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扬琴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中国现代扬琴的演奏技法
扬琴流传中国这段历史上,演化出各种演奏技术,却混乱烦杂。至《琴学新篇》出版才提出“传统扬琴竹法十度的规范”,20世纪末,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王沂甫将扬琴演奏技术概括为“八法”;扬琴演奏家项祖华针对扬琴的技术特点、音乐符号,以及术语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提出“新十度”的扬琴技术。这些演奏技法和策略就是扬琴的技术。因为理论和技术的提出,为扬琴理论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一、中国扬琴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扬琴的三大体系
扬琴作为击奏弦鸣乐器,它遍及世界,要想了解扬琴的艺术风格,了解它的体系是基本。为区分它而进行了分类,现在扬琴被分成: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中国扬琴体系三个体系。
(一)、欧洲扬琴体系
欧洲的扬琴起源几乎没有记载,但扬琴确实在欧洲的乐器中有重要的地位,自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扬琴活跃有机会活跃社会各阶层,掀起一阵扬琴潮流,受到人们的爱慕。演奏的声响浓厚不失格调,鼎盛时期已经有无数扬琴奏鸣曲、协奏曲、重奏、独奏诞生。
(三)、四川扬琴流派
四川扬琴的发展就是四川琴书的发展,四川琴书是四川地方音乐的曲艺表演形式之一,一边说一边唱是其特点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点,扬琴的加入无疑是一个进步,到现在扬琴现已是这一派中的主杆,发展出两派为北南两派,一派主调豪放、依赖技巧;一派柔婉、细致、音润醇厚。
(四)、东北扬琴流派
东北扬琴音乐在南方不多见,它的发展方向很多受东北皮影戏音乐的影响,现东北扬琴发展至今所走过的百年历史上,已经是东北艺术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东北皮影戏少不了伴奏,扬琴和四胡经常用作伴奏乐器,但并不固定也非主奏乐器。东北扬琴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吸收和创新,通过这股兼容性和开放性,使它拥有多样的技法清脆而豪放的艺术风格,这是东北扬琴发展下来的坚实的基础。
扬琴乐器的起源

扬琴乐器的起源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许多人都觉得扬琴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那就错了,其实扬琴是由波斯传入我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扬琴乐器的起源。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述、波斯等国,流行着一种桑图尔琴。
它有梯形或长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 处支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
这种桑图尔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亚和印度等国流传。
明末,随着我国和西亚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
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逐渐扩及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加入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
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
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以上的是一种关于扬琴来源的比较普遍的看法,但也有人认为扬琴是通过陆路传入我国。
如周菁葆《木卡姆探微》载:“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
其实它是波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
清末民初,许多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兴起,扬琴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要乐器之一。
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 年的流传和演进。
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
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扬琴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乐器,它源自中国,经过历史的变迁和传承,如今在现当代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扬琴传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同时在现代音乐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了解它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扬琴的传承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扬琴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扬琴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而闻名,历经千年的发展,扬琴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古代,扬琴多被用来伴奏戏曲、舞蹈和民间歌谣,因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成为了当时音乐表演中的主角之一。
扬琴也被用于书院和文人雅士的音乐娱乐,成为了士人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扬琴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初,扬琴逐渐走进音乐教育领域,在学校和音乐学院中被列为正式的乐器课程。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并学习扬琴,推动了扬琴在现代音乐中的发展。
扬琴在现代音乐中也开始出现更多的表现形式,融入了爵士乐、流行音乐等不同风格,使得扬琴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在传承方面,扬琴的传统技艺经过了严格的保护和传承。
在中国各地,有许多扬琴专业的传统老师,他们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学生,使得古老的扬琴技艺得到了传承。
现代的音乐学院和表演艺术学校也开设了扬琴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扬琴演奏和教学的专业人才。
这些措施保证了扬琴的传统技艺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在发展方面,扬琴在现代音乐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全球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扬琴也开始走出国门,融入到国际音乐舞台中。
在国际上,扬琴的音乐家和演奏家也逐渐成为了世界音乐的一部分,他们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交流和合作,将扬琴的音乐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
扬琴的音乐也开始融入到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文化艺术作品中,使得扬琴的音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扬琴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现代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开始将扬琴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创作出了大量新颖且充满创意的作品。
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扬琴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起源于中国古代。
扬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它是中国乐器中最古老的之一。
扬琴的名字由来自于它的演奏方式——弹奏时左手用指甲拨弦,右手用指尖弹奏,使琴弦发出扬声的独特音色。
在中国古代,扬琴曾经是皇宫乐队中重要的乐器之一。
它被广泛用于演奏宫廷音乐和娱乐活动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扬琴逐渐从宫廷乐器转变成为民间乐器。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扬琴开始普及,并且受到了许多民间音乐家的喜爱。
扬琴音色柔和悦耳,适合演奏民间小调和民谣等曲目,因此在南方地区流传甚广。
在现当代,受到电子乐器和流行音乐的冲击,扬琴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了一些困难。
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对扬琴这种传统乐器缺乏兴趣,其复杂的演奏技巧和琴弦数量众多的特点令初学者望而却步。
流行音乐的兴起使得很多人对传统音乐形式失去了兴趣,乐器演奏也多以吉他、钢琴等现代乐器为主。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扬琴的传承与发展又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一些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开始开设扬琴专业,培养年轻扬琴演奏家的数量逐渐增加。
并且通过继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琴技艺项目,一些扬琴老师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
一些年轻音乐家开始尝试结合扬琴与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了一些新的扬琴作品。
他们通过将扬琴与流行音乐、爵士乐等风格相结合,使得扬琴的音色更加多样化,更能够迎合现代听众的口味。
一些音乐节和音乐会也开始更加注重扬琴的表演和推广。
扬琴演奏家们受邀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向大众展示扬琴的魅力,并借此机会向年轻人传达扬琴的美妙之处。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扬琴在现当代仍然在传承与发展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教育机构、艺术家、音乐节等多种途径的支持,扬琴的声音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并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为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扬琴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
简述中国扬琴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扬琴的发展历史作者:徐鹤芳来源:《北方音乐·上半月》2014年第01期摘要:扬琴是中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的世界性的乐器,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作为一重文化现象的扬琴艺术,它既是各国传统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发展起来的活“机体”;在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中,扬琴的形制不断完善和作曲技术一直在提高,现已形成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扬琴音乐,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扬琴;历史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历史长河中,民族乐器在经过无数次岁月洗礼和艺术家的艰辛努力中发展成了今天相对成熟的艺术产物。
在众多民族乐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扬琴也有其自己的发展历史,从今天扬琴的发展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扬琴从形制的完善、演奏方式的多样,艺术形式的成熟以及流派的风格特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艺术家们的努力。
世界扬琴的传布和分支,可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中国扬琴体系。
中国扬琴体系包括中国、朝鲜、日本、蒙古、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的国家。
中国扬琴的始祖,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经欧洲传入我国。
中国扬琴最早通称为洋琴,后又称铜丝琴、蝴蝶琴、扬琴等,这些名称与扬琴的演化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早期传统扬琴和发展扬琴自传人我国长期在民间普遍,其表演形式仅仅是为歌唱伴奏。
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技能》、所记载的瑶琴图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扬琴最早的演奏图。
还有《竹枝词》、李声振的《百戏竹枝词》、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对扬琴均由相关的记载。
这下记载说明明末清初时,艺妓多携带扬琴,喜庆堂会应召度曲,自弹自唱。
清代,鸦片战争后,由于沿海城市的畸形发展,很多艺人纷纷走入城市,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的兴起,是传统扬琴的表演艺术有力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其表演形式有分为广东音乐弦乐合奏形式、江南丝竹、潮州弦诗、山东琴书等民间合奏形式的主要乐器之一。
丝绸之路中的扬琴

丝绸之路中的扬琴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扬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音乐文化代表之一。
扬琴在丝绸之路上的演变和传播历程,充
分体现了中国音乐和文化的魅力,为世人展示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厚底蕴,也为今
天的音乐文化传承带来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篇文章来了解一下丝绸之
路中的扬琴,探寻其在这条古老通道上的传承和发展。
扬琴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可以追溯到汉代。
据史料记录,当时的西域正值汉武帝时期,正值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向西域派出使者,开辟了丝绸之路,扬琴随之传入西域地区。
在西域地区,扬琴被称为“抚琴”,古代遗留下的壁画和石窟中可以看到西域人弹奏扬琴
的场景,扬琴在当时的西域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和贸易往来,扬琴逐渐传入了中亚地区。
在中亚地区,扬琴得到
了当地人民的喜爱,并与当地的音乐风格相融合。
扬琴在中亚地区也被称为“kamancha”,并成为了当地音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亚地区的音乐风格与中国音乐有着不同的
特点,扬琴在这里的演奏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演奏风格。
随着扬琴的传入,当地的一些乐器也对扬琴有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演奏技
法和演奏方式。
扬琴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体现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特点,不仅
是中国音乐的传播,也是中亚地区音乐文化的丰富。
扬琴在中亚地区的传播,不仅促进了
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的交流,也丰富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底蕴。
丝绸之路中的扬琴

丝绸之路中的扬琴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扬琴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也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扬琴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扬琴的起源、传播、演奏特点和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扬琴的起源和传播扬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典型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扬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代,最初是由牢笙演变而来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扬琴逐渐成为了古代中国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
而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扬琴也开始在中国与西方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传播开来。
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扬琴随着中国丝绸和其他商品一起被运往西方,并在中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传播开来。
扬琴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和技法。
扬琴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在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
二、扬琴的演奏特点扬琴是一种独特而多变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独特,有着美丽的外观和丰富的音色。
扬琴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扬琴的演奏手法,其采用了古琴的扫弦和弹拨手法,演奏时既可以拨弦,也可以用指甲扫弦,这种演奏手法给听众带来了独特的视听感受。
其次是扬琴的音色,它有着清脆悦耳的音色,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适合表现各种音乐作品的韵味和情感。
最后是扬琴的音域宽广,既能演奏高亢明亮的旋律,也能演奏低沉厚重的音色,非常适合演奏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三、扬琴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扬琴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重要使者,也吸收了中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的音乐文化元素,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体来说,扬琴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最后是扬琴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扬琴被引入国外之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扬琴的起源与演变

扬琴的起源与演变扬琴原系古波斯乐器,十四世纪盛行于欧洲。
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传入中国,最初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后来逐渐遍及内地。
经过历代艺师的不断改进,成为自身独具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乐器。
传统扬琴有“八音”(f—c2,实发24音)、“双十型”(d1—d3,实发30音)和“双十二型”(c—e3,实发36音)等型制。
存在音域窄、音量小、调音难和不能转调等缺陷,表现力有限。
五十年代后,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密切合作,在保留传统和“横五纵二”音位规律的基础上,相继研制出三种类型的改良扬琴:1.变音扬琴。
它通过变化音阶中的半音关系进行转调。
有“大、小转调杨琴”、“转盘转调杨琴”、“扳键转调扬琴”、“401型杨琴”和“401改进型扬琴”、“蝶式扬琴”等。
2.十二平均律扬琴。
它利用健全平均律中的半音进行转调。
有“律吕式大扬琴”、“501型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八一型扬琴”和“全律活码大扬琴”。
3.电扬琴。
它通过拾音器将振动声波变为电讯号,经放大器美化音色,由扬声器发出琴声。
有“电扬琴”和“多用电扬琴”。
同时,相继研制出“踏板式止音器”、“银色扬琴缠弦”、“新式扬琴铜弦”、“扬琴多功能练功槌”、“滑音指套”、翔龙系列新式单音、和音琴笕、便携式高级琴盒等。
在上述扬琴中,除电扬琴系特色乐器外,其余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音域宽广、音质优美、音响宏亮、调音迅速和转调方便等优点。
经过反复实践,现阶段我国各文艺团体的艺术院校广泛采用的是“401型扬琴”及其改进型和“501型扬琴”。
“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八一型扬琴”和“蝶式扬琴”亦在部分省市生根开花。
中国扬琴从形制、结构、音列、音色到制作工艺已逐步进入科学和规范化的轨道,日臻完善。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扬琴又称"洋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但个性又不是很强,因此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