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法对比
英汉句法(句子)对比与翻译

He became deaf at five after an attack of typhoid fever. (Typhoid Mary伤寒病患者[带菌者]; 传染病患者) 讨论:T-shaped road会不会 更忠实原文?
3.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丁字街,明 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 门停住了。(鲁迅《药》)
最好等明天再来谈罢。
The best thing would be for you to come again tomorrow.
有时可以考虑通过词类转换将动词转化为抽象名词或名 词化结构,并将其置于主语位置来重设主语:
C-E 一看到这条河,我便想起了我的故乡。
The sight of the river reminds me of my hometown. E-C A new dignity crept into his walk. 他走起路来,不知不觉地添了几分尊严。
---Gu Hungming
Li Kuang was out hunting one time when he spied a rock in the grass which he mistook for a tiger. He shot an arrow at the rock and hit it with such force that the tip of the arrow embedded itself in the rock. Later, when he discovered that it was a rock, he tried shooting at it again, but he was unable to pierce it a second time.
英汉句法的对比 Syntactic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syntax vs logic (句法与事理)
English tends to state attitude and effect first while Chinese tends to state logic and cause first. Eg: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No one will deny that what we have been able to do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s especially striking in view of the crisis which we inherited from the previous government. The prince in rags was thrown out of the Palace because the guard couldn’t recognize him.
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所谓形和(hypotaxis) 是指依靠形式,即词的变化,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由散 (个别词)到集(词组和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意和 (parataxis)是指依仗词语的内在意义和内在逻辑性关系来 组织语言的手段. eg. The boy had his breakfast and went off to school. The colour which had been driven from her face returned for half a minute with an additional glow, and a smile of delight added luster to her eyes, as she thought for that space of time that his affection and wishes must be still unshaken; but she would be not secure.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英汉语言句法对比

nature
syntax
Synthetic-analytical language综合-分析型
Hypotaxis(形合)
Analytical language 分析型
Parataxis(意合)
Word formation; word order; correspondence of word meaning; part of speech; etc.
15
这位母亲为有个聪明漂亮的女儿骄傲
The mother is very proud to have an intelligent and pretty daughter.
The intelligence and beauty of the daughter makes her mother very
5
2. Hypotaxis & parataxis
What is hypotaxis (形合), and what is parataxis (意合)? English is a hypotactic language and Chinese a paratactic one.
6
Hypotactic relations at the sentential level refer to construction whose components are linked through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句子的形合关系指依靠连接成分的使用将 句子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连接起来) eg.
* Bread and butter is my favourite breakfast. *The man ran away when he saw the dog. *John loves Mary and Mary loves John, too.
英汉句子对比

•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
• 2.The station chief would have to be close to the director, a member of the inner circle.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例1: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n-free Beijing University.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例1: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
【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例2:What troubles me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
按照逻辑顺序译译文如果一位读者读过18世纪作家的作品体会到其刻意追求典雅的语言风格又读过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人在演讲大厅上所作的庄严的发言他定能更深刻地理解很多现代散文作品那种结构松散口语色彩浓好用俚语不拘形式的语言风格
• 句法的理解与翻译
• Syntactic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译文】遗传和行为的继承一直是支配环境的惟一方 式, 当这种继承第一次被有意识的选择打破时, 人类历史便开始了。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n n
Especially 关联词
Even if you go there, there won’t be any result. 原译:即使你去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改译1:你去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改译2:你去也白去。 n The wind was so strong that 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keep on his feet. 原译:风如此之大,以致他发现站住脚很困难。 改译:风太大了,他感到很难站稳。
替代与重复
n
这是英语和汉语的一个重要差异: 英语重替代(即多用代词,包括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 和关系代词,还有表示替代的词 so, do);汉语重重复,重复现 象比比皆是。
Examples review
n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Ours is a great nation/ our nation is great one.
2. 他的不合作态度使这个项目进展十分缓慢。 原译:The project makes less progress because of his incooperation. 错误之处:时态;形容词比较级;名词 改译1:The project is making very slow progress due to his lack of cooperation. 改译2:The project is proceeding rather slowly because of his uncooperativeness. 其他译法: 1. His uncooperative attitude accounted for the slow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2. His uncooperative attitude resulted in the project’s slow progress.
英汉语法对比

0. 汉语和英语语法特点最本质区别:
第一,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 的。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第二,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 的。
1.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语法上所谓隐性implicit和显性explicit是指有无 外在的形式标志。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隐性和显性的内容相差较 大,形成明显对比。
身体 牛马 烟酒 街道 云贵 衣帽 肢体
成语:平仄、四声八调、阴阳上去
阴阳上去:生财有道 山盟海誓 诸如此类
5.4 英语的贴近律:英语中除形态外影 响语序的重要因素是“邻近原则”:语 义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
形容词作定语尽量靠近所修饰的名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介词、
连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不及物动词 副词修饰及物动词时,不得隔开动词及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逻辑律的第一个表现:时序上的先后律
构词:古今 早晚 先后 教学 兴亡 生死 父子 子孙 老少
成语:春夏秋冬 冬去春来 一朝一夕 穿针引线
时间表达:1995年10月13日下午3时 汉语所谓连动、兼语,大都按时间顺序:进城卖菜、
送他上路、去医院看病
逻辑律的第二个表现:空间上的上 下-大小律。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符合人观察 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英汉句法的差异解析

Chinese
Chinese: left-extending, heavy-headed like a lion
狮子型语言
English
English: right-extending heavy-tailed like a peacock
孔雀型语言
Chinese: left-extending, heavy-headed like a lion
behind?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If I had known it would come to this,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
2,介词(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 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死记硬背有很多的局限性,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 We should admit that rote learning has a number of
limitations. 我原来打算在元月份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
使我非常失望。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他能吃能睡。 再走几步就到实验大楼了。
A few steps will bring you to the laboratory building./ Walk a few steps and you will reach the lab building.
英汉语比较研究2-句子

英汉语言语序上的差异 潘文国:英语基本上是一种形态性的语言,汉语基本上是一种语义性的语言。 主要差异集中在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上。
句子层面比较研究
202X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形合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形式手段),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 比喻 英语句子: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 汉语句子:一根竹子,一盘珠子 ,一江波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从说出动作的实行者是谁
1
She was seen to go out of the room.
2
人家看见她走出了那个房间。
3
You’re wanted on the phone.
4
你的电话。
5
This rubbish is being disposed of.
6
(有人)正在处理这些垃圾。
7
为了加强上下文的连贯、衔接 John actually loved Mary and was loved in return. 约翰真的爱玛丽,而玛丽也爱约翰。 H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was warmly applauded by the audience. 他出现在台上,观众热烈鼓掌欢迎。 Language is shaped by, and shapes, human thought. 人的思想形成语言,而语言又影响了人的思想。
汉语的被动态
01
有形式标记的被动态
02
无形式标记的被动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都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都处于高度完善的状态,词汇分类非常相似,语句结构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许多英语语言学理论应该适用于汉语语法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汉语语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的。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构词造句方面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我们暂时认定英语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认定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为SVOC,其中S为主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
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可能是因为本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之处。
第一,在英语语句结构中人群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主语结构中可以被任意划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
而汉语则不同,人群一般都作为整体充当主语,在谓语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词来履行英语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职责。
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不会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做主语,而用“我们大多——”、“我们当中多数人——”等结构代替。
“我们当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
”这样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汉语语句。
第二,英语的动词有词形的变化,汉语的动词则没有。
例如,在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中,“相信”一词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因此我们单从这个句子来看可以认定“现在,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是正确的理解。
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于“believed”为动词“believe”的过去形式,我们只能认定“过去,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是正确的理解。
因此,可以相信,汉语中的动词根本不具有许多英语中的动词在语言表达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以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规则,甚至其他语法范畴中的某些规则、解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汉语语法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但在相应的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中,“诚实”一词就不应该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因为那样会使汉语的语法规则复杂化。
为了说明这一点,再取一个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虽然它也可以直译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把它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这是因为汉语具有一个英语语法根本不具有的语句特征,汉语的句子中可以没有动词而只有形容词,也就是说,汉语中只要有形容词便可以构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诚实。
”和“他是诚实的。
”一样,都是完整的句子。
因此,既然汉语的语句具有这一特征,那么依据简化的原则,在汉语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和句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
”就应该具有同样的句法结构,其中“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都应视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于各自的复杂句中,而且“他诚实”中的“诚实”一词是谓语成分,而不是宾补成分,“他”一词也应视为主语,而不是宾语。
这样的解析才符合汉语的特点。
相反,如果受英语句法解析模式过多的影响而认定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中的“诚实”作为宾语“他”的补语,那么汉语语法就会因为英语的特点而被人为地复杂化了。
总而言之,在汉语中单独一个形容词就可以作为完整的谓语,就因为这个英语语句不具有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汉语中SVOC这样的句法结构变为“主语+动词+简单句”的句式而使汉语语法尽量简化。
英语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为英语句子只有在存在动词的情况下才能被视为完整的句子。
因此,英语具有SVOC的句式是适应了英语的特征,但汉语不具有这个特征,我们采用这种句式可能并不适合汉语自身的特点。
第四,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用“S、V、O、C、A”这些句子成分为汉语句子做句法解析。
那么有些句子我们将很难分析其句法结构。
例如:
(1)老王太极拳打得特别好。
(2)我们中有一些人赞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们把“老王”一词当作主语,那么“太极拳”一词应该是何种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们中”是状语,那么“有”和“赞成”哪一个是主要的动词呢?我们没有任何线索来判断,因为汉语的动词只有一
种词形,也就是说,汉语的动词根本就没有原形和与之相区别的其他形式这一划分。
如果认定“有”一词为第二句的主要的动词,那么第二句可能会出现两个主要的动词,因为动词“赞成”表达的是句子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二者在组词造句上存在着许多本质上的重大区别,各自都有一些独有的句法特征,因此汉语句子的语法解析应以汉语自身特点为基础建立一套适合汉语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句法解析模式。
句法解析模式是任何一门语言语法学的重要学术领域,它往往包含和体现了一门语言与其他语言在许多语法范畴内的语法内容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这些不同之处往往也会造成不同语言,特别是在语言文字构成形态方面有重大区别的语言在句法解析模式有重大区别,甚至完全不同。
语法学几乎是所有语言语言学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其他分支语言学科的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实质上是以其他分支语言学科的学术成果为基础进行学术研究而得到的,语法学的内容体现了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
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门有重大区别的语言,不论是文字形态还是组词造句都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所有分支语言学科都必定有不同的内容,过多地受英语语言学学术成果的影响,特别是过多地受英语语法学,尤其是句法解析模式的影响,必将使汉语语法化的进程严重受阻,使汉语语法化的方向很难正确把握。
因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