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1616春在线作业2

HomeWorkId:37fcb016-149c-4469-ba74-c06f4b2d7fe9
ExamTaskId:ff16bc7f-be8c-45ef-aecf-6b761ed84433

德育原理1616春在线作业2

1:班集体构成了儿童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 ),是他们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精神环境
D:心理环境
正确答案:A

2:汉代的董仲舒被称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当时为社会谋化政治时,曾讲到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告诫统治阶级要把教化民俗作为头等要务。这里的“教化”,指的也是对人进行
A: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B:养成教育
C:智慧培养
D:礼仪行为培养
正确答案:A

3:对于德育的地位,本书的编写者认为以( )来言说较为合适。
A:“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B:首要地位
C:关键地位
D:核心地位
正确答案:A

4: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是社会伦理道德在师生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它所蕴涵的伦理精神实质就是()。
A:奉献精神
B:人道主义
C:完美主义
D:关爱精神
正确答案:B

5:德育方法是( )。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正确答案:D

6:德育目标管理不仅是指依据德育目标进行管理,还包括规划、确定各工作阶段的德育目标,把德育目标( ) 。
A:具体化
B:渗透化
C:陶冶化
D:全面化
正确答案:A

7:德育价值能不能实现,德育地位能不能保证,是与人们的认识及( )是分不开的。
A:实际努力程度
B:观念
C:所持有的德育理念
D:生活经验
正确答案:A

8:从中小学的“基础性”要求出发,学校德育就要立足于为学生良好人性(道德意义上的)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要把培养学生的()作为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A:“爱国性”
B:“人性”
C:“奉献性”
D:体谅之心
正确答案:B

9:狭义的德育目标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提出的总体德育目标,是所属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都应遵循和把握的
A:总要求
B:总体原则
C:总规律
D:总规则
正确答案:B

10:对德性的分类有许多种,在中国文化中,还把德性分为“吉德”和
A:“私德”
B:“恶德”
C:“公德”
D:“美德”
正确答案:B

11:教学活动的哪些特性在纠正或强化学生的某一品行上具有重要作用?()
A:组织性
B:教育性
C:知识性
D:可控性
正确答案:ABD

12: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的依据是( )。
A: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其所占的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
B:各种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地

蕴含多方面的德育资源
C:各种教学形式和环节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D:教学中的教育力量(教师)最集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能量
正确答案:ABCD

13:教学中德育被弱化的原因是()。
A:教学观的片面性
B:德育工作习惯及评价习惯上的片面性
C:体制上的条块分割
D:教师工作评估导向上的片面性
E:教育力量利用上的偏差,过多重视班主任作用,忽视教学人员作用的发挥
正确答案:ABCD

14:在实际工作中,要增强方法的有效性,整体上应注意的问 题 有( )。
A: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以启发引导的思想作指导
B:要注意研究和把握好制约方法有效性的因素
C:要处理好方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D:要重视和发挥方法的整体效应
正确答案:ABC

15:在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多元的碰撞与互补,使学校德育既面临着使自身焕发活力的新机遇,又面临巨大的困惑和挑战,困惑和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A:多样化价值观的存在对以往“一元化”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挑战。
B: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对以往的学校德育观念提出了挑战
C:多元化社会现实对学校德育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
D:多元化社会现实导致德育环境的复杂化。
正确答案:ABCD

16:品德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人成长、生活所需要的多种德性和德行问题——道德品质、政治品质、生活劳动的品质、职业的品质等同时也涉及人成长生活的多方面意义问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意义问题的范畴,应该是德育予以关注的方面?
A:生命价值
B:生活意义
C:理想事业
D:自由幸福
正确答案:ABCD

17:创业进取的精神已经被列为德育内容之一,是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内在意志力,是一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原因是()。
A:创业内含人的主动性和不断进取的内在意志力
B:创业进取精神是人追求幸福及自身有所作为的内在特征
C:社会越发展对人的创业进取精神要求更高了
D:中小学生如果创业进取精神匮乏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
正确答案:ABCD

18:德性化的社会需靠哪几个必然要素才有可能实现?
A:德性化的制度
B:德性化的执政
C:强有力的国家机器
D:性化的生活风俗
正确答案:ABD

19:德育管理它总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对德育中人、财( )等因素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进而保证德育各因素的协调一致,优化组合,符合预期目的实现的需要。
A:物
B:时间
C:空间
D:信息
正确答案:ABCD

20:教学活动的哪些特性在纠正或强化学生的某一品行上具有重要 作用?

()
A:组织性
B:教育性
C:知识性
D:可控性
正确答案:AD

21:没有实际锻炼就难以真正形成坚定的思想品德,也不会真正造就言行一致的人。我国古代就非常强调通过“躬行实践”的方法来培养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2:品德培养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不包括人的个性的培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3:在克服旧观念的同时,如果不注重树立新观念,旧的观念也不会自动离去,与之相应的旧的教育方式也不会彻底根除。可见,改变一种教育方式,最根本的是意识的改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要讲究方法。没有相应的方法,即使掌握了德育的规律和原则,德育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也难以很好地完成任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5: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德育目标总是带有综合性,进而在德育实践中,各级各类学校一般不会对德育目标进行程度和水平上的再选择,提出本校(或本班)的具体德育目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班主任在注意集体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个别教育,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 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7:教育爱的理智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和明智的,而不应是盲目冲动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8:在德育工作中,师生交往非常频繁,师生之间的交往有自己的特点:师生交往多是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不占主导地位,这就为师生关系发挥德育功能奠定了基础。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9:造就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是为了什么,这些构成了道德的功能取向问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0:班主任是班级的特殊老师,在全班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为此,班主任不仅掌握较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符合教育要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1:班主任各方面的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但同时又不能相互等同,必须要注意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2:在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间注意协商与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3: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孔子就倡导“仁爱”,讲“仁德”。他的仁爱思想就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迄今在世界上仍有广泛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4:人类古代,包括以后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教育,都有鲜明的德育性质或德育主义倾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5:并不否认道德和道德教育,但却认为道德需通过知识来获得。因此,更加注重知识的作用。这种观点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又演化为智育第一论。此种观点是法律决定论德育地位观的代表性观点。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6:说理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现场咨询、匿名咨询、通信咨询、专栏咨询、专题咨询、综合咨询等。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7:知识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不仅是认识自然、改造社会和社会进步的智力源 泉、精神力量,也是影响人心智能力和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8:没有管理,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秩序性、统一性就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教育和激励也难以在稳定有序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不利于教育和激励的因素往往不能得到有利的排除或遏止。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9:当代社会,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素质的和谐发展,构成了教育人道化的根本要求,成为教育的一种目的性追求。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40:心理疏导法的具体方式有多种,讲解、讲演、报告、座谈讨论、谈心、对话、阅读、参观、访问、调查等都是说理的方式。这些方式的多样性使说理法便于灵活运用,成为德育常 用的 方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