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一、焦虑和恐惧:重症心血管疾病可能伴随着严重的症状和危机,患者常常感到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担心发生意外或加重病情。
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经历手术、介入治疗或长时间的住院观察,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惧。
心理护理体会: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表达,理解患者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
护士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二、自卑和失落:重症心血管疾病可能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多损害和限制,患者可能因此感到自卑和失落,觉得自己不再完整和有价值,甚至对生活产生悲观和绝望的情绪。
心理护理体会:护士应该树立积极的心态,给患者传递希望和信心,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护士要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意愿,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护士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的能力,增强自我价值感。
三、依赖和无助: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常需要依赖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他们可能面临长期的康复过程和生活的诸多困难,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依赖和无助的情绪。
心理护理体会:护士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并尊重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同时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
护士还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的自主权,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康复辅助器具和进行自我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重建信心和独立性。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常常面临焦虑、恐惧、自卑、失落、依赖、无助等心理问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和支持,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心里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性。
方法:对收集80 例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进行病情回顾,其中有不同年龄的病患,患有不同类别的心血管疾病,经过心理护理的干预手段,心血管疾病的好转率高达90%。
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治疗的效果。
结果:收集的80 例病患分别患有的心血管疾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 例,风湿性心脏病18 例,高血压病38 例,肺原性心脏病7例,其中治愈的有32 例,好转有39 例,通过干预的心理护理,起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护理;治疗1.前言心血管疾病是近几年越来越多发和常见的疾病,医院里因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
心血管疾病理论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循环系统的病变有关,运送血液的一些器官和人体组织统称循环系统,其包括心脏、血管(静脉、动脉、微血管),心血管疾病有急性和慢性的大体分类,发病常常与动脉硬化有关。
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有雷同的发病原因,其中就包括心理影响,病患多表现出心理压力大、遇事忧郁、面对诊疗和生活存有悲观态度、对待事物疑虑重重和部分患者对治疗的抗拒,针对上述这些严重的心理影响,必须介入心理护理来积极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
2.资料与研究方法2.1 一般资料收集的80 例患有心血管病疾病的病患,其中男47 例、女33 例,病患年龄分布为40 岁到75岁。
2.2 方法对这80 例心血管疾病的病患介入心理护理,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18 例,高血压病38 例,肺原性心脏病7 例,冠状动___________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 例,其中治愈的有32 例。
治愈率为40%,好转39 例,好转率为48.75%,所以介入心理护理病患有积极好转的占到88.75%。
3.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3.1 心理压力大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不同, 医院中的医疗环境如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仪器对患处的检查和特殊的护理, 患者在接受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会支出一笔可观的消费,有时因为经济的压力造成病患的心理压力,加之特殊的医疗环境使患者心理承受力降低, 心理压力大带来患者的忐忑不安、对病情的恐惧、日常生活不自理、对家人的依赖变大、患者把自己带入困境被自己的压力弄的难以解脱、病患得知自己的病情在没有理性对待的时候做出后事安排,有的存在自杀倾向,在没有接受治疗和心理护理的病患不愿意与人交流变得闭塞,对这类病人必须进行心理护理,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这些患者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护理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护理效果观察【摘要】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文章从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和技巧、以及效果观察入手,探讨了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和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建议。
研究发现心理护理能够促进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展望了心理护理的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为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了参考,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脏病患者、效果观察、康复、方法和技巧、治疗、重要性、前景、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心脏病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过去的研究显示,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在国内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
有必要对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观察,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支持。
1.2 目的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是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对心脏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提高疗效和康复速度。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和价值,为进一步完善心脏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加深对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促进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心血管疾病伴发心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欲改变 、 注意力障碍 、 易激惹 、 精力减退等。 1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M— 诊断标准: .2 2 A A 出现不能控制 的抑郁 心境 、 无价值感 、 恶感 、 罪 自杀观念 、 睡眠障碍 、 食欲改变 、 注意力 障碍 、 易激惹 、 精力减退等。 1 . 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调查结果 。 .3 2 急性冠状 动脉综合征发患 者数4 , 例 慢性充血性心力 衰竭发患者数4 例 , 3 心肌梗死发患者数
疾 病 ,随着 病 情 的 发 展会 出现 多脏 器 功 能受 损 及 各 种并 发症 , 不
1 . 随机将 12 .5 2 2 名患者分成2 ,观察组6例进行心理护理和常 组 2 规护理, 对照组6例采用常规护理。 O
1 心理 护 理 . 3
良的心理会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 。 因此 , 护士应使患者保持乐
1 . 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 调查 结果 。 .4 2 高血压伴发焦虑者2 例 ,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伴发者2 例 , 5 心肌梗死伴发者3 , 例 急性冠状动脉
综 合 征伴 发 者 6 。 例
说服劝告 、 鼓励和支持 、 稳定情绪 , 让患者从 痛苦 中解脱 出来 , 要 避免更大的心理 紧张及精神刺激。 由于心血管疾病为慢性终身性
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 心理护理 , 对照组只是 常规住 院护理。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 于对照组( < .1 , P0 ) 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心理 护理提 高 了患者疾病好转率。结论 对心血 管疾病 伴发 心理障碍 患者 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 , 是一项很必要
收 稿 日期 :0 10 — 5 2 1- 8 0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摘要】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心理问题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困扰,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关注和支持。
本文从心理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护理策略与方法、心理疏导以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压力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心理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疗效。
对心理问题的关注是必要的,有助于全面提升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影响因素、护理策略、疏导、重要性、作用、关注、研究、完善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心梗、中风、高血压等,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据统计,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身体上的痛苦往往会伴随着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进一步加重疾病的症状,影响治疗效果。
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护理策略和方法,以及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1.2 研究意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率,加之长期的抗生素使用和不规范的用药,使得老年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消除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林婕【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名,100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平分为两组,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心理护理观察組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消除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应用效果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慢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一旦发病,患者就需要接受住院治疗,即使患者抢救及时,也会对身体留下极为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心血管疾病易打破患者的机体平衡,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逐渐退化,加之儿女不在身边陪伴,在患病的同时常常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患者疾病的预后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
因此,临床除了对患者进行治疗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尤为必要。
本次研究通过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名,100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平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心血管疾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护理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护理效果观察【摘要】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其重要性及应用效果。
首先介绍了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性,包括对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情绪的引导。
其次探讨了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对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康复、心理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效果观察、生活质量、心理护理重要性、心理护理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心脏病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先进化。
心脏病患者除了身体上的治疗外,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心脏病患者常常承受着来自疾病本身、治疗过程、康复阶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焦虑。
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促进康复的进程。
本文将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重要性,介绍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并观察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验证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性,并为未来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伴随着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
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对心脏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舍曲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 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老年人 对心理治疗的依从性也较差,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机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不 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同时,医生也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 况,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评分, 对比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变化及心功能指标改
善情况。
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心理障碍症状改善情况
经过8周的治疗,患者的HAMD和HAMA 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
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经过8周的治疗,患者的LVEF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舍曲林还可用于治疗焦虑症、惊恐发作等焦虑症状,以及 用于预防自杀和自残行为。
舍曲林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舍曲林的副作用包括口干、便秘、头痛、恶心、失眠 等,其中口干和便秘较为常见。
舍曲林与一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与华法林、氟卡 尼等抗凝药物合用时,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舍曲林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在使用 时应谨慎,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病理生理
心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等,而心理障碍则可引 起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等,两者 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12-29T13:35:26.4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4期作者:唐静
[导读]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有糖尿病。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11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使用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18%,对照组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障碍;干预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mental disorders.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he selection of our hospit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110 patient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5 cases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55 patients u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18%,8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intervention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atient's disease prognosi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mbin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mental disorders;intervention nursing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以及吸烟等,心理障碍能够促进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或加重其病情[1,2]。
本研究通过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得到较好成果,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5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3.5±4.7)岁;其中冠心病19例,高血压11例,心律失常8例,心功能不全7例,心绞痛5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心瓣膜病2例;对照组55例,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3.3±4.8)岁;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压12例,心律失常8例,心功能不全8例,心绞痛4例,急性心肌梗塞4例,心瓣膜病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医护人员应当主动对患者进行疾病常识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中年患者的家庭负担一般较重,而老年患者则相对较固执,故而在护理中应加强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并认真对待,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同时,教育患者家属体贴患者的疾苦,主动担起家庭的重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指导,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及时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多与其进行沟通,给予其生理及心理的双重关心和抚慰,促进其重新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有重要作用,焦虑、紧张、自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影响治疗效果。
对此,患者应主动找患者谈心,关心体贴患者,用和蔼的态度解说其病情,以及消极情绪对病情、疗效的影响,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应用音乐疗法等,每天早晚播放舒缓的音乐,辅助药物治疗,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情绪。
另外,对于有心理障碍但又不愿意说出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与其谈心交流减轻其压力,积极应用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使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患者情绪得打倾诉和释放,给予其宽慰、开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上的创伤。
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应采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自身微笑带动患者情绪上的变化,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
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其情绪不佳时,护理人员做到心平气和、微笑服务,避免其出现负面情绪。
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确保患者及时、准确用药。
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鼓励其进行体能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还应给予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做腹式深呼吸15min,待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指导其继续平卧30min。
通过这种放松疗法,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心理压力。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嘱咐其多食用果蔬和粗粮,尽量进食清淡、低脂的食物[3,4]。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开朗的心境,坚持后续治疗,家属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冷静下来妥善处理。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18%,对照组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但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这表明心血管疾病开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
心血管疾病发生在老年群体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逐步下降,故而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不加以干预,就会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发生在青壮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青壮年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习惯。
而有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非常大,不能依靠传统治疗方法和遵医嘱服药来防治心血管疾病,必须在护理人员、家属和患者的相互支持下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以乐观的态度应对
疾病,积极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促进病情的缓解。
心血管疾病往往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所导致,有研究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干预护理是指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生活、饮食、心理、用药等多方面的护理指导,并结合患者的特点和共性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5],还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转归。
本院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研究发现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不仅有利于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因此我们认为,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鹏,王艳娉.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425-426.
[2]徐祥凤.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6):145-146.
[3]谢艳红.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52-153.
[4]余晓林.心血管疾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8):642.
[5]单慧斌.护理干预对于4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影响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2,25(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