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及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概况,包括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以及主要类型。
随后分析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涵盖了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结指出,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促进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愿每个人都能关注自身心脑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影响因素、引言、背景介绍、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据了所有死亡原因中的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了解其流行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脑和血管系统出现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长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
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冠心病和中风。
在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经有所下降,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上升趋势。
除了死亡率高之外,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经济负担。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
01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血脂等心脑血管病危险 因素指标
02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等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03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 查和干预
04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 行长期健康管理和监测
心理干预和压力管理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 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心 理韧性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心脑血管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两 大类。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脑血管 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心脑血管病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揭示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 理过程;在临床实践方面,国外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指南和治疗方案,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 ,国外还注重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研究,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02
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
社会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和社会参与程度,以确定 康复目标和计划。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运动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如散步、太极拳等。
营养膳食计划
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以控制 体重和血脂等。
药物治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药物治疗计划,并告知患者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学习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放 松训练、冥想等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总结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也会增加。
家族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史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人群。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 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
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如全谷 类、蔬菜、水果等。
补充适量的抗氧化营养素,如 维生素C、维生Leabharlann E等。适度运动锻炼01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02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快走、游泳等。
03
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 肉力量和耐力。
04
避免久坐不动,适当进 行伸展和放松运动。
04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定期体检筛查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 检测。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冠脉 CT等筛查。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血管系 统检查。
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 素。
03
防治措施-药物篇
降压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通过增加尿液排泄来减少血容 量,从而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收缩 力来降低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从 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ACE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来 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进
而降低血压。
调脂药物治疗
01
02
03
他汀类药物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目的 掌握脑血管病的预防 熟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教学方法 多媒体 讲授课时 0.5小时
涟源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姚立新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 致残率均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 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
一、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我国脑血管病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的 发病趋势。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 于女性,并且在35岁以后呈急剧上升趋 势。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因素 和不可干预因素,可干预因素是脑卒中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
7、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8、镰状细胞性贫血 推荐:抗血小板
9、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有脑梗塞或TIA的女性患
者,不推荐使用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使用雌激素)
10、饮食 营养 11、运动和锻炼、
12、肥胖
l3.饮酒 过量TIA或脑卒中史
14、其他:口服避孕药、高同型半胱氨血症等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二、脑血管病的预防 1.一级预防
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改变不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 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 或推迟发生的目的.
1).防治高血压 140\90mm Hg 130\80 mm Hg 2).心房纤颤 华法林 阿斯匹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防治糖尿病 小于7mmol\L 4).防治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 2.59mmol\L以下
卒中复发危险性的目的。
1)病因预防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抗疑治疗 3)干预TIA 4)卒中后抑郁的干预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a.高龄,b.性别, c.种族,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心 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饮酒
过度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 疾病的风险。
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定期检测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 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 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肪、低胆 固醇的饮食习惯,增加蔬 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 摄入。
分类
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如冠心病)和出血性(如 脑梗塞、脑出血)两大类。
流行病学特点
01 发病率高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发病率 高,死亡率高。
02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生活 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03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是心脑血管疾 病的危险因素。
规律的运动与锻炼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 01 快走、骑车、游泳等。
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02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03
控制慢性疾病的管理
01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展,降低心 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干预慢性疾病的早期 症状。
详细描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护理也在不断发展。未来,康复与护理将更加注重 个体化、全面化和早期化。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应用,康复与护理的模式也将发 生改变,更加便捷和高效。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会与心理
06
支持
社会支持的策略与措施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通过社区组织、医疗机构和志愿 者等资源,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指导和心理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精品医学ppt
18
降压目标
一般成人 伴有糖尿病 伴有肾脏疾病
<140/90mmHg <130/85mmHg <125/75mmHg
*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
精品医学ppt
19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措施
目
标
减重 膳食限盐
•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700万
精品医学ppt
9
预测中国脑卒中死亡病例增加数,1990~2030
6000000
5000000
1%/年增加
4000000 3000000
无变化
2000000
2%/年减少
第一章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精品医学ppt
1
第一节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管理措施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精品医学ppt
2
第一节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精品医学ppt
3
300
心脑血管病
传染病
250
200
150
100
50
0 1957 1963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年)
我国近年心脑血管病上升情况
精品医学ppt
4
我国近年几项大样本调查研究
时间
研究范围
调查人口
1983 6城市 1985 21省农村 1986 7城市 1991 3市1县 1987(全军) 29省(市)
心脑血管疾病的识别与预防【神经内科】

•医学课件
•23
扁鹊的画 像,现代 人蒋兆和 所画。
•医学课件
•24
扁鹊简介
扁鹊,名秦越人,号卢 医,生活于 公元前400年至前300年间,与希波 克拉底同时代。擅长脉诊、望诊, 针灸治疗有高超的技术,是位内、 外、妇儿、老年科的全科医生。据 传著有《难经》。
•医学课件 •4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
地区 人口 (百万) 798 346 849 1134 682 510 503 444 CVD死亡 率 (千) 3175 2153 2386 2566 1352 934 992 787 冠心病死亡 脑血管病死亡率 率(千) (千) 1562 1116 783 442 589 109 277 269 782 666 619 1271 350 389 327 224 DALY损失 (千) 22058 17060 28592 28369 17267 12252 12782 9538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艾滋病 肺疾病 暴力死亡 肿瘤 感染性疾病 心脑血管病*
0
*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
†世界范围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区域成员国
5.1 6
9.1
12.6 17.8 28.7
5
10
15
20
25
30
(非洲、美洲、地中海东部国家、欧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国家)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 Geneva: WHO; 2002.
心脑血管病的识别
•医学课件
•20
冠心病的表现形式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 心绞痛(UA):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一过性心肌缺血。
3. 心肌梗死:症状严重,冠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课件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 报纸、网络等,普及心脑血管疾 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对疾病
的认知度。
社区宣传
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 ,向居民传递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保健知识。
学校教育
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纳 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从小培养青 少年的健康意识。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专题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的经济负担
直接成本
包括医疗费用、药品费用等。
间接成本
包括因病失能、早逝导致的生产力损失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相关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 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
加。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心 脑血管疾病。
遗传因素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以降 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血压、血脂 、血糖等心血管相关 指标的检查。
如有异常指标,及时 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和护理。
如有家族史或高危因 素,应增加检查频率 和项目。
药物治疗与遵医行为
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药,不随意更 改剂量或停药。
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治疗效果和调 整治疗方案。
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 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种族
某些种族或民族的人群 可能具有更高的患病风
险。
可干预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 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脂
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居民预防脑卒中 的意识,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建议≥35 岁者每年测量血 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 量1 次),以调整服药剂量。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3)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社区,定期 筛查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随诊。 (4)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 个 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差
>7.0 >10.0 >7.5 ≥140/90 ≥27 ≥26 ≥6.0 <0.9 ≥2.2 ≥3.3
男 性 <25 女 性 <24 TC(mmol/L) <4.5 HDL-C (mmol/L) >1.1 TG (mmol/L) <1.5 LDL-C(mmol/L) <2.6
建议: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 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 白蛋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 南一致。 (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2~3 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 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见上表。 (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 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 及预防
界首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一、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1、自50年代后,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 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的下 降。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 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在人类死因序列中明 显前移,成为三大死亡主要原因。据WHO 脑血管病协作研究组对57个国家疾病致死 原因的统计资料显示:脑血管病位列前三 位的有40个国家,该病致死率占57个国家 总死亡数的11.3%。
1.6个月随 诊1次 2.监测血压 及各种 危 险因素 3.强化各种 改善生活 方式的措 施
1.若治疗后无反应,改用 另一类药物或加用小剂 量的另一类药物 2.若有部分反应,可增大 剂量, 或加用一种另一 类药物或改用小剂量合 并用药 3.更加积极认真地改善生 活方式
转到高血压专科诊所 处理难治性的高血压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高发的欧美国家,糖尿病是缺血性卒 中的独立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 倍。 1999 年国内通过对“首钢”923 例糖尿病患者1∶1 配对研究,分析调 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现糖尿病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2.6 倍, 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比对照组增加3.6 倍。
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 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因此, 应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 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或 3.OGTT 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
建议:
(1)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 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 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 (2)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 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但术前必需根 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有无其他合并症以 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 后确定)。
(3)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 型决定。
单纯TC 增高或以TC、LDL 增高为主的混合型患者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单纯TG 增高或以TG 增高为主的混合型患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必要时 可联合用药。
建议:
(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 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 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 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 史,且TC高于5mmol/L 的患者采用他汀类 药物治疗。TG 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 疗。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 型糖尿病政策组)
项 目
血糖 (mmol/L) HbA1c (%) 血压 (mmHg) BMI(kg/m2)
理想
空 腹 4.4~6.1 非空腹 4.4~8.0 <6.5 <130/80
良好
≤7.0 ≤10.0 6.5~7.5 >130/80~ <140/90 <27 <26 ≥4.5 1.1~0.9 1.5~2.2 2.6~3.3
2、血脂异常处理原则
(1)对已有卒中或冠心病危险因素(或病史)的患者以 及家族型高脂血症患者应定期(3~6 个月)进行血脂检测 (TC、LDL-C、HDL-C、TG等)。 (2)根据患者有无脑卒中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血脂 水平决定治疗方式。
患者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是治疗血脂异常的首要步骤,必须贯 穿治疗的全过程。TLC 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总热量的7%)和胆固醇 (<300mg/d)的摄入、选择能加强降低LDL 效果的食物,如植物甾醇(2g/d) 和可溶性粘性纤维(10~25g/d)、戒烟、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等。
(二)、心脏病
1、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美国明尼苏达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 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 倍以上。对缺血性卒中而 言,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者其相对危险度均为2.2,先天性心脏病为1.7。
2、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2、中国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
/10万人
右图为我国7个城市和21省 农村脑血管病流行调查结 果。 城市和农村相比发病率略 高,死亡率稍低,时点患 病率显著增高。 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 脑卒中约200万人,死亡约 150万人,存活的患者约 600~700万人,其中约3/4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地丧失 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 占40%。
建议: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 脏病; (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 疗; (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 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 (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 INR应在1.6~2.5 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 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 栓栓塞性卒中的50%。国外有5 项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华法令和阿司匹林治 疗房颤预防脑卒中的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华法令治疗可使血栓栓 塞性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减少68%。
3、其他类型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如 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如 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房间隔动脉瘤)等也对血栓栓 塞性卒中增加一定的危险。
每日250g,每日食油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如运动后感觉自我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 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 活动 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 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 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 激能力 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戒烟、限酒 不吸烟,限酒,嗜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精<20~
舒张压 (mmHg) <80 <85 85~89 90~99 90~94 100~109 ≥110 <90 <90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减重 膳食限盐 减少膳食脂肪 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 在20~24。 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g,以后 再降至6g;南方可控制在6g 以下。 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 加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肉类 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 个,奶类
(四)、血脂异常
1、血脂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标准 :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mmol/L)
脂质名称 TC TG HDL-C LDL-C 合适范围 临界水平 <5.20(<200mg/dl) 5.23~5.69(201~219mg/dl) <1.70(<150mg/dl) >1.04(>40mg/dl) <2.58(<100mg/dl) 3.15~3.61(121~139mg/dl) 需治疗水平 >5.72(>220mg/dl) >1.70(>150mg/dl) <0.90(<35mg/dl) >3.64(>140mg/dl)
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不可干预性: 年龄>60岁 性别男3>女2 种族及家族遗传性 可干预性: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 吸烟、酗酒、血脂异常、 颈动脉狭窄、TIA等
预防干预措施
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 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 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 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二级预防:系指针对起病因素的病前预防。 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 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三级预防:系指临床治疗与康复。防治并 发症及减少后遗症的出现。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类 别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 级高血压(“轻度”) 亚组:临界高血压 2 级高血压(“中度”) 3 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