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演出和研究。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出丰富多样、复杂而富有内涵的特点。

爱情与婚姻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经常描绘爱情和婚姻这两个永恒主题。

女性形象通过不同角色展示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和经历。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一个浪漫而勇敢的年轻女子,她为了真爱而不惜违背家族仇恨;而在《简·爱》中,简·爱则展现了坚强独立但渴望真实感情和平等婚姻的一面。

权力与野心莎士比亚戏剧中许多女性形象都具有权力欲望和野心。

例如,在《麦克白》中,麦克白的妻子莱迪·麦克白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女性形象,她运用诡计和冷酷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在《奥赛罗》中,女主角德斯代蒙娜则成为了权谋之局的牺牲品。

喜剧与幽默尽管莎士比亚戏剧中也有许多悲剧情节,但喜剧元素同样丰富。

女性形象在喜剧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幽默和机智的言辞展现出其聪明才智和反叛个性。

例如,在《第十二夜》中,主人公维奥拉以男装身份引发一系列笑料和混乱;而在《无事生非》中,凯瑟琳·佩特丝则是一个语言机智、自我意识强烈的女主角。

社会地位与身份莎士比亚戏剧深刻探讨了社会地位与身份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女性形象在不同社会地位和身份下经历不同命运,并展示出对社会规范和束缚的反抗。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是一个受父亲和王子操控命运的女性;而在《威尼斯商人》中,波西娅则挣扎于被有效和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

总结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示了不同个性、情感和冲突。

通过对爱情、婚姻、权力、野心、喜剧与幽默以及社会地位等主题的描绘,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色彩和动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认知的复杂性。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概述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深邃人物形象的剧作。

本文将对其中几位经典角色进行分析,包括哈姆雷特、妮娜、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卡桑德拉。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角色之一,他是《哈姆雷特》这部著名悲剧的主人公。

哈姆雷特被描绘为一个智慧敏锐却陷入思考和犹豫中的年轻王子。

他面临着复仇父亲被谋杀之事和自己是否应该行动的两难境地。

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产生了许多对于他内心状态和动机的解读。

有些说他是一个忍辱负重而忍受痛苦的英雄,有些则认为他是一个消极优柔寡断的个体。

妮娜妮娜是《十二夜》中荒诞喜剧的女主角之一。

她是一位年轻而美丽的贵族女子,由于父亲和兄长去世,她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哀伤中。

她隐藏自己女性身份并变成男扮女装的“退伍军人”妮内斯,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扑朔迷离。

妮娜以其聪明才智和机智勇敢而受到观众喜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着名的恋人角色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被誉为最悲惨的爱情故事之一。

罗密欧是一个年轻热血、浪漫而富有激情的角色;而朱丽叶则是一个聪明、坚定而勇敢的少女。

他们面对家族仇杀和纷争时选择相爱,并在困境中互相支持,最终走上了悲剧之路。

这个角色描写了莎士比亚对于不同背景出身青年心灵冲动与困境所作的反面教材。

卡桑德拉卡桑德拉是莎士比亚悲剧《特洛伊战争》中的角色。

她是特洛伊王子普利阿摩斯和赫克巴的女儿,被赐予了预言能力。

然而,由于阿波罗对她的爱慕被拒绝,他诅咒了卡桑德拉,使得人们对她的预言不信任。

因此,在特洛伊城即将被希腊军队攻陷之前,她所作出的警告无人听从。

卡桑德拉被描绘为一位深受折磨但却无助于阻止灾难发生的角色。

结论莎士比亚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从哈姆雷特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到妮娜机智和聪明才智,再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深情但命运坎坷的爱情,以及卡桑德拉在厄运中抗争的孤独形象,这些角色都具有鲜明而引人入胜的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 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并且 立下了如果无法按期还债,就会割一磅肉的 契约。 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性格宽厚,心存 怨恨,所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 伺机报复。 恰好安东尼的商船行踪不明,他 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运。在 法庭上,巴萨尼奥的妻子鲍西娅聪明地答应 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欧的任何一磅肉,只 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 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 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 因此,安东尼欧获 救。真相大白后,除了夏洛克外,每个人都 有一个满意的结局。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 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 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 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 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 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 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 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 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 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 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 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 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 边。
反抗封建主义束缚
《威尼斯商人》鲍西亚在不得不遵照亡父遗命 “猜匣选亲”的情况下进行机智的反钳制斗争。 她用诗歌、音乐暗示巴萨尼奥,有情人终成眷属; 接着他又为了营救丈夫的朋友安东尼奥果断的想 出并实行一个大胆的计划:带她的表兄法学博士 培拉里奥出庭审案。法庭上,面对高利贷商人夏 洛克的疯狂进攻,一群男子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焦急万分,而“博学多才”、机智果敢、女扮男 装的鲍西亚,先以“慈悲”劝说,继而欲擒故纵, 诱敌深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后用法 律进行惩罚,使凶残的夏洛克得到应有的打击, 胜利了结了这个案子。
内容概要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摘要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代表着他在喜剧艺术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通过这些作品以及激情饱满的笔触,莎士比亚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以及爱憎分明的力量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以及历史的局限性,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往往会回归于与传统女性更为相符的形象。

本文在对莎士比亚四大戏剧做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女性形象的先进性以及局限性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做出了解读。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先进性局限性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分别为《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四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友谊、婚姻以及爱情,在主题方面虽然略有差异,但是作品的故事情节却都错综复杂、生动丰富。

作品中的情节中往往有着很多的奇遇、欺骗、巧合与乔装打扮,对于喜剧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而言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部喜剧”都处在作品创作的第一阶段,所以作品中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十分明显,并且作品内容以及人物形象都具有着较强的乐观精神与乐观行为,对人类社会中友谊的真挚以及爱情的美好进行了歌颂。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而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同时签下了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及时还债将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的契约。

由于安东尼奥出海遇到风暴而不能及时还债,所以夏洛克咄咄逼人要践行契约。

最后安东尼奥在鲍西亚的帮助下得救。

其中,鲍西亚女扮男装为安东尼奥辩护的情节充满了智慧光辉和语言魅力,是《威尼斯商人》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第十二夜》主要讲述了孪生兄妹薇奥拉与瑟巴斯辛出海遇险并漂流到伊利里亚,这里的贵族奥西诺正在向同样身为贵族的奥利维亚求婚但是遭到拒绝。

简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女性

简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女性

简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女性简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女性简评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那些“脆弱”的女性文章摘要: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家,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和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

他在其一生创作的37部戏剧中,成功地塑造了128位女性形象,她们的性格复杂,其中有“光明的天使”、“美丽的太阳”,也有试图解除“女性的柔弱”的女强人,有惩恶扬善、以爱化恨、化丑为美、化祸为福的爱的使者,也有被情欲、权欲模糊了眼睛而乱伦、而发疯的人性扭曲、人格分裂者。

本文通过描写她们与情人、亲人之间的爱,剖析她们生动、鲜明的形象,看其本质的“脆弱”。

关键字:莎士比亚女性爱女性形象弱者脆弱大文豪萧伯纳对莎士比亚赞不绝口,把莎士比亚冠为“戏剧之王”,说莎士比亚戏剧对他来说“就象母亲的乳汁一样”;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更把莎士比亚的剧作喻为世界艺术的巅峰。

在莎士比亚精心雕绘的巨型戏剧人物画廊里,观赏者一无例外地要在一大批放射出绚丽夺目光彩的女性浮雕前流连忘返。

莎士比亚在以人文主义者的巨大热情,摒弃中世纪传统偏见的同时,以现实主义者的犀利目光,洞幽探微,深入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并以一代宗师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描绘出一个个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尽管这些形象并不都是完美无瑕、光明洁净,但都或强或弱地闪射出作者理想的光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爱的世界。

在这爱的世界中有男女之间的爱,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勇敢的爱,奥赛罗与苔丝德蒙娜之间心灵的爱,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之间情欲的爱,麦克白夫人对丈夫疯狂的爱等;也有父女之间的爱,如李尔王与小女儿考狄莉亚的亲情之爱;还有母子之间的爱,如乔特鲁德王后对儿子哈姆莱特宠溺的爱。

这些女性对于她们的爱是坚定的、执着的、勇敢的,有的甚至是残忍的。

然而,纵观这些女性的结局,从本质上来说,她们是令人悲哀地“脆弱”的。

莎士比亚在其最著名的悲剧《哈姆莱特》中以满怀同情乃至怜悯的口吻说“弱者啊,你的名字叫女人!”在他的剧作中,女人就是弱者,无论她贵为女王、王后,还是平民、女仆,也无论她是饱经忧患的老妪,还是涉世未深的少女。

浅谈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莎翁喜剧是莎翁戏剧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悲剧创作,莎翁的喜剧创作更富有乐观和浪漫的基调,它们反映了莎翁的人文理想和对封建传统的反叛。

其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大异于常,充满了智慧和活力,与中世纪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贬低大相径庭。

她们的出现,丰富了莎翁的女性画廊。

莎翁喜剧中的女性是具有大胆叛逆性格的新女性,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中新兴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风气,在她们的心目中,门第、等级与金钱不再是爱情的基础,终身大事的决定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为追求幸福、美满、自由的爱情生活,她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有自己的主见,不畏父权与政权。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小姐在面对父亲的逼迫、国家专制政权的威慑之下表现出非凡的胆识。

父亲将其许配给“门当户对”的贵族狄米特律师,而她却钟情于贵族青年拉山德。

为了争取婚姻自主,这个娇小玲珑的姑娘竟敢对簿公堂,违抗父亲的意志和法律。

她不顾父亲伊吉斯“不嫁狄米特”便“立即处死”的威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当公爵宣布她若不遵从父命就“不是受死刑便是永远和男人隔绝”时,她毫不畏惧地回答:“我不愿意把我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

”这种爽直倔强的性格,这种不顾封建礼教束缚无视法庭尊严而为自己的恋爱权利进行斗争的行为,突出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新女性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

在《维洛那二绅士》里,西尔维娅这位米兰公爵的千金不爱有万贯家财的修里奥,却爱上了一贫如洗的凡伦丁,不爱“正人君子”普洛丢斯,却爱上了勇敢真诚、品德高尚的凡伦丁。

在妇女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的文艺复兴时代,西尔维娅大胆择夫的标准,引得公爵大发其火,他对女儿,犹如私人财产,执意要将西尔维娅许配给修里奥。

在遭到女儿拒绝后,公爵一怒之下,流放了西尔维娅的心上人凡伦丁。

但此时西尔维娅更坚强了,发誓非凡伦丁不嫁。

诸如此类的女性在莎翁喜剧创作中比比皆是,像鲍西娅“三匣选亲”的壮举早已被世界各国喜爱莎翁戏剧的人们传为美谈。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一向以人物形象的刻画著称。

在他的喜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有勇敢直爽的青年,老成持重的绅士,风趣聪敏的仆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动的个体,在剧中都有各自存在的位置和意义。

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又以女性形象最为突岀、最为显眼。

有人说莎士比亚喜欢表现女性,也善于描写女性,把这种说法拿到他的喜剧中来看,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莎士比亚的喜剧一般都以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成功,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结束,借此来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等。

在这些喜剧中,他塑造岀许多贵族青年妇女形象,描写她们与封建习俗、封建道德、封建传统的冲突,最后争取到爱情和婚姻的幸福结局。

这些女性身上存在着不少共同的特点,是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

首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全都具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对爱情严肃认真,忠心不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名著中,作者为了反对禁欲主义而往往走向它的反面,他们笔下的女性常常是纵欲放荡的,比如《十日谈》就是如此。

而莎士比亚的道德观念与他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在肯定男女爱情的合理性的同时,又坚决反对淫乱行为,主张维护爱情的真挚纯洁。

因而他笔下的女性既向往热烈的爱情,又能洁身自好,重视贞操。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与爱人拉山德一起跑到森林中去,拉山德提岀要“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这对于已立誓白头偕老的一对情侣来说,要求并不过分,但赫米娅却庄重地回答道:“好朋友,为着爱情和礼貌的缘故,请睡的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束身自好的未婚男女是最合适的”。

再如《一报还一报》中依莎贝拉把贞操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当安哲鲁用她弟弟的性命作为要挟手段,企图凌辱她时,她无比坚定地说:“宁可让一个兄弟在片刻中死去,不要让他的姐姐因为救他而永远沉沦。

”就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两位大娘对待男女之事也不马虎,当女王驾幸温莎时,她身边那么多伯爵、随从争着打她们的主意,可她俩却不为所动。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探讨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探讨

第34卷第6期2020年12月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HenanCollegeofFinance&Taxation Vol 34 No 6Dec 2020 [收稿日期]2020-09-25[作者简介]边丽君(1982—),女,山西长治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探讨边丽君(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1464)[摘 要]女性婚姻前后追逐幸福生活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创作的主题,在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角色非常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他所处的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赋予了女性更为美好的形象。

相较于传统男性统治的封建制度,女性的爱和善受到莎士比亚的大力推崇。

但莎士比亚并不能逃脱当时社会思潮的羁绊,尽管对女性的智慧和个性给予了高度赞扬,其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还是符合当时传统社会标准的,女性的地位未能从根本上获得提升。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地位;戏剧文学[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93(2020)06-0089-03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大量喜剧,以喜剧幽默的形式揭示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对社会环境的不满和讽刺。

在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女性由于社会地位低下而时常受到各种欺压和残害。

莎士比亚喜剧中突出的女性角色,聪明而富有智慧,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突出莎士比亚无论在英国文学史还是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一生创作的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少数杂诗,使他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坛巨匠。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以其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受到广泛的认同,其中女性形象特点尤为突出。

如果说男性角色是悲剧作品中的主导,那么在喜剧作品中,女性角色则占有统治地位。

莎士比亚以突出女性光辉特点为创作方向[1]。

在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丰满而又生动,女性地位远远高于男性且最终占据了戏剧中的领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英国传统女性角色在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角色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中分析了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女性大放异彩的形象,介绍了莎士比亚笔下形成众多女性形象的缘由。

深入细致的描绘了喜剧中女性形象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点,以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喜剧的创作之中,阐明了作者对女性形象的观点,为观众展示一幅精彩丰富的任务画面。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不仅赋予悲剧崇高的力量,同样赋予喜剧神气的魔力;不仅探索男性的心灵世界,同样关注女性的内心情感,这一切造就了莎翁笔下一道特殊亮丽的风景线----喜剧中大放异彩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人文主义引言被马克思热情地称赞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在其剧作中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光彩动人的女性群像,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更引起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们的研究和赞誉。

笔者在此仅就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谈谈自己的浅薄的认识。

一、莎士比亚喜剧刻画女性予以相似的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相信爱情是生活的支柱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大部分以爱情贯穿剧中为主要内容,爱情至上、爱情是生活的唯一,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是受爱情的影响和发展的。

如在《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与拉山德、狄米特律斯与海伦娜这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爱慕,他们反对家长和雅典亲王的干涉,逃到离城几里的小树林中,最后得到仙人的帮助,争取到婚姻的自由。

受但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地位很低,这时候的她们能够有这样的胆识,这可以表现出她们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进步倾向。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追求的是爱情自由、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她的择偶条件不是门第和财富,而是个人的人品、相貌和才能。

而她父亲“ 三匣择婚”的遗嘱却剥夺了她爱情的自由,对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她特别不满“ 我既不能选择我意中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厌憎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不能选择,也不能拒绝,不是太叫人难堪了吗?”但鲍西娅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行动。

一方面她虚以应酬,拉出真正遵从父命的架势。

但她没有把自己的小像放在金匣和银匣中,而是放到了“质朴的”铅匣里。

她让那些自命不凡的男爵、公爵们全都选错,顺理成章又温文尔雅地将他们驱逐出门。

另一方面,鲍西娅略施小计,使她的意中人准确无误地选中铅匣,随心所愿。

她的行为正是追求爱情、渴望爱情的结果。

如在《第十二夜》中,勇敢、热情、纯真的少女薇奥拉,在争取幸福的权力、爱情的自由的斗争中,显示出忘我无私、坚贞不渝的品格。

这些喜剧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充分展示着女性追求爱情这一基本主题。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充满着道德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都拥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具有较高的人格情操,她们信奉爱情,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能交换买卖,恪守承诺,忠于爱情。

如在《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与爱人拉山德一起跑到森林中去,拉山德提出要“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这对于已立誓白头偕老的一对情侣来说,要求并不过分,但赫米娅却庄重地回答道:“好朋友,为着爱情和礼貌的缘故,请睡的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束身自好的未婚男女是最合适的”。

她的这种行为是她格守自己的人格底线,为了自己婚姻更幸福、掌握自主权利,以一种优质的、高尚的人格诠释着女性的道德。

《皆大欢喜》中的西利娅,视友情为生命,她可以放弃一切,金钱、地位、奢侈的物质生活,她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金钱、地位的藐视,这个也说明了她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优秀的道德美。

莎士比亚对其笔下女性抒写以高尚道德体现,从她们身上都能看到一种较高的人格情操和道德美。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突出强调具有主体地位的女性角色。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由男人主导,那么他的喜剧的光亮全景则必属于女人无疑。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超越了她们的男性同胞,并在剧中最终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恰好证明了中世纪时期女性的传统角色及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女性角色的转换。

莎士比亚喜剧犹如一面明镜,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女性为争取自由、人权及社会尊重所做出的斗争。

传统父权制的社会中的性别系统有利于男性的个人发展,其角色分配是从有利于男人支配女人的动机出发的。

人们把女人看作一种“物”的形态对象化,并从“人”的主体意识中异化出去了。

所谓旧女性,一生天地狭窄、受制于人,自然驯化出顺从、忍让的气质。

女性不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与压制,而且这种情况还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又反过来规范和压抑了现实中的女性。

在这些作品中很难看到客观而真实的女性形象。

在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她们丧失了自我的本体性。

但莎士比亚是一位成就卓越的伟大戏剧家。

他的创作以具有对社会问题的敏锐的洞察力而著称于世,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他伟大艺术成就的—个重要的方面。

他通过对女性群体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他对“女性”的重新诠释,以及他对女性的恶劣的生存空间的担忧。

在他的喜剧创作中他肯定女性对于爱隋自由和婚姻自主的追求,他挖掘女性对于自身性别地位和性别价值的认识,他歌颂女性的高尚品质与卓越才智。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世界深刻地表现了新人文主义生活原则和理想对于封建的、宗教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

《威尼斯商人》中体贴、谨慎的鲍西亚,她的聪明和勇气超越了该剧中所有其他的角色。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力量,女性显示了更积极乐观的性情气质和善良,而不是保守。

还有《仲夏夜之梦》里的赫米娅所走的叛逆道路,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抗包办婚姻这一层面上了,而是将冲突提升到反抗“雅典法律”的政治斗争的高度上来了,这个女性的举动,让她在角色超越男性们。

在莎士比亚看来,这正是以伊丽莎白一世为代表的女性颠覆男性统治和在英国提出人文主义的好时期。

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是女性的伊甸园。

综上所述中莎士比亚女性刻画着、描绘出相似的个人形象,反映着莎士比亚追求个性解放、反封建斗争的人文精神,这是他倡导人文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所表现的生活、情感和道德准则的形象描述。

他笔下的女性具有纯真的个性,不容许她们的人格受到侵犯,她们享有着独立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

他给女性从外表到内心赋予了那么多美好的禀赋,以浪漫的方式讴歌人文的气息。

莎士比亚的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寄予到这些妇女形象身上,这充分反映他敢于冲破整个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同情女性,赞美女性。

这些女性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提倡的是个性、自由、平等。

他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世间的幸福;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肯定爱情的自由选择,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二、莎士比亚喜剧塑造女性时也突出鲜明的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有些女性拥有着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形象。

这些女性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有自己的主见,不畏父权和政权的威逼、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和爱情婚姻自主。

在她们的心目中,门第、等级与金钱不是爱情的基础,终身大事的决定权在当事人自己手中。

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她胆识非凡,敢作敢为,正是由于她的这种性格,才使得一场生死官司巧妙地化险为夷。

在威尼斯法庭上,她乔装打扮成一个年轻的法律博士,采取欲擒故纵的计策,先承认夏洛克的契约符合法律,允许他照约割肉。

就在人们为安东尼奥的性命捏着一把汗的时候,她突然把话锋一转,从容不迫的对夏洛克说:“这一张借据并没有规定你可以取他的一滴血;写明的只是‘一磅肉’,那就割一磅肉,照你的条款执行吧;可是,割的时候,你要是流了一滴基督徒的血,那你的土地,你的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没收入威尼斯国库。

”并且,“割起来,不准多也不准少,要刚好一磅肉。

” 鲍西娅凭她非凡胆识,把夏洛克打得一败涂地。

她的言行举止,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女人只能拜倒在男人脚下,没有独立人格不能走出家门,更不能参与社会活动。

而鲍西娅却勇敢地参与了社会事务,在政治斗争中施展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文艺复兴时代新女性的来临。

在《仲夏夜之梦》中的主人公赫米娅形象人物刻画中同样表现她非凡的胆识敢作敢为的形象。

剧中她父亲伊吉斯将她许配给贵族狄米特律师,但是她却钟情于贵族青年莱山德。

莱山德与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这个使得伊吉斯感到非常的恼火,他以封建家长的身份压制赫米娅,但赫米娅没有丝毫的畏惧。

于是伊吉斯把事情告知雅典公爵,请求动用国家的专制威力来制服赫米娅。

为了争取婚姻自主,她敢于对簿公堂,违抗父亲的意志和雅典的法律。

她不怕封建舆论的非议、责难,公开为情人辩护。

当赫米娅和莱珊德一起控诉了封建礼教摧残自由恋爱的罪恶以后,她不怕恋爱道路上的坎坷不平,决心坚持到底去争取胜利。

她说:“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磨折似乎己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如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她还用偕同情人一起逃离雅典的实际行动来反抗不合理的礼教和法律。

她这种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无视法庭的尊严而为自己的恋爱权利进行斗争的大胆行为,相当突出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女性胆识过人、敢做敢为的女性形象。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有些女性具有才思敏捷的形象。

莎士比亚的喜剧抒写总免不了跌宕起伏的场景,也总少不了坎坷起伏的画面,其中人物的描写中,女性的才智写照发挥的淋漓尽致。

她们面对坎坷不屈服,镇定自若。

如《第十二夜》中的描写着薇奥拉热恋着公爵奥西诺事情,但薇奥拉都没有向奥西诺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的机会。

然而,莎士比亚的的笔并没有不眷顾这个女性,而是给予她更精彩的描写。

薇奥拉为了接近公爵,她女扮男装,进入公爵府第当了他的仆人。

她聪明伶俐,善于言辞,很快赢得了公爵的好感。

于是公爵请她向富家小姐奥丽维娅求婚。

素来紧锁爱情大门的奥丽维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对她产生了恋情,幸亏薇奥拉有个长相酷肖她的哥哥,才免除了这场同性恋的纠缠。

到这时候公爵也知道了前因后果,爱上了薇奥拉。

薇奥拉以敏捷的智慧抒写于喜剧之中。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福德大娘和培琪大娘为了惩罚爱占便宜的破落爵士福斯塔夫,她俩略施小计,就让福斯塔夫上了圈套,饱受了皮肉之苦。

《威尼斯商人》中女主人公鲍西娅视朋友的事情为第一位,可谓为朋友出生入死,为挽救朋友于患难,在法庭上她表现出才思敏捷个人形象,使用计谋,一计紧扣一计,最终使安东尼奥脱险。

这些描写无不说明了莎士比亚笔下女性才思敏捷的特征。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新思想的开放的形象。

《皆大欢喜》中贝特丽斯以她独有的方式诠释了开放的思想。

她不畏封建伦理道德的樊篱,对自己有主见,她标榜独身主义,“听人谈到‘丈夫’她就不耐烦”,一提起结婚,她就把男性横加讽刺。

但这并非由于她缺乏丰富的情感,而是不甘心妇女屈辱的命运,所以在在她反复申诉自己主张的同时,也堕入了情网,虽然她常常不承认自己的爱,但终于还是结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