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第22讲 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课时作业22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22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g)+H 2O(g)===H 2SO 3(l),该过程熵值增大B .SO 2(g)===S(g)+O 2(g) ΔH >0,ΔS >0,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 .SO 2(g)+2H 2S(g)===3S(s)+2H 2O(l) ΔH <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D .某温度下SO 2(g)+12O 2(g)SO 3(g)解析:A 中气体生成液体是熵减的反应,不正确;B 中ΔH >0,ΔS >0,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不正确;C 中是一个ΔH <0,ΔS <0的反应,由ΔH -T ΔS 可知,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正确;D 中,不正确。
答案:C 2.已知在25 ℃时,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①N 2(g)+O 2(g)2NO(g) K 1=1×10-30 ②2H 2(g)+O 2(g)2H 2O(g) K 2=2×1081 ③2CO 2(g)2CO(g)+O 2(g) K 3=4×1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O 分解反应:NO(g)12N 2(g)+12O 2(g)的平衡常数为1×10-30 B .根据K 2的值可以判断常温下H 2和O 2很容易反应生成H 2OC .常温下,NO 、H 2O 、CO 2三种物质分解放出O 2的倾向顺序为NO>H 2O>CO 2D .温度升高,上述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增大解析:A 项,NO(g)12N 2(g)+12O 2(g)的平衡常数为(1K 1)12=1015,错误;B 项,H 2和O 2之间的反应需要点燃才能进行,错误;C 项,常温下,NO 、H 2O 、CO 2三种物质分解放出O 2的平衡常数依次为1×1030、5×10-82、4×10-92,平衡常数越大,则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正确;D 项,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错误。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22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则总反应的ΔH_<__(填“>”“=”或“<”)0。
解析 答案
(2)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请在 上图画出相应α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 明理由:_温__度__相__同__的__条__件__下__,__增__大__压__强___,__平__衡_ _右__移__,__α_H_C_l增__大__,__因__此__曲__线__应__在__原__曲__线__上__方__。 答案 见下图
(1)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
产生的影响是__C_D__(填字母)。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D.重新平衡cCcHH3O2H减小
解析 该反应为正向气体分 子数减小的可逆反应,缩小 体 积 , 平 衡 正 向 移 动 , c(H2) 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 大,因而A、B均不正确。
2.平衡转化率的分析与判断方法
(1)反应aA(g)+bB(g) cC(g)+dD(g)的转化率分析
①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后,它们
的转化率相等。
②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提高,A的转化率降低。
③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或降低)A、B的浓度,等效于压缩(或扩大)
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等效于减压
正误判断·辨析易错易混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 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 × )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 × ) (3)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 方向移动,所以也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使用催化剂的原因( × ) (4)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正减小( × )
[精品]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导学案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d3db4a7e21af45b307a8b2.png)
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编号 22班级______组别姓名【习目标】1、解平衡常的含义,并掌握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2、小组积极讨论,合作探究有关平衡常进行简单计算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全力以赴,体验习的快乐【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层可不做。
【课前导】一、平衡状态【练习1】(1)下列方法可以证明 2HI(g)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H2的同时生成 HI;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③百分组成(HI)=(I2)时;④反应速率v(H2)=v(I2)=1/2v(HI);⑤c(HI)︰c(H2)︰c(I2)=2︰1︰1;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⑩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2)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2NO2(g)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⑥—⑨的说法中能说明()+ H2O(g)H2(g) +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二、平衡常1、平衡常及其应用(1)对于反应A(g)+bB(g)c(g)+dD(g) △H<0平衡常=____________________浓度商Q=_________________注意:对于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列入平衡常表达式。
(2)平衡常的大小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常的值越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浓度商Q和平衡常的关系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依据:【练习2】200℃时测得 H 2(g)+O 2(g)H 2O(g)+O(g)的平衡常=225。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2讲化学反应速率讲义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2讲化学反应速率[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ΔcΔt,单位为mol·L-1·min-1或mol·L-1·s-1。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对于已知反应m A(g)+n B(g)===p C(g)+q D(g),其化学反应速率可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当单位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A)∶v(B)∶v(C)∶v(D)=m∶n∶p∶q。
如在一个2 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加入2 mol A,1 s后剩余1.4 mol,则v(A)=0.3_mol·L-1·s-1,v(B)=0.1_mo l·L-1·s-1,v(C)=0.2_mol·L-1·s-1。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2)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 )(3)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 )(4)由v=ΔcΔt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负值。
( )(5)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22讲 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知识梳理]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之比。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2)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都必须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 (3)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逆反应速率。( ) 2
(4)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 (5)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 (6)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 (7)化学反应速率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 答案:(1)× (2)× (3)× (4)× (5)√ (6)× (7)× 2.(教材改编题)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 s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I2(s)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________(填“能”或“否”)。 答案:(1)H2和I2 HI H2(g)+I2(s)2HI(g) (2)0.039 5 mol·L-1·s-1 (3)否
演练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1.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min-1 B.v(B)=1.2 mol·L-1·s-1 C.v(D)=0.4 mol·L-1·min-1 D.v(C)=0.1 mol·L-1·s-1 解析:选D。本题可以采用归一法进行求解,通过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折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B物质是固体,不能用其浓度的变化 3
表示反应速率;C项中对应的v(A)=0.2 mol·L-1·min-1;D项中对应的v(A)=3 mol·L-1·min-1。
2.已知反应4CO+2NO2=====催化剂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 ①v(CO)=1.5 mol·L-1·min-1 ②v(NO2)=0.7 mol·L-1·min-1 ③v(N2)=0.4 mol·L-1·min-1 ④v(CO2)=1.1 mol·L-1·min-1 ⑤v(NO2)=0.01 mol·L-1·s-1 上述5种情况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②经转化可表示为v(CO)=2v(NO2)=1.4 mol·L-1·min-1;③经转化可表示为v(CO)=4v(N2)=1.6 mol·L-1·min-1;④经转化可表示为v(CO)=v(CO2)=1.1 mol·L-1·min
-1;⑤经转化可表示为v(CO)=2v(NO2)=0.02 mol·L-1·s-1=1.2 mol·L-1·min-1,故反
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①>②>⑤>④。 答案:③>①>②>⑤>④
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快慢的比较方法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如aA+bB===cC+dD,
比较v(A)a与v(B)b,若v(A)a>v(B)b,则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大。 演练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2NO,经测定前3 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则6 s末NO的浓度( ) A.等于1.2 mol·L-1 B.小于1.2 mol·L-1 C.大于1.2 mol·L-1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前3 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即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如果3~6 s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仍为0.2 mol·L-1·s-1,则6 s末NO的浓度为1.2 mol·L-1。由于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6 s末NO的浓度小于1.2 mol·L-1。 4
4.(经典题)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A、B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1、1 mol·L-1,由2 s后C的浓度可得A、B的变化浓度分别为0.6 mol·L-1、0.3 mol·L-1,所以用A、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分别为0.3 mol·L-1·s-1、0.15 mol·L-1·s-1,2 s时A、B的浓度分别为1.4 mol·L-1、0.7 mol·L-1。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5.[2018·高考全国卷Ⅰ,28(2)②]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 ℃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 300 1 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pN2O5(kPa·min-1)。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pO2=2.9 kPa,则此时的pN2O5=________kPa,v=________kPa·min-1。 解析:t=62 min时,体系中pO2=2.9 kPa,根据“三段式”法得 2N2O5(g)===2N2O4(g)+O2(g) 起始/kPa 35.8 0 0 转化/kPa 5.8 5.8 2.9 62 min/kPa 30.0 5.8 2.9 则62 min时pN2O5=30.0 kPa,v=2×10-3×30.0 kPa·min-1=6.0×10-2 kPa·min-1。
答案:30.0 6.0×10-2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浓度(或压强) 的计算模式——“三段式”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 mA + nB pC 起始浓度/(mol·L-1) a b c
转化浓度/(mol·L-1) x nxm pxm
某时刻浓度/(mol·L-1) a-x b-nxm c+pxm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知识梳理]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例如,相同条件下Mg、Al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Mg>Al。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二、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1)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2)活化能: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 6
上图中:E1为反应的活化能,E2为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E3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E1-E2为反应热。由此可见,活化能小的反应速率快,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8·高考江苏卷)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 (2)催化剂都不参加化学反应。( ) (3)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时,不论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 ) (4)可逆反应中减小产物的浓度可增大正反应的速率。( ) (5)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 ) (6)对可逆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增大氯化钾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 ) (7)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ΔH也会发生变化。( ) (8)温度、催化剂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 答案:(1)× (2)× (3)√ (4)× (5)√ (6)× (7)× (8)√ 2.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回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____; (2)恒容充入N2:________; (3)恒容充入He:________; (4)恒压充入He:________。 答案:(1)增大 (2)增大 (3)不变 (4)减小
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