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综述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始终存在,这就使得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大、重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受到破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首先,合理的建筑选址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
应尽量避免在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建设高层建筑。
同时,要对建设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结构、岩土性质等,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结构体系的选择上,常见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的优点,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能力强,但空间布置受到一定限制;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
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高度、地震烈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结构体系。
抗震计算分析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输入地震波等参数,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
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等。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高度不太高、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能够考虑多振型的影响,适用于大多数高层建筑;时程分析法则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地震作用的全过程,但计算量较大,一般用于重要的或复杂的高层建筑。
在构件设计方面,要保证梁、柱、墙等主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
强度是指构件抵抗外力的能力,延性则是指构件在破坏前能够产生较大变形而不丧失承载能力的性能。
为了提高构件的延性,可以采取增加箍筋、控制纵筋配筋率、采用高强度混凝土等措施。
此外,节点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节点是结构中各构件的连接部位,其受力复杂,容易在地震中发生破坏。
因此,要保证节点的强度不低于构件的强度,同时要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固溶淬都能大幅提高其冲击韧性与合金力学性能,但是从性能的优越性方面来比较,Ni/Fe 比设定为9/1的合金的性能明显优于7/3的合金。
6结论①真空退火消除了合金中的氢脆现象,粘结相在钨中的扩散层厚度增加,使界面结合强度大幅提高,因而真空退火有助于改善合金性能。
②合金中钨-钨界面处在固溶淬火后呈现出另一种成分类似于基体的新相———韧性相,使界面结合强度及合金力性能大幅提高。
③经固溶淬火后,Ni/Fe 比为7/3和9/1的合金强度和韧性大大提高,但Ni/Fe 比为9/1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Ni/Fe 比为7/3的合金的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1]张存信,秦丽柏,米文宇,白志国.我国穿甲弹用钨合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6:1-6.[2]虞觉奇,易文质,陈邦迪等.二元合金状态图集[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7,10第一版:498.[3]胡兴军.高密度钨合金在弹用材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9,9:1-3.摘要:汶川等地震的发生让人们看到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超限高层结构设计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是可行的,采取比标准规范更加有效的抗震措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可完善简化的规范设计,为规范设计的不同性能水准提供一个有效的选择,改进已有建筑的评估和翻新,改进和完善区域损失估算,提高历史地震斟察的适用性,提高地震工程研究的效率,提高抗震性能并保证经济效益。
关键词:抗震结构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0引言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芦县地震使人们再次看到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如何提高抗震性能又保证经济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
这些工程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等方面都不同水平地超过现行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如何进行抗震设计缺少明确具体的目标、依据和手段,按照《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办法》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等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工程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试验,从而确定采取比标准规范更加有效的抗震措施,设计者的论证还需要超限额审查,以期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这就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精品]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精品]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79afd5102de2bd96058883.png)
以层间位移角验算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都假定结
构处于线性状态,这与实际的非弹性状态下考虑时
间历程的分析结果不相一致。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
计不能预估结构屈服后的变形能力及在大震时的实
际行为.
16
三水准抗震设防思想规定比较模糊
“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三水 准抗震设防思想规定比较模糊,在实际设计中很难 控制.
失大于100亿美元
7
地震灾害呈现的新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一时一地的严 重自然灾害会引起全球经济的震荡.
智能化程度越高、技术密集性越高,系统所在的结 构物遭受破坏后,其灾难性后果就越严重.
“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防思想以保障生命安 全为主要设防目标,而如今的建筑物往往建造费用 高昂,装修、非结构构件和技术装备的损坏所造成 的损失经常令业主难以承受.
地点 土耳其,艾耳津坎 印度,凯拉里 美国,北岭 日本,神户 俄罗斯,萨哈林 中国,丽江 中国,伽师 中国,包头 伊朗,伽恩-伊尔 兼得 中国,张北 土尔其,伊兹米特 中国台湾,集集
震级 6.8 6.2 6.7 7.2 7.6 7.0 6.9 6.4 7.1
6.2 7.4 7.3
死亡人数 800 10000 57 5438 2965 309
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 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15 为6度时不应降低
现行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
设计目标为保证生命安全
具体实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实质仍主要是采用
基于强度(或承载力)的设计方法,难以对建筑物进 行经济性评估.
线性状态的假定不符合实际
现行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是基于承载力辅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 形等;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新方法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新方法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始终存在,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要求,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地震研究的深入,新的设计方法不断涌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会导致建筑物发生振动,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超过建筑物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结构的破坏。
常见的破坏形式包括墙体开裂、梁柱节点破坏、整体倾斜甚至倒塌等。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目标就是要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障人员的安全并减少财产损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程师们在抗震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新方法。
其中之一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这种方法不再仅仅满足于“不倒”的最低要求,而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功能和业主的需求,设定不同的性能目标。
例如,对于医院、消防指挥中心等重要建筑,要求在强烈地震后仍能保持正常使用功能;而对于普通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可以允许在地震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但不发生倒塌。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通过对地震作用的详细分析和结构的非线性计算,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建筑物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实现个性化的设计。
另一种新方法是隔震技术。
传统的抗震设计是通过增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来抵抗地震作用,而隔震技术则是通过在建筑物底部设置隔震装置,将建筑物与地面隔离开来,减少地震能量向上传递。
常见的隔震装置有橡胶隔震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等。
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地震反应。
例如,在地震发生时,隔震支座会发生水平变形,吸收和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保护上部结构不受破坏。
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尤其适用于对地震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建筑。
消能减震技术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抗震设计新方法。
它是在结构中设置耗能装置,如金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等,在地震作用下这些装置通过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结构的振动。
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

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高层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承受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也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在遭受地震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程度。
一般来说,抗震性能可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抗震、二级抗震、三级抗震和四级抗震。
其中一级抗震代表最高的抗震性能,四级抗震代表最低的抗震性能。
那么,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应该如何设计呢?首先,建筑结构应该采用强度设计。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状结构等。
这些结构形式的设计应符合地震动力学理论的要求,力求达到最优的抗震性能。
其次,建筑物应采用适当的附加装置,如减震器和减振器等。
减震器和减振器是常用的抗震装置,它们能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因地震而引发的震动,降低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此外,高层建筑的每一层都需要进行抗震设计。
每层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建筑结构的刚度和耐震能力,从而达到整体抗震的目的。
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加强构件的抗剪、抗弯以及抗扭能力,采用适当的墙体加固措施等。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应采用全面性的抗震设计。
全面性的抗震设计不仅包括建筑结构的设计,还包括地基的处理、地震隔离、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设计。
这样能够从综合的角度考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
总之,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是重要的部分,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得到重视。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让人们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少受损失,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基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

基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基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地震是自然灾害之一,具有毁灭性和突发性,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高层建筑更是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如何进行抗震设计成为了高层建筑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究基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主要包括高度大、荷载大、刚度小、自重轻等。
由于自重较轻,抗震表现特别敏感,地震作用所产生的地震惯性力极易导致高层建筑的侧向振动和倾覆。
针对这些问题,抗震设计应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地震力计算方法进行综合考虑,确保高层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破坏,人员和财产得到保护。
2.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地震的破坏性。
3.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确保在设计寿命内避免大规模破坏。
三、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措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确保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降低结构受地震影响的危险性。
如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2.合理设置抗震支撑系统,采用合理的降震措施,有效减缓地震作用,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如采用减震支撑器、铅芯橡胶隔震器等。
3.合理设置结构的刚度和弹性,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韧性,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地震的破坏性。
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约束梁加固等。
4.进行地震动力学分析,确定安全等级和设计参数,确保在设计寿命内地震不破坏。
从而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四、结论高层建筑作为一种复杂的构筑物,设计抗震性能是其建设过程中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抗震设计对于高层建筑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结构形式的选择、抗震支撑系统的设置、结构刚度的调整、地震动力学分析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实现高层建筑的科学抗震设计,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要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1. 地基与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首要关键。
合理的地基设计能够分担地震力,减少震害。
为了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固性,以下是一些要点:-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建设高层建筑;-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地震力分析,确保地基符合建筑所需承载能力;-设计合适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承台等,以增强地震抗力。
2. 结构材料选择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使用高抗震性能的混凝土、钢材等结构材料;-确保材料符合国家规定的抗震强度等级;-注意结构材料的施工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框架结构设计框架结构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
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合理选择框架的柱、梁尺寸及布置;-采用适当的加强措施,如剪力墙、抗扭墙等;-考虑水平荷载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框架刚度,以分担地震力。
4. 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抗震设计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减震装置将地震能量分散。
以下是一些隔震设计的要点:-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如橡胶隔震器、钢球隔震器等;-进行详细的隔震装置参数计算和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隔震装置的布置和使用效果。
5. 结构连接设计结构连接设计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以下是一些结构连接设计的要点:-采用可靠的连接件,如高强度螺栓、焊接等;-定期检查和维护连接件的使用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合理布置连接件,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能。
总结: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要点是确保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合理性,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注重框架结构和隔震设计,以及合理的结构连接设计。
这些要点将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建筑和人员的安全。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项目条件和地震安全标准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兴起已成为都市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然而,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常常面临地震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高层建筑一般高度超过50米,甚至更高。
这种高度特点使得结构容易受到地震力的影响。
2. 自重:高层建筑自身的自重通常较大,使得结构需要更强的抗震能力。
3. 柔性: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柔性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这种柔性使得结构在地震中更容易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
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需要遵循以下抗震设计原则:1. 抗震性能目标:确定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目标,包括地震烈度、安全性能要求等。
2. 结构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结构计算方法,包括静力计算、准静力计算和动力响应谱计算等。
3. 结构材料和形式: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4. 结构稳定性: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防止结构在地震中发生局部破坏。
5. 预制与拼装:采用预制和拼装结构,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施工质量。
6. 基础处理: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确保其抗震性能。
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常用的有:1. 静力分析方法:通过静态荷载计算,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位移响应。
2. 响应谱分析方法:基于地震响应谱,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受力情况。
3. 时程分析方法:通过地震波时程分析,模拟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受力情况。
4. 参数分析方法:通过改变结构参数,分析结构的敏感性和抗震性能。
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与改造对于现有的高层建筑,如何提升其抗震性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与改造方法有:1. 增加承载力:通过增大柱子和梁的截面,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 号 : 10 — 9 3 (0 2 5 0 6 — 2 0 6 7 7 2 1 )0— 2 2 0
一
、
展 。在 日本 已将 抗 震 性 能 设 计 的思 想 正 式列 入设 计 和 加 固 标 准 中 ,并 已 由建 筑 研 究 所 ( I BR )提 出 了 相 应 的性 能 标 准 。 欧 洲 混 凝 土 协 会 ( B) 于 2 0 CE 0 3年 出 版 了 钢 筋 混 凝 土 建 筑 结 构 基 于 位 移 的抗 震 设 计 报 告 ,详 细 阐述 了基 于 性 能 的 抗 震 设 计 在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中 的应 用 。
第 5期
邓伟华 :高层建筑基于性能 的抗震设计 方法综述
23 6
小 ,即在结构 的初始造 价与未来 的损失 期望 中达到一种优 化
平衡 。 表 2 抗 震 性 能 目标
规 抗 震 设 计 , 目前 广 泛 应 用 ,设 计 人 员 已经 熟 悉 。对 适
用高度和规则 性等有明确 的限制 ,有局 限性 ,有 时不能适应
益 、 震 后 损 失 与恢 复 重 建 、 潜 在 的历 史 或文 化价 值 等 诸 多 因
素 ,根据 “ 资一效益”准则 ,使结构寿命 周期的总费用最 投
作 者 简 介 :邓 伟 华 ( 9 6 ) 1 7 一 ,武汉 大 学土 木 建 筑 工 程 学 院研 究 生在 读 。 基金项 目:湖北省建设科技项 目资助 ( 鄂建文[01 】 5 2 1 1 4号一 1 ,鄂建文 [01 1 5 15 2 1 1 4号一 1 ) 18。
参 考 文 献
[ F MA一 7 1 E ] 2 3, NE HRP ud l efr ee mirh b i t n f g ie n s t s s ce a it i ob i oh i la o ulig[]F d r E re c Ma a e nA e c , a ig i n s . e e l meg n y n g me t g n y W s n d S a h
收 稿 E期 :2 2 010 t 01 . - 1
“ 生命安全” 和 “ 防止倒塌” 四种水平 ,日本规 定了 “ 正常 使用” 易修 复”和 “ 、“ 生命安全”三种性能 水平 ,我 国则给
出了 “ 坏” “ 修” “ 倒”三种性能水平 。 不 、 可 、 不
( )性能 目标的确定 。即不 同地震水平下结构反应参数 3 的极 限值确 定 ,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功能 与重 要性、投资与效
一
性 能 目标 指 在 不 同 设 计 地 震 水 平 下 ,结 构 应 达 到 的 性 能 水 平 ,包 括 三 个 内 容 :地 震 水 平 、 结 构 性 能 水 平 及 结 构 性 能
目标 。
定 程 度 上 可 以减 轻 地 震 灾 害 造 成 的人 员及 财 产 损 失 ,但 据
随 着 经 济 社 会 的 发展 ,地 震 灾 害 对 人 类 造 成 的 损 失 日益 显 著 。 进 入 21 世 纪 以来 ,世 界 各 地 地 震 灾 害 频 发 ,造 成 了 巨 大 了人 员 及 财 产损 失 。 在 科 学 技 术 高 速 发 展 的今 天 ,如 何 最 低 限 度 的减 轻 地 震 灾 害 带 来 的损 失 依 旧是 摆在 土木 工 程 设 计 人 员 面 前 的一 个 重 大课 题 。 由于 地 震 灾 害 的高 度 不 确 定 性 和 现 代 地 震 灾 害 引起 的 巨 大 经 济 损 失 的新 特 点 ,引 起 世界 各 国 地 震 工 程 界 对 现 有 抗 震 设 计 思 想 和 方 法 进 行 深 刻地 思 考 。 因 此 如 何 完 善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思 想 和 方 法 显 得 具 有 重 要 的 科 学 意义和现实意义 。
此 方 法 设 计 的建 筑 在 震 后 重 建 及 恢 复 所 需 的 时 间 及 费 用往 往
( )地 震 水 平 。 震 水 平 通 常 以一 个 基 准 期 内 的某 个 超 1 地 越 概 率 来 表 达 ,世 界 各 国 的地 震 水 平 设 定各 不相 同 ,我 国规 范 的三 个 地 震 水 平 见 表 1所 示 。
三 、基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的 主要 内容
1 性 能 目标 .
各 国规 范 所 采 用 。其 主 要 抗 震 设 计 指 导 思 想 是 :“ 震 不 坏 , 小 中 震 可 修 ,大 震 不 倒 ” ,以 控 制 结 构 在 小 震 及 中震 作 用 下 的 损 伤 发 展 , 防止 结 构 在 罕遇 地 震 作 用 下 发 生倒 塌 。 这 些 手 段 在
新 技 术 ,新 资 料 ,新 结 构 体 系 的发 展 。 基 于 性 能 抗 震 设 计 ,目前 较 少采 用 , 计 人 员不 易 掌 握 , 设 所 承 担 的风 险 较 大 。 为 实 现 高 层 结 构 的设 计 提 供 了可 行 的 方 法 ,有 利 于 技 术 进 步 和 创 新 。 技 术 上 还 有 些 问题 有 待 研 究 改
性 能 设 计 从 位 移 与 变 形 开 始 ,通 过 计 算 求 解 结 构 的强 度 与 刚 度 ,完 成 结 构 设 计 。 性 能 评 估 则 是 从 结 构 的 强 度 与 刚度 开 始 ,分 析 结 构 的 位 移 与 延 性 ,对 结 构 性 能 做 出判 断 。 与设 计 方 法 一 样 ,性 能 评 估 可 以分 为 直 接 分 析 法 与 能 力 谱 法 ,直 接 分 析 法 有 弹 性 分 析 、 静 力 非 线 性 分析 及 动 力 非 线 性 分 析 。 动 力 非 线 性 分 析 是 最 适 用 的评 估 方 法 ,但 具 有 一 定
研究方向 ,主要包括 :确定设防水准 ;确定结构 的性能参数、
性 能 水 准 、 性 能 目标 ;确 定 合 理 的 设 计 方 法 ;制 定 相 应 的设 计 规 范 和 规 程 等 。 目前 这 些 方 面 的 理 论 研 究 工 作 已大 量 展 开
并取 得 一 定 的 成 果 。
要的发展 , 目前在 高层 建筑 结构设计中应用是可行 的,若要
在 所 有 建 筑 结 构 的 设 计 中 应 用 ,还 有 待 深 入 探 讨 及 设 计 人 员
的理解和掌握 。 目前 ,也可用此方法对按现行规范规程设计
的 结 构 所 能 达 到 的性 能 目标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探 讨 ,使 经 验 性 的
第 1 2卷 第 5期
201 住 2
中 国
水
运
V .2 O1 1
May
No. 5 2 2 01
5月
Ohi a n Wa er t Tr sp t an or
高层建筑基于 性能的抗震设 计方法综述
邓 伟 华
( 汉 大 学 土木 建 筑 工程 学 院 , 湖北 武 汉 4 0 7 ) 武 300 摘 要 :文 中 阐述 基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研 究 进 展 。首 先 介 绍 了基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的研 究 背 景及 其基 本概 念 。 在 此
进。
这 个 比较 说 明 ,基 于 性 能 要 求 的 抗 震 设 计 方 法 是 一 个 重 确 定 性 能 目标 的研 究 还 远 未 成 熟 , 不确 定 因素 的考 虑 、 多 重 性 能 水 平 的 划 分 、 结 构 控 制 特 性 的 选择 以及 各 种 新 结 构 类 型 与 新 材 料 的使 用 都 加 大 了确 定 性 能 目标 的 难 度 。 我 国 现
行规 范的实际性能 目标是 “ 小震不坏、中震 可修 、 大震 不倒 ” ,
给 出 了 “ 震 ”与 “ 震 ” 的 位 移 限值 ,但 对 “ 小 大 中震 可 修 ” 并没 有 计 算 量 化 。
2 设 计 方 法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增大系数和构造等规 定与定量化的性能 目标、性能水准有所
比 较 ,这 是 很 有 实 际 意 义 的 。
表 1 我 国抗 震 设 防 水 平 的 划 分
超出业主及社会 的承 受能力 。因此 ,采 用多级性 能水准来进
行 工 程 结 构 的抗 震 设 防 已逐 渐 受 到 重 视 ,基 于 性 能 的 抗 震 设 计 方 法 将 成 为 未 来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的主 要 趋 势 之 一 。 本 文 针 对 高 层 建 筑 基 于 性 能 的 抗 震 设 计 方 法 的主 要 内容 作 了相 关 的 介 绍 和 评 述 ,讨 论 了相 关 方 法 的 优 缺 点 。
基 础 上 ,总 结 了基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研 究 的主 要 内容 。通 过 将 其 与 常 规 设 计 方法 进 行 对 比 ,论 述 了基 于 性 能设 计 方 法 的 优 越 性 ,并 针 对 基 于 性 能 抗 震 设 计 研 究 趋 势 及 方 向 提 出 了 作 者 的 几 点 看 法 。 关 键 词 :抗 震 设 计 ;性 能 目标 ;性 能 评 估 ;地 震 反 应
以 保 证 人 的 生命 安全 为 基 本 目标 的抗 震 设 防 标 准 为 现 行
与此 同时我国在基 于性能 的抗震设计方 面也 开展了纵多
的研 究 及 探 讨 ,基 于 性 能 的 抗 震 设 计 的主 要 内容 及 其 在 实 际 工 程 中 的应 用 为 国 内诸 多 学 者 所 逐 步 接 受 。并 于 2 0 年 颁 04 布 了 建 筑 工 程 抗 震 性 态 设 计 通 则 ( 用 ) 试 ,正 式 的 将 基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方 法 列 入 了我 国行 业 标 准 。
二 、 基 于 - 的 抗 震 设 计 研 究 概 述 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