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

发表时间:2015-11-05T16:05:50.3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7期供稿《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7期供稿作者:穆克华[导读]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卫生院对于临床上中西药的配伍,特别是注射用药配伍时,还需要谨慎小心,多做一些深入观察研究。

穆克华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卫生院北京 101300)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181-01

1 药物自身因素

1.1 药物本身有毒药物的毒性大小、是否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用量。国务院令中确定的毒性中药品种, 植物类中如马钱子、夹竹桃、雪上一枝蒿等; 动物类中如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等; 矿物类中如砒霜、水银、朱砂等, 这些药物本身有毒, 使用不当可使人致命。

1.2 药材品种我国地域辽阔,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中药品种繁多, 而且我国用药历史悠久,药名演变过程复杂。因此,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品种混淆现象较为普遍,不同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及作用不同,可能影响到中药饮片应用的安全性[1]。如有的地区把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又如广防己误以粉防己使用,过量易产生肾损害。

1.3 采集时间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药材的采集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动物昆虫类药材,为保证药效也必需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矿物类药材全年皆可采集,不拘时间,择优采选。

1.4 贮存条件中药富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类等有机物和多种无机物,若贮存条件不当,则可产生复杂的理化变化,导致部分或整体质变,使原有的性效与毒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5 炮制不规范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和制剂、调配的需要,并结合药物自身的性质,对原药材进行的修治和加工处理。很多中药需要经过炮制加工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但如果炮制不当则易引起中毒。据文献报道[2]鱼腥草素制备过程最后一道工序是高温灭菌消毒,在高温消毒过程中鱼腥草素发生降解形成聚合物,而这个聚合物恰恰是很强的致敏原。

2 患者自身因素

2.1 患者的年龄年龄不同对药物的作用也有差异。临床对儿童用药须谨慎选择。有毒的中药和某些作用峻猛的中药应禁用于儿童。此外,儿童用药时,也不宜将成人药品直接减量服用,最好选用小儿专用药品。

2.2 患者的性别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异。男性为阳刚之体,女性为阴柔之体,妇女有月经及妊娠等生理变化,这些均能影响肌体对中药的敏感性与耐受性。如麝香,应用于男性患者,不会引起显著危害,而用于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则有导致血崩或堕胎的可能,应慎用或禁用。

2.3 病理状态病理状态下,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和严重程度。如肝肾疾病的患者,代谢、排泄功能减弱,容易引起药物的蓄积或中毒。

2.4 体质差异每个人体质强弱不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也各异,男女有别,老幼各异,久病、新病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医生用药“因人制宜”,斟酌选药用量。对于孕期妇女,慎用中药,以防引起对胎儿的致畸或流产等不测。素体中阳虚寒患者服用清热解毒要易因寒凉伤脾而生腹痛、呕吐等误治病证,甚至产生坏病[3]。

2.5 误服误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为了强身健体,自取补药,如长期连续服用人参作为补品而产生“人参滥用综合征”等。某些新开发的药材或制剂,人们对其药性不详,或未详细看使用说明书,对其宜忌注意事项等不了解,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之一。对于患者来说,有病乱投医,迷信偏方、秘方,以及未经批准使用的验方、单方,盲目服药,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而致残致死。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成分复杂,而不同科属的同名中药在毒性上也有差异。因此,购买中药需到正规医院及药店购买,对于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2.6 煎煮及服药不当煎煮中药时一定要遵守特殊煎法,如包煎、先煎、后下等,如旋覆花不包煎,可导致咽喉部的刺痒;口服中药时的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冷热均应遵从,还有就是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如不遵从均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临床用药因素

3.1 给药途径中药的给药途径可分为:体内给药和体表给药两大类。如砒石有剧毒,成人内服用量0.002-0.004 g,中毒量约 0.005-0.01g,致死量约为0.01-0.02g。使用不慎,易导致中毒或死亡; 若外用,局部小面积涂敷于正常皮肤,则不一定导致中毒。随着中药新剂型不断出现,给药途径也有改变或创新,口服制剂由于品种繁多和用药人群广泛,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最大,但反应程度相对较轻,注射制剂引起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发热和休克最常见,反应程度多为中度和重度。有报道,对355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前5 位是双黄连粉针、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4]。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代表的药品在临床上发生了较多的严重反应,又引起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争议[5];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还和滴注速度,擅自改变滴注方式及滴注环境有关[6]。

3.2 辩证不清施治不当辨证论治是中药理论的精髓,若医者对患者的病因、病机等不清,对中药性能不清,不能对证用药或选药谴方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而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用药就会适得其反。如果药不对证、寒热不辨,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更趋势严重,即所谓“虚虚实实之弊”。

3.3 用药剂量和疗程中药只要在安全有效的剂量内合理使用,是不会引起中毒的。剂量的大小要根据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因证而定、因方而别、因人而异,而且因地因时制宜,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剂量。若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有些中药,标准不统一,范围较大,如朱砂:药典0.1-0.5g、教材0.3-1g;有些中药,用药随意性较大,剂量不规范,如:番泻叶小剂量可引起缓下作用,大剂量则峻下,很多中药服用时间过久,容易出现依赖性和蓄积中毒。如牛黄解毒片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长期服用,致成瘾性。

3.4 中西药联用临床中西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扩大适应范围、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但是,如果配伍不当, 会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毒性增加。含钾的中药如夏枯草、白茅根与螺内酯、氨苯喋啶合用时,易产生高血钾;曾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醣酐混合静滴,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3 例[7]。因此,对于临床上中西药的配伍,特别是注射用药配伍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