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预测早期膀胱癌肿瘤微转移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研究进展及其在胰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循 环 肿 瘤 细 胞 (circula ring tunlor cells.CT('s) 是 一 种 南 原 发 肿 瘤 组 织 脱 落 入 血 循 环 的 H中瘤 细
胞 。 CT(、S进 入 液 循 环 后 .绝 大 部 分 脱 巢 州 r_(anoikis)、ti lt流 剪应 力和 机体 免疫 识别 杀f,j.最终
been reported,suggesting a promising perspective of CTCs application in personalized pancreatic cancer
treatm ent.
[Key word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pancreatic cancer; clinical application
【摘 要 】 循 环 肿 瘤 细 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 一 种 由原 发 肿 瘤 组 织 释 放 进 入 血 液 循 环 系统 的 肿 瘤 细
胞 。CTCs的 释 放 受 到 上 皮 间 质 转 化 和 多 种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的 影 响 ,在 肿 瘤 的远 处 播 散 和转 移 中 发 挥 了 蕈 要 作 用 。
最 新 研 究 显 示 CTCs具 有 多 种 基 因 型 和 表 型 亚群 ,部 分 CTCs表 现 出 干 细 胞 特 征 。 由于 CTCs在 血 液 中 数 鼙 稀
少 ,CTCs的 分 离 富集 方 法 ,培 养 、扩 增 和下 游 功 能 分 析 是 当 今 肿 瘤 研 究 的 一 大 挑 战 。研 究 表 明 ,CTCs的 检 测 结
果 、计 数 、特 定 的表 面 标 志 物 与 胰 腺 癌 患 者 的辅 助 诊 断 、疗 效 判 断 和 预 后 显 著 相 关 ,显 示 出 指 导 胰 腺 癌 诊 疗 的 重
肿瘤转移的临床检测进展(一)

肿瘤转移的临床检测进展(一)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多个步骤相互作用的结果,最早是Liotta提出的粘附、降解、移动学说,每个步骤也是有多个因素的共同参与,因而其具有复杂性。
它是目前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前确定肿瘤转移主要是依据常规病理切片的结果,但有些患者虽进行了根治手术,且常规病理切片淋巴结无转移,但随后仍出现肿瘤转移。
所以单纯根据常规病理切片来进行预后的判断往往欠科学,因此急需发展新的手段来检测肿瘤的转移。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更敏感地检测到淋巴道、血道中转移的肿瘤细胞提供可能,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常规病理学方法淋巴结转移的检测通常是HE染色,但敏感性较低,一般为104~105个正常细胞中能检出一个肿瘤细胞,连续切片检测能增加结果的稳定性,最早对淋巴结的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方法是连续切片法,有作者对400例乳腺癌常规切片阴性的淋巴结进行连续切片检测,检出率为13%。
Wilkinson和Fisher的研究表明连续切片检测可使检出率提高14%~24%。
但由于该法工作量大且有较高的假阴性,所以难以推广应用。
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2.1粘附分子肿瘤要产生转移必须先从原发灶脱落,然后游走至血管、淋巴管,与之产生粘附并进入管腔才能产生转移,而粘附分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粘附分子有许多种类,与肿瘤的转移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皮粘附素和CD44这两个因子上。
2.1.1上皮粘附素是一种钙依赖性的具有使细胞之间产生粘附功能的糖蛋白,是产生细胞连接的分子基础。
有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如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膀胱癌均可出现rin的减少,的减少使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降低,肿瘤细胞容易脱落而出现转移。
因此被看作抑制肿瘤转移的因素〔1〕。
Hunt〔2〕的研究表明,对于较小的乳腺肿瘤,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认为的减低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2.1.2CD44另一个粘附分子CD44主要参与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且参与细胞的伪足形成,与细胞的迁移有关〔3〕。
用于循环肿瘤细胞分选的双螺旋惯性微流控芯片设计与仿真

用于循环肿瘤细胞分选的双螺旋惯性微流控芯片设计与仿真魏亚菲;祖向阳;宋克纳;胡志刚
【期刊名称】《制造业自动化》
【年(卷),期】2024(46)3
【摘要】在弯曲流道中流体的惯性效应明显时,微流道中的微球受到惯性升力和Dean曳力发生侧向运动,从而实现微球分离。
使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双螺旋微流控芯片模型,然后用Meshing软件进行网格划分,采用AnsysFluent软件对微流体中微球的运动状态进行仿真模拟。
结果显示:在较宽的雷诺数(25-375)下,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在惯性分选不同大小的微球时,S型结直经(2.25mm、2.7mm、
3.15mm)、通道高度(100μm、125μm、150μm)对微球分选均有影响,微球的聚焦情况与微通道结构有关,通道结构改变,导致惯性升力和Dean曳力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球在微通道中的聚焦情况。
在S型结直径为2.7mm、通道高度为100μm,雷诺数为200时,各微球之间距离最大,分选效果最佳。
本研究为设计用于分选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控芯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魏亚菲;祖向阳;宋克纳;胡志刚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02
【相关文献】
1.过滤式微流控芯片上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
2.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癌细胞分选仪硬件系统设计
3.用于循环肿瘤细胞分选富集的双螺旋微流控芯片研究
4.基于微流控芯片装置的临床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分选及分析
5.分离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三维介电泳微流控芯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肿瘤细胞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分子机制,并探讨相关的研究进展。
1. 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的重塑起着重要的作用。
ECM是由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的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胶原纤维、纤维连接蛋白和透明质酸等成分。
肿瘤细胞通过调节ECM的合成、分解和重组,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 上皮-间质转化(EMT)上皮-间质转化是指上皮细胞转变为具有间质细胞样特征的过程。
在肿瘤细胞转移中,EMT的发生使得肿瘤细胞脱离原始的密集连接,获取到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EMT的调控涉及多种关键的分子,如转录因子Snail、Slug和Twist等。
3. 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细胞转移的调控至关重要。
细胞间的黏附、信号传导和细胞外囊泡的释放等机制,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细胞间连接蛋白如整合素和选择素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癌干细胞癌干细胞(C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小部分肿瘤细胞。
CSCs在肿瘤细胞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具有增殖、抵抗药物和侵袭能力。
研究表明,CSCs的特定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识别和定位这些细胞,并进一步研究它们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机制。
5.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和物质的微环境,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等。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和信号分子可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过程。
总结: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是现代肿瘤学的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作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及评估预后,因此膀胱癌肿瘤标志物一直是泌尿外科的研究热点。
笔者就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膀胱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于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一位,在美国的发病率为第5位,是人均治疗费用最高的肿瘤之一。
近十年间,膀胱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膀胱镜检是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但侵人性检查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且费用较高;尿细胞学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易产生假阳性。
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有提高诊断准确性,协助疾病风险评估,监测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进展的潜力。
目前,BTA、NMP22、FDP等临床应用已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现将热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1.1 BTA(膀胱肿瘤抗原)膀胱肿瘤抗原又被称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可干扰补体途径,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从而产生肿瘤。
膀胱肿瘤与膀胱的基底膜相接触,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底蛋白与基底膜表面蛋白受体结合,进而释放出蛋白水解酶将基底膜破坏,产生的基底膜碎片进入膀胱后聚集产生BTA。
BTA的常用检测方法为BTAStat和BTATrak。
一项针对BTA与膀胱肿瘤关系(大小、分期、分级、发病类型、生长方式)的分析发现,随膀胱肿瘤的分期、分级的升高,BTA检出水平升高,多发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单发肿瘤,且初发肿瘤明显高于复发肿瘤。
有学者对3733例膀胱癌患者相关文献行Meta分析发现,BTAStat对膀胱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中等,还不能代替尿细胞学检查,也不能单独应用于膀胱癌诊断,为无创性膀胱癌诊断的可选方法之一。
BTA检测主要缺点是易随尿液状态的改变而出现假阳性,如浓缩尿、血尿、行侵人性检查及经BCG治疗后。
美国FDA已批准BT-ASrat、BTATrak应用于膀胱癌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但是目前BTA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起辅助作用,不能取代膀胱镜检查。
碳酸酐酶Ⅸ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碳酸酐酶Ⅸ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碳酸酐酶Ⅸ属于跨膜蛋白酶,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核,CAⅨ基因是乏氧诱导因子-1(HIF-1)的下游靶基因,乏氧条件能诱导其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相关。
近年来CAⅨ已成为一個肿瘤潜在的靶向治疗热点,本文就CAⅨ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Carbonic anhydrase Ⅸis a transmembrane protease located in the cell membrane and nucleus.CAⅨgene is a downstream target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under hypoxic conditions can induce its expression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umors,the treatment of sensitivity and patient prognosis.In recent years,CAⅨhas become a potential target of cancer therap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AⅨin cancer.Key words:Carbonic anhydrase IX;Tumor;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家族是一类含锌金属酶家族,首次发现于与人乳腺癌细胞联合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中,初始被认为具有肿瘤相关基因产物特点,称作MN蛋白,后发现其氨基酸中央序列与CA有高度同源性,并与Zn结合后具有CA活性,故命名为Carbonic anhydrase Ⅸ(CAⅨ)[1]。
许多肿瘤如大肠癌、胃癌、宫颈癌、乳腺癌中可检测到CAⅨ蛋白的过度表达,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相关[2]。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王金华【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研究发现,多种膀胱癌分子标志物对膀胱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膀胱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具有方便、快捷、高效、无创、敏感性高的特点,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雨后相关分子标志物对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17【总页数】3页(P2344-2346)【关键词】膀胱肿瘤;肿瘤侵润;肿瘤复发局部;肿瘤进展;综述【作者】王金华【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9/10万,病死率为2.53/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
90%的膀胱癌为移行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15%~30%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临床医生极为重视,多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膀胱全切、全身化疗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另外70%~85%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2],大多恶性程度较低,因此多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再辅以抗肿瘤药物膀胱内灌注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但是,其中少数NMIBC患者的肿瘤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主要表现为膀胱肿瘤的快速复发,细胞肿瘤分级的增加及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这部分患者初诊时预后判断较为困难,目前多根据肿瘤大小,是否多发及细胞分化程度加以判断,多有判断不准确或误判发生。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现已发现多种肿瘤分子标志物对膀胱癌的预后判断有巨大的潜力。
在现行的研究中,主要是对膀胱癌复发和浸润转移相关肿瘤分子标志物有较多的研究,已发现多种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对判断膀胱癌复发、浸润转移具有积极的作用。
恶性肿瘤患者循环DNA的研究进展

一
循环 D A是一 种存 在于血 浆或 血清 、 N 脑脊 液及 滑膜 液
等体液 中 的细胞 外 D A N 。肿瘤 患 者外 周 血 中存 在 的循 环 D A, N 含量明显高出健 康人水平 , 并且 这些循 环 D A具有 肿 N 瘤特征性。定量或定性分析这些循 环 D A对 肿瘤 的早期 诊 N 断、 治疗及预后 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年 1 01 月
第 1卷 5
第 1 期
的 5 4个 月 中相 继 被 诊 断 为胰 腺 癌 。 —1 肿 瘤 抑 制基 因 p3是 迄 今 为 止 在 人 类 癌 症 中 最 常 突 变 5
的患者中有 8 %也可 在血 浆中检测 出 。说 明 了检 测血浆 中 6 D A的 L H可 以作为早期诊 断肺 癌的一种手段。 N O 3 32 微卫星不稳定性 ( S) .. MI
D A含 量 分 别 为 3 . n/ l5 . gn N 2 3 gm 、2 9n/a和 6 . gn , 分 50n/a 低
化组显著高于高 、 中分 化组 ( P=000。潘世 扬等 果用 多 .1)
重实时 P R技术对 7 例肺癌患者的血浆 A C基 因甲基化进 C 8 P
后 I I等人的研究 发现肿瘤 患者血液 循环 中循环 D A的 n3 J N 水平显著高于正 常人 。健康人外 周血游离 D A大多来 源于 N
因 的异 常 改 变就 可 以 被检 测 到 l , 望 发 展 成 为 恶 性 肿 瘤早 2有 J 期 诊 断 的有 效 手 段 。 1 循 环 D A的 来 源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乏预后标志物的肿瘤类型。 1早期癌症与CTC 癌症在早期被诊断,通常被认为是局 限性疾病并接受相应的治疗。然而,一些 I期肿瘤的自然史证实并不是所有的早期 肿瘤像其看上去这样早。试验表明:局限 于黏膜(Ta)或黏膜下层(T。)的膀胱 癌复发率>50%。一些非肌肉浸润性膀胱 癌(NMIBc),尤其是TlG,型患者,虽 然其生物学特征表现为非侵袭性,但经保 守治疗后5年内癌症相关病死率为16% 一23%,lO年内复发进展或死亡约
J。所以NMIBC在临床上和生物学
特性上表现出明显的相悖性。相似的是,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术
作者单位:05001l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 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通信作者:刘风玲,0500ll河北省石家庄 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即C代旧J。如果将CTC作为微转移的代
名词,那么其将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 值。由于CTC的出现成为肿瘤分期标准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针对其靶向治疗也许 会成为癌症预后的关键。尽管CTC在转 移环境中的潜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 早期肿瘤中cTc的评估将会更加获益,
bladdercancer[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6):711—713.
Adva眦酷in
CiKuh衄T哪or Ceu in
Pr枷cti嚷T岫or Microme恤;tas器of EarIy Bladder啪cer u纨,ⅡU
ceu(cTc)has
been proven
aIl
mle in tumor met鹊tasis.CTC
be isolated h_om b100d by
non—invasive
and these ceUs help in making CTC may contribute
to cancer
better
sense
0f tumor biology and tumor ceU dissemination.In tlle
20年后出现复发,这就引起了肿瘤细胞 可能长期休眠以至于目前可利用的影像方 法均不可检测直至肿瘤进展的假说,可以 想象这些假设的早期癌症实际上从一开始 就有微转移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E—mail:du一999999@yall∞c啪.cn
万方数据
・712・
尤其是那些以早期进展为特征的肿瘤。基 于膀胱癌特殊的临床表现,本文将阐述 CTc在早期膀胱癌微转移监测和治疗方面 的作用。
78
肿瘤复发。此外,膀胱癌治疗方面,人们 更关注于对早期肿瘤的监测,这就保证了 在疾病开始进展之前明确诊断和治疗。
3
CTC在早期膀胱癌治疗方面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已制定的帮助早期膀胱
癌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工具是由欧洲癌症 研究和治疗组织制定的风险表,这些广泛 应用的表格阳性预测价值非常低。换句话 说,其能精确判定无进展的患者,但对实 际进展的患者却不能明确。在这种评分系 统中没有包括分子标志物可以判定位置较 为表浅的膀胱癌患者的预后。一些尿液标 志物可以作为参考,但由于缺乏敏感性, 没有一个可以在常规尿液学检测中作为标 准的诊断手段H“。因此,发现能够明确 患者进展的新的标志物被提上日程。研究 CTC在局限期膀胱癌患者的应用得出一些 有争议的结论,主要由于研究样本量较 小、患者分期不同以及随访时间短¨5。”]。 迄今为止,为明确临床上非转移膀胱癌患 者cTc意义的大宗前瞻性研究表明,即 使是一个cTc的出现在肿瘤复发、癌症 相关病死率以及总生存方面均标志着预后 较差””。从2008年,人们就对cTC评估 可以作为NMIBC患者的预后标志产生兴 趣。近年来由于分子医学的迅猛发展,逐 渐出现一些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如膀胱 癌细胞标志物Ur叩lakins、Mucin和细胞 角蛋白。在NMIBc患者中检测到一些代 表侵袭性行为的分子标志物,过表达的
a to
n昭一
z岵Dq即砌删矿胁出蒯D,聊魄’,,£k nⅡ砒肌叩扛础旷矿胁6反胁如耐踟娩昭毋,鼽洳矗阳增05001l,c^流o
【A№ract】
important
The circulating tumor
can
be the ori百n of tumor metastasis, approach,
and play
case
of eally—stage disease,
on
detection,
—a
estimation of met够tasis risk and treatment pmgnosis.This review is mairIly focuse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TC
novel
biomd【er
in
early bladder c朗cer micromet鹊t鹊es. urinary bladder neopl私ms;circuIating tumor cells;NeopI踮m met鹊tasis;Prognosis
【Key words】
肿瘤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 (cTc)的存在是由Ashwordl¨+于1869年 首次提出的,CTC是指从原发或继发肿瘤 脱落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与原 发肿瘤具有相似的抗原和/或遗传特 性旺】。这些细胞对更好地理解肿瘤生物 学以及肿瘤细胞播散有更重要的意义,其 分子特征对更好理解转移的生物学以及治 疗耐药性具有特殊潜力‘3‘“。尽管许多研 究表明CTc有潜在预测预后的价值”。, 但到目前为止,对其的评估仍没有影响到 治疗策略。人们普遍认为cTc评估对早 期癌症更获益,尤其是那些早期进展及缺
h—m、鳝一r基因突变以及黏附分子的
缺失等均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运 动性的增加做出了解释,但到目前为止, 这些基因检测均未应用于膀胱癌的检测 中J…。研究表明有存活蛋白表达的CTC 对早期膀胱癌无病生存期是独立的预后因 素Ⅲo,存活蛋白是一种凋亡抑制剂,正 常泌尿系上皮不表达,常过表达于膀胱癌 并和预后差相关,因此关注这些细胞分子 特征非常重要。最近报道通过CellSearch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5.06.025
【中图分类号】R 737.14
713.
李哲,刘风玲.循环肿瘤细胞预测早期膀胱癌肿瘤微转移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71l一 [www.c|Iinagp.net]
u z, hu FL Advances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 in predicting tumor micmmet硒t酗es of eady
6文献检索策略: ;
a 于PubMed上以“circulating
tumor
9 j
cancer”等为OceⅡs” Nhomakorabea“bIadder
2关键词检索,检索到20篇英文文;
i献,中国知网上以“循环肿瘤细6
2胞…‘膀胱癌”等为关键词检索,检;
i索到8篇中文文献,选取最新文献6
5作为本文参考文献。 2
・711・
・新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预测早期膀胱癌肿瘤微转移研究进展
李哲,刘风玲
【摘要】 循环肿瘤细胞(CTC)已被证实可能是肿瘤转移的起源,在肿瘤转移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cTc能够
以一种非侵袭性的方式分离出来,并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肿瘤细胞转移情况。在分期较早的疾 病中,cTc有助于肿瘤检测、评估转移风险及治疗预后。本文主要综述c’rc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膀胱癌肿 瘤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膀胱肿瘤;循环肿瘤细胞;肿瘤转移;预后 【文献标识码】A
矿。。。。。‘。。。。。‘。。。’。’。。。。。‘。’、
CTC在早期膀胱癌微转移监测方面的
作用 如果考虑临床表现,早期膀胱癌可以 看做是一个整体,但其有两个截然不同的 方面¨…。尽管大多数膀胱癌患者在诊断 时仅局限于黏膜层(Ta)或黏膜下层 (T1),但这些患者的预后对于早期疾病 来讲是非常差的。到目前为止,对于惰性 和侵袭性肿瘤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受限于 目前应用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制定 的风险评分的低灵敏度¨“。作为一个生 物标志物,将cTc应用于临床实践,就 明确其对肿瘤分期、预后、癌症的分子学 特点以及治疗有潜在价值。Rink等¨21在 50例局限性膀胱癌患者中测到cTc阳性 15例(30%),并与cTc阴性患者相比, 其总体生存、无进展生存和癌特异性生存 均有差异。C7rC是一种通过抽血就可以获 得肿瘤物质的方法,被证明可以成为判断 肿瘤诊断与预后的实时标志物,并且可检 测药物的耐药性¨3。cellSearch系统可以 将CTc通过磁流体的纳米粒子与靶向特 异性细胞表面抗原(如EpCAM)的单克 隆抗体相结合,与血液中的其他细胞区分 开。但事实上,各种类型的肿瘤仅70% 表达EpcAM抗原,一些肿瘤细胞由于发 生了上皮间质转化(EMT),造成上皮细 胞特异性抗原表达下调,从而使得单一抗 体捕获cTC的效率降低,为避免发生 EMT的cTc丢失,人们开始使用抗体 “鸡尾酒”分离CTC,0ncoCEE检测平台 采用EpcAM、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 (’rrop一2)、原癌基因c—Met蛋白、叶酸 结合蛋白受体、N一钙黏蛋白、间充质干 细胞(Msc)、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一2)、EGFR抗体混合物孵育外周 血细胞,与cellSearch体系相比cTc的检 测阳性率也显著提高。此外,cTc芯片是 基于微流体学的检测技术,在芯片上装有
2
的靶向mRNA表达时,RT—PCR是一项 敏感的检测手段。例如:尿空斑蛋白是膀 胱上皮特异的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低, 但应用RT—PCR可检测其mRNA,识别 出循环尿路上皮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尿路上 皮特异蛋白二聚体(uPlb/Ⅱ)高度预示
(Veridex
LLC,
Raritan,
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