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临床
AF系统后路复位固定配合大剂量激素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故和高处坠落伤引起 , 易合并有严重的椎体压缩 、 椎
管 变形 , 脊柱 畸形 和不 同程度 的脊髓 神经 损 伤 , 者 轻
会 造成 损伤 脊髓 以下 的感 觉 和运 动 功 能 部 分 丧 失 , 重 者则 会造 成完 全性 截 瘫 , 重影 响患 者 的生 存 质 严 量 … 。20 0 5年 5—2 0 0 7年 9月 , 们 采 用 A 我 F系 统
12 1 手术 方法 ..
检查身体两侧各 1 对肌节中的关键肌 , 0 各肌肉肌力
按 0~ 5临床分 级进行 评定 , 出 总的运 动评分 。术 得 后 4— 5d摄脊 柱胸 腰段 正侧 位 X线片 。定期 随访 , 分 别 于术后 12 36 1 、、 、、2个月 等摄 x线 片 。 14 统 计 学 方法 . 使 用 SS 30统 计 软 件 。计 P S1 . 量 资料 采用 ± 表 示 , 用 配对 设计 两 均数 方 法进 s 使 行前 后 比较 。检 验水 准 =00 。 .5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果
4 3
卧位 , 以骨 折 椎 体 为 中 心 做 正 中切 口 , 露 ( 显 3~4
个 ) 突 和 相 应椎 板 、 节 突 与横 突 起 始 部 。确 定 棘 关 伤椎 , 别 于伤 椎 上 下 椎 板 按 We s i 定 位 , 分 i tn法 ne 确 定椎 弓根 螺 钉进 入 点 后 , 2mE 克 氏 针 与椎 体 终 用 板 平行 , 向内 1 0~1。 入 椎体 后 , 术 中 C型 臂 x 5进 经 光 机定 位 , 置理 想后 改用 3 5mm钻 头 扩 孔 , 位 . 然后
12 治 疗方 法 .
到治 疗 , 用药 方法 和 剂 量严 格 按 照 美 国急性 脊 髓 损 伤研 究 会 N S I. A CS Ⅱ方 案执行 : 剂量 为 MP3 g 首 0m / k , 1 i 内静 脉 注 射 ,5 mn后 以 5 4 m / g 于 5 mn 4 i . g (g・ ) 连续静 脉滴 注 2 。 k h, 3h
脊柱、脊髓损伤

• 4.按部位分类: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 折或脱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为椎体、 椎弓、椎板、横突、棘突骨折等。
• 5.颈椎骨折脱位类型。颈3-7可发生椎体压 缩骨折;颈椎脱位由于一侧或二侧小关节 交锁所致;寰椎可发生爆裂性骨折 (Jefferson骨折);枢椎可发生凿状突骨折 及伸展型绞刑者骨折(Hangman's骨折)。 以及C1-2的脱位等。
• (4)脊髓后部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 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温觉和运动功 能完全正常。
• (三)特殊检查 • 1.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 照斜位。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 2.CT检查:有利于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 椎间盘和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
• 3.MRI核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 极有价值。
• (二)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 程度,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 髓功能恢复的首要问题。 • 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 椎管内径,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 位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稳定脊柱(通过 内固定加植骨融合)
• 其手术方法有: •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①在胸腰段常用哈灵顿棒(Harringron Rod),或鲁凯棒加钢丝(Luque Rod and wire);另外有Dick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等 方法。 • ②在颈椎常用钢丝棘突内固定加植骨融合。 •
×
五、治疗
• (一)单纯脊柱骨折 • 1.胸腰段骨折轻度椎体压缩。稳定型。患 者可平卧硬板床,腰部垫高。数日后即可 背伸肌锻炼。经功能疗法可使压缩椎体自 行复位,恢复原状。3-4周后可下床活动。
• 2.胸腰段重度压缩超过50%。应予以闭合复 位。①可用两桌法过伸复位。②可用双踝 悬吊法复位(图3-73)。复位后同样上石膏 背心固定3个月。
10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

[ 4 ] 钟华英 . 3 0 7例 癫 痫 患 者 2 4 h动 态 脑 电 图 分 析 [ J ] .山 东 医药 ,
4 参 考 文 献
[ 1 ] 秦兵 , 段现来. 解读 国 际抗 癫 痫 联 盟 分 类 和术 语 委 员 会 对 发 作 和 癫 痫 分 类 框 架 术 语 及 概 念 修 订 的最 新 报 告 ( 2 O l O )E J ] . 中华 神经医学杂志 , 2 0 1 1 , 1 0 ( 2 ) : 1 0 9 一 l 1 4 . E 2 ] 黄远桂 , 吴声伶. 临 床 脑 电 图学 [ M] . 西安 : 陕 西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 9 1 ・
显 示 幅值 ( 波形 灵 敏度 ) l o 0 U v / c I n ; 诱 发 试 验 包括 : 过 度 换 气、 闪光 刺 激 、 蝶 骨电极 , 记 录包括清 醒加 睡眠时 和发作 时 , 监测前让 患者安静闭 目、 清 醒状 态 下 在 主 机 上 先 做 常 规 脑 电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4年 3月 第 1 7卷 第 5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i s e a s e S Ma r .2 0 1 4 , Vo 1 . 1 7 No . 5
癫痫 患 者 在 症 状 发 作 是 具 有 多 样 化 的 表 现 形 式 , 与 癫 痫 发作性疾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 , 容 易 造 成 临 床 的 误 诊 而 延 误 治疗 时 机 l 3 ] 。据 有 关 研 究 发 现 [ 4 3 , 该疾 病 患者具 有 突发性 、 爆发性以及一时性 等发作 特点 , 因此 , 研 究 学 者 称 癫 痫 的 痫 性 放 电表 现 为 间歇 性 放 电 。 由 于 采 用 常 规 脑 电 图 对 癫 痫 患 者的诊断 , 具 有 扫 描 记 录 时 间 有 限 以 及 条 件 限 制 较 多 等 不 足 之 处 ] , 使 得 临 床 上 对 患 者 的 痫 性 放 电 检 出 率 水 平 整 体 低 下 。而 采 用 动 态 脑 电 图 ( A E E G) 不仅 具有 记录时 间长 , 且 容 易随身携 带 , 方便、 快捷, 可 以克服检 测环境 条件 的限制 , 对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评价文档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评价文档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的脊髓损伤患者约有20万人。
而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不仅影响生活,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社交。
所以,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恢复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阐述评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知识。
何为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脊髓的完整性受到损害。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通常是在暴力、交通事故等强烈的外力作用下,脊柱的前、后向、旋转、剪切等运动瞬间引起的,导致脊柱骨折或脱位,造成脊髓的损害。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后,由于受损的神经损伤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运动、感觉和控制自主神经的能力,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膀胱、肛门功能失调等症状,包括直立、行走、站立和坐位四项能力的衰退。
如果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不能尽早进行功能恢复,可能会导致终身的致残。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术后功能恢复评价1. 神经功能评价神经功能评价,也是恢复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通常包括感觉、运动、反射三个维度的测试。
通过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患者受损的部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案制定和康复计划。
2. 肌肉力量评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术后肌肉力量衰退的情况很常见,弱化的肌肉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得到恢复。
通过力量测试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况,制定肌肉训练方案,并随时调整方案以配合患者(正/负面)的反应,以达到最大的恢复效果。
3. 平衡能力评价平衡能力评价是由于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意外跌倒所带来的伤害,包括下肢,髋、膝等三个部位的平衡能力测试,以及站立时间等测试,以便了解患者身体平衡旋转变化的情况,为防止患者意外跌倒提供康复方案。
4. 活动能力评价由于胸腰段脊柱损伤后会出现直立、行走、站立和坐位等能力衰退的情况,因此术后功能恢复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评价活动能力主要从行走、爬(坡)、上下楼梯和抬腿等四个方面进行测试。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诊断]一、病程(一)髓休克期脊髓遭受创伤与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得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与自主神经系统得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得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
(二)髓休克期后二、症状与体征(一) 完全性脊髓损伤1、.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得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表1-1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2、运动障碍。
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
休克期过后若就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
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得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与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与范围不同有很大得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与感觉过敏等表现。
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
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得自主运动与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得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与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
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得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得腱反射亢进。
医学脊髓损伤脊髓损伤ppt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感觉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髓 节段。运动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的脊髓节 段。 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 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
(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防止加重损伤有极 其重要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 中,25%是搬运不当引起。
急救搬运
用硬板搬运 颈椎损伤患者注意 轴向牵引 滚动法 平托法
不正确的搬 运方法
二、严格脊 柱制动
颈椎稳定性损伤——枕颌带牵 引
颈椎不稳定性损 伤——颅骨牵引。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顶部 肘关节的外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肘关节的尺侧面 腋窝 第3肋间 第4肋间(乳线)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第5肋间 第6肋间(剑突水平) 第7肋间 第8肋间 第9肋间 第10肋间(脐) 第11肋间 腹股沟韧带中部 T12与L2之间上1/2处
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 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 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
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 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概述】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其发生率占全身各部分骨折的5%~7%,在矿山创伤中,脊柱骨折发生率约占10%,脊柱骨折脱位常伴发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导致伤情更严重复杂,处理也困难。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脊柱遭受外力或从高处坠落史,伤后主诉脊柱某个区域疼痛或运动障碍。
伴有脊髓损伤者,可有双下肢完全或不完全瘫痪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检查时可发现脊柱某一部位有肿胀、压痛或畸形,有时在伤部两棘突间可摸到明显凹陷和皮下血肿,合并瘫痪者,多表现为迟缓性瘫痪。
【诊断要点】1.凡脊柱遭受外力,伤后有脊柱某个区域疼痛、压痛、肿胀者,均应考虑脊柱损伤可能。
2.根据外伤史、局部疼痛和肿胀、压痛,特别是伤部脊椎棘突的局限性压痛、畸形(包括后突或凹陷畸形),可诊断脊柱损伤。
3.同时合并有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可诊断脊髓损伤。
4.所有临床怀疑有脊柱、脊髓伤的伤员,均应进行X线检查(正侧位、甚至斜位),有条件进行MR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1.正确急救和搬运凡疑有脊柱、脊髓伤的伤员,均应按脊柱骨折进行急救和搬运。
对合并有休克或其他部位脏器损伤者,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循环情况给予相应急救处理,待情况稳定后再送相应医院治疗。
2.轻度椎体压缩性骨折不需特殊整复和固定,重复进行功能锻炼;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应予以整复和固定,矫正畸形。
3.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为整复骨折脱位,稳定脊柱,恢复血管和脊髓减压。
4.开放性脊柱损伤尽早彻底清创,减压及固定【处置】1.颈椎损伤颈椎损伤脊椎骨折或骨折伴脱位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脊髓损伤。
故单纯棘突或横突骨折,及轻微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卧床休息或头胸石膏固定外,多数颈椎损伤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颅骨牵引法。
损伤较轻、儿童或缺乏颅骨牵引条件时也可使用颈椎牵引带牵引。
少数经牵引未能恢复的关节突交锁需进行开放复位。
2.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1)轻度椎体压缩性骨折:应着重进行功能锻炼。
卧床时间3~4周,即可下地活动,应避免屈腰。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一、定义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和胸腰段。
二、临床表现1、脊髓损伤:C8以上水平损伤者可出现四肢瘫;C8以下水平损伤可出现截瘫。
2、脊髓圆锥损伤:L1骨折可造成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性功能障碍,但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L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感觉和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丧失,腱反射消失。
三、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与脊髓损伤、呼吸肌麻痹、清理呼吸道无效及分泌物滞留有关。
2、体温异常:与脊髓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3、尿潴留:与脊髓损伤及液体摄入受限有关。
4、便秘:与脊髓神经损伤、液体摄入不足、饮食及不能活动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感觉及活动障碍有关。
四、观察要点1、观察和保持气道通畅2、吸氧,改善机体的乏氧状态3、加强呼吸道护理4、观察体温变化五、护理措施1、术前:同骨科术前常规护理2、术后:(1)同骨科术后常规护理(2)遵医嘱用药,减轻脊髓水肿(3)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一次,促进排痰;病人不能自行咳嗽或排痰或有肺不张时,给予吸痰。
(4)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防止呼吸运动受限引起的肺部并发症。
(5)维持正常体温:对高热病人使用物理方法降温;对体温过低病人注意保暖并避免烫伤。
(6)尿潴留病人:①应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仰卧时,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引流管从两腿之间通过而不可从身上跨过;翻身前,先夹紧引流管近端,后提起尿袋固定到翻身后身体侧,以防尿液逆流至膀胱引起感染。
②受伤后2周内持续引流尿液,以后每2-4小时开放1次,可预防感染和膀胱萎缩。
若尿液出现混浊、有沉淀,则表示有感染,应持续引流,防止尿液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
③多饮水,4000ml/日,有利于冲洗尿中沉渣。
④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动作,以预防尿道感染。
当膀胱胀满时,病人可有下腹部胀满感或出汗及其它不适时,可用手按摩,挤压排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后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侧凸角度明显缩小,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前外侧减压术;疗效
作者单位:474250河南省镇平县医院骨一科
脊柱骨折好发于胸腰段,容易损伤脊髓和神经,一旦患者出现剧痛、脊柱畸形、严重功能障碍等症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合适的手术方式,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脊柱解剖结构和功能,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1]。
本研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镇平县医院诊治的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90~630岁,平均(430±30)岁,创伤至入院时间为3个月至50年,平均(20±05)年。
30例患者中,t11 2例、t12 2例、l1 15例、l2 11例;20例单纯压缩性骨折、10例爆裂性骨折;神经功能a级0例、b级13例、c级12例、d级5例、e级0例。
12治疗方法①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经过x线、ct扫描、mri检查,结果显示椎体后上缘、后壁出现后移现象,脊髓受压明显,椎管占位性形变,脊柱畸形,甚至错位。
②椎管前外侧减压术:通过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采取侧卧位或者俯卧位,以发病率最高的l1椎体骨折为例:充分暴露t12和l1椎间盘及l1椎体前方,待探明椎间孔后,切除椎间孔间的椎弓根。
根据压迫程度,决定开槽范围,深度超越中线,直至对侧椎弓根基底部。
椎管彻底减压后,冲洗创面、明胶海绵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
术后36~48 h,拔除引流管,绝对硬板床休息3个月。
13观察指标平均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后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畸形矫正情况比较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侧凸角度均明显缩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与术前相比,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23术后并发症情况平均随访12个月,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3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理特点包括脊柱成角畸形、损伤椎体碎骨块后移、破碎组织后突至椎管、损伤局部机化组织压迫脊髓。
手术治疗是通过椎管减压,恢复脊髓和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恢复其神经功能[2]。
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不要过于追求复位后的成角纠正效果,切除椎弓根只是为了手术入路,而硬脊膜前方减压才是治疗的目的。
根据受压因素及受压范围,决定椎管前方减压治疗的范围,如果仅为椎体后上缘受压,切除范围可适当缩小,如果伴有椎间盘后突,或者整个椎体后壁发生后移时,切除范围应相应扩大。
手术从症状较为严重的一侧开始,前方减压深度要超过中线,直至对侧椎弓根基底部,使硬膜囊充分膨胀[3]。
切除椎体后上缘、后壁,不能仅切除椎体后缘的松质骨,需要切除骨皮质。
根据脊柱的稳定性,判定是否需要植骨,如果术前没有做过后路减压术,或是做过后路减压书但椎体间形成了古桥的情况下,表明脊柱的稳定性较好,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植骨手术。
缝合切口前,需要彻底止血,避免持续性出血,注意骨蜡应用不要太多。
做好术后负压引流,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中,术后椎体后凸、侧凸角度明显缩小,神经功能得到了
明显改善,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总而言之,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麻文廉.硬脊膜减张术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意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13(6):115. [2]汤梦锦.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2009,4(2):66.
[3]韦中阳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办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 中外医疗,2011,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