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差不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进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进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咨询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差不多概念、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形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明白得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传播的表层分析communication

最普遍的讲明,是把信息、意见、体会、态度,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

由第一层意思的延伸意义,产生出了第二层意义——交通,指车、船、飞机等工业革命后显现的科技发明。

相当于今天的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代表了新的科技发明。

传播学对传播意义的界定

1 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共享讲)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阻碍(阻碍讲)

3. 强调传播是交流的互动过程(互动讲)

“共享”讲

确实是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有的过程。(亚历山大·戈德,1959)

我们能够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宣韦伯,1971)

传播乃是建立共同性,也确实是设法共同享有一则消息、一个观念,或者一种态度。(徐佳士,1987)

“阻碍”讲

某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阻碍另一些人(同意者)行为的过程。(霍夫兰,1953)

传播确实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阻碍另一个系统(信宿)。(奥斯古德,1957)

一个心灵阻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香农-韦弗,1949)

“互动”讲

互动,甚至在生物的层次上,也是一种传播;不然,共同行动就无法产生。(米德,1963)

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1967)

在互动的情形中,有讯息价值的所有的活动差不多上传播。(瓦茨罗维克,1967)

“过程”讲

传播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动永久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传播不是一个时刻和空间所固定的静止的实体。传播是一个恒动的过程用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体会。(希伯特,1974)大众传播是通过某种媒介向许多人传递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过程。(彼得、桑德曼,1976)

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那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持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阻碍他们。(德弗勒、丹尼斯,1989)什么是传播?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

传播的差不多特点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第三,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第四、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行为。

传播的类型

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专门社会活动,可按其涉及人员的范畴大小依此分为四种类型,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1.自我传播

人在安静独处的时候,常常需要自我摸索、自我表露、自我发泄、自我观赏、自我剖析,这时人往往一分为二,成为一个“主我(i)”和一个“宾我(me)”的统一体。当主我向宾我发出行动的命令时,宾我或是惟命是从,或是拒不执行;当主我向宾我就某事提出质疑时,宾我或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或是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当主我大方激昂时,宾我劝其平复思索:当主我消极颓唐时,宾我劝其振作精神。每个人都有如此“自讲自话”的时候,其内部信息交流的结果,有的可能在某种场合向他人披露出来,有的可能永久埋藏在心灵深处。

2.人际传播

一个人没有与不人的交流和沟通就无法生活下去,社会也难以坚持。人际传播是人们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必由之路,只有持续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进而认识社会,人们才能够按照认识活动得到的信息,持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提出的要求。

人际传播的形式能够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截了当传播,也能够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前者要紧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它能够使传者与受者直截了当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并共聚一堂,促膝交流,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传播的成效。后者使用的媒体要紧有电话、交互电视、运算机网络、书信等,它能够使传者与受者克服空间上的距离限制,从而提升了传播的效率。

3.组织传播

一样讲来,没有人能够离开组织而独立生活,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组织,如工厂、乡村、学校、机关等所构成的,而组织存在和进展离不开传播那个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例如,一所学校要完成教学任务,除了教具教材等物质条件,十分重要的一个咨询题确实是,从校长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从教师到学生,彼此必须通过信息交流,构成一个上下左右信息畅通并动作和谐的网络,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高度和谐的工作状态。如此学校就会显示出充沛的活力,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组织内的信息传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沟通,也可讲是角色沟通,在学校里确实是指校长与教研组长、教师之间围绕教学咨询题进行的信息交流;另一是感情沟通,即组织内各种角色,如上至校长下至学生,都应十分注意感情联络、关系融洽。要实现以上两种沟通,就要有成功的组织传播。

4.大众传播

这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印刷品、机械的、电子的媒体,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预期的意念,并试图从各方面阻碍受传者的活动。简言之,大众传播是传播机构利用大众媒体与宽敞受传者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那个传播有三个特点:其一,传者是一个组织机构,例如报社、电视台、开放学校,而不是某个人;利用高效传播的通道,如印刷媒体的报刊、书籍,电子媒体的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它的规模大大超过前三类传播型式,而且有明确的传播方针,方针的制定要通过认确实决策。

其二,受传者多、杂、散、匿。确实是讲大众传播传出的信息能为千千万万的人猎取,其效率极高,阻碍面极广。男女老少、各阶层、各方面、各地区的人士都可接收同一来源的信息。而且往往是传播者在明处、受传者在暗处,工作难度比较大。

其三,反馈来得延缓、间接、零星。大众媒体传递出去的信息一样不能及时猎取反馈,因此难免带有某种程度的盲目性。组织机构尽管常常也深入到基层单位和群众中去了解情形、听取反应,但不可能与宽敞的受者见面,听到的意见大多是间接的、零星的,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往往不可靠。

以上四种类型的传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指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成效的公式。卡尔·多伊奇1966年在《政府的神经》一书中曾论述过在社会科学中模式的要紧优点。第一是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专门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象。在这一方面,模式能为各种不同的专门状态提供一个一样的图景。其次是模式具有讲明的功能,它能用间接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模糊的信息。

直线模式

Who谁

Says what 讲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讲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成效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维尔在1948年提出。

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讲明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成效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明白得传播过程的结

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动身点。

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操纵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成效研究,确实是沿着拉斯维尔的思路形成的。

该模式是一种直线模式,没有考虑反馈因素和体现双向性。

数学模式

美-香农、韦弗-《传播的数学理论》

数学模式/香农韦弗模式

①描述电子通信过程;

②为传播过程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缺少反馈的环节,不能完全应用于人类传播。

施拉姆和奥古斯德的循环模式

美-施拉姆-《传播是如何样运行的》1954-在奥古斯德的基础上,提出

循环模式。

①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双方都作为主体,相互作用;

②重点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双方依次相互扮演译码者、讲明者和编码者;

③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④但,它也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或对等的关系中,与实际不符;

⑤那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的特点,但不适用于大众传播。

两级传播模式

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此模式强调“舆论领导”的作用。西方认为,两级传播模式综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但夸大了“舆论领导”的作用及其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靠性,把传播过程简单化了。将受众截然分为主动和被动、活跃和不活跃两部分,不符合传播的现实情形。此模式以后演变为多层次的N级传播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美-施拉姆-《传播是如何样运行的》1954,传播双方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播的连接性和交错性。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进展互动过程模式。

①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②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任何环节都有阻碍;

③适用范畴广;

④但,没有超出从过程本身或从过程内部讲明过程的范畴。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1959-《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任何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1963《大众传播心理学》-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社会阻碍力交互作用的场

阻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同僚群体、社会环境、所处组织等阻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

受传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群体对个人的阻碍、社会环境、媒介约束等

阻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

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接触;

受传者基于平常接触体会,对媒介的印象;

总之,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判任何一种传播活动或是讲明单一的过程,都不能简单下结论,而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田中义久-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从马恩的交往概念动身,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种类型-能量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传播学者拉斯韦尔1948年提出的5W)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传播的要素:

3.传播的内容(信息与讯息):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讯息是由一组有关联的、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符号所构成的具体信息。讯息是一种信息,通过讯息,传授双方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4.传播媒介:又称传播渠道,是讯息的载体,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带。

5.传播成效:是传播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具体指受传者同意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传播过程有哪些差不多构成要素?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体语、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网络)多媒体媒介

一、第一次媒介形状大变化:口头媒介;非语言媒介;文字媒介

史前的洞穴绘画等非语言的媒介形式差不多为早期广播做下奠基,人类逐步形成口语表达的逻辑能力和概念以及传播的技能。最终,口头语言给人

类提供了一种将他们搜集到的知识、体会、信仰和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

文字的产生更是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也有了能够查找的有关体育活动的文字记载。文字补偿了口语媒介在的失效性和短暂性,使信息和人类制造的文明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时刻上传之久远。

二、第二次媒介形状大变化:印刷媒介;无线电媒介;通讯社

一、人际传播媒介。这是人际传播中常用的媒介,如面对面交谈时借助的空气,非面对面传播时所用的书信、电话、电报等。

二、组织传播媒介。这是组织传播中常用的媒介,如公文、函件、布告、书面通报、黑板报、宣传栏、内部报刊、内部广播、闭路电视等。

三、大众传播媒介。这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通讯、音像制品、展览制品等。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媒介。电脑网络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兴传播媒介。它是以地空合一的电信设施为传输渠道、以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脑为收发工具、依靠网络技术连接起来的复合型媒介。这种复合型媒介为人类传播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那个平台,人们能够向宽敞公众进行开放式的大众传播,人们能够从事横向和纵向的组织传播,人们也能够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人际传播。因此,它既是一种覆盖全球的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高效灵活的组织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本大纲采纳拉斯韦尔、施拉姆的媒介功能观)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观:(被认为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差不多功能)

1、环境监视功能-瞭望哨的作用

2、社会和谐功能-在有分工合作的社会各组织之间进行和谐和统一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继承和创新使得社会得到进展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和谐/遗产传承

一样社会功能-社会操纵/规范传递/娱乐

经济功能-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讲明/开创经济行为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和谐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阻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进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成效与成效理论

1. 成效与成效研究

2. 媒介与讲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进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状与进展

第一节媒介形状的历史沿革

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进展时期?

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1)口语传播时代①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

②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③记录性差;

(2)文字传播时代

①信息的长久储存;

②扩展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

③使人类文化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3)印刷传播时代复制文字信息,对信息批量生产;

(4)电子传播时代有线无线

①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②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象信息系统;

③推动了运算机的产生,大脑开始体外化;

(5)数字多媒体传播时代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四、电子传播

五、数字多媒体传播

六、媒介形状沿革的规律与特点

如何明白得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进展之间的关系?

1.人类传播活动发生和进展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人类传播活动的进展史,确实是人类从自然给予的传播能力动身,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持续发觉和制造新的传播媒介、持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2.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显现的,是一个日益丰富的过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步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3.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一个闻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媒介本身确实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

4.媒介是社会进展的差不多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媒介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庞大阻碍是无可否认的。

5.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进展中的重要性。

媒介形状变化的原则变革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也不是专门便于推测的情况。即使关于那些刺激技术和社会变革的投资者和发明者来讲,把以后具象化差不多上一个棘手的咨询题。然而,尽管变革常常引起躁动不安,人类却看起来具有迅速吸取新思想、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专门习性,只要一旦他们发觉这些东西能够与他们对现实所作的个人和文化界定相吻合。看来,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为变革作好了预备或能够准确地推测结果的,只是我们都能够通过学会认识变革的历史沿革和机制来开始观看以后的可能形状。

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点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点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要紧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治理

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爱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阻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样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治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鄙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咨询题

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操纵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益

1. 媒介与人格权益: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益: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益: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布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治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治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治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讲明、填空等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刻3小时。

苏州大学管理信息系统

1.企业流程:以独特的方法,使组织协调和组织工作的活动,信息和知识生产的产品或服 务 2.电子企业(e-business):广义: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来处理企业中的各种业务流程, 包括电子贸易和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与供应商和其他业务伙伴协调的过程 3.电子政务(e-government):使用互联网和相关技术来使政府及公共部门与公民、企业和 其他政府组织的关系电子化 4.企业系统:协调企业内部关键流程的集成的企业范围的信息系统。也称企业计划ERP 5.组织:技术定义:一个稳定,正规,社会结构,它从环境资源,并对其进行处理, 产生输出。行为定义:在一个微妙的时间通过冲突和解决冲突来平衡责任的权利,特权和义务的集合。 6.群件(groupware):提供支持工作组织协调活动的功能和服务的软件。 7.电子商务(e-commerce):广义:通常是指在全球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 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的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狭义:利用互联网和网络和其他数字技术进行电子化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交易的过程。 8.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跟踪企业与客户的所有交互活动并分析这些活动以使收入、 利润、客户满意度以及客户保持率最大化的信息系统。 9.价值链模型,竞争力模型:用来描述组织的外部影响交互作用的模型,这些外部影响具 体来说就是影响一个组织的战略和竞争能力的威胁和机遇。 10.数据挖掘:分析大量的数据找出其中的模型和规律,用以指导决策的制定和预测未来的 行为。 11.VPN(虚拟专用网):在互联网的两个点之间传输企业数据的安全链接,是专用网络的 低成本的替代品。 12.信息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联系的组件组成,这些组件用于采集、处理、储存和发送信息, 以支持组织的决策、协同、控制、分析和可视化。 13.数据仓库:具有报告和查询工具,存储从各种操作系统获取的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并且 作为管理报告和分析基础的一个数据库。 14.电子化企业:使用Web技术帮助企业精简流程,增进生产力,提高效率。是公司易于沟 通合作伙伴、供货商和客户,链接后端数据系统,并以安全的方式进行商业事项处理。 15.作业层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TPS):事物处理系统,处理和记录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日 常业务的计算机系统,为组织的操作层次服务。 16.决策支持系统(DSS)组织中处于管理层次的信息系统,用复杂的分析模型或数据分析 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支持半结构化得喝非结构化的决策制定。 17.MIS(管理层系统):着重研究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管理中的使用情况,也只向组织提供 终极管理层的日常业绩报告的信息系统。 18.EDI:“电子数据交换”。使得两个正常交易的组织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交换订单、装货 说明或付款等。 19.ERP:企业资源计划。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 (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得企业管理软件。 20.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专业软件,可使也切无须建 立单独的文件活在他们的计算机程序中定义数据就可以获取数据。 21.信息伙伴(Information partnership):Coorperative 联盟之间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 的信息共享,以获得战略优势的目的。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图像增强 实验目的:掌握用空间滤波进行图像增强的基本方法,掌握图像分割的基本方法。 实验要求:测试图像1中同时含有均值为零的均匀分布噪声和椒盐噪声。用大小为5×5的算术均值滤波器和中值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处理,在不同窗口中显示原图像及各处理结果图像,并分析哪一种滤波器去噪效果好? 算法流程:

程序代码: clear all;clc; %读入图像 I1=imread('Fig5.12(b).jpg'); %均值滤波模板 h1=ones(5,'uint8'); %获取分辨率 [a,b]=size(I1); %创建变量 I2=zeros(a+4,b+4,'uint8'); I3=zeros(a+4,b+4,'uint8'); %复制原始图像 for n=3:a+2 for m=3:b+2 I2(n,m)=I1(n-2,m-2); I3(n,m)=I1(n-2,m-2); end end %边界值设定 for n=1:a+4 for m=1:b+4 %左上角设定 if n<3&&m<3 I2(n,m)=I2(6-n,6-m); I3(n,m)=I3(6-n,6-m); %右下角设定 else if n>a+2&&m>b+2 I2(n,m)=I2(2*a+4-n,2*b+4-m); I3(n,m)=I3(2*a+4-n,2*b+4-m); %右上角设定 else if n<3&&m>b+2 I2(n,m)=I2(6-n,2*b+4-m); I3(n,m)=I3(6-n,2*b+4-m); %左下角设定 else if m<3&&n>a+2

I2(n,m)=I2(2*a+4-n,6-m); I3(n,m)=I3(2*a+4-n,6-m); %上两行设定 else if n<3 I2(n,m)=I2(6-n,m); I3(n,m)=I3(6-n,m); %下两行设定 else if n>a+2 I2(n,m)=I2(2*a+4-n,m); I3(n,m)=I3(2*a+4-n,m); %左两列设定 else if m<3 I2(n,m)=I2(n,6-m); I3(n,m)=I3(n,6-m); %右两列设定 else if m>b+2 I2(n,m)=I2(n,2*b+4-m); I3(n,m)=I3(n,2*b+4-m);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图像处理 for n=3:a+2 for m=3:b+2 %均值滤波 temp0=I2(n-2:n+2,m-2:m+2); temp0=temp0.*h1; temp1=mean(temp0(:)); temp1=uint8(floor(temp1)); I2(n,m)=temp1; %中值滤波 temp2=I3(n-2:n+2,m-2:m+2); temp3=median(double(temp2(:))); temp3=uint8(floor(temp3));

苏州大学 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考试试卷

苏州大学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考试试卷(A卷)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形式: (闭卷) 一、填空题。(20%,每空1分) 1. 在IBM-PC系列微机中,BIOS打印管理模块是以号中断服务程序的形式存在的;BIOS显示输出管理模块是以号中断服务程序的形式存在的。 2. 中文信息处理是以为主要工具,以为处理对象的高新技术。 3. 在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不同部分中,存在着多种汉字编码,这些编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字代码体系,这个代码体系主要包括、、、、。 4.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模块、模块和模块。 5. 汉字输入码有很多种类,根据其编码规则的不同,一般可以分成、、、四类。 6. 现在使用的显示适配器一般都可以支持两大类工作模式。它们分别是:以字符为基本处理单元的模式和以象素为基本处理单元的模式。 7. 汉字点阵字形通常分为两种:适用于显示器的________和适用于打印机的________。 二、选择题。(20%,每题2分) 1. 如果我们在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正文中看到这种形式的内容, “abc~{0!}~” 这封邮件的正文最有可能使用了下面的哪种编码方式: (a)BASE64 (b)UUEncode (c)QP (d)HZ 2. Windows环境下,IME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 (a)中断处理程序(b)动态链接库(c)输入法服务器(d)中断向量 3. 由1000个16×16点阵构成的汉字要占用存储空间。 (a)25K字节(b)1000K字节(c)32字节(d)31.25K字节 4. 下列哪种输入法不需要输入码对照表:_______。 (a)智能abc (b)五笔字形(c)区位(d)双拼 5. 中文信息处理系统(DOS)的键盘输入管理模块是以16H号中断处理程序的形式给出的,它驻留在中。 (a)软盘(b)硬盘(c)ROM (d)RAM 6. 区位码是1801的汉字,它在GB2312-80中的机内码应该是。 (a)B2A1H (b)A1B0H (c)A2B1H (d)B0A1H 7. TrueType字库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字库: (a)点阵(b)直线轮廓字(c)曲线轮廓字(d)以上都不对 8. 手机上使用的编码方案,如T9拼音、T9笔画等,属于哪种键盘方案:_______。 (a)大大键盘(b)大键盘(c) 小小键盘(d)小键盘 9. 在汉字系统中,汉字的显示一般采用黑底白字的方式,如在特殊场合需要反白显示(即白底黑字)的话,应对字形码做运算。 (a)移位(b)取反(c)与(d)或 10.如一个显示器采用640×480×单色的分辨率,则需要的显存是:。 (a)512K字节(b)76800字节(c)38400字节(d)768K字节 三、计算题。(20%)(转换编码见附表) 1. 现有一段信息采用Unicode编码(UCS-2序),内容如下: 11 62 1F 4F 27 59 84 76 56 79 FD 56 请将其内容用UTF-8编码,编码结果用16进制表示,并填入下表。(每格填一个字节)(10

2021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苏州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

苏州大学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学校,成绩出来后到现在心情都久久难以平复。要重新去回忆过去的这一年,真的有太多心酸和艰辛,经历过的都懂得的吧……终于结束了反复算自己的可能的分数、反复回忆复试面试场景。 9月,身边有朋友报的辅导班开课了,我心痒痒于是跟着一起去,在千人的大教室里大家拿着辅导班厚厚的书画画写写,7天的课程没进行到一半就有人开始松懈。逃课迟到或者睡觉玩手机,我心里又偷偷想,哼不努力的人只能当咸鱼哦,结果没多久自己也甩了书去逛吃逛吃了,没别的原因,就因为那本辅导书实在是太厚太重啦!(开个玩笑) 11月,考研进入磨炼心态的时候,这时候有人开始放弃,(10月已经放弃了一波)掐着指头算时间仿佛不够了,好了玩儿去吧,老子明年再战!反正今年到这里我已经看了65%了嘛,再准备一年,妥妥的!实际证明,有这种想法的宝宝多数找了工作了直接放弃考研。可怕的12月来了,尽管我3月复习不算太迟,但那个时候还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很多计划完成时间从1个月压缩到15天、10天。门外的背书专用座位上每天都人满为患。 最后三天,我顶着快掉到下巴的眼袋手写肖秀荣欧巴点题班画的重点,困不敢揉眼,粉底会掉。说到这里,即使准备考研的日子里我依然坚持每天早起15分钟打个底画个眉再出门(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不为啥,就觉得气色好心情就好!考研也未必就要撸着袖子挂着鼻涕,女生化妆不是为了给谁看是自己开心好吗好吗!清爽的出门一天都动力十足! 以流水账的形式写完了考研的大概时期。。然而并没有人想看这个啊大家想看的是方法!学习方法! 好了那么虽然我不是什么大神,但是以自己和朋友的经历大概写一下公共课和自己专业课的准备情况: 英语: 阅读理解: 1.单词是核心,背个7.8.9.10遍也不为过,只有你把单词背熟透了,上考场才能自如面对任何提问形式,因为不管出卷老师怎么改变花招,它们在你眼里就是一堆中文。何凯文的阅读方法技巧性很强,但是存在一点投机性。不是黑凯文大帝,我自己也是他的脑残粉,但是不要刻意追求一种方法,踏实和技巧相结

2019年苏州大学文学考研专业指南大全必看

2019年苏州大学文学考研专业指南大全必看 一、苏大文学院考试内容 苏大文学院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类,也即常说的学硕和专硕之分。学硕主要是中国语言文学大类,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通俗文学、美学和文字学;专硕包括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学科教学(语文)。 考试内容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通俗文学、美学的初试内容完全一样,都是专业一文学基础综合、专业二评论写作。文字学有一门专业课不同,除了同样要考评论写作外,另外考汉语言文字基础。另外,美学虽然考试内容一样,但毕业时拿的是哲学硕士学位,报考的要注意了。 主要专业分布请见附件图片。 二、苏大文学院录取情况 数据控患者统计了近几年的录取信息,当下推免生可外校推免的制度,使得统考录取人数逐渐上升,可以说是降低了考研难度,具体情况请见附件,里面有详实的数据分析。 关于专业选择,个人建议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来定,不要存在太多投机侥幸心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按照历年录取情况可以看出,学硕录取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这两门复试分数每年至少也在三百八十分以上,文艺学与比较文学报考人数较少,分数也相对缓和一些,但由于推免生的存在,所以每年也就录取两三个样子。至于通俗文学是新开专业,一般统考生最多招两个人,存在一定风险。 三、苏大文学院复习教材 考研说到底还是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无非还是牢记教材,熟悉运用。由于我是学硕的,所以主要介绍中国语言文学大类的。如前所述,初试专业课主要是考文学基础综合、文学评论写作。 (一)文学基础综合主要考查四大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四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两本),北大出版社;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经》(四本),北大出版社; 外国文学: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一本)),南开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鲁枢元,刘峰杰《文学理论》(一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列的教材都是苏大本科的文学史教材,大家在网上可以直接买到,很便宜。(二)评论写作: 评论写作其实并无教材可遵循,其形式就是给一篇文章,围绕该文章写一篇文章,不少学校的考试都考这种形式。所以主要还是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与积累观点。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学位点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 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 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 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 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 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 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 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 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 学位点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 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 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数据库 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 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协议 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 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 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 学位点名称:应用化学 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 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 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 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 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 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 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 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 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实践 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应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 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 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 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与CAD技术 王国和副教授 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 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 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不招生

苏州大学生物信息学课程试卷(A)卷共4页

苏州大学生物信息学课程试卷(A)卷共4页 考试形式闭卷 2018年 10月基础医学与生 年级2017专业生科双学位 院系 物科学学院 学号姓名成绩总分+电子签名 题型均为选择题,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教师评阅时,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库编号为18318,名称为BRAWH3的EST/cDNA文库中,与已知UniGene相匹配的EST序列一共有多少条? A、73424 B、44372 C、23744 D、42437 2、下列哪些是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内容? A、基因组注释 B、序列分析 C、基因表达分析 D、分子相互作用 3、GEO Datasets数据库中的编号为GDS3057的基因表达谱中,MYC基因在哪一个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最低? A、GSM239495 B、GSM239496 C、GSM239498 D、GSM239516

4、人类(human)的CUBN基因/蛋白与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基因/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吗? A、是 B、否 5、人类KRAS蛋白的第12位碱基突变与哪些肿瘤有关? A、LUNG CANCER B、BLADDER CANCER C、GASTRIC CANCER D、PANCREATIC CARCINOMA 6、人类CDK1基因位于哪一条染色体上? A、9 B、10 C、11 D、12 7、GEO Datasets数据库中的编号为GDS4794的基因表达谱中,不同疾病状态(disease state)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多少? A、33 B、353 C、533 D、530 8、人类(human)的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是跨膜蛋白吗? A、是 B、否 9、人类CDK1基因的相关研究报道有多少? A、很少(不超过10篇) B、比较多(10~100) C、很多(100~1000) D、海量(1000以上) 10、人类RB1基因的“IVS20, A-G, -2”突变与什么肿瘤有关? A、BLADDER CANCER

苏州大学本科生办事指南

苏州大学 本科生学习事务办理指南 (2013版) 苏州大学教务部 2013年7月

目录 相关证明、证书事务办理.......................................................................................................... - 1 -在校生相关证明、证书事务办理流程.............................................................................. - 1 - 一、学生办理中文学籍证明流程.............................................................................. - 1 - 二、学生办理英文学籍证明流程.............................................................................. - 1 - 三、学生办理中文成绩单流程.................................................................................. - 1 - 四、学生办理英文成绩单流程.................................................................................. - 1 - 五、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证明开具流程 .......... - 1 - 六、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补办流程.................................................................. - 1 - 七、学生补办学生证、校徽、火车票优惠卡流程.................................................. - 2 - 八、学生注销学生证流程.......................................................................................... - 2 - 九、学生毕业证书照片正常拍摄流程...................................................................... - 2 - 十、学生补拍毕业证书照片流程.............................................................................. - 2 - 已毕业学生相关证明、证书事务办理流程...................................................................... - 2 - 一、已毕业学生办理中英文学历学位证明流程...................................................... - 2 - 二、已毕业学生补办毕业证书流程.......................................................................... - 3 -请假事宜手续办理 ..................................................................................................................... - 3 - 一、学生请事假手续办理流程(三天以内,含三天) .......................................... - 3 - 二、学生请事假手续办理流程(三天以上,两周以内) ...................................... - 3 - 三、学生请病假手续办理流程(一周以内).......................................................... - 3 - 四、学生请病假手续办理流程(一周以上,一月以内) ...................................... - 4 -学籍异动事务办理 ..................................................................................................................... - 4 - 一、新生办理保留入学资格流程.............................................................................. - 4 - 二、学生办理恢复入学资格流程.............................................................................. - 4 - 三、学生更改学籍信息流程...................................................................................... - 5 - 四、学生办理休学流程.............................................................................................. - 5 - 五、学生办理复学流程.............................................................................................. - 5 - 六、学生办理退学流程.............................................................................................. - 5 - 七、学生办理延长学年流程...................................................................................... - 6 - 八、学生办理转专业流程.......................................................................................... - 6 - 九、学生办理转学流程.............................................................................................. - 6 -选课、考试事务办理 ................................................................................................................. - 6 - 一、学生选课流程...................................................................................................... - 6 - 二、学生申请缓考流程.............................................................................................. - 7 - 三、学生考试成绩修改流程...................................................................................... - 7 - 四、学生课程替换流程.............................................................................................. - 7 -对外交流事务办理 ..................................................................................................................... - 7 - 一、公派交换项目学生办理离校手续流程.............................................................. - 7 - 二、公派交换项目学生办理返校手续流程.............................................................. - 8 - 三、学生假期中因私出国办理中英文学籍证明流程.............................................. - 8 -科研、竞赛事务办理 ................................................................................................................. - 8 - 一、莙政基金申请流程(每年一期)...................................................................... - 8 - 二、各类学科竞赛申请流程...................................................................................... - 9 -

苏州大学计算机组成题库

本科生期末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计算机系统中的存贮器系统是指______。 D 主存贮器和外存贮器 2.某机字长32位,其中1位符号位,31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小数表示,则最大正小数为______。 B +(1 – 2-31) 3.算术/ 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可完成______。 C 16种算术运算功能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4.存储单元是指______。 B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5.相联存贮器是按______进行寻址的存贮器。 C 内容指定方式 6.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______。 C 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7.以下叙述中正确描述的句子是:______。 A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D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8.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同时______。 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 9.带有处理器的设备一般称为______设备。 A智能化 10.某中断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收取样的数 据,并将其保存到主存缓冲区内。该中断处理需要X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 个数据,主程序就将其取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需要Y秒,因此该系统可以跟踪到每 秒______次中断请求。 A.N / (NX + Y)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存储A.______并按B.______顺序执行,这是C.______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移码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A.______数的阶码E,以利于比较两个B.______的大小和 C.______操作。 3.闪速存储器能提供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及A.______能力,为现有的B.______体系结构带来巨大变化,因此作为C.______用于便携式电脑中。 4.寻址方式按操作数的A.______位置不同,多使用B.______和C.______型,前者比后者执行速度快。 5.微程序设计技术是利用A.______方法设计B.______的一门技术。具有规整性、可维护性、C .______等一系列优点。 6.衡量总线性能的重要指标是A.______,它定义为总线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B.______。PCI 总线的带宽可达C.______。 7.显示适配器作为CRT和CPU的接口,由A. ______存储器,B. ______控制器,C. ______ 三部分组成。 8.DMA技术的出现使得A. ______可通过B. ______直接访问C. ______。 三.应用题 1.(11分)设机器字长32位,定点表示,尾数31位,数符1位,问: (1)定点原码整数表示时,最大正数是多少?最大负数是多少?

苏州大学本科论文排版要求(新版)

附件1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装订及打印格式 一、毕业设计的装订顺序如下: (1)封面(红色) (2)设计 A、目录 B、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从本页开始编页码) C、内容提要 D、设计正文 一、明确设计(作品)选题及构思 二、背景资料和考察调研 三、设计(作品)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四、设计(作品)实践讨论 五、总结 E、参考文献 F、致谢 G、附录(符号说明、原始材料、设计图纸、相关图片、调查报告等) (3)任务书 (4)中期检查表 (5)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6)外文文献资料复印件、中文翻译稿 (7)答辩记录表(校级优秀设计需二次答辩记录表) (8)成绩评定表 (9)设计选题变动表 二、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如下: (1)封面(红色) (2)论文 A、目录 B、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从本页开始编页码) C、前言 D、论文正文 E、结论 F、参考文献 G、致谢 H、附录(符号说明、原始材料等) (3)任务书

(4)中期检查表 (5)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6)外文文献资料复印件、中文翻译稿 (7)答辩记录表(校级优秀论文需二次答辩记录表) (8)成绩评定表 (9)论文选题变动表 三、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打印格式(参照国家标准GB7713-87): 1.毕业设计(论文)用计算机打印,纸张一律使用A4复印纸。 2.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由学校教务部提供。 3.中文摘要、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外文摘要、关键词采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型。 4.目录采用四号宋体字。分章节的毕业设计(论文),目录中每章题目用四号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四号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 目录 第1章XXXX┈┈┈┈┈┈(1) 第1.1节XXXX┈┈┈┈┈(2) 5.毕业设计(论文)有关文字内容的要求 (1)正文文字内容字型一律采用宋体,标题加黑.章节题目采用小三号字,正文中文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内容采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型。 (2)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 (3)页面设置: 单面打印:上 cm,下 cm,左2.75cm,右2.75c m,装订线0cm。 页眉2.6cm,页脚2cm。页眉设置:居中,以小5号字宋体键入“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 计(论文)”。 页脚设置:插入页码,居中。 正文选择格式段落为: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均为0磅。 标题可适当选择加宽。 (4)外文文献译文格式亦参照上述对论文正文的要求提交。 6.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1)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1]。”表示此数据援引自文献1。 (2)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的参考标准为《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①专著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②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

苏州大学文献学基础复习资料(涂小马)

●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马端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文献通考》。这是一部考 述上古至南宋中期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著作。 他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常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其载诸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有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後焉。命其书曰《文献通考》。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对象主要是古籍; ?研究内容主要是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与方法; ?这是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雠学(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 ?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 ●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3 共七章:导言、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刻印。指出:“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结集”论历代图书的分类、著录于散佚,属目录学范围; ?“审定”论历代图书编校,属校雠学范围; ?“讲习”论历代学术,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翻译”论佛经翻译与佛经目录,科技书籍翻译与西学书目; ?“编纂”论类书、丛书之编纂; ?“刻印”论印刷源流与版本类别。 ●文献学的意义 文献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学科。是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开展文献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文献类型的研究,可以更科学地对文献群加以划分,从而提高文献管理水平; ?通过对文献流的研究,便于科学地建设和发展图书馆馆藏和开展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文献收 集水平; ?通过专科文献学的研究,有益于对各学科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切实意见 当人类正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时,文献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高度重视。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比以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获得和创造性的利用,而文献学的根本任务,正是促进知识的获取手段和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与高效化。文献学研究,应当: ?从狭窄的版本、辨伪等研究转向文献的传播、文献的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注文献的产生、传递与接受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新课题; ?构建融合古今、涵盖各相关学科、面向世界的大文献学体系的理论; ?重视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技;既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研究文献的揭示、整理、 检索和计量,又要关注信息时代背景下文献的传播、消费与人类社会进步、文化与现代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文化政策对文献学研究的影响,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以及宗教典籍等也是未来文献学研究的重点。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大体反应了60年代前后,我国学者对古典文献学这一学科体系的认识。 ●与古典文献学相比,现代文献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1

苏州大学计算机组成题库

本科生期末试卷一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计算机系统中的存贮器系统是指______。 D 主存贮器和外存贮器 2.某机字长32位,其中1位符号位,31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小数表示,则最大正小数为______。 B +(1 – 2-31) 3.算术 / 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可完成______。 C 16种算术运算功能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4.存储单元是指______。 B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5.相联存贮器是按______进行寻址的存贮器。 C 内容指定方式 6.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______。 C 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7.以下叙述中正确描述的句子是:______。 A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D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8.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同时______。 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 9.带有处理器的设备一般称为______设备。 A 智能化 10.某中断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收取样的数 据,并将其保存到主存缓冲区内。该中断处理需要X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 N 个数据,主程序就将其取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需要Y秒,因此该系统可以跟踪到每 秒______次中断请求。 A.N / (NX + Y)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存储并按顺序执行,这是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移码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数的阶码E,以利于比较两个的大小和

操作。 3.闪速存储器能提供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及能力,为现有的体 系结构带来巨大变化,因此作为用于便携式电脑中。 4.寻址方式按操作数的位置不同,多使用和型,前者比后者执 行速度快。 5.微程序设计技术是利用方法设计的一门技术。具有规整性、可维护 性、C .______等一系列优点。 6.衡量总线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它定义为总线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PCI 总线的带宽可达。 7.显示适配器作为CRT 和CPU 的接口,由A. ______存储器,B. ______控制器,C. ______ 三部分组成。 8.DMA 技术的出现使得A. ______可通过B. ______直接访问C. ______。 三. 应用题 1. (11分)设机器字长32位,定点表示,尾数31位,数符1位,问: (1)定点原码整数表示时,最大正数是多少最大负数是多少 (2)定点原码小数表示时,最大正数是多少最大负数是多少 2. (11分)设存储器容量为32字,字长64位,模块数m = 4,分别用顺序方式和交叉方式进行组织。存储周 期T = 200ns ,数据总线宽度为64位,总线周期τ = 50ns .问顺序存储器和交叉存储器的带宽各是多少 3. (11分)指令格式如下所示,OP 为操作码字段,试分析指令格式特点。 31 26 22 18 17 16 15 0 4. (11分)已知某机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其存储器容量为512 ×48(位),微程序在整个控制存储器中实现转移,可控制微程序的条件共4个,微指令采用水平型格式,后继微指令地址采用断定方式,如图所示: ←操作控制→ ←—————— 顺序控制 ————————→ (1) 微指令中的三个字段分别应多少位 (2) 画出对应这种微指令格式的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