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观察
AF系统后路复位固定配合大剂量激素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故和高处坠落伤引起 , 易合并有严重的椎体压缩 、 椎
管 变形 , 脊柱 畸形 和不 同程度 的脊髓 神经 损 伤 , 者 轻
会 造成 损伤 脊髓 以下 的感 觉 和运 动 功 能 部 分 丧 失 , 重 者则 会造 成完 全性 截 瘫 , 重影 响患 者 的生 存 质 严 量 … 。20 0 5年 5—2 0 0 7年 9月 , 们 采 用 A 我 F系 统
12 1 手术 方法 ..
检查身体两侧各 1 对肌节中的关键肌 , 0 各肌肉肌力
按 0~ 5临床分 级进行 评定 , 出 总的运 动评分 。术 得 后 4— 5d摄脊 柱胸 腰段 正侧 位 X线片 。定期 随访 , 分 别 于术后 12 36 1 、、 、、2个月 等摄 x线 片 。 14 统 计 学 方法 . 使 用 SS 30统 计 软 件 。计 P S1 . 量 资料 采用 ± 表 示 , 用 配对 设计 两 均数 方 法进 s 使 行前 后 比较 。检 验水 准 =00 。 .5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果
4 3
卧位 , 以骨 折 椎 体 为 中 心 做 正 中切 口 , 露 ( 显 3~4
个 ) 突 和 相 应椎 板 、 节 突 与横 突 起 始 部 。确 定 棘 关 伤椎 , 别 于伤 椎 上 下 椎 板 按 We s i 定 位 , 分 i tn法 ne 确 定椎 弓根 螺 钉进 入 点 后 , 2mE 克 氏 针 与椎 体 终 用 板 平行 , 向内 1 0~1。 入 椎体 后 , 术 中 C型 臂 x 5进 经 光 机定 位 , 置理 想后 改用 3 5mm钻 头 扩 孔 , 位 . 然后
12 治 疗方 法 .
到治 疗 , 用药 方法 和 剂 量严 格 按 照 美 国急性 脊 髓 损 伤研 究 会 N S I. A CS Ⅱ方 案执行 : 剂量 为 MP3 g 首 0m / k , 1 i 内静 脉 注 射 ,5 mn后 以 5 4 m / g 于 5 mn 4 i . g (g・ ) 连续静 脉滴 注 2 。 k h, 3h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26例临床分析

[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 脊髓 损伤 ; 前路手术 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的发病率较 高 , 临床 治疗 【 , 在 f 1
及 时 而 又 合 理 的治 疗 有 利 于椎 管 的 减 压 、 复 脊 柱 的 序 列 、 恢 重
①手术时 间 9 5—2Omi, 6 n 平均 手术 时间 ( 7 19±3 ) i; 6 m “
术中出血量 10~1 0 n, 2 Or 平均 40 m ; 5 l 3 l术后住 院时间 6— 9 2
d 平均住 院时间( 65± . ) ; 神经功能恢 复情况 :4例 A , 1. 4 3 d② 1
级患者术后提 高到 B级 8例 , 其余 6例没有 改善 ; 3例 B级 患
者术后提高到 c级 1 , 例 其余 2例提高到 E级 ; 5例 c级 患者 术后提高到 D级 4例 , 1例提高到 E级 ; 4例 D级 患者术 后全
12 脊髓损伤 程度 和椎 管狭 窄情 况 : 脊髓 损伤 程 度参 照 . ① Fak1 rn e分级方 法进 行评 估 : A级 : 损伤平面 以下运动感觉 完仝
部提高到 E级 。术后无 1 例患者 出现 Fak1 r e 分级 评分下 降 ; n ③伤椎前缘高度平 均恢 复到 9 . % , 柱后 凸 c b 14 脊 o b角术前平
均为 2 。 术后平均减小到 1。 7, 2 。术后 随访 中 , 无病例 出现后凸
丧失 ; : B级 损伤平 面 以下运 动功 能完全 丧失 , 留部 分感 觉 保
行前路减压 、 自体 植骨融合及 内固定术。结果 : ①于术时间平均( 7 3 ) i; 中 出血量平 均 4 0m ; 19± 6 mn 术 3 l术后住 院时间平均 ( 65 1 .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体会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临床创伤中常见,脊髓神经损伤是其重要的并发症,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减压,去除骨折碎片。
突出的椎间盘或其他异物以及内固定,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对患者预后以及预防并发症有明显积极作用。
我院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经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AF)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伤10例,压砸伤2例。
骨折类型按Hanley和Eskey分类:单纯压缩性骨折19例,爆裂性骨折11例,合并脊髓损伤7例。
损伤节段T11 3例,T12 10例,L1 13例,L2 4例;无神经症状23例,不全瘫痪5例,完全瘫痪2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8 h~10天,平均6天。
1.2 手术方法全麻下取俯卧位,以病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约长12 cm,剥离两侧的椎旁肌,显露椎板,小关节突以及横突。
胸椎以及小关节突下缘距关节面中线外缘约3 mm处为进针点,腰椎以上关节突外缘作垂直线的延长线与横突中轴交点为进针点,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呈5°~15°角,在伤椎上下相邻2个椎弓根置入4颗椎弓根螺钉,术中如果无椎板破裂,一般无需做椎板切除减压,如果有椎板破裂,即行椎板切除减压。
安置钉杆后固定,撑开复位,以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以及后凸畸形,术中拍X线片,了解压缩椎体的恢复程度。
彻底止血,置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脱水剂、神经营养药及抗生素的应用。
24~72 h拔除引流管,并逐渐行康复锻炼。
1.3 治疗结果术后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序列恢复良好25例,占80.3%,好转3例,占10%,优良好转率90.3%,神经功能恢复,5例不全瘫完全恢复功能,2例全瘫未恢复其功能,好转率71%。
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凸区域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Ⅲ级 4例 , Ⅳ级 2例 。l 患者中 1 5例 3例术前有不
同程度 的渐进 性 脊髓 受 压 症 状 , 如腰 部 或 大 腿 束 带 感、 下肢 麻木 乏力 、 括约肌 功 能障碍 、 问歇 性跛 行等 。 术 前按 Fa k1 级 C级 5例 , 级 8例 , rn e 分 D E级 2 例 。术前 后 凸 C b 平 均 2 . 。 8 5 。 。所 有 ob角 3 3 ( 。~ 2 ) 患者 术前 均经 x线 、 T MR 确诊 。 C、 I 13 手术 方法 .
・
36 ・ 8
:
生
箜 !鲞 箜 期
J p aSr,ee br0 1V12 N i l u D c e21 .01 .0 S n g m 6
・
短篇论 著 ・
陈 旧性胸腰段椎 体骨折后 凸区域黄韧带骨化 的临床 特 点 及 手 术 治 疗
毛 宁方 , 颖川 , 文彬 , 传峰 , 晓东 , 赵 丁 王 朱 石志才 , 李 明
脊柱胸腰段位 于胸段脊柱 与腰段脊柱 的交界 处, 是胸椎 后 凸与 腰 椎 前 凸 的转 折 点 。 当脊柱 受 到 外伤 时 , 腰段 椎 体 最 容 易受 损 。部 分 垂 直损 伤 能 胸 量较 小 的患者 , 脊柱 常表现 为轻 微 的压缩 骨折 , 且神 经症 状常 不 明显 , 临床 中常 忽视 足 够 的医疗 干预 而 逐 渐 演 变 为 创 伤 后 的 后 凸 畸 形 。本 院 20 0 7年 5月 ~2 1 00年 8月 收治未 曾行 手术 治疗 的陈 旧性 胸 腰段椎体骨折伴后 凸畸形患者 2 9例 , 其中有 1 5例 ( 1 7 ) 脊 柱 后 凸 顶 点 区 域 合 并 黄 韧 带 骨 化 5 .% 在
【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 中图分类号】R623 【 8. 文献标志码 】 【 B 文章编号 】1 2 97 21 )6 38 3 6 — 5 (0 10- 6- 72 0 0 【 O 】 o l. 6/. s.6225 .010 .1 D I di 03 9jin17— 721.603 : 9 s 9
后路经椎间孔截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

凸畸形患者 的l床 资料 , 术前 、 临 测量 术后 1 、 随访侧位 x线侧位片上的后凸角( ) 周 末次 K 和畸形角( ) D 。结果
术后
平均 随访 1 7个月 。后 凸角 ( 术前 平均 4 。 术后平均 1 。 末次 随访平 均 1 。 畸形 角 ( 术前平 均 4 。术后平 均 K) 4, O, 1; D) 6, 1 。 末次随访平均 1 。 4, 5 。均获骨性融合 , 平均融合时间为 4个月。结论 疗胸腰段 陈旧性 骨折角状 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后路经椎 间孔 楔形截骨矫 形内 固定术 是治
【 关键词 】 后凸 ; 胸腰段 ; 截骨术 ; 融合术
胸 腰 椎 陈 旧性 骨 折 后 角状 凸 畸 形 临 床 并 不 少 见 , 为 早 多
例, 性功能勃起 障碍 3例 。术前 均进行 x线正侧 位及 动力位 片 、6 14排 C T及 三维 重建 、 I了解 畸形 的结构 和脊髓压 迫 MR , 情况, x线 侧位片上测量后 凸角 ( ) K 和畸形 角( … , D) 测量方
腰椎 骨折角状后 凸畸形 3 0例 , 疗效 满意 , 现报告如 下。
1 资料与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 2 0例 , 1 男 2例 , 8例 ; 龄 3 6 女 年 5~ 7
岁, 平均 4 2岁 ; 病程 3个月 ~1 , 3年 平均 1 个 月 ; 旧性创 1 陈
伤 老
次随访平均 l 。4 ~ 3 ) 均获骨性融合 , 5 (。 2 。 ; 平均融合时间为 4 个月( 6个月 ) 无 内固定失 败 , 3— ; 有神经 损伤 的患者术后 均
获得改善。
3 讨 论
[ ]曾 日祥 , 2 马勇 , 李世平 . 陈旧性胸腰椎 骨折相关 因素 的探讨. 生物
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及效果分析

目的。对笔 者所在 医院胸腰 段脊柱 脊髓损 伤患者 的临床治 疗进 术前备血 。患者伤后 8 h内给予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 ,首
I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1 年1 月一 2 0 1 2年 6月笔者所在 医院骨科 收治的 2 l 例胸腰段脊柱脊髓 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其中男 1 7 例, 女4 例, 年龄 2 3 ~ 5 8岁 ,平均 ( 4 1 . 2 6± 4 . 1 3 ) 岁 。所有 患者均经临床 x线 、 C T及 MR I 检查 确诊受伤节段 、椎体高度 、椎 管 占位并 进行运动 功能 F r a n k e 1 分级 J ,详见表 l 。
表2 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运动功能F r a n k e 1 分级、 椎体高度及Co b b 角恢 复情况
3 讨 论
显 突入椎 管内骨块 ,彻底解除脊髓压 迫 ,并行 横突 问植骨融合 。
手术人路 的选择则需要根据患者骨折 部位 和椎管狭窄程度确 定 。后柱损伤造成脊髓的后 方受压 ;脊柱 骨折脱位导致小关节突 交锁 ;前柱 的屈 曲压缩致脊柱不稳定均是后路手术适应证 唧。本 组1 5 例椎 管 占位 2 5 %一 5 0 % 的患者行后路 G S S 钉棒 系统 内固定 , 全椎 板切 除减压 , 必 要时采 用切 除一侧椎 弓根侧方 减压 去除 明
胸腰段 脊柱脊髓 损伤 属于临 床严重 骨损伤 之一 ,临床 治疗 以纠正患者 脊椎 畸形 、解 除脊髓压 和恢 复脊柱稳 定性 为主要 行观察分 析 ,现将 结果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 方法
1 . 2 方法
本组 2 1 例 患者术前 均给予 感染 预防 、脱水 和 胃黏 膜保 护、 剂 用 药按 患 者 体 重进 行 ,用 药 剂 量 按 照 3 0 mg / K g体重 计 算 , 静脉滴注时间以 1 5 mi n为宜 。首 剂 滴 注 完 毕后 间隔 4 5 mi n , 按5 . 4 mg / ( k g・ h ) 持续 静脉滴 注 ,维持 2 3 h 周 。所有 患者均进 行 全身 麻 醉 ,根 据检查 结果 选 择手 术入 路。其 中 1 5 例 椎 管 占位 2 5 %~ 5 0 % 的患者给予后路椎管减压 , 切 口以受伤 的椎体为 中心 , 逐层 切开充分 暴露棘 突 、椎板 、关节 突及横 突 ,C臂 x线机 监 控下使 用 G S S钉棒 系统行后路 撑开 复位 ,椎板切 除减压 ,小 关 节和横突 间植骨融合术 ; 6例椎体爆裂骨 折致 前 中柱不稳定 ,椎 管压迫大于 5 0 % 的患者行左侧胸腹膜人路 ,将伤椎 中后 1 / 2 ~ 2 / 3 骨质 、突 入椎 管 内的骨 块及 上 下 椎 间盘 切 除,达 上下 椎 之 终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后胸膜外暴露
⒈切口 上端自胸11棘突旁3cm处向下 直切开,弯向第十二肋下缘远侧2cm 向前至腋前线
Incision for extrapleural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to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⒉手术过程
⑴切开皮肤、皮下,逐一切开深筋膜、斜方肌 、背阔肌、前锯肌。切断骶棘肌牵向正中,暴 露第12肋骨及胸12横突,切除横突,切开并剥 离肋骨骨膜暴露并切除12全肋 在12肋下方切开腰背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 肌和腹横肌,找到胸模返折处,钝性剥离后将 胸膜用食指轻轻向上推开。如有小破口随即缝 合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椎弓根过细 椎体旋转 横突骨折
3.断钉及拔钉:骨干骨折缺损其螺钉 承受应力是正常的5-10倍,短节段 固定中存在两个弹性结构的椎间盘 , 应 力 超 过 15 倍 。 Gaines 对 28 例 胸 腰骨折中10例断钉者复查发现按负 荷剪切法均在7分以上,其中5例为9 分。术后避免半卧位和过早下地活 动并应使用腰围
后部韧带复合结构损伤,脊突间距增宽,平 卧位自动复位,体检时能发现,压缩>50%时 后柱撕裂 。 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可能进入椎管内 爆裂型骨折时闯入椎管的骨块在牵张复位时可 能借助其后纵韧带促进骨块复位 T12 66% L1 53% L2 34%
Frankel定级(脊髓损伤的 神经功能定级)
A、无运动感觉功能 B、感觉存在,运动消失 C、感觉存在,有运动功能,无使用价值 (3级/5) D、感觉存在,有运动功能,有使用价值 (3级/5) E、感觉、运动正常
4.椎体高度丢失问题:矫正力的维持不仅 在于内固定本身,还在于良好的骨愈合 和质量。对未行椎板减压者考虑植骨。
5.减压问题:后路间接减压有一定效果, 50%-%30,只要获正常容积的70%,即可 解除神经压迫,对于有损伤的并诊明有 骨块进入椎管者复位后应探查椎管,发 见残留骨块将其向椎体方向推移。
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与脑震荡相似,是轻微的脊髓损伤。 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迟缓性 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 射和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因在组织 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只是暂 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 即可完全恢复。
脊髓休克
• 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 损伤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这是失去 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现象,称之 为脊髓休克。2-4周后这一现象可根据 脊髓实质性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损 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 因此,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是两个完 全不同的概念。
三、脊髓损伤临床分类
1. 脊髓震荡:
最轻的脊髓损伤,脊髓受到强烈震荡后立 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 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在组织学 上无病变,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或 数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
2. 脊髓损伤 又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完 全性脊髓损伤 。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预后相对较好. 1) 前脊髓综合症:受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丧失,
PVP主要用于治疗椎体恶性肿瘤及其所致的 压缩性骨折、骨髓瘤、血管瘤、骨质疏松 所致的压缩性骨折、创伤性椎体骨折。
PVP禁忌症
• 有凝血功能障碍及不能行急诊椎板切除减 压的患者不宜作PVP。 • 相对禁忌证为: 椎体广泛性骨质破坏,后缘不完整者; 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5%者; 椎体塌陷或肿瘤扩散致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 者; 成骨性转移瘤。
六、临床表现
• 1.有严重外伤史 • 2.局部疼痛,腰背部或颈部痉挛,不能站 立,翻身困难。 • 3.合并腹膜后血肿症状:腹胀、腹疼或肠 麻痹。 • 4. 合并神经损伤表现。
七、检查和诊断
1.详细询间病史,注意其他部位损伤(复合 伤的判断)。 2.全面、有目的地进行体格检查。检查时要 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病人生命。 3.逐个进行,望、触、动、量顺序。 4.检查是否有脊髓损伤。 5. X线检查:首选 6.CT或MRI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
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
并脊髓损伤患者55例,所有患者确诊后均使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进
行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asia评分明显高于患者治疗前
(p<005);骨折frankel分级为de级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随访见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陈旧性胸
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以取得
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陈旧性;手术
作者单位:467000 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骨科 陈旧
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的骨折类型,并且患者多
数伴有脊髓的不同程度损伤,彻底清除脊髓前方受到的压迫以及纠
正脊柱的后凸畸形。严重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会导致脊柱的稳定
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发生变化,对患者的日常生
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1]。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前路和后路两
种手术方式,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使用前后路联合手
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55例,临床疗效满
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
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
31例,女24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978±1036)岁;致
伤原因:车祸伤26例,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10例;受伤部位:
6例患者为t10,11例患者为t11,12例患者为t12,14例患者为
l1,12例患者为l2;骨折类型:38例患者为压缩性骨折,17例患
者为爆裂性骨折;其中10例患者伴有全瘫,45例患者伴有不全瘫;
患者的脊髓损伤frankle分级:20例患者为a级,10例患者为b
级,15例患者为c级,10例患者为d级;患者治疗前asia的评分
为4664±1214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全部55例患者均进行ct、mri
检查,并确诊为的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
存在明显的胸腰椎生理曲度异常;所有患者的脊髓前后存在明显的
压迫物,并且表现为钳夹样改变。
排除标准:排除轻微胸腰段脊柱骨折,经过牵引治疗可以复位的
患者;排除身体状态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排除存在严重精神
异常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全部55例患者确诊后均使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
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脊柱牵引,术前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全身
麻醉。手术时,首先给予患者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取俯卧位,在患
者的骨折处后正中切开,将患者的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暴露范围包
括骨折节段的上下椎体,并且充分暴露骨折处的侧面,达到患者的
脊柱关节突的外侧,然后对骨折的脊柱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使
用内固定对骨折的脊柱节段进行固定,如果患者伴有严重的椎体损
伤或缺损,并导致脊柱的稳定性降低,则给予患者进行植骨手术联
合内固定治疗。后路手术完成后,进行前路手术,患者改为右侧卧
位,经胸腹膜外入手术入路,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节段,对椎体前
方进行彻底的减压,然后将骨折处的骨折块彻底清除,以达到从前
方进行再次减压的目的,并根据患者的椎体的受损情况对患者进行
植骨治疗以及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将切口逐层关
闭。术后24 h后拔出引流管,术后给予常规持续吸氧治疗2~5 d,
术后常规进行抗生素治疗5~7 d以及神经营养剂治疗5~7 d。术
后使用x线观察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和内固定情况。
14 观察指标 全部55例患者均给予6~12个月的术后随访,观
察患者的脊髓损伤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使用x
线检查对患者的脊柱情况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
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asia评分和frankel分级的比较 患者治疗后的asia评分明
显高于患者治疗前(p<005)。治疗后,骨折frankel分级为de级
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2 随访情况 55例患者均完成6~12个月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
的内固定情况均完好,未发生松动和断裂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完
好;脊柱的稳定性良好;生理曲度无明显改变;无脊髓、血管、气
管及食管的损伤发生。10例全瘫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恢复;
45例不完全瘫患者中,27例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
复,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3 讨论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是主要是患者的脊柱受到损
伤,骨折块和椎间盘突出至椎管内,从而压迫患者的脊髓及损伤患
者的脊髓[2]。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主要为:
尽早对骨折进行复位、充分的脊髓减压以及稳定的内固定,并且还
需要有效的保护好患者的脊柱稳定性,从而有效的缓解脊髓受到的
压迫,尽快的恢复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前后路联合手术与传统手
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3]:患者的脊柱减压充分,脊柱内固定稳定;
疗程比较短,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少;可以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综上所述,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以
有效恢复患者的脊髓功能,提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唐宇星三种手术术式治疗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33):5758.
[2] 孟庆勇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国
实用医药,2011,6(19):7374.
[4] 王宏章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