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屋面排水设计

合集下载

关于屋面雨水排水设计要点的探究

关于屋面雨水排水设计要点的探究

关于屋面雨水排水设计要点的探究摘要: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屋面雨水能否迅速、稳定地排至室外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性.屋面雨水系统因专业交叉多、知识点较为零散,故设计中经常会出现考虑不全面、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因此,本文在屋面雨水系统的分类及选择、屋面雨水的流态分析、屋面雨水系统的计算等多方面进行屋面雨水设计的要点的梳理和探究,为以后相关的设计及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关键词:屋面雨水排水;雨水系统的分类及选择;流态分析;雨量计算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跨度大、构造难、海拔高的建筑在各大城市不断涌现,建筑给排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建筑给排水中,屋面雨水排水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代建筑追求外观造型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故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在大型复杂屋面雨水排水领域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水平已日臻完备,但因屋面雨水系统专业交叉多、知识点较为零散,故设计中经常会出现考虑不全面、设计不合理的情况,最终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2014年3月深圳机场航站楼发生“水漫金山”事故[2];2014年8月,石家庄火车站发生“水帘洞”事故[3];2016年6月天津某实训中心发生严重漏雨事件[4].本文参考相关专业规范及文献,梳理屋面雨水排水的设计要点,并做相应的探究,为以后设计及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1屋面雨水系统的分类及选用原则1.1屋面雨水系统的分类屋面雨水系统有多个分类方式,主要有: 1)按雨水管道的设置位置,屋面雨水系统可分为内排水系统、外排水系统和混合式排水系统; 2)按雨水管道中的流态,屋面雨水系统可分为重力流雨水系统、半有压雨水系统和压力流雨水系统; 3)按屋面排水条件可分为檐沟排水系统、天沟排水系统和无沟排水系统; 4)按出户横管(渠)在室内部分是否存在自由水面可分为敞开系统和密闭系统; 5)按单根雨水立管连接的雨水斗数量可分为单斗雨水系统和多斗雨水系统[5].1.2屋面雨水系统的选用原则屋面雨水系统应根据不同建筑的特点、要求进行选择.住宅、学校及医院等屋面较小且结构简单的建筑一般采用重力排水系统;古建筑、民族建筑、星级酒店及商业办公楼等对外观造型要求高的建筑一般采用重力流内排水系统或压力流内排水系统;大型工厂、车间等屋面较大但级别相对较低的的建筑一般采用压力流内排水系统或压力流敞开式排水系统;车站、航站楼等屋面特大且级别要求很高的建筑,一般采用压力流排水.2屋面雨水系统的组成屋面雨水系统的组成主要有天沟(檐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雨水立管、排出管以及雨水检查井等,如图1所示.图1 屋面雨水系统的组成如图1,图中1表示天沟,天沟主要是将屋面雨水汇集起来,进而有组织的排出,图中2表示雨水斗,雨水经雨水斗以重力或压力流态排入雨水管中,常见的有87斗、65斗等;图中3表示连接管,连接管将雨水斗和悬吊管连起来,也称尾管.虹吸雨水系统中,连接管是能否发生虹吸作用的关键;图中4表示悬吊管,悬吊管承接连接管中的雨水,一般会有0.003~0.005左右的坡度;图中5表示雨水立管,压力流时雨水立管和悬吊管的连接处是最大负压点,虹吸由此产生;图中6表示雨水排出管,排出管将雨水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因立管中水流速度较快,排出管宜相应放大以消减流速水头,保证水流稳定排入检查井;图中7表示室外雨水检查井,其作用是收纳建筑及室外雨水,统一汇集后排至雨水管网系统.3屋面雨水系统的流态分析3.1重力流雨水系统重力流系统是最为常见的屋面雨水系统.其原理是雨水通过自由堰流进入雨水斗,空气掺入雨水中形成气水两相流,最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立管排出.如图2是重力流时管道中流态示意.图2重力流时管道中流态示意图由图2可知,重力流时管道中为非满管流,管中压力变化和污水立管相似[6].3.2压力流雨水系统压力流雨水系统出现较重力流系统运用晚,却是近些年运用很广泛的系统.该系统中雨水以淹没流进入压力雨水斗,该雨水斗具有带孔隙的整流罩装置,雨水通过该装置可实现气水分流,使得水雨水斗上方在一段时间内有一个稳定的水面,管道中只有液相而无气相,呈满管流.如图3为压力流时管道中的流态及压力变化.图3压力流时管道中流态及压力变化示意图由图3可知,雨水从悬吊管与立管连接处形成最大负压,此时立管会对悬吊管形成很强烈的抽吸作用(虹吸作用),从而加速了雨水的排出.该现象可通过能量方程解释.如图4为压力流雨水系统示意图.图4压力流雨水系统示意图以0-0面为基准列出雨水斗斗前水面1-1面任意断面x-x的能量方程[7](1)式中H1、H x —断面1-1和x-x的位置水头;、—断面1-1和x-x的压力水头;、—断面1-1和x-x的速度水头;—断面1-1和x-x的水头损失。

建筑外墙外立面雨水管设计

建筑外墙外立面雨水管设计

雨水管设计要求外排水示例一、一般性规定:(一)、无组织排水1.三层及三层以下,或檐高不大于10m的中小型建筑物的屋面可采用无组织排水。

2.无组织排水的挑檐尺寸不宜小于600mm。

3.其散水宽度宜宽出挑檐300mm左右。

且不宜做暗埋散水。

(二)、有组织外排水1.多层建筑一般采用有组织外排水2.寒冷地区(本地区)的高层建筑不宜采用外排水,当采用外排水时宜将水落管布置在紧贴阳台外侧或空调机搁板的阴角处,以利维修。

3.高层建筑的裙房屋面雨水应单独排放,阳台雨水系统应单独设置。

注:屋面雨水水流较大,采用重力自流时,当水量较小时为无压力流,当水量较大盖住雨水口时会形成压力流,一般情况下,雨水的排水随雨量的变化在压力流和无压力流之间转换,当为压力流时,下部接其他的管会形成反冲,因此阳台、露台等雨水需单独排放,避免造成反冲。

,4.每一汇水面积的屋面或天沟一般不应少于两个水落口。

当屋面面积不大且小于当地一个水落口的最大汇水面积(本地区200㎡;考虑汇水面积时,应计入相邻垂直墙面面积的50%),而采用两个水落口确有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个水落口加溢流口的方式。

注:当屋面较为复杂,而水落口又难以合并使用时,可采用此种方式。

5.溢流口宜靠近水落口,溢流口底的高度一般高出该处屋面完成面150~250mm左右,并应挑出墙面不少于50mm。

6.溢流口的位置应不致影响其下部的使用,如影响行人等。

注:由于溢流排水的水流较大且无组织,因此溢流口的设置应指向无遮挡的空间,避免指向对面外墙、窗、阳台、露台,单元或住户入口上方不应设置溢流口。

7.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金属檐沟、天沟(指成品檐沟)的坡度可适当减小。

沟底水落差不得大于200mm。

8.两个水落口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下列数值有外檐天沟24m;无外檐天沟,排水15m。

9.水落口中心距端部女儿墙边不宜小于0.5m。

10.雨水管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排水可采用UPVC管、玻璃钢管、金属管等2)排水可采用铸铁管、镀锌钢管、UPVC管等,3)雨水管径不得小于100mm,阳台雨水管直径可为75mm。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系统屋面排水是指通过屋面的导水装置,将屋面的雨、雪水迅速排出,避免产生屋面积水的措施。

是为了使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及时排除室外,避免造成积水四处溢流或屋面漏水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为了能够使积水迅速排除屋面,进行周密的排水设计是必要的。

一、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

二、屋面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2.屋面雨水系统按照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檐沟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立管排至室外的地面或雨水口。

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1根立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立管的间距。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在建筑设计中,屋面雨水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设计和规划屋面雨水排放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积聚导致屋面渗漏,还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负荷。

本文将从设计要点、设备选择及安装等方面详细介绍建筑屋面雨水排放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要点1. 汇水规划:在屋面设计中,应根据屋顶的形状和坡度,合理规划和布置屋面的汇水口。

汇水口的设置应尽量保证雨水从屋面快速而顺畅地排放,避免积水和渗漏现象的发生。

2. 雨水管道设计:雨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屋面的排水量、建筑物的地势高低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等因素。

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隐藏式、半隐藏式或明装式雨水管道,并合理设置检修口,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清洁。

3. 排水斜度:为了使雨水能够顺利流入雨水管道,屋面的排水斜度需根据屋面的材质和坡度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般来说,斜度应控制在2-5%,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

4. 排水出口:设计时应合理设置雨水的排放出口,使其不仅满足排水要求,还符合建筑物的外观要求。

排水出口的设置位置应考虑到功能和美观,同时要避免积水和渗漏等问题。

二、设备选择1. 雨水收集系统:当设计需要收集并回收雨水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雨水收集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过滤器、水泵和储水设备等。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水容量,以满足日常用水需求,并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2. 雨水管道:选择合适的雨水管道材料是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管道材料有塑料管、铸铁管和不锈钢管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材料,并确保其密封性和耐久性良好。

3. 排水设备:在排水出口处设置适当的排水设备,如雨水斗、雨水篦子等。

这些设备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杂质,保持管道的通畅,并减少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三、安装和维护1. 安装过程:在安装雨水排放系统时,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

保证排水设备和管道的连接牢固,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斜度的控制和排水出口的正确设置。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类。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

天沟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组成。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系统按每根立管接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

按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可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将雨水排人埋地管中,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

内排水系统两种。

(1)架空管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架空管道系统直接引到室外排水管(渠)中,室内不设埋地管,可以避免室内冒水。

架空管道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2)埋地管排水系统埋地管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立管将雨水接入室内埋地管排至室外,按使用要求又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1)敞开式内排水系统。

由架空管道将雨水引入室内埋地管的检查井中,然后由埋地管引至室外。

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引起检查井发生冒水现象。

此种系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可排入生产废水。

2)封闭式内排水系统。

封闭式内排水系统是压力排水,埋地管在检查井内装设封闭的三通管,管口用盖封闭以防冒水。

封闭式排水系统用于不允许冒水的建筑物。

系统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1.2.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有关。

1)设计降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计算确定。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篇一:屋面排水】平屋面的排水一般采用墙外设檐沟和屋面本身找坡两种办法来解决。

在外墙或女儿墙外作成檐沟,立面造型要受到一定约束,不能完全实现。

在女儿墙内的屋面板上做边沟,与屋面的梁、板有矛盾,故意做成凹槽结构也有困难,房间内的空间也有影响,光靠不太厚的保温(隔热)层也不可能,削减了保温(隔热)层也不利,该边沟的保温(隔热)层也难保护;故意加厚找坡层和保温(隔热)层,像地下车库加厚垫层来设边沟也不合适(见图1)。

因此,有把屋面板由结构找主坡,建筑做边坡来解决,但由于平面不规则,变化较多,结构找坡受到一些限制,也难以实现。

另外,房间内的顶上板面不平,看起来不舒服。

因此,全由建筑找坡较为简便灵活。

这里讨论研究的问题也仅限于此。

图1 削减保温(隔热)层形成边沟一.雨水口设置的一般原则1. 排放方式2. 汇水面积计算(2) 墙面:高层建筑的裙房、窗井及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坡道,除计算自身的面积外,还应将高出的侧墙面积按1/2折算成屋面汇水面积来进行计算。

有几面高出屋面的侧墙时,通常只计算大的一面(或墙面最大投影面积)。

3. 汇水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的屋面不宜只设一个雨水口。

在同一汇水区域内, 雨水立管不应小于两条,且负荷均匀(用檐沟排水,应在檐沟末端或山墙上设溢流口)。

4. 雨水口或雨水管的间距应根据其排水能力、屋面和檐沟坡度等因素考虑决定,一般不宜大于24m。

5. 雨水管径不得小于100mm。

7. 屋面变形缝应避免设计成平缝,采用高低缝时,低缝附近不应处于排水的下坡,更不应在雨水口附近。

变形缝的屋面,应加设溢水口。

8. 排水坡度规范中规定,平屋面的排水坡度宜为2%~3%,结构找坡宜为3%,材料找坡(即建筑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3%。

在设计实践中,权衡利弊,主坡作成2%,副坡(即边坡)作成0.5%较合适。

9. 高层建筑中,由于雨水管中的空气和涡流等原因,致使低层处的阳台地漏溅水、冒水,故屋面和阳台的雨水管不宜合用。

商住楼屋面雨水管设计标准

商住楼屋面雨水管设计标准

商住楼屋面雨水管设计标准1、单个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的最大设计汇水面积不宜大于2500m2。

2、雨水斗顶面至过渡段的高差,当立管管径不大于DN75时,宜大于3m;当立管管径不小于DN90时,宜大于5m。

3、绿化屋面与非绿化屋面不应合用一套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当两个屋面共用排水天沟时可以合用一套系统。

4、同一系统的雨水斗宜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用于排除同一汇水区域的雨水。

5、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的屋面应设溢流设施,且应设置在溢流时雨水能通畅流达的场所。

当采用金属屋面、水平金属长天沟且沟檐溢水会进入室内时,宜在天沟两端设溢流口,无法设置溢流口时,可采用溢流管道系统。

6、溢流设施的最大溢水高度应低于建筑屋面允许的最大积水深度,天沟溢流口不应高于天沟有效深度。

7、当采用溢流管道系统溢流时,溢流水应排至室外地面,溢流管道系统不应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8、压力流系统排出管的雨水检查井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或消能井。

检查井应能承受排出管水流的作用力,并宜采取排气措施。

9、雨水斗应设在天沟或集水槽内。

当设于屋面时,雨水斗规格不应大于50mm。

10、雨水斗在天沟内宜均匀布置,其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m,并确保雨水能依自由水头均匀分配至各雨水斗。

当天沟坡度大于0.01时,雨水斗应设在天沟的下沉小斗内,并宜在天沟末端加密布置。

11、雨水斗应设连接管和悬吊管与立管连接。

多斗系统中雨水斗不得直接接在立管顶部。

当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时,雨水斗宜对雨水立管做对称布置。

12、连接管垂直管段的内径不宜大于雨水斗出水短管内径。

13、雨水斗出水短管可采用焊接、螺纹、法兰等连接方式。

当出现不同材质时,可采用法兰或卡箍连接;当采用相同材质时,可采用焊接或热熔连接。

14、压力流排水系统应设置过渡段,立管底部应设置检查口。

屋面排水规范与设计的全面解析

屋面排水规范与设计的全面解析

屋面排水规范与设计的全面解析我们都知道在建筑行业,任何事情都有这严格的规范,这样才能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

那么屋面排水设计规范有哪些呢?今天就随小编来看看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全面解析,以供大家参考哦。

一、屋面排水设计规范1.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2.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

二、屋面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

2.屋面雨水系统按照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

(1)檐沟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立管排至室外的地面或雨水口。

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1根立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立管的间距。

檐沟外排水适用于普通住宅、一般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

(2)天沟外排水由天沟、雨水斗和排水立管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管,屋面排水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有组织排水每根雨水管可排除大约_ 屋顶面积的雨水,其间距控制在_以内每根直径100的雨水管可排除大约150-200平方米屋顶面积的雨水,其间距控制在12-15米以内
第六章屋顶
第二节屋面排水设计
一、屋顶坡度的表示方法及形成
1.屋顶坡度的表示方法
表屋面最小坡度
屋面防水材料最小坡度(H:L)
卷防水、刚性防水1:50
水泥瓦、黏土瓦无望板基层1:2
水泥瓦、黏土瓦有望板及油毡基

1:
波形石棉瓦1:3
波形金属瓦1:4
压形钢板1:7
屋顶坡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有斜率法、百分比法和角度法三种。

2.屋面坡度的形成
屋顶排水坡度的形成主要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两种。

材料找坡,又称垫置坡度或填坡。

常用的找坡材料有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

材料找坡坡度宜为2%左右,找坡材料最薄处一般应不小于30mm厚。

常用的找坡材料有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材料找坡坡度宜为2%左右,找坡材料最薄处一般应不小于30mm厚。

二、屋顶排水方式及排水设计
1.屋顶的排水方式
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大类。

2.屋面排水设计
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
(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
(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
(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
(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屋面排水坡度与排水设计
(2010-03-08 11:19:12)
防水涂料宜用结构找坡。

需用材料找坡时,可用轻质材料或保温层找坡。

(1)平屋面结构找坡宜为3%,与卷材防水相同。

屋面坡度大于25%时,不宜采用沥青类防水涂料、流平性大的涂料及成膜时间过长的涂料。

(2)游泳池等其他工程排水坡度按规定要求设计。

(3)屋面防水工程中的天沟、檐沟纵向坡度、沟底水落差等要求,与卷材防水相同。

(4)屋面水落管内径宜不小于 100mm,l根水落管的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

水落管离墙面不应小于20mm,其排水口距散水坡的高度不应大于
200mm。

水落管应用管箍与墙面固定。

接头的承插长度不应小于40mm。

水落管经
过的带形线脚、檐口线等墙面突出部位宜用直管,并应预留缺口或孔洞。

如必须采用弯管绕过时,弯管的接合角应为钝角。

(5)高低跨屋面间排水(包括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水)要求,与防水卷材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