、颈动脉窦瘤和脑动脉瘤(通常累及颈动脉虹吸段)。

脑血管CTA课件

脑血管CTA课件
5
(一)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平面起于 颈总动脉,在视交叉外侧分出大脑 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分段: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6
解剖变异
• C1颈段: 主要为起源异常;正常于3-5颈椎平面起至颈总动脉,此段无分支; 起源异常者包括: 高位、低位、起源于颈外动脉或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
• CTA对诊断动静脉畸形和静脉畸形有重要价值,但是对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 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有限。
27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
•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有症状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是一个异常血管的复 杂网状结构,由供血动脉、异常动静脉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90%发 生于幕上,多位于脑实质内,较少发生于颅后窝。无性别差异,发病高峰在 20-60岁。
38
CTA表现
• 1、CT平扫可显示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等继发征象。 • 2、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病变动脉管腔粗细不均,
管壁不光整。 • 3、脑底部不规则烟雾状毛细血管网,可来源于豆纹动脉、交通动脉的深支、
丘脑动脉及软脑膜血管。 • 4、侧支循环及代偿血管的形成。多来源于后循环及软脑膜动脉。 • 5.可并发动脉瘤。
• 6.少见部位动脉瘤 如小脑后下动脉瘤、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易漏诊;如果遇到 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但难以确定动脉瘤有无时,应该提醒患者进一步 检查,如DSA。
26
三、脑血管畸形
• 脑实质血管畸形是胚胎期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分类: • 动静脉畸形 • 海绵状血管瘤 • 毛细血管扩张症 • 静脉畸形
11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现状与评价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现状与评价
氙氯 C T捕 描 要 求 患 者 至 少 静 卧 61 ,梭 查 结 果 In I i 受 患 者 呼 吸 频 率 改 爱 的 影 警 , 圆 内 尚 未 推 磨 鹰 用
颢示 及 定性 诊 断有 着稹桠 重 要 的 蹄床 意羲 。 目前 的腾 C T灌 注 成像 算 模 型 的 前 提 僚 件 是 血 腾 屏 障保 持 完 整 , 比刮 完全 在 血 管 内被 稀释 , 血 管 封
在血流灌 注 圃 中均 有异 常表现 , 窀寅耍 多有 明颗异 常 病
的血流灌 注增 多 , 腥瘤 供血 勤脉 颢示 清晰 。 T腾 灌注 成 C 像 可 以反 映 生理 舆 病理 情 况 下腾 组缴 的血 流勤 力旱 燮
到 孩 匾 域 的 1 P、 B 、 B 和 M T 量 敷 值 T C FCV r 1 r定 常规 C T 很 雉 在膳 梗 死 骚作 8 h之 内 有 性 骚 琨 , 因 此 膦 C T灌
早期 的 寅耍 改 塑 包括 豆状 核密 度 下 降 、 岛带 消 失 、 半侧
腾 潸 消 失 和 半 侧 密 度 下 降
匾 , C F圃 上红 色 减 少 , 色 增 多 , 捕 未 兄 异 常 , 在 B 蓝 平 短
S E T舆 P T均 属 于放 射性 核 素 颚 像梭 查 ,窄 同分 辨 PC E 率 较 低 , 作 / 稚 , 查 晴 同畏 , 逋 用于 急 诊梭 查 操 愎 梭 不 S E T晦 床常 规 使 用 ,上 述 梭 查方 法 馑 能颗 示 C F降 PC B
低 ,大 部 分 (5 ) 的 TA 患 者 有 膳 血 流 灌 沣 , 目 前 . 7% I
偶 彩染 色虚理 后 , 窀颗示 更加 直觏 、 病 清晰 。 腾腥 瘤病 窀
C A的 成像 耍量 正 在 接 近常 规 盯 管 造 影 在 囤 注 7 ~ T I L 、 5

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影像诊断

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影像诊断

影像学表现
后交通巨大动 脉瘤CT增强 示“靶征”。
影像学表现
❖ 3.完全血栓动脉瘤 ❖ CT平扫为等密度,其内可有点状钙化,瘤壁可见蛋壳
样弧形钙化。增强扫描仅有囊壁环状强化,其内血栓 无强化。
右侧颈内动脉末 端动脉瘤,CT平 扫示动脉瘤腔内 血栓,动脉瘤壁 “蛋壳样”钙化。
影像学表现
❖ C TA 和 M R A
治疗
❖1.手术治疗: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术是最合理 、最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2.血管内栓塞术(介入) ❖3.非手术治疗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 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 )为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
❖一般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1 . 动 静 脉 畸 形 AV M ( a r t e r i o ve n o u s
❖ CT增强扫描动脉瘤呈圆形、梭形均匀强化影像。动脉瘤腔内形 成血栓时,增强扫描所见动脉瘤体形态不规则,但根据其与颅底 动脉的解剖关系不难确定诊断。动脉瘤体壁发生钙化,其形态与 瘤体一致。平扫时发现动脉瘤好发部位出现弧形钙化应高度警惕 动脉瘤存在的可能性。
影像学表现
❖ 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 沉积有关。较大的动脉瘤,由于动脉瘤内血流速度不 一,血流快的部分出现“流空效应”,血流慢的部分 在T1WI图像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动脉瘤内血栓,MRI可为高、低、等或混杂信号。增 强扫描动脉瘤腔强化,血栓无明显强化。钙化和“流 空”的鉴别可根据其位置,前者位于周边,后者位于 中央,同时钙化的信号稍高于“流空”。
影像学表现
❖ 1.无血栓动脉瘤:表现为圆形等或略高密度影,边缘 清楚,病灶周围无或轻度水肿。增强有均匀强化。 T1WI与T2WI均为无信号或低信号。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央行的货币也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尤其是近几年,面对国内经济放缓、资本外流等问题,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从紧”货币,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但是这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从紧”货币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和对策。

一. “从紧”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 资金成本上升“从紧”货币下,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措施,比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

这些措施不仅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率上升,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影响到银行的融资成本,导致资金成本上升。

2. 信贷规模受限在“从紧”货币之下,银行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货币,强化了资金面的监管。

信贷方面也必须遵循更加严格的审批流程。

这意味着信贷的规模受到了限制,商业银行需要更加谨慎和严格地审核审批贷款,同时银行资金面的压力也更为明显,这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经营规模和发展。

3. 资产风险增大在“从紧”货币之下,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大,银行的资产风险将更加明显。

由于经济放缓,不良贷款增长,加之资本流出和汇率波动,这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如果不加强风险管理,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能力将严重受损。

4. 经营压力增大在“从紧”货币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利润及业务量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也随之增大。

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资产质量的管理,控制不良贷款,优化业务经营结构,提高经营效能,才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二. 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1. 加强贷款审批流程在“从紧”货币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贷款审批流程的监管,注重贷款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缩小信贷规模、增加抵质押品要求等方式来加强风险管控。

2. 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加强风险管理,包括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制度,强化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合作,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管和处置,从而有效降低不良贷款风险和提高资产质量。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

不能显示 可通过间接征象提示诊断:颅骨骨折、生
理性钙斑的移位等 当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压迹时,应进一
步行头部CT检查
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CT)
颅骨内板下方,局限性梭形或半月形,边缘多清 楚锐利,占位表现(邻近皮质受压内移,皮髓质 界面内移,脑室受压等),一般较硬膜下血肿轻
可有相应区域颅骨骨折,开放骨折可出现血肿内 积气
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占全身外伤的10%一15%,仅 次于四肢外伤,为全身外伤的第二位,病死率却 占第一位
颅脑外伤致死的病例约70%死于来院之前,另30 %死于入院抢救过程中,其中约88%死于外伤后1 周之内
概述
原发性颅脑损伤:伤后即出现的损伤
头皮撕裂和血肿、颅骨骨折或颅缝分离、脑外出 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 血)、脑内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皮质/脑深部 灰质及脑干的挫裂伤、脑室/脉络丛出血、颅内血 肿)
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双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少量)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均可能出现不甚典型的表现,有时难以区分两 者,两者同时存在的机会并不罕见,往往根据以下特征加以区分
硬膜外血肿边界,一般不跨 - -
越骨缝线(除非矢状窦破裂)
- -
硬膜下血肿的边界则可以 跨越骨缝线,但不会越过 大脑镰向对侧蔓延
海绵窦动静脉瘘 隐匿性血管畸形
缺血性疾病:血管闭塞或栓塞 出血性疾病:脑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感染性疾病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脑膜炎
脑脓肿
特异性感染:结核性脑膜炎
AIDS
寄生虫感染:脑囊虫
脑包虫
慢性硬膜下血 肿
慢性硬膜外血肿
右侧眶壁骨折
颅脑外伤

图文解析脑出血影像诊断(2024)


影像表现
脑梗死在CT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影,而脑出血则呈现高密度影。在MRI 上,脑梗死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而脑出血 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临床症状
脑梗死症状较脑出血轻微,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等,而脑出血症 状严重,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2024/1/30
2024/1/30
17
其他易混淆疾病分析
脑炎
脑炎在影像上可表现为脑实质的 弥漫性异常信号,与脑出血的高 密度影不同。此外,脑炎患者多
有发热、头痛等感染症状。
脑脓肿
脑脓肿在CT和MRI上表现为环形 强化的脓肿壁和中心液化坏死区 ,与脑出血的影像表现有明显差 异。同时,脑脓肿患者多有感染
病史和发热等症状。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等评估患者的生 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日常生活能 力、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024/1/30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脑出血影像诊断基础知识
包括脑出血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等基础概念。
2024/1/30
影像诊断技术
详细介绍了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各 种技术的优缺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脑出血影像表现
详细解析了脑出血在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 慢性期等,以及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出血的影像特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介绍了脑出血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与脑梗死、脑肿瘤等 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24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2024/1/30
学员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脑出血影像诊断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影像诊断技术。 学员认为本次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于提高临床 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很大帮助。

正常脑血管造影

评估侧支循环状况
正常脑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侧支循环的状况,有助于判断 脑部缺血的风险。
预测脑血管疾病风险
预测脑卒中风险
通过正常脑血管造影可以评估脑卒中的风险,为预防性治疗提供 依据。
预测认知障碍风险
脑血管造影可以评估与认知障碍相关的脑血管病变,预测认知障碍 的发生风险。
预测遗传性脑血管病风险
对于有遗传性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正常脑血管造影可以评估其 风险,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
局限性
主观性
有创性
辐射暴露
费用较高
正常脑血管造影的结果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 的经验和判断。因此, 不同医生可能会得出不 同的结论,这使得诊断 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 性检查,需要在动脉中 插入导管,这可能导致 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 症。虽然这些并发症的 发生率较低,但仍存在 一定的风险。
06
正常脑血管造影的未来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
利用AI技术对脑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 性和效率。
3D打印
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血管模型,用于辅助手术和模拟训练,提高 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光学分子成像
利用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对脑血管进行实时、无创、高分辨率成像,为 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图像存储
将采集到的图像存储在计算机中, 便于后续分析和诊断。
图像解读
初步观察
观察图像,了解脑血管的形态、 结构及血流情况。
对比分析
将造影图像与正常图像进行对比, 发现异常情况。
诊断结论
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得出诊断 结论,提出治疗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医科大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多由创伤引起。 动脉瘤(95%)破裂,血液与脑脊液混合充填蛛网膜下腔。 CT特点:脑沟、脑池密度增高。出血点血量多。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CT血管成像 CTA
CT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规影像检查,明确有无动脉 瘤、与载瘤动脉关系。 利用多层螺旋CT超快速容积扫描进行MIP,3DVR后处理 VCTDSA是目前最新的CTA技术 可快速、无创地评估颅内、外血管的情况,了解血管狭窄、 闭塞的重要信息,并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图像重建,动脉瘤 为脑出血的高危因素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MRA MR angiography
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显示颅内大血管,是唯一成熟的[无创性] 脑血管成像技术,[高分辨3D]成像。常用TOF法和PC法; 脑血管病变的无创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技术; 高场强(≥1.5T)机器可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大幅提高对微 小出血灶的检出率; 对病人配合程度要求较高;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静脉团注顺磁性对比剂后利用超快速进行连续多 层面扫描。得到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 间MTT。能够敏感检测出脑血流灌注情况, 较早显示脑组织血流灌注 的异常表现。上图为IV的胶质瘤呈现高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 研究及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目录 Directory
1
脑血管疾病 CT血管成像 CTA VCTDSA 联合CT灌注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自旋标记技术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功能成像 核磁共振波谱
重庆医科大学
2
脑梗死
3
华勒氏变性
4
5
缺血半暗带Leabharlann 67 8谢谢!
正常人的DWI图像,灰 质在常规DWI像上呈等 信号白质呈略低信号, 在ADC伪彩图上灰质较 白质弥散稍快。
急性、超急性期脑梗死: 脑动脉阻塞后,缺血中 心区脑组织严重缺 血,数分钟内出现不可逆损伤,即细胞毒性水肿。DWI能超早期(发 病30min)发现严重缺血中心区,在常规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图 示弥散明显受限。 ADC值演变:5-10d ADC值逐渐接近正常, DWI高信号;10d –数月, ADC值大于正常, DWI信号降低。 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显示脑缺血早期病变区出现细胞毒性水肿,还可以 明确显示缺血灶并可很好鉴别新旧梗死灶,从而指导临床溶栓灌注治 疗,当溶栓制剂有效应用后,弥散成像可以发现梗死范围明显缩小。 因此提高病人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V C T D S A 联合C T 灌注的新方 法,在同一时间快速对脑缺血部 位和阻塞的责任血管进行同步的 早期诊断,为临床早期诊断
C BV 代表每100 g 脑组织中血容 量 C BF 指单位时间内每100 g 脑组 织中所通过的血液流量 M T T 代表开始注射对比剂至时 间-密度曲线下降至最大强化值一 半的时间 时间密度曲线 体素随时间变化的 密度绘成的曲线
的T2信号对比,它可造成扩散受限的假阳性,因此消除T2穿透效应是十
分必要的 各向异性,梯度保真性、系统稳定性、磁场均匀度、线圈均匀性与磁
敏感差别等均会影响DWI 成像效果。
弥散的程度常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DC)
来表示,用图像表示即ADC伪彩图。ADC值能真实反映病变的弥散
程度。ADC值与DWI图像信号呈负指数关系,ADC值增大,代表水 分子弥散加。而ADC图不依赖于b值重建,消除了T2穿透效应的影响
DWI ADC伪彩图
A: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B:CBF-ASL C:RIO曲线 D,E,F contral-MCA Stroke Pations
ASL与DSC MRI的rCBF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ASL作为 一种无创而方便的脑灌注技术,以动脉血内自由弥散的水质子为内源性示踪剂, 不需 注射外源对比剂, 可降低成本, 并具有完全无创, 安全简便, 易重复等优点,以及对比 剂过敏的患者,ASL将会是一种更为理想的选择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如何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尤其是在血流量低的区域,并减轻磁化传 递效应及BOLD效应对图像的污染。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的基本原理:弥散指分子 的随机运动,即布朗运动。DWI 是在水分子弥散现象具有对磁 共振信号影响的前提下,设计 出脉冲梯度磁场,即在自旋回 波序列中的180°再聚焦脉冲前 后各加一个弥散敏感梯度场, 以检测水分子的弥散。自旋回 波序列(SE- DWI)最先应用, 是在自旋回波T2 加权180°脉 冲前后加上两个长度、幅度和 位置均相同的对称的弥散敏感 梯度脉冲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出血性 缺血性
脑出血 脑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 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残率高]50%-70%,[后遗症]严重; 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各种功能成像丌仅能显示形态学变化, 而且能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 断和正确治疗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微出血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大脑静脉及属支血管成像
重庆医科大学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脑卒中的75%; 脑梗死分为动脉性梗死和静脉性梗死。前者又分为动脉闭 塞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根据发病时间脑梗死可分为5期[2]:超急性期(<6 h)、急性 期(6 h-)、亚急性期(3-d)、早期慢性期(10 d-1个月)、晚 脑梗死影像学表现同血管供应区域和引流区域关系密切; 期慢性期(>1个月); 脑血管解剖知识非常重要,正确认识血管供应区域和引流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区域知识,有利于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然而目前的常规影像诊断技术对脑血管病变早期检出率低, 需要有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影像诊断原则
早期诊断
明确分型
判断预后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脑出血
病理特点:出血产生占位,组织 的继发性损害——脑缺血和脑 水肿;
DSA: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 及侧支循环情况。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 标准,有创检查,存在检查风险和并发 症。
lacunar infarction
N e u ro im a g e
A D W I B D S A C ,D
P E T 15O -g a s E 电磁层析成像
几种成像方式梗死灶早期即呈现高信号
影响DWI 质量的因素
b 值代表成像对弥散运动的敏感程度,b值越高,DWI 权重越大病变信
号升高,但图像信噪比降低。 T2穿透效应(T2 shine through)当成像区域T2值较高时DWI上有明显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核磁共振自旋标记技术 Arterial Spin Labeling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DSC_MRI Dynamic Sucstability Contrast:DSC成像对象: 短T2*血液(主要 指含造影剂血液) 动脉自旋标记ASL_MRI Artery Spin Labeling/Tagging:ASL成像对象 :磁化标记的血液中 的氢质子
MRI灌注新技术, 与传统的注射对比剂增强成像法对比, 动脉自旋标 记以动脉血内自由弥散的水质子为内源性示踪剂, 不需注射外源对比 剂,利用反转脉冲于成像平面上游将动脉血中水质子的自旋状态反转 并标记,然后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在同一层面进行一次未标记血 成像, 即对照图像;将标记图像与对照图像进行减影, 可得到只包含 灌注信息的图像(CBF) 图。 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判断有效的再灌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VCTDSA联合脑CT灌注评价脑缺血损害,检出脑梗 塞前期病例,VCTDSA可完整显示颅内血管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VCTDSA联合脑CT灌注评价脑缺血损害,检出脑梗塞前期病例 VCTDSA示右侧M3段重度狭窄, CT灌注示右侧颞枕叶大片区域脑血流灌注明显减少CBF↓、CBV↓、MTT 延 长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Company Logo
脑出血血肿演变的CT表现 急性期(0~3天):边缘清楚,均匀的高密度,周围水肿 带不一 吸收期(3天~):边缘模糊,血肿缩小,密度减低,水肿 带增宽 囊变期(2月~):小血肿完全吸收,较大血肿遗留大小不 等的软化灶(囊腔)
[囊变期]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MRA MR angiography
MRI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可用于[脑内微出血灶]的早期诊断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
MRA MR angiography
采用高分辨率的3D梯度回波序列; 发现微小的出血灶; 代谢性疾病 (异常的铁沉积):Parkinson,Huntington , Alzheimers; 肿瘤血供显示;
注时间窗,及时溶栓治疗,挽救濒危脑细胞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