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职工平均工资地区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全国各行业平均工资公布(完整版)

2023年全国各行业平均工资公布(完整版)

2023年全国各行业平均工资公布(完整版)2023年全国各行业平均工资公布具体来看,在19个行业门类中,有18个行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增长。

其中,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23年,采矿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以下简称“两类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2.0%和9.3%;受人们对互联网学习、工作、社交和网络购物需求量较大等因素影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类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9.4%和8.1%;金融业两类单位平均工资增速均为15.6%,主要受行业结构调整、减员增效等因素影响。

房地产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下降,部分人员密集型或接触型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速较低。

数据还显示,行业间、地区间工资水平差距较为明显。

2023年,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工资水平排在后三位的行业略有不同,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为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私营单位中为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

分地区看,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中,工资水平都是东部最高,东北最低。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3.3万元、9.0万元、10.1万元和9.0万元。

从城镇私营单位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年平均工资分别为7.3万元、5.3万元、5.6万元和5.0万元。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分析,个人工资与全国平均工资的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理性看待。

由于所处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类型不同,单位之间的工资水平有时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单位内部,由于就业人员所处岗位不同,工资水平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此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变化也受多重因素影响。

平均工资东部最高,东北最低分地区看,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中,工资水平都是东部最高,东北最低。

全国各地平均工资

全国各地平均工资

全国各地平均⼯资平均⼯资,是⼀项反映⼯资总体⽔平的指标,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在⼀定时期内平均每⼈所得的货币⼯资额。

它不同于每⼀个⼈的具体⼯资⽔平。

店铺⼩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去年全国各地的平均⼯资,以及排名。

⼀、中国各城市平均⼯资排⾏榜排名城市⽉均⼯资:元1北京92402上海89623深圳83154⼴州74095杭州73306宁波71527佛⼭70178东莞69989厦门688610苏州671911南京668012重庆658413福州652214贵阳643715成都640216武汉633117南昌623518昆明623019南宁619720郑州619120长沙618621夭漳617823合肥617324⼤连614425⽆锡609526济南606727青岛605728⽯家庄588629西安587230沈阳584231太原584132烟台576533咍尔滨565934长春5332此次主要排名了34个主要城市,在这34个城市中,平均⼯资排名前⼗的城市基本分布在长三⾓和珠三⾓地区。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州、杭州依旧牢牢占据⼯资排名的前五名,平均⼯资⽔平较以往也有所提升。

北京平均⽉资最⾼,为9240元。

沈阳、哈尔滨、长春作为东北三省省会,其⼯资⽔平在34个城市中排名靠后,尤其是哈尔滨和长春,排在最后两位,继续反映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临困局。

⼆、城市平均⼯资怎么算?税前还是税后?平均⼯资的统计⼀般指的是税前⼯资,⽽且不论是以货币形式的⽀付还是以实物形式⽀付的,均列⼊⼯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其次还包含了社保、公积⾦等,所以平均⼯资明显⾼于个⼈实际收⼊。

⽬前,中国社保由单位和员⼯个⼈共同缴纳,五项社保的具体缴费⽐例各地有所差别,但⼤致分别为养⽼保险:单位和个⼈分别缴纳个⼈⼯资的20%和8%,医疗保险:单位和个⼈分别缴纳约10%和2%,失业保险:单位和个⼈分别缴纳2%和1%,⽣育保险:单位缴纳约0.8%,个⼈不缴费,⼯伤保险:单位缴纳2%,个⼈不缴费。

四川省历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

四川省历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

四川省历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职工的工资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四川省历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一、四川省近年来的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近年来,四川省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职工的平均工资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四川省在职职工平均工资达到XXXX元,较上年增长XX%。

2018年,这一数据进一步提升至XXXX元,增长率为XX%。

而在2019年,四川省的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继续提升至XXXX元,增长率达到XX%。

这一连续的增长趋势,表明了四川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职工工资水平的提升。

二、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四川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利润增加,职工的工资待遇也得到相应提高。

2. 行业结构: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一些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如金融、科技研发等,其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3. 劳动力供需关系: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变化也会对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产生影响。

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往往会提高工资水平。

4. 法律法规:政府出台的劳动法律法规对工资水平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劳动法规的完善,可以促进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逐步提升。

5.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通常会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

三、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意义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对于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提高职工工资可以增加消费需求。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职工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从而促进市场的发展。

其次,提高职工工资可以提升生活水平。

工资水平的增加可以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再次,提高职工工资有利于稳定社会。

较高的工资水平可以减少社会不公平感,增加社会稳定性。

2002年全国各省职工平均工资对比

2002年全国各省职工平均工资对比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基础统计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一个完整的社会统计分析题目(中文):2002年各省职工平均工资院(系):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学生姓名:凌丹丹学号:20110359指导老师:曾丽萍2013年06月25日一、前言在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各地的人们平均收入差异很大,又由于各种单位之间的投资和发展差异,导致个工作单位之间的薪工待遇差别很大。

地区之间的巨大收入差异,是导致地区之间人们生活水平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收入的不公使得人们无法很好的公平的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收入差距过大亦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社会的不稳定。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应当积极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而各个单位之间的待遇差距,会导致人才的流动不合理,不利于一些单位的发展,如城镇集体单位,由于其工资待遇不高,可能无法招到高素质人才,不利于其发展。

这两大问题困扰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应当尽自己的所能去解决这两个问题。

为了详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职工收入差异及其原因,以及各种单位待遇差距,我们搜集了2002年除港澳台三个省之外的其余31个省的职工工资数据,并运用社会统计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方法1.运用基础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描述统计分析;2.运用基础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统计分析;3.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三、结果分析1.职工平均工资地区差异大,地区职工平均差异受到除经济发展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表1.1从表1.1中我们得出2002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24766元,是西藏自治区,而平均工资最低的是9174元,是河南省。

地区差异大,这是社会共同感受。

但这个结果又大大的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认知以及平常的生活所感觉到的不一样。

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是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省份竟然是西藏自治区,人们通常认为会是上海或者北京地区,很难相信会是西藏。

事实上上海、北京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超过西藏地区,为何却无法超过西藏地区?这是因为除了经济发展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进而影响该地的职工平均工资中/央政府每年对西藏都有大量的财政补贴和直接投资,其他省份每年也都有对西藏各地的对口援助,2002年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是131亿,占当年当地财政支出的95%;而当年西藏的GDP总量是160亿。

地区城市薪酬差异系数报告

地区城市薪酬差异系数报告

地区城市薪酬差异系数报告2021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薪酬差异系数报告发布。

该报告旨在帮助企业更准确了解全国各地的薪酬水平及其差异,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薪酬政策。

城市薪酬差异系数(CDI)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薪酬方案。

由于不同城市的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单位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也存在差异。

因此,制定薪酬政策时必须考虑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城市薪酬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太和顾问每年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的薪酬调研数据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了国家、各城市、各地区统计局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以及一些反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例如国内城市GDP、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职工工资总额等。

最终选取了8个指标作为计算依据。

太和顾问将北京设定为基准薪酬水平城市,其他城市、区域将以北京为参考依据进行对比计算,从而得出当地的薪酬差异系数。

当然,太和顾问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以企业要求的城市设为基准薪酬水平城市,从而计算出城市薪酬差异系数。

因此,城市薪酬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理解为FCDI=f(Xi)。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不同城市的薪酬水平及其差异,以便更好地制定薪酬政策。

根据城市薪酬差异系数,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制定薪酬方案提供参考。

例如,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制造企业想在西安建立分厂,可以参考西安地区的薪酬差异系数,制定适合当地的薪酬水平。

同时,企业也应该考虑自身的付薪理念、成本支出以及该行业在当地的整体付薪水平,综合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方案。

将市场薪酬调研报告与城市薪酬差异系数结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薪酬定位。

企业可以使用城市差异系数将某一城市的薪酬水平转换到其他城市,与本企业在其他城市的薪酬水平进行对比,快速且相对准确地进行市场比较。

此外,城市薪酬差异系数也可以为全国性薪酬报告的定位提供参考。

2018-城市薪酬差异系数报告(34个省市地区)

2018-城市薪酬差异系数报告(34个省市地区)

差异系数
城市
0.60 山西省
0.65
太原
0.66
大同
0.61 山东省
0.64
青岛
0.59
济南
0.60
烟台
0.57
淄博
0.60
日照
0.53
威海
0.57
济宁
0.48
东营
0.63
临沂
0.76 吉林省
0.74
长春
0.75
吉林
0.66
通化
0.71 宁夏
0.71
银川
差异系数 0.64 0.70 0.75 0.70 0.83 0.72 0.76 0.70 0.73 0.68 0.73 0.69 0.72 0.60 0.71 0.68 0.70 0.54 0.68
















2 018


城 市薪酬差异系数报告


一、城市薪酬差异系数调研介绍 中国大陆目前有 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283 个地级市和 374 个县级市,一共有 661 个城
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受经济发展不同水平的影响和限制,各地区间薪酬水平有着较 大的差距。在不同城市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往往薪酬会有较大差异。为便于广大企业针对不同的地 区、不同的城市制定灵活的薪酬方案。每年定期更新各城市薪酬差异系数。
第3页

城市 江西省
南昌 赣州 九江 景德镇 新余 吉安 福建省 福州 厦门 宁德 漳州 泉州 三明 莆田 龙岩 南平 云南省 昆明

全国各省平均工资

全国各省平均工资

全国各省平均⼯资
在我国平均⼯资是每年都会进⾏统计的,并且不同的地区是单独进⾏统计的,那么全国各地2018年的时候各省的平均⼯资是多少呢?平均⼯资是怎样进⾏计算的?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

⼀、全国各省平均⼯资2018
天津市:5729
河北省:4511
⼭西省:3299
辽宁省:4654
吉林省:4930
⿊龙江省:4981
上海市:8664
江苏省:4862
浙江省:5306
安徽省:4294
福建省:4664
江西省:3787
⼭东省:4880
河南省:4382
湖北省:4486
湖南省:4025
⼴东省:4670
重庆市:6181
四川省:5150
贵州省:4041
云南省:4962
陕西省:5034
⽢肃省:5312
青海省:5290
⼆、个⼈平均⼯资怎么计算
职⼯上年度⽉平均⼯资为职⼯上年度⼯资总额的⽉平均数。

职⼯⼯资统计⼝径应严格按照1990年1⽉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计算,⼯资总额由计时⼯资、计件⼯资、奖⾦、津贴和补贴(出差补贴、误餐补贴、独⽣⼦⼥补贴除外)、加班加点⼯资、特殊情况下⽀付的⼯资等六个部分组成。

职⼯上年度⽉平均⼯资⽆法计算的,以全市职⼯上年度⽉平均⼯资为缴费基数。

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的回答可以得出,全国各地的平均⼯资是不⼀样的,可以看⼀下上⾯的⼯资标准,如果想要计算平均⼯资的话,那么需要了解到每⼀个⽉的⼯资,以此来进⾏计算,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可以致电店铺在线律师解答。

2023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

2023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

2023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2023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2023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平均工资比我实际到手工资高那么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欢迎大家分享收藏!2023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3年回落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增速比2023年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行业间、地区间工资水平差距较为明显。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2023年,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工资水平排在后三位的行业略有不同,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为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私营单位中为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

分地区看,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中,工资水平都是东部最高,东北最低。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3.3万元、9万元、10.1万元和9万元,分别增长7.1%、5.8%、6.1%和7.6%。

为什么平均工资比我实际到手工资高那么多呢?总感觉“拖后腿”,或许是对平均工资的理解有误。

然而,从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劳动者的确本身就处于“拖后腿”的位置。

在国家统计局调查中的“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是单位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包括了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

然而对劳动者而言,“工资”的概念却往往是税后工资、实发工资,这是导致我们每每看到平均工资的数据就翻白眼的原因之一。

其次,虽然称作“平均工资”,它并不能完全代表工资的平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析 学 院: 商 学 院 班 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号: 1202013061 姓 名: 杨 丹 时 间: 2013年12月 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平均工资水平差异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我们这里只要研究2002-201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镇的工资和农村的工资存在差异,一般城镇的工资要比农村的工资要高,各行业的工资也存在差异,垄断行业的工资比非垄断行业的工资要高,这也是影响平均工资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要限定一些因素,使得研究更加简单些,这里主要是限定了城镇,非私营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可能是很多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这关系到到中国很多个家庭的幸福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所以研究全国各地职工平海军工资地区差异,有利于国家统筹兼顾各地区的职工工资,缩小地区差异,社会财富地区分配更加协调,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分析 我们将采用经济地区的划分分组,将中国31个省市直辖市划分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体分组概况如下(表1):

表1: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划分的概况 东部地区 东北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国31省市直辖市分布如图1所示:

02468101214

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系列2系列1 二、有关算数平均数的计算 1、2002-2011年期间各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计算公式为: 2002-2011年期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总额/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 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表2: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工资总额(亿元) 136381 153296 176150 206271 242623 294715 252895 402882 472699 599547

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表3: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人数(万) 25159 26236 27293 28389 29630 30953 32103 33322 34684 35914

综合两个表格得出的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 表4: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工资(元) 54207 58429 64540 72658 81884 96334 78776 120905 136287 166939 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图2: 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图3: 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得出的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可能跟实际有所差距 。从图2可以直观的看出职工工资额基本是逐年增加的,2008年出现减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企业受到冲击比较大,所以这也就直接的影响到职工的工资。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2002-200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都稳步增加,2008年减少,2009年后增加发的幅度比较大。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12345678910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份

05000010000015000020000013579年份

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计算。 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计算属于序时平均数计算,且为平均数的的序时平均数计算。由于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可视为相对数的序时平均数计算。 1996-2005年江西各边际县人口数为时点数列,属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相对数的序时平均数计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1996-200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各年的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之和/各年职工人数之和

1996-200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 =293746000000000/3033230000=96843

三、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 1.增长量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2.速度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每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职工平均工资 50569 54207 58429 64540 72658 81884 96334 78776 120905 136287 166939

逐期增长量 3638 4222 6111 8118 9226 14450 -17558 42129 15382 30652 累计增长量 3638 7860 13971 22089 31315 45765 28207 70336 85718 116270 环比发展速度 1.072 1.078 1.105 1.126 1.127 1.176 0.818 1.535 1.127 1.225 定基发展速度 1.072 1.155 1.276 1.437 1.619 1.905 1.558 2.391 2.695 3.301 环比增长速度 0.072 0.078 0.105 0.126 0.127 0.176 -0.182 o.535 0.127 0.225 定基增长速度 0.072 0.155 0.276 0.437 0.619 0.905 0.558 1.391 1.695 2.301 每增长1%的绝对值 505.69 542.07 584.29 645.40 726.58 818.84 963.34 787.76 1209.05 1669.39 2002-201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在职职工平均工资逐期增长量图 2002-201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环比增长速度图 2002nian

这两个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大概的增长量,。便于我们分析了解我国职工工资的变化。

-40.00%-20.00%0.00%20.00%40.00%60.00%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系列1

-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系列1四、有关趋势分析 1.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 我们用全距(R)、标准差(S)、全距率(RHL)、标准差系数即变异系数(Vuw)来衡量。前两者反映的是绝对差异,后两者反映的是相对差异。 计算公式分别是: R= Ymax-Ymin 式中:Ymax、Ymin分别为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 2i0(Y-Y)/N 式中:Yi为第i个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Y0为N个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N为总共年份。 RHL= Ymax/Ymin 式中:Ymax、Ymin分别为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Vuw= S / Y0 式中:S为标准差;Y0为2002-2011年期间的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

2002-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的差异

年份 最大值(元) 最小值(元)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 全距 标准差 全距率 变异 系数

2002- 2011 166939 54207 112732 35384.414 3.0797 0.365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