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预防及紧急处理论文

合集下载

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分析

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分析
术前合并 呼吸功能不全 的患者可能在术前或术中发生 术低氧血症及(或)CO2蓄积 ,在麻 醉药 的镇 静抑制作用下 , 在术 中过度通气 、误 吸情况下会出现低氧症状,如同时并发 出血量大 、酸 中毒等则会引起苏醒延迟 。本组 中 2例患者术 前存在肺功能障碍 ,1例为慢性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术后表 现为 自主呼吸恢复慢 ,低氧症状。可不急于去除气管插管 ,
选 择 麻 醉 药 物
l 2
持 续 给 予 纯 氧 机 械 通 气 , 维 持 术
中 生 命 体 征 和 血 流 动 力 学 稳 定 ,
术 前 有 效 睡 眠 7 时 间 不 足
体 温 过 低

1 3 2 l

1 2
不 能 急 于 拔 除 气 管 插 管 术 前 及 时 消 除 患 者 对 手 术 的 恐 惧 、 焦 虑 情 绪 , 使 患 者 术 前 能 处 于 正 常 休 息 状 态 加 强 保 温 措 施 , 使 患 者 体 温 恢 复 并 保 持 在 3 6℃
100— 600m in。
研究方法 :采 取回顾性 分析 的方法对苏醒延迟 的原 因 和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 1.3 麻醉苏醒延迟判断标准
自麻醉给药停止开始 60~90 rain内神志未清醒 、术前 记忆及指令动作 、定 向能力未恢 复者 即可被认 为是麻醉苏 醒延迟。具体指标可参考镇定深度评分标准 中的相关规定 , 6分为对疼 痛刺 激无 反应 ,深睡 ;5分 为对刺激反应迟钝 ;4 分为对大声 呼唤反应迟钝 ;3分为睡眠 ,但对大声呼唤反应 灵敏 ;2分为对指令动作 能正确反应 ,有定 向能力 ;1分为烦 躁不安 ,有疼痛反应。【}J 2 结 果
病 因

怎样预防与处理全麻患者术毕苏醒延迟

怎样预防与处理全麻患者术毕苏醒延迟

怎样预防与处理全麻患者术毕苏醒延迟【术语与解答】由于全麻术后引起患者苏醒延迟的因素颇多,且个体差异显著,甚至复杂。

因此只有识别、判断准确,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与处理,才能减少和逆转全麻术后患者的苏醒延迟。

【麻醉与实践】全麻术毕苏醒延迟的预防与处理:1. 预防①应全面了解所用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起效与作用时间、半衰期,以及代谢方式等;②麻醉药物的选择应注意药物间的合理配伍、相互作用特点;③短时间手术不宜选用长效麻醉药与镇静药物相复合;④根据手术进程用药,尤其长时间的手术,可提前停用麻醉类药物,以防止麻醉药相对过量,在停止用药后,患者一般会较早苏醒;⑤若患者同时接受吸入性全麻药,术毕可反复多次用纯氧冲洗呼吸道,以促使吸入全麻药尽快地排出;⑥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全麻用药总量应减少;⑦老人、小儿以及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其麻醉药代谢、排泄均缓慢,故其用量也应减少。

2. 处理(1)支持疗法:首选保障有效通气,补充血容量不足,并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等待麻醉药物残余作用逐渐消失。

(2)实验室检查:①检测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糖、酮体等,以便及时纠正其异常;②患者若同时存在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低体温、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等,应先对其病因逐一进行鉴别诊断,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与处理,取得疗效后患者一般可恢复清醒;③由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糖代谢失调或严重贫血等因素导致的全麻术后苏醒延迟患者,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因、对症予以治疗处理,纠正后再实施相关药物催醒;④积极治疗患者麻醉术中的各种并发症,以便使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患者其意识提早恢复。

(3)全麻术后应用催醒药须有针对性:①多沙普仑(佳苏仑)属非特异性呼吸中枢兴奋药,主要用于解救麻醉药或高级中枢神经抑制药所致的中枢性抑制作用,故具有综合性催醒特点,能拮抗因全麻药、镇静药和麻醉性镇痛药引起的苏醒延迟;②氟马西尼为苯二氮受体阻断药,可拮抗、消除苯二氮类药(地西泮、咪达唑仑等)所发挥的镇静、催眠及意识消失作用;③纳洛酮可直接逆转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中枢性呼吸抑制和强效镇痛作用,从而可间接拮抗全麻患者的苏醒延迟;④毒扁豆碱可拮抗东莨菪碱所致的中枢性镇静作用;⑤氨茶碱属非特异性呼吸兴奋剂,也可用于全麻术后催醒,但对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老年患者应小剂量使用或慎用,必要时应稀释后适量缓慢静脉注射,以免诱发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肺水肿等。

心血管病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紧急处理

心血管病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紧急处理

心血管病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紧急处理心血管病患者手术结束后一定的时间内患者能够苏醒,对相应的外来刺激,能够用语言或者行动做出有效的回应,说明患者已经脱离麻醉状态,恢复至安全状态。

如果心血管病患者在术前实施全身麻醉后超过2 h仍然还处于麻醉状态,神智及意识没有恢复过来,就可以认定该患者为麻醉苏醒延迟。

在医学临床中,麻醉苏醒延迟现象并不少见,会严重威胁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对麻醉苏醒延迟做出正确判断并找出麻醉苏醒延迟的直接原因,可避免并发症,对心血管病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心血管病;麻醉;苏醒延迟;原因;预防;紧急处理手术结束后一定的时间内心血管病患者能够苏醒,对相应的外来刺激,能够用语言或者行动做出有效的回应,说明患者已经脱离麻醉状态,恢复至安全状态。

如果患者在术前实施全身麻醉后超过2 h仍然还处于麻醉状态,神智及意识没有恢复过来,就可以认定该患者为麻醉苏醒延迟。

在医学临床中,麻醉苏醒延迟现象并不少见,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必须对麻醉苏醒延迟做出正确判断并找出麻醉苏醒延迟的直接原因,确保患者手术成功[1-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心血管病患者手术全麻后苏醒延迟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8~82岁;ASAⅠ级9例,ASAⅡ级21例,ASAⅢ15例,患者全部属于术前清醒的心血管病患者。

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法,通过静脉给予丙泊酚(propofol)和芬太尼(枸橼酸芬太尼,多瑞吉,芬太尼,Fentanyl),在维库溴铵(Vecuronium Bromide For Injection)诱导之后进行气管插管,在手术中进行机械通气,给与患者吸入1.2%~2%的七氟烷、使用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RemifentanilHydrochloride;Ultiva),同时间断进行补充维库溴铵。

手术结束前15~30 min停止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如 麻醉药物的残留、手术并发症、患者自身状况等。
分类
根据苏醒延迟的时间长短,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延迟通常在2 小时以内,中度延迟在2-4小时之间,重度延迟超过4小时。
根据病因,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分为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因素。麻醉因素包括麻醉 药物的过量或不足、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手术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过长、出血过多等;患者因素 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等。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 迟
目录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定义与分 类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并发症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处理与预
防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案例分析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定
01
义与分类
定义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是指病人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 现意识恢复延迟的现象,表现为患者不能在预期时间内 恢复正常的意识状态。
身对患者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可能导致患者苏醒延迟。
案例二: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总结词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能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麻醉药物的剂量有关。
详细描述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案例中,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麻醉药物的代谢 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残留,影响苏醒。此外,麻醉药物的剂量也可能影响小 儿的苏醒,过量使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并
03
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01 呼吸困难
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可能导致呼吸道肌肉 松弛,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
02 呼吸道梗阻
术后咽喉部肿胀、分泌物积聚或呕吐物误吸等可 能导致呼吸道梗阻。

全麻病人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分析

全麻病人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分析

全麻病人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分析全麻苏醒时间除了与病人个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关外,还与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和肺泡通气功能直接相关,病人肺泡通气不足则是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

还与麻醉前用药,诱导和维持麻醉的药物,复合的用药如阿片类、肌松药、神经安定药的剂量和持续时间等也是影响因素。

但对苏醒延迟还应该考虑其他影响的因素,以排除电解质平衡失调、伴发疾病或并发症引起神志昏迷之可能,及时予以生命支持和纠正。

引起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包括:(1)药物作用的延长,剂量过大,增加中枢对药物的敏感,高龄,生物学差异,代谢效应,药物-蛋白结合的降低,麻醉消除排出的延迟,麻醉药的再分布,降低药物在肝脏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和生物的转换,(2)代谢性疾病,肝、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患,低氧症和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低糖血症,血高渗综合症,电解质失调(Na+,Ca2+,Mg2+)和水中毒,低温和高热,神经毒性药物,(3)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脑缺血,颅内出血,脑栓塞(空气、钙、纤维或脂肪),低氧症和脑水肿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用药过量,仍是全麻后苏醒延迟的最常见原因。

在相同吸入浓度下,控制性呼吸要比自主呼吸更易于加深麻醉。

为了避免麻醉过浅,频繁追加美达唑仑或阿片类药物。

在静吸麻醉中,应用美达唑仑苏醒时间要比异丙酚延迟。

在诸因素中药物消除排出时间的延长,也是常见的原因。

如脂溶性强的吸入药如甲氧氟烷、氟烷自体内排出时间>异氟烷、安氟烷>地氟烷,且苏醒也与麻醉持续时间成正比。

手术后通气不足,减少了肺泡内与静脉内麻醉药张力的梯度,使药物排出时间延长。

如高龄、营养不良,低温或多种药物的并用都将影响肝代谢功能,降低药物在肝内代谢的速率,。

又如氯胺酮在肝内生物转化影响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因此肝功能异常病人也使其苏醒延迟。

同样,肾功能障碍病人使非极化肌松药作用延长。

二、代谢性疾病全身代谢性紊乱会引起麻醉后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故应与麻醉药的残留效应相鉴别。

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原因分析及护理

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4年第9期 173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科临床治疗中极为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现 代生活压力日益增高,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发病率逐年增 加。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其效果 是药物治疗所不能给予的。本研究结果证明发病后实施密切的 监护措施,心理护理,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方 面,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l1李伊芬.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 

响『J1.当代护士,2O07(8)4244.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 点【J1.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1-t芙敏.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研 究,2000,14(4):171. 【4]李付云,候桂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 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5):48—49. 【5】刘玉娥.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J1.社区医学杂志,2010(05):56—57. 

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原因分析及护理 郑艳华’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3.1—2013.12.31我院PACU(麻醉恢复室)共收治全麻患者8500 例,其中苏醒延迟92例。分析92例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护理方法。结果:92例病人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苏醒延迟的原因为麻醉药物过量或代谢降低、术后体温过低、手术前夜有效睡眠时间过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缺氧、栓塞、术前脑血管疾 患等)或C02蓄积。护理的方法为在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查找和针对原因处理,并加强术后监测护理。结论: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 复杂,在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查找原因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并确保患者恢复期安全。St'ward评分有助于判断病人苏醒程度。 关键词:PACU;全麻;苏醒延迟:原因:护理 

关于全身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原因探讨

关于全身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原因探讨

关于全身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原因探讨苏醒延迟是全身麻醉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不同级别的医院有很大差异。

由于苏醒延迟,患者在苏醒室中耽搁过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本文分析了导致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各种因素以及对应处理方法,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Abstract] Delayed recovery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The incidences of delayed recovery in different level hospitals are different. Because of delayed recovery, patients need stay a long time in recovery room, and increase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un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various factors of delayed recovery of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and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work.[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Delayed recovery; Reason目前普遍认为在全身麻醉后,手术进程将要结束时,麻醉师应逐步减浅麻醉,使患者恢复意识,直到唤醒。

患者苏醒后应自主呼吸稳定,不需要额外的呼吸支持且循环平稳,术后疼痛应得到良好地控制。

有关资料表明,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差异很大。

根据一般经验认为,患者苏醒时间通常为60~90 min,如超过此时限,可视为苏醒延迟。

分析苏醒延迟的原因,多认为患者术前合并系统性疾病、药物使用欠妥、麻醉管理失当等均易导致苏醒延迟,而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等许多因素也都对苏醒时间长短有相关的影响。

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关键词】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分析;处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2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390-01手术结束后,病人能苏醒,对刺激可用语言或行动作出有思维的回答,是病人脱离麻醉状态、安全恢复的指针。

如全麻停药后2h,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麻醉苏醒延迟。

1 原因分析1.1 麻醉剂量使用不当,麻醉剂量如果使用过少会是麻醉效果不好,但如果使用总量过大就会因个人体制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肝脏功能排泄减慢,肾脏功能排泄延迟。

另外有个体差异等原因都可以导致麻醉剂量过大。

1.2 氧血不足如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的休克引起的低氧血症,当氧血不足是很容易导致病人的脑组织因供能不足而出现供能问题,造成病人一定的意识问题。

1.3 血压过低对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症的病人,在手术室长期保持低压状态术中失血量过多,未及时补充血容量,造成重要脏器灌注不足。

1.4 因糖尿病所致昏迷一些长期患有严重糖尿病的病人在手术中胰岛素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体内血酮体含量增高,从而使二氧化碳的结合率降低造成昏迷。

1.5 非酮症性告渗性糖尿病昏迷。

1.6 血液中个电解质浓度不当当血液中钠的含量没有保持100mmol/l-160mol/l就会引起病人意识紊乱。

当血液的含量过低时会导致心律失常。

如大量体液丢失均可导致上述情况发生。

1.7 脑部疾病脑部的一些手术刺激神经,会造成脑水肿,脑血管问题等。

1.8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病理性垂体功能减退、粘液性水肿以及医原性原因等。

1.9 病人及度虚弱导致暂时的休克等。

1.10 其他原因尿中毒、酸中毒、碱中毒、血氨增高、低体温及心肺复苏后。

2 预防2.1 掌握麻醉药物的一些原理特征,全面了解其各项特征如起效时间,作用效果,麻醉体制等,尽可能的掌握其使用方法,是麻醉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预防及紧急处理【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61-01
【摘要】:手术结束时,病人能苏醒,对刺激可用言语或行为作出有思维的回答,是病人脱离麻醉状态、安全恢复的指针。

若全身麻醉后>2h,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是麻醉苏醒延迟(delay of recovery)。

麻醉苏醒延迟并不少见,因此,正确判断麻醉苏醒延迟及其原因,有助于对因治疗。

【关键词】:麻醉;苏醒延迟;原因;预防;紧急处理
手术结束时,病人能苏醒,对刺激可用言语或行为作出有思维的回答,是病人脱离麻醉状态、安全恢复的指针。

若全身麻醉后>2h,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是麻醉苏醒延迟(delay of recovery)。

麻醉苏醒延迟并不少见,因此,正确判断麻醉苏醒延迟及其原因,有助于对因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30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岁~83岁;asa i
级者6例,asaⅱ级者14例,asaⅲ者10例,均为术前清醒的非脑外科患者。

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静脉给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机械通气,吸入1.2%~2%七氟烷、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间断补充维库溴铵。

术毕前15~30min停止给予麻醉药。

药物用量均在常规治疗范围内。

手术麻醉期间监测
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体温、尿量及出血量。

手术历时2~5h,苏醒延迟时间为120~600min。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二、病因
2.1 麻醉药物过量:包括单位时间内过量、总量过大以及病人个体差异过大,麻醉药物相对过量。

肝功能障碍时药物代谢减慢、肾功能障碍则药物排泄延迟和个体差异造成的麻醉耐受性差等,均可导致麻醉药物相对过量。

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过量:麻醉后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是麻醉药过量,其中较常见的是临床判断失误而投入过量的麻醉药。

2.2 低血压:对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病人,术中较长时间低血压。

2.3 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或慢性缺氧。


pao2160mmol/l或血钠<100mmol/l,均可引起意识不清。

血钾
<2mmol/l并发心律失常。

血镁<2mmol/l也可导致意识障碍。

2.9 脑疾患:颅脑手术对中枢的刺激,脑水肿,脑血管意外等。

2.10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病理性垂体功能减退、粘液性水肿以及医源性原因等。

2.11 中枢神经系统(cns)敏感性增加:全麻药催眠作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脑中麻醉药浓度与脑受体位点对该麻醉药的敏感性。

这种敏感性存在生物个体差异性。

2.12 机体极度衰弱、恶液质、休克。

2.13 其它:尿毒症、酸中毒或碱中毒、血氨增高、低温以及心跳骤停复苏后等。

三、预防
3.1 全面了解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半衰期、代谢方式等。

3.2 合理调整麻醉停药时间:根据病人的状况、手术时间、药物作用特点和药物相互等选择或终止药物。

3.3 麻醉期间避免低氧血症。

3.4 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发生。

四、紧急处理
4.1 加强监测,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4.2 拮抗药的应用:
4.2.1 特异性拮抗药物: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可用纳洛酮0.4mg 静脉注射,呼吸恢复后半小时再肌肉注射半量,小儿5—10ug/kg
静脉注射。

烯丙吗啡5—15mg(与吗啡可剂量比为1:3—4)。

4.2.2 巴比妥类:派醋甲酯(利他林)30—50mg缓慢静脉注射或贝美格(美解眠)50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4.2.3 苯二氮卓类:氟吗泽尼0.2mg静脉注射,以后0.1mg/min,直到病人清醒,或总量可达1mg。

4.2.4 非去极化肌松药:新斯的明1—2mg加阿托品0.5mg—1mg静脉注射;吡啶斯的明0.15—0.25mg/kg加阿托品
0.005--0.01mg/kg 。

4.3 非特异性拮抗药:吗苯派酮0.4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用量0.2mg;安茶碱0.25—0.5 g 稀释20ml后缓慢静脉注射。

4.4 纠正代谢紊乱。

4.5 处理脑部并发症。

五、结论
全身麻醉(全麻)手术结束后,患者苏醒时间变化很大,它取决于患者自身病理生理情况、麻醉用药、管理及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等许多因素。

无论是单因素引起,还是多因素联合作用,如能在支持治疗同时提前发现原因、及早预防并进行紧急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李钧;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康吉龙,李成福,金文哲;低温引起的苏醒延迟1例[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刘白莎;全麻苏醒延迟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09期。

[4] 吴国远,应启益,覃能;小剂量纳洛酮多沙普仑对老年人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乔庆,顾晓静,徐静,钟泰迪;艾司洛尔在门诊小手术丙泊酚麻醉中对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复苏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蔡小丽;患者对麻醉药物临床试验同意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