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转型期传媒业的变化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电视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电视吴江2012-12-28 14:47:08 来源:中国艺术报俄罗斯电视广播业在苏联解体后的20余年间可谓沧海剧变。
苏联解体之时,国家和苏共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新政体下的利益部门和资本寡头的盈利工具。
而在短短数年之后,国家传媒又重归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私有传媒竞争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回顾俄罗斯电视传媒这一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考察和解读形成这些历史变迁背后错综复杂的成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电视媒体的前世与今生,思考这一变迁的价值所在。
俄罗斯20余年电视广播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1990-1995这一时期,俄罗斯电视广播传媒的管理部门是苏联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
其下属部门和所有与广播电视相关的机构、企业只能通过委员会实现财政拨款。
国家广电委员会行使贯彻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方针和政策的职权。
1990年在央视第二频道的基础上建立俄罗斯电视台。
而第一频道则兼具意识形态和信息广播功能。
同时央视又开播了2×2频道,其主要任务是制作和播出广告。
1991年3月13日,俄罗斯电视(PTP)在第二频道开播。
同年企业家伊琳娜和季米特里·列斯涅夫斯基开办了第一家独立电视制作公司REN-TV。
就此,苏联广电委员会在电视播出的垄断继电台广播垄断被打破之后也被打破了。
这期间在央视一频道的基础上组建了股份制电视公司“奥斯坦金诺”。
与此同时,俄罗斯境内的私人电视公司也在迅速滋长和蔓延。
这类公司有3种类型:节目播出类、节目制作类和节目分销类。
这一时期具有广播电视传媒市场最初形成的特质,电视节目基本上自主生产企业的产品,其生产依赖于之前的国家电视生产基础。
大部分电视广告公司都是在某些机构的监督之下运作的。
而这些机构的投资方则常常因为电视机构的管理方式而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这一时期,金融寡头B·别列佐夫和B·古辛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传媒集团。
他们因为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相似而相互排斥、对抗竞争。
俄罗斯大众传媒之现状研究

俄罗斯大众传媒之现状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面临着全面改革,其中作为“第四权力”——大众传媒的改革备受关注,其改革就是推陈出新、批判式继承,同时还要打破意识形态、地域限制将自身融入信息全球化大潮中。
因此,大众传媒改革的方向、措施、指导思想等方面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标签:大众传媒;改革;国际化;新模式20世纪最后十年,俄罗斯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大变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解体后的俄罗斯改革艰难曲折,整个民族在迷茫中艰难地求索,俄国人民的所作所为震撼着整个世界。
而在这期间大众传媒却恰恰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有时甚至左右事件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动向,作用之巨大,不愧有俄罗斯的“第四权力”之称。
在这个动荡时期,整个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处于不稳定状态,随之而来的确是大众传媒的前所未有的繁荣,因为媒体每时每刻都在引导人们如何选择、怎样选择。
但相关事实表明,对转型期的俄罗斯大众传媒的研究还未有过系统性的、客观性的、多层面的研究,包括:联邦主体之间、区域间、国际的研究少之又少,这未免会影响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
如今在俄罗斯,我们与新闻工作者打交道时知晓,他们都在极力摆脱苏联时期的影响,绞尽脑汁地向西方靠拢,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常常事与愿违。
叶卡捷琳堡大学教授雅·恩·扎速尔斯基坦率地指出:“当代俄罗斯的大众传媒远没有达到西欧媒体的高客观性、高道德性、诚实性,特别是电视媒体。
我们甚至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在俄罗斯独立的媒体还不存在。
”[1]而在世界传媒史上也从未有过像俄罗斯1988—1993年这样全盘否定自己先前建立起的传媒系统,这未免过于极端。
但社会转型期社会意识形态的矛盾也并非大众传媒所关注的焦点,这些大众传媒常常和20世纪90年代当局政客、资本家捆绑在一起,投其所好,成为资本家、政治家魔力的工具。
因此,可以说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成败与否,大众传媒应负有很大的责任[2]。
社会转型期俄罗斯的新闻教育透视

[ ] 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2 戎马书生[ ]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M.
编, 0 1 7 . 2 0 :0
[6 1】蓝鸿文. 面向新闻界 [] 北京 : 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0 7 6 . 2 0 :6
主义 新 闻 体 制 。在 《 刊 的 四种 理 论 》一 书 中 ,施 拉 报 姆指 出苏联共产主义传 媒体制的特 点包括 四个方面 :
第一 , “ 作为工具,苏联媒 体和其他 国家机构一样 , 其存 在 的价 值 就 在 于 完 成 党 和 国 家领 导人 所 指 派 的任 务 ;第 二 ,媒 体 几 乎 专 用 于 作 为集 体 的鼓 动 者 、宣 传
19 年 1 月 2 日,世 界上 第 一 个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苏 91 2 5 联正式解体 。在这场变革中,俄罗斯确 立 了西方 自由
、
前苏联时期的新闻教育特点 回顾
早在 1 、1 世 纪 ,俄 罗斯就 出现 了以新 闻为职 8 9 业 的记者 ,但这 时培养 新 闻记者 的职 业教 育却 没有 开始 。苏维埃政 权成 立之后 ,从事记 者行 业 的也主 要 是 一 些 学 文 学 的 高 中 生 或 大 学 生 … , 或 者 通 过 创 办各种新 闻培训 班来 培养人才 ,专业 的新 闻教 育仍 未 出现 。直到 1 4 年 ,圣 彼得堡 国立大 学创办 了新 96 闻系 ,1 4 年莫斯 科 国立 大学创 办 了新 闻学 院,标 97 志着前苏联正规新 闻教育 的开始 。 苏维 埃政权 建立 以后 ,逐 步形成 了独 特 的共产
・
新闻教 育 ・
新 闻知识 (00 0 ) 2 1 .1
大众传媒与俄罗斯社会变革

大众传媒与俄罗斯社会变革李妍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民主性”和“公开性”的推动下,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传媒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工具。
过去新闻高度集权、高度封闭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转型。
俄罗斯的社会变革极大地影响着传媒领域,使其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自身迅速地发生变化,成为俄罗斯社会中率先实现变革的领域。
被戈尔巴乔夫赋予自由的大众传媒,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被现代意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大众传媒,在俄罗斯社会追求民主的进程中、在国家领导人的更替、政治权力的争夺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一新闻媒体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1985年以前的苏联传媒是一张巨大的、编织有序的、纲举目张的网,它虽然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传媒作为信息传递工具和途径所需要的自由,但是,它却有其他西方国家传媒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地传播同一种信息。
因此,当戈尔巴乔夫以“公开性”发动这台马力十足的宣传机器时,它就变成了戈氏宣扬改革新政的有力武器。
从改革思想的传播,到领袖形象的塑造,传媒都功不可没。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对传媒统一控制力的丧失,传媒在法律和市场调节机制还未建立的情况下各奉其主、各行其道,成了不同政治利益和社会组织的代言人。
新闻媒体丧失了公正合理的立场,无形中起到了“鼓吹手”和“催化剂”的作用。
从1986年起就开始担任《真理报》副主编和主编的阿法纳西耶夫在苏联解体后写的回忆录中说:“报纸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信息,然后让人们自己去辨别是非真伪,可是《真理报》并不总是能够这样做,我们不得不按我们主人的曲谱来演奏。
”改革后期,社会舆论分化导致相对统一的社会评价标准的丧失,传媒无意中扮演了向社会播撒仇恨和敌对情绪的角色,“公开性”逐渐走向过激和偏差。
(一)大量揭露性新闻造成群众思想混乱,不少人丧失了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公开性”原则,强调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和活动“要让人民知道”。
【doc】俄罗斯新媒体现状及对俄传播

【doc】俄罗斯新媒体现状及对俄传播俄罗斯新媒体现状及对俄传播国际视野俄罗斯新媒体现状及对俄传播俄罗斯的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传播平台之一. 如今,俄罗斯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而且官方表示"要在两年之内使互联网覆盖率跃居世界第一位".与之相适应的是,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也在俄罗斯蓬勃发展起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将为有效实现对俄传播起决定作用.快速发展1_互联网发展速度快:2011 年l0月,在巴黎参加"互联网发展与安全"国际会议的俄联邦通讯和大众传媒部部长伊戈尔?谢戈廖夫表示,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互联网发展更有活力.谢戈廖夫说:"近一年内就有 350万个网页注册了域名.俄罗斯的网民人数是5千万人,仅次于德国,但发展速度在欧洲居首位." 事实证明,俄罗斯网络用户的发展速度显然比预计的还要快.2011年l2月,新华社援引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称:伊戈尔?谢戈廖夫表示"2011年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德国,成为欧洲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根据他的预计,到 2013年将有9千万俄罗斯人使用互联网.据俄罗斯"社会观点"基金提供的数据,2010年每月的俄罗斯活跃网民数量约为4330万人 (占成年人口比例为35%),每周的活跃网民为3920万人(相应比例为32%),每天的活跃网民数量为王磊2580万人(相应比例为22%o俄罗斯网民数量占欧洲网民数量的 10%.在世界互联网普及率方面俄罗斯位居第9.81%的俄罗斯网民在家上网,31%则在上班时上网.此外,根据俄罗斯电子传播协会的统计,2010年底俄罗斯互联网用户为5.7千万,比上一年增长22%.这个协会还预计,俄罗斯网民数量在2014年前会超过8 千万,这个数字将接近全俄人口的60%.2.网民更加钟爱社交媒体: 虽然Facebook在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但是俄罗斯的社交媒体始终是本土化网络占据主要地位. 据全球知名的互联网统计公司 ComScore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 年9月份,Facebook在俄罗斯的活跃用户为930万,而居于首位的Vkontakte("联系")有3430万, 第二位的Odnoklassniki("同班同学")有2700万.据ComScore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位俄罗斯互联网用户每月在社交网站上停留的时问为9.8小时,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俄罗斯互联网用户钟爱社交网站,气候是其中一个原因,因为俄罗斯的冬季长达6个月时间,因此人们更愿意呆在室内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地域广阔,而且部分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尤其是北冰洋地区的摩尔曼斯克以及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城市. 而互联网成为这些城市与外界联 I系的重要和便捷的路径.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一直有依靠"非正式信息"的传统.十余年来一直关注俄罗斯科技产业的风投资本家伊斯蒂尔?戴森(EstherDyson)表示:"在俄罗斯,依靠公共传播体系总是不太可靠,因此人们传统上一直依靠个人的朋友网."戴森表示,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国家,人们会很习惯地通过好友关系网来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转型迅速根据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的数据,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十年间,全俄报纸,杂志的注册数量始终变化不大,截至 2009年初,在俄罗斯有27,425种报刊,其中有14,000多种有稳定的市场营业额.但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报刊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公民生活变得拮据,消费积极陛下降,报刊成为首先被舍弃的对象.俄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的资料显示,与2008年相比,2009 年俄报刊零售订阅收入下降83亿卢布,降幅为3i.3%;报刊中的广告量减少43%,由2008年的576 亿卢布降至326亿卢布.这一下降趋势在2010年有所好转,报刊零售收入同比也平均增加了8%.尽管形势尽显乐观,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若要回到2008年俄罗斯报刊市场的状态是不可能的. 在此期间,俄罗斯网络反而得到了发展机会.以广告为例, 在传统纸媒广告下降幅度高达一'一'…』………2012/3/传播5943%的2009年,网络广告反而上升了8%.面对网络的冲击与影响,俄罗斯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没有 "束手待毙".俄罗斯传统纸媒几乎无一例外地转型成了跨网络的媒体.一些传媒集团旗下不仅拥有纸媒体,还有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介,其传播手段综合多样, 文,图,声,影,网全面覆盖,互动性,个性化突出.2009年,用于手机阅读的《生意人》报正式出版.莫斯科最主要的报纸《共青团真理报》每天电子版的信息多于报纸60%一 70%,时事类栏目阅读者最高达 320万人次,同时该报还在酝酿广播和电视节目.根据俄罗斯官方统计,目前,俄罗斯新闻网站的访问量居各类网站之首,俄罗斯人正在形成"早上看报纸,晚上看网站"的新闻阅读方式. 此外,以各种时尚刊物为代表,众多俄罗斯出版物也纷纷办起了iPad杂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网站yourpress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平台发展同样迅速.yourpress.ru自 2010年l2月1日开始测试,2011 年4月1日对读者开放网站所有功能.目前,yourpress网站首页提供了超过50种俄罗斯最受欢迎的杂志和报纸,任何笔记本电脑, 智能手机,便携上网设备,电子阅读器和平板设备均可轻松阅读. 同时,该网站宣称在纸质媒体出版之前就可提前阅读到其中的内容,而且价格更便宜.yourpress.ru网站总裁谢尔盖?马特维耶夫说,相比近两年欧美市场由ipad和亚马逊kindle 引领的数字出版浪潮,俄罗斯的转型相对要慢,但是市场容量很 60NgI-~N/2012/3 大,到2012年,俄罗斯电子期刊规模可占世界5%.对俄策略基于俄罗斯新媒体发展现状, 中国从事对俄传播的若干机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开通;新华网,人民网都拥有自己的俄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广播在制作电台节目同时,已经开始涉足音视频等内容的制作;作为唯一一本在中,俄两国都经正式注册,可公开发行的期刊,俄文《中国》杂志也开始向全媒体转型. 改变是可喜的,但是如前文所述,近两年来俄罗斯受众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我们应该认清这种变化,顺应这种变化.根据笔者所在的俄文《中国》杂志近两年来在"适应新媒体环境,实现媒体转型"过程中的若干实践,未来在对俄传播过程中, 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充分利用社交网站等"自媒体"'-F台.随着twitter,Vkontakte,新浪微博等平台的兴起,"自媒体" 正在发挥巨大作用,以至于在社科院所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中明确提出:"自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正像前文所述,以Vkontakte 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在俄罗斯网民, 甚至俄罗斯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提高,而这一领域,是多数对俄传播机构尚未涉及到的. 如果对这一平台的作用能够进行充分挖掘,实现中国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与俄罗斯网民的良性互动,则传播效率与效果必将极大提高.关注手持阅读终端平台.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崛起,让人们开始习惯使用移动互联设备上网,这也使移动设备浏览量占到了全球互联网浏览量的5%.这个数字正在爆炸式的增长中.此趋势在俄罗斯一样明显. 包括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内,iPad, 三星智能手机等手持终端有数量庞大的拥趸.据互联网]13t:究该司 MASMIRussia(该公司拥有全俄罗斯最大的在线咨询库):62%的俄罗斯网民定期使用移动互联网, 而只有10%的受访者从不使用手机上网.整合国内资源,打造强势新媒体.目前,国内从事对俄传播的国家级新闻媒体就有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俄文《中国》杂志等等.从媒体屙陆上看,已经构成了涉及电视,广播,网络,期刊等众多媒介形态.从报道内容上看,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中国对俄传播已经构建起一个形态完整的体系. 但是,从目前看,上述各个媒体相互独立,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以网站为例,几乎所有机构都设有独立俄语网站,但是大多都是由5至 l0名俄语编译力量组成,网站内容也以翻译已有中文稿件为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一条重要新闻,几家分别翻译,上网,这样一则造成有限人力的浪费,二则使得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大家使命相同,目标读者一致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实现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一支力量强大,传播有效,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的全媒体对俄传播队伍,是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思考的命题之一.固f作者来自人民画报社)责缔:贺潇潇。
俄罗斯的新闻传播业

▲
36
苏联时期
列宁时代 ■ 斯大林时期 ■ 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时期 (■ 俄罗斯作为独立国家时期)
■
37
列宁时代
38
■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 在十月革命后
■
39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
v 形势、背景
v 为成立无产阶级政党和夺取政权的宣传 v 创办《火星报》
v 创办《真理报》
40
《火星报》
v 性质、意义 v 在思想上为准备建党作宣传 v 在组织宣传上为建党作准备
▲
▲
21
▲
1872年再度严厉
20世纪“斯托雷平反动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黑帮势力)
▲
22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 十月革命前的新闻传播业
▲
发展的背景、原因
特点 报刊格局
23
▲
▲
发展的背景、原因
▲
农奴制改革
当局两次放宽 民主主义运动及宣传 党派林立 对外交往频繁、视野拓宽
24
▲
▲
▲
▲
当局两次放宽
v 报刊内容、风格等的改变
v 批评性的栏目和专题的开播
71
解体前后的新闻界
以《真理报》的变化为代表
v 总编换人
v 所有权、归属的易主 v 性质、地位的改变
72
解体后传媒的表象
v 报刊发行量激增 v 传播快、内容杂 v 原有的报刊变与不变 v 塔斯社既代表又不代表官方(p144)
73
(p143)
解体后传媒机构的私有化
31
纯商业性、专业性报刊
△
《反动俄国与交易所》 《实业记者报》
《俄罗斯言论报》 《俄国晨报》
32
转型时期俄罗斯东正教报刊的发展

稳 定 的受众 , 得 了对媒 介 市 场 的 占领 权 。就东 取
正 教报 刊在俄 发 展 的速度 及 影 响 力 而 言 , 某 种 从
意 义上 可谓是 一 个 奇迹 , 远超 出 了人 们 的预 测 远
力 和想象 力 。俄报 刊取 得 巨大成 功并不 是没有 缘
革命 以后 , 维埃 俄 国成 为 世 界 上第 一 个 社 会 主 苏
义 国家 , 政 治生 活 和 文 化 生 活在 这样 一 个 社 会 其
转 型 时期 发生 了极 大变 化 。无产 阶级 信仰 和宗 教 信 仰在 此 发生 碰撞 , 正 教及 其 所 属 的报 刊 未 能 东
分 。它 孕育 了俄 罗 斯 人 的 国家 观 念 和 民族 意 识 ,
21 0 2年 8月 第3 9卷 第 4期
西伯 利亚 研 究
S BERI I AN TUDI S ES
Au . g 201 2 Vo . 9 No. 13 4
・
文化 与 教 育 ・
转 型 时 期 俄 罗 斯 东 正 教 报 刊 的 发 展
翁 泽仁
( 州大 学 人文学 院, 阳 502 ) 贵 贵 50 5
转 型 期 宣 传 政 治 及 社 会 政 策 的话 筒 。 关 键 词 : 罗斯 ; 俄 东正 教 ; 刊 报 中 图分 类 号 :9 6 2 G 3 . 1 B 7 . ; 29 5 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1 2 1 )4— 03— 6 10 0 6 (0 2 0 0 6 0
・
6 ・ 3
西伯 利亚研 究
和检 查者 。
21 0 2年 第 4期
明智 的选 择 是 建 立 在 东 正 教 教 士 的 历 史 经 验 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析体制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东欧新闻界

1922年 12 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成立。苏联在列宁的领导下率先创 办起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和亚洲陆续建立了一 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这些国家在苏联的支 持和帮助下纷纷建立了以党报为核心的 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形社会主义报业体系。 在转轨之前,苏东各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模 式虽有不同,但是在马克思列宁新闻思想 结合本国实际这个总的指导方针上是大 体相同的。
为了贯彻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 革,苏联最高苏维埃曾于 1990 年 6 月通 过了苏联历史上第一部新闻出版法——— 《出版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体法》。该法规 定 “苏联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与出版自
由……其中包括透过出版刊物和其他大 众传播媒体发表意见和见解……禁止新 闻钳制”,该法同时规定“传播大众传播 媒体的权利,属于各级苏维埃和其他国家 机关,属于各政党、社会组织……以及年 满 18 岁以上的苏联公民。” 苏联解体之 后,俄罗斯议会制定的 《大众传播媒体 法》也规定了大众传播自由、禁止新闻检 查制度与滥用新闻自由的相关内容。
311
NEWS WORLD 学子论文选登
地位可以用一落千丈来形容。 作为苏共中央机关报的 《真理报》,
在苏联解体之后已经演变为一般性的左 派报刊,不仅取消了报头右上角的“全世 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而且逐渐淡 化了意识形态色彩。1999 年 1 月 27 日, 俄罗斯《真理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新 公司接手了报纸的出版发行,现在的《真 理报》已经成为涵盖政治、经济、商业、社 会等内容的一般性大众报刊。
1992 年 10 月 2 日,乌克兰最高苏维 埃(议会)通过《乌克兰信息政策法》,这 是乌克兰独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新闻法规, 该法此后又多次进行修改和补充,其核心 内容也是保证公民的新闻出版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转型期传媒业的变化
09新闻仇曙峰200984034025
自苏联解体始,俄罗斯政治经济发生激烈变革,传媒领域也随之产生重大调整,社会变革推动媒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俄罗斯大众媒体从解体初的绝对自由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渐渐为寡头所垄断,直至本世纪初在政府传媒新政的推动下重又回到国家的控制之下。
而俄罗斯媒体环境的变迁也直接决定并影响着新闻传播实践,使大众传媒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
“黄金时期”的多样化传播
在前苏联时期,大众传媒是国家的宣传工具和舆论机构,新闻媒体完全属于国家所有,宣传是新闻传媒的基本职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没有生存压力,享有政府全额拨款和财政支持,不必为经济犯愁。
但另一方面,媒体也失去了作为信息传播主体和工具的新闻自由,它们只是不折不扣的国家宣传机器,不能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来自由传递信息。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新闻改革正式展开。
改革带给媒体的最大变化就是使其享有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完全独立,赋予其绝对的新闻自由。
在俄罗斯改革初期,激进的经济变革在传媒领域也掀起了私有化、商业化浪潮,传媒经营所有权从一党垄断走向多元化,这样就导致国家与媒体的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国家垂直管理变成了企业式的平行管理。
媒体所有制形式及管理模式的变化促使媒体数目大量增加,非国有化媒体迅速崛起。
1991年,叶利钦签署《俄联邦大众传媒法》,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使媒体拥有了充分的政治自由。
与此同时,伴随自由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绝对的新闻自由和“第四权力”等西方新闻理念逐渐为俄罗斯新闻界所推崇,对俄罗斯新闻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总之,俄罗斯传媒业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俄罗斯传媒史上的“黄金时期”。
媒体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促使俄罗斯传媒功能发生根本改变。
随着私有化和市场化在传媒领域的逐步实现,大量媒体被抛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生存的压力迫
使这些媒体开始在市场中寻求新的经济支撑点。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越来越成为左右经济的巨大力量,人们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也就更强烈。
这样,满足受众的信息和娱乐需求便成为媒体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此外,随着“第四权力”新闻理念在俄罗斯的传播,大众传媒也开始承担起批评、监督政府行为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新闻媒体逐渐摆脱了国家宣传工具的地位,传媒的政治功能弱化,经济和信息功能日益凸显。
新闻功能不再局限于宣传,而是以信息传播为主,集提供娱乐、监督政府、获取利润等于一身,传播更为多样化。
“寡头时期”的垄断传播
媒体自由化理念在叶利钦执政以后逐步得到实践,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却造成了金融寡头垄断媒体市场的后果,绝大部分媒体被俄罗斯新出现的金融工业集团控制,其中著名寡头古辛斯基和列别佐夫斯基几乎控制了俄70%的媒体市场,媒体由国家垄断变成了寡头垄断。
激进的“休克疗法”造成俄罗斯经济不断衰退,再加上变幻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大量传媒面临生存困境,岌岌可危,只能寻求新的经济支持以维持生计。
以俄罗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周刊《星火》为例,有资料显示,从1992年开始,《星火》周刊开始衰落。
在1992至1994年间,《星火》变成了只能出版二十几期的不定期期刊。
1994年《星火》的订阅量从1990年的4454573份锐减到1万份。
在1993年,困境中的《星火》终于接受了来自俄罗斯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的投资,开始市场化转型。
显然,对于金融寡头来说,他们投资新闻媒体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获得巨额经济利润,而是媒体背后承载的政治利益。
因为,当时的媒体经营收益并不大,有的甚至还要贴钱。
然而,对于命运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的金融寡头来说,利用新闻媒体不仅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巩固经济利益,而且能够控制社会舆论,获得政治资本。
因此,由寡头集团控制的媒体高度政治化,从社会情绪的传声筒变成了少数金融集团的传媒附庸,成为政治集团控制社会舆论、干预政治经济生活的工具。
寡头媒体经常以新闻自由为幌子,使掌控下的传媒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甚至将之
视为制约政府的筹码。
总之,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大众传媒呈现出垄断性传播的特点。
“国家化时期”的可控传播
普京上任之初,俄罗斯大部分传媒为金融寡头所控制,寡头媒体为各自利益争斗的局面愈演愈烈,舆论严重分散化,政府对媒体几乎失控。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普京政府致力于建立可控民主与传媒新秩序,加强中央集权,推出了一系列传媒新政,一方面策略性地打击利用或控制媒体和政府对立的寡头势力,夺回传媒控制权;另一方面,扶持国有媒体,强化对传媒的控制。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俄罗斯大众传媒逐渐走上“国家化”发展之路,政府控制了国家的主要媒体,并进而影响全国大部分媒体。
俄罗斯的传媒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成为大众传媒的最大股东,控制了70%的电视媒体,20%的全俄报刊媒体,以及80%的地区报刊媒体。
尽管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媒体因传媒政策的实施开始进入国家化媒体VS专业化媒体的对峙阶段,但21世纪的俄罗斯媒体已经从寡头媒体的商业化时代进入中央联邦级媒体的国家化时代,这是不争的事实。
2003年《俄联邦大众传媒法》的实施标志着俄罗斯传媒正式走上国家调控之路。
这样,曾经一度无序的新闻自由开始步入了政府可控民主的状态。
随着传媒控制力的增强,俄罗斯政府利用主流媒体进行信息控制和舆论引导,传播的可控性逐渐得到提高。
显而易见,普京传媒新政之后的俄罗斯媒体正在逐步回到宪政体制下,从而使传播更具可控性。
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的传媒政策也必然会对俄罗斯大众传媒的生存环境和新闻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对此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综上所述,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传媒业经受着深刻变迁,新闻传播活动也因之而不断调整,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
尽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型期的俄罗斯仍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但总的来说,俄罗斯大众传媒在经历了改革初期的裂变和震荡之后,正在朝着有序化方向发展,传播的可控性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