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扬琴的区别
中外扬琴音乐文化对比

洋 琴 最早 在 明朝 的 时候传 入 我 国, 以其独 特 的演 奏 风格 迅速 称 世 界之 最 。我 国扬 琴 的生产 实行 的 是市 场化 运作 ,即企 业更 具 在 中 原大 地流 传 开来 。无 论 是 宫廷还 是 民 间对 这 一 乐器 都偏 爱有 市 场 需求 生产 各种 不 同 的扬琴 。在 这 里有 专业 化 的技 术和 设备 , 加 。在几 百年 的 发展 历程 中,扬 琴 艺术经 历 了无 数演 奏 家 的世代 人 员 素质 较高 ,生 产 效率 也 比较 高 。但 是 国外 的扬 琴 生产 主要 是 相 传 和不 断 改造 终于 发展 成 为一 门恢 弘浩 大 的艺 术体 系 。 中国扬 家 庭 式的 手工 作坊 为 主 。在产 量和 质 量上 我 国扬琴 要领 先 于世 界 琴 与 国外 扬琴 在文 化 特征 上具 有鲜 明的独 立性 ,它是 由我们祖 先 水 平 。 独 立创 造 发 明的 , 中国扬 琴文 化 中 的 “ 变 音扬 琴 ”在 世 界上 都是 2 . 中外 扬 琴 演 奏 工 具 之 别 。 外 国扬 琴 以 “ 琴 槌 ”为 主 要 演 独 一 无二 的 。中 国传 统扬 琴采 用 的是 两排 码 并列 的形 式 ,而现 代 奏 工具 。这 些 琴槌 根据 扬 琴材 质和 特 点的 不 同,也 会存 在 一些 差 扬 琴用 的 是三 排码 并 列 ,现代 与传 统 的差 别看 似 仅仅 是 “ 一排 码 别 ,他 们 的形状 、重量 、 长短 、软 硬 都配 合扬 琴 的演 奏需 要和 风 之 差 ”, 但 是这 一 码 之 羞背 后 却 是新 旧两种 方 文 化上 的根 本性 差 格 而产 生很 大 不 同。我 国扬 琴 的演 奏 工具 主要 是 “ 琴 竹 ”。在 世 异 。这 也 是我 国扬 琴 音乐 文化 上 的一 次重 要蜕 变 。 国外 的 “ 洋 琴 界 上 ,以竹 子 为材 质制 作而 成 的演 奏 工具 只有 在我 国才能 见到 。 “ 传入 中 国之 后 ,对 我 国 民族 扬琴 产 生 了一定 程度 的影 响 ,而 且 以竹 子 为材 料 制作 演奏 工 具存 在很 多 原因 ,首 先这 是 经过 前人 不 经历 了数 百年 的融 合 与发 展 ,大大 丰 富 了我 国扬琴 文 化 ,为 我 国 断 探 索 和 实验 而最 终确 定 的最 佳 有 效 和代 表 民族 风 格 的演 奏 工 现代 扬 琴 的发 展打 下 了坚 实 的基础 。从历 史上 看 , 中国扬 琴 的发 具 。它 与我 国 的文 化 、地域 、审美 等 因素 存在 非常 紧 密 的联系 。 展大 致 经历 了三个 过程 ,首先 是 国外 “ 洋 琴 ”的传 入 ,第 二 是洋 琴竹 又 可 以分 为单 音琴 竹和 双 音琴 竹两 种 。在 进行 不 同风 格 的乐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知识分享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
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1.1音列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
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
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
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
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
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1.2乐曲特点1.2.1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
古琴就是一个典例,其在中国古典音乐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名门闺秀修身所要掌握的个人技能琴棋书画之一。
东西方器乐差异

harpsichord 羽管键琴: A stringed instrument resembling a grand piano but
usually having two keyboards and two or more strings for each note and producing tones by the plucking of strings with plectra. 一种卧式竖琴型或梯形的键盘 乐器,类似三角钢琴,但通常有两层键盘和两套或更多的弦,通过羽管或皮制拨子拨弦,
Difference
? 一、音质:近人声与远人声 ? 中国乐器的音色与西洋乐器音
色的一个最明显的不同,是西 洋乐器在音质上倾向于远离人 声,而中国乐器则接近人声。 ? 中国乐器中的琴、瑟、筝、箫、 笛、管,乃至二胡、板胡、坠 胡等最常用的乐器,就都是以 接近“人”声
Difference
? 二、音形:求个性与求共性 ? 中西乐器音色的另一差别,是西洋
Importance
? 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差异早已为人 们所共识中西音乐的差异在很大程度 上还来自它们各自的物质载体──乐 器。在音乐活动中,乐器对各自所表 现的音乐特征始终是起着催化、强化 和特化的作用。所以,如果不掌握中 西乐器的不同特征,那么,对中西音 乐的任何阐释都不可能全面、透彻, 对中西音乐的不同神韵也不可能感受 得非常清晰、深入和切实。
? Chinese Instrument :Banhu 板胡, Ching Hu 京胡,Gehu 革胡, Nanhu/Erhu/Chinese Fiddle 南胡/二胡, Zhonghu 中胡, Bass Gehu 倍革胡
? Cello 大提琴: A fourstringed instrument of the violin family, pitched lower than the viola but higher than the double bass. 一种提 琴类四弦乐器, 音调比中提琴 低但比低音提
中外扬琴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外扬琴艺术的比较研究毕业ﻭ摘要ﻭ扬琴是世界各国兼有的1种乐器,它具有世界性。
扬琴由国外传入,但它已在这块广袤、厚实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和,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民族乐器,因此它又具有传统的鲜明的民族性。
这件特有的乐器源于国外,但经过在几百年的,与扬琴、西亚--南亚扬琴有了许多的不同,本文将阐述扬琴在世界的分布,及所的体系,从中比较中外扬琴各特点,研究它们各自的型制构造、演奏工具、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及流传方式。
来进1步了解这件国际间的乐器。
通过比较后得到启示,知道现代扬琴的缺陷与不足,并吸取国外扬琴的优点,来实现使扬琴更好的与完善的这1目的.使扬琴在艺术宝库大放光彩。
ﻭ关键词:扬琴;体系;比较;研究ﻭABSTRACTThe dulcimeris onekind of musical instrument which the various countries has atthesametime,It has the widespread worldwide basisThe Chinese dulcimer by overseasspreads,But it already in Chinese thislengthandbreadth,Inthe thick culturalsoil takes root with the developmen t,Has bee the Chinesetypicalnationality musical instrumentTherefore it also has the Chinesetradition the national racteristi,Thisuue musicalinstrumentsourcein overseas,But passes throughinChinese severalhundred years development,WithEuropean dulcimer,ThewestAsia -—South Asia dulcimer had many difference,This article will elaboratethedulcimer in theworld distribution,And forms system,parestheChineseand foreign dulcimer various r acteristics,Studies they respectivesystemstructure,Plays the tool,Performance skill,The musical form structureandspreadsFurther understands this international themusical instrument 。
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介绍

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介绍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是学习扬琴的同学必须清楚的基础知识,对此你了解多少了?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扬琴(Dulcimer)起源于中东之亚洲与波斯等古国,后来传入西班牙、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名曰(Cimbalon)。
现在,扬琴已是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如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编者注)、罗马尼亚、英国、法国、美国、伊朗、印度、伊拉克、越南、朝鲜、中国、日本等国家广为流传的乐器。
所以,扬琴是一件有着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普遍而大众化的击弦乐器。
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广阔,品种繁多,遍及欧、亚、美、非以及大洋洲的数十个国家。
在中国的国乐器中,唯独扬琴是一件有着广泛的世界性的乐器。
就世界扬琴的分布概况看,大致可画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体系,西亚、南亚体系和中国体系。
欧洲扬琴体系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和以前曾是欧洲殖民地的北美洲与大洋洲。
扬琴的名称主要有德西马、隆泰里、欣巴罗、海克布里等。
十五世纪,扬琴逐渐在欧洲各国流传,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件时髦乐器。
在古典乐派时期,欧洲扬琴开始兴盛起来,专业作家创作了不少扬琴奏鸣曲、协奏曲及重奏曲。
扬琴还成为东欧民间乐队和吉普赛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十九世纪,随着欧洲音乐史上巨大变革时期的到来,李斯特首先在《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的管弦乐中采用了改革的“音乐会扬琴”(大扬琴);科达伊、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也在其作品中为扬琴配写了声部。
近半个世纪来,东欧不少现代作曲家哈巴(捷)、兰奇(匈)等人先后创作了一批扬琴独奏、重奏、协奏与奏鸣曲;涌现了一批包括拉齐、福碧在内的著名扬琴演奏家。
乐器工业的发展为扬琴制造改革提供了优越条件,从“盘塔林”扬琴,至1874 年匈牙利改革的第一。
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可以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四大类。
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典型乐器:笙、葫芦丝、笛、埙、箫等。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气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笙、巴乌等。
笛传统的笛子为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一个吹孔和一个笛膜孔。
笛子的种类很多,主要是筒音〔最低音〕为a1〔实际音〕的曲笛和筒音为d2〔实际音〕的梆笛。
笛子均采用低八度记谱,梆笛比曲笛高四度。
曲笛常用的指法是筒音为徵,其次为商和为宫,梆笛常用的指法是筒音为宫,其次为徵。
笛子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发音嘹亮,表现力丰富,是一种应用普遍、深受欢送的乐器。
箫箫又叫洞箫,直吹,六个音孔,没有膜孔。
传说源于西汉西羌,所以又叫羌笛,当时只有四个音孔。
最常见的箫筒音为d1,按实际音记谱,筒音作为徵音,称G调箫。
箫的音量很小,强弱幅度也不大,音色恬静、甘美、柔和、深沉,穿透力强,常用中音区,低音区微弱而有特色。
笙笙,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流传至今,为多管乐器,由簧片振动引起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传统的笙为十三簧和十四簧,近代有所改良,普遍使用十七簧和二十一簧以上的笙,式样极多,音位排列、音域、演奏手法各有不同。
笙的音色甜美、柔润,比二胡亮堂,比笛子柔美,还能方便地吹奏和音。
因此除了用作独奏乐器外,还经常在乐队中充当各种音色交融的作用。
埙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消费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拟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开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今人改良研制的九孔陶埙,以古制六孔埙为根底,然后扩展其肩部和内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个:前六后二,加上吹孔、共为九孔。
中外乐器概述总结

中外乐器概述总结1. 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乐器则是创造和演奏音乐的工具。
世界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乐器,包括中外乐器。
中外乐器在音色、音域、演奏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的差异。
本文将概述中外乐器的特点和分类。
2. 中乐器概述中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乐器的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在音色上,中乐器注重表现出古朴、婉转的特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乐器:2.1. 古筝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的国乐。
古筝共有21弦,演奏时以琴码和中指、食指的指甲弹弦,音色清脆悠扬。
2.2. 二胡二胡是一种弓弦乐器,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独奏乐器。
二胡有两根弦,演奏时用弓拨弦,音色激昂豪放,能表达丰富的情感。
2.3. 笛子笛子是一种吹奏乐器,历史悠久,在中国广为流传。
笛子有多种不同类型,包括竹笛、铜笛等。
演奏时通过吹口和指孔的控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3. 外乐器概述外乐器是指除中国传统乐器以外的其他乐器。
世界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外乐器,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乐器:3.1. 小提琴小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一员,西方古典音乐中常用的乐器之一。
小提琴有四根弦,演奏时用琴弓抚过弦,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是管弦乐队的核心乐器之一。
3.2. 钢琴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被广泛用于古典音乐和各种流派的音乐演奏。
钢琴有88个按键,演奏时通过手指按下键盘,弹奏出各种音符。
3.3. 萨克斯管萨克斯管是一种吹管乐器,被广泛用于爵士乐、摇滚乐等流行音乐中。
萨克斯管有单簧管的外形,但它是用金属制作的。
演奏时通过吹气和按制键演奏不同音符。
4. 中外乐器的区别与共同点中外乐器在音色、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乐器注重表现出古朴、婉转的特点,音色清脆悠扬。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外乐器注重表达丰富的情感,音色多样。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 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因此,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差异,音乐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
首先,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
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
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
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
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扬琴的区别
中外扬琴的比较本文重点对欧洲扬琴、中国扬琴进行了比较,因为欧洲扬琴与中国扬琴在各种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而西亚一南亚扬琴与中国扬琴有某种程度的近似,或者说它是介于欧洲扬琴与中国扬琴之间。
乐登的比较:欧洲音乐会扬琴、中国变音扬琴和西亚一南亚活马式扬琴是三大体系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扬琴在中国民族器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16世纪末传入我国,很快被中华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和音乐文化所同化,成为一件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弹拨乐器。
同时,扬琴还具有广泛的世界性。
下面是对欧洲扬琴与中国扬琴的比较:1.西亚一南亚扬琴琴体的扩大不十分显著。
欧洲音乐会扬琴和中国变音扬琴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扩大,不同的是,音乐会扬琴更多地向纵的方面扩大(纵向马子18个,变音扬琴13个),而变音扬琴则向横的方面扩大(横向马子有4个,音乐会扬琴仅有2个)。
由此产生的差别是,横向马条少的音乐会扬琴可以更好地选择击弦点,提高音色的质量,而横向马条较多的变音扬琴则在这方面受到限制。
2.欧洲的音乐会扬琴能自如地演奏12个调性的音乐,巾国的变音扬琴则以演奏C、G、F、D4个宫调为主,兼顾其它调。
为适应普遍采用十二平均律的欧洲专业音乐的需要,音乐会扬琴已经打破传统扬琴调性方面的局限,为音乐在调性、调式方面的复杂化和充分扩展、转换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中外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民族乐器尤其是扬琴这件世界性的乐器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中外扬琴艺术交流也越来越受到国内音乐届的关注。
关于中外扬琴,国内的主要研究有:徐平心《中外扬琴的发展与比较》,赵艳芳《再论中国扬琴的文化内涵——世界性和中国品格》,李立《试论匈牙利大扬琴Cimbalom和中国扬琴的差异》等。
下面对扬琴名曲做进一步的解析,让大家对扬琴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1.欢乐歌:江南丝竹合奏曲。
是明、清时期流传在江南的曲调,用相同的旋律素材,采用变奏在前,原型素材在后的演奏方式,在江南丝竹乐曲中一个创新。
乐曲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
结构富有层次,由快而慢,渐次高涨,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
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末段,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
放慢加花是将母曲的结构成倍地扩大,演奏速度放慢,并将旋律加花装饰,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
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此曲原系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
2.霓裳曲:据流传于浙江一带的传统乐曲改编而成,音韵典雅优美,柔婉悠远,饶有古风。
扬琴运用了“曲直兼济、纵横交织”的演奏技艺,配以箫、筝、铝板琴、钢片琴、碰钟等乐器伴奏,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
主题在变化重复时,每一段首尾保持不变,而在中间将主题展开衍生,或引进新的音乐材料以扩充,主题音调贯穿全曲,给人印象深刻。
乐曲音调典雅靡丽,节奏有古代舞曲特征,令人联想月宫嫦娥起舞的意境。
我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以近年来中外扬琴艺术的交流为背景,着重对其交流的历程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明确中外扬琴艺术交流活动对中国扬琴事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扬琴的优势和不足,合理的吸收和借鉴外国扬琴的长处,为我们能更深刻的了解中国扬琴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