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转旋翼无人机介绍及应用现状分析
倾转旋翼机行业报告

倾转旋翼机行业报告引言。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具有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能力的飞行器,它结合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具有灵活性和高速飞行能力。
近年来,倾转旋翼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报告将对倾转旋翼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和技术趋势进行分析,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一、倾转旋翼机行业发展现状。
1.1 技术成熟度。
倾转旋翼机作为一种新型飞行器,其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
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少数公司和研究机构在倾转旋翼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波音、贝尔直升机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1.2 应用领域。
倾转旋翼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军事、民用和特种领域。
在军事领域,倾转旋翼机可以用于侦察、运输、战术打击等任务;在民用领域,倾转旋翼机可以用于城市交通、医疗救援、物流运输等领域;在特种领域,倾转旋翼机可以用于海上救援、边境巡逻、野外探险等任务。
1.3 市场规模。
目前,倾转旋翼机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倾转旋翼机市场规模有望逐渐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倾转旋翼机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二、倾转旋翼机行业市场前景。
2.1 军事市场。
在军事领域,倾转旋翼机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满足快速部署、迅速响应的需求。
随着全球军事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倾转旋翼机在军事市场上有望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应用机会。
2.2 民用市场。
在民用领域,倾转旋翼机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医疗救援难题,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便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需求增加,倾转旋翼机在民用市场上有望获得更多的应用机会。
2.3 技术创新。
随着航空材料、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倾转旋翼机的性能将不断提升,包括飞行速度、续航能力、安全性等方面。
这将为倾转旋翼机在各个市场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倾转旋翼控制技术发展浅析

倾转旋翼控制技术发展浅析1背景随着⽆⼈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载⽆⼈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普通舰艇受到场地、空间的限制,基本不具有⾜够长的起降跑道,因此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飞⾏器越来越受到海军的青睐。
垂直起降⽆⼈机不需要额外跑道,也不需要额外的发射和回收装置,具有操作简捷的特点。
⽬前,最常见的垂直起降⽆⼈机以多旋翼以及直升机为主。
虽然这类⽆⼈机在悬停和⼩速度前飞的时候具有很好的性能,但是这类⽆⼈机存在⼀个共同的不⾜:在⼤速度前飞时性能较差。
固定翼⽆⼈机虽然避免了前飞时候性能不⾜的问题,但是固定翼⽆⼈机对最低飞⾏速度有⼀定的限制,起飞和降落依赖于机场。
倾转旋翼⽆⼈机作为⼀种新构型⽆⼈机具有直升机垂直起降和悬停性能,同时⼜具有固定翼航程远,巡航速度⾼的特点。
根据各⾃的任务需求,国内外都提出了多种倾转旋翼⽆⼈机技术⽅案。
2倾转旋翼发展现状国外对倾转旋翼⽆⼈机的研究较早。
⼆战时期的贝尔公司⼯程师提出了倾转旋翼机的概念。
根据美军的计划,贝尔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成功的研制出第⼀架倾转旋翼机XV-3。
XV-3在1958年完成了从直升机模态过渡到固定翼飞机模态的转换,验证了倾转旋翼机的可⾏性。
在⽆⼈驾驶倾转旋翼机UAV⽅⾯,贝尔公司在“鱼鹰”的基础上研制的“鹰眼”极具代表性。
2006年,“鹰眼”倾转旋翼⽆⼈机开始投⼊使⽤,通过地⾯站或者舰载⼯作站对其进⾏飞⾏控制,“鹰眼”的主要⼯作是负责侦查、监视和情报收集。
(a)鹰眼倾转旋翼⽆⼈机(b)V-247倾转旋翼⽆⼈机图1 国外研制的油动倾转旋翼⽆⼈机贝尔公司于2018年9⽉在弗吉尼亚州海军陆战队基地匡蒂科举⾏的2018年现代海洋博览会上,⾸次展⽰了V-247的全尺⼨模型。
V-247采⽤的技术来⾃海军陆战队已经飞过的V-22倾转旋翼,以及仍在开发中的V-280。
V-247具备⾃主飞⾏能⼒,并将拥有必要的数据链接,以⽀持与有⼈驾驶飞机的协同。
(b)⿊豹倾转旋翼⽆⼈机(a)Songbrid1400倾转旋翼⽆⼈机图2 国外研制的电动倾转旋翼⽆⼈机油动倾转旋翼⽆⼈机虽然在航程、载重等⽅⾯具有较⼤优势,但是其存在较⼤震动和复杂的传动等结构问题,为了简化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和满⾜技术验证的需求,电动倾转旋翼⽆⼈机得到各国的⼴泛关注。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无人机技术是一项只有近年来开始获得关注的新兴行业。
它有很多应用场景,例如用于拍摄、勘探、农业、货运、搜索和救援等领域。
本文将分析无人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无人机的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国防部研发了一个名为Kettering Bug的飞行器,但是这个飞行器没有成功地进行空袭。
直到20世纪末,无人机技术才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的无人机技术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和翼旋结合型无人机。
其中,固定翼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一般用于电力巡检、土地测绘和农业等领域。
而多旋翼无人机往往用于拍摄、测绘和抢险等领域。
翼旋结合型无人机则结合了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点,具有更加灵活的飞行方式和更远的飞行距离。
二、未来趋势分析未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将逐渐提高。
未来,无人机将被配备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自动识别、跟踪和回避障碍物,从而避免系统故障和人为疏忽对无人机造成的损失。
2.多样化无人机将会向着小型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成熟,未来将出现更多种类和功能类型的无人机,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3.跨界融合未来无人机的发展将逐渐多领域融合。
例如,无人机和深度学习的融合,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无人机系统。
无人机和3D打印技术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人机零部件的自主生产。
4.无人机防护随着无人机数量增加,无人机安全问题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未来,无人机防护技术将会得到更多关注,例如电磁干扰、无人机识别和无人机抵制等。
5.海量数据处理无人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无人机系统将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倾转旋翼无人机介绍

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点是操 作相对简单、垂直起降、 对起降场地要求不高,可 以随时悬停,缺点是飞行 速度慢、续航时间短,控 制范围和工作效率都不高。
倾转旋翼无人机兼顾了多 旋翼机垂直起降安全便捷 和固定翼飞机航速快,航 程长的优点
第4页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倾转旋翼无人机在旋翼模式下垂直起飞,达到一定高度和飞行 速度后旋翼前倾,转换成固定翼模式巡航飞行;下降阶段旋翼 回转,垂直下降,由此完成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
1、查阅文献学习,翻译英文文献,学习Adams、Proe软件。 2、完成倾转机构有限元计算以及搭建模型。 3、完成倾转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 4、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优化 5、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第12页
完成倾转机构的建模与仿真
中期检查
毕业答辩完成的具体 目标
完成对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建 模仿真与优化
完成部分文献翻译工作
气动干扰研究
为实现多种飞行模式多种飞 行状态的操纵控制,倾转旋 翼无人机的操纵控制系统可 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飞行器 控制系统之一。除了用于普 通的固定翼螺旋桨飞机与横 列式直升机(或多旋翼)的 操纵控制系统外,倾转旋翼 无人机的操纵控制系统还须 操纵控制旋翼轴的倾转,以 实现不同飞机模式的功能。
飞行控制研究
性能分析
飞行器主要飞行模式为固定 翼巡航飞行。固定翼模式的 飞机各项 参数决定了飞机 的飞行性能,主要验证固定 翼模式下的飞行性能。
345
操纵方法分析
动力系统的设计
整个任务过程可分为垂直起降阶段、 垂直起降飞机的动力系统必须能兼顾巡航性能和悬停性能 。 悬停
前飞巡航阶段和倾转过渡阶段,, 性能决定了飞机是否能够正常起飞落 , 因此需要首先设计飞机的
总体来讲倾转旋翼无人机具有三种飞行模式:悬停/小速度前飞 的直升机(或多旋翼)飞行模式,巡航和高速前飞的固定翼飞 机飞行模式以及从直升机(或多旋翼)模式向固定翼飞机模式 转换的过渡飞行模式。过渡飞行模式是倾转旋翼技术的关键所 在。在不同飞行模式转换的过程中,旋翼的流场与尾迹都很复 杂,加之桨叶非正常变化的气动力直接影响飞行器的平衡和操 纵,使快速转换、平稳过渡成为难点。
无人机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科技创新收稿日期:2019-06-17作者简介:王永成,男,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摘要介绍各类型无人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相近领域无人机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人机;工程;现状;展望□王永成自航空技术诞生,军用领域就对无人驾驶飞机概念投入较多关注,随着无人机航空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成熟的无人机应用于军用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卫星地理定位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微型化、通信技术、数码摄像摄影技术的成熟以及碳纤维材料和无刷电机的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使用。
1.无人机分类按照结构分类,无人机可分为固定机翼、旋转机翼、柔性机翼、扑翼式、可转化无人机等类型。
固定机翼无人机主要包括传统外形无人机和飞翼无人机。
传统外形无人机外形酷似滑翔机,单次飞行距离可达100km 以上,续航能力强,常用来执行沿直线飞行的观察任务,但抗侧风能力弱,转弯半径大;飞翼无人机外形简洁,操作简便,但续航能力弱,可安装的组件和实用载荷空间小。
旋转机翼无人机包括可变桨距无人直升机及固定桨距多旋翼无人机。
无人直升机一般体型巨大,续航时间长,但由于通常由热力引擎提供动力,且虚周期变桨距,故结构复杂,对操作者要求也很高;多旋翼无人机依靠对若干旋翼的速度调整实现无人机动作,对同步调制精度要求高,一般选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数量占现有无人机总量的80%左右,也是日常及行业应用中最常见的无人机,其缺点主要体现在续航时间短。
柔性机翼无人机是配备吊舱的滑翔伞。
运载能力强、起飞距离短,但抗风能力弱、飞行速度慢。
扑翼式无人机不存在螺旋桨导致的危险,可模仿鸟类,但结构复杂、不坚固、载荷能力差,故应用范围极小。
倾转旋翼无人机引擎可倾转,故可垂直起降,远距离快速飞行,理论续航能力强,但较为复杂,目前处于试验阶段,应用较少。
2.无人机应用于各行各业除军用领域外,无人机还广泛应用于媒体、执法、救援、农业、运输、工程(测量、检测)等领域。
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原理及其发展应用

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科学及军事力量的发展,人们对飞行器机动性及续航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倾转旋翼机的出现,弥补了已有直升机的续航能力及固定翼飞机机动性的不足。
倾转旋翼机作为特种机型,融合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行器的性能特点,能满足对特种作战、中长距离运输、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关键词:倾转旋翼机;设计原理;发展应用倾转旋翼机是兼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优点的飞行器,具有直升机垂直起降的特点,同时又有固定翼飞机飞行速度快的特点;倾转旋翼是直升机旋翼和固定翼飞机螺旋桨的综合和折衷,旋翼直径、桨叶的翼型及负扭转的确定和选择既要满足直升机模式的要求,又要满足飞机模式的要求。
由于倾转旋翼机可以实现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之间的模式转换,所以其扩大了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的速度包线。
与有人倾转旋翼机相比,无人倾转旋翼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迅速发展,无人倾转旋翼机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同时,由于无人倾转旋翼机具有无人员伤亡风险等优势,使其在军民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于无人倾转旋翼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倾转旋翼机发展现状倾转旋翼机概念的最早提出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但直至1947年,由Transcendental公司研指的Model1-G倾转旋翼机才实现首飞,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成功完成飞行试验的倾转旋翼机,但是由于后期飞行中的坠机事故,该项目最终被中止。
倾转旋翼原理样机XV-3首次完成了垂直起降的试飞工作,该原理试验机在机翼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套可以倾转的旋翼短舱系统,并通过倾转机构驱动旋翼短舱系统的转动。
1958年XV-3倾转旋翼机在试飞时成功实现了直升机模式与固定翼模式的转换。
该试验的成功,不仅表明倾转旋翼机概念的可行性,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倾转旋翼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兼具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性能的混合机型。
无人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技术研究

无人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倾转旋翼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在军事侦察、民用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无人倾转旋翼机的飞行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技术,以提高其飞行性能、安全性和任务执行效率。
本文将首先介绍无人倾转旋翼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其飞行动力学特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无人倾转旋翼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将包括飞行器的运动方程、动力学方程以及约束条件等。
通过该模型,可以全面描述无人倾转旋翼机的飞行状态,为后续的姿态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基础。
随后,本文将重点研究无人倾转旋翼机的姿态控制技术。
分析无人倾转旋翼机在飞行过程中面临的姿态控制问题,如飞行稳定性、抗风干扰等。
设计相应的姿态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以提高无人倾转旋翼机的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将探讨如何结合无人倾转旋翼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对姿态控制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进一步提升其飞行性能。
本文将通过仿真实验和实地飞行测试,对所建立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和设计的姿态控制算法进行验证和评估。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评估无人倾转旋翼机的飞行性能和姿态控制效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无人倾转旋翼机的飞行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技术,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提升和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无人倾转旋翼机概述无人倾转旋翼机是一种独特的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结合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优点,能够在垂直起降和高速飞行之间实现无缝切换。
这种飞行器通过改变旋翼的倾转角度,实现从垂直起降到水平飞行的过渡,反之亦然。
这种灵活性使得无人倾转旋翼机在军事侦察、民用救援、环境监测、农业喷洒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人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和控制比传统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更为复杂。
它需要在保证垂直起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要确保在高速飞行时的性能。
四旋翼无人机小论文介绍

四旋翼无人机小论文介绍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垂直起降的航空器,由四个对称排列的旋翼和一个机身组成。
由于其结构简单、操作稳定等优势,四旋翼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灾害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四旋翼无人机的原理、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首先,四旋翼无人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四个旋翼的转速和倾斜角度来实现悬停、平稳飞行和机动操控。
四个旋翼通过斜向旋转形成向上的升力,控制各旋翼的转速和倾斜角度可以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
此外,四旋翼无人机还配备了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使其能够实现自主飞行和遥控操作。
其次,四旋翼无人机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植保领域,四旋翼无人机可以搭载喷洒设备,实现对农田的精准喷洒和巡查,提高农作物的收益和减少农药的使用。
在电力巡检领域,四旋翼无人机可以实现对电线、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巡检,提高巡检效率和降低巡检成本。
在灾害救援领域,四旋翼无人机可以搭载红外相机和多光谱相机,实现对灾区的、救援和监测。
此外,四旋翼无人机还可以应用于航拍摄影、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
然而,四旋翼无人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飞行时间短。
由于其携带的电池容量有限,导致飞行时间较短,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场景的使用。
其次是飞行稳定性。
由于四旋翼无人机的结构特点,容易受到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飞行不稳定。
第三是安全性。
无人机的误操作或故障可能会导致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无人机的安全性需要得到重视和规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对四旋翼无人机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改进。
例如,通过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和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延长飞行时间。
通过引入惯性导航系统和风速传感器等设备,可以提高飞行稳定性。
通过加装碰撞预警系统和安全降落装置,可以提升无人机的安全水平。
总之,四旋翼无人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航空器,在农业、电力、救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改进,相信四旋翼无人机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转旋翼无人机介绍及应用现状分析无人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降不受场地限制,但是续航时间和速度却相对受限。
固定翼无人机续航时间长、速度高但却需要起飞跑道。
自上个世纪,技术人员就开始在二者之间不断探索,旨在寻找一种既可以垂直起降又能保障高航速和长航时的整合型技术。
上世纪末,倾转旋翼无人机技术应运而生。
倾转旋翼无人机结合了直升机机和固定翼的优点,既有旋翼又有固定机翼,而且旋翼可以从垂直位置转向水平位或者从水平位置转到垂直位置,因此这种无人机兼具垂直/短距离起降和高速巡航的特点。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倾转旋翼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国家技术相对成熟。
领跑全球:美国和以色列倾旋翼无人机技术世界领先
最具代表性的倾转旋翼无人机当属美国的“鹰眼”无人机。
该无人机由美国贝尔公司研制,于2006年进入海军现役,主要用于执行侦察、监视、搜索、战损评估、通信中继和电子对抗等操作。
“鹰眼”由复合材料制造,机身结构紧凑,整体呈扁豆型,具有防腐蚀、防霉菌和防盐雾的能力。
机体由前机身、中机身、尾机身、机翼襟副翼和短舱组成,而且机体大部分可以拆卸,便于运输和维护。
该无人机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旋翼可以倾转。
无人机起飞和着陆时,旋翼轴处于垂直状态,因此可以保障无人机的垂直起降。
成功飞机后,旋翼轴会转变为水平状态,使无人机由直升机模式成功过渡到飞行模式。
“鹰眼”无人机长18英尺3英寸(约5.56米)、翼展24英尺2英寸(约7.37米)、高6英尺2英寸(约1.88米)。
空机质量为590千克,整机总重2250千克。
该无人机最大航行速度达到225英里/小时(约36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6小时,最高可飞至6096米。
与固定翼无人机相比,“鹰眼”可垂直起降、空中悬停、操作灵活。
与无人直升机相比,“鹰眼”巡航速度快、航时长、飞行包线大。
以色列无人机在全球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倾转旋翼技术领域亦不逊色。
在2010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研发的“黑豹”(panther)正式亮相。
“黑豹”具备倾转旋翼推进系统,能够自由起飞和降落,无需专门的起降地点。
而且采用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确保飞机在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两种状态之间正常转换。
此外,该无人机还搭载了IAI公司自主研发的迷你光电/红外传感器。
“黑豹”的动力装置为3台“超静音”电动机。
飞机重约为65千克,续航时间6小时,操作半径超过60千米,飞行高度为10000英尺(约3千米)。
在研发该无人机的同时,以色列还设计了迷你版“黑豹”,迷你版重12千克,续航时间约为2小时。
后起之秀:韩国推出“TR-60”无人机
韩国于今年四月推出了一款倾转旋翼无人机样机TR-60。
这款无人机采用了类似美国V-22“鱼鹰”(美国的一款有人倾转旋翼飞机)的倾转旋翼技术,
可以变换旋翼姿态,以调整飞行模式。
在起飞时,无人机的旋翼轴会称竖直放置以获得升力,飞行时则称水平放置来获得推动力。
TR-60由韩国航天研究所研发,研发成本为9100万美元。
该无人机航时可达6个小时,时速可达310公里,并将于2024年投入量产。
前景看好:俄罗斯倾心倾转旋翼无人机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的技术人员们就对倾转旋翼机的构想做了尝试。
而且在80年代中期,俄罗斯的Mil设计局就已经开始研发Mi-30(Mi-30类似于V-22,但是规模更大)。
但是苏联经济的瘫痪导致该项目被迫终止。
此后的十年里,俄罗斯Yakovlev设计局曾提出过的倾转旋翼无人机构想,并将其命名为Albatross,但该构想也随后淡出大众视野。
今年8月,俄罗斯直升机公司表示将研发倾转翼技术。
尽管该公司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但是却明确了最终的目标:建立一个高速多用途旋转翼飞机家族(包括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飞机)。
9月初,外媒有报道称俄罗斯正在研发倾转旋翼无人机。
并指出,该无人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将达到8000千米,续航时间可能会达到10小时。
该无人机可用于执行侦察任务。
技术难点多阻碍倾转旋翼无人机发展
显然,相比于直升机和固定翼,倾转旋翼优点很多。
可技术问题却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些技术难点主要涉及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模式之间的转换、飞行控制系统、桨叶和机身的复合材料、以及飞机的发动机。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倾转旋翼无人机将会更加成熟,其良好的性能将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