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时代服饰等
日本和服有什么来历

日本和服有什么来历和服是日本最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它的来历也是很有考究的。
要是你还不知道日本和服都有哪些来历,可以跟小编接着往下看,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日本和服的由来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
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於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
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著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於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
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於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
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於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裏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於裤子的下装。
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於上衣,由於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
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
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
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著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
於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
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於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
日本和服PPT

3.访问和服 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 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 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访问和服大受 欢迎。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 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 制。 4.小纹和服 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纹。因为很适合用于练习穿着, 所以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 场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纹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于半 正式晚会的礼服。
日本の和服
和服的介绍
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偶尔也称作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 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吴服(ごふ く)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 及衣服缝制方法经 传入日本的缘故。 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 重叠。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可见两词已 经基本上同义化。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 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 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 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 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 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 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1.挂衿、共衿(tomoeri) 2.本衿、地衿(jieri) 3.右の前身顷 4.左の前身顷(左之前身顷) 5.袖(sode) 6.袂(tamoto) 7.左の衽(akumi) 8.右の衽 9.剑先(kensaki) 10.身丈(mitake) 11.绗丈(yukitake) 12.肩幅(katahaba) 13.袖幅(sodehaba) 14.袖丈(sodetake) 15.袖口(sodekuqi) 16.袖付(sodecke)
日本服饰文化

在飞鸟时代(593-710)和奈良时代(71079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文化在 日本很流行。宫廷有关的人穿着上大受中 国文化的影响。平安时代 (794-1185)的宫 廷服装分为三个类别:特别礼仪的服装、 宫廷里穿的正式服装和普通场合的服装。 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装叫做“束带”(模仿 唐朝官服)。妇女的服装分很多层,正式 的女装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 服),一共分为12层。往好处说是“雍容 富贵”,说难听点儿是“拖泥带水”。
日本服饰文化
照罗兰·巴特的说法,日 本是一个由种种视觉化象 徵构成的符号帝国:“在 这个国家里,能指 (Signifiants)符号的帝国 如此之广阔,它超过了言 语的领域,乃至使符号的 交换依然保存着一种迷人 的丰富性、流动性和奥妙 性。
• 日本近代民俗柳田国男说:“服装是最能 直接表现那个国家国民气质的东西。”传 统的和服只有两种尺码:男物和女物,因 此,只有着衣者挑选合适自己的衣服穿, 鲜有量体裁衣者。
• 就是说,有种高度统一的族群认同:除了 最重要的男女差别之外,日本人皆“同 质”。试图在和服的剪裁上打出个性,显 然不是日本的传统价值观:在任何时候, 只有“和”才是最高目标,而和服恰到利 益地体现了这种文化同一性。
早期的日本服饰
• 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 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 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漏出脖子。 这种样子的穿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 希腊、罗马、印度尼西亚和秘鲁,习惯上称为 “贯头衣”。
日本的浴衣文化

日本的浴衣文化日本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浴衣文化,浴衣是一种传统的夏季着装方式,被广泛穿着于夏季的庆典、祭祀、特殊场合和旅游胜地。
浴衣以其别致、美丽的设计以及轻便的面料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日本浴衣的历史渊源、款式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 浴衣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到现代,日本的浴衣文化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最早的浴衣可以追溯至平安时代,那时人们用称为“着物”的布料遮盖身体,用以保持身体的温暖和避免外界的灰尘。
后来,浴衣逐渐演化为一种夏季常见的着装方式,并在江户时代达到巅峰。
江户时代的浴衣以华丽的花纹和丰富的颜色为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花卉和自然的热爱。
2. 浴衣的款式特点浴衣与传统的和服相似,使用相同的着装技巧和绑带方法。
然而,与和服相比,浴衣更加轻便和容易穿着。
浴衣通常由三件部分组成:外衣、腰带和鞋子。
外衣是用轻盈的面料制成,通常是棉质、麻质或涤纶,具有透气性和吸汗性。
腰带则用于将外衣固定在腰部,并且常常使用各种花纹和颜色,以增强整体的美感。
至于鞋子,一般选择传统的木屐或草鞋,以便与浴衣相得益彰。
3. 浴衣与现代社会尽管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不断变化,但浴衣仍然在日本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每年夏季,人们会穿着浴衣参加各种庆典和祭祀活动,例如花火大会和传统的盆踊舞会。
浴衣被视为一种回归传统的方式,也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认同和尊重。
此外,浴衣在旅游胜地也很受欢迎。
许多游客都会选择租借或购买浴衣,以便体验日本传统文化,并留下美好的记忆。
总结:日本的浴衣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传统。
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夏季的代表性服饰,浴衣以其独特的款式特点和精美的设计,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和喜爱。
无论是在庆典、祭祀,还是在旅游胜地,穿着浴衣都成为了人们体验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展示了对于日本文化的珍爱和赞美。
和服介绍

3:日本的奈良时代
正值中国的盛唐时 代,日本派出大批的 学者,僧侣到中国学 习.这些遣唐使把唐 代的文化,艺术,服饰, 律令制度都带回了 日本.故此时期的日 本服装受中国影响 深远,但服装色彩还 是较简单.
文官礼服
列女古贤图
4:平安时代
国风盛行,和服渐渐摆脱 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特 的奢华与精致的特色,服 装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 也向宽大发展.女性的服 装主要是"十二单衣″ 和"唐衣″,男性的服装 主要是"束带″,"直衣″ 和"狩衣″. 贵族社会的服装是以绢 为主,平民则是以麻为主, 不可使用绢.
2: 振袖
振袖为未婚女性的礼装, 依袖子的长短分为大振 袖,中振袖,小振袖.因为 未婚女性专用衣装,婚後 须将袖子剪短. 大振袖:花嫁新娘装...等. 中振袖:参加结婚喜宴, 成人式,毕业式,谢师宴, 茶会...等场合.小振袖:正 式,非正式等各种场合都 可穿.
3: 留袖
留袖为已婚女性的正 式礼装,多半穿著在结 婚喜宴等正式场合.颜 色为黑色,裙襬及袖口 织有图案,再搭配镶有 金,银线的腰带留袖又 分黑留袖和色留袖.
2 :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
日本出现了两种的服装样式.一种 是套肩式圆领衫,类似今天的圆领 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 采右衽,领尖至腰间,袖子为筒形 袖,长度在膝盖以上. 与上衣配套的还有领巾,于须比, 袴.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 形式不限,通常依个人喜好而定. 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 带状织物,由肩垂至腰间〈古代日 本妃女忌讳被男子看到,所以用於 须比蒙面〉.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 於上衣内的布,此只由腿部连接的 类似於裤子的下装.
6: 普段著
种类诸多,依衣料的 材质,织法,花纹,颜 色...等,其称呼不同. 所谓普段著为日常 衣裳,从居家休闲,逛 街,购物,茶会,同学 会...等场合,均可穿 著
日本文化——和服文化

和服的发展
公元3世纪左右--“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 毋须量体裁衣。”
--《魏志·倭人传》
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 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 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 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和服的发展
奈良时代,日本遣唐使 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 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 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 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 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 慕不已。次年(公元718 年),天皇下令,日本举 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 样的服装。
和服的特征
和服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 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 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 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 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 长方形。
和服的种类
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 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此外,根据拜访、 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 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例如:成人仪式,毕 业典礼,宴会,晚会, 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 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 的感觉,所以已婚妇 女穿"中振袖"的时候 也越来越多
↑
↑ 婚礼用黑纹付大振袖
婚服
日本人的结婚形态可分为:传统的神前结婚、 西洋教堂结婚。如果选择前者的话,那么就 要穿日本传统的婚服了。新娘穿的婚礼服是 和服中最为华丽的。它的面料是丝绸,在上 面用织入金银箔的金银线刺绣,绣的图案大 多数是花鸟。
◆桃山时代(16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 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 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 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日本传统和服的文化魅力

日本传统和服的文化魅力一、介绍和服的历史与发展日本传统和服是一种独特的服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和服一直是日本女性优雅且端庄的象征。
它代表了日本人民对美学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据历史记录,最早的和服出现在8世纪初期的奈良时代,称为“Yuki-tsumugi”。
这种衣着采用麻布制成,形式简单而朴素。
随后,在平安时代(794-1185年),由于与中国进行广泛贸易,中国的寿(锦缎)技术得以引入日本。
这推动了和服设计和制作工艺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更加华丽、复杂的艺术品。
二、多样化的和服类型及其特点1. 着物着物是最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和服类型。
它由正装着物(礼仪偶尔公开场合穿着)和平装着物(日常穿着)两大类别组成。
它通常由长袍式上衣、长裙状下摆以及带子组成,这使得着物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尺寸和身体形态。
2. 振袖振袖是一种特别长的袖子,通常在特殊场合穿着,比如婚礼或正式宴会。
振袖的长度可以达到1米以上,其漂亮的图案和图纹设计使人们更加注重服饰上的美感。
3. 组衣组衣是一种传统的和服类型,它由数件衣物组合而成。
这些部件包括:上衣、下摆、腰带以及装饰用饰带。
通过调整不同组衣的组合方式与颜色搭配,可以产生无限多样的风格效果。
4. 着物小物配饰除了主要的和服外,还有一些小物配饰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包括:发簪、云钗、挂绳等等。
这些小之诗构使整套服饰更加完整,并表达出个人对时尚和细节关注度。
三、和服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1. 对称与平衡和服设计极其重视平衡与谐调。
从颜色方面来看,使用对称或相关色彩进行搭配;从结构上来看,各个部分都经过精心安排以确保整体的协调。
这突显了日本人民对和谐和平衡的价值追求。
2. 尊重传统与尊重自然和服表达了日本人对传统的尊重与珍惜。
从制作过程到穿着方式,每一步都要遵循特定的规则和仪式。
另外,和服常常采用自然元素作为设计主题,比如花朵、植物或动物图案,以赞美自然之美。
3. 保存独特文化身份通过穿着和品味独特的和服,日本人民展示了他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与骄傲。
历史趣闻揭秘日本和服的前世今生 日本和服的历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日本和服的前世今生日本和服的历史导语:提起日本的传统服装,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千姿百态、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日本和服。
特别是女孩子,对这种独具风情的服饰应该会有一丝别样的情提起日本的传统服装,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千姿百态、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日本和服。
特别是女孩子,对这种独具风情的服饰应该会有一丝别样的情愫吧。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下日本和服的特点吧!和服(わふく)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
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
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
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
“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
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
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
镰仓时代,元朝统一中国,恐怕受元的影响,元朝曾连续数十次侵犯曰本,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
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
桃山时代,人们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美人的条件
在那时,女性之美是由背影来决胜负的。
首先,头发的量须多,且直,这是美人的先决条件。
按当时的规矩,贵族女子们即使对着丈夫也须以扇遮面,所以大家只能用背影来一争高下。
走动时用膝盖,务求仪态娉婷,曰“膝行”。
13 日常衣着
穿上单和绔之后,再套上几枚挂,这就是贵族女性的常服。把十二单的裳和唐衣去掉后,在
表着上穿“小挂”,便成了略装。夏天以另一层单来代替挂,套在单上;冬天则在挂里絮上薄
棉御寒,以此来适应温度的变化。
单:要考虑好和挂的颜色搭配再选择。一般都是白色的,和五つ衣搭配有时会用红色或蓝
色等。
挂:做的比身丈要长一些,质地是绫或其他织品,里子用平绢。夏装用较薄的材料来制作。
14 武官的正装——束带、阙腋袍
武官们担任宫城警备及行幸的护卫等工作,所以他们的装束相对于文官来说更便于行动。和
文官不同,武官袍的两腋处是开放式的,而且裾更长,活动时折叠起来,以束带别在腰间。
左腰处悬着太刀,背负盛箭用的“平胡箓”。
卷缨冠:武官用的冠。将缨卷起,用细金属圈将黑色的马尾毛编成放射状装饰在左右。
武官的弓与箭
箭:举行仪式时使用平胡箓盛放被装饰过的白色羽箭。为防衣服被羽箭刮伤,在平胡箓中塞
一层叫做“间塞”的纸。
弓:日本的弓,从中间靠下的部分来握住,这是它的特征。为了提高强度及美化外形,涂上
了漆之类等。
15 贵族的日常衣着——直衣
直衣是天皇及公卿们的日常衣着,除了禁色及象征位阶的颜色之外可自由选择颜色。平常是
戴着乌帽子,手持折扇,在比较郑重的场合则是戴冠,直衣还要配“下覆”。直衣本是在私邸
时穿的,但像源氏那样的位高权重者以直衣的形象参内也是被允许的。
直衣:夏天以“罗”来裁制,通常年轻人穿“二蓝”,壮年穿“缥”(浅蓝)色。年龄及地位越
高颜色越淡
帖纸:将和纸等对折揣入怀中,可以用来写和歌的随笔,也可以像今天的面巾纸一样使用
乌帽子:成人的男性贵族所戴之物,没有身份及文武的区别。11世纪前后分化为“立乌帽
子”及“风折乌帽子”两种
蝙蝠:是在竹骨上只贴一面纸的夏天用的扇因展开后形似蝙蝠而得名
指贯:是一种在末端结入“括绪”(细绳)的绔。质地用绢,做得相当宽松
16 文官的正装——束带
束带是男性贵族参内(在内里出勤)时的职业装。根据位阶不同,束带的颜色、纹样、质地
也不同。一位至四位是黑色,五位是绯色,六位是蓝色。根据衣装的颜色,地位的高低一目
了然。
笏:笏是持在右手中的细长的板,原是作以正威严之用。举行仪式等时候把相关的备忘录
写在笏纸上,贴在笏的里侧
笄:定冠的簪子
垂缨冠:文官用的冠。武官穿“衣冠”及“冠直衣”时也会戴它
缝腋袍:文官或武官的高位者所用之袍。腋下缝起,尾端带着“襕”
襕:指衣服前身尾端处所连带的横裂部,是缝腋的束带独有的特征。襕的左右突出部分叫做
“蚁先”
浅沓:用涂过漆的桐木做成,内底垫着“沓敷”,配着白袜穿
平安时代文官装束 - 布袴 仅次于束带的准礼服,广泛用于公卿,殿上人与官人间
平安时代武官装束 - 武官之束带 多用于六卫府的武官
平安女官装束 - 细长 在源氏物语中,明石之君就曾着此类服装
补充
太刀:装饰有金银、螺钿等的刀,只有得到天皇的准许者才可以佩戴
平绪:穿“束带”佩太刀时结这种带。身分高的贵族平绪上嵌着精美的提花刺绣,是自唐渡
来的丝织品,颜色有绀、紫等
裾:裾的长短根据地位的高低而定,愈上位者裾愈长。大臣为7尺(约2米),4位、5位
则是4尺(约1.2米)
17 有关于袭(整套衣装)的配色
将四季的缤纷色彩体现在五つ衣上,这是平安时期流行的黄金定律。贵族女子们把草花的颜
色移至自身的重重衣装,尽可能地表现出季节感。先不管适不适合自己,搭配着季节选颜色
才是重点。“にぉぃ”是指同一色系从下至上越来越浓重的配色方法;而“薄样”的配色法,最
下面的两件是穿白色的。
(1)红之薄样(四季共通)
这种配色最适合紫之上。五つ衣从上至下分别为红——淡红——更淡的红——白——白,单
也是白色的。
(2)藤之薄样(春)
高贵的紫是藤壶皇后的代表色。这种配色适宜晚春至初夏着用。五つ衣从上至下分别为淡紫
——淡紫——更淡的紫——白——白,单是白色或红色的。
(3)萌黄之におい(四季共通)
高傲凛然的胧月夜给人以若叶(新绿)色的印象,她的五つ衣是按萌黄色系搭配,从上至下
分别为:最淡的萌黄——淡萌黄——萌黄——萌黄——浓萌黄,单为红色
(4)四季的配色
春:以梅和樱的印象为主,也使用堇、藤的淡紫色。
樱——表:白,里:赤
红梅——表:红,里:苏芳
夏:大多用新绿之青(现在的绿色)与萌黄的组合,花色则有菖蒲、橘、抚子(瞿麦)等。
菖蒲——表:青,里:浓红梅
杜若——表:二蓝,里:萌黄
秋:有红叶、朽叶等,主流是接近美丽的红叶的颜色,此外还有荻、桔梗、菊等。
红叶袭——表:赤,里:浓赤
紫苑——表:薄色,里:青
冬:除了椿以外都是不显眼的颜色,大多以冰雪的印象为主,采用和白色的搭配。
椿——表:苏芳,里:红
枯野——表:香,里:青
通年:不分季节,全年都可使用。除示例外还有松重、指烛色、葛等等。
今样色——表:红梅,里:浓红梅
玉虫色——表:青,里:紫
(5)所谓“禁色”
前面提到男性的束带的颜色是根据地位而定,而女性服装除禁色不能用之外是自由的。禁色,
是指无天皇敕许则不可着用的颜色。根据时代变迁禁色也在变化,基本上是赤、青、浓紫、
浓绯、浓苏芳等。升晋为公卿,或是从天皇那里降下“禁色的宣旨”(此为特例)的话,就可
以着用禁色了。
此外,绝对不可以使用的颜色,有象征天皇的“黄栌染”和皇太子的“黄丹色”。
天皇专用之色——黄栌染
是在栌里加入苏芳染制而成。原是中国皇帝的御用之色,后日本天皇也用此色。
补充:御帻冠与御金巾子冠
御帻冠——天皇在举行祭神仪式时所戴之冠,用“巾子”把缨扎起,在后部打结,垂下。
御金巾子冠——天皇的日常用冠,为了固定易摇曳的缨而使用了包着金箔的巾子纸。
自从团扇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就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到了平安时代更发展成了桧扇,蝙蝠
等,大约产生于十世纪半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