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复习资料

细胞工程复习资料
细胞工程复习资料

第二章

一.实验室的常规设备:

天平冰箱酸度计离心机水纯化装置可调式微量移液器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或微波炉.

二.实验材料的灭菌方法

物理方法

1.热力灭菌,干热湿热

2.辐射灭菌:常用紫外线灭菌(紫外灯)

3.过滤灭菌,孔径0.45或0.20微米

0.20微米滤膜除去病毒以外的所有微生物

0.45微米滤膜可过虑酶系或小量液体培养基

化学方法(化学药物灭菌)

1、含氯化合物:常用的为漂白粉、0.1%氯化汞、次氯酸钠。

2、过氧化物:3%一6%双氧水,0、2%过氧乙酸

3、醇类:70%乙醇。

4、季胺盐类:常用0.1%-0.5%新洁尔溶液

5、酚类:35%有炭酸或煤酚皂

6,醛类:甲醛30%-35%

三.灭菌

1.培养基灭菌

某些激素、维生素等不耐高温高压灭菌的采用过滤灭菌

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121℃,15-40min),具体操作方法:

(1)洗涤(2)配制培养基并分装包扎(3)装水,在高压灭菌锅内装水至淹没电热丝。(4)装物品(5)灭菌

注意:先打开放气闸,再打开锅盖(避免锅内压力大而爆炸)

2.玻璃器皿灭菌

干热灭菌:160-180℃,1.5h-2.0h;湿热灭菌:121℃,20-40min

操作步骤:

(1)洗涤(2)包扎(3)灭菌

3.金属用具灭菌

用前干热灭菌:160-180℃,1.5h-2h;用前湿热灭菌:121℃,20-30min

接种前酒精棉擦拭,浸入95%酒精灯中,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4.接种室灭菌

紫外灯照射:波长260nm,距离小于1.2m,20-30min。

接种台喷雾消毒:75%酒精

四.培养条件

1.光照分为光照强度、光质、光周期。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粗壮,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光质: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光周期:最常用的是16h光照、8h黑暗。(对短日照敏感品种的器官组织,在短日照下易分化,而在长日照下产生愈伤组织。)

2.温度: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都是在23-27℃进行

3.湿度:培养容器内的湿度条件,容器内主要受培养基水分含量和封口材料的影响及琼脂含量的影响。环境的相对湿度一般要求70~80%。

4.pH值不同的植物对培养基最适pH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大多在

5.5-

6.5左右,一般培养基5.8。(注:高温灭菌会降低 0.2-0.3个PH值)

5.培养基中的盐类及蔗糖会影响到渗透压的变化。1-2个大气压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2个以上对生长阻碍,5-6个植物生长完全停止,大于6个植物细胞不能生存。

5.通气条件,氧气是组织培养中必需的因素,瓶盖紧闭时要考虑通气条件,可用附有滤气膜的封口材料。(通气最好的是棉塞封闭瓶口)

五.离体培养的营养需求

用于离体培养的培养基至少包括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类、植物激素及其他附加成分。

1.无机盐类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指浓度大于0.5mmol/L的元素,有N P K Mg S Ca等

N 制备培养基时以NO3-N和NH4-N两种形式添加,常用添加物质有KNO3或NH4NO3等。

P 常用的物质有KH2PO4或NaH2PO4等

K 常以KCL或KNO3等盐类提供。

Mg、S、Ca 常以MgSO4.7H2O和CaCL2.H2O形式提供。

(2)微量元素指浓度小于0.5mmol/L的元素,有Fe B Mn Cu Mo Co等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单细胞培养:从植物器官、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物中游离出单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体外生长、发育的技术

2、看护培养:也称饲喂培养,是指用一块愈伤组织或植物离体组织看护单细胞使其生长并增殖的一种单细胞培养方法

3、植板率:植板率是平板培养中常用的一个术语,它以长出的细胞团的单细胞在接种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

植板率=每个平板中新形成的细胞团数/每个平板中接入的细胞数×100%

4.胞质杂种:融合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亲本之一的染色体组全部被排斥掉,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白亲本的全套染色体,但细胞质是双亲的

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漏细胞。

6.原生质体融合:也就是体细胞融合,它是相对有性杂交而言的,它是指把两种不同种和不同属、不同科生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别分离出来,再用一定的技术融合成一个新的杂种

二.原生质体的分离过程

分离方法有机械法分离和酶解法分离

酶解法:

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酶制剂主要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渗透压的调节是保证原生质体完整性的前提。常用的稳定剂∶甘露醇、山梨醇、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浓度为0.4-0.8mol/L,本系统还可以促进分离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并继续分裂。(或:盐溶液系统:包括KCL、MgSO4、KH2PO4,优点是获得的原生质体不受生理状态的影响)

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1)两步分离法

(2)一步分离法具体:若用叶片作为材料,取已展开的生活叶片,用0.53%次氯酸钠和70%酒精进行表面灭菌,然后切成2cm见方的小块。把4 g叶组织置

于含有200 mL不加蔗糖和琼脂的培养基500 mL三角瓶中。在4℃黑暗条件下培养16~24 h,以后叶片转人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无机盐和缓冲液的混合液中,p值为5.6,通常在酶液中使用的等渗剂为0.55~0.6 mol/L甘露醇。然后,抽真空使酶液渗入叶片组织。在28℃条件下,40 r/min的旋转式转床上培养4h 后,叶片组织可完全分离。若用悬浮培养细胞,可不经过果胶醉处理,因为悬浮细胞液主要由单细胞和小细胞团组成。取悬浮细胞放入10 mL的梅液中(3%纤维,14%蔗糖,pH值

5.0~

6.0),在25~33℃条件下酶解24 h。原生质体-酶混合液用30μm的尼龙网过滤,通过低速离心收集原生质体。

二.原生质体活力的测定

1.形态识别:形态上完整,含有饱满的细胞质,颜色新鲜的原生质体即为存活的

2.染色识别: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取纯化后的植物原生质体悬浮液0.5ml置于小试管中,加入含2mg/L的FDA的丙酮溶液,使最终浓度为0.01%,混匀,放置5分钟,荧光显微镜观察,有活力原生质体发绿色荧光,不产生荧光为无活力。对于叶肉、子叶、下胚轴而言,由于叶绿素的关系,原生质体发黄绿色荧光的为有活力的,发红色为没有活力的。

三.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1.液体浅层培养法

2.平板培养法

3.悬滴培养法

4.双层培养法

5.饲喂层培养法双层培养法的过程

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浅层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最佳。原生质体采用平板培养方法包埋在培养皿底层,上面再加入相同成分的液体培养基,暗培养。需更换新鲜液体培养基。特点:原生质体分布均匀,有利于分裂,易获单细胞株系,能除去抑制分裂的有害物质,细胞植板率高。原生质体易受热伤害,易破碎。缺点:不宜观察细胞的发育过程。

四.原生质体发育与植株再生

包括(1)细胞壁的再生(2)细胞分裂和生长(3)愈伤组织形成(4)植株再生

五、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1.NaNO3诱导融合。

2.高ph值高Ca2+诱导融合。

3.PEG 诱导融合。

4.电融合法。

5.微滴培养与单细胞融合技术

六、PEG诱导融合优缺点,特点

①先制备融合亲本的原生质体,再将高密度的亲本双方原生质体(仍停留在酶溶液中)各

取0.5mL混合在一起,m酶洗液1000/min离心4min。

2吸去磨液,如上再重复洗一次,将沉淀的原生质体悬浮于1.0mL原生质体培养液中。3放一滴液态硅于60 mm×15 mm培养血中,再放一片方形载玻片(22 mm ×22 mm)于液态硅滴之上。

④滴3滴混合双亲的原生质体于上述载片上,静置5 min,让其在载玻片上形成薄薄的一层。

⑤缓缓小心地加入含相对分子质量在1500~1600的PEG的融合液0.45 mL于上述的原生质体小滴的中央,盖上培养皿盖。

⑥让在PEG融合液中的原生质体在室温下静置10~20 min。

⑦用移液管轻轻加入2~3滴高Ca+、高pH液于中央,静置10~15 min。

⑧以后每隔5 min加入高Cat、高pH液,每次滴数逐增,共加5次,总共加入高Ca+、高pH液1mL,然后在离心管中离心,吸去上清液,用原生质体培养液洗4~5次。

⑨加入原生质体培养基0.3~0.5 mL,这样重悬后的原生质体及杂种细胞以微滴形式进行培养,用双层封口膜封培养皿的边缘,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并计算融合率。

优点:1.融合率高,可重复性强2.融合成本低,勿需特殊设备3.融合子产生的异核率较高4.融合过程不受物种限制。

缺点:融合过程繁琐,PEG可能对细胞有毒害,一些植物种原生质体由于质膜性质、原生质体强弱不一,常出现对PEG敏感而破碎的现象,

七、电融合法的优缺点

该法融合过程是:将悬浮原生质体先置于电融合仪的非均匀交变电场中,使之发生电泳而进人电场强反应的区域:同时,又使得原生质体发生极化而形成偶极子,这样它们会自动聚集并粘连成串珠链,此外再外加一方波电脉冲,即可导致膜接触面的击穿和融合。因此该法融合的过程包括“粘连一电击- -融合”3个步骤。优缺点:电融合法与PEG融合法相比具有三大优点,一是不存在对细胞的毒害问题;二是融合效率高;三是融合技术操作简便。

但此法常常影响杂种细胞再生植株。对介质要求高,使用过程注意控制高频交流电压和直流脉冲电压的强度和时间。

八、杂种细胞的选择

互补选择

1.激素自养型互补选择

2.白体化和野生型的互补选择

3.白化生长自主细胞的利用

4.营养缺陷型互补选择

5.非等位基因互补选择

6.抗性互补选择

九、体细胞杂种的特征

1、性状表现:许多形态学上的特征是介于两亲本之间的,如叶片的大小和形态,花形状、花大小和颜色等。

2、同工酶分析:一般来自不同亲本的两种同工酶均有不同的谱带,而杂种都具有两亲谱带的总和。有时还出现新的谱带。

3、染色体观察: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有时是两亲本染色体数目之和。另外,染色体的形态上也具有两亲的特点。

4、花粉生活力和育性:体细胞杂种的生活力和育性常常不正常或受到某种程度破坏。

5、分子标记鉴定

十.一个成功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1.悬浮培养分散性良好,细胞团较小,一般在30~50个细胞以下

2.均一性好,细胞形状和细胞团大小大致相同。悬浮系外观为大小均一的小颗粒,培养基清澈透亮,细胞色泽呈鲜艳的乳白或淡黄色。

3.细胞生长迅速,悬浮细胞的生长量一般2~3天甚至更短时间便可增加一倍。十一.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因素

1.起始愈伤组织的质量松散性好、增殖快,再生能力强。其外观一般是色泽呈

鲜艳的乳白或淡黄色,呈细小颗粒状,疏松易碎

2.接种细胞密度接种初期的细胞密度过低往往使延迟期加长,悬浮细胞的起始密度-般在(0.5-2.5) ×10^5/ml,低于这一密度则会使细胞生长延迟。

3.培养条件。方式、温度、继带周期。

十二.悬浮细胞的同步化

1.物理方法

(1)分选法:通过细胞体积大小分级,直接将处于相同周期的细胞进行分选,然后将同一状态的细胞继代培养于同一培养体系中。

(2)冷处理法:不同温度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极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下降使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细胞周期延长,从而相应延长分裂期时间,使分裂指数提高,细胞同步率升高。

2、化学方法

(1)饥饿法悬浮培养细胞中,若断绝供应一种细胞分裂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或激素,使细胞停在G1或G2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饥饿之后,当在培养基中重新加人这种限制因子时,静止细胞就会同步进人分裂。这其中包括营养饥饿法和生长素饥饿。

(2)抑制剂法通过一些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使细胞停留在DNA合成前期,当解除抑制后,即可获得处于同细胞周期的细胞。常用的抑制剂有5-氟脱氧尿苷、5-氨基尿嘧啶,羟基脲。

(3)有丝分裂阻抑法是指在细胞悬浮培养时,加入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的物质,使细胞分裂阻止在有丝分裂中期,以达到同步化培养的方法。

十三.提高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途径

1、明确植物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的关系

(1)生长偶联型产物合成与细胞生长成正比。

(2)中间型产物仅在细胞生长下降时合成,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或停止生长产物都不合成。

(3)非生长偶联型产物合成在细胞生长停止以后。

2、选择适宜的起始材料

首先必须选择能够高效合成目的产物的植物种类。在此前提下,起始培养材料还应考虑器官和组织特异性,通常选取自然状态下能够积累次生产物的部位。同时要筛选高产、稳产的细胞株系

3、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一般来说,增加培养基的N、P.K的浓度能促进细胞生长,而适当增加糖浓度有利于次生产物的合成。

4、前体

前体是指处于目的代谢物代谢途径上游的物质。前体饲喂,通常便宜并可自由利用,次生代谢物的产率可以增加。前体被转换为完整的植物中使用相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产物。

5、激发子的应用

激发子也称诱导子,是指能够诱导植物细胞中一个反应,并形成细胞特征性自身防御反应的分子。

6、培养技术的选择

培养技术的选择包括对反应器的选择和对培养方式的选择。

1.两阶段培养

通常需要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培养基,即两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使用适合细胞快速生长的培养基即生长培养基,用来达到最大的生物量;当细胞生长处于指数生长的后期时及时转人第二阶段培养。第二阶段培养使用适合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培养基即生产培养基。

2.两相培养

为了解决产物对合成的反馈抑制可以采用两相培养技术,两相培养法是指在植物细胞培养液加入对细胞无毒性的吸附剂和萃取剂,及时将次生代谢物分离出来,防止代谢积累造成反馈抑制,以提高代谢物产率的培养方法。

第四章

1、花粉发育时期包括四分体-单核花粉-双核花粉-三核花粉四个阶段,取单核期或单核中晚期的花药容易获得成功。

2、花药的预处理:低温处理或者单核后期离心预处理。

第五章

1、体细胞无性系:由任何形式细胞培养所得的再生植株统称为体细胞无性系。

2、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分子遗传学:1、基因变异,包括核基因突变和细胞质基因突变2、DNA序列的选择性扩增与丢失

3、DNA碱基修饰

4、植物转座子的活化

5、基因重排

6、细胞器DNA的变化

第六章

1.常温限制生长保存:利用降低培养物的代谢活动,使其处于一种无生长或缓慢生长的抑制生长状态是植物离体保藏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因此叫做常温限制生长保存。

2.常温生长保存的方法

(1)高渗保存法(2)生长抑制剂保存法(3)低压保存法(4)营养控制法(5)低光照培养法

第七章

1、原代培养:即第一次培养,是将组织细胞放置在体外生长环境中持续培养,中途不分割培养物的培养过程。

2、细胞核移植:指把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去核的成熟卵子的胞质中,由此发育成的动物个体为核移植克隆动物或核质杂交动物。

3、单克隆抗体:指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能识别某一个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4.杂交瘤: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称为杂交瘤。

5.单克隆抗体技术通常称为杂交瘤技术。

一、动物细胞生长的三个特征:贴壁生长接触抑制密度抑制

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营养条件:

(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

1、水和平衡盐溶液:

a、ph调节液:碳酸氢钠液、Hepes缓冲液。

b、消化液:胰陶溶液、EDTA溶液、胶原酯溶液。

c、抗生素溶液。

2、培养基:

a、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织提取液优点∶营养成分丰富,培养效果好缺点:来源受限。成分复杂,影响对某些实验产物的提取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易发生支原体污染。

b.合成培养基:有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其他一些辅助物质。优点∶标准化生产,组分和含量相对固定,成本低。缺点∶缺少某些成分,不能完全满足体外细胞生长需要。

三、CCK-8 试剂盒检测法

使用的试剂是CC-8试剂盒,其全称是Cell Conting Kit-8.可用于简便而准确的细题增殖和毒性分析。

其基本原理为:该试剂中含有T-8,其化学名称为2-2-甲氧基-个-确基养基)3-(4一销基茶基)5-(2,4-二碳酸苯)-211-四挫单钠盐,它在电子载体1-甲氧基5-甲基吟噪铺跷酸二甲(1-WethoxyP?As)的作用下被细胞线粒体中的脱氢梅还原为具有高度水洛性的黄色甲琐染料(formazandye)。生成的甲馈物的数量与活细胞的数量成正比,细胞增殖越多越快,则颜色越深,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检满生成的甲一物的数量来确定活细胞的数量。

CCK-8的原理跟MTT其实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CCK-8法生成的黄色甲瓒染料是水溶性的,不需要再吸出培养液加人有机瘩剂溶解这个步骤,因此可以减少一定的误差。其他优点就是重复性、灵敏度优于MTT:对细胞毒性小。

四盐(MTT)比色试验:四挫盐比色试验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试验所用的显色剂四盐是一种能接受氢原子的染料,化学名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漠盐,简称为MTT。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能使外源性的MTT还原为难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物(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砚(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紫色结晶物,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物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该方法已广泛用于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检测、大规模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细胞毒性试验以及肿瘤放射敏感性测定等。它的特点是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经济、快速、易自动比,无放射性污染。与其他检测细胞活力的方法(如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H-TdR掺入试验等)有良好的相关性。

五、细胞核移植过程:供体细胞(供核)—细胞培养一体细胞

六、杂交瘤技术的过程(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1.免疫动物:一般选用纯系健康8周龄的BALB/C小白鼠作免疫动物,少数用Lou系大鼠 2.融合细胞的制备;脾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3.两种细胞杂交融合。4.分装培养,5.抗体检测;选择抗原结合法、第二抗体法进行检验。6.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包括有限稀释法、软琼脂法 7.McAb的鉴定包括McAb的特异性分析、McAb的类型分析、McAb的亲和力比较、McAb的结合位点的分析。

第八章

1、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

2、骨髓造血干细胞:是指存在于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项分化潜能的原始造血细胞。

3、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脐带血的数量较少,且含有可观地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

4、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神经干细胞(NSC)胚胎干细胞(ES)骨髓造血干细胞(MHSC)

一、干细胞生物学特征

1.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楠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染色质比较分散,其他细胞器较少

2.干细胞具有较高的端粒醇活性和破性磷酸酶活性。

3.干细胞存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以及成体的不同组织中,机体的数目位置相对恒定。

4.自我更新,指干细胞具有分裂和自我复制的能力,子代细胞维持干细胞的原始特征。

5.增殖具有缓慢性,分裂周期长和自稳性,自身数目相对恒定

6.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去除了分化抑制因子,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细胞。

7.干细胞具备一定的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的特性,称为干细胞的“可塑性”。二.ES细胞形态结构

ES细胞一般胞体体积小,核大,有一个或几个核仁,呈克隆状生长,细胞紧密聚集,形似鸟巢,界限不清等。不同的ES细胞形态不同,鼠ES细胞集落一般呈紧密的球星,灵长类动物的ES细胞集落相对较为扁平。

三.干细胞的分类

根据分化潜能可以分为全能干细胞、亚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根据来源可以分为自体干细胞、异体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

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四.ES细胞的特性

1.无限增殖性在不分化的前提下,ES细胞体外增殖迅速,每18~24h增殖一次。增殖过程中细胞大多处于S期,进行DNA的合成,G1、G2期很短,它没有G1期检测点,不需要外部信息启动DNA复制。

2.分化潜能性 ES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包括3个胚层在内的各种类型细胞。当ES细胞培养体系中去除抑制分化因素时,便能自发分化为血细胞、内皮细胞、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ES细胞在体外某些物质的诱导下可以发生定向分化。如用造血基质细胞、不同造血生长因子对单层培养的ES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可形成各阶段的造血细胞。

3.种系传递性将ES细胞注入囊胚后发育可获得嵌合体,并参与生殖细胞的合成。在嵌合体中一部分组织和细胞来源于受体囊胚细胞,而另一部分来源于ES 细胞。

五.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特点(优点)

1.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异体排斥反应小,免疫原性低,再生能力和速度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10—20倍,且副作用少

2.脐带血干细胞的质量比较高;没有病毒感染,因为有胎盘屏障,所以比较纯净

3.资源丰富,采集简便,对供者无不良影响

六.干细胞技术的应用:1、建立哺乳动物发育的体外模型

(1)ES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动物体丰富的试验材料。ES细胞悬浮生长时可得到类胚体,这成为早期胚胎发育分化的体外模型

(2)在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和诱导剂的共同作用下,ES细胞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属于3个胚层谱系的各种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是研究某些前体细胞起源和细胞谱系演变的理想实验体系模型。

(3)培育出大量不同时期的胚胎作为研究胚胎早期发育或畸胎发生的机制模型。

2、利用ES细胞生产转基因动物

与传统有种方法相比较,ES细胞在生产转基因动物方面现其独特的优势。

(1)在生产转基因动物以前,通过研究在体外ES细胞系中外源DNA表达质粒的构建,整合和表达,从而可提高转基因动物的效率。

(2)ES细胞增殖迅速,可作为取之不尽的供体细胞来源。

(3)用ES细胞来生产转基因动物突破了物种的界限,突破了亲缘关系的限制,大大加快了动物群体遗传变异程度。

3.细胞和基因治疗

(1)神经干细胞治疗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

(2)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修复损失神经

(3)角膜干细胞用于治疗失明的病人

4.作为新药开发的工具细胞

(1)干细胞为药物筛选提供了极好的模型。干细胞可无限增殖,获得大量的细胞,并能分化为具各种功能的特化细胞,为新药药效、毒性、药理、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耐药性等的检测提供了细胞水平的研究手段。

(2)例如,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或用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腺β细胞5.器官培养

利用转基因动物也可以为人类提供器官移植的材料。将人的基因导人猪或其他动物的ES细胞,利用转基因动物猪为人类提供器官移植的材料;或者将干细胞注射到重度免疫缺陷动物的脏器中,让移植的人干细胞逐步替代动物细胞,使其脏器人源化,成为可供移植的器官。

上海交大细胞工程期末试题2008b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2分) 1、体外培养in vitro包括那三个层次(ABD)。 A细胞培养B组织培养 C大规模培养D器官培养 2、现在一般皆公认(B)为“组织培养之父”动物细胞培养的奠基人,因为他的实 验表明,为细菌学家早已应用的凹玻片悬滴制备细胞培养技术,不仅可以维持组织上体外生长数周,而且是一种能对生物学知识做出十分重要贡献的研究方法。 A Wilhelm Roux B Ross Granville Harrison C M.T.Burrows D Alexis Carrel E W.H.Lewis 3、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一定要防止污染,特别是生物学污染,常见的生物学污染主要 是(ABC)。 A真菌B细菌C支原体 D炭疽菌E放线菌F病毒 4、在每一次传代培养过程中,培养物将首先被蛋白酶消化而被制备成细胞悬液,再用 于种植。种植后的细胞都要经历相似的恢复和生长过程。根据每一次传代培养的细胞生长变化的过程,习惯上把每一代细胞的生长过程分为(ABC)三个阶段。 A潜伏期B指数生长期C停滞期 D衰退期E贴壁黏附期F铺展期 5、“生物导弹”是指(D)。 A单克隆抗体 B杂交瘤细胞 C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D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

6、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组织和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细胞(D)。 A容易产生各种变异B具有更强的全能性 C取材十分方便D分裂增殖的能力强 7、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D)。 A非离体植物细胞能够表现全能性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E受精卵发育到囊胚阶段的内细胞团具有完全的细胞全能性 8、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A)。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B没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D没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9、引起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的主要直接因素有哪些?(ABC) A有毒物质或抑制因子产生B营养成分耗尽 C其他物理因素D细胞遗传物质突变 10、大规模细胞培养方法比较多,大致可分为(ABC)。 A悬浮培养 B固定化培养 C载体培养法 D培养瓶培养 E96孔板培养

细胞工程试题及答案

专题2细胞工程 一、选择题 1.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 ①植物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育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4.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的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5.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自从在英国诞生后,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加速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6.既可用于DNA重组技术又可用于细胞融合技术的是( )。 A.病毒 B.纤维素酶 C.聚乙二醇 D.质粒 7.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常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转基因的外植体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基因突变个体 B.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理化因素诱导可获得大量有益突变体 C.单倍体育种中经减数分裂和组织培养两个过程能获得纯合二倍体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8.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的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B.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9.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来的植物一般很少有植物病毒危害,其原因在于( )。 A.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经过了脱分化和再分化,进行的是快速分裂和分化

生物选修三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自主整理适合学生识记)

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 (一)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2.全能性概念:具有某生物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丛芽、不定根—新植株 4、相关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 ①外植体:离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 ②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固定形态的薄壁细胞。全能性高,分化程度低 ③外植体消毒:70%酒精30s—无菌水冲洗—次氯酸钠30min—无菌水冲洗 ④取材:选取形成层部位 ⑤脱分化:23~26o C,避光 ⑥再分化: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光照下培养 ⑦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比值高—促进生根;比值低—促进发芽 5、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6、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 1、植物体细胞杂交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 2、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去除细胞壁: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 ②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离心、震荡、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 ③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 3、融合结果:获得杂种细胞,进而获得杂种植株。 A细胞+B细胞所得杂种植株遗传物质=A+B 4、成功例子:番茄—马铃薯;烟草—海岛烟草;胡萝卜—羊角芹;白菜—甘蓝 5、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6、局限性:不能按照人的要求表达性状 (三)植物细胞工程应用 1、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 2、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等分生区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 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经济作物 3、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 4、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 5、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 6、细胞产物的生产: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 如:生产人参皂甙,三七,紫草,银杏等。 (定向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分化为产生特定物质的细胞,提纯产物)

细胞工程练习题(解析版)

细胞工程练习题 1.在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⑤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①错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②正确;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③正确;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④正确;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⑤正确。所以②③④⑤正确。2.科学家培育克隆羊时,使用了三种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分别将这些细胞核移入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重组细胞,发育成重组胚胎,这些重组胚胎的发育情况如下。 细胞核的供体细胞类型妊娠数/受体母羊数 乳腺上皮细胞1/13 胚胎成纤维细胞4/10 早期胚胎细胞14/27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早期胚胎细胞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 B.克隆羊的遗传信息与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完全相同 C.体细胞核移植难度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D.重组细胞发育与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有关 答案B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早期胚胎细胞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A正确;克隆羊的培育用到了核移植、胚胎移植技术,克隆羊的细胞核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的供体,细胞质的遗传信息来自卵细胞,B错误;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体细胞核移植难度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C正确;核移植中做受体细胞的都是去核卵母细胞,可见重组细胞发育与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有关,D正确。

细胞工程 期末考试复习题目

细胞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目 细胞工程填空:20个ⅹ分=10分选择:10个ⅹ2分=20分名词:10个ⅹ6分=30分简答:5个ⅹ6分=30分论述: 1个ⅹ10分=10分第一章绪论1、细胞工程的定义及特点?细胞工程:是指主要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细胞工程的特点:前沿性:现代生物技术的热点争议性:新技术给伦理道德带来的冲击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工程类课程,重在产品与技术第二章细胞培养的设施与基本条件:1、什么是细胞及组织培养?组织工程:习惯上繁殖所有的体外培养,即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总称。其本

意是指从活的机体中去取出器官、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在体外建立无菌、室温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长和生存,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能的技术称为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将组织块用机械方法或酶解法分离成单个细胞,做成细胞悬液,再培养于固体基质上,成单层细胞生长,活在培养液中呈悬浮转肽培养的技术称为细胞培养。2、了解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基本规划及相关注意事项?实验室规划:⑴准备室:培养用具清洗、消毒和做实验准备的场所,一般建在通风和光线充足的地方。⑵缓冲间:保护操作室的无菌环境,避免空气对流。 ⑶操作间:要求无菌。最好设在阴面,防止室温过高;天花板高度不超过2米,保证紫外线有效杀菌效应;门用拉门,避免空气流动。室内天花板、地板和四周墙壁要光滑无死角,要镶瓷砖或涂油漆,便于清洗与消毒,不易在墙角推挤灰尘。3、细胞培养的设备有

哪些?有何基本作用⑴超净工作台①最好安装在无尘室内,最好在无菌间,避免过多灰尘使滤器阻塞,降低净化效果,缩短使用寿命。②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工作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其周围环境用真空吸尘器或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在采用药物灭菌法或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③每次使用时,应先用75%酒精擦洗台面,并进行30~50min紫外线灭菌灯处理净化工作区内累积的微生物,在关闭紫外灯后,应启动送风机使之转运2min后在进行培养操作。④净化工作区内不应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洁净气流不受干扰⑤高效过滤器3年更换一次。请专业人员操作,以保持密封良好。定期将粗过滤器中的过布拆下清洗。⑥每次使用净化台要即使清楚工作台面上的物品,并用酒精擦洗台面使之始终保持洁净。⑵CO2培养箱:①一定浓度的CO2生长,尤其是原代培养和单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测试题(附答案,可用于考试)

5 高二生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测试题姓名班级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D.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2.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作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4.能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是() A.基因工程 B.组织培养 C.诱变育种 D.杂交育种 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人的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人的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6.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 ①目的基因②引物③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DNA聚合酶等⑤mRNA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7.以下对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T淋巴细胞中含有人体全部遗传信息 B.同种生物个体间DNA完全相同 C.DNA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D.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多个性状 8. 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9.细胞工程的发展所依赖的理论基础是() 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 B.遗传密码的确立及其通用性的发现 C.生物体细胞全能性的证明 D.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的发现 10.下列不是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的检测手段的是:() A.分子杂交技术 B.抗原—抗体杂交 C.抗虫或抗病的接种 D.基因枪法 11.在以下4种细胞工程技术中,培育出的新个体中,体内遗传物质均来自一个亲本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 B. 单克隆抗体 C. 植物体细胞杂交 D.细胞核移植 1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特有的是() A.基本原理相同 B.诱导融合的方法类 C.原生质体融合 D.可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克隆()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C.将鼠骨髓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植物学期末试卷8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A)。 A.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B. 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C. 果胶 D. 角质和纤维素 2.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诱导产生细胞壁,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是(B) A. 叶绿体、高尔基体 B. 线粒体、高尔基体 C. 叶绿体、线粒体 D. 线粒体、内质网 3.扦插、压条是利用枝条、叶、地下茎等能产生(B)的特性。 A. 初生根 B. 不定根 C. 次生根 D. 三生根 4.下列哪一结构是根所特有的(B)? A. 分生区

B. 根冠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5.红辣椒果实呈现出的红色是由细胞中的(B)表现出来的。 A. 花青素 B. 有色体 C. 细胞液 D. 孢粉素 6.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C)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7.马铃薯的块茎上凹陷处具有(A)。 A.定芽 B.不定芽 C.定根 D.不定根

8.侧生分生组织从来源看,属于(A)。 A.次生分生组织 B.顶端分生组织 C.初生分生组织 D.原生分生组织 9.茎的维管形成层可以细分为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从它们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来源性质上看,二者(D)。A.均为侧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B.均为侧生分生组织,但束中形成层属次生分生组织,束间形成层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C.并非侧生分生组织,而是次生分生组织 D.均为侧生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具有初生分生组织的性质,束间形成层却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 10.植物根和茎中,各种初生组织在次生生长产生的压力之下遭受破坏,但(A)例外。 A.初生木质部 B.初生韧皮部 C.表皮 D.皮层

大学细胞工程试题及答案

细胞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25分) 1.实验室的物理防护是由隔离的设备、实验室的设计、实验实施等三个方面组成,根据其密 封程度的不同,分为P1、P2、P3、P4四个生物安全等级。典型的P4实验室由更衣区、过滤区、缓冲区、消毒区、核心区组成。 2.细胞系是原代培养经初步纯化获得的以一种细胞为主的、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细胞 群体。 3.细胞株是指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 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4.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增殖特性为缓慢性和自稳性。 5.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为贴附、接触抑制和密度抑制。 6.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基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7.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为分批培养法、连续培养法和半连续培养。 8.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材料的消毒过程中,消毒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杀死附着其上的微生物又 不损伤材料。 9.细胞生长测定的一般方法为:细胞计数、测定细胞密实体积、细胞鲜重或干重。 10.体外培养的细胞根据其生长方式主要分为贴附型细胞和非贴附型细胞。 11.人工种子的组分包括胚状体、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 12.细胞融合主要经过了两原生质体或细胞互相靠近、细胞桥形成、胞质渗透、细胞核融合几 个步骤。其中细胞桥形成是最关键的一步。 13.花粉单倍体植株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细胞学鉴定、杂交鉴定、分子标记鉴定。 14.胚胎工程主要是对哺乳类动物的胚胎进行某种人为的工程技术操作,然后让它继续发育, 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成体动物。 15.人工诱导单倍体形成的方法包括:远缘杂交、延迟授粉、核置换、射线照射、花药培养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参皂甙粉是人参中重要的药用成分,以前只能从人参中提取产量极低,因而价格昂贵。 目前人参皂甙粉可以通过下列哪项技术迅速大量获取(B) A.基因工程 B.植物组织培养 C.植物体细胞杂交 D.发酵工程

(完整版)细胞工程练习题(附答案)

细胞工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 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光照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2. (08江苏生物)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3.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生物工程技术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形成新个体 B.动物克隆的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培养 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目前的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 4.下图是“白菜 —甘蓝”杂种植 株的培育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所得到的“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愈伤组织是已高度分化的细胞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时可用聚乙二醇 5.下面是将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②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B.①阶段需生长素而③阶段需细胞分裂素C.此过程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6.右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 件下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 B.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 多倍体植株的培育需经过如图所示过程 D.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 各项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的是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B.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 C.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优质小麦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 8. (09浙江卷)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用CO2培养箱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培养杂种体细胞 9. 动物细胞培养必需条件的是 A.无菌、无毒的环境 B.适宜的温度和pH C.O2等气体环境 D.适宜的光照条件 10. 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细胞悬液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D.在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11. (08上海生物)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 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 能有效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的生物技术是A.基因工程技术B.诱变育种技术C.杂交育种技术D.组织培养技术13. 某小鼠生活过程中被多种病原体感染过,科学家却能够以该小鼠为实验材料,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抗某种病原体的高纯度单克隆抗体,这是因为 A.小鼠体内只有一种抗体B.小鼠体内只有一种B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只产生一种杂交瘤细胞 D.可以通过克隆培养法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4. (08理综Ⅰ)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③ ② ① 四倍体兰花叶片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

细胞工程期末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工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学的实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科学。 2.动物组织工程:将干细胞与材料科学相结合,将自体或异体的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后种植在预先构建好的聚合物骨架上,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干细胞沿聚合物骨架迁移、铺展、生长和分化,最终发育成具有特定形态及功能的工程组织。 3.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固有能力。 4.干细胞:动物体内具有分化潜能,并能自我更新的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 5.全能干细胞: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分离出来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的细胞系,可以无限增殖,可分化成为多种细胞类型,从而可形成任何组织、器官,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限制。 7.植物细胞培养:指在离体条件下,对植物的单个细胞或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值的技术。 8.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9./ 10.细胞脱分化: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未分化的状态或分生细胞的过程。 11.细胞再分化:指在离体的培养条件下,当细胞脱分化以后形成的无序生长的细胞或愈伤组织重新进入有序生长的过程。只有再分化才能再生个体。 12.体细胞杂交(融合):指两个离体细胞通过一定的诱导技术使质膜接触而融合在一起,随后导致两个细胞核物质融合的技术。 13.细胞核移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然后再将不同来源的核与质重组,形成杂种细胞。 14.接触抑制:当两个细胞由于生长而相互靠近发生接触时,细胞不再移动,在接触区域的细胞膜褶皱样活动停止,这种由细胞接触而抑制细胞运动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 15.密度抑制:细胞接触汇合成片后,仍能进行增值分裂,但当细胞密度进一步增大,培养液营养成分减少,代谢产物增多时,细胞因营养的枯竭和代谢物的影响,而发生密度抑制,导致细胞分裂停止的现象。 16.抗原:进入动物体内并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刺激作用的外源物质。 17.抗体:由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并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8.单克隆抗体:通过小鼠B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的高度均一、单一特异性,仅针对抗原上的某一个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 19.多克隆抗体:用天然的抗原物质免疫动物,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所获得的免疫血清,含有多种特异性抗体。 20.# 21.二倍体细胞培养法:始终维持培养细胞染色体倍数恒定为二倍体的细胞培养方法。 22.克隆培养法:又叫单细胞分离培养法,把从细胞悬液中获得的单个细胞用于培养,使之分裂增殖而产生一个细胞群的方法。 二、填空 1.广义的细胞工程包括所有的生物组织、器官培养及细胞离体操作和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试题及详解

动物细胞工程试题 1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B都需用培养箱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动物细胞离体培养主要是获得细胞的代谢产物,植物体细胞离体培养体现的是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是固体培养基。动物体细胞培养需要二氧化碳培养箱。 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的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3、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特点:液体培养基含动物血清。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充足的营养供给——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 (2)适宜的温度:36.5℃±0.5℃;适宜的pH:7.2~7.4。 (3)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 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 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 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析:A正确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 B正确去除植物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要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C正确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既可以无限增殖,又可产生特异性抗体。D错误,假设甲植物体细胞是2N,乙植物体细胞是2M,甲乙体细胞杂交染色体数目为2N+2M;而甲乙品种杂交染色体数目是N+M。 3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A) 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过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 4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A. 用纯化的核衣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 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细胞生物学试题整理(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现在生物学“三大基石”是:_,__。 2:细胞的物质组成中,_,_,_,_四种。 3:膜脂主要包括:_,_,_三种类型。 4:膜蛋白的分子流动主要有_扩散和_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5: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中部有几个能够吸光的_基因,又称发色基因。6:受体是位于膜上的能够石碑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_。 7:信号肽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_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8: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可分为_,_,及_。 9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及_。 10:高等动物中,根据等电点分为3类:α肌动蛋白分布于_;β和γ肌动蛋白分布于所有的_和_。 11:染色质的化学组成_,_,_,少量_。 12: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_与_相连。 13:弹性蛋白的结构肽链可分为两个区域:富含_,_,_区段。 14: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G2期主要合成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小题) 1:支原体 2:组成型胞吐作用 3:多肽核糖体 4:信号斑 5:溶酶体 6:微管 7:染色单体 8:细胞表面 9:锚定连接 10:信号分子 11:荧光漂白技术

12:离子载体 13:受体 14:细胞凋亡 15:全能性 16:常染色质 17:联会复合体 18组织干细胞 19:分子伴侣 20:E位点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小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细细胞核主要由()组成 A:核纤层与核骨架B:核小体C:染色质和核仁 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 A:需要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蛋白B:膜蛋白C:分泌性蛋白 D:需要进行修饰的pro 4:细胞内进行蛋白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5微体中含有() A:氧化酶 B:酸性磷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过氧化氢酶6: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进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7:溶酶体的功能有()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自溶 C:细胞防御 D:自体吞噬8: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细胞色素 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9: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细胞工程学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细胞工程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工程(cytotechnology或cell engineering):它是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或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2、看护培养(nursing culture):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促进培养细胞持续分裂增殖的方法。 3、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指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4、外植体〔explant〕: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5、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不定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所形成的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6、花药培养(anther culture):将成熟或未成熟的花药从母体植株上取下,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使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或植株的技术。(指离体培养花粉和花药,使小孢子改变原有的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形成花粉胚或花粉愈伤组织,最后形成花粉植株,并从中鉴定出单倍体植株,使之二倍化的细胞工程技术。 7、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培养过程中,有些细胞可能会分泌活性物质到培养液中,这种培养过某种细胞以后,含有细胞分泌物的培养液称为条件培养基。 8、植物脱毒:由人工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植物体组织器官病原体消除,以使这些组织器官生成完整植株。 9、原代细胞系:指从机体中取出而直接培养的细胞,从一代到十代的细胞培养是原代培养,形成的整个系统叫原代细胞系。 10、体细胞杂交: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1、胚胎培养:是指胚或具胚器官(如子房、胚珠等)在离体无菌条件下发育成幼苗的技术。 12、互补选择:是指利用两个亲本具有不同的遗传和生理特征,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具有发生互补作用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的选择方法。 13、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ure):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是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14、植板率:植板率是能长出细胞团的单细胞在接种单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15、玻璃化冻存:是指液体转变为非晶态(玻璃态)的固化过程。 16、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当细胞在基质上分裂增殖,逐渐汇合成片即每个细胞与其周围的细胞相互接触时,细胞就停止增殖,即细胞密度不再增加,这一现象称之为接触抑制或密度依赖抑制现象。 17、非对称融合(aymmetric fusion):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某亲本的核或细胞质失活后再进行融合。 18、对称融合(symmetric fusion):两个完整的细胞原生质体融合。 19、胞质体:不含细胞核而仅含有部分细胞质的原生质体。 20、体细胞胚: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物(不管培养的细胞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 21、永久细胞系:大多数细胞系在有限的代数内以不变的形式增殖,当超过有限世代后,在体外永久存活下来发育成永久细胞系或称连续细胞系。

细胞工程练习题及答案

第39讲细胞工程练习题(一) 下图是制备抗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回答: (1)过程①中选用EcoRI和XhoI两种限制酶切割的优点是________,此外还要用到_______酶。 (2)过程②中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后维持稳定并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3)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过程④特有的方法是用_________处理。通常在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抗生素,目的是__________。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__________(是、不是)单克隆抗体。 (4)图示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 _____(至少答出三种)。 2、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 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取玉米幼苗的茎尖进行如图A→C 培育,发育成植株D,该过程所用技术叫______,依据的理论基础是______;培育无毒苗常取茎尖进行培养,原因是______.(2)取D的花药培养成幼苗F称为______,若玉米种子基因型为AaBbcc(自由组合),则F的类型有______种,需经______处理后才能发育成可育植株G. (3)从生殖方式上分析,A→D属于______生殖;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E→F过程中进行了______分裂. (4)B→C过程中,若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中未形成根,先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想通过上述过程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可以采用______育种方式;若想培育出一种能抗虫的玉米新品种,可以采用______育种. 第39讲细胞工程练习题(二) 1、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

细胞工程期末复习

细胞工程期末复习(必考) 细胞工程:研究真核细胞的核—质关系以及细胞器、细胞质基因转移的技术。 组织工程:研究开发用于修复或改善人体病损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功能的生物活性替代物的一门科学。 染色体工程:是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的消减添加或替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改变遗传特性和选育新品种的一种技术。 细胞连接:使细胞间的联系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或特化区域,是细胞间建立长期组织上联系的结构基础。涉及细胞外基质蛋白、跨膜蛋白、胞质溶胶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细胞全能性:指分化细胞保留着全部的核基因组,具有生物个体成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化。 脱分化:又称去分化,指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即分化的细胞在适当条件下转变为胚性状态而重新获得分裂能力的过程。 再分化:是指在离体条件下,无序生长的脱分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重新进入有序生长和分化状态的过程。 细胞培养:指从体内组织分离细胞,模拟体内环境,在无菌适当的条件使其生长繁殖的技术。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形成的类似种子的颗粒。 植物胚胎培养:指对植物的胚及胚器官进行人工离体无菌培养,使其发育成幼苗的技术。试管受精:指在无菌条件下离体培养未受精子房或胚珠和花粉萌发产生的花粉管进入胚珠从而完成受精过程。 细胞核移植:一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入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细胞内的技术。 体外受精:指使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 胚胎移植:指将受精卵或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移植到与供体同时发情排卵但为配种的受体母畜输卵管或子宫的技术。 人工受精:指将采集的精子注入人发情处理的母体内完成受精过程。 试管婴儿:指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体外受精,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再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婴儿,也就是采用体外受惊联合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婴儿。 胚胎核移植:一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入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细胞内的技术。 愈伤组织: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的细胞团。胚状体:由外植体或愈伤组织产生的与正常受精卵发育成的胚相类似的胚状结构。 胞质体:除去细胞核后由质膜包裹的无核细胞。 细胞融合:指使用人工的方法使2个或2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1个细胞的技术。 对称融合:两个完整的细胞间的融合。 异核体:来自不同基因型的融合细胞。 不对称融合: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某亲本的核或细胞质失活再与另一完整的细胞进行融合。体细胞杂交:指将不同来源的体细胞融合并使之分化再生、形成新品种的技术。 花药和花粉培养:指离体培养花药和花粉,使小孢子改变原有的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形成花粉胚或花粉愈伤组织,最后形成花粉植株,从中鉴定出单倍体植株并使之二倍化的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在离体条件下,将分离的植物细胞继代培养增殖,获得大量细胞群体的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分离的动物细胞在体外生存、增殖的技术。 细胞悬浮培养:将细胞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并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的培养方式。 细胞固定化培养:将游离的细胞包埋在支持物内部或表面进行培养的技术。 贴壁培养:指细胞贴附在一定的固相表面进行的培养。 原代培养:接种组织块直接长出单层细胞或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再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成为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指将原代培养的细胞继续转接培养的过程。 原代细胞:有分裂但不旺盛,且多呈二倍体核型的细胞。

细胞工程期末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细胞工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学的实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科学。 动物组织工程:将干细胞与材料科学相结合,将自体或异体的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后种植在预先构建好的聚合物骨架上,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干细胞沿聚合物骨架迁移、铺展、生长和分化,最终发育成具有特定形态及功能的工程组织。 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固有能力。 干细胞:动物体内具有分化潜能,并能自我更新的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 全能干细胞: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分离出来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的细胞系,可以无限增殖,可分化成为多种细胞类型,从而可形成任何组织、器官,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限制。 植物细胞培养:指在离体条件下,对植物的单个细胞或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值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细胞脱分化: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未分化的状态或分生细胞的过程。 细胞再分化:指在离体的培养条件下,当细胞脱分化以后形成的无序生长的细胞或愈伤组织重新进入有序生长的过程。只有再分化才能再生个体。 体细胞杂交(融合):指两个离体细胞通过一定的诱导技术使质膜接触而融合在一起,随后导致两个细胞核物质融合的技术。 细胞核移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然后再将不同来源的核与质重组,形成杂种细胞。 接触抑制:当两个细胞由于生长而相互靠近发生接触时,细胞不再移动,在接触区域的细胞膜褶皱样活动停止,这种由细胞接触而抑制细胞运动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

细胞工程简介 (1)

细胞工程 主讲人王文星 学前导引 本课程为必修考试课,理论授课32学时,期末考试闭卷 总成绩为100分:出勤+课堂提问占10%, 平时测验占20%,期末试卷占70%. 平时测验1~次,随堂考试,闭卷. 选用教材: 安利国,杨桂文.?细胞工程?第3版,科学出版社,2016 主要参考教材: 李志勇.?细胞工程?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0 殷红.?细胞工程?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第1章细胞工程简介 内容提要 一、定义五、主要研究内容 二、与其它生物工程的关系六、重要应用 三、发展历史七、本章小结 四、研究对象八、思考题 一、细胞工程定义 细胞工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取新型生物或特种细胞产品的一门科学技术。 广义的细胞工程:包括所有的生物组织、器官及细胞离体操作和培养技术,狭义的细胞工程则是指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 二、细胞工程与其它生物工程的关系 生物化学工程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代谢工程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持。

基因工程技术为细胞工程提供转基因细胞。 细胞工程技术为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及工程产业化提供充足的 经过遗传改良和性状稳定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原料。 总结:细胞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各领域连接的桥梁和 纽带;与其它生物工程技术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三、细胞工程发展历史 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学说和细胞全能性学说。 在植物学界,100年前,德国学者Haberlandt(1902)发表了着名 的论文《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实验》,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的观点。 20AD中叶,植物细胞组织培养与细胞的遗传操作相结合,发展 成为植物细胞工程。 20AD60s末兴起的植物单倍体技术是一项在植物育种上用途广 泛的细胞工程技术。 20AD90s以来,虽然基因工程成为生物技术的主流,但是细胞工 程并为失去独立存在价值,它继续在优良苗木繁育、农作物育种和 植物天然药物的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动物学界,1907年美国学者哈里森等人采用盖玻片悬滴培养 蛙胚神经组织,存活数周,而且观察到生长现象,从而开创了动物细 胞培养的先河。 1965年,哈利斯和沃特金斯证明了灭活的病毒在控制的条件下 可以用来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至此细胞融合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 领域已经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20AD70s初,诞生了细胞拆合工程。1972年,Prescott等人首先应用离心技术结合细胞松弛素B分离哺乳类细胞的胞质体获得成功,为研究哺乳类细胞核、质相互关系、细胞质基因的转移开创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细胞工程取得了迅速发展。如试管植物、试管动物、克隆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干细胞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有:1977年,英国采用胚胎工程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婴儿。1997年英国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首次克隆出绵羊“多莉”。2001年英国又宣布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批转基因猪。2008年:美国科学家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可以在实验室培育出有携带氧功能的成熟红细胞,这个成果将可能解决个别血型血源紧缺的问题,也可帮助避免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美国研究人员在患糖尿病的老鼠身上做实验,将普通细胞转化成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减轻了病情。这一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实现不同种类成体细胞间直接转化,代表再生医学的重大进步。 细胞工程发展历史 2009年,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成功地体外培养肝细胞的方法,培养的肝细胞具有药物毒性筛选功能。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肝细胞如何在高氧条件和无动物血清的条件下生长,并如何快速发挥正常肝脏所具有的功能。 2010年,科学家首次实现将多功能干细胞变成功能性人体肠道组织。 2011年,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细胞免疫疗法能够靶向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组织细胞,并可产生免疫记忆来预防肿瘤复发,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方法。四、细胞工程的研究对象 细胞或其组成部分和构成的组织、器官等如染色体、细胞核、原生质体、整个细胞、受精卵、胚胎、组织或器官。 五、细胞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