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皇帝

一、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 89岁

爱新觉罗·弘历,满族,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属兔,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其父雍正秘密建储,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无疾而终,终年89岁。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

二、南朝梁武帝萧衍 86岁

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丹阳)人,自称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建立了梁朝,是为高祖、武帝。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

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周国皇帝武则天 81岁

武则天(624年—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

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存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互相谗毁争宠。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

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因此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去世,谥大圣则天皇帝。

四、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 80岁

钱镠liú,字具美,小字婆留,汉族,杭州临安人。父钱宽,母水丘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

五、宋高宗,名赵构 80岁

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汉族。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因不思收复北方故土,宠信奸臣秦桧和下令处死岳飞父子而背负恶名,为人诟病。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六、十六国南燕慕容德 79岁

慕容德(326~405)

中国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创建者。后增一字名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主慕容皝少子。慕容皝时封范阳王,为征南将军,

369年,东晋桓温率军攻前燕,德与兄慕容垂一道大败晋军于襄邑。慕容垂投奔前秦主苻坚后,德连坐免职。前秦灭前燕,他被徙到长安。淝水之战后,慕容垂称王,建后燕,都中山。慕容宝继位,以慕容德镇邺城,总管南境。397 年,魏军攻下中山,慕容宝奔龙城,后燕被截为两部分。398 年,慕容德率众自邶徙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滑台处于北魏和东晋之间,南北两面受敌,南燕所能控制的不到10 城,滑台还一度被魏军占领。于是慕容德东进夺取青州,400年称帝。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建都。下令检括户口,出荫户5.8万。南燕拥有步兵37万,铁骑 5.3 万。德死,兄子超继位,410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七、前蜀高祖王建 71岁

前蜀高祖王建(847~918),前蜀国的建立者。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王建少年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乡里人叫他"贼王八"。后投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黄巢起义军进攻长安时,僖宗逃奔成都,监军杨复光分忠武军八千人为八都,以镇压起义军,王建与鹿晏弘等各为一都头。中和四年 (884),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被号为"随驾五都",归宦官田令孜指挥。令孜认王建等为养子。僖宗还长安,王建等分典神策军。光启二年 (886)由于藩镇作乱,僖宗再奔兴元,王建为清道斩斫使。后宦官杨复恭代田令孜掌禁军,疑王建,出之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组织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逐步扩大地盘。光启三年,他弃阆州(今四川阆中)西赴成都,与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陈敬瑄相攻,逐步占领成都西、南诸州。大顺二年(891),攻占成都,囚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及田令孜。乾宁四年(897), 破梓州(东川节度使治所), 占有东西两川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治兴元,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王建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割据蜀地的基础稳固。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八、五代十国南平武信王高季兴(858-929) 71岁

高季兴(858~929)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平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唐末,朱温势力已扩大至荆州。后梁开平元年( 907 ),朱温即帝位后,派高季兴赴任荆南节度使。荆南镇旧辖 10州(一作8州),唐末,为邻道侵夺殆尽。高季兴到镇时,仅得江陵一城。季兴招集亡散军民,又收用以唐进士梁震为首的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乾化四年(914),后梁封季兴为渤海王。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后梁,季兴入朝洛阳。次年,受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以后,季兴得到归、峡二州。季兴还一度控制了夔(今四川奉节东)、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市)三州,但很快又被后唐取回,故南平是十国中最小最弱之国。但因南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高季兴得以长期割据一方。他死后,高氏父死子嗣,兄终弟及,直至963年才被宋灭亡。

九、十六国后燕慕容垂(326-396) 70岁

慕容垂(326—396.6.2),字道明(明屠本《十六国春秋》载一字叔仁),原名霸,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建立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十、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70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祖籍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与刘邦同乡,《明史太祖本纪》称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明实录》、《天潢玉牒》等史籍中也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世界最长寿的人李清云活了256岁

李清云(1677-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经常有说有人活了120多、160多岁,其实并没什么,李清云先生活了256岁,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蟹)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李清云的长寿秘诀 英国、法国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得到这一消息后,便对枸杞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枸杞中含有一种没有见过的维生素,便取名为“维生素X”,也称为“驻颜维生素”。经动物实验证实,枸杞具有抑制脂肪在纤维内蓄积、促进肝细胞的新生,降低血糖及胆固醇等作用。枸杞的返老还童作用表现为:对脑细胞和内分泌腺有激活和新生作用,增强荷尔蒙的分泌,清除血中积存的毒素,从而可维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补精气、坚筋骨、滋肝肾、止消渴、明目、抗衰老的功效,用于治病可治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肺结核、慢性肝炎、阳痿、遗精等疾病。用于补虚延年,则适用于体虚腰酸、老年眼花、神经衰弱、虚烦失眠等症状。

据英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天然的β胡萝卜素能抗老、抗癌及预防日照皮肤损伤。科学家认定,自由基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惰性因子,是机体老化及癌变的活性剂。而β胡萝卜素能消灭清除自由基的恶性作用,因而是延缓衰老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饮食因素。科研证明,饮食中如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则某些癌症发病率可大为降低,尤其是口腔、肺、前列腺、皮肤和肝癌等。同时β胡萝卜素还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证实,枸杞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在抗肿瘤治疗中能减轻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升高周围血的白细胞数,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此外,枸杞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防止脂肪肝,促进肝细胞新生,也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单胺氧化酶是一广泛存在于动物不同组织如血浆、脑、肝等之中的酶类,有催化单胺氧化脱氨的作用。而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升高是机体衰老加速的原因之一。枸杞还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从免疫学说和抗自由基学说两个方面论述,枸杞子延缓衰老更具有科学依据,为人们今后更好地利用枸杞子延年益寿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中国历史朝代 一、上古【三皇五帝】,存在争议。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 华胥氏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前在位118年 女希氏约公元前7000年前在位130年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 无怀氏

…… …… …… 少典 炎帝神农氏前3216年~前3077年在位120年 临魁(炎帝子)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 帝承前2996年~前2937年在位60年 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 帝直前2887年~前2843年在位45年 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 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在位42年 榆罔炎帝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 黄帝少典子前2697年~前2597年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 颛顼昌意子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 帝喾蟜极子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 年 唐尧帝喾次子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长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 二、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列表: 夏朝约前2070-1600年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夏禹夏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后迁朝歌河南淇县商汤商纣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周幽王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三世嬴子婴 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

世界长寿之最及李庆远《养生自述》

世界长寿之最及李庆远《养生自述》 历史记载中国长寿状元活了443岁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福建的陈俊,生于唐朝,死于元朝,活了443岁,创造了一项至今尚无人打破的长寿记录;高僧慧昭曾活到290岁;唐代医学家甄权、王冰和药王孙思邈,百岁高寿仍能出诊治病和著书立说。巴基斯坦部落首领穆罕默德。阿齐夫活了180岁,他父亲曾活到200多岁。匈牙利一对夫妇,丈夫叫约翰罗文高寿172岁,妻子叫约翰沙拉也活到164岁,他们曾共同度过了147年的恩爱生活。英国农民托马斯。帕尔一生中经历了9个国王,活了152岁,当他被宫廷召到首都后病死,据说死于饮食过度。另一个英国人叫弗姆。卡恩,竟然经历过12个英国国王,死时已达209岁。日本有个叫万部的农民,194岁被天皇召见,当时他的妻子已173岁,儿子155岁,孙子105岁,堪称长寿之家。在当代人中,土耳其人托罗。阿加活了156岁,他的一个儿子也活了90岁。原苏联有个农民叫罕默德。埃瓦左夫活了152岁,他有23个儿子,其中3个都超过100岁。据说他147岁时的照片被视为高寿人象征而制成邮票。我国在1953年人口普查时发现,百岁以上的老人有3384人,其中最高龄者达155岁。这些长寿老人都曾活到一百岁至几百岁,证明人类是可以活

到100岁以上的。 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 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161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长寿242岁,妻221岁,儿196岁,儿媳193岁,孙子151岁,孙媳138岁。中国中医学者李庆远,1933年去世时256岁。 以上证明,人活到百岁、甚至二百岁已成就,无可非议。 有关陈俊的故事:据清代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 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到了

明朝历代皇帝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简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 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1324年;福建记录活最长寿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 1626年;北京城被不明原因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数百年来一直没解开谜团 1782年;河北省南皮县一船夫被2个不明男子背上天飞行,醒来出现在70里外的地方。类似黄延秋案例 1872年,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死伤村民20多人 1907年;一个外国人在准格尔考察发现了野人,随后俄国派出砖家来华考察 1910年,英国探险家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 1921年;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 1933年;一艘法国考察船在南海发现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半月后消失。3个月后在50公里外再次发现 1934年;营口在暴雨之后,村民发现了芦苇塘里龙的尸体,它的头上还长有两只带杈的角1936年;江苏射阳发现巨蛇,信子有2米长,昂起头比电线杆子还高,头比大水缸还粗 1937年,演空和尚阻止信徒喧哗怕惊动了三霄娘娘,信徒不听,洞里突然窜出巨大火焰爆炸,当场挂了72个人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经过检测,它已有1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杜力巴石蝶 1944年;松花江坠龙,相貌居然和公认的龙一模一样,数百人围观。半夜就被人秘密的运走了 1944年;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伸手不见五指。持续时间一个多小时,原因未查明 1945年4月,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号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沉入鄱阳湖湖底,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大半中国人都知道,此事曾经甚至惊动了蒋委员长。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位帝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位帝王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有了宋词之盛。 赵祯生于帝王世家,12岁即位,23岁亲政。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两万八千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后来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

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只因为我的一碗饮食,而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我于心不忍,因此宁愿忍一时之饿。”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自觉怀才不遇,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机会,看一下他的表现吧。"于是就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在其在位之时就已跨越了国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整个都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啊。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将国家的文治艺术推向了古代社会的巅峰,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欧阳学文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3、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6、英宗朱祁镇(qí)(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

巴马的长寿老人爱吃大杂烩

巴马的长寿老人爱吃大杂烩 最近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挂上了“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两块牌匾。 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开展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巴马现有百岁老人81人,占当地总人口的31.7/10万。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百岁老人的比例为0.75/10万名,巴马的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 巴马的长寿现象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遗传、饮食、劳动、精神因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饮食结构。 巴马长寿人群膳食结构模式的特征为低能量、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和低蛋白质,其他营养素也相对不高。这种饮食结构也许不适合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体育健儿,但对健康长寿却未必没有好处。能解释当地居民健康长寿的,并非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倡导的“高热量、高蛋白质营养论”,而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谷菜食品营养论”。 选饮食“五低”“两高”最益寿 巴马长寿老人的饮食有“五低”(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和“两高”(高维生素、高纤维)的特点。长寿老人吃不忌口,菜谱随季节而变化,保持新鲜、多样。 在巴马,长期以来朴素自然的饮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成一体,与古代记载的饮食、营养与健康长寿的理论相吻合。到20世纪90年代,巴马人的饮食结构仍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东方传统膳食结构。 长寿老人常年以玉米、稻米为主食,副食有红薯、芋头。大部分百岁老人年均用粮约210公斤,每天食用玉米0.5公斤左右。 和渣菜长寿老人最爱吃 巴马县盛产黄豆、饭豆、竹豆、豌豆、绿豆、地豆、猫豆、黑豆、四季豆等,一年四季均有豆类供应,以黄豆居多,其次是绿豆、饭豆。巴马的长寿老人每人每年会食用豆类25~50公斤。

明朝历代皇帝年号表

建文元年己卯建文二年庚辰建文三年辛巳建文四年壬午1399 1400 1401 1402 洪熙元年1425年

成化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公元1465年1466年1467年1468年1469年1470年1471年1472年1473年1474年干支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成化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纪年1475年1476年1477年1478年1479年1480年1481年1482年1483年1484年干支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成化二十一二十二年二十三年 纪年1485年1486年1487年 干支乙巳丙午丁未

正德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西元1506年1507年1508年1509年1510年1511年1512年1513年1514年1515年干支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正德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 西元1516年1517年1518年1519年1520年1521年 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

支 嘉 靖 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 纪年1532年1533年1534年1535年1536年1537年1538年1539年1540年 1541 年 干 支 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 嘉靖二十一 年 二十二 年 二十三 年 二十四 年 二十五 年 二十六 年 二十七 年 二十八 年 二十九 年 三十年 纪年1542年1543年1544年1545年1546年1547年1548年1549年1550年 1551 年 干 支 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 嘉靖三十一 年 三十二 年 三十三 年 三十四 年 三十五 年 三十六 年 三十七 年 三十八 年 三十九 年 四十年 纪年1552年1553年1554年1555年1556年1557年1558年1559年1560年 1561 年 干 支 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 嘉靖四十一 年 四十二 年 四十三 年 四十四 年 四十五 年

中国历史人物的汇总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的汇总大全 1、中国多个第一 (1)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2)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3)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4)第一位女将军:李贞 (5)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 (6)第一位女外交家:冯燎 (7)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 (8)第一位女诗人:蔡琰 (9)第一位女博士:韦钰 (10)第一位女国际象棋大师:刘适兰 2、中国皇帝十最 (1)最长寿的皇帝:清代乾隆,享年88岁 (2)最短命的皇帝:东汉殇帝,不到一岁就夭折(3)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东汉殇帝,刚过100天(4)即位时年龄的皇帝:武则天,67岁 (5)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代康熙,在位62年

(6)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末完颜承麟,仅仅一天就战死 (7)嫔妃最多的皇帝:晋武帝,后宫佳丽10000人 (8)子女最多的皇帝:清代康熙,男孩36人,女孩20人 (9)最荒淫的皇帝:隋炀帝,有粉黛3000人 (10)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皇帝 3、中国历的“十圣” (1)文圣:孔子,尊称“圣人” (2)史圣:司马迁,《史记》作者 (3)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 (4)武圣:关羽,尊称“关圣”、“关帝” (5)草圣:张芝,汉朝书法家,擅长草书 (6)书圣: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作品《兰亭序》 (7)画圣:吴道子,唐朝画家,有“吴带当风”的美誉 (8)酒圣:杜康,古代传说酿酒的发明者 (9)茶圣:陆羽,唐朝人,嗜茶,著有《茶经》 (10)诗圣:杜甫唐朝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4、中国历十大奸臣 (1)庆父: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后来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世界上活的最长的人是谁

谁是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呢?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中国寿星的象征彭祖。据说他生于夏代,到商末时已800岁。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正式的历史记载,也即所谓“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谢肇浙在《五杂组》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其中“洛阳李元爽”,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阳,74岁时与八位年纪比他大的老人组织了一个“九老会”,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时年136岁。按照这些记载,活过120岁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岁。 国外也有类似的传说和记载。犹太《圣经·创世记》声称在大洪水之前,人类的寿命都长得不可思议,长寿冠军是玛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岁。这当然也是无稽之谈。有趣的是,和《五杂组》一样,《创世记》也让上帝把后人的最高寿命定为一百二十岁(“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不过西方历史上,也有活过这个神定年限的记载。最著名的是英国老寿星托马斯·帕尔(Thomas Parr)。此老是什罗郡的农民,其教区纪事录记载他于1483年受洗。法律文件记载他于1518年继承了其父的遗产(一个小农庄)。结婚纪录称他于1563年首次结婚,时年80,后生下一子一女,均夭折。在他100岁时,由于对妻子不忠并生下一个私生子,他在教堂穿白衣服赎罪。在结发妻子死后10年,他于1605年第二次结婚,时年122岁。1635年,阿伦顿尔伯爵在视察什罗郡时,听说了帕尔的事迹,便将他带到伦敦晋见国王查尔斯一世。此时帕尔已失明20年,但以其机智颇得国王的欢心,受到良好的款待,并为其画像。不幸几个星期后,在享用宫廷大宴时,当场死亡。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御医哈维解剖了其尸体,将其死因归咎为“因不习惯豪华饮食引起的急性消化不良”。查尔斯一世下令将帕尔葬在只用于埋葬国王和伟人的威斯特敏士特教堂,坟墓至今犹存,墓志铭称他“活了十个王朝,……享年152岁,于1635年11月15日葬于此。” 但是这些历史记载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准确可靠。在尊重老人的传统社会,人们有意无意地倾向于夸大自己的年龄,因此对他们的说法,值得怀疑。例如对帕尔而言,我们知道其准确的死亡年份,甚至他的死亡鉴定书至今也保留着,但是却没有可靠的资料证明他的确生于1483年。最可靠的出生纪录是出生证书,而这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我们可以确认的、有确凿的文件证明的、有史以来的长寿冠军是一位法国女人詹妮·路易·卡门(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的出生证书表明她出生于1875年2月21日。她送走了她的丈夫(死于1942年),他们的独生女(死于1934年)和独生孙子(死于1963年)。在1965年,一位律师和她签署了一项协议,每个月给她500美元生活费,以便在她死后继承她居住的公寓。这位律师当时才47岁,而她已90岁,这笔买卖对律师来说看来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后,这位律师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过了该公寓市场价的一倍后,以77岁高龄去世,却还没能将该公寓收为己有,因为卡门夫人还活得好好的,而根据协议,律师家属必须继续每月支付卡门夫人生活费。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

古代唐宋元明清皇帝的列表

唐朝 618--9O7 李姓建都:长安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一、高祖渊 9年。 二、太宗世民 23年。 三、高宗治 34年。 四、中宗显 1年。 五、武则天 21年。 六、中宗(复辟) 5年。 七、睿宗旦 3年。 八、玄宗隆基 43年。 九、肃宗亭 7年。 十、代宗豫 17年。 十一、德宗适Kuò 26年。 十二、顺宗诵 1年。 十三、宪宗纯 l5年。 十四、穆宗恒 4年。 十五、敬宗湛 2年。 十六、文宗昂 14年。 十七、武宗炎 6年。 十八、宣宗忱 13年。 十九、懿宗漼 14年。

二十、僖宗儇 15年。 二十一、昭宗晔 16年。 二十二、哀帝祝 3年。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顼xū,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shèn,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十一帝.奇渥温氏 一、世祖忽必烈,年号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年号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海山,年号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年号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年号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元史》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

中国古代年龄记载最大的诗人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死时享年97岁,成为中国古代有记载最长寿的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沈德潜早年家贫,从23岁起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生,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尽管处境并不如意,但他并未弃学,在奔波生活之余,勤奋读书,十六岁前已通读《左传》、《韩非子》、《尉缭子》等书。他早年师从叶燮学诗,不久即以诗文名世,曾自谓深得叶燮诗学大义,所谓“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负可见一斑。沈德潜热衷于功名,但就是这样一个满腹才学的读书人,竟然科举屡不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被录为长洲县庠生后,40年间屡试落第。在雍正十二年(1734)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又被朝廷斥贬,他的诗作被禁止流传。四十岁所作《寓中遇母难日》中自表:“真觉光阴如过客,可堪四十竟无闻,中宵孤馆听残雨,远道佳人合暮云。”凄清之意和不甘寂寞的心情溢于言表。从22岁参加乡试起,他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最终在乾隆四年(1739)才中进士,时年六十七岁,从此跻身官宦,备享乾隆荣宠,乾隆七年(1742),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迁左中允。累迁侍读、左庶子、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乾隆十二年(1747),命在尚书房行走,又擢礼部侍郎。乾隆十三年(1748),充会试副考官,以原衔食俸。乾隆十六年(1751),加礼部尚书衔。其间曾为父母乞诰命,乾隆给三代封典,并赐诗,其中有句云:“我爱沈德潜,淳风挹古福。”侍郎钱陈群在旁唱和曰:“帝爱沈潜德,我羡归愚归。”赐诗与和诗中巧妙地嵌入沈德潜的名“德潜”、号“归愚”,一时被传为艺林盛事。他70岁时,乾隆皇帝召其讨论历代诗源,他博古通今,对答如流,乾隆大为赏识,称之为江南老名士;并对大臣们说:“我和沈德潜的友谊,是从诗开始的,也以诗终。”后乾隆又为他的《归愚诗文钞》写了序言,并赐“御制诗”几十首与他。在诗中将他比作李(白)、杜(甫)、高(启)、王(士祯)。沈德潜77岁辞官归里,屋居木渎山塘街,著书作述,并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以诗文启迪后生,颇得赞誉。后获特许,在苏州建生祠,祠址在沧浪亭北的可园西侧。乾隆三十四年(1769),沈德潜去世,终年97岁。追封太子太师,赐谥文悫,入贤良祠祭祀。乾隆还为其写了挽诗,以钱(陈群)沈二人并称“东南二老”,极一时之荣。乾隆四十三年(1778),江苏东台县发生徐述夔诗案。已故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集》诗词被认为悖逆朝廷,引起一场文字狱,沈德潜因生前在书中为徐写传而受株连。乾隆大怒之下,亲笔降旨追夺沈德潜阶衔、罢祠、削封、仆碑,沈氏所有荣华顷刻之间化为泡影。沈德潜的诗现存2300多首,有很多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之作。《制府来》、《晓经平江路》、《后凿冰行》等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但又常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说教内容,如《观刈稻了有沈德潜《西湖志纂述》,一方面反映天灾为患,民生涂炭的情景:“今夏江北旱,千里成焦土。荑稗不结实,村落虚烟火。天都遭大水,裂土腾长蛟。井邑半湮没,云何应征徭?”另方面却又劝百姓要安贫乐道:“吾生营衣食,而要贵知足。苟免馁与寒,过此奚所欲。”因此多缺乏鲜明生动的气息。近体诗中有一些作品如《吴山怀古》、《月夜渡江》、《夏日述感》等,尚清新可诵,有一定功力。沈德潜的著作,除上述各选本外,有《沈归愚诗文全集》七十三卷,清沈德潜撰。清乾隆刻本。二十四册。全集内容包括《归愚诗钞》二十卷、《诗钞馀集》十卷、《诗馀》一卷、《归愚文钞》二十卷、《文钞馀集》八卷、《矢音集》四卷、《归田集》三卷、《八秩寿序寿诗》一卷、《说诗晬语》二卷、《浙江通省志图说》一卷、《黄山游草》一卷、《台山游草》一卷、《南巡诗》一卷、《沈德潜自订年谱》一卷。

一句话评一百位皇帝 如何一句话点评100位皇帝

一句话评一百位皇帝如何一句话点评100位皇帝 中国皇帝皇帝中的出身有文臣、武将、农民、和尚等,有开国明君、有荒淫无道的昏君,有功有过。古时“皇”与“帝”是分开的,到了秦朝嬴政将其合二为一,可以说皇帝一词是从秦朝蔓延而来的,下面来看看古代100位皇帝的评价吧!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27.南北朝宋武帝(刘

“长寿药”让人类活到800岁

长寿药”让人类活到800 岁 科学家将研发“长寿药”人类可活800 岁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 不能免俗地求仙、服丹,以求长生。那么人类到底能活多长? 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 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丹,以求长生。那么人类到底能活多长?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药物疗法,有望通过限制并修复细胞DNA 损伤的方法治疗种影响儿童的早衰疾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院长彼得-史密斯也宣称,随着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以及用于帮助人体自身修复的新药物的研发,人类寿命预期将很有可能达到150 岁。由于医药、生活方式和公共卫生事业等方面在不断取得进步,那么,人类的长寿问题,是不是得到了解决?人类寿命不断延伸各国热研“长寿”课题在一些古代资料中,可以查到享寿高达200 多岁的记录,比如据说逝于1933 年的中医师李清云,生年有说是1677 年,

即他活了 256 岁。更详细的说法是在他 100 岁时曾因在中医 仍常去讲学;还说他曾娶过 24 个妻子,育有 180 位后人; 而他的去世也一样传奇——据说当天上午仍在山间采药,下 午就无疾而终了。果如是,他的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 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清帝,直至 民国,是极为罕见的超级寿星。但这些数据的可靠性相当令 人怀疑,甚至已经近乎神话传说。但现实中超过 100 岁的老 人并不鲜见,而根据现代的确凿数据,世界平均寿命最长 日本,国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 83 岁,女性更是高达 86 岁; 男性平均寿命最长的是香港,为 80 岁。 如果把这些数据与人类历史不同时期的数据相比较,可以看 出人类寿命在数千年来的确有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比如欧洲 人青铜时期的平均寿命据估计可能只有 18 岁左右,古罗马 时代达到了 29 岁,文艺复兴年代为 35 岁,直到 19 世纪末, 20 岁;东汉, 22 岁;唐朝, 27 岁;宋代, 35 岁;民国时期, 35 岁,目前约为 72 岁。 可以说,人的寿命有相当大的潜能可挖。问题是,潜能到底 有多大? 第一批“长寿药” 有望 5-10 年内问世 科研人员正在一群罹患n 型糖尿病等老年病患者中进行 的一种合成分子药物的临床试验。这一试验已经取得了初步 效果。据了解,这种药物的性能比已知的 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200 岁的时候 也不过 45 岁, 但到了上世纪 50 年代, 这个数字就大幅跃升 至 68 岁左右。 在中国,有专家推断的数据大致是:夏代, 18 岁;秦汉, 30 岁;清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