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曲《瑶山夜画》的音乐特征及演奏诠释

合集下载

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扬琴曲《林冲夜奔》是以中国古代著名水浒传中的人物林冲为题材创作的一首曲目,
作曲家通过扬琴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将林冲夜间逃脱的场景进行了描绘。

演奏技巧方面。

扬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其特点是音色清脆悦耳,表现力丰富。

在《林冲夜奔》中,演奏家需要通过扬琴的技巧来表现夜间逃脱的紧张和刺激感。

使用快
速的连续音符和跳弦技巧,可以模拟林冲疾驰的速度感。

通过强弱的变化和琴弦的滑弦技巧,可以呈现出林冲在夜间行进中时而遇到的阻碍与困惑。

情感表现方面。

《林冲夜奔》在表现林冲夜间逃脱的过程中,主要展现了他对生死的
无畏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在演奏中,演奏家需要通过音乐来表现这种情感。

可以运用
琴弦的强弱变化和音符的长短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层次,使乐曲中的高潮部分更加激动人心。

通过速度的加快和音色的柔和来凸显出林冲在夜间逃亡中的紧张感和追逐感。

在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中,还需注意节奏的准确与稳定。

《林冲夜奔》中有许多快速、跳跃的音符,需要演奏家具备良好的技巧和节奏感。

只有掌握好节奏,才能将曲目中的情
感表现得到充分的展现。

扬琴曲《林冲夜奔》通过扬琴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将林冲夜间逃脱的情景进行了
生动地描绘。

演奏家需要灵活运用扬琴的技巧,通过速度、跳弦、滑弦等手法,表现出曲
目中的紧张、刺激感。

要注意掌握节奏的准确与稳定,使乐曲中的情感表现更加深入人
心。

瑶族舞曲的理解

瑶族舞曲的理解

瑶族舞曲的理解
《瑶族舞曲》是一首由刘铁山和茅沅创作的瑶族乐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地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生动地体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趣。

《瑶族舞曲》主要运用了民族乐器,突出了民族乐器的音色与性能,善用同组乐器的不同音色组合。

乐曲的主题由高胡奏出,悠静委婉,犹如一位窈窕少女翩翩起舞。

随后,管子、笙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姑娘们纷纷加入舞蹈的行列,情绪逐渐高涨。

音乐非常柔美轻缓,人们仿佛看到节日之夜长鼓奏响歌声轻起时,身着盛装的瑶家儿女聚集在银色的月光之下。

随着主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舞蹈行列。

气氛逐渐热烈,管乐奏出活泼欢快的主题,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腾舞跃起来,尽情抒发了兴奋的心情。

因此,《瑶族舞曲》是一首能让人感受到瑶族人民热情、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的乐曲。

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音乐特征

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音乐特征

2021年16期┆13 争鸣 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音乐特征白雪琼摘 要:现代扬琴曲《林冲夜奔》取材于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水浒传》,由扬琴演奏家项祖华教授创作而成。

乐曲吸取了昆曲和京剧的戏曲元素,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中国现代扬琴作品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现代扬琴;《林冲夜奔》;音乐特征;创新一、现代扬琴曲《林冲夜奔》民族化的旋法特征(一)昆曲元素的运用项祖华先生通过借鉴明代李开先的昆曲《宝剑记·夜奔》中的音乐元素,来描写林冲遇险、峰上踏雪、夜奔凉山等故事情节。

乐曲的旋律发展以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为基础,在旋律发展中带有京剧板腔体结构和昆曲曲牌体结构。

(二)鱼咬尾——传统创作手法的运用项祖华先生在《林冲夜奔》的第二段音乐中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鱼咬尾”。

《林冲夜奔》又叫“顶针”或“衔尾式”,是指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沿用上一句旋律的结束音的乐句结构形式。

《林冲夜奔》的写作手法使乐句之间环环相扣,增加了乐曲的紧张感,用音乐语汇展现了林冲夜上梁山的场景与心态, 二、中西交融的曲式结构与和声特点 现代扬琴曲《林冲夜奔》在曲式结构上,将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承转合”结构与西方复三部曲式结构完美融汇。

作者运用中国传统音乐思维,将乐曲分为引子和四个带标题的独立性段落,为叙事性音乐结构。

《林冲夜奔》在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的基础上,还采用了西方曲式中展开型的复三部曲式和方整性的乐句结构。

而在音乐的调式调性上,又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七声调式,极好的实现了中、西音乐创作手法的交汇贯通。

(一)传统曲式与西洋曲式结构的完美结合(1)传统段落结构 乐曲中四个段落构成了乐曲的主题部分,四个乐段独立却又相连,层层递进,不断地根据故事情节引入更多的音乐材料,与引子一起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作品主题的指引下,标题性段落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极好地诠释了乐曲的内容与思想。

中国广东音乐中扬琴的应用及演奏艺术

中国广东音乐中扬琴的应用及演奏艺术

在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上,扬琴在曲目的演奏技巧及其音色上完全能表达出广东音乐曲目中的清脆明亮、曲调优美流畅、节奏清晰明快的风格特点。

同时扬琴在广东音乐演奏工具中具有重要地位。

无论是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十分鲜明、扬琴在广东音乐发展中也起着十分广泛的运用,扬琴的制作和演奏技巧方面可以更多的丰富广东音乐。

一、扬琴在广东音乐中的应用扬琴是外来的乐器,经历了400多年的不断发展演变,成了今日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

除了独奏、合奏、重奏、协奏等多种表演形式外,还成为许多民族乐器、地方戏剧、曲艺等的伴奏乐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

常用演奏技法有单竹、双竹、轮竹、滚竹、弹轮、上下滑弹及顿音、拨音、泛音等。

将这些竹法运用在不同地域的地方戏剧和曲艺中旋律会更加优美悦耳,感情会更加丰富多彩,音色会更加明亮多变,节奏会更加鲜明突出。

在广东音乐中,广东人把扬琴称之为乐队的“音胆”。

在小型乐队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扬琴作为乐队的中心,通过较大的肢体演奏动作,挥动的琴竹如同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使演奏者之间在速度节奏的起承转合上达到一定得默契,起到指挥的作用。

由于扬琴的音域宽广,余音袅袅,在乐队中能够协调和配合好各个声部的需要,而且扬琴半音齐全,转调方便,也是乐队中各种乐器的定弦,演奏中协调音准的中坚力量。

因此扬琴在广东音乐中具有多样性的运用中国广东音乐中扬琴的应用及演奏艺术■李瑶至时的静谧和寂寥,和之前夏天时动态十足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2.比喻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

通常用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举例如下:原文:And then it covers them up snug,you know,with a white quilt.赵译:它就拿一床白被窝给它们严密密的盖起来。

原文:Let ’s pretend the glass has got all soft like gauze,so that we can get through.赵译:咱们假装那玻璃变软了,软得象纱布似的,可以钻得过去的。

民乐合奏《瑶族舞曲》鉴赏

民乐合奏《瑶族舞曲》鉴赏

民乐合奏《瑶族舞曲》鉴赏一、民族器乐作品《瑶族舞曲》《瑶族舞曲》是一首诞生于上个世纪的民族器乐合奏曲,由彭修文根据西洋管弦乐原版改编而来,作品发挥了民族器乐个性鲜明、色彩丰富的优势,极具民族风格。

同时,由于作品在配器上的精心铺排,使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直至现在,还有许多民族乐队都会将本首作品作为演出的保留曲目。

《瑶族舞曲》通过对一个节日歌舞场面的刻意描绘,表现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瑶族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当地人民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二、《瑶族舞曲》赏析《瑶族舞曲》的一开始由低音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轻轻的演奏出一个简短的引子,渲染出一派宁静安逸的氛围。

仿佛来到了夜幕降临、皓月初生的时候,瑶族的同胞身穿节日的盛装,敲击着长鼓,络绎不绝的四方赶来参加盛会,他们聚在一起尽情舞蹈,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夜晚。

随后来到了作品的第一个部分,在拉弦乐器轻柔的和声衬托下,高胡通过其独特且纤细的音色,以独奏的形式展现出柔美舒缓的主题旋律,宛如一位身材苗条、面容娇美的瑶族少女,面对着柔和的月光翩翩起舞。

而伴随着主题的呈现,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紧接着中音笙在中音区使用浑厚的音色,奏出根据主题衍变出热情奔放的旋律,随后这一旋律又由管弦乐声部轮番演奏,两个声部之间的碰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个部分结束后,乐曲来到了第二个部分,这一部分的调式跟节拍都产生了变化。

开始部分的旋律富有歌唱性,到了中间部分则是由笙吹奏出轻快活泼的旋律,加上竹笛的节奏点缀,加强了作品的律动性。

第二部分在情境上,仿佛是一对年轻的瑶族男女,用他们民族的歌舞形式来互诉衷肠,淳朴的爱情加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使他们的脸上都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

整个第二部分在调式、速度以及情境上都与第一部分截然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二者之间的对比,不过旋律的核心两者却基本形同,因此乐曲的音乐风格也保持了一种协调统一的状态。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主题回归后歌曲的氛围感越来越强烈,情感也变得越来越奔放,仿佛大家都在纵情的歌唱、舞蹈。

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交织的意境美——扬琴新曲《落花·夜》演奏分析

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交织的意境美——扬琴新曲《落花·夜》演奏分析

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交织的意境美——扬琴新曲《落花夜》演奏分析吴秋含【摘要】The paper analys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Yangqin work Flowers-falling--Night and sorts out the creation of its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beauty is created by beautiful soul and the sound of music by proficient skills.Adequate practice is the basis while it is the deepest inner sense and people’s expression with sensibility that moves audiences.The perfect mixture of performance with reason and expression with sense will create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moving soundof music.%通过对扬琴新曲《落花·夜》的演奏分析,描摹和梳理了《落花·夜》意境美与音乐之声的创生及由来:意境之美由美好心灵创造,音乐之声由熟练手法而生。

乐由心生,"乐"是人们对生活、情感的一种态度,随心境而变化,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感性,而演奏技巧则是对这种感性的一种理性支撑。

足够的理性练习(对节奏、节拍、音准、时值、音色控制能力的练习)是理性演奏的基础,没有理性演奏的支撑再美好的曲谱和情感也无法通过演奏表现出来;但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和人们的感性表达。

在扬琴演奏中,要准确把握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的平衡和适度原则。

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林冲夜奔》是一首扬琴曲,其曲风激昂,充满朝气,表现了林冲为了自由而奋力挣扎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要注意弹奏的速度和力度的转换。

曲子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速度较快,需要清晰而有力地弹奏。

在这两段中,需要突出几个重要的音符,如C2和E2音的长音,以及G2和A2音的连续下滑音。

这些音符是表现林冲奔跑场景的关键所在,需要在力度上做到恰到好处,让人感受到奔跑时的冲劲。

其次,要注意音乐性的表现。

在第三段曲子中,速度突然放慢,传递出一种想到达目的地时的紧张感。

在弹奏这一段时,需要把节奏控制好,确保每个音符都准确有力,同时注重变化和情感的表现。

特别是在音符跨度较大的地方,需要有意识地调整弦的力度和角度,让音乐流畅而有感染力。

最后,需要注意音乐的情感表现。

整首曲子充满激情和豪迈。

在演奏时,需要充分理解各个乐句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变成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音符,让观众在听到这首曲子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英雄气息和豪放不羁。

总之,在演奏《林冲夜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扬琴的特点,掌握好速度、力度和音乐性的转换,注重情感和表现,并且认真理解和体会曲子的内涵和情感蕴含,以期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扬琴独奏曲《青年叙事曲》作品分析

扬琴独奏曲《青年叙事曲》作品分析

扬琴独奏曲《青年叙事曲》作品分析扬琴独奏曲《青年叙事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首非常精彩的作品,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首曲子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充分展现了扬琴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扬琴独奏曲进行一番分析。

我们来分析《青年叙事曲》的曲式和音乐结构。

这首曲子的曲式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自由奔放的旋律、细腻动人的音符以及激情澎湃的音乐片段。

曲子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以琵琶、二胡、箫等传统乐器创作的音乐曲子,其中古典乐器的流畅演奏与新兴的音乐元素相结合,为这首曲子增添了更深的魅力和韵味。

我们来分析《青年叙事曲》的音乐主题和表现手法。

这首曲子以青年的成长、奋斗和追求为主题,通过音乐来表现青年们的心路历程。

曲子中旋律动人,表现出了青年人的激情与朝气,音符轻快跌宕,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与果敢。

曲子还运用了许多传统的音乐手法,如变奏、重复等,使得曲子更具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我们来分析《青年叙事曲》的表演特点和演奏技巧。

这首曲子对于演奏者的技巧要求非常高,需要演奏者具备扬琴演奏的基本功底,包括手指的柔韧性,演奏技巧的娴熟程度等。

演奏者还需具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理解能力,能够将曲子中的情感细腻地表现出来,使得曲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充分发挥扬琴的悠扬音色和婉转音韵,使得曲子更具魅力和韵味。

我们来分析《青年叙事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这首曲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它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同时也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使得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韵味,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琴曲《瑶山夜画》的音乐特征及演奏诠释摘要:扬琴中的著名曲目《瑶山夜画》是近些年来最受瞩目和喜爱的扬琴曲目之一。

随着现阶段扬琴曲目的不断丰富化和多样化,大量的扬琴作品出现在各种演出中,但是一些风格和技巧被重复的使用,致使目前出现了严重的扬琴审美疲劳,然而《瑶山夜画》以其自身独特的调式和风格却一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也是说明了《瑶山夜画》一曲中蕴含的独特味道。

在此背景下,文章从人文情怀、音乐特征以及演奏诠释三方面展开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瑶山夜话》;人文关怀;音乐特征;演奏诠释
我国著名的扬琴演奏家许学东的最经典之作便是《瑶山夜画》。

其旋律极其优美婉转,同时节奏的运用也十分新颖恰当,进而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者在其作品中融入了浓浓的民主风格以及独特的手法,在保障其传统的风格和内涵的同时,又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创新。

文章从《瑶山夜画》的人文情怀、音乐特征以及演奏诠释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升人们对于《瑶山夜画》的认识,以及给以扬琴创作者以及演奏者更多的灵感,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扬琴曲《瑶山夜画》的人文情怀
许学东先生其创作的扬起作品风格多种多样,然而一
成不变的是其作品中浓浓的人文情怀。

许学东先生作为一名出生自少数名族生活区的扬琴创作家,在其作品中也难以蕴含了深深的民主音乐风格,这也体现了许学东先生身上难以割舍、深深的民族情怀[1]。

在《瑶山夜画》一曲中,主要体现出了瑶族任命的人或习俗,是一曲深含人文情怀的作品。

瑶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群山环绕的地方,瑶族人民耕作了几千年,沉淀着深深的人文情怀。

许学东先生在创作这首扬琴名作之前就亲身前往了瑶族的生活地点,深刻的去感受和体会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进而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自身所感受到的瑶族人民的人文情感表现了出来,这也是《瑶山夜画》一曲倍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二、扬琴曲《瑶山夜画》的音乐特征
(一)变奏和回旋和完美结合
在《瑶山夜画》一曲中,变奏和回旋的完美结合是其最主要的音乐特征之一。

许学东先生在其音乐创作中,对传统的音乐理念进行了创新,将较为常用的回旋曲式中有机的融入了变奏的成分,进而使得《瑶山夜画》变成回旋式的变奏曲。

听众在倾听时,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2]。

该作品的创作中融入了很多我国民族音乐的成分,并且在曲式的结构上也将原有的单一回旋法给以了突破,进而实现了每一
部分的回旋相呼应,在主要旋律不变基础上还实现了变奏的音乐形体目标。

这种回旋式的变奏曲其大胆的使用,实现了许学东先生自身的音乐创作特色突破,而且对传统的扬琴演奏技巧也给以了突破。

随着目前扬琴演奏方式以及风格的多样化趋势,《瑶山夜画》一曲中其对调式调性的独特雕琢以及规划,最为恰当和完美的诠释了创新和传沿,让《瑶山夜画》在进行大胆创新的同时有没有抛弃传统的精神。

(二)表现形式推诚出新
随着扬琴这个乐器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一手法演奏的形式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善,充分的发挥双手,主动、灵动的混合手法是目前主要的演奏手法。

在进行传统的继承和吸收的基础上,《瑶山夜画》还进行了西洋乐器优势的借鉴。

我国的扬琴演奏,其已经属于自成一体,具备着极其多样化的演奏技巧以及表现的方式[3]。

例如:双音、单音、琵琶音、滑奏、拨奏等等。

在演奏中他们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时如潺潺小溪涓涓流;时而极其婉转动人,时而优势轻快活泼。

这些多样化的扬琴表现手法要给予了扬琴乐曲无限的生命。

在《瑶山夜画》一曲中,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给以了慢上、快下以及缓进的音乐表现特点,其本意在于对动物的鸣叫声进行模仿,实现作品的如诗如画以及惟妙惟肖。

而接下来的闷音更是点睛之笔,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了寂静的夜空被打破,那种强烈的立体感,给予了音乐一种难以言表的生命
力,不是一个妙字可以形容。

三、扬琴曲《瑶山夜画》的演奏诠释
在现代的扬起演奏中主要通过演奏技巧的多样化来实现演奏音色的改变,进而增加整个乐曲的层次性以及可听性。

在《瑶山夜画》中,许学东先生在其创作中就充分的在演奏上进行了大胆的多元化创新,诠释了这部作品其内涵的人文情怀。

抓弦是指使用手指指尖向内、手腕向上进行提拉,进而实现琴弦出现一种特殊的音色[4]。

在《瑶山夜画》中一开始的平稳节奏,作者便合理生动的应用了抓弦的音色,进而实现了A主题的引入,把一个羞涩、腼腆的少女形象体现了出来。

还进行了左手的反竹高音区的弹奏,这样音色也就变得更为明亮和清脆,在细细的聆听中,听众甚至会感受到一个背着背篓的小女孩在弯弯的小路上蹦跳着向自己走来,而皎洁的月光还一直和少女的身影相伴相依。

反竹的演奏方式是将琴竹给以由正打向反的改变,即把琴竹进行180度的翻转,这样的演奏方式可以得到一个极其清脆的音色,在《瑶山夜画》中反复的使用该演奏手法,给以听众一种飘渺神秘的感觉。

在扬琴的演奏中,除了对一些传统的演技技巧的继承之外,一些新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的应用中。

在《瑶山夜画》一曲的演奏中就充分的使用了新的演奏技巧,一些技巧是在
进行某种特殊音响的模仿,进而使得整个乐曲的风格的主体更加丰富化,使得乐曲听众能感受到的音乐色彩也更加突出。

在《瑶山夜画》中最为明显的新技巧使用体现在弹轮的下滑音,其给予了静谧的夜色一种神秘甚至诡异的色彩。

四、结语
纵观古今中外的扬琴发展史,其扬琴的创作方式以及演奏技巧都出现了极其丰富的变化。

文章通过在人文关怀、音乐特征以及演奏诠释三方面的分析探究,对《瑶山夜画》一曲中所存在的浓浓民族情怀,从扬琴曲目演奏形式进行了展现,对《瑶山夜画》中所蕴含的独特艺术结构的深刻描写刻画,以及其音色以及表现方式的大胆创新都给以了细致的分析。

《瑶山夜画》通过其变奏和回旋和完美结合、表现形式推陈出新的乐曲特点、深深的人文情怀以及创新和继承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实现了其独具一格的作品风格,也受到了听众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王义茹,初晓.灵动音符的完美诠释――扬琴名曲《瑶山夜画》的独得之见[J].乐器,2011(11):50-53.
[2]王景莹.从“技巧与表现的统一”谈扬琴作品《瑶山夜画》[J].大众文艺,2016(12):145-146.
[3]周珊.论《瑶山夜画》本体分析与演奏处理的关系[J].音乐生活,2016(05):77-78.
[4]闭宗庭.传统・生活・天人合一――阳山先生近期山水画赏析[J].美术界,2014(12):59-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