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叶胶质瘤手术策略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合集下载

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杨辉;崔萌;张猛;马晓东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29)2
【摘要】岛叶位于外侧沟底,借其周围的环状沟与额、颞、顶叶分界。

岛叶的尖部称岛阈,藏于大脑外侧沟深部的脑叶被顶、额、颞叶覆盖,其深面分别为最外囊、屏状核、壳核、外囊、内囊前后肢等,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

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功能区和血管,而且术中难以准确判断边界,因此,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

Yasargil于1992年首次报道边缘系统和旁边缘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开启了岛叶肿瘤手术治疗的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术中辅助技术的进步,岛叶胶质瘤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本文就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手段、术中辅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15-118)
【作者】杨辉;崔萌;张猛;马晓东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R651.11
【相关文献】
1.神经导航下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2.术中B超辅助经侧裂入路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
3.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4.显微外科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疗效分析
5.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晋强;江涛;王德江【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5(44)12【摘要】目的探讨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自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结果 18例患者就诊时16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症状,4例出现癫痫发作.本组病例均采用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其中全切7例,近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18例均为高级别胶质瘤(间变星形细胞瘤至胶质母细胞瘤,WHOⅢ~Ⅳ级).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其中死亡8例,存活8例,失访2例;随访到的患者,平均生存期30个月;存活的8例患者,生活均可自理,复查MRI显示,肿瘤无明显复发.结论对于高级别岛叶胶质瘤,临床强调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全切应以避免造成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为前提,对于肿瘤未能全切的患者,术后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仍然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总页数】4页(P38-41)【作者】晋强;江涛;王德江【作者单位】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相关文献】1.高级别岛叶胶质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J], 魏梦妮2.高级别岛叶胶质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J], 魏梦妮;3.神经导航与术中磁共振辅助手术治疗岛叶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比较 [J], 朱巍;崔萌;张猛;马晓东;4.显微外科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疗效分析 [J], 韩正中; 谷佳; 韩宇涵; 刘洪梅; 于如同5.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陈俊瑜;岑波;胡飞;邱勇;蒋泳;张方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刘臻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21)16
【摘要】目的探讨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手段与成效.方法对2005年3月~2009年3月期间在该院治疗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1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完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轻度偏瘫3例,其余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未发生手术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在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较理想的方法是经外侧裂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术中应特别注意周围脑组织和血管的保护,必要时应用血管造影术.
【总页数】3页(P1940-1941,1943)
【作者】刘臻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R651.11
【相关文献】
1.以癫痫起病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舒凯;肖群根;蒋伟;郭东生;雷霆;李龄
2.老年人岛叶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韩学哲;张显峰;许海洋;徐保峰;王修哲;赵刚
3.纯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赵建华;冯继;裴玉芳;冯三平;陈兴河;江

4.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陈高;蔡菁;彭淑牖
5.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J], 陈亚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全切岛叶基底节区胶质瘤21例报告

手术全切岛叶基底节区胶质瘤21例报告

手术全切岛叶基底节区胶质瘤21例报告梁鹏;刘恩重;赵世光;刘晓谦【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04(9)4【摘要】目的对岛叶基底节区胶质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切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采用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21例岛叶基底节区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特征、手术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术后除2例病人出现暂时运动性失语,2例对侧肢体偏瘫外,均恢复良好,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对岛叶基底节区胶质瘤可以进行全切除而没有或仅遗留轻微的神经功能缺失.【总页数】3页(P157-159)【作者】梁鹏;刘恩重;赵世光;刘晓谦【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1【相关文献】1.显微手术全切除岛叶胶质瘤22例报告 [J], 王寿先;张强;王道奎;王玉亭;邱少博;张振兴2.显微手术全切除岛叶胶质瘤22例报告 [J], 王寿先;张强;王道奎;王玉亭;邱少博;张振兴3.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7例报告) [J], 陈东亮; 谢庆海; 彭涛; 颜循金; 李云; 覃祖业4.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 [J], 封浩野;赵雷5.神经电生理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方案对岛叶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效果及复发风险影响 [J], 王小言;夏鹰;陈晓东;王青松;肖荣军;詹文亮;王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脑干都被挤压福建三博突破生命禁区巧除脑干腹侧肿瘤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脑干都被挤压福建三博突破生命禁区巧除脑干腹侧肿瘤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脑干都被挤压福建三博突破生命
禁区巧除脑干腹侧肿瘤
佚名
【期刊名称】《老年健康》
【年(卷),期】2022()12
【摘要】在脑干周围和布满血管、神经间隙里切除脑肿瘤,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脑干腹侧肿瘤手术因其周围神经、血管解剖结构复杂,脑干功能重要,手术难度高,被称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天花板”。

【总页数】2页(P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热烈庆祝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2.走过十年,“三博模式”拓出“学院型医院”坦途--访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王保国教授
3.我的梦想是做"百年老店"——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于春江教授
4.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及癫■中心简介
5.致力小儿神经外科,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六病区主任林志雄教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刘宏斌;吴涛;周厚杰;郭强【摘要】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并研究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岛叶胶质瘤病人38例,按入院单双日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侧裂入路的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岛叶肿瘤切除术,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记录病人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0±0.5)h明显少于对照组(5.2±0.6)h(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72±62)mL显著低于对照组(528±89)mL(P<0.05);两组病人肿瘤均已切除,且病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观察组病人肿瘤切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通过住院观察和随访,两组病人均有术后残腔出血、偏瘫、语言障碍的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病人三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能较大程度上切除肿瘤,同时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时间、改善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优点,可作为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的首选.【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9(023)003【总页数】4页(P536-539)【关键词】岛叶胶质瘤;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安全性【作者】刘宏斌;吴涛;周厚杰;郭强【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深圳 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深圳 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深圳 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深圳 518036【正文语种】中文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能较大程度上切除肿瘤,同时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时间、改善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优点,可作为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的首选。

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赵冬冬;黄光富;冯海龙;谭海斌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9(006)003
【摘要】目的探讨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切除方法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影像特征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全切12例,近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残腔出血3例,大片脑梗死1例,肌力下降或加重3例,短暂性不全运动性失语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在显微镜下通过识别岛叶表面的解剖标志,判断岛叶胶质瘤切除的深度和范围,并注意彻底止血,能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赵冬冬;黄光富;冯海龙;谭海斌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1;R616.2
【相关文献】
1.神经导航下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王鑫;熊峰;王兴强
2.术中B超辅助经侧裂入路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 [J], 秦立森;郭俊;张新源;陈
苏蓉;江楠;许进;陈晨;孟成杰;伏林山
3.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J], 陈亚军
4.显微外科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疗效分析 [J], 韩正中; 谷佳; 韩宇涵; 刘洪梅; 于如同
5.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陈俊瑜;岑波;胡飞;邱勇;蒋泳;张方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斌:精益求精造福患者——专访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七病区主任吴斌教授

吴斌:精益求精造福患者——专访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七病区主任吴斌教授

吴斌:精益求精造福患者——专访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七病区主任吴斌教授李洪【摘要】谈起神经外科颅底手术,吴斌可谓如数家珍,每年他做过的各种复杂颅底肿瘤、颅咽管瘤、脑干肿瘤和颅内复杂动脉瘤等手术多达400多例。

五月一个春日的下午,雨后湿润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吴斌教授在香山脚下的三博脑科医院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

那天下午,他刚刚做完脑部胶质瘤手术,他朝办公椅上一靠。

神情里显出几分疲惫。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神经外科;脑科医院;颅内复杂动脉瘤;主任;病区;北京;患者;颅底手术【作者】李洪【作者单位】《中国卫生产业》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谈起神经外科颅底手术,吴斌可谓如数家珍,每年他做过的各种复杂颅底肿瘤、颅咽管瘤、脑干肿瘤和颅内复杂动脉瘤等手术多达400多例。

五月一个春日的下午,雨后湿润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吴斌教授在香山脚下的三博脑科医院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

那天下午,他刚刚做完脑部胶质瘤手术,他朝办公椅上一靠,神情里显出几分疲惫。

吴斌的“神外”生涯始于80年代初期,他就读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

毕业后在北京天坛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师从著名的“神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教授。

他在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期间,积极参与探索各种复杂颅底肿瘤、颅咽管瘤、脑干肿瘤和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的治疗方案。

其中,采用乙状窦前—远外侧入路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梭形动脉瘤更是填补了神经外科的空白。

二十七年来已亲手治愈患者近6000例,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

《中国卫生产业》:请您介绍一下您近年来您在肿瘤治疗上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您目前的工作方向和重点,致力于做什么事?吴斌: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一直从事临床手术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叶胶质瘤手术策略
脑胶质瘤诊疗中心江涛
岛叶是所有大脑脑叶中唯一隐藏在脑组织内部的高度发达的脑结构,位于外侧裂深部。

Zentner提出岛叶是旁边缘三联体(岛叶-额盖-颞极)的中心,构成一个介于旧皮质和新皮质之间的解剖学和功能学界面。

岛叶功能复杂,目前认为与内脏感觉及运动、前庭功能和语言功能相关,在高级认知领域的功能界定也在逐步深入,如成瘾依赖、奖惩博弈及记忆等。

由于岛叶位置深在,尤其是被表面的额颞顶叶构成的岛盖和大脑中动脉主干和分支构成的血管墙所包绕,岛叶原发性肿瘤的切除对于神经外科医师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1.解剖
切除岛叶胶质瘤同时降低手术致残率,需要详尽了解岛叶及侧裂结构的解剖知识。

1.1 岛叶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岛叶形呈三角锥形,位于外侧裂深部,长约4.9~5.6cm,宽约
2.5~
3.4cm,左侧岛叶略大于右侧。

皮质与周围脑叶以前环岛沟、上环岛沟和下环岛沟分界,区分眶额盖、额顶盖及颞盖。

上环岛沟与前、后环岛沟的交点分别为前、后岛点。

岛中央沟在大多数岛叶中可清楚辨别,可看作为中央沟向前下斜行的延续,以岛中央沟为界分为一较大的前岛叶和一较小的后岛叶,前岛叶主要由三个主要岛短回(前、中、后),副岛回和岛横回组成,前岛与额叶相联系;后岛主要由前岛长回及后岛长回组成,与颞叶联系紧密。

岛叶前下方前岛长回末端与眶后回之间约(18±0.57)mm宽的皮质部分称为岛阈(1imen insulae),是大脑中动脉进入岛叶表面的入口。

前岛叶融合成锥形皮质的顶点称为岛顶(insular apex),是距离脑表面最近的部分,距外侧裂表面平均约(12±0.72)mm(见图1)。

岛叶内面与纹状体及丘脑解剖关系紧密,由浅入深分别为屏状核、外囊、壳核、苍白球、内囊、尾状核及丘脑等重要结构。

岛叶通过“U”形纤维及相关皮质下纤维束与周围脑叶联系,胶质瘤也主要通过此途径进行播散。

其深面行经的主要纤维束有上、下额枕束,沟束及上、下纵束等重要神经传导束。

其中上环岛沟深面有内囊和额叶皮质沟通的放射冠,包含皮质脊髓束。

1.2 岛叶的血管结构岛叶表面行经及供血血管主要是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理解MCA的走行及供血范围,对于切除岛叶胶质瘤至关重要。

MCA主要分为蝶骨段(M1)、脑岛段(M2)、岛盖段(M3)、侧裂周围段(M4)及终末段(M5)。

其中M1段发出的豆纹动脉(lateral lenticulaostriatc arteries ,LLAs)经过前穿质,途经杏仁核的后面,主要供血内囊区域,侧面观豆纹动脉以扇形方式放射状延伸至几乎整个内囊。

低级别胶质瘤切除常以豆纹动脉扇形面为肿瘤切除的内侧界面。

岛叶的血液供应均来自大脑中动脉。

尸体解剖显示供应岛叶皮质的动脉(岛叶动脉)平均约有96条(77~112条),平均直径0.23mm (0.1~0.8mm)。

其中绝大部分起自大脑中动脉的M2段,在岛中央沟处血供最为丰富。

岛叶的静脉回流由外侧裂的浅表静脉及大脑中深静脉引流,但变异较大,各个静脉引流区域范围并不恒定。

在经外侧裂入路及颞叶的手术中,应避免损伤这些引流静脉,否则将引起严重的出血梗塞。

2.病理及临床分型
岛叶肿瘤主要为脑胶质瘤,以低级别胶质瘤多见,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等;少部分为高级别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

好发生于青壮年,Yasargil报道年龄<40岁的占60%(且年青人60%以上良性病变);Zentner报道年龄<40岁占50%。

岛叶胶质瘤进展缓慢,加之外侧裂的空间代偿等原因,岛叶病变常不能及时发现。

大多数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其原因主要是岛叶与边缘系统的紧密联系相关,海马及杏仁核等结构既是致痫灶又是癫痫放电传导的中继站。

不同部位及大小的肿瘤采用不同的切除方式。

依据术前MRI对岛叶胶质瘤进行分类,有助于界定肿瘤侵袭范围,进而决定手术方式。

Yasargi(1992年)提出边缘及旁边缘系统肿瘤的临床分型(见表1),其中3型及5型涉及岛叶肿瘤,比较适合临床应用。

3.手术策略
术前影像学检查
3.1.1 CT 岛叶胶质瘤在CT上多表现为低密度,周边水肿不明显,肿瘤与周边组织结构有分界。

少数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CT上可见肿瘤向额叶、
颞叶侵润。

3.1.2 MRI 术前MRI对于确诊岛叶胶质瘤,十分有助于精确定位岛叶、盖部、肿瘤之间复杂的解剖关系。

由于岛叶低级别胶质细胞瘤呈膨胀性生长,肿瘤边界较清,其向内压迫壳核的同时,间接受到苍白球、内囊坚韧的纵向走行纤维的阻力,因而壳核外缘变直,T2加权像上显示肿瘤内缘清晰平直称为“内缘平直征”,其对判断肿瘤能全切与否很有帮助。

再者,功能核磁( f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可进一步了解肿瘤与功能区及重要纤维传导束的关系(是单纯推挤还是破坏),这对有效保留重要功能非常重要。

3.1.2 DSA/CTA 术前DSA/CTA检查可明确肿瘤与MCA、豆纹动脉之间关系,肿瘤血供情形,对指导术中保护重要血管如LLAs提供可靠参考(见图2)。

3.2 手术切除技术
由于肿瘤深埋在岛盖中,目前手术多采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经外侧裂暴露肿瘤。

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分为5个阶段:
①分离侧裂切除岛叶肿瘤需要广泛的打开外侧裂,一般为6-7cm,广泛开放外侧裂易于显露环岛沟、整个MCA及所有的M2分支。

大的跨侧裂的引流静脉尤其是它的终末支,尽可能保留,小静脉通常可以切断。

一般先打开外侧裂池,然后是颈动脉池、视交叉池和脚间池。

锐性分离侧裂蛛网膜时注意保护侧裂血管,不能轻易阻断以防术后出现脑梗塞和严重的脑水肿,肿瘤与侧裂血管及其分支粘连紧密时不要片面追求全切肿瘤。

②暴露 MCA 手术中暴露MCA有以下几个要求:(ⅰ)术中必须显露和确定可能被肿瘤包裹的M2分支,以免在肿瘤切除过程中由于疏忽而电凝重要的分支。

(ⅱ)术中必须分离M2分支以便确定和切断起源于M2深面的短穿支。

(ⅲ)术中沿着M1段确定豆纹动脉。

Yasargil强调岛叶肿瘤的内侧面可包裹这些LLAs,电凝这些血管是引起术后偏瘫的主要原因。

提出避免损伤供应内囊部位的LLAs血管是岛叶肿瘤手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③显露环岛沟解剖这些沟的底部至关重要,因为深度标记了岛叶肿瘤的深部边界。

重要的是在沟的底部容易确定肿瘤和周围白质之间的胶质界面。

相比而言,上环岛沟及后岛点最难显露,因为MCA血管垂直而不是平行于上环岛沟走形。

④阻断岛叶血供 M2段产生3种不同类型的穿支,其中大多数短、中穿支血管主要供血于肿瘤,必须电凝切断。

相对这些中、短穿支血管,长穿支通常由M2分支的
后部发出,其损伤是引起运动纤维损伤的另一原因。

Ture等认为这些长穿动脉是供应放射冠和皮质脊髓束纤维的关键血管,这些血管一般直径大于中短穿支血管,没有逐渐变细。

⑤切除肿瘤术者最大的问题是确定切除的内侧边界,以下几个特征有助于确定内侧边界。

首先,环岛沟底部常常限定了肿瘤的最深界面。

豆纹动脉最外侧分支可以作为肿瘤内界的标记。

术中超声和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也有助于判定。

此外,穿支血管的方向能够提供线索,因为平行于手术床走行的血管可能是豆纹动脉穿支血管。

最后术者必须准确了解肿瘤颜色、质地和组织结构变化,遇到组织颜色变为淡灰色时,说明已经达到基底节灰质结构,应停止继续切除。

低级别胶质瘤界限相对明确,肿瘤残留及术后致残率相对较小。

高级别胶质瘤侵袭范围广,内侧侵润基底节,包绕LLAs,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控制均不理想(图3)。

3.3 手术辅助技术
为了利于切除岛叶胶质瘤,术者应当采用适当的辅助技术和技巧,包括清醒麻醉、术中超声、神经导航,诱发电位和皮质电刺激等。

一般在切除优势半球岛叶肿瘤时应用唤醒功能监测手术,因为它在肿瘤切除过程中可以评价患者功能。

本胶质瘤中心采用唤醒开颅切除岛叶胶质瘤可以实时反馈,尤其在切除肿瘤内侧部份时,直接皮质刺激深部白质束有助于避免损伤内囊及放射冠纤维,保护语言及运动等要功能(图4)。

表1 Yasargil边缘系统和旁边缘系统肿瘤分类
1型2型3型3a 3b 4型5型颞叶中间底部肿瘤
扣带回肿瘤
纯岛叶肿瘤
累及岛叶周围结构
边缘相关区如穹隆、乳头体、隔区累及整个边缘系统
图1 岛叶局部形态
1-岛顶点2-前短回3-中短回4-后短回5-前长回6-后长回
7-后界构8-岛中央沟9-岛极10-前界沟11-副回12-岛域
图2 术前脑血管造影
A-M2段分支,岛叶动脉由此发出B-豆纹动脉由M2段发出C-豆纹动脉供血内囊,并被明显向内侧推移D大量岛叶动脉对肿瘤供血
A B
图3A-低级别胶质瘤肿瘤与LLAs界限清楚B-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向内侧侵润,包绕LLAs
图4 左岛叶星形细胞瘤,行唤醒麻醉及运动、语言功能监测下肿瘤切除术,肿瘤全切且患者语言、运动功能保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