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
深化TOD模式探索助推城市空间高质量开发

深化TOD模式探索助推城市空间高质量开发摘要: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平衡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还可以拓展地铁客流量,提高地铁运营效益。
自2008年开展轨道交通建设以来,积极开展TOD模式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一定开发成效,但在“打造一流城市”的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紧缺与城市功能拓展的矛盾对TOD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深化TOD模式探索,将城市交通升级与城市建设深度结合,形成高密度、立体化、集约化的城市开发新局面。
关键词:TOD模式;城市空间;高质量开发;策略TOD模式(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以多元混合用地、局部建筑高密度、大容量交通与充分的步行空间相连接为特征,可以实现城市区域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商业繁荣、消费提升、活力持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和谐统一。
世界级的城市,在TOD模式的发展理念下,不仅能优化城市存量空间、重塑城市形态,更能提升城市能级,提供城市增长的经典范本。
因此,TOD模式不仅是城市更新需遵循的重要规律,同时也是引领与推进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1TOD理论的发展1.1概念起源1980年代,美国面对郊区化和机动化引发的城市蔓延现象,提出了“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和“精明增长”(SmartGrowth)理论,倡导降低小汽车出行和增加非机动车交通出行,以及促进城市用地紧凑发展。
在此背景下,1993年卡尔索普(CalthorpeP.)在借鉴田园城市(GardenCity)、带型城市(LinearCity)等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交导向开发(TOD)概念,即围绕公共交通站域600m范围内形成高密度、步行友好的混合土地利用模式,以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早期TOD概念侧重于微观层面的站域开发,例如卡尔索普将美国TOD模式根据城市区位划分为城市TOD、邻里TOD等多种类型,针对每一种TOD类型提出了圈层结构、布局形态和城市设计导则。
香港市城市规划——最后文件

(1)初步发展阶段
1841年开埠后,经过100多年转口港经济时期的建设,香港城市形成 了集中于维多利亚港南北两岸,长约17km的带状布局,城市形态表现为 东西走向“带形”的典型山地城市结构。这一时期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 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不得不“向上、向下”寻求发展空间。“向上”:通 过平整山坡,城市垂直等高线向山上发展;“向下”:在港九的维多利亚 港两岸不断填海造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香港城市都是以 维多利亚港为中心,呈现单中心、高密度的发展态势,城市逐步向海面和 外围山地拓展。
RED
相关中环的街道高度比 一直在急剧增长,这主要是 因为香港人口的增长快,人 口密度高,人多地少,香港 当局长期以来采取"高层和高 密度"的城市建设方针的结果, 也是香港高度集约化发展的 空间结构的最突出反映。
3.香港市独具特色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经 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纵观香港城市的发展,促进 其城市发展的动力,正是其作为自由贸易港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之后才得以城市的发展。香港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客观带来了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香港国际贸易的繁荣,既带动了 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有力地推 动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RED
(3)城市规划法制健全,法定程序严 格。以法定规,是香港城市规划的一大 特色。香港是世界上城市规划种类最齐 全的城市之一。城市规划法规完善,且 注重细节,实际操作性强,规划执行和 管理中几乎发生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 条文上找到答案。在香港,城市规划法 规严格按照程序制定,城市规划委员会 由官方及非官方成员组成,既代表了政 府意志,又体现了市民意愿。
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议

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议
香港是一个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城市,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发展需求,需要扩展城市建设用地。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借助海洋资源:香港周围有大片的海域,可以考虑开发海上填海工程,通过填海造地来扩大城市建设用地。
这需要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下进行规划和实施,并且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2.利用山地和丘陵区:香港山地和丘陵区较多,可以对部分山腰和山顶进行开发,构建住宅和公共设施。
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保留自然景观,同时注重山地治理和防灾防洪措施。
3.改造老旧工业区和废弃建筑:香港有一些老旧的工业区和废弃建筑,可以通过改造、翻新和再利用,将其转变为居住区、商业区或文化创意区,增加城市建设用地。
这可以促进城市更新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4.考虑跨界合作:香港附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可以考虑与周边城市进行跨界合作,共同规划和开发城市建设用地。
这样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同时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5.鼓励垂直建设和城市绿化:香港的地价昂贵,可以鼓励垂直建设,充分利用空中和地下空间。
同时,注重城市绿化和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更多的公园、绿地和休闲设施,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宜居性。
在推进香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先行、资源节约的原则,确保城市
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同时,需要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参与,形成社会共识,落实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初二地理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试题

初二地理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试题1.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错误的是:A.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是国际金融中心B.香港和澳门都是人多地狭的地区C.澳门与深圳相连,博彩业发达D.香港和澳门旅游业都比较发达【答案】C【解析】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氹仔岛、路环岛和澳门半岛三部分组成,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业、旅游业、加工工业、建筑业等,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多属加工工业,以出口外销为主.对外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是本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香港位置十分优越,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城市.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运输中心和旅游中心,故C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2.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过程中,香港的优势条件是:①廉价劳动力②资金雄厚③技术先进④土地低廉⑤资源丰富⑥外贸优势A.①④⑥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②③【答案】B【解析】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过程中,香港的优势条件是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有外贸优势,珠江三角洲的优势是廉价劳动力、土地低廉、资源丰富,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香港的经济发展状况.3.被称为“购物者天堂”的是上海()【答案】×【解析】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东侧,北与深圳市相邻;由于香港对绝大部分外来商品实行免税政策,商业和服务业相当发达,因而这里被称为“购物者的天堂”。
【考点】该题考查香港的经济。
4.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答案】√【解析】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多属加工工业,以出口外销为主.对外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是本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
【考点】该题考查香港的经济。
5.关于香港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珠江口东侧,与珠海市毗邻B位于珠江口西侧,与珠海市毗邻C位于珠江口西侧,与深圳市毗邻D位于珠江口东侧,与深圳市毗邻【答案】D【解析】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北与珠海相连,故本题选D。
香港新市镇规划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霍 华 德 ( bn zrHo ad 在 10 E e ee w r ) 9 2年 提 出 的 “ 园 城 市 ” 田
收 稿 日期 :0 1 8—1 2 1 一O 7
作 者 简 介 : 薇 ( 98 , , 要 从 事 城 市 规 划 研 究 。 李 18 一) 女 主
・
4 ・ 8
பைடு நூலகம்
唐 山学 院 学 报
第2 4卷
( ) 城 市 主义 。新 城 市 主义 ( e bns 是 2 3新 N w Ura i m) 0世 纪9 O年 代 初 提 出 的 一 个 新 的 城 市 设 计 思 想 , 张 借 鉴 二 战 主 前 美 国 小 城镇 和 城镇 规 划 的优 秀 传 统 , 造 具 有 城 镇 生 活 氛 塑 围 的 、 凑 的 社 区 , 代 郊 区 蔓 延 的 发 展 模 式 [ 。沙 田新 市 紧 取 = 3 ] 镇 在 混 合 使 用 、 密 度 开 发 、 速 交 通 、 性 化 尺 度 方 面就 体 高 快 人
第 2 第 6期 4卷 21 年 l 01 1月
唐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n 1 fTa g h nColg o r a n s a l e o e
Vo . 4 NO 6 12 .
N OV 20 . 11
. = , 白 = 香 港 新 市 镇 规 划 建 设 经 验 及 其 -; 口 、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导学案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南校区八年级地理导学案合作探究【.地狭人稠】1. 怎样扩展城市空间:①“上天”;②下海;2.保护生态的主要措施:扩大面积。
二、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互补,互惠互利。
1.香港的优势与不足:①地理位置优越,条件很好;②具有窗口优势。
③主要不足:土地、原料、和不足。
2.“东方明珠”——港澳经济特点:1)是世界著名贸易港,是重要的国际中心、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中心。
2)是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改革开放初期港澳与珠三角的合作模式:。
4.当前粤港合作模式:服务业+广东业=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基地。
人多地狭:“上天”“下海”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航运中心澳门: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与祖国的联系港澳为祖国内地提供__________祖国内地为港澳提供__________反馈与训练1.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大片的绿地,其原因是()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2.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A.建设城市绿地B.建设高层建筑C.限制工业发展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3.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A.建设水平高B.资金充足C.人多地少D.眼光远大4.香港和澳门都比较发达的经济部门是()A.金融业B.航运业C.仪器制造D.旅游业5.从北京到香港的最佳铁路线是()A.京九线B.京广线C.京哈D.京沪线6.香港的经济支柱是()A.加工工业B.对外贸C.钢铁工业D.多种轻工业7.以下产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的是()A.金融服务B.信息服务C.转口贸易D.博彩旅游业8.读右图填图:填城市名称A. 、A. 、C 、D.香港和澳门。
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_徐宁

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徐宁徐小东摘要:高密度并不意味着拥挤和公共空间的极度匮乏,香港的成功经验表明,在高密度的生活环境下,也可以实现一个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图景。
论文将多元化的香港公共空间归为滨水型、商业①质”重于“量”;型、交通节点型和社区型公共空间四类加以具体剖析,并总结香港公共空间的特色为:“②层级性与系统性;③多元化与异质性。
以期为内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空间类型;香港1 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建设用地内以人工要素为主导、空间属性具有公共性的开放空间体。
在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作为公众共享的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中间场所,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休闲、娱乐、锻炼和日常交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就香港而言,其山地岛屿型地形给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约束,更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和规划管控政策的有力落实,已开发城市用地仅占总用地面积(1104km2)的21%,导致城市建成区密度和人口密度都相当高。
①但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却承载着世界级的高度发达的金融、商业和旅游活动,形成高效有序的运作模式。
据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简称EIU)2011年最新公布的年度调查显示,香港在世界宜居城市中排名第31位,这对于超高密度城市来说难能可贵,其设计良好和富于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是它能够超越洛杉矶、伦敦和纽约等城市名列前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香港不同人群对公共空间有着独特需要:既要考虑为那些高强度工作环境下的人士提供精神放松的乐土;也要为发达的商业金融活动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更重要的是,要为居住条件狭小局促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愉悦身心的室外活动场地,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双休日制度和人口老龄化带来加倍的休闲时间,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巨大的困窘与压力。
上述需求逐渐转化为香港公众生活的一部分,并日益渗透和影响到香港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与模式。
“新城市中心”的基本内涵和建设途径——兼论中心城区的发展出路

“新城市中心”的基本内涵和建设途径——兼论中心城区的发展出路蔡玉胜【摘要】中心城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为适应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中心城区的改造和提升,创新发展模式,再造符合区域整体定位的新城市中心具有很强现实意义.新城市中心就是特定的中心城区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为避免重蹈过去城市开发功能单一、建筑分散无序的情况,开始强调功能区完整,即发展城市综合体,通过居住、办公、商务、出行等各类功能符合相互作用,并使其互为价值链的发展模式.它不仅仅是城市中心的更新,更是城市功能的创新,涵盖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更彰显功能优势.能否成为新城市中心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城区自身条件.在建设途径上,以土地高效开发利用为前提,以新商业中心的建构为突破口,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整体开发运营,以现代创智产业为新增长点,以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作为衡量新城市中心的目标和衡量标准.【期刊名称】《兰州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6页(P63-67,72)【关键词】新城市中心;中心城区;新城市主义;功能区【作者】蔡玉胜【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中心城区是城市特性和风格面貌的集中展示区。
它具有行政、商贸、文化等多重功能,这些不同性质的功能相互结合,就形成集中的多功能的复合中心。
中心城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
由于城市可用土地减少、土地使用成本上升以及对人口密集区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依赖资本、资源和土地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心城区的发展。
当前,许多城市在探索解决中心城区发展瓶颈时,采取简单扩张或建设新城区的做法,这种将城市核心功能迁移或再造的途径,或许可以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但却很容易造成中心城区或老城区的衰落,形成城市“空心化”后遗症。
实现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创新中心城区发展模式,探索中心城区发展的科学之路,通过新城市中心建设,内生解决中心城区自身问题,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重要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21 背景概略与规划目标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都必然会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这种城市化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都市空间的扩大,都市外貌和生态环境的更新以及市区人口密度增加的变化。
香港由于人口众多、城市用地面积狭小,建成区集中紧凑地发展,为了有效疏散市区人口,20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采取了发展新市镇、促进郊区城市化的新策略,制定了全港发展的新方案。
规划目标主要是为了疏导全港的人口过分集中于港岛北侧及九龙半岛下城区,制定了一项引导和管制土地发展和利用的分区规划。
也是为全港620万人(每年从世界各地来港的游客高达800万人)提供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和福利更佳的生活环境。
为了利用香港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必须在住宅、商业、金融、工业、交通、娱乐和其他社区设施方面慎重研究对土地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居住人口与流动人口高度集中的情况,对城市空间要做出比较均衡、合理的安排。
2 城市空间扩展策略 城市空间扩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对城市用地的空间规划与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
香港的城市规划师,充分认识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新经济对城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香港政府对城市发展策略、城市发展容量和城市空间扩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并且不断征求市民与专家的意见。
香港的城市空间扩展策略,首先是要制定全港整体土地发展的策略,以配合香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长期需要,目的是满足房屋、工业、康乐设施及电讯、交通运输设施等各方面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合理要求。
其次是有效疏散市区过密的人口以及商业、金融、公司、信息等第三产业过度集聚在港岛与九龙市区,从更大范围及更高层次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根据世界性大都市的规划建设经验,高密度集中开发可以减少出行距离,使更多的人利用公共交通,但却会恶化城市环境和增加就业压力;分散化的开发模式带来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但却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成本,增加空间协调发展的难度。
香港都市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过多地注重集中、高密度地开发;但在70年代后却采用注重疏散人口、建设新市区的做法。
香港政府和规划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检视了全港土地利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The Distribution of New Towns in HongKong姚士谋 朱振国 陈爽 宋平Yao Shimou Zhu Zhenguo Chen Shuang Song Ping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从规划背景、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以及新市镇发展的功能等,探讨了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范式。
关键词 空间扩展;新市镇空间;郊区城市化ABSTRACT The new modes of ur-ban spatial extension o f Hong Kong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p l a n n i n g perspective, u 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unctions of new towns, tak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the background.KEY WORDS spatial extension;new t own s pace; u rbanization o f s ub-urb作者简介姚士谋,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编:南京,210008。
朱振国,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陈爽,香港大学地质与地理系博士。
宋平,香港大学地质与地理系博士研究生。
2002.2用、环境及运输政策上的现况,重点评估了港口规划及新机场计划,考虑到香港的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各大中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并预测了香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后的新问题、新特点,政府时刻关注着香港作为世界性港口城市和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境况。
香港本岛与九龙半岛的城市用地,不仅具有主要区域的定位功能,而且还考虑次区域发展策略。
全港分为五个区域,即都会区边缘、新界东北、新界东南、新界西北和新界西南。
香港政府在全港发展战略下,拟定次区域发展策略,把整体目标演绎为各次区域较具体的规划目标。
每个次区域发展策略通常包括一系列的规划蓝图和纲领,是地区详细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大纲。
香港政府规划部门特别注意土地综合开发的控制策略,其具体做法是:(1)每个新开发的住区都要规划良好的生活环境;(2)郊区、城市边缘区并不是无节制的泛滥性开发;(3)就业岗位向郊区转移,城市的通勤方式、密度、人流也是周密考虑的;(4)新市区(镇)内每一块用地进行细分,注重功能个性,建筑造型也有自己的特色。
3 主要的新城区式的新市镇 30年来,香港政府规划建设了八个新市镇,即荃湾、沙田、屯门、大埔、粉岭与上水、元朗、将军澳和天水围。
至20世纪末,政府已投资1200亿港元(不包括征用土地的费用),预计今后10年要完成新市镇的建设,政府还需增加1000多亿港元,这种新城建设规模与社区设施的投入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中也是少有的,为世人所瞩目,也为世人所惊叹!姚士谋 朱振国 等 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 香港政府重点建设这8个新市镇,其中前3个(荃湾、沙田和屯门)其城市规模相当大,称之为“新市镇”很难理解,应当看作为一个人口规模中等的城市,几乎和市区联成一片,不是什么“市镇”、更不是小城镇。
其概况如下: (1)荃湾,荃湾新市镇位于九龙市区的西侧,与港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该区域内,有机场快速干线及地铁、公路与市区紧密联系,以形成更为紧凑合理的城市用地空间结构,与港岛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镇,现在却成为香港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目前的开发面积2545公顷,城市人口有60多万。
是香港九龙西岸的一个商业、文教、制造业中心,也是重要住宅区。
虽然荃湾新市镇会继续发展及重建,但随着家庭人口减少,以及在部分地区将建设大型高层住宅楼,这里的人口总数不会再增加。
位于海边的荃湾,将加大填海工程力度,提供城市空间扩展所需用地,大型公路工程将进一步扩大及改善主要道路网。
(2)沙田,位于九龙半岛中部地区,70年代初期仅是有3万人的乡镇,由于接近市区边缘,并有大片土地可供开发,后来香港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市镇,并可以和北部的马鞍山连片发展,至今沙田新市区已开发的土地总面积为2100公顷(其中586公顷为填海造地),居住56万人。
为了改善沙田至市区的交通,连接沙田与荃湾的第5号公路干线以及大老山隧道均在90年代中期竣工。
沙田是香港新城开图1 香港新市镇分布图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news towns in HongKong2002.2有少部分的郊区农民以及兼业农民。
(4)天水围,随着天水围新市镇的发展,元朗四周乡村风貌亦经历较大的变化。
过去这里有许多鱼塘菜地,还有农家饲养羊、猪等禽畜的地方,进行填海工程后,正在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市镇。
首期工程完成后,大约可容纳15万居民,初期开发220公顷,包括沿海平地及部分填海造地。
市镇内拥有各项较完善的社区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保安、娱乐和福利设施,香港城区不少老人愿意到此安度晚年。
(5)将军澳,位于九龙半岛东部地区,距市区仅有2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本岛开发于1983年,第一个居住小区1988年完成,随后已有13万人居住在这里,预计未来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设施齐全的小城镇,居民可达21万人,现在已开发面积1000公顷。
将军澳附近的小赤沙、大赤沙正在开发为工业用地,港岛第三个工业开发区位于大赤沙西面,已于1999年建成。
同时,在佛堂澳地区开发一个100公顷的港口作业区,建成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
除上述五个次一级新市镇外,位于北大屿山的东涌和大壕,将会发展成为一个新市镇。
因为这里是现代化的香港大屿山国际机场所在地,已开发了760公顷机场与居住用地,能容纳6万人。
5 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 香港是一块弹丸之地,由于用地狭小,人口、技术和资本高度集聚,促使香港空间扩展向三维空间发较好的一个新区,整个居住区的商业、教育及通讯等配套设施齐全,街道、住宅小区内的绿化系统也比较完善,居住区内46%的居民白天在市区工作,晚间回沙田居住,通勤系统也很发达。
(3)屯门,位于九龙贲山湾头,离九龙尖沙咀有35公里,是全港最西端新开发的市镇。
从70年代初开始建设,已开发土地1850公顷(含元朗走廊一部分),城镇功能主要是商业、居住,目前已有45万人,其中有1/3的职员在市区工作。
屯门市区中心有大型商厦、购物中心、医疗、学校及娱乐场所,市区附近一个公园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已为市民所使用。
屯门西部亦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区,占地约112公顷,供制造业及货仓使用。
屯门是香港开发较晚的一个新市镇,90年代后才逐步完善,但这里有风景幽静,空气清新的丘陵岗地和海滨胜地,在海边建设了许多豪华的住宅,也建设了不少有特色的公园。
4 全港次一级开发的新市镇 从世界上大都市区的发展趋势看,其空间结构正在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香港特区也是一样。
它突破了核心区发展的范围,在更大的地区范围内审视各个新市镇所承担的功能,避免所有的城市功能向单一中心的过度集中、规模过大、人口、交通、建筑过密发展的趋势。
香港政府为了扩展全港地区的城镇化区域,疏散中心区的人口,改善全港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现代化标准,除了重点发展上述三个规模较大的新市镇外,最近10多年来,又在香港外围地区规划建设全港次一级的新市镇,共有5个。
这对于疏散过于集中的城市人口和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元朗,过去元朗亦是一个规模不大的集镇,位于九龙半岛的西部丘陵区,在屯门以北。
现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繁盛的新市镇,包括居住在元朗——屯门走廊(北部)的居民在内,本区人口已有14.8万人,未来10年内人口可增至25万人左右,目前总开发面积有1170公顷,城镇功能以居住、商业和小型加工业为主。
新市镇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镇区内地形高低起伏,但香港政府决定建设环岛铁路,开发新的工业小区与居住区,未来屯门与元朗之间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对元朗的开发更加有利。
(2)大埔,位于沙田市区北约11公里,从前是一个南方风格的墟市(集市),该区居民有26.5万人,已开发面积为1150公顷,其中有465公顷土地作为住宅和商业用地;82公顷为工业用地;261公顷作为文娱、社区、绿化公园用地,结合丘陵山区地形,开发了一批风景美、环境良好的高级住宅区与娱乐场所等。
对外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火车通往九龙、香港,仅需40分钟左右,附近还有一个设施齐全的跑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