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

液体渗漏和预防及处理

液体外渗定义: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引起液体外渗的原因: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穿刺针头斜面部分穿透血管后壁。

引起液体外渗的常用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高渗性溶液: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红细胞鲁米那,高渗盐水等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钾盐,氨茶碱

预防措施:

1、环境因素:治疗环境光线要充足,避免背光操作,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2、避免机械性损伤: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首先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

功后要固定针头,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住院患儿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壁刺激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对患者浅静脉破坏,从而减轻静脉渗漏的发生。

3、合理选择血管: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上肢静脉,因其阻力小,药液尽快输送和稀释,以

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若小儿选择上肢或者下肢静脉穿刺,应用木板手板做好固定,以防哭闹时引起液体外渗。

4、加强巡视:特别强调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及输液部位的反应。输

注易引起外渗及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在输液卡上挂上“观察巡视”牌,以杜绝外渗性损伤和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局部使用扩血管药物或者应用局麻药:①将能跨表皮吸收的硝酸甘油剂贴在患者输液管

穿刺点的上方2cm处或2%(654-2)山莨菪碱溶液涂擦,能使输液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静脉外渗。②在静脉穿刺点近心端外敷1%地卡因和皮下注射2%普鲁卡因,可防止静脉炎的发生,从而防止渗漏。

治疗措施:渗漏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立即报告,记录与家属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

1、热敷:渗漏损份发生早且范围小者,可行局部湿热敷,促进液体的吸收,可用湿热毛巾,

温度不宜超过50℃,适当抬高患肢。

2、药物湿敷:临床上常用静脉外漏局部湿敷的药物为硫酸镁,浓度为50%。对多巴胺,化

疗药物及高渗液,氯化钾等药物的外渗均取得较好疗效,是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传统用药。也可用95%酒精湿敷,湿度为不滴水为宜。然而近年来亦有不少行之有效的药物相继用于临床,血管收缩药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采用654-2或酚妥拉明湿敷效果好。3、中药制剂:京万红软膏外涂,红花甘草散外敷,黑墨草外敷等,对防治静脉炎输液渗漏

都有较好的效果。

4、食物的临床应用:新鲜萝卜,马铃薯切成2cm的薄片敷在渗漏部位,用胶布固定,消除

水肿和防止组织坏死的效果很好。此外,还可采用远红外线局部照射,超短波理疗等,一旦发生局部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换药或植皮。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092-66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液体外渗定义: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引起液体外渗的原因: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穿刺针头斜面部分穿透血管后壁。 引起液体外渗的常用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高渗性溶液: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红细胞鲁米那,高渗盐水等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钾盐,氨茶碱 预防措施: 1、环境因素:治疗环境光线要充足,避免背光操作,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2、避免机械性损伤: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首先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要固定针头,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住院患儿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壁刺激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对患者浅静脉破坏,从而减轻静脉渗漏的发生。 3、合理选择血管: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上肢静脉,因其阻力小,药液尽快输送和稀释,以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若小儿选择上肢或者下肢静脉穿刺,应用木板手板做好固定,以防哭闹时引起液体外渗。 4、加强巡视:特别强调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及输液部位的反应。输注易引起外渗及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在输液卡上挂上“观察巡视”牌,以杜绝外渗性损伤和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局部使用扩血管药物或者应用局麻药:①将能跨表皮吸收的硝酸甘油剂贴在患者输液管穿刺点的上方2cm处或2%(654-2)山莨菪碱溶液涂擦,能使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天保大道建设工程(迎宾大道南延线-- 锦江桥)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措施方案 四川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保大道项目部 2013年7月

天保大道建设工程(迎宾大道南延线-- 锦江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单位: 四川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保大道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3年7月16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道路工程设计起点K0+020,接现状迎宾大道南延线车道边缘线,设计终点K3+200,位于锦江桥附近。道路全长3200米,红线宽度40米,道路两侧各有一定宽度的规划绿地,道路北侧规划绿地为15米,道路南侧规划绿地为30米。 道路沿线共有六处交叉口(含起点与迎宾大道南延线线交叉口),第一处交叉口为起点处天保大道与迎宾大道平交口,天保大道顺接现状迎宾大道南延线车道边缘线;第二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规划道路平交;第三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元华路底层道路平交;第四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规划道路平交,第五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赛事中心连接线平交;第六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站华路平交。与元华路相交路口,元华路40米红线范围由元华路实施,元华路红线范围外由本道路实施;与站华路相交路口已由站华路实施。其余路口由本道路设施。 本项目位于双流县华阳区,处于天府新区的核心地带,作为与元华路、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同期开工的天府新区第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可以在区域交通中起到连通“三纵”的作用,同时可带动周边区域地块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本道路规划红线宽

40米,北侧规划绿地为15米宽,南侧规划绿地为30米宽。横断面布置要素及尺寸如下: 其中车行道路面具体划分为: 32米=0.25米路缘带+4.5米非机动车道+(3.75+3.75+3.5)米机动车道+0.5米中央双黄线+(3.5+3.75+3.75)米机动车道+4.5米非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 车道横坡度为1.5%向外侧,人行道横坡度为2%向内侧,均采用单折线型式;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22cm。 路面设计标高线为道路中线。 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计算行车速度:60km/h;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2021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2021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2021年) 液体外渗定义: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引起液体外渗的原因: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穿刺针头斜面部分穿透血管后壁。 引起液体外渗的常用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高渗性溶液: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红细胞鲁米那,高渗盐水等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钾盐,氨茶碱 预防措施: 1、环境因素:治疗环境光线要充足,避免背光操作,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2、避免机械性损伤: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首先要提

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要固定针头,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住院患儿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壁刺激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对患者浅静脉破坏,从而减轻静脉渗漏的发生。 3、合理选择血管: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上肢静脉,因其阻力小,药液尽快输送和稀释,以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若小儿选择上肢或者下肢静脉穿刺,应用木板手板做好固定,以防哭闹时引起液体外渗。 4、加强巡视:特别强调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及输液部位的反应。输注易引起外渗及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在输液卡上挂上“观察巡视”牌,以杜绝外渗性损伤和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局部使用扩血管药物或者应用局麻药:①将能跨表皮吸收的硝酸甘油剂贴在患者输液管穿刺点的上方2cm处或2%(654-2)山莨菪碱溶液涂擦,能使输液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静脉外渗。 ②在静脉穿刺点近心端外敷1%地卡因和皮下注射2%普鲁卡因,可防

钻井过程中井漏预防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27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钻井过程中井漏预防措施 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钻井过程中井漏预防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松软、易漏地层钻进应控制钻速,坚持划眼,延长钻井液携砂时间,避免操作引起压力激动(起下钻、开泵、加重) 2、采用近平衡压力方式钻井,加强泥浆抑制性的处理,高密度、小井眼井中应尽量降低泥浆切力,上部存在低压层,应先行堵漏再钻开高压层。 3、下钻时应分段循环,开泵避开漏层。 4、在钻开预计高压层前,对上部裸眼段进行提高承压能力的封堵时,应钻开一段、封堵一段,避免长井段及短时间内进行承压试验。进行地层承压试验时,宜采用逐步提高钻井液当量密度的办法,而不应采取一次憋漏的方法。

5、在严重漏失层与低压漏失层并存的井段,堵漏施工应采用低密度、中稠度、流动性好、滞流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强度的膨胀性堵漏液进行承压堵漏,避免堵漏液不能进入低压层、在外来压力激动作用下产生新的漏失,导致重复堵漏。 6、在严重漏失地层堵漏施工,尤其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从钻进开始即应制定实施尽可能完善的防漏、穿漏、堵漏等措施,做好进行综合堵漏技术的充分准备。 7、起下钻具时要尽量避免产生激动压力,尤其要控制下钻速度,对于小井眼,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同样地层大井眼不漏而小井眼则漏失严重,这是因为环空间隙太小,井内循环液动压力和激动压力过大所致。研究表明,起下钻具引起的激动压力为静液柱压力的20%一100%,岩层在这种交变

(完整版)卫生间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卫生间防水渗漏防治措施 卫生间防水渗漏是多年来建筑业的一大难题,卫生间防水的施工造价低,但由于渗漏造成的返修成本高,代价大;并且需进入另一户进行维修,甚至由于另一户的不配合造成维修无法进行,由此造成的纠纷也多,严重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因此应将卫生间防水施工作为装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予以关注。 卫生间防水保修期达五年,必须保证防水层的耐久性,第一、必须保证使用合格的防水材料;第二、必须确保防水层的厚度;第三、必须保证不积水;第四、必须保证防水节点的可靠有效。 以下是工地针对卫生间防水的一些经验做法,供各单位交流借鉴。各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针对卫生间防水提出预控措施,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 一、防水层厚度不足造成渗漏 存在问题:防水层厚度不足造成防水的耐久性达不到要求,达不到五年保修期就开始渗漏。特别是墙面部分防水层厚度不足,造成相连的房间墙面出现长毛、发霉现象。 防治措施:严格把关,每间地面墙面防水层进行切片验收,确保厚度。 二、预留洞渗漏 质量问题:预留洞施工的,管道施工完后,周围用砼封堵,此部位砼容易松动、开裂,造成防水层破坏渗漏。 防治措施:1.从楼板浇筑时就严格把关,为了解决预留洞口周边混凝土松动、裂纹等质量隐患,采取了楼板不留洞,只预留洞口位置,木工支完模板后,由暖通技术人员用红油漆标出准确位置,直径大小与管径匹配,比管道直径大5cm即可,绑扎顶板钢筋时躲避该标识。具体做法见附图一、二。

2.结构完成后,再根据地漏位置用水钻开洞。 三、地漏高过防水层造成积水 存在问题:目前的地漏的安装高度均是与装修面的最低处,高过防水层的高度。防水层与地漏口形成了存水、洼兜,长期使用后,防水层与地漏周边连接处会形成缝隙,防水层上的存水就有可能于防水薄弱点渗水到管根、墙角等。 防治措施:在地漏下边设一个110×50的大小头漏斗,其安装高度与结构板找平层上板面相平,做防水前的找平层向地漏方向找坡,大小头上安装一个活动地漏,此做法同时解决了家庭装修时改造地漏的难度。为解决地漏返气问题,在地漏下方加装一处返水弯。具体做法见附图三。 四、穿楼板管渗漏 存在问题:穿楼板管根处防水层与管道连接处理不好造成渗水漏水,或长期使用破坏。 防治措施:为解决管根渗水问题,在排水立管上加设止水环、给水立管加装套管,管道四周密封材料填实,见附图四、五。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示范文本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液体外渗定义: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 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 管通路。 引起液体外渗的原因: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穿刺针 头斜面部分穿透血管后壁。 引起液体外渗的常用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高渗性溶液: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红细胞 鲁米那,高渗盐水等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钾盐,氨茶碱 预防措施: 1、环境因素:治疗环境光线要充足,避免背光操

作,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2、避免机械性损伤: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首先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要固定针头,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住院患儿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壁刺激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对患者浅静脉破坏,从而减轻静脉渗漏的发生。 3、合理选择血管: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上肢静脉,因其阻力小,药液尽快输送和稀释,以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若小儿选择上肢或者下肢静脉穿刺,应用木板手板做好固定,以防哭闹时引起液体外渗。 4、加强巡视:特别强调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及输液部位的反应。输注易引起外渗及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在输液卡上挂上“观察巡视”牌,以杜绝外渗性损伤和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石油钻井井漏的防止和堵漏措施

石油钻井井漏的防止和堵漏措施 一、防漏 钻井过程中,井漏是最普遍最常见而损失严重的一个突出问题。治理井漏,首先应重在防漏,只有有效地表防漏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堵漏,而真正有效的防漏主要是防止诱发性井漏。防漏至关重要的内容在于控制好井内液柱压力,而引起井内液柱压力过高的因素很多,他不仅取决于钻井液密度井身结构工程参数和钻井操作,而且还取决于钻井液的性能特别是流变性能。 1.设计采用合理的井身结构。根据地层状况和气水显示情况以及地层压力系数变化和漏失情况,考虑到钻井手段和目的,设计采用合理的套管程序,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封隔破碎裂缝发育洞穴性地层和活跃性气水层和高低过渡带以免钻井时低压地层产生高压差的目的。 2.根据预告的地层压力,设计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并结合实钻情况,及时合理地调控维持钻井液密度,实现近平衡钻井,从而尽可能地降低钻井液液柱压力。对于无气的低压层段最好选用水或聚合物钻井液,钻进中搞好固控以控制钻井液密度的相对稳定。 3.优控钻井液流变性能。在保证井眼良好净化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调低钻井液的粘度切力特别是静切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环空循环当量密度和减轻压力激动。防止诱发性井漏弱凝胶钻井液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不论钻井液密度高低,漏斗粘度30~50秒,初切1~5pa,终切小于2.5~12.5pa,动切力小于10 pa。 4.气层钻进易发生井喷和井漏,防喷和压井工作是防止井漏的重要环节,应搞好液面监测严密控制钻井液密度,起钻严格按规程灌满钻井液,尽平衡钻进等防止井喷。一旦发生井喷需要压井,也应严格控制压井液密度,防止井漏发生。

5.严格钻井操作避免过高的压力激动。特别是易漏层段和气层钻进中,选用合理的排量,避免过高的环空返速,控制起下钻速度,平稳操作,下钻到底后应先转动钻具5~15min破坏钻井液结构后再缓慢地开泵,超深井段必要时可分段低排量低泵压循环。 6.避免环空障碍。维持优良的钻井液防塌性、防卡性、流变性和失水造壁性,以保证井壁的稳定、井眼的净化和有效的环空水力值,从而避免环空泥环、砂桥、钻头泥包等引起的阻卡造成的井漏。 7、钻进已知的裂缝发育、破碎地层的易漏层段和预计漏层前,在钻井液中加入堵漏材料(桥塞剂、单封剂、PCC、DTR堵剂等)2~4%以防漏。 8、高密度钻井液钻进气层、易漏层段,维护处理加重时要严格坚持“连续、均匀、稳定”的原则,以免局部钻井液密度过高而压漏地层。处理泥浆时,井内泥浆密度拨动不大于±0.03g/cm3。 9、应尽可能地避免上裸眼井段试压。若不能避免,应采用阶梯性钻井液密度的方法循环加重方法井下封隔器隔离试压等方法进行试压。尽量避免井内地层薄弱处,在试压时井漏。 二、漏层的判断 1、观察钻进反应判断法:通过钻时、泵压、出口泥浆量,岩屑的变化分析而判断漏层位置。钻进中钻速明显加快、泵压降低、出口泥浆量减少、返出岩屑少而裂缝发育,漏层一般在井底;钻进中当时发生井漏而漏速转大,漏层一定在井底井底之蛙而且可能钻遇天然裂缝或洞穴。 2、电测发:1)测井温。井漏层段一般都存在流体,温度变化转大,可利用井温变化曲线判断;2)测电阻率法。井漏层段存在流体,而各种流体与地层岩石的电阻差异转大;3)转子流量法。井漏时下入一个安在单根电缆上的小型转子流量计,并从上到下测出各井深位置的流量变化。流量记录突然增大处就是漏层。

外墙渗漏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外墙渗漏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外墙渗漏是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给人们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负担。外墙渗水不但会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维修上极其困难。但在实际的现场施工中,往往会因为外墙不易积水从而忽视了外墙细部的防水工艺施工,给日后的外墙渗漏埋下了隐患。外墙渗漏防治是一项综合工程,造成渗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材料、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下面列出容易发生渗漏的主要部位,以指导施工过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并对处理外墙渗漏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1、外墙竖缝渗漏 1.1现象 采用空腔构造防水做法的外墙竖缝漏水或洇水,连接铁件锈蚀。冬季冷空气从板缝进入,室内结露。 1.2原因分析 (1)外墙板在制作、运输、存放过程中,保护不善,竖缝防水槽等被撞破坏未妥善修理。 (2)颠倒了施工顺序,采取了先插塑料条后浇筑板缝的做法,使溢进空腔内的水泥砂浆残渣不宜清理。 (3)塑料条裁切尺寸不适当:过宽,在腔壁内形成折线;过窄,形成麻花状或脱出腔外;长短不一,下端未插到排水坡上,使竖缝失去密封减压的作用。 (4)油毡聚苯乙烯板断裂,构造柱混凝土从裂口处溢进空腔,立腔被堵塞。 1.3预防措施 (1)墙板的堆放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墙板应靠放在支搭牢固的插放架上。墙板起吊、运输必须谨慎,防止破坏防水构造。 (2)插放塑料条工序必须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之后进行。浇筑混凝土后必须及时清理空腔内的杂物。 (3)塑料条要按实测外墙板防水槽宽加5mm的尺寸现裁,不宜事先裁成统一规格,以保证防水空腔的密闭性。塑料条的长度应保证上部有15cm的搭接长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药液外渗, 造成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渗 = 护理事故? 一、药物外渗的病因学 1、药物因素 2、机械损伤 3、生理因素 4、血管因素 1、药物因素 ?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速度过快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 ?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0g / L 葡萄糖注射液、200g/ L 甘露醇; ?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垂体素 ?阳离子液如:氯化钠、葡萄糖酸钙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 ?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甲氨碟呤等。 2、机械损伤 机械性损伤的原因多为: 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凝血不正常) 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次数 3、生理因素 病人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 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 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 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 血 管长期营养障碍, 使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降低, 损伤后修复功能降低, 也易发生输液外渗。 ?昏迷、严重脱水,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手术麻醉、外周血管 疾病、糖尿病患者, 反复接受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静脉输液或外渗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4、血管因素 ?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脉的完整 性并导致破损。

门窗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091

门窗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目前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门窗多为铝合金门窗,就所做工程来看,铝合金门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渗漏的问题,从工地施工现场查看和检测单位检测结果来看,主要是门窗框与墙体交界处渗漏,而此处渗漏主要由于门窗塞缝工作没有做好。塞填缝材料及施工方法存在问题。门窗的嵌缝工作需要规范和改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门窗渗漏这一难题。 一.目前门窗施工质量现状: 目前施工的现状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嵌缝工作没有做好,在工程交付使用前所做的淋水试验后出现门窗渗漏现象,几乎每个工地都不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打发泡剂时墙体未清理干净使发泡剂与墙体没有粘结牢固发泡剂与墙体间有空隙形成漏水。 2.打完发泡剂后没有采取措施使发泡剂密实,发泡剂本身不密实有疏松和空洞。以及有漏打造成漏水。 3. 发泡剂溢出窗框在干后切割;切割后破坏了发泡剂表面膜漏水。 4.一般打硅胶深度为8-10mm厚度为5-8mm。在检查中发现硅胶密封打胶厚度不足有许多只是表面一点,打硅胶形同虚设失去了密封效果。同时墙面未清理干净造成密封胶和墙面粘结不牢形成缝隙水从缝隙中渗入。 5.发泡剂质量不过关造成的渗水。这些都是目前施工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门窗渗漏。 二. 门窗水泥砂浆塞缝做法: 鉴于这种情况,后来我们在施工中尝试对发泡剂塞缝的做法进行改进,改用水泥砂浆塞缝的做法。公司生产技术部就专门对门窗渗漏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先期就曾对这一通病进行过改进性的试验工作,后来又在别的工地施工中总结了它的经验,继续改进,实践证明这一措施是有效的,在试验的工地,交工后成功实现了业主的零投诉。鉴于目前施工中发泡剂施工的不可控性,建议在后续的施工中门窗嵌缝采用水泥砂浆代替发泡剂来有效的解决门窗渗漏这一难题。水泥砂浆塞缝具体要求如下:

钻井工程井漏预防及堵漏技术分析

钻井工程井漏预防及堵漏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以及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急速攀升,目前国内石油的消耗量正常养护与快速提升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趋增长的石油供应要求,目前国内正在逐步的加强油田的建设。而作为油气勘探工作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油气勘探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自身质量对于相关后续工作的开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标签:钻井工程;井漏;预防;堵漏 目前,国内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在国内石油能源需求日趋增长达大背景之下,国内石油建设工作的整体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钻井工程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最常见的工程之一,其主要作用获取地下实物资料,探明地下石油、天然气的储藏情况,以为油气开采提供科学的依据。井漏是在钻井工程中比较常见的一项问题,也是一项较大的技术难题。井漏会导致钻井液、完井液以及泥浆等漏失到地层当中,从而带来许多安全隐患。但目前我国的井漏堵漏技术尚比较落后。当前国内的石油勘探,经过相对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步的赶上了发达国家,但是当前在国内勘探钻井的过程当中井漏的现象相对较为严重,目前这是一项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旦在钻井过程当中发生井漏其效果非常的严重,可能会使得整个勘探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我们之后做好井漏的预防以及及时的堵漏才能够最终降低井漏产生的概率,从而降低井漏的风险。 1 钻井过程中井漏预防的基本措施 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导致井漏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井深设计是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为了能更好的进行井漏的预防,我们井身设计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好相关工作。在开展设计时,需要针对地层的压力来进行和相相馆参数的选择,主要包括:套管的尺寸以及层次、下入的深度以及井眼本身的深度等等。以上相关数据的获取本身都必须要在前期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确定。 导致井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钻井过程当中钻井液本身的压力过大。要想能够更好的避免此现象,在钻井过程当中必须要针对钻井的压力展开科学性的控制,既不能太低同时也不能太高。选择压力时只需要,满足实际的需求。在进行裸眼井段的打井时,必须要保证井液的压力在破裂压力之下,一旦遇到孔洞或者裂缝的井段,必须要保证地层空隙以及井液的压力保持基本一致。 减少钻井液本身的环空压力小号,能够有效的降低井漏的预防。为了进一步的减少井液排除的数量,在将钻屑进行排除时,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井液的整体排量。为了能够更好的降低排液的整体压力,平常我们可以采用对于钻具整体结构进行改善以及降低排液整体压力的方法来开展。在开展高渗漏地层施工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减少井液的滤矢量,在开展软底层钻井时,我们则需要采用合理的钻速以及钻井压力。

外墙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外墙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设计及节点构造 1.1高层建筑外墙、有外保温层的外墙及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外墙应按照《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标准进行外墙整体防水设计和相应的节点构造防水设计。 1.2建筑外墙节点防水构造设计除包括外墙砌体自身抗裂构造措施及与其他结构交接部位抗裂构造措施外,还应包括门窗洞口、雨篷、阳台、空调板、外凸线条、变形缝、外墙管道洞口、女儿墙压顶、外墙预埋件(含保温材料锚固件)、预制构件等交接部位的防水设防。 1.3有外保温的墙体,限制采用湿贴法块材饰面。 1.4建筑物外侧有露台、雨篷、空调板等构造物平台时,其板面建筑标高宜低于室内楼地面结构标高,并应设置混凝土止水翻边且宜与构造物平台同时浇筑,混凝土止水翻边高度宜高于外构造物平台建筑标高200mm,墙根交接部位应粉成圆弧型泛水,上翻的防水层收头,应有可靠的固定密封措施。 1.5底层和顶层砌体应设置通长窗台梁,其他楼层也宜结合混凝土板带通长设置。 1.6每层外墙底部宜设置混凝土防水导墙,高度为200mm。 1.7不同墙体材料的交接处应采用每边不少于150mm的热镀锌电焊钢丝网或耐碱玻璃纤维网布作抗裂增强处理,东、西山墙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丝径不小于0.9mm。住宅工程东、西山墙顶层填充墙应满铺热镀锌电焊钢丝网作整体抗裂加强处理。 1.8阳台应向水落口设置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水落口周边应留槽嵌填密封材料。阳台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 1.9变形缝应增设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附加层,卷材两端应满粘于墙体,满粘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m,并应钉压固定,卷材收头应用密封材料密封(图1.9)。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也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随着临床上输液技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的隐患。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药物渗出或漏出到血管以外组织,称药物外渗,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缺血、无菌炎症或感染、溃疡、甚至坏死等反应或并发症。 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药物以抗癌药物多见,特别是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紫杉醇等,只要有少量外渗,即可引起皮肤水疱样坏死,有的药物如达卡巴嗪、顺铂。环磷酰胺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一般可引起局部炎症。除抗癌药物外,还有不少药物外渗可引起皮肤损伤,具有代表性的如苯妥英钠、硫苯妥钠等强碱性药物,一旦渗出后,可向四周浸润,引起大范围皮肤坏死。而临床抢救患者常用的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也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在儿科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外渗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较多见。这是临床护理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要做好预防和早期处理。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预防 一、选择合适的静脉 长期输注抗癌药物者,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血管,防止药液外渗。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输液治疗时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避免使用靠近关节末梢循环差的静脉血管。当输入高浓度的药物、营养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较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静脉得以修复。切忌连续多次使用一条血管,特别是进行化疗时,应尽量每次更换血管,以保证其有进行自身修复的时间,避免外渗。 二、合理使用针头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成人用6-7号头皮静脉针头,小儿4~5头皮静脉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之类的溶液时,可改用7号或9号头皮静脉针头。 三、注意药物浓度 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首先应静脉滴入等渗盐水,观察5~10min,确定静脉滴注通畅,无外渗后方可输注药物,结束时再给予等渗盐水滴入,以缩短药物在周围血管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其给药浓度必须按医嘱稀释和摇匀,不可在输液中直接在瓶口刺入针头给药,避免近针头处的药物浓度较高刺激血管,一旦渗出血管将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四、根据治疗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保持输液速度既适合治疗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患者在相对舒适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输液。并根据年龄滴速。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在40~60滴/min,小儿、老年人速度宜慢,一般在20~40滴/min,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五、正确的拔针和按压方法 先拔针后按压,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点滴停止,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按压,棉签应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这样可将血管和表皮的2个针眼同时压住,时间为3~5min,有凝血机制障碍者,要延长按压时间。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减少局部淤血。刺激性强的药物拔针前输入等渗盐水以保证血管内不留有药液,因液体滴完即行拔针、加压。在穿刺部位血管就留有一定量的药液,该药液由于加压而致血液片刻不流动,药液将对血管产生刺激,造成人为的血管破坏,致局部损伤。

井漏的处理措施

井漏 一、井漏产生的基本条件: 1、地层中存在能使钻井液流动的漏失通道,如孔隙、裂缝或溶洞。漏失通道要有足够大的开口尺寸,其开口尺寸至少大于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直径,才能使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发生流动 2、井筒与地层之间存在能使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发生流动的正压差 3、地层中存在能容纳一定钻井液体积的空间,才能可能构成一定数量的漏失 二、漏速与漏失严重度 V=Q/T V-------漏速,m3/h Q-------漏失量,m3 T--------漏失时间 由于影响井漏的因素很多,漏速并不能完全反映漏失严重度。用单位压差下的漏速来衡量某漏层的漏失能力,称为漏层吸收系数,更能反映漏失严重度。对压力越敏感的漏层,漏失通道的连通性越好,漏层吸收系数越大,堵漏越困难。漏层吸收系数:Kc=V/△P △P-----漏失压差,MPa 三、井漏的影响因素 1、漏失通道的性质 2、漏失压差△P=P动-P漏=KQ n K----漏失系数 n----漏失指数(﹤1) a、漏失压力。漏失压力是使井筒中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产生流动所需的 最小压力。 P漏=P孔+P损P损---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流动的压力损失 b、井壁动压力P动 作用在井壁的动压力主要由钻井液的液柱压力、循环压耗、激动压力 组成。P动=P柱+P耗+P激动 b、破裂压力-----取决于地层岩石学性质和所受地应力的大小 3、钻井液性能 主要体现在钻井液密度、粘度、切力及钻井液流变性对作用在井壁上的静液柱压力、循环压耗、激动压力、漏失压力的影响 四、井漏的分类 1、按漏速分类

五、预防与处理井漏的基本思路 1、封堵漏失通道,即堵漏-----把近井壁周围的漏失通道封堵、充填 2、减少或消除井筒与地层之间的正压差----减少井筒中的动压力:降低钻井 液密度、排量、粘切(中、深部地层小井眼井漏) 3、增大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的流动阻力-----增大漏层压力,减少漏失压差: 提高粘切(浅部地层大井眼井漏) 六、处理井漏的基本程序 1、确定漏层位置------观察、分析钻进情况 2、确定漏层压力------漏失停止后,漏层所能承受的静液柱压力。 P=9.8*103*泥浆密度*(H漏-H静) 3、确定漏失通道的性质 4、判断漏层及压力的敏感程度 5、判断井漏严重度及复杂性 6、确定处理井漏的具体方法与施工方案 七、井漏的处理措施 1、降低钻井液密度。 降低钻井液密度是减少井筒静液柱压力的唯一手段。根据裸眼井段各地层的孔隙压力、坍塌压力、漏失压力、破裂压力,确定合理的防喷、防塌、防漏的最低安全钻井液密度;降低密度可通过固控设备清除钻井液中的固相成分来降低密度,也可向钻井液中补加胶液、低密度钻井液、粘土浆等以降低密度;在降低密度时应分阶段缓慢降低的方法,同时又要使钻井液的其他性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降低密度时应同时降低排量,循环观察,不漏后再逐渐提高排量至正常值。 2、改变钻井液粘度和切力 (1)提高钻井液粘度、切力:在上部大尺寸井眼钻井中,当钻遇胶结性差、渗透性好的砂岩地层或砾石层井漏,往往提高钻井液的粘切,以增大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的流动阻力来制止井漏 (2)降低钻井液粘切:在深井小井眼钻井中发生井漏。可通过降低钻井 液的粘切来减小环空压耗和激动力来制止井漏 3、调整钻井工程措施 (1)降低排量---------减少环空循环压耗 (2)控制钻进速度--------减少钻井液中岩屑浓度、降低环空液柱压力,同时让钻井液有充分的时间在钻出的新井眼井壁形成滤饼

防渗漏措施及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模板工工程 1、为了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模板重复使用时应编号定位,清理干净模板上砂浆,刷隔离剂,使混凝土达到不掉角,不脱皮,表面光洁。 2、精心处理墙、柱、梁、板交接处的模板拼装,做到隐定、牢固、不漏浆。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均应控制在允许值内。 4、为保证结构尺寸、位置的正确性,支模前要放好位置尺寸。 5、木枋及对拉螺栓的设置要严格按施工方案执行,不允许随意减小间距,且注意木枋要立放,对拉螺栓用的钢筋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以免出现胀模现象。 6、为了保证木枋规格一致,所有背枋都要经过加工裁制成统一尺寸以防止模板翘曲不平。 7、浇筑砼前,要保证模板内洁净,在砼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情况,及时修补加固。 8、模板安装必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拼缝严密,模板最大拼缝宽度应控制在 1.5mm 以内。 二、钢筋工程 1、为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在浇筑砼前采取措施固定发现钢筋位移立即纠正。 2、对于板筋绑扎,水泥砂浆垫块一定要垫够,垫块间距w 1000,梅花型放置。

3、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的钢筋,将钢筋端头处理干净,弯折变形部分要切除,施焊后要留充分时间,待焊接点冷却凝固,才能拆除工具和固定装置,以免钢筋偏位 4、按规定检查钢筋的绑扎质量,绑扎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5、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必须要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标牌,由材料员和质检员按照规范标准分批抽检验收,合格后方能加工使用。 6、钢筋的规范、数量、品种、型号均应符合图纸要求,绑扎成形的钢筋骨架不行超出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 7、为了保证楼板施工时,上、下层钢筋位置准确,在梁中 部区域每3m 加设支撑,保证上层钢筋网不踩蹋和变形。 8、独立柱钢筋固定方法:插筋前,在上、下层钢筋网上放置一定位箍筋并与底板筋点焊连接,插筋放置后再在底面标高以上800mm 处扎三道箍筋将柱插筋预以固定。 9、混凝土浇筑时,对钢筋尤其是柱的插筋进行跟踪测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砼工程 1、砼工程质量控制及预防措施: (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主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

钻井井漏的预防和处理

井漏 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井漏。轻微的漏失会使钻井工作中断,严重的漏失要浪费大量的生产时间和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井漏得不到及时处理,还会引起井塌、井喷和卡钻等事故,导致部分井段或全井段的报废,所以及时处理井漏恢复正常钻进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一节井漏的原因和机理 发生钻井液漏失的地层,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地层中有孔隙、裂缝或溶洞,使钻井液有通行的条件; ②地层孔隙中的流体压力小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在正压差的作用下,才能发生漏失; ③地层破裂压力小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和环空压耗或激动压力之和,把地层压裂,产 生漏失。 形成这些漏失的原因,有些是天然的,即在沉积过程中、或地下水溶蚀过程中、或构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同一构造的相同层位在横向分布上具有相近的性质,这种漏失有两种类型。 ①渗透性漏失。这种漏失多发生在粗颗粒未胶结或胶结很差的地层,如粗砂岩、砾岩、含砾砂岩等地层。只要它的渗透率超过14×10-3μm2,或者它的平均粒径大于钻井液中数量最多的大颗粒粒径的3倍时,在钻井液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时,就会发生漏失。 ②天然裂缝、溶洞漏失。如石灰岩、白云岩的裂缝、溶洞及不整合侵蚀面、断层、地应力破碎带、火成岩侵入体等都有大量的裂缝和孔洞,在钻井液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会发生漏失,而且漏失量大,漏失速度快。 有些井漏的因素是后天造成的,即人为的因素,这些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孔隙压力的分布与原始状态完全不同,出现了纵向上压力系统的紊乱,上下相邻两个油层的孔隙压力可能相差很大,而且是高压、常压、欠压层相间存在,出现了多压力层系。造成这些地层高低压力变化的原因是: (a)有的层只采不注或采多注少,能量补充不上,形成低压; (b)有断层遮挡或是地层尖灭,注水井和采油井连通不起来,注入区形成高压,生产区形成低压; (c)不同层位的渗透性差别很大,在注水过程中,渗透性好的地层吸水量大,渗透性差的地层吸水量少,形成了不同的地层压力; (d)有的层注多采少,或只注不采,形成高压,而常压层则相对成为低压层; (e)由于固井质量不好,管外串通,或封隔器不严,管内串通,或者油层套管发生了问题如断裂、破裂、漏失,不能按人们的愿望达到分层配注的目的,该多注的注少了,

房建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一、屋面、卫生间渗漏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女儿墙泛水部位渗漏 1)、女儿墙与找平层的转角处应按规定做成圆角,垂直面与层面之间的卷材应分层搭接。 2)、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压入预留凹槽内,用压条或垫片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然后用密封材料将凹槽嵌填封严。3、木砖、木条需做防腐处理,安装必须牢固,严防松动。4、封口水泥砂浆抹压密实,应分层嵌填粘结牢固。 2、出屋面管道、构筑物泛水处理 1)、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砼压顶圈下。 2)、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做成圆锥台,管道与找平层应留凹缝,并嵌填密封材料。防水层收头处用金属箍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3 、地面汇水倒坡 1)、用水房间的地面坡度要求距排水点最远距离处应控制在2%,且不 大于30,坡向正确。 2)、严格控制地漏标高,地漏应低于排水地表面5mm地漏处的汇水口应呈喇叭口型,集汇性好。 3)、用水房间地面应比室内及其他地面低20-30mm。 4、墙身返潮和地面渗漏

1)、用水房间防水层施工前,必须认真清理基层,使其保持洁净、干燥,不得有积水。 2)、墙体根部与地面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钝角。 二、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柱模板支撑不牢固、移位,柱模安完后,应全面复核模板的垂直度、对角线长度 差、截面尺寸等,支撑必须牢固 2、梁模板 1)、支模架不牢固,变形梁模夹具不牢固,底模未按规定起拱,梁柱接头处未处理好 2)、模板安完后,应检查中心线,标高断面尺寸等项目,支模架及梁模夹具必须牢固,偏差超过时应进行校正,底模按规定起拱。 3)、板模板 ①、支撑不牢固,楼板模板下支撑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支撑平面平整 三、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 、成型尺寸不符合要求 1)、要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经验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考虑周到,为了划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划线方法及操作时搭板子的位置规定备用,板距大小应根据弯曲角度和根据直径确定,对于设备老化的,就在成型案上划出角度准线,并 先放实样检查后,再大批制作2、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箍筋间距不一 1)、绑扎时应牢固; 2)、对已不准确骨架个别箍筋松绑应重新绑扎; 3)、外伸部分一道临时箍筋,并应缠扣绑扎; 4)、浇筑砼时,不能踩筋;

井漏预防及处理措施

井漏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1.确定合理的泥浆密度,钻井过程中根据涌、漏、返砂、扭矩、悬重、气测值综合判定地层孔隙压力和侧向压力,从而适时调整泥浆密度, 防止实钻泥浆密度与地层压力相差较大时可能导致的井涌和井漏; 2.坚持坐岗观察泥浆出口,注意测量泥浆罐液面变化情况,保证泥浆罐监视器灵敏,精确,以及时发现井漏; 3.司钻应注意开泵方法,特别是下钻到底时,泥浆静止时间较长,切力大,先用小排量顶通,再逐渐开大排量;先单泵,再双泵。 4.在整个裸眼段,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下钻时坚持分段循环顶通,下到底后小排量开泵,防止蹩漏地层,顶通后逐渐加大到正常排量循环一个迟到时间后再继续钻进。循环时大幅度活动钻具,禁止定点循环。 5.要求司钻密切注意钻速及泵压变化。如果砂子不能及时返出,应减小钻压,控制钻速,防止蹩漏地层或卡钻。 4.接单根后,控制下放速度,防止压漏地层。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5.另外要求泥浆上储备好堵漏材料备用。 6. 严格控制钻进速度,揭开砂岩1~2米就循环观察溢流或井漏情况,必要时停 泵观察,保证对可能出现的井涌、井漏都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钻时加快时,降低钻压控制钻速,钻进1m即循环观察,有涌漏迹象时,起钻至套管鞋压井或堵漏; 7.为了防止下部砂岩地层压力枯竭或地层压力系数较低,发生井漏,储备50方的轻泥浆 (密度1.20g/cm3左右),一旦发生井漏,可以混入胶液、加轻浆、开离心机降密度三路并进,及时的将泥浆密度降低到合理的程度,同时可以配置堵漏泥浆进行堵漏。 8.进一步加强坐岗观察,密切监视泥浆池体积变化并作好记录。加强坐岗观察,及早发现井漏、井涌征兆,井漏时,作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 9.降低泥浆环空压耗和激动压力,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泥浆粘度,降低固含和含砂量,降低失水,提高泥饼质量,防止因泥饼较厚引起环空间隙较小,导致环空压耗增加; 9.泥浆加重时,应控制加重速度,并且加量均匀,每循环周泥浆密度提高幅度不超过0.02; 10.当钻进时突发井漏、密度过高压漏、操作不当蹩漏时,采用静止堵漏,其施工要点如下: 1)储备一定数量堵漏泥浆,暂时不加入膨胀材料,待堵漏施工前再加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