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第22讲 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第22讲 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第22讲 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新人教版

第22讲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知识梳理]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之比。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2)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都必须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

(3)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逆反应速率。( )

(4)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

(5)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

(6)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

(7)化学反应速率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

答案:(1)×(2)×(3)×(4)×(5)√(6)×(7)×

2.(教材改编题)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 s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I2(s)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________(填“能”或“否”)。

答案:(1)H2和I2HI H2(g)+I2(s)2HI(g)

(2)0.039 5 mol·L-1·s-1

(3)否

演练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1.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min-1

B.v(B)=1.2 mol·L-1·s-1

C.v(D)=0.4 mol·L-1·min-1

D.v(C)=0.1 mol·L-1·s-1

解析:选D。本题可以采用归一法进行求解,通过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折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B物质是固体,不能用其浓度的变化

表示反应速率;C 项中对应的v (A)=0.2 mol ·L -1·min -1;D 项中对应的v (A)=3 mol ·L

1

·min -1

2.已知反应4CO +2NO 2=====催化剂

N 2+4CO 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 ①v (CO)=1.5 mol·L -1

·min -1

②v (NO 2)=0.7 mol·L -1

·min -1

③v (N 2)=0.4 mol·L -1

·min -1

④v (CO 2)=1.1 mol·L -1

·min -1

⑤v (NO 2)=0.01 mol·L -1

·s -1

上述5种情况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②经转化可表示为v (CO)=2v (NO 2)=1.4 mol·L -1

·min -1

;③经转化可表示为

v (CO)=4v (N 2)=1.6 mol·L -1·min -1;④经转化可表示为v (CO)=v (CO 2)=1.1 mol·L -1

·min -1

;⑤经转化可表示为v (CO)=2v (NO 2)=0.02 mol·L -1·s -1=1.2 mol·L -1·min -1

,故反

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①>②>⑤>④。

答案:③>①>②>⑤>④

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快慢的比较方法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如a A +b B===c C +d D ,比较

v (A )a 与v (B )b ,若v (A )a >v (B )

b

,则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用B 表示的反应速率大。 演练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 2和O 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 2+O 2===2NO ,经

测定前3 s 用N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 -1·s -1

,则6 s 末NO 的浓度( )

A .等于1.2 mol·L -1

B .小于1.2 mol·L -1

C .大于1.2 mol·L -1

D .不能确定

解析:选B 。前3 s 用N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 -1

·s -1

,即用NO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 -1

·s -1

。如果3~6 s 用NO 表示的反应速率仍为0.2 mol·L -1

·s -1

,则6 s 末NO 的浓度为1.2 mol·L -1

。由于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6 s 末NO 的浓度小于1.2 mol·L -1。

4.(经典题)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A、B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1、1 mol·L-1,由2 s后C的浓度可得A、B的变化浓度分别为0.6 mol·L-1、0.3 mol·L-1,所以用A、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分别为0.3 mol·L-1·s-1、0.15 mol·L-1·s-1,2 s时A、B的浓度分别为1.4 mol·L-1、0.7 mol·L-1。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5.[2018·高考全国卷Ⅰ,28(2)②]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 ℃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 300 1 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25-3

25

-1

得体系中p O2=2.9 kPa,则此时的p N2O5=________kPa,v=________kPa·min-1。

解析:t=62 min时,体系中p O2=2.9 kPa,根据“三段式”法得

2N2O5(g)===2N2O4(g)+O2(g)

起始/kPa 35.8 0 0

转化/kPa 5.8 5.8 2.9

62 min/kPa 30.0 5.8 2.9

则62 min时p N2O5=30.0 kPa,v=2×10-3×30.0 kPa·min-1=6.0×10-2 kPa·min-1。

答案:30.0 6.0×10-2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浓度(或压强)

的计算模式——“三段式”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 m A + n B p C

起始浓度/(mol·L -1

) a b c 转化浓度/(mol·L -1) x

nx m

px m 某时刻浓度/(mol·L -1)

a -x

b -nx

m

c +px m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知识梳理]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例如,相同条件下Mg 、Al 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Mg>Al 。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二、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1)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2)活化能: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

上图中:E1为反应的活化能,E2为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E3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E1-E2为反应热。由此可见,活化能小的反应速率快,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8·高考江苏卷)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

(2)催化剂都不参加化学反应。( )

(3)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时,不论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 )

(4)可逆反应中减小产物的浓度可增大正反应的速率。( )

(5)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 )

(6)对可逆反应FeCl3+3KSCN F e(SCN)3+3KCl,增大氯化钾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 )

(7)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ΔH也会发生变化。( )

(8)温度、催化剂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

答案:(1)×(2)×(3)√(4)×(5)√(6)×(7)×(8)√

2.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回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____;

(2)恒容充入N2:________;

(3)恒容充入He:________;

(4)恒压充入He:________。

答案:(1)增大(2)增大(3)不变(4)减小

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

应速率不变。

(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1.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增加C的量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增大固体的量、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均无影响。

2.(教材改编题)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①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Al片改成Al粉

②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浓硫酸

③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滴加几滴CuSO4溶液

④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⑤2SO2(g)+O2(g)催化剂

△2SO3(g) Δ

H<0,升高温度

⑥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⑦2H2O2===2H2O+O2↑反应中,加入少量MnO2

⑧H2与Cl2混合后,光照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⑦⑧D.①③④⑦⑧

解析:选C。①将Al片改成Al粉,增大了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②铁遇浓H2SO4钝化,错误;③Zn置换出Cu,Zn与Cu、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④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错误;⑤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⑥增加固体与纯液体的用量,不会影响反应速率,错误;⑦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正确;⑧H2与Cl2混合后光照发生爆炸,反应速率加快,正确。

3.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对应选项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

选项反应甲乙

A 外形、大小相同的金属和水反应Na K

B 4 mL 0.01 mol·L-1KMnO4溶液分别和不

同浓度的2 mL H2C2O4(草酸)溶液反应

0.1 mol·L-1的

H2C2O4溶液

0.2 mol·L-1的

H2C2O4溶液

C 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和5 mL 0.1 热水冷水

mol·L-1H2SO4溶液反应

D 5 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O2无MnO2粉末加MnO2粉末

解析:选C。由于K比Na活泼,故外形、大小相同的金属K和Na与水反应,K的反应速率更快,又由于Na、K与H2O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项不正确;由于起始时乙中H2C2O4浓度大,故其反应速率比甲快,B项不正确;由于甲反应是在热水中进行的,温度高,故甲的反应速率大于乙,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故甲、乙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项正确;MnO2在H2O2的分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故乙的反应速率大于甲,D项不正确。

(1)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只有改变参与离子反应的离子浓度,才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例如,Fe和稀H2SO4、盐酸反应,改变c(SO2-4)、c(Cl-)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2)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时,一定要比较混合液中的离子浓度,此时溶液的体积为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3)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故改变其用量,反应速率不变。但当固体颗粒变小时,其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4)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实现的,所以分析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从反应物浓度是否发生改变的角度来分析,若改变总压强而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一般意义上的增大压强指压缩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指扩大气体的体积。

(5)改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发生变化,其他外界因素的改变,反应速率则不一定发生变化。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6)其他条件一定,升高温度,不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不论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反应速率都增大,只不过正、逆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不同。

(7)在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催化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最后是浓度。

1.[2019·高考全国卷Ⅱ,27(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T 1>T 2

B .a 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 点的反应速率

C .a 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 点的逆反应速率

D .b 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 -1

解析:由相同时间内,环戊二烯浓度减小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可知,T 1

,结合生成的二聚体浓度为环戊二烯浓度变化量的12,可知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 -1

,D 项正确。

答案:CD

2.[2018·高考全国卷Ⅲ,28(3)③]三氯氢硅(SiHCl 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对于反应2SiHCl 3(g)===SiH 2Cl 2(g)+SiCl 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 和343 K 时SiHCl 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比较a 、b 处反应速率大小:v a ________v 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

v =v 正-v 逆=k 正x 2SiHCl3-k 逆x SiH2Cl2x SiCl4,k 正、k 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

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 处的

v 正

v 逆

=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a 处所在曲线对应的温度高于b 处所在曲线对应的温

度,所以a 处反应速率大于b 处反应速率。a 处所在曲线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即k 正x 2

SiHCl 3=k 逆x SiH2Cl2x SiCl4,从题图上可知,a 处所在曲线平衡时SiHCl 3的转化率为22%,设投入SiHCl 3 y mol ,则根据三段式法得

2SiHCl 3(g)===SiH 2Cl 2(g)+SiCl 4(g)

开始/mol y

0 0 转化/mol 0.22y 0.11y 0.11y 平衡/mol

0.78y

0.11y

0.11y

代入k 正x 2

SiHCl3=k 逆x SiH2Cl2x SiCl4得,0.782

k 正=0.112

k 逆,k 正k 逆=0.112

0.782

在a 处SiHCl 3的转化率为20%,根据三段式法得

2SiHCl 3(g)===SiH 2Cl 2(g)+SiCl 4(g)

开始/mol y

0 0 转化/mol 0.2y 0.1y 0.1y a 处/mol

0.8y

0.1y

0.1y

则v 正v 逆=k 正x 2SiHCl3k 逆x SiH2Cl2x SiCl4=k 正k 逆×0.820.12,将①代入计算得出v 正v 逆

=1.3。 答案:大于 1.3

一、选择题

1.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化分子间发生的所有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 .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 .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一定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解析:选C 。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A 项错误;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有效碰撞的概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B 项错误;升高温度,能使更多的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C 项正确;恒温恒容下,通入不反应的气体,增大了压强,但气体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 项错误。

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铝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以下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①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②加热 ③改用铝粉 ④增大稀硫酸的体积 ⑤加水 ⑥加入少量硫酸铜 A .全部 B .②③⑥ C .①②③⑥

D .②③④⑥

解析:选B。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铝会发生钝化;增大稀硫酸的体积,不能增大其浓度,不会改变反应的速率;加水会稀释稀硫酸,减慢反应速率;加热能够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改用铝粉,增大了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加入少量硫酸铜可生成铜单质,铜单质会和铝、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3.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

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以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C.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温度、催化剂、反应物颗粒大小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解析:选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研究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问题,不能指导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

4.(2020·渭南三校联考)a、b、c三个容器,分别发生合成氨反应,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a b c

v(H2)=3 mol·L-1·min-1v(N2)=3 mol·L-1·min-1v(NH3)=4 mol·L-1·min-1

A.v(a)>v(b)>v(c) B.v(b)>v(c)>v(a)

C.v(c)>v(a)>v(b) D.v(b)>v(a)>v(c)

解析:选B。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3H2(g)+N2(g)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3(g),反应速率可换成用同一物质来表示,再比较其大小。

5.(教材改编题)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逆减小的倍数

D.恒容下通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解析:选D。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平衡不移动,A正确;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

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v 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 逆增大的倍数,B 正确;正反应放热,则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 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 逆减小的倍数,C 正确;在恒容下通入氩气,虽然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D 错误。

6.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

H 2(g)+I 2(g) ΔH >0,若15 s

内c (HI)由0.1 mol ·L -1

降到0.07 mol·L -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5 s 内用I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I 2)=0.002 mol·L -1

·s -1

B .c (HI)由0.07 mol·L -1

降到0.05 mol·L -1

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 s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 .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选D 。0~15 s 内,v (I 2)=12v (HI)=12×(0.1-0.07) mol·L

-1

15 s

=0.001 mol·L

-1

·s -1,A 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c (HI)减小,v (HI)减小,故c (HI)由0.07 mol·L

-1

降到0.05 mol·L -1

所需时间大于10 s ,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 项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 项正确。

7.如图所示为800 ℃时,A 、B 、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

2B(g)+C(g)

B .前2 min A 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 -1

·min -1

C .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D .2 min 时,A 、B 、C 的浓度之比为2∶3∶1

解析:选C 。根据图像,反应过程中A 的浓度减小,B 、C 的浓度增大,因此A 为反应物,B 、C 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2A(g)

2B(g)+C(g),A 项正确;前2

min ,v (A)=0.4 mol ·L -1

-0.2 mol·L -1

2 min =0.1 mol ·L -1·min -1

,B 项正确;开始时加入的

物质只有A 和B ,不能进行逆反应,C 项错误;根据图像,2 min 时,A 、B 、C 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 -1

、0.3 mol·L -1

、0.1 mol·L -1

,D 项正确。

8.(新题预测)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 2+Cl 2===2HCl 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 =k ·c m

(H 2)·c n

(Cl 2),式中k 为常数,m 、n 值可由下表中数据确定。由此可推得m 、n 值分别是( )

c (H 2)/(mol·L -1)

c (Cl 2)/(mol·L -1)

v /(mol·L -1·s -1)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A.m =1、n =1 B .m =2、n =2

C .m =1、n =1

2

D .m =1

2

、n =1

解析:选C 。设三组数据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则由②①=2.0 k 1.0 k =2=k ×2.0m ×1.0n

k ×1.0m ×1.0n =2m

解得m =1;由③②=4.0 k 2.0 k =2=k ×2.0m ×4.0n

k ×2.0m ×1.0n =4n

,解得n =12

,故选C 。

9.为了研究一定浓度Fe 2+

的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氧化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 越小,氧化率越大

B .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小

C .Fe 2+

的氧化率仅与溶液的pH 和温度有关

D .实验说明降低pH 、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Fe 2+

的氧化率

解析:选D 。由②③可知,温度相同时,pH 越小,氧化率越大,由①②可知,pH 相同时,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大;Fe 2+

的氧化率除受pH 、温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浓度等。

10.把0.6 mol 气体X 和0.4 mol 气体Y 混合于2.0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 Z(g)+2W(g),测得5 min 末生成0.2 mol W ,又知以Z 表示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0.01 mol·L -1

·min -1

,则n 值是( )

A .1

B .2

C .3

D .4

解析:选A 。v (W)=0.2 mol 2.0 L ×5 min

=0.02 mol·L -1·min -1,又因v (Z)=0.01 mol·L

1

·min -1

,则v (W)∶v (Z)=0.02∶0.01=2∶1,故n =1。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反应4FeS 2+11O 2=====高温

2Fe 2O 3+8SO 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常选用哪些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2)当生成SO 2的速率为0.64 mol·L -1

·s -1

时,则氧气减少的速率为____________。 (3)若测得4 s 后O 2的浓度为2.8 mol·L -1

,此段时间内SO 2的生成速率为0.4 mol·L

-1

·s -1

,则开始时氧气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解析:(1)一般不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所以可用O 2和SO 2来表示该反应的

反应速率。(2)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和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所以氧气减少的速率为0.64 mol·L -1·s -1×118=0.88 mol ·L -1·s -1

。(3)此段时间内SO 2的生成速

率为0.4 mol·L -1·s -1,则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 -1·s -1

×118

=0.55 mol·L

-1

·s -1,O 2的变化浓度为0.55 mol·L -1·s -1×4 s =2.2 mol ·L -1

,开始时O 2的浓度为2.8

mol·L -1

+2.2 mol ·L -1

=5.0 mo l·L -1

答案:(1)O 2和SO 2 (2)0.88 mol·L -1

·s -1

(3)5.0 mol·L -1

12.(经典题)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 2O(g)CO(g)+H 2(g)

ΔH =+131.3 kJ ·mol -1。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有________。

A .增加C 的物质的量

B .升高反应温度

C .随时吸收CO 、H 2转化为CH 3OH

D .密闭定容容器中充入CO(g)

(2)将不同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 2O(g)CO 2(g)+H 2(g),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min

H 2O CO H 2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2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3)在一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 mol CO 和6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 2(g)

CH 3OH(g) ΔH <0。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 1、t 3、t 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在t 2、t 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 8

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t 4时降压,t 5时达到平衡,t 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 4~t 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解析:(1)增加C 的物质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吸收CO 、H 2

相当于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其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充入CO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①v (CO 2)=v (CO)=4 mol -2.4 mol 2 L×5 min =0.16 mol·L -1·min -1

。②对比实验1、2可知,

升高温度,生成H 2的量减小,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3)①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t 8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与正反应速率相等,故只能是加催化剂的原因。②t 4时降压,平衡左移,v 逆减小,然后在t 5时达到平衡。

答案:(1)BD (2)①0.16 mol·L -1

·min -1

②吸 (3)①使用了催化剂

13.H 2S 和SO 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已知生物脱H 2S 的原理:

H 2S +Fe 2(SO 4)3===S ↓+2FeSO 4+H 2SO 4 4FeSO 4+O 2+2H 2SO 4=====硫杆菌

2Fe 2(SO 4)3+2H 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杆菌存在时,FeSO 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

倍,该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使用硫杆菌,反应速率加快,说明硫杆菌做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2)根据图1、图2可知,当温度为30 ℃、pH=2.0时,Fe2+被氧化的速率最快。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即硫杆菌中蛋白质发生变性。

答案:(1)降低反应活化能(或做催化剂)

(2)30 ℃、pH=2.0 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

高三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讲义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的减少量或的增加量来表示。 2、计算公式:v =△C / △t 单位: mol/(L?s ) 或mol/(L?min) 注意:(1)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 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与化学计量数比无关,但是变化浓度(△C)一定与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之比。 例如: ν(A):ν(B):ν(C):ν(D) = 例1: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是2 mol/L,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1.6 mol/L,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例2:在一定条件下N 2 + 3H2 2NH 3 的反应中,起始C(N2) 为2mol/L,C(H2)为 5mol/L,反应到 2分钟时,测得C(NH 3 ) 为0.4mol/L. (1)分别用N2 、H2、NH3 表示反应速率。 (2)反应到2分钟时C(N 2) 为_______ _,C(H 2) _________ 。 例3: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 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例4: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反速率最快的是() A. V(A) = 0.5 mol/(L·s) B. V(B) = 0.3 mol/(L·s) C. V(C) = 0.8 mol/(L·s) D. V(D) = 1 mol/(L·s)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其它因素。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反应速率。 (2)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反应速率。 例5: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的试管中,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方法 3.等效平衡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 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 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4.化学动力学基础——有效碰撞、活化能、过渡态理论 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状态。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为反应的活化能。 5.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电、波、接触面、溶剂等 (1)浓度: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故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改变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相同的;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增加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不相同的。 (3)温度:温度对V正、V逆的影响是不同的,升温时吸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要大于放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降温时放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要小于吸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熵(S)——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3.焓变(△H)与混乱度(△S)综合考虑 混乱度:气态>液态>固态 4.化学反应方向的控制 △H<0、△S>0,一定能自发进行 △H>0、△S<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H<0、△S<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H>0、△S>0,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5.化学反应的限度 ①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②化学平衡的特点——动态平衡,V正=V逆≠0, ③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温度下,到达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表达式: ④化学平衡判断的标志: a.V正=V逆。即单位时间内某一物质生成量和消耗量相等,或对某一物质而言生成化学键的量和断裂化学键的量相等。 b.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种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颜色等都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不变。(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就不能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已经不变来判断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 平衡移动规律(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等效平衡——同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平衡中,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3.等效平衡的分类(参阅上次下发的讲义) 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4.速率和平衡图像分析 (1)反应速度图像——看起点,看变化趋势,看终点。 (2)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法: 三步分析法:一看速率变化;二看正逆速率变化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四要素分析法:看曲线的起点、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 先拐先平:先出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教案.doc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 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 学习过程: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涵义:是描述 物理量,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 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2、表示方法: 3、数学表达式: 4、单位: 、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如反应方程式∶mA+nB=pY+qZ 则 V A = ,V B = , V Y = ,V Z = 。 例析: 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 N 2 + 3H 2 = 2NH 3 起始浓度(mol/L ) 8 20 0 5min 后(mol/L ) 6 浓度变化(mol/L ) 则 V (N2)=△C/△t= ; V (H 2)=△C/△t= ; V (NH 3)=△C/△t= 。 由以上可知∶ V (N 2): V (H 2 ): V (NH 3)= 学与问∶ 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数值可能 但含 义 , 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对应 之比。 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合成氨,3H 2+N 2==2NH 3,开始时测得C (H 2) =4mol/L ,C (N 2)=1mol/L ,2S 末,测得C (N 2)=0.9mol/L 。求V (H 2)为多大?

(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氧气。某学生测得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为 0.01mol/L·min,氧气的密度约为1.28g/L,欲制取500mL(标态下)的氧气,需要时间为() A、2min B、4min C、6min D、8min (3)向2L的密闭容器(内有催化剂)充入2mol的SO2和1molO2,经2S,测得容器内有1mol的SO3,则该反应的速率可怎样表示? (4)在下列过程,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 B、塑料老化 C、食物腐烂 D、工业炼钢 (5)某温度时,图中曲线X,Y,Z是在2L容器中X, 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 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反应从开始计时, 2分钟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 。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测量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测定方法有∶ 1、直接观察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压强); 2、科学仪器测定(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和发射、导电能力等); 3、溶液中,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实验分析∶(实验2一1) 结论:反应物(指气体和液体,不含纯液体和固体)的浓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习题练习∶19页练习1一5题 小结: (1)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来表示时,其数值可以不同,但都表示同一个反应的速率.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说明反应物中哪种物质做标准.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时速率. (3)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 预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与分子间的有效碰撞频率有关。(可阅读绪言部分)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和日常生活中改变速率的方法有哪些? 2、我们知道的改变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加热、搅拌、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用催化剂、汽车加大油门、炉膛安装鼓风机、把煤块粉碎后使用、用冰箱保存食物、糕点盒装小包除氧剂等等。 思考与探究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25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56

专题25 化学反应速率 1.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SO3(g)O2(g)+2SO2(g),在一定条件下n(SO3)和n(O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B.点b的正反应速率比点a的大 C.点c的逆反应速率比点e的大D.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SO2)一样大 【答案】D 【解析】A.由图像可以知道,点c处O2和SO3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是未必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点bSO3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点小,所以点b的的正反应速率比点a的小,故B错误;C.点c为达到平衡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物的浓度比平衡时要小,所以逆反应速率比平衡状态小,而点e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点c的逆反应速率比点e的小,故C错误;D.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都处于同一平衡状态下,所以SO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 2.下列试管中,不同条件下反应:Fe+2HCl=FeCl2+H2↑,判断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试管盐酸浓度温度铁的状态 A 0.5 mol/L 20 ℃块状 B 0.5 mol/L 20 ℃粉末状 C 2 mol/L 35 ℃粉末状 D 1 mol/L 35 ℃块状 【答案】A 【解析】盐酸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中反应速率最快,A 中反应速率最慢,答案选A。 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及其原因是()。 A.0~1min 盐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大 B.1~2min 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大 C.2~3min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大 D.3~4min 产生的Zn2+是催化剂,反应速率大 【答案】C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0~1min 收集的氢气小于后一分钟,虽然盐酸浓度较大,但是温度较低,故反应速率不是最大;2 min~3 min收集的氢气比其他时间段多,虽然反应中c(H+)下降,但主要原因是Zn 置换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3~4min 反应速率比前一分钟小,不能由此判断Zn2+是催化剂:4 min~5 min收集的氢气最少,虽然反应放热,但主要原因是c(H+)下降,反应物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故选C。 4.在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C.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到6min时,H2O2分解了50% 【答案】C 【解析】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由2H2O22H2O+O2,可知 △c(H2O2)==0.2mol/L,所以v(H2O2)=≈0.033mol/(L?min),故A正确;B.随着反应的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一二节复习学案 1、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 应物浓度的减少或增加来表示。 (2).定义式:t c v ??= (3).单位:mol ?L -1 ?s -1 、mol ?L -1 ?min -1 、mol ?L -1 ?h -1 或 mol/(L ?s )、mol/(L ?min )、 mol/(L ?h ) 【注意】 ①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且反应速率均取正值,即0>v 。 ② 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③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指明具体物质,同一个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 能会不同,但意义相同,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相应反应物计量数之比。 ④ 比较同一个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速率大小,要折算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 【例题1】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和3mol 的H 2和N 2,发生 N 2 + 3H 2 2NH 3 ,在2s 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的NH 3,求用N 2、H 2、NH 3分别表示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例题2】对于反应A + 3B = 2C + 2D ,下列数据表示不同条件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相等的是( ) (A) =(L·S) B. v (B) =(L · S) C. v (C) =1mol/(L · S) D. v (D) =(L · min) 【例题3】 某温度时,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时, X 、Y 、Z 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 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 3min 内 X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有效碰撞理论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投影]:图2-17 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反应 [思考与交流]:通过投影观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反应很快,有的反应很慢,但许多反应我们希望快,有些反应希望慢,人们希望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快慢为人类造福。 根据投影同学们交流一下在炸药爆炸、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石油及煤生成等方面,那一些人们希望快?那一些人们希望慢? [学生活动]: [讲述]:咱们这一节就要讨论人们最关心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想类似,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运动速率的理解,自学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内容。 [提问]: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 [回答]:通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板书]: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 H2(g)+I2(g)2HI(g) 对于以上反应: 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 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 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高三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高三 复习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系数比规律: 1.通过计算式:v=来理解其概念: 2.系数比规律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即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的:v(A)∶v(B)∶v(C)∶v(D)=m∶n∶p∶q 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例1】已知反应:4NH3+5O2催化剂 △ V(NO)、V(H2O)来表示,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4/5V(NH3)=V(O2) B、2/3V(NH3)=V(H2O) C、5/6V(O2)=V(H2O) D、4/5V(O2)=V(NO) 【练习】1.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5D(g)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v(A)=(L·s)②v(B)=(L·min)③v(C)=(L·s)④v(D)=(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把气体和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发生反应: 3X(g)+Y(g)nZ(g)+2W(g),5min末已生成,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L-1·min-1 (1)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 A.1 B.2 C.3D.4 (2)上述反应在5min末时,Y的转化率为() A.20% B.25% C.33%D.50%

3.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k(CH2)m(CCl2)n,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由此可推得的m、n值正确的是(D) CH2(mol·L-1) CCl2(mol·L- 1) v(mol·L-1·s- 1) A.m=1,n=1B.m=1/2,n=1/2 C.m=1/2,n=1D.m=1,n=1/2 考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决定因素(内因):。 2.条件因素(外因): 改变条件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活化分 子分数=活化分子数 有效碰撞次 数 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浓度增多不变增多增多加快 增大压强增多不变增多增多加快 升高温度不变增大增多增多加快 使用催化剂不变增大增多增多加快 其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温度 3.记忆规律: ⊙升高温度天经地义要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改变(不强调是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而实现的,只适用于的化学反应。 【例2】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C)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第一课时 一、化学反应速率 [演示实验2-1]:请描述现象 。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衡量 ,通常用 来表示。 2、单位:通常为 或 。 3、数学表达式: 。 [课后,请在此通过回忆填写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 (1) (2) (3) (4) [例一]:某温度时2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开始至2min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总结解题技巧]: [练习]:1、反应4NH3+5O2=4NO+6H2O ,在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两浓度增加了0.3 mol/L ,则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 ) A. )2(O v =0.01 mol/(L ·s) B. )(NO v =0.08 mol/(L ·s) C. )2(O H v =0.003 mol/(L ·s) D. )3(NH v =0.01 mol/(L ·s) 2、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2.0mol.L -1,经过4 min 后,它的浓度变成1.68mol.L -1,则在这4min 内它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 A .0.2 mol/(L ·min) B .0.1 mol/(L ·min) C .0.04 mol/(L ·min) D .0.08 mol/(L ·min) 3、在铝与稀H2SO4的反应中,已知10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 -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l0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 A .0.02 mol/(L ·s) B .1.8 mol/(L ·s) C .1.2 mol/(L ·s) D .0.18 mol/(L ·s) 4、向4L 容器中充人0.7molSO 2和0.4 molO 2,1s 末测得剩余SO 2是0.3 mol ,则 v(O2)( ) A .0.100 mol/(L ·min) B .0.025 mol/(L ·s) C .0.05 mol/(L ·min) D .0.0125 mol/(L ·s) 5、在mA +nB= pC 的反应中,(m 、n 、p 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现测得C 每2分钟增加 2mol.L

2.3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导学案(3)

学生姓名学习 小组 编制 教师 使用 日期 包科 领导 班级学科学案 编号学生 评价 教师 评价 课题 2.3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3)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过程与方法运用类比的方法,挤压气球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用得到的结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有发现问题,揭示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 理的分析判断 学习重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学习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问题】化学反应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进行的,我们正是据此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如化学实验、化工生产等),给定量的反应物是否会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完成转变产物?如果能,是在什么条件下?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3) 三、化学反应限度 【阅读】必修2P50 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归纳】(一)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正向反应:由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反应(或把从左向右的反应) 逆向反应:由生成物到反应物的反应(或把从右向左的反应) 【列举】合成氨: N 2+3H 2 2NH 3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 2+O 2 2SO 3 氯气溶于水:Cl 2+H 2 O HCl+HClO 2.不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可逆程度很小(逆反应倾向很小)。 【列举】氢气和氯气反应:H 2+Cl 2 =2HCl 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Ag++Cl-=AgCl↓ 【质疑】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连接,不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连接【思考与交流】必修2P51 水的生成(H 2+O 2 )与电解,二次电池的放电与充电,CO 2 和H 2 O在植物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 与糖在人体内氧化生成CO 2和H 2 O,它们是否属于“可逆反应”?谈谈你的见解。 【分析】它们都不属于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指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的化学反应。而所给的这几组的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 【资料】在压强为101KP温度为773K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硫和氧气以体积比为2:1进行催 化氧化。实验测得,在反应“终止”时,SO 2转化为SO 3 的量只有90%。请结合思考与交流归纳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2014高考必备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纲解读】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达方式 t A c v A ??= ) (,式中Δc(A)表示物质A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单位为mol/L ,Δt 表示时间,单位为s (秒)、min (分)、h (时)。v(A)表示物质A 的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是mol/(L ·s)或mol/(L ·min)或mol/(L ·h)。 3.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如:对于化学反应:a A(g) + b B(b) = c C(g) + d D(g),则存在v(A):v(B):v(C):v(D) = a :b :c :d 。 注意:⑴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 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种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⑶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固体和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⑷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速率的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是同一个化学反应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反应,所以为相同的速率。所以比较速率时不能只看速率的数值,还要说明是用那种物质表示的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①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②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③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 A +b B===c C +d D ,比较v (A)a 与v (B)b ,若 v (A)a > v (B) b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大。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为内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的不同。 外因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

2.3.1《化学反应的速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 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3.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重、难点]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用化学反应速率准确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2.会进行化学反应手里的计算和大小的比较。 [知识记忆与理解]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基元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速率: (1)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某生成物 浓度(或质量、物质的量等)的增大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可以用mol?L-1表示,反应时间可以用s、min、 h等表示。所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 (1)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浓度的改变量表示速率,数值可能________,但表示的意义________。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始终不变,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该化学方程式中_____________之比。 (3)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时间越短,越接近瞬时速率。 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方法 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是测定某一时间间隔内反应体系中某物质浓度的变化。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 3、单位: 4、注意点: (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③用物质 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④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典例2】反应A(气)+3B(气) 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 A=0.15mol·L-1·min-1B.V B=0.6mol·L-1·min-1 C.V C=0.4mol·L-1·min-1D.V D=0.01mol·L-1·s-1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1)浓度的影响:(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4)催化剂: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探讨]压强对气体反应体系的影响 例如: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例3】(2009广东卷)2SO 2(g)+O2(g)V2O5 △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4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3、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探讨]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回答]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导入] 提出问题讨论:(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板书]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来表示,单位为:mol/L,时间用t来表示,单位为:秒(s)或分(min)或小时(h)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V == △C/△ t 单位是:mol/(L·s)或 mol/(L·min)或 mol/(L·h)[板书]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V == △C/ △t 单位是:mol/(L·s)或 mol/(L·min)或 mol/(L·h) [例题1]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 2 + 3H 2 = 2NH 3 ,开始时N 2 浓度8mol/L,H 2 浓度 20mol/L,5min后N 2 浓度变为6mol/L,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用 N 2浓度浓度变化表示:V (N 2 )== △C/△ t ==(8mol/L -6mol/L)/ 5min ==0.4 mol/(L·min) V(H 2 )==1.2mol/(L·min) V(NH 3 )==0.8 mol/(L·min) [讨论]上述计算题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即: VN 2:VH 2 :VNH 3 ==== 1 :3 :2 5.对于在一个容器中的一般反应 aA + bB == cC + dD来说有: V A :V B :V C :V D === △C A :△C B :△C C :△C D === △n A :△n B :△n C :△n D ==== a :b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2课时)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掌握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 (2)运用探究式教学,通过识别有关化学反应速度与压强、温度或浓度等的图像,提高识图析图能力,培养从图像中挖掘化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 化学反应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那么决定这种运动形式运动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 1.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即反应能否发生) 2.影响因素:⑴浓度;⑵温度;⑶压强⑷催化剂;⑸其他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思考〗从有效碰撞的角度分析原因? 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思考〗从有效碰撞的角度分析原因? 增大压强,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中,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思考〗:压强对于任意化学反应的速率都有影吗? 注意: 1、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2、由于固体、液体粒子间的空隙很小,增大压强几乎不能改变它们的浓度,因此对只有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回顾】 1.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 3.单位: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实验方案思考】 Zn(s)+2H + (aq) = Zn 2+ (aq) +H 2(g)ΔH < 0 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提供的变量,从理论上考虑应如何测定该反应速率? 【实验原理】 测定Zn 与10mL 4mol/L 的硫酸反应收集10mLH 2所需的时间Δt (S )。设实验条件下气 体摩尔体积为Vm L ·mol -1,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以Zn 2+ 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v (Zn 2+ ) =Δc ( Zn 2+ )Δt =Δn ( Zn 2+ )V 溶液Δt =Δn (H 2)V 溶液Δt =V (H 2)/V m V 溶液Δt 【实验药品】锌粒、4mol/L 的硫酸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装置,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量筒装满水,拇指堵住量筒口倒置水槽。 3、向试管中缓慢加入锌粒。 4、向试管中倒入10mL 硫酸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固定装置,立即记录开始时刻。 5、保持量筒竖直收集气体,观察现象,待收集气体刚好10mL 时记录下结束时刻。

课堂练习:化学兴趣小组测定Zn 与10mL 某浓度的硫酸反应收集22.4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H 2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多次测量,取反应的平均时间为 分钟。 2.忽略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以Zn 2 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 mol/(L ?min) 。 3. 以H + 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mol/(L ?min) 。 【实验反思】 1.实验过程中产生气泡快慢程度是否相同?你所测定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还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2.你会不会以Zn(s)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什么? 3.分别以H +和Zn 2+ 浓度表示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不相同,表示快慢程度一样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反思小结】 1. 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浓度的变化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为正值。 2. 由于在反应中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表示的意义一样。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种物质做标准。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反应:aA(g)+bB (g )=mM (g )+nN (g ) v (A) a =v (B)b =v (M)m =v (N) n ; 【思考】:若同一反应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用v (A)和v (B)表示,且v (A) a >v (B)b ,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表示的反应速率。 【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