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化学选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化学选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化学选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1.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合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

B.等物质的量的CH4在反应①、②中转移电子数相同

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把NO2还原为N2(生成的水为气态),放出热量173.4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把NO2还原为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mol

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或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已知:S(g)+O2(g)=SO2(g) ΔH1=-Q1;S(s)+O2(g)=SO2(g) ΔH2=-Q2(Q1、Q2均正值),则Q1<Q2

C.已知:1/2H2SO4(浓)+NaOH(aq)= 1/2Na2SO4(aq)+H2O(l) ΔH1;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ΔH2,

则有|ΔH1|<|ΔH2|

D.已知:Fe2O3(s)+3C(石墨,s)=2Fe(s)+3CO(g) ΔH=+489.0 kJ/mol;CO(g)+1/2O2(g)=CO2(g)ΔH=-283.0 kJ·mol-1;C(石墨,s)+O2(g)=CO2(g)ΔH=-393.5 kJ·mol-1,

则4Fe(s)+3O2(g)=2Fe2O3(s) ΔH=-1641 kJ·mol-1

3.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 △H=+Q kJ/mol(Q>0)

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上述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

D.反应吸收0.025 Q kJ热量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 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

4.已知常温下,N2(气)和H2(气)生成2mol NH3(气)放出92.4 kJ 热量。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在常温下:①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 mol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②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0.5 mol N2和1.5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

量Q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2kJ

A.Q1=2Q2=92.4 B.Q l>2Q2C.Q1<2Q2 D.Q1=2Q2≠92.4

5.将1mol A(g)和2mol B(g)置于2L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C(g)+D(g),并达到平衡。C 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Ⅰ中曲线b所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均减小

B.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7.36;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C. 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可以使反应的过程按图Ⅰ中a曲线进行

D. 反应在第4秒钟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以A表示的速率是v(A)=0.225mol·L

-1· s -1

6.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Ⅲ中充入2 mol CO 和2 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Ⅰ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

D.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7.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2(g)+B2(g)?nC(g)符合下列图1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轴表示A2的转化率 B.Y轴表示C的浓度

C.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8.一定温度下,容积为2 L的甲、乙两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

生反应: 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1+α2>1 B.1.6

C.若甲中反应2 min时达到平衡,则2 min 内平均速率ν(O2)= 0.2 mol·L- 1·min-1

D.甲平衡后再加入0.2 mol SO2、0.2 mol O2和0.4 mol SO3,平衡

逆向移动

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

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10.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11.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 2Z(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12.已知: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5 kJ/mol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400

②平衡时,c(CH3OCH3)=1.6 mol/L

③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总能量减少20 kJ

④平衡时,再加入与起始等量的CH3OH,达新平衡后CH3OH转化率增大

⑤此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⑥平衡时CH3OH的浓度为0.08 mol·L-1

A.①②④⑤ B.②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⑥13.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恒容)和Ⅱ(恒压)中,使其发生反应,t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

X、Y、Z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X+2Y?3Z

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后,两容器的体积V(Ⅰ)

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后,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为固态或液态

D.达平衡后,若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4.下图表示反应X(g)+4Y(g) ?5Z(g) Δ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Z是有色气体,只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不移动,则气体颜色不变

B.若升高温度,则X的平衡转化率减小,v(逆)增大,v(正)减小C.若X和Y的平衡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时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若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5%,则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4 mol/L

1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g),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 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X>Y B.X

16.将一定量A、B装入容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B(g)?cC(g),1 min时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x mol·L -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1/2,重新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 2.5 x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的关系:b

B.容器的容积减小后,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减小

C.原容器中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1 min内的速率为

Cx/bmol·(L·min)-1

D.若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氦气(不参与反应),平衡不发生移动

17.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图像A代表任何可逆反应中生成物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B.图像B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s) ?3X(g)+2Y(g)

C.图像C代表在10 L容器、850℃时反应,到4 min时,反应放出51.6 kJ的热量

D.图像D代表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其在20~40 min之间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18.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SO3,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10%;若开始时只充入了2 mol SO2和1 mol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

A.10% B.60% C .80% D.90%

19.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3(g)+ Cl2(g)?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 molPCl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是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 (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1

(完整)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K 39 Ag 108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 B.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Na+、Ca2+、Cl-、AlO2- 2、纯水在20℃和80℃时的pH 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铁跟盐酸反应:2Fe + 6H+=2Fe3+ + 3H2↑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反应:H2PO4—+ 2OH—=PO43—+ 2H2O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 + 2CH3COOH=Ca2+ + 2CH3COO—+ H2O + 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 + NO3-+ 4H+=Cu2++ NO↑+ 2H2O 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盐酸(盐酸置于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会造成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C.锥形瓶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6、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7、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该酸浓度为0.1 mol·L-1时的pH为1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10-5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为5 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D.PH值可能为9

化学选修4综合检测试卷

(g)

8.下列装置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其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电解水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O H .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 .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电极反应式出现环境 O+4e-===4OH-碱性环境下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O ↑+2H2O 弱酸性环境下钢铁的吸氧腐蚀 2 +2e-===H2↑用Cu作电极电解NaOH -2e-===2H+用惰性电极电解H SO

.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 .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2A(g)+B(g) 2C(g)Δ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 不变 (OH-)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 B(g)2C(g),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如图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 极是含锌、铁的粗铜,b极是纯铜,a极溶解铜的质量与 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 AgCl(s)+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c点变到d点 -浓度减小 点对应的K 20.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碱性锌锰电池图Ⅱ铅-硫酸蓄电 池 电解精炼铜银锌纽扣电池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14Si:28 S:32Cl:35.5Na:23Al:27Cu:64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 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A.1B.8C.13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 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 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 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3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 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 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四)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 、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 是 ( )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 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颗粒大小等。这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和原理如下: 1.浓度 (1)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浓度改变,可使气体间或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它们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会导致接触面积的变化,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 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的改变。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3.温度 (1)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温度升高,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速率都增大。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 ℃,化学 反应速率通常增大为原来的2~4倍。 4.催化剂 (1)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常可用下图表示(加入催化剂,B点降低)。催化剂能改变 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ΔH。 (2)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才达到最大。

(3)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生产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特别提示在分析多个因素(如浓度、温度、反应物颗粒大小、催化剂、压强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时,逐一改变一个因素而保证其他因素相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该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变量控制法。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1.化学平衡状态具有的“五大特征” (1)逆:指化学平衡状态只适用于可逆反应,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同时从正、逆反应方向开始,以一定的配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2)动:指动态平衡,即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并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等:指“v正=v逆≠0”。即某一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生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也可以用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4)定:指参加反应的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均保持不变。 (5)变:指平衡移动。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某一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化学平衡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理解感悟“一定条件”、“可逆反应”是前提,“相等”是实质,“保持不变”是标志。 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四大依据” (1)对于普通可逆反应,以若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 发生变化,则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若用反应速率关系表示化学平衡状态,式中既要有正反应速率,又要有逆反应速率,且两者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对于有有色气体存在的反应体系,如2NO 2(g)N 2 O 4 (g)等,若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 改变,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3)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的反应,如 下列各项均可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①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1 mol N≡N键。 ②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3 mol H—H键。 ③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断裂6 mol N—H键。 ④生成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6 mol N—H键。 特别提示(1)从反应速率的角度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速率必须是一正一逆(不能同是v正或v逆),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可逆反应过程中,能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各组分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混合气体密度、颜色、平均摩尔质量等),若保持不变,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二)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 1.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 2H2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活化分子的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已知H2(g)+Cl2(g)= 2HCl(g)⊿H= —184.6 kJ/mol ,则反应HCl(g)=1/2 H2(g)+1/2Cl2(g)的⊿H为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4.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 ·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 mol/(L ·min) B.1 mol/(L ·min) C.2 mol/(L ·min) D.3 mol/(L ·min) 5.如图,横坐标表示加水量,纵坐标表示导电能力,能表示冰醋酸(即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图是 6.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A.中和CH3COOH的多B.中和HCl的多 C.相同D.无法比较 7.一定温度下, 向a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O2(g), 发生如下反应:2NO22NO+O2,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2nmolNO2 B.混合气体中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nmolO2 D.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8.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A.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 参考相对原子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 率的是 A.加热 B.加压 C.加负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 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 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 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 铁粉 3、下列变化的熵变大于零的是 A.H2O(l) H2O(g) B.CO2(g) CO2(s) C.NaOH(aq)+HCl(aq) =NaCl(aq)+H2O D.NH3(g)+HCl(g)=NH4Cl(s)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 不能表明反应 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

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5、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D.常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测得其pH<5 7、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 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 8、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l); △H=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单元习题及答案资料

化学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 在2A + 3C + 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 u(A )= 0.5 mol/ ( L -s) B. u ( B)= 0.3 mol/ ( L -s) C. u (C )= 0.8 mol/ ( L -s) D . u ( D)= 1 mol/ ( L -s)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 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 .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 .判断过程的方向 B .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 .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 D .判断过程的热效应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有二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 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 ( L s),贝U 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 5. —定条件下反应2AB(g)宁二A2(g) + 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0IA2,同时消耗2nmolA 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6. 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V P2)下,可逆反应2X(g)于二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 °正(02)= 5 u (NO )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完整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g +22()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 1>V 2 B .V 1<V 2 C .V 1=V 2 D .V 1≤V 2 7.已知:4NH 3(g)+5O 2(g) 4NO(g)+6H 2(g). △H=-1025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

化学选修4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P.6)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P.14) 1. C(s)+O2 (g) == CO2 (g) ΔH=-393.5 kJ/mol 2.5 mol C完全燃烧,ΔH=2.5 mol×(-39 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教师用书(DOC)

《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参考书 说明 本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化学教师参考。 根据课程标准,《化学反应原理》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并要求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 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 2.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 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4. 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共36课时,各章的课时分配建议如下: 绪论 1课时 第一章 6课时 第二章 11课时 第三章 10课时 第四章 6课时 复习 2课时 本书按章编排,每章分为“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分配建议等。教学目标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分析主要说明本章教材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教材的特点。课时分配建议可供教师安排课时参考。 教学建议分节编排,包括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的思路、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等部分。活动建议主要是对如何组织实验、科学探究和调查研究等教学活动的建议。问题交流主要介绍“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的设计意图或对栏目活动的组织提出建议,有些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答案。习题参考包括提示、参考答案以及补充习题等。教学资源主要编入一些本章教材的注释或疑难问题的解答,及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原理拓展、科技信息、化学史、国内外化学与化工生产中的某些新成就等。这些内容意在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材,一般不宜对学生讲授,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应该指出的是,教参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的,而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应该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本书编写者:何少华、裴群、金仲呜、冷燕平、黄明建(按编写顺序)

化学选修4期中测试卷.docx

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s) + 3B2(g)二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每减少1 molAz,同时生成2mol AB3 B.容器内每减少1 mol A2,同时消耗3mol B2 C.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D.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再改变 4.对于可逆反应2AB3(g) == A2(g) + 3B2(g) A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5.某反应2AB (g) 二C (g) +3D(g)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AH、AS应为 A.Z\H <0, AS>0 B. AH <0, AS<0 C. AH >0, AS>0 D. AH >0, AS<0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s)+H20(g)^C0(g)+H2(g)o CO(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的AH>0 B.若T]、丁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i、则?二? C.通过加热可以使B点变到C点 D.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则一定有v (正)

C.500°C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14.已知反应A(g) + B(g)二C(g) + 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C时,向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A和0.20 mol B,10 s时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 = 0.005 mol-L_,-s_1 15.温度为卩时,向4.()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15,反应PCl5(g)^PCl3(g) + Cl2(g)^-段时间后达 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 s 的平均速率为v(PC13)=0.006 4mol-L_,-s_l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 L_,,则反应的AHO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0 mol PCl3s 4.0 mol Cl2,达到平衡时,则此反应的化学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15> 0.40 mol PC13和040 mol Cb,达到平衡前 v(正)G(逆) c (COJ ?c ( HJ 1、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二——,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 c (COJ ?c ( H o0; 数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CO2(g)+H2(g)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 小题,共48 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 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 的值是 ()A.1×10-14 B.55.6×107 C.107 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 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 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 mol/L、K 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mol/L K 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2 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 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 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 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 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 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 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 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 S 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2 A.适量盐酸B.适量NaOH 溶液C.适量KOH 溶液D.适量KHS 溶液 9.在Ca(OH) (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 2 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 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 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少于7 的是() A.pH=3 的HNO3跟pH=11 的KOH B.pH=3 的盐酸跟pH=11 的氨水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篇一: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P5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P6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或kJ?mol-1 。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P10习题 1、燃烧热数据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石油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目前已使用甲醇、乙醇作为汽油的代用品,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找对应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