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乐曲精选50首【音乐欣赏】

合集下载

扬琴谱扬琴曲谱扬琴乐谱

扬琴谱扬琴曲谱扬琴乐谱

扬琴谱扬琴曲谱扬琴乐谱曲谱标题类别词/曲作者演唱(奏)上传上传时间01悠悠扁担寄湘情(扬琴三重奏)扬琴乐谱暂⽆/巢蓉暂⽆热爱⾳乐882017-04-1002晋韵情思扬琴乐谱暂⽆/韩晓莉暂⽆秋叶起舞2016-11-1503热⼟(扬琴组曲《元宵夜》之三)扬琴乐谱暂⽆/于海英暂⽆秋叶起舞2016-10-2004情思(扬琴组曲《元宵夜》之⼆)扬琴乐谱暂⽆/于海英暂⽆秋叶起舞2016-10-2005闹花灯(扬琴组曲《元宵夜》之⼀)扬琴乐谱暂⽆/于海英暂⽆秋叶起舞2016-10-2006紫⽵调(周谦编订版)扬琴乐谱暂⽆/沪剧曲谱、周谦编订暂⽆车⾥⼦2016-09-2607鸽⼦(扬琴⼆重奏)扬琴乐谱暂⽆/古巴歌曲、孙琦改编暂⽆车⾥⼦2016-09-0608⽵林涌翠扬琴乐谱暂⽆/项祖华暂⽆秋叶起舞2016-06-0709红领⼱之歌(原名:飞翔吧,红领⼱)扬琴乐谱暂⽆/刘达章暂⽆秋叶起舞2016-06-0710百花迎春扬琴乐谱暂⽆/潘⼴德暂⽆秋叶起舞2016-06-0711汨罗江上扬琴乐谱暂⽆/古曲、王沂甫改编暂⽆秋叶起舞2016-06-0712海燕(郑宝恒作曲版)扬琴乐谱暂⽆/郑宝恒暂⽆秋叶起舞2016-06-0713海鸥扬琴乐谱暂⽆/宿英暂⽆秋叶起舞2016-06-0714⼆声部弹奏练习扬琴乐谱暂⽆/车尔尼曲、刘达章改编暂⽆秋叶起舞2016-06-0715和⾳弹奏练习扬琴乐谱暂⽆/车尔尼曲、刘达章改编暂⽆秋叶起舞2016-06-0716单⽵轮练习扬琴乐谱暂⽆/车尔尼曲、刘达章改编暂⽆秋叶起舞2016-06-0717连弹练习曲扬琴乐谱暂⽆/车尔尼曲、刘达章改编暂⽆秋叶起舞2016-06-0718春江花⽉夜扬琴乐谱暂⽆/范志喜改编暂⽆秋叶起舞2016-03-0819⾦翎思――满乡随想扬琴乐谱暂⽆/刘寒⼒暂⽆秋叶起舞2016-03-0820黄⼟情扬琴乐谱暂⽆/黄河黄河秋叶起舞2016-03-0821渔⾈唱晚扬琴乐谱暂⽆/古曲、黄河改编黄河秋叶起舞2016-03-0822⾦⾊牧场扬琴乐谱暂⽆/黄河黄河秋叶起舞2016-03-08器乐乐谱分类钢琴乐谱电⼦琴谱⼿风琴谱萨克斯谱长笛乐谱铜管乐谱吉他乐谱胡琴乐谱笛箫乐谱葫芦丝等古筝古琴琵琶乐谱扬琴乐谱⼝琴乐谱提琴乐谱其他乐谱推荐扬琴乐谱热门扬琴乐谱映⼭红。

中国扬琴考级曲目

中国扬琴考级曲目

中国扬琴考级曲目
一级
金蛇狂舞、小猫钓鱼、春光舞、拖拉机来了、紫竹调、黎明舞曲、晨钟报晓、喜洋洋;
二级
风车、捉迷藏、塔什瓦依、一点红、倒垂帘、旱天雷、跳皮筋舞曲、春郊试马;
三级
喜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欢乐的新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陕北民歌)、欢乐歌、龙灯、雨打芭蕉、丰收的喜悦;
四级
双手开出幸福泉、春到清江、美丽的非洲、大浪淘沙、雨打芭蕉(广东音乐)、弹词三六(江南丝竹)、节日的天山、游击队歌、东湖之春;
五级
红河的春天、春满江南、打起锣鼓庆丰收、昭君怨(广东音乐)、流水欢歌、江南新貌、潘吉尕木卡姆变奏曲、秧歌;
六级
渔岛月夜、欢乐的火把节、龙船、映山红、将军令(四川扬琴曲牌)、阿斯图里亚斯的传说、云雀、洪湖随想;
七级
苏武牧羊、忆事曲、木兰辞变奏曲、怀念、思、边疆的春天、渔舟唱
晚、樱花;
八级
土家摆手舞曲、莫愁女随想曲、离骚、黄河、丝路掠影、乌苏里船歌、天山诗画、查尔达什舞曲;
九级
竹林涌翠、川江音画、青年叙事曲、凤凰于飞、海峡音诗、川江韵、流水、风暴;
十级
林冲夜奔、屈原祭江、海燕、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觅、秋·梦·藕、鸟之舞、流浪者之歌。

扬琴戏曲目大全

扬琴戏曲目大全

扬琴戏下载曲目,1扬琴秦英征西(大破三阴阵)【8集】2扬琴-呼家将3呼家小聚会【8集】3扬琴-呼家将4京城夺印【6集】4扬琴-呼家将5呼延庆诓兵【6集】5扬琴-呼家将6北国认父【8集】6扬琴-呼家将7鞭震六国【8集】7扬琴-呼家将8兵困皇城【8集】8呼家将9杀庞文大破肉丘坟【8集】9呼家小将1大闹汴梁城【6集】10呼家小将3父子情长【6集】11呼家小将4群虎救驾【6集】12呼家小将5仁宗驾崩【5集】13呼家小将6王华登基【8集】14呼家小将7双龙走国【8集】15琴书.铡西宫【8集】16琴书《黑驴告状》【6集】17琴书《秦琼卖儿》【8集】18琴书《薛莲灯赶考》【8集】19扬琴-孟丽君1逼婚【8集】20扬琴-孟丽君2盘夫【7集】21扬琴-孟丽君5夫妻团圆【6集】22扬琴-王天宝下苏州【42集】23扬琴-银河走国【8集】24琴书.恩仇记【23集】25琴书《白玉楼讨饭》【10集】26琴书《酒醉翠花宫》【11集】27琴书真假罗成【9集】28琴书狸猫换太子【12集】29琴书马踏河间府【8集】30琴书-回龙转【25集】31琴书-血书白绫记【12集】32扬琴_叭狗告状【5集】33扬琴_陈三两爬堂【6集】34琴书-打蛮船【5集】35扬琴-狄仁杰赶考【2集】36扬琴-杜十娘【4集】37琴书《响马传》【9集】38扬琴-李天宝吊孝【6集】39扬琴-林桃府【10集】40扬琴-吕洞宾戏牡丹【2集】41扬琴-罗成打擂【4集】42扬琴-罗家将【16集】43扬琴-孟姜女哭长城【3集】44扬琴-穆桂英下山【10集】45扬琴-乾隆下江南【10集】46扬琴-秦雪梅吊孝【3集】47琴书-呼延庆打擂【6集】48琴书-呼延庆征北【4集】49扬琴-龙凤缘【8集】50扬琴-香囊计【10集】51琴书-响马传1程咬金劫皇杠【8集】52琴书-薛雷扫北【19集】53扬琴-水漫金山【2集】54扬琴-探窑【2集】55扬琴-王天宝闹洞房【3集】56扬琴-无情郎【2集】57扬琴-小乔哭周瑜【2集】58扬琴-五虎侠义【70集】59扬琴-玉佩姻缘【29集】60扬琴-张海斗【41集】61扬琴-张廷秀私访【5集】62扬琴-樊梨花征西【32集】63琴书-乾隆私访【7集】64琴书-秦琼打擂【6集】65琴书-铡包勉【8集】66琴书小八义【45集】67琴书-八贤王私访【8集】68琴书-恶僧传【40集】69琴书-呼家将1呼延庆上坟【7集】70琴书-呼家将2呼延庆打擂【6集】71琴书-穆桂英大破天门阵【32集】72琴书赵匡胤登基【8集】73扬琴戏江宁府【12集】74扬琴戏小罗锅【10集】75琴书万瞎子当皇帝【8集】76琴书海瑞传奇海瑞赶考【12集】77琴书闹花灯【8集】78琴书九死还阳传【6集】79琴书秦琼卖儿【8集】80琴书八马英烈【26集】81琴书无艳春秋【85集】。

一首琴曲汨罗江屈子诗传耀楚乡——扬琴曲《汨罗江上》艺术欣赏

一首琴曲汨罗江屈子诗传耀楚乡——扬琴曲《汨罗江上》艺术欣赏

一首琴曲汨罗江屈子诗传耀楚乡——扬琴曲《汨罗江上》艺术欣赏作者:王樱蒂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3期王樱蒂(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王沂甫的扬琴曲《汨罗江上》以凭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题材,把他创新的扬琴拨弦和滑拨新技法,首次运用到该乐曲中,提高和丰富了扬琴演奏艺术的表现力,使人们欣赏起来意蕴秀美,韵味十足。

关键词:扬琴曲《汨罗江上》;凭吊屈原;新技法;欣赏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09-02扬琴曲《汨罗江上》,是我国著名扬琴教育家、演奏家王沂甫教授的代表作品。

这首扬琴独奏曲是根据古曲《罗江怨》改编而成。

1935年王沂甫首创了扬琴上的拨弦和滑拨弦技法。

该技法音乐的音响形象效果是,犹如划着双桨,船儿在清澈的江流上荡漾,滑拨激烈节奏快速时,又如船儿万剑穿梭般在江域中竞争,有一种百舸争流的音乐意境。

因此激发了王沂甫的创作热情,联想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在中国,人们会在端午节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民间流传吃棕子,赛龙舟的习俗,已然成为中国人的节日传统。

于是在古曲《罗江怨》的基础音调上改编创作了扬琴独奏曲《汨罗江上》,并首次将拨弦和滑拨技法用于乐曲之中。

一、《汨罗江上》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自然的风光美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位于湖南东北部。

汨罗江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汨罗江在洞庭湖东侧,属洞庭湖水系,在汨罗江注入湖口以上约1.5公里,有个河泊谭,潭水很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江殉难处,有石碑记其事。

每年在此处举行大型的民间龙舟赛。

沿汨罗江而下约20多公里,有座玉笥山,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

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屈原祠也称屈子祠,就座落在江对面的小山上。

自然风光旖旎,园林树木郁郁葱葱,屈原的高大雕像挺立在祠院中间。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给世人的警示意义深远。

扬琴乐曲精选50首【音乐欣赏】

扬琴乐曲精选50首【音乐欣赏】

扬琴乐曲精选50首【音乐欣赏】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简介;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亚速、波斯等古代中东国家,流行着一种弦击乐器,名叫萨泰里琴。

明朝(1368~1644年),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

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

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

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

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

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

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

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

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

张钢丝弦,高音用钢弦,低音用缠弦。

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棰。

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

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

音域分别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音乐分析

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音乐分析

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音乐分析摘要:扬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了解扬琴对了解我国历史,弘扬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扬琴起源于波斯、后又被我国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民族音乐的代名词。

本文以扬琴独奏曲中的《苏武牧羊》为研究对象,通过乐曲的结构和背后蕴含的背景故事,分析了音乐的特点,以期能够扬琴的演奏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扬琴;音乐分析;传统文化引言:扬琴的演奏同样需要深入地研究,不但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同时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熟悉各类历史典故。

想要更好地为听众展现乐曲的中心,就必须从思想内涵和演奏风格入手,融入自身对乐曲的理解,从而实现更好的演奏效果。

《苏武牧羊》是我国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讲述了西汉时期,汉朝的来使苏武被匈奴单于扣押,面对匈奴的精兵强将仍然宁死不屈,最终成为了一段佳话。

而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就是依据这一历史典故,经不断改编最后而成的乐曲。

对《苏武牧羊》进行音乐赏析,对于了解我国历史典故,弘扬传统文化都有着积极作用。

1.扬琴背景概述扬琴是一种与钢琴同宗的击弦乐器,在我国民族音乐的演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等场景,扬琴都能够以极具特色的旋律向听众展现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在乐曲《苏武牧羊》的第三部分中,就充分运用了扬琴善于演奏快速四连音的特点,将故事主人公的心境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体又运用前慢后快的节奏对比,将塞外生活得悲惨凄凉和回到故土之后的激动之情完整地向听众展现出来。

二、《苏武牧羊》乐曲赏析1、乐曲引子《苏武牧羊》的引子巧妙地运用了分解和弦式的型,为全曲烘托出了悲惨凄凉的主基调,借助这一特征,苏武在塞外经历的屈辱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一特点对后续刻画苏武的人物形象,抒发主题情感都有着较好的作用。

同时作者运用轮音又能够从侧面烘托出西域草原的悲凉,同苏武的人物内心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让听众能够感受到那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乐曲音调主题较慢,这种主基调无疑将苏武在塞外的悲惨遭遇完整地呈现在听众的面前,在演奏过程中,采用了压弦和上下滑弹的技巧,用来烘托出本曲悲惨凄凉的气氛。

扬琴作品《狂想曲》的音乐分析及演奏表现探讨

扬琴作品《狂想曲》的音乐分析及演奏表现探讨

扬琴作品《狂想曲》的音乐分析及演奏表现探讨1. 引言1.1 介绍扬琴作品《狂想曲》《狂想曲》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技巧挑战的扬琴作品,由著名作曲家创作。

这首曲目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旋律优美动人,和声变化丰富多样,是扬琴演奏者们的经典之作。

作曲家在这首曲目中运用了很多技巧和创新的演奏手法,挑战了演奏者的技术和表现力。

《狂想曲》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扬琴演奏的一次绝佳展示,展现了扬琴的魅力和表现力。

这首曲目在扬琴演奏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音乐爱好者们喜爱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狂想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表现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作品的音乐内涵和表现要求,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演奏的启示和灵感,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和音乐表现力。

1.2 概述音乐分析及演奏表现探讨的重要性音乐分析及演奏表现探讨在研究一首音乐作品时非常重要,它们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音乐结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通过音乐分析,我们可以剖析乐曲的节奏、和声、旋律等要素,揭示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技巧,从而更好地演绎和诠释这首作品。

演奏表现探讨则关注演奏者在表现乐曲时的演奏技巧、情感表达和个性风格,探讨如何将音乐分析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演奏效果。

音乐分析和演奏表现探讨相辅相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一首作品的内涵和魅力,促进我们在演奏中做到准确把握音乐的情感走向、处理好音乐的表现细节,使演奏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

对于扬琴作品《狂想曲》,深入分析其音乐结构和特点,探讨其演奏表现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正文2.1 扬琴作品《狂想曲》的音乐分析扬琴作品《狂想曲》是一部充满激情和表现力的作品,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作技巧。

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和复杂的音乐结构。

乐曲的整体结构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

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发展,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节奏变化,展现了作曲家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浅析扬琴独奏曲《黄土情》

浅析扬琴独奏曲《黄土情》

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37浅析扬琴独奏曲《黄土情》陈杰(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海南 海口 571127)摘要:扬琴是我国明朝时期引进来的一种外来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扬琴不管是在曲目,还是形制、演奏技巧上都有创新性的发展。

本文以扬琴曲《黄土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乐曲的音乐内容和演奏技巧上进行研究,运用文献阅读和分析整理的方法,深入诠释扬琴曲《黄土情》。

关键词:黄土情;演奏内容;情感表达乐曲《黄土情》是黄河2000年创作的,是以黄土高坡的地域风貌和北方人民的纯朴热情为素材背景,充分的表达了对西北人民的敦厚质朴的情感。

这首乐曲是我国扬琴音乐中的优秀代表曲目。

本文以扬琴曲《黄土情》作为研究对象,作者通过对乐曲的音乐内容和演奏技巧进行研究,运用分析整理和文献阅读的方法,使大家对《黄土情》所表达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情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一、扬琴的发展过程扬琴是我国明朝时期引进来的一种器乐,扬琴起源于在地中海东部与南部一带,再传入我国。

中国扬琴最早期时期称为扬琴,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名称变革,扬琴的演化和这些名称的变革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我国外扬琴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已经有几千年的可考察的历史。

传入我国后,长期普及在民间,作为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之一。

随着说唱音乐的不断发展,扬琴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演奏技巧变化多样,兼有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的功能,音色圆润不张扬的特点使得扬琴开始为别的音乐形式伴奏,进而成为一些合奏乐种不可缺少的一件乐器。

新中国成立后,扬琴逐渐走向改革,由原来的俩排码变成四排码,使从以前不易转调变成易转调,从以前的口头教学转到专业的系统教学上。

这些改革使得扬琴这件乐器开始由伴奏以及合形奏的乐器,走向独奏的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新观念的不断发展,扬琴队伍不断地扩大,专业不断地加强,很多在国外留学的才子们回国发展,扬琴曲不断创新,把西方音乐技巧与东方音乐技巧相结合,和声,曲式,音阶都有着不同的视角,使得扬琴多方面的转变,大量的曲目的创新,如《天山诗画》《满乡》《古道行》《瑶山夜话》《拉萨行》的独奏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琴乐曲精选50首【音乐欣赏】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简介;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亚速、波斯等古代中东国家,流行着一种弦击乐器,名叫萨泰里琴。

明朝(1368~1644年),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

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

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传统扬琴,框架用色
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

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

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

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

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

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

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

张钢丝弦,高音用钢弦,低音用缠弦。

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棰。

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

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

音域分别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

在这期间,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高低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种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

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独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们的好评。

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
的弦上。

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单音、左、右弹轮、双音、长轮(密竹)滚奏、反竹、衬音、顿音、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等。

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

传统乐曲有《林冲夜奔》、《苏武牧羊》、《映山红》、《离骚》、《将军令》等。

扬琴历史;扬琴是明末由波斯传入,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萨泰里琴。

它有梯形或长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处支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

这种萨泰里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流传。

明末,随着我国和西亚、东非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

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逐渐扩及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加入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

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

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以上的是一种关于扬琴来源的比较普遍的看法,但也有人认为扬琴是通过陆路传入我国。

如周菁葆《木卡姆探微》载:“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
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

其实它是阿拉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 清末民初,许多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兴起,扬琴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要乐器之一。

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

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

扬琴种类品种综述;扬琴的品种很多,除传统的八音、十音和十二音小扬琴适于民间器乐合奏或为说唱、戏曲伴奏使用外,变音扬琴、转盘转调扬琴、筝扬琴、全律活马大扬琴和电扬琴等则适于独奏或参加民族乐队合奏。

变音扬琴
变音扬琴;60年代研究制成,四排马又称“401型扬琴”,是在面板两侧安置滚轴板,每组琴弦下面支有金属滚轴,以起到准确定音和迅速调弦的作用,在左侧的滚轴板上还置有铜质变音槽,通过变音槽在板上往返移动,可使琴弦升高或降低半音。

它除达到迅速转调的目的外,还使扬琴结构得以简化,将原来只有两组音域的小扬琴。

扩大为四个八度,并采用新的音位和马子排列,能够在演奏中迅速转调。

它最大的优点是演奏方法统一,只要学会一个
调的奏法,就能演奏其他各调乐曲。

转盘转调扬琴;转盘转调扬琴:设左、中、右、低4个条马,音位排列具备一定规律,演奏方便。

左侧设有转调机械,由主轴、凸轮、杠杆、连杆、变音活页等主要另部件组成。

装于主轴上的各个凸轮,通过固定在角铁支架上的连杆,来控制变音活页立起(截弦)和倒下(离弦)。

变活页立起时,升高半音,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使用时比较方便。

(资料;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