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检测与来源分析(原)

合集下载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
abc,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abc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塑 化 剂 的 来 源 05 塑 化 剂 的 限 量 标 准 07 预 防 塑 化 剂 的 措 施
02 塑 化 剂 的 危 害 04 塑 化 剂 的 检 测 方 法 06 白 酒 中 塑 化 剂 的 检 测 实 例
THANKS
汇报人:abc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塑化剂污染水源, 影响鱼类生存
塑化剂污染土壤, 破坏植物生长
塑化剂污染空气, 影响鸟类生存
塑化剂污染河流, 影响水生生物
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降低食品质量:塑化剂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增加食品中毒风险:塑化剂对人体有毒,长期摄入会增加中毒风险 误导消费者:塑化剂会导致食品标签上的成分与实际不符,误导消费者 威胁公共卫生:塑化剂污染水源和土壤,通过食物链威胁公共卫生
清洁生产设备:定期清洗和检查生产设备,确保无残留物和污染源。
选用合格原料:与可靠的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料质量,避免使用含有塑化剂的劣质原料。
控制生产环境:保持生产车间的清洁卫生,防止灰尘、细菌等污染原料和设备。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 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添加标题
直接添加: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或提高口 感,可能会直接在酒中添加塑化剂。
添加标题
生产设备残留: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 了含有塑化剂的设备,塑化剂可能会残留在设备 中,进而污染酒体。
添加标题
环境污染:环境中的塑化剂污染也可能通过水源、 土壤等途径进入白酒中。
存储环境影响

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检测与风险评估

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检测与风险评估

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检测与风险评估一、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概述新兴污染物是指那些传统监测项目之外,新近被识别或新近引起关注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使用、生活污水排放以及自然过程等,它们在环境中的浓度较低,但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沉积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附和积累大量的污染物,因此沉积物中的新兴污染物检测与风险评估对于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1 新兴污染物的定义与分类新兴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内分泌干扰物、全氟化合物、微塑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这些污染物因其特殊的化学性质,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

1.2 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来源沉积物中的新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可能通过废水排放进入水体。

- 农业活动: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也是新兴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 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药物残留、洗涤剂等。

- 自然过程:某些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可能来源于自然分解过程或大气沉降。

1.3 新兴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新兴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的行为包括吸附、解吸、迁移和转化等。

这些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污染物的化学结构、环境条件等。

二、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新兴污染物的检测是风险评估的前提。

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检测方法被开发出来,用于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样品采集是检测工作的第一步,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

采集后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冷冻保存、干燥、筛分等,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2.2 检测技术新兴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用于分离和检测有机污染物。

- 质谱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2003年第22卷第1期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刘先利工作,每年在《自然》、《科学》、《ES&T》等著名的国际性杂志上都有许多研究结果发展[7~13]。

纵观全球,EEDs研究项目几乎全部集中在发达国家或地区。

到1998年,全球获得的EEDs研究资助项目有1000多个,涉及环境动物生态学效应、环境暴露测试、人类有害效应的各个方面。

按研究项目数依次排列为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和欧共体国家,共占95%以上。

从项目研究内容看,与人类健康直接有关的研究约占60%,生态效应研究约占20%,暴露研究约占20%。

EEDs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环境化学物内分泌干扰活性甄别方法研究;(2)EEDs暴露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3)EEDs作用机制的研究。

环境雌激素所引起的危害在中国也日益受到重视,已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国家对EEDs的研究也比较重视,系统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1997年,我国派代表参加了在华盛顿召开的EEDs国际会议。

此次会议强调在中国建立和验证EEDs的甄别方法是当务之急。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环境类激素影响人类健康的机理”为重点项目予以招标,正式在我国启动环境激素样物质污染、毒效应与机理方面的大规模研究。

2000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新概念、新构思探索”课题项目中就确立了环境激素效应的研究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01年的资助项目中,重点资助“低剂量典型环境污染物(包括内分泌干扰物)长时期暴露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危险性在研究方法学上的创新研究”2)。

当今,随着EEDs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国外建立了许多关于EEDs的网站,我国清华大学也构建了环境荷尔蒙网站3),收集了近年来有关EEDs的大多数研究成果,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了参考资料,也为同行专家们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场所。

1.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定义由于目前所发现的干扰动物及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都具有激素特征,因此通常又将环境激素称做“干扰内分泌化合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或Endocrine Disrupters)。

环境中壬基酚的来源

环境中壬基酚的来源

环境中壬基酚的来源、分析方法与环境分布(文献综述)摘要由于壬基酚能引起污水处理厂下游雄性鱼类的雌性化现象[1~3],是具有雌激素作用的内分泌干扰物或环境激素类有机物。

近年来,壬基酚对人和野生动物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总结了环境中壬基酚的来源,介绍了目前壬基酚(NP)、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及相关化合物的主要分析方法,总结了壬基酚在环境中的分布,并展望了目前我国壬基酚污染问题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关键词:壬基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析方法,分布1.壬基酚的来源壬基酚(nonylphenol ,简称NP ),分子式为 [4],是由苯酚与烷基化剂(如壬烯、壬醇等)在酸性催化剂(如活性白土、离子交换树脂、三氟化硼等) 存在下进行烷9H 192.2.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由于环境样品中烷基酚及其聚氧乙烯醚化合物的种类较多,因此采用分辨率较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便成为这类化合物分析测定的关键。

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RGC/MS) 常用来进行壬基酚和辛基酚及其不同结构乙氧基醚化合物的识别与测定。

Lee 和Peart[11]首先将样品进行衍生化,然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对处理后的污水及水底淤积物中的4-NP 进行测定。

壬基酚也可用气相色谱直接测定,之所以将其衍生化,是因为在选择性地检测离子峰时,其异构体在保持低检测限的情况下得到很好的分离且该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要高于不经衍生化的壬基酚的HPLC 测定。

通过对质子分子离子峰的分析,作者得到了多种壬基酚异构体,这是GC/MS 的一大优势,为目前GC/FID 和HPLC 方法所不及。

壬基酚各异构体的峰形都非常相似,而且从不同样品中获得的壬基酚各异构体峰形也很相似,表明壬基酚各异构体之间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

2.2.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由于NP及短链NPEOs 的挥发性较差,因此比较适合用HPLC 进行测定。

反相HPLC(RP-HPLC) 中,烷基链上碳原子个数决定烷基酚及其乙氧基醚化合物的保留行为,因此可根据碳原子个数的不同将各烷基酚同系物分开。

污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

污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

污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夏晗;王荣昌;赵建夫【摘要】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生殖发育.近年来,在许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都检测到了内分泌干扰物.为了更好地去除该类物质,通过总结相关文献,从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高级化学氧化法3个方面对污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进行了概述,为寻找污水处理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最佳去除方法提供了依据,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can affect human and animals health,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EDCs have been detected in a number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In order to get better removal efficiency, research progress on EDCs removal by physical methods, biodegradation and chemical advanced oxidation are overviewed by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a better removal method of EDCs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meanwhile propose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its development.【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1【总页数】5页(P417-420,436)【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污水处理;物理方法;生物方法;高级化学氧化法【作者】夏晗;王荣昌;赵建夫【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会干扰到负责维持生物体中稳定环境、生殖、发育和/或行为的内生荷尔蒙的合成、分泌、传输、结合、动作和排除的外来物质[1]。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生物降解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生物降解

未见大的变化。
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
污水处理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和去除,取决于 其生物化学性质和处理过程的特点。 由于大部分EDCs具有 非极性和憎水性, 易于分离和吸附在微粒上, 因此通过污 水的物化处理, 很多EDCs会在活性污泥中富集, 出水中 EDCs含量相对较低. 二级好氧处理通过有氧菌和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将有机 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通常在活性污泥或滴滤池中 进行. 二级生物处理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途径包括吸附到微 生物絮凝体、随剩余污泥排除、生物化学降解. 硝化作用有助于EDCs的去除。 硝化菌成长很慢, 因此 硝化需要大量的氧和较长的泥龄。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机 理和生物转化途径都不同, 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物理化学特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 及其生物降解
主要内容
• • • • 1.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种类及特点 2.内分泌干扰物生物处理研究现状 3.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 4.总结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种类及特点
1.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 ing Chemicals, EDCs) 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导 致异常反应的物质, 也称环境激素( Environmental Hormone) 。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是降水径 流带来的农药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医院污水对水源 的污染、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等。 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 还不能完全去除内分泌干扰物, 即使在发达国家, 污水处 理厂的排出水与污泥中也常可监测到微量内分泌干扰物, 因此加强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及特点: 美国环保局在1998 年8 月公布了从86000种商用和化 学品中筛选出的67 种危及人体和动物的内分泌干扰物。 1998 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B. 自然流产、出生缺陷、儿童生长发育缺陷(生长发育迟滞及低智商)、生育缺陷(导致性别比例失衡)
2020/12/13
17
第十七页,共39页。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直接因素
射线辐射
(尤其在青春期接触过量辐射源)
遗传突变
贡献因素
易感因素
缺乏体育锻炼 嗜酒 维生素 D 缺乏 外源性雌激素暴露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增 加
Cl Cl
SO
Cl
CH2O
Cl
Cl 狄氏剂
Cl
硫丹
Cl
Cl CH2Cl Cl CH2Cl Cl
OH
第三十页,共39页。
毒杀芬 苯基苯酚
⑥真菌雌激素 自然界中某些植物和菌类也能产生雌激素,用这种玉米做饲料,母猪可因过量雌激素
的刺激而断奶,产生所谓“霉变玉米综合症”。
2020/12/13
31
第三十一页,共39页。
酚—A,或因加热加压后析出游离的双酚—A而污染食品。
2020/12/13
24
第二十四页,共39页。
③邻苯二甲酸酯类
COOC6H5 COOC6H5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邻苯二甲酸苄基丁酯
COOCH2CH2CH2CH3 COOCH2C6H5
农用薄膜
农用氯化维尼龙塑料大棚布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酯,经过日晒雨淋,邻苯二甲酸酯从塑料中溶化出来,进入土壤, 被植物吸收。塑料大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环境激素的毒性威胁。仅仅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并 不能完全避免环境激素对蔬菜水果的污染。
化妆品
美容产品包括香水、除臭剂、发胶和指甲油等,其中72%含有邻苯二甲酸酯。
2020/12/13
26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分析

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分析

食品科技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分析王瑜洁(新疆农业科学院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摘 要:食品安全与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接触材料,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探讨了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性质和危害,如增塑剂、抗氧化剂、残留单体和低聚体以及其他助剂,以期为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有害物质;食品安全Analysis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Plastic Food ContactMaterialsWANG Yujie(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Quality Standard and Testing Technology,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Urumqi 830091, China)Abstract: Food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food contact materials. As a commonly used food contact material, the safety of plastic food contact materials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perties and hazards of harmful substances that may exist in plastic food contact materials, such as plasticizers, antioxidants, residual monomers and oligomers, and other additiv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supervision of plastic food contact materials.Keywords: plastic; food contact materials; harmful substances; food safety近年来,与塑料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如聚氯乙烯保鲜膜的危害、白酒中塑化剂事件、“不粘锅”表面聚四氟乙烯涂层引发的担忧以及职业打假人揭露驼奶粉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问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mical Analysi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of Food packaging Plastic Film Chongxing Huang*, Wen Lin, Cuicui Li, Dongjie Xue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 Food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 摘要:Contamination of foodstuffs b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receives much attention. Until recently, food packaging as a source of xenobiotics, especially those with endocrine disrupting properties, has received little awareness despite its ubiquitous use.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earch on the analysi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DEA, DBP, BBP, DEHA,DEHP, BHT, BHA,BP and MBP of 4 common used composite packaging films in food-contacted, which belonged plasticizer, Antioxidant,UV absorber. In the chemical analysis, composite films were extracted by acetone under ultrasonic condition, and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sources of the 9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were analysis and its content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塑料中除了DEHA没有检出外,其他组分都有检测到. 并且,这些组分在塑料基材和油墨中都有分布,说明它们都是常用的添加剂,在树脂成型和油墨印刷中都发挥作用。DBP在未印刷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15.67-20.73 ug/g,在印刷后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25.60-38.90 ug/g。BBP在未印刷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14.26-20.83 ug/g,而在印刷后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17.72-29.97 ug/g。DEHP未印刷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165.91-226.38 ug/g, 在印刷后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298.36-369.88 ug/g. BHT在未印刷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6.26-7.98 ug/g,在印刷后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10.11-10.26 ug/g。BHA在未印刷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157.93-213.27 ug/g,在印刷后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201.97-326.56. BP在未印刷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0.78-1.17 ug/g,在印刷后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2.58-2.81 ug/g. MBP在未印刷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4.12-5.82 ug/g,在印刷后的四种塑料薄膜样品中的含量是6.56-8.86 ug/g。在所有的8种未印刷和印刷后的样品中,除了DEHA在所有的样品中没有被检出以外, Larger amount of EDCs were found in printed products than unprinted products.将检测结果与欧盟标准EU 10-2011中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发现,塑料样品中相关物质的含量都在规定范围内。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复合包装薄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INTRODUCTION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环境和食物、包装、玩具等各类消费品中的可以对人体内激素含量产生影响的物质[1,2],是一种外源性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逐步摄入、积累等途径,而不是直接作为有毒有害物质给生物体带来不利影响,像雌激素类物质那样对生物体产生作用,即使数量微少,也可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失去平衡,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内分泌干扰物多为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物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EDCs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分布范围、含量及暴露途径也随之变广、增多[3-5]。伴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浪潮,EDCs在医药制造领域、添加剂加工领域(主要用于塑料、橡胶)、除草剂生产方面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会在产品的使用和废弃处理等过程中释放出来,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危害。大多数EDCs都不易降解,不仅能够在食物链中循环,又能够随着自然界的生态循环而在各个地区和国家游走,因此,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持续性的并且是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威胁。 The packaging market is a highly important industrial sector, approximately equal in size to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2007, global market value amounted to around US $530 billion, with food and beverage packaging constituting more than half of all packaging uses (food 41%, industry and transport 21%, other 17%, beverages 14%, pharmaceuticals 4%, and cosmetics 3%) (Pira International, in: Schönrock 2008). When broken down by packaging material, the most important consumer packaging (by market value) is made of plastic (38%, both rigid and flexible plastics), followed by paper and cardboard (30%), metal (19%), glass (8%), and others (5%) (Pira International, in: Rexam, 2008). Around 70% of overall consumer packaging consumption is used for food and beverage packaging (Pira International, in: World Packaging Organization, 2008).Food as a major xenobiotics and heavy metal exposure route to humans is studied intensively. Typical food contaminants, like pesticides, dioxins, PCBs, PBDEs, methylmercury, lead, arsenic, etc. are well characterized in food, with high public and regulatory awareness, as a recent debate on pesticides in food shows, spurred by an NGOs report (Schafer and Kegley, 2002). In contrast, the role of food and beverage packaging as an additional source of contaminants has received much less attention, even though food packaging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human xenobiotic exposure (Grob et al., 2006). This may now be changing. For example, a fierce public debate has unfolded during the past 5 years over the potential safety of bisphenol A (BPA), a plastic monomer that is one of the highest production–volume chemicals worldwide. BPA is extensively used in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food packaging and a known endocrine disruptor (vom Saal et al., 2007). In fact, many intentionally-used substances in food packaging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endocrine disruptors in biological system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food packaging as an important route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 exposure to humans by leaching from the packaging into the food and the environment by waste disposal. 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包装方面,内分泌干扰物带来的威胁也与日俱增。目前,用于食品包装的聚合物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6]。这些塑料材料多以复合薄膜的形式在包装中使用。为了改善塑料包装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其制品的使用性能,往往在塑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比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热稳定剂、抗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防霉剂等。在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油墨,其组分中的油墨残留溶剂;复合包装材料用粘合剂;存在于油墨组分中的铅、镉、汞、铬等重金属和苯胺、稠环化合物是包装材料中油墨危害的三个来源[7]。除此之外,油墨中增塑剂、光引发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向食品的迁移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出现比较频繁,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这个方面。若干研究表明:油墨中的光引发剂和增塑剂较易通过包装材料向食品迁移,故近年来UV 油墨中的光引发剂的迁移已经引起人们注意[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