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量纲、 函数关系、 绝对值不同, 不具有可比性, 无法 按照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思想综合成一个能从总体 上衡量系统优劣的单指标, 因而需要对同一指标在 “ ” 不同数值下的 价值 予以量化,也即无量纲化处 理。考虑到生态农业建设是动态的, 指标的 “ 优” 与 “ “ 劣” , 好” 与“ 差” 是相对的, 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一 定的模糊性。 为此笔者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 进行量化, 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各指标的优劣上下 !指标优劣值的选定。 限, 即确定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构造隶属度 函数进行价值量化的基础和关键。 笔者是根据调查 表计算评价指标的各项实际值并参照生产现实和
・!"・
中 国 林 业 经 济 ! "#$%& ’()*+,)- *"(%(.- / !""# $ % &
李洪泽等: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理论探索
缓冲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客观的、严格可行的评价指标体 系,是正确和顺利实施评价活动的关键。根据选择 评价指标的原则,在分析生态农业的特性及生态农 业综合效益评价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在广泛征求相 关专家意见,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将生态农业的综 合效益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 面( 也即三个准则) , 并将诸方面分解为若干具体指 标。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先是通过定性分 析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搜集各预选指标数据, 运用 鉴别分析、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进 行量化判断, 进一步剔除掉高度相关、 大部交叉及鉴 别力差的指标, 最终形成具有一个总目标、 三项准则 ( 子目标)和 "( 个具体指标的三层次生态农业综合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详见图 " ’ 。 ) )*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无量化处理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各个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不一样,即 对综合效益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因而需要事先确定
国有林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3年1月学术交流Jan.,2013总第226期第1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226No.1[收稿日期]2012-09-08[基金项目]2010年度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合同编号GZ10D202)[作者简介]于翠芳(1962-),女,山东海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国有林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于翠芳,张相坤(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7)[摘要]森林生态效益是指森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固碳释氧、防洪减灾和调节小气候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效用。
国有林场作为东北生态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阻挡内蒙古风沙、抵御西伯利亚寒流和调节地区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东北地区的生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国有林场的生态效益未能实现合理评价而一直没有得到公平补偿,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有林场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按照系统性、独立性和可行性原则构建一套包含目标层、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兼具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评价国有林场的生态效益,为政府未来的决策提供信息,为国有林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林场;生态效益;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1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3)01-0124-03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科学评价生态效益的基础,评价指标选择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工作的繁简程度和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的生态区位特点,本文将构建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生态效益为目标层、包含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生态效益的科学定量评价奠定基础。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包括:(1)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具有系统性,具有合理而清晰的层次结构,各个指标应严格以评价目标即科学衡量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生态效益为中心逐层展开、相互补充,并在其涵义、口径范围和空间范围等方面相互衔接,以全面科学地反映国有林场所发挥的生态效益。
我国重大生态工程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例

资源与环境ZiyuanyuHuanjing▲▲3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以高位速度增长,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种凭借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的粗放式制造业扩张也越来越达到了经济增长的极限,另一方面这种粗放式经济增长也使得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相关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自2012年入冬以来的全国性雾霾天气,揭露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环境高压期和环境补偿修复期。
巨大的环境压力迫使我国政府对国土实行生态功能分区管理政策,并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生态工程。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1]。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生态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技术:一是在不同结构的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多级利用与转化,二是资源再生技术,三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互生与抗生关系的利用技术[2]。
森林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任,林业生态工程是生态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使命。
本文选取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以林业生态工程为研究范例,揭示整个生态工程绩效评估的一些内在规律。
在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的同时,如何保证国家重大生态工程高质量高标准进行完成成为了核心性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对于重大生态工程的综合绩效评价问题。
对于工程绩效评价学术界,产业界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但是对于我国重大生态工程的综合绩效评价目前仍处于较为粗糙阶段,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过多过杂,指标体系缺乏逻辑性、结构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分析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分析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分析[摘要]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是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有效地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分配在森林与环境之间,通过人的调节作用,使其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字]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分析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面广、评价的内容多,并且不同类型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也具有不同特征。
但总体来看,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主要包括效益检测、效益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效益评价方法、手段和技术等多个方面。
1.水文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对降水的截流、蒸散、吸渗作用,减弱了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的抗冲、抗蚀性能,加之植物的根系作用,综合表现为涵养水源、保土减沙和改善水质等效益。
1.1植被冠层截留降水。
该方法分别在各种林分的内外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水和空地作为长期观测对象。
在所取得的标准木和林外空地放置雨量槽或雨量筒,测定每次降水量、降雨强度和降雨过程。
林冠截留量I近似地表达为:I=P 林内-P林外。
式中I——林冠截留量;P林内——林内降水量;P林外——林外降水量。
1.2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作用。
该方法包括枯枝落叶层蓄积动态(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沿对角线机械分布样方,收集其上枯落物,烘干后测得现存蓄积量,并随时间变化测定其分解率和分解量),枯落物抗冲试验研究(水槽法)以及枯枝落叶层阻延样流速度的相关方法。
1.3林地土壤入渗。
该方法包括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野外入渗过程的测定(如单环水头法、双环入渗法),室内入渗过程的测定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1.4坡面径流与泥沙。
根据观测地区植被的典型性和实验的对比性,选择实验标准地,布设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每次产流产沙量和过程,分析计算场暴雨坡面产流产沙量,并和对照小区进行比较。
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出现了越来越差的情况,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问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导致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非常严重,为了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非常必要。
生态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因此,人们对这方面非常重视,对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能够对我国生态公益性国有林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同时也能找到促进其更好发展的措施。
标签:国有林场;生态公益;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的可持续评价指标进行研究,要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生态林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同时也能更好的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保障。
1 生态公益林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我国林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依据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将森林资源分为了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的主要作用是经营提供生态产品。
我国对森林的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的起步时间比较短,因此,对森林的重要性一直都没有给予重视。
国际上对森林的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是比较早的,而且,提出了很多评价森林生态效益的方法,为现在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森林公益效能的计量研究,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对森林生态效益有了相关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森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以及效益货币化的方法。
在不断研究过程中,人们对我国森林资源价值进行了评定,对森林的生态环境价值进行了说明,而且,森林的生态价值是远远大于树木的商品价值。
森林的生态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能够对环境进行改善,其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以及生态旅游方面的价值也是比较大的。
对于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应用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指标进行评价,同时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不同的森林综合效益的评价体系得出的結果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因此,不同类型的公益林评价体系,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研究方面给予了关注。
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2018年以来,中国加快了生态公益林建设步伐,并着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工作,在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对公共林的评估指标及收益情况的确定,尚无法充分评价公共林的建设效益。
因此,研究和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现有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量化指标,指标主要体现各项实物资源的增减情况;二是定性指标,指标主要体现效益评估的综合考虑。
量化指标以实物资源的增减量为基础,可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实物资源评估,包括树种数量、园林植物、野生动物、气候、土壤质量等;定性指标可实现生态公益林建设综合效益评估,可以比较两个地区公共林建设的变化状况,也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
基于上述两类指标,可以建立一套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从实物资源增减量和综合效益结果两个方面得出评价结果,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效益情况。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实物资源增长率指标和生态服务价值指标。
指标可以采用实物量、价值量和百分比计量,可以考虑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计划执行情况,了解实际质量情况,给出可行的解决措施等。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可以对各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效益情况进行定量化评价,选择合适的指标,确定其评价结果,从而为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公益林建设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尊重自然规律,注重参与者的利益,并充分考虑不同参与者利益表达是非对立的,在避免冲突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平衡。
随着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今后,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定量评价结果,要求指标精细化,可完善指标体系,加强对公共林的评估,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深入研究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衡量公共林建设的效益情况,以便为实施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生态效益指标类(A1)

专家调查问卷尊敬的专家:您好!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约三十分钟的时间来根据您从事退耕还林工作的经验填写下面的表格蓝色部分。
请于明天上午前,通过电子邮件返回。
再次感谢!孔忠东1问卷说明部分略。
2举例说明部分我们将举例说明层次分析法原则及您所需作的评价工作:你所填的结果反映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
具体见下例:表1 ……功能权重矩阵其中,A表示评价指标,U表示评价元指标,Uij即表格中的数值表示Ui与Uj相比对上一层指标(A评价指标“森林的功能”)的重要程度。
Uij=1/Uji。
根据评价结果得出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得到指标的权重。
表2 Uij取值含义表Uij的取值含义1Ui与Uj同等重要3Ui较Uj稍微重要实用文档5Ui较Uj明显重要7Ui较Uj相当重要9Ui较Uj极其重要2,4,6,8相邻判断1-3,3-5,5-7,7-9的中值Uji=1/Uij表示j比i的不重要程度另外,假设您认为某生态效益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您完全可以不对此项功能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空出表格中此项功能所对应的行和列即可(表中用“-”表示)。
例如表1,在古树名木的功能中,生态效益(Ui)相对于社会效益(Uj)的重要程度为稍微不重要,则计值(Uij)为1/3,对应的Uji为3(对称位置互为倒数关系)。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比都为同等重要,则计值为1。
而古树名木的生态功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对应的行和列为空,用“-”表示。
(注:仅是举例,数值不具有任何意义)3 问卷部分3.1 ……指标体系实用文档实用文档3.2 具体评价部分三大效益重要性比较的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1)生态效益中各指标组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实用文档恢复生态系统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实用文档保持水土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涵养水源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实用文档改良土壤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2)经济效益指标类中各指标组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区域经济结构变化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实用文档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农林产品产出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实用文档(3) 社会效益指标类(A3)中各指标组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农耕地生产力状况指标组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实用文档贫困状况变化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实用文档农村劳动力转化指标组中各指标权重计算:专家评价问卷表最后,希望您能根据个人情况填写下表,谢谢您的合作!姓名职务(或职称)实用文档电话E-mail 工作单位研究领域或方向实用文档。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与方法

建 设取得 了 巨大的 成绩 ,但 森林 缝康 状 况也存 在着 较严 重
2.森林 生态 系统健 康评价 原则
的 问题 。 由于 经济发 展 、人 口增 加和 人 们生活 水平 的不断
2.1系统性 原 则 :为保 证评 价 结果 的合 理 和准 确 ,在
提 高 ,对木 材 等林 业产 品 的需求 越来 越 大 ,森 林 大量砍 伐 选择 评价指 标 时尽 可能全 面 ,指标 包 含 自然 环 境的 主要组
关 键 词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健 康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我国 是一个 森林 资源 相对 匮乏 、森林 覆盖率 和森林 资 态 系统生 产力 水平 、结 构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 、抵 抗 外界 干扰 能力 以及服
源 人均拥 有 量均大 大低 于世 界平 均 水平 的国 家 ,虽然林 业 务功能 等多方 面综 合能力 的一种评 价 。
1.森林生态 系统健 康评价 指标体 系的建 立 指标 体 系的建 立 是森林 生 态系 统健康 评 价 的首要 和关
的 ,通 过林 学 家 、生 态 学 家 在 林 业 领 域 的借 鉴 使 用 和 发 键 步骤 ,指标 体 系建 立 的好坏 直接 关 系到评 价 的科学 性和
展 ,产生 了森林 生态 系 统健 康概 念 。 目前 ,有 关森 林生 态 准确程 度 。 目前 ,国 内外 已有 许 多学 者开 展了 森林生 态 系
念 (任 海 和 彭 少 麟 ,2001; 肖 风 劲 等 ,2004)。 其 中 ,比
森林 生 态系统 是 一个 复杂 的生 态系统 ,评 价 森林 生态
较有 代表性 的有 :
系统健 康 须从森 林 生态 系统 的结 构和 功能研 究 入手 ,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雷孝章王金锡彭沛好陈国先唐云锦雷孝章王金锡彭沛好(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81)陈国先唐云锦(四川工业学院管理系成都611174)提要通过分析研究世界各国的森林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状况,运用软系统方法(SSM)、综合集成法(SIM)、定性中的广义归纳法和系统工程(SE) 的知识,针对森林系统及其效益评价系统均为软系统,形成了软系统综合集成法(SSMII),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软件支撑,利用专家知识库和实测数据库,建立了生态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软系统综合集成法(SSMII) 权重分类中图法F326.24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而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防护林体系对环境的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已广泛成为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识,且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均在探索以其指导林业生产活动。
对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应明确其目标,并提出衡量它的标准与指标,以及度量、测定各项指标的方法,然后才能对森林类型,森林类型组合后对一个森林集水区、一个林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森林经营现状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作出恰当的评估,继而才能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手段,取得林业经济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支持。
然而,评价森林,尤其是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属一项探索工作,为此就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客观、简捷、实用,又能得到政府官员、林学、生态、环境等专家和公众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采取“共同建构”方法。
目前,世界上正处于森林可持续发展标准与指标的研制高潮,而对其实验性实施只处于试点阶段。
1 国内外森林效益的评价与指标体系的研制进展[1~7]自从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对森林持续利用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已展开了国际性广泛的研讨和协调行动,一些国家制定了国家级标准与指标,少数国家开展了示范区的实验性研究。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森林经营指标与标准有:①蒙特利尔行动纲要(温带与北方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提出了63 个指标;②亚马逊行动(Amaironia Process),分3 个方面,即国家水平的41 个指标,经营单位水平的23 个指标,为全球服务水平的7 个指标;③赫尔辛基行动,提出了28 个指标;④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 指标,分两方面,即国际水平的指标27 个;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指标23 个。
另外还有森林政府间工作组(IWCF)、印度一英联邦活动、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森林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委员会(WSFSD)、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 在1994 年12 月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对话,有世界各国50 余名代表参加,发表了相应文件,还组织了在加拿大、印尼、巴西和非洲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实施示范。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森林效益的评价与指标体系研究才起步。
仅对森林综合效益定量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且尚不系统,如“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中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等分单项提出了部分评价指标。
2 评价指标的筛选森林系统及其评价指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系统,森林利用的目的是保障森林综合效益的永续和扩大,要使环境资源得到持续稳定发展,不仅要求林业产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而且还要为整个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选择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时,既要能体现森林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还要体现其对生态、经济、社会环境的保护、增益和调节功能,同时为政府确定整个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制定林业发展规划与宏观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准确数据信息,因此评价指标必须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系统性。
2.1 评价指标筛选原则(1) 系统性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仅要反映森林的发生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反映对区域功能的促进,即森林系统与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2) 独立性各评价指标和相应标准应相互独立。
(3) 可比性指评价指标和标准应有明确的内涵和可度量性。
(4) 真实性指评价指标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物征。
(5) 实用性指评价指标应操作简便,评价方法易于掌握。
2.2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7、8]针对森林效益评价指标系统属于复杂软系统范畴,课题组认真分析了软系统方法(SSM)、综合集成法(SIM)、定性中的广义归纳法和系统工程(SE) 的知识,结合森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①SSM 法是一个已感知的期待改善问题的开始,未包括问题的发现与形成这一前期阶段。
且SSM 目标在于探索与改进问题,其变革现实部分比较笼统。
②SIM 法也如此,但它难于掌握解决问题的“度”,其研究结论通常缺乏量的规定与可操作性;但它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对策或行动方案,使SSM 中失于笼统的变革部分具体而可操作,对剩下的难于结构化的问题也可用SSM 法改进。
③SE 工程偏于硬系统,解决良性结构问题。
因此,只有把SSM、SIM、SE 和定性研究 4 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逻辑上才完善,也才能覆盖各种系统。
其次,这些方法本身的特点是互补的,因定性研究长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开发概念,SSM 法有可能使整个问题或其部分结构化后成为目标明确的良结构系统,从而用SE 求得问题的解决;再由定性研究→SSM→SIM→SE,定量研究色彩越来越浓,对专家经验体系的利用越来越弱,因此,本研究把SSM、SIM、定性研究和SE 4种方法有机融合起来,形成软系统归纳集成法(SSMII),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和软件支撑。
SSMII 的逻辑程序由4 个相互关联部分组成。
(1) 任务目标分析阶段。
接受了解决目标不明确,结构模糊的复杂软系统问题后,要通过对系统的环境、功能、组成要素、结构与运行、输入与输出、历史与现状等进行调研与分析,来构想问题情境,挑选专家与样本( 或典型)。
基本上采用广义归纳方法,以专家会议或咨询形式,形成对研究问题明白的、公认的表述形式系统( 以后可以再修正)。
通过结构化分析分别转入第二或第四步。
(2) 用SSM 处理不良结构问题使其科学化阶段。
在问题系统更新以后,或者再用SSM 改进问题提法,或者再作结构化分析并分别转入第三或第四步。
(3) 用SIM 处理半结构化问题,尽管对这种问题的全部我们不一定能把握,但总可以找到供我们行动决策的( 当时当地) 相对满意方案。
(4) 用SE 处理良结构问题,一般可求得这部分问题的最优解。
要说明的是第二、三、四步都需要对解决问题的认识与行动方案,要通过数据模拟结果的效益评价与风险(或可靠性)分析,并通过专家组的审议,满意后才能付诸行动,否则要返回重新用SSM 定义问题或者再进行更基础的抽象归纳,以修正原问题系统。
2.3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权重确定方法评价指标筛选是根据K.J 法、Delphi 法、会内会外法。
用专家咨询表的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有1/3 以上的专家认为某项指标一般或不重要,该指标即被淘汰,此外,对于权重很小的指标,并入相近指标中。
经过4 轮专家咨询,直到70% 以上的专家认同,才列入指标体系,形成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主要有Delphi 法、AHP 法、AHP-Delphi 法、把握度—梯度法和最大熵—最大方差法。
首先请专家填写 3 种咨询表格。
第一种咨询表请专家对每一待定指标按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4 个等级填写;第二种表请专家直接综合该指标的权重(对紧上指标);第三种由专家按递阶层次结构对每一个上级指标,按其所辖的下级指标两两比较其重要程度,用 5 等9 级法得出判断矩阵。
课题组尽量利用已积累的各评价单元的各选定指标的观测数据,得出单元评价数据矩阵X n×m。
同时课题组的专家们对各评价单元给出模糊评价判断矩阵R。
在设计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咨询表时,实际上是要求专家们按四大防护林分别填写咨询表与分类整理单元评价数据矩阵X。
对第一种与第二种咨询表以Delphi 法处理(进行 3 轮),必要时也可按会内会外法加快处理。
前者用以确定一条指标是否被淘汰。
后者可得出要保留的第j 指标的权重为DWj,DWj 可能与地区分类有关。
对第二种咨询表以 3 种群组AHP 法处理,即①对数最小二乘意义下的群组AHP 法;②AHP-Delphi 组合法;③把握度、梯度特征向量法。
此 3 种方法求得的指标权重,往往仍有差异,故需由课题组使用会内会外法将三者综合为指标的AHP 权。
对专家们给出的评价单元意见表,处理后得出单元模糊评价矩阵R i。
使用Fuzzy 单纯形调优远算以求各指标的模糊权重FWj,(j=1,2,...,m)。
对观测统计得出的n 个单元,m 个指标数据矩阵X,我们仍首先使用主成分法来求出第一成分各分量,即从X(或经过规范化)求得其相关系统矩阵R,再求出其特征值与相应特征向量(应归一化)。
这第一主成分的分量表示为PWj,(j=1,2,...,m)。
使用主成分法虽有上段指出的问题,但由它求得的各主成分,实际提供了森林评价体系中B 级与 A 级指标(已有综合性)的设置是否与观测数据相协调的信息。
如果专家们(通过会内会外法)认为两者是协调的,还应把各主成分向量适当加权综合为PWj(主成分权向量)。
如果专家们认为两者很不协调,而原设定的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主要是 B 层)也合理,我们则使用上段的最大熵—最大方差法来求出各指标权重,记为HPWj,(j=1,2,...,m)。
上述四类权重估计,Delphi 权与AHP 权主要基于专家群体的经验,主成分权取决于观测数据的科学性,Fuzzy 权则与专家及观测值均有关,课题组在仔细分析4 种权之间的异同(采用K.J 法开会讨论)后,认定了其间差异可以接受,并规定第j(基原)指标权重Wj=0.5DWj+0.25AWj+0.25PWj(或HPWj)。
当然加权系数0.5、0.25、0.25 也可由会内会外法作其它选择。
上述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后,采用由下层逐级向上合成的权重的办法,求出各级指标权重。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搜集国内外防护林效益研究方面的文献225 篇,课题组认真分析蒙特利尔行动纲要、尔辛基行动、亚马逊行动、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等的标准和指标,国内“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等文献,结合四大防护林体系的环境背景特征,及我国防护林建设的目的和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尽可能多地搜集评价指标,采取宁多勿缺的原则,搜集了C 级评价指标208 个,并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作为标准,把C 级指标进行归并,形成第一轮评价指标。
据此,邀请四川方面的专家学者18 人,召开咨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