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服饰介绍
日本和服有什么来历

日本和服有什么来历和服是日本最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它的来历也是很有考究的。
要是你还不知道日本和服都有哪些来历,可以跟小编接着往下看,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日本和服的由来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
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於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
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著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於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
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於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
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於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裏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於裤子的下装。
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於上衣,由於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
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
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
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著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
於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
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於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
日本文化简介

五、宗教
• 神道教与日本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多 数的日本人同时崇奉此二者为宗教信仰。有些 日本人心理上并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前二 者之宗教仪式或活动已经与日本人的生活融为 一体,如婚礼和葬礼。此外,日本人信仰基督 教。
• 神道教
• 神道教是在日本本土所发展出来的宗教,祭神 的场所是神社,神道教认为自然界万物皆有神 。也有奉祀先烈先贤、名人武士、诸侯大名、 公家卿相甚至是幕府将军与天皇者,如明治神 宫、日光东照宫、靖国神社等。
剧之一。它表现的是一
种超现实世界,其中的
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
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
,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
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
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
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
幽灵、女人、孩子和老
人。
丰臣秀吉亲笔书写的辞世和歌咏草 :“生如朝露,逝若露消。吾生浪 花事,梦中复寻觅。”
• 日本绘画有单色画和双色画之分。浮世绘是日本画 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 景、和戏剧,其对西方的印象派艺术产生了不小的 影响。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
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纳豆 溶解血栓、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压 抗氧化、抗疲劳、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 纳豆菌能抑制有害菌 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在排毒养颜、美白去斑方 面有神奇的效果 长期食用可保肝、解酒,降低血糖、防治癌症
味噌汁 酱汤是日本很普通的家常料理,几乎家家都常吃, 继承日本菜清爽口感,低脂低糖又营养,而且很开 胃。 由蔬菜、豆腐、香菇及海味等煮制而成的。酱汤以 酱为主,主要原料是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营养 丰富,味道较咸。在日本,人们甚至把酱汤视为“ 母亲的手艺”,可见它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米饭 就酱汤吃,是日本传统式的早餐。
古代日本的平安时代武士与贵族的和谐共处

古代日本的平安时代武士与贵族的和谐共处古代日本的平安时代,是指位于公元794年至1185年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国内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有所发展。
在这个时期的日本社会,武士阶层与贵族阶层可以说是共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首先,平安时代的武士阶层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他们以武士道为准则,注重忠诚、勇气和荣誉等品质。
武士们讲究自律,遵守戒律,不仅要熟练掌握武艺,还要有修身养性的修养。
这种内外兼修的精神追求使得武士们在平安时代社会中得到了高度尊重。
与此同时,贵族阶层作为统治者和政治精英,也对武士阶层有着极高的评价和尊重。
贵族阶层对于武士的存在和作用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们认为武士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贵族们尊重武士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同时也向武士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在政治层面上,平安时代的贵族与武士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贵族们通常担任政府的重要职位,而武士们则在军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贵族与武士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得政治决策更加顺畅,并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在文化领域,贵族与武士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频繁的。
贵族文化在平安时代达到了巅峰,武士们则通过学习和接触贵族文化,提高了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贵族们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武士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使得贵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然而,贵族与武士的和谐共处并不意味着没有冲突和矛盾。
尽管有时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利益冲突,甚至发生过冲突和争斗,但这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整体和谐。
相反,这些冲突和争斗促使两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加强了相互的交流与理解。
总体而言,在古代日本的平安时代,武士阶层与贵族阶层之间实现了一种和谐共处的局面。
这种和谐共处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基础之上,同时也离不开社会政治安定和文化繁荣的支持。
这一时期的和谐共处为日本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后来的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字数:746字)。
日本服饰文化

在飞鸟时代(593-710)和奈良时代(71079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文化在 日本很流行。宫廷有关的人穿着上大受中 国文化的影响。平安时代 (794-1185)的宫 廷服装分为三个类别:特别礼仪的服装、 宫廷里穿的正式服装和普通场合的服装。 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装叫做“束带”(模仿 唐朝官服)。妇女的服装分很多层,正式 的女装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 服),一共分为12层。往好处说是“雍容 富贵”,说难听点儿是“拖泥带水”。
日本服饰文化
照罗兰·巴特的说法,日 本是一个由种种视觉化象 徵构成的符号帝国:“在 这个国家里,能指 (Signifiants)符号的帝国 如此之广阔,它超过了言 语的领域,乃至使符号的 交换依然保存着一种迷人 的丰富性、流动性和奥妙 性。
• 日本近代民俗柳田国男说:“服装是最能 直接表现那个国家国民气质的东西。”传 统的和服只有两种尺码:男物和女物,因 此,只有着衣者挑选合适自己的衣服穿, 鲜有量体裁衣者。
• 就是说,有种高度统一的族群认同:除了 最重要的男女差别之外,日本人皆“同 质”。试图在和服的剪裁上打出个性,显 然不是日本的传统价值观:在任何时候, 只有“和”才是最高目标,而和服恰到利 益地体现了这种文化同一性。
早期的日本服饰
• 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 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 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漏出脖子。 这种样子的穿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 希腊、罗马、印度尼西亚和秘鲁,习惯上称为 “贯头衣”。
日系风日本和服介绍主题PPT

作帶結是能夠固定和包覆帶枕外,而且在裝飾上也嚴
格要求與和服、和服帶配套。帶揚的材料壹般選用紡
綢、綾、縐織物等,上面裝飾紮染紋樣、友禪染、小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紋、刺繡圖案或者是色無地。帶締起著系結和服帶結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的作用,有繩帶、編織帶、絎縫帶之分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則更朝簡單化發展。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和服歷史
O 5 安土、桃山時代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織田信長的安土時代、豐臣秀吉的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
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
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
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這壹時期,帶有鮮明民間性的"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
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重大場合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和服介紹
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
創造和服
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
自然世界的美感。
和服歷史
O 3鐮倉時代
由於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終於衰退。鐮
倉時期,相對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這壹時
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裝上。另外,當時,元朝統壹中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國,並連續十次侵犯日本:日本人為了便於戰爭,
日本平安时代(年)

日本平安时代(年)日本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代,它的发展和变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日本平安时代做出探讨。
一、政治在政治方面,平安时代的日本实行了一种称为律令制度的政治体制。
律令制度将日本划分为多个行政区域,以便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
同时,律令制度还规定了清晰的官职等级,确保了政权的稳定和有序。
在平安时代的政治中,朝廷和贵族阶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皇室成员通过世袭方式掌握了政权,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仪式感的政治文化。
贵族阶层则通过参与政治决策和行使权力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二、经济平安时代的日本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发展。
农业是当时日本社会的基础经济形态,种植稻米成为主要的农业活动。
手工业方面,制陶、制织、制造器皿等产业相继兴起,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此外,平安时代的日本还与中国和朝鲜等国家进行了密切的贸易往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三、文化平安时代是日本文化繁荣的时期,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源氏物语》就诞生于此。
同时,平安时代也见证了歌舞伎艺术等传统表演形式的兴起。
宫廷文化方面,时人讲究礼仪规范,座位、服饰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此外,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思想领域。
四、社会平安时代的日本社会尊重地位和家族背景,等级制度非常明确。
贵族阶层享有特权,平民百姓则多受限制。
而女性地位相对较低,居于社会的边缘。
平安时代也是和平的时期,相对较少战乱,社会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平安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其特色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成果使得平安时代成为日本历史上独特而辉煌的一页。
对于今天的日本,平安时代留下的影响依然可以被感知和体味,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日本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日本文化——和服文化

和服的发展
公元3世纪左右--“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 毋须量体裁衣。”
--《魏志·倭人传》
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 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 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 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和服的发展
奈良时代,日本遣唐使 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 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 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 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 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 慕不已。次年(公元718 年),天皇下令,日本举 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 样的服装。
和服的特征
和服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 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 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 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 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 长方形。
和服的种类
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 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此外,根据拜访、 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 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例如:成人仪式,毕 业典礼,宴会,晚会, 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 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 的感觉,所以已婚妇 女穿"中振袖"的时候 也越来越多
↑
↑ 婚礼用黑纹付大振袖
婚服
日本人的结婚形态可分为:传统的神前结婚、 西洋教堂结婚。如果选择前者的话,那么就 要穿日本传统的婚服了。新娘穿的婚礼服是 和服中最为华丽的。它的面料是丝绸,在上 面用织入金银箔的金银线刺绣,绣的图案大 多数是花鸟。
◆桃山时代(16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 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 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 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日本服装的历史沿革与日本服饰文化漫谈

日本服装的历史沿革与日本服饰文化漫谈日本服装的历史沿革“和洋并重”是日本服装主流,仍与其多元文化互为表里,成为显示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为“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
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个洞,从头上套下,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
所谓“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化而成的。
日本出土的公元三至七世纪的古墓人偶中,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公元八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即显示了这一点。
今天日本人穿的和服,大致是在六百年前定形的。
和服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上身呈直筒形,缺乏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能显示出庄重、安稳、宁静。
不仅如此,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八个之多,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应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的自然气候。
不过,和服虽适应日本的自然气候,却并非始终适应社会政治气候。
随着明治维新对“世相一新”的要求,日本人的服装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明治四年,即1871年9月4日,明治天皇颁布勅谕,宣告:“朕今断然更服制,使风俗一新。
”随着这一勅谕的颁布,邮政、铁路、军队、警察等公务员的服装开始以“洋服”为样服进行统一,即军服和官服成了日本服装“洋服化”的先驱。
然而,可笑的是,当时的“洋服化”实际具有明显的“和洋混淆”色彩,显得不伦不类。
据史书记载,当时穿洋服、着木屐行于街上者相当普遍。
史书有记载,当时见了穿洋服的“怪物”,常有儿童惊哭、狗吠不停的现象。
可见,最初日本人和狗仍“少见多怪”。
女性服装“洋服化”的发端始于西洋文明的标志性建筑“鹿鸣馆”。
虽然在1883年,出席开馆仪式的日本女性仍保持传统,但此后随着社交“派对”的导入及其在政府官员中的流行,夫人们逐渐开始洋装裹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服饰介绍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日本官方称呼也可称做平安京时代,平安京时期,平安时期。
那么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是怎样的?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下面一起来看看。
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1.后宫的地位取决于父亲的地位
平安时代,帝除了正妻皇后之外,还可以立好几个妃。
妃的身份是根据父亲的身份来定的。
贵族公卿中地位高的摄関,大臣的女儿可以立为地位较高的妃--女御。
而大纳言以下的女儿只能够立为地位较低的更衣。
只有女御纔有可能立为后。
所以像主人公光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因爲只是大纳言的女儿,再受到帝的宠爱也不能够立为中宫(皇后)。
2 .嫁帝王盼儿子,嫁贵族希望生女儿
女儿被选进了皇宫,母亲最关心的就是女儿能不能够生下一个男孩。
一旦皇子能够即位,整个家族就可以前程广阔了,而贵族的妻子们则希望生女儿,因爲生下女儿可以选妃。
或者招一个有权势的女婿。
这样子亲族也可以期望得到进升。
3 .一夫多妻的走婚制
在没有受到中国的儒教影响的平安时代,后宫与贵族的生活也比较开放。
后宫虽然男女有别,但是并没有宦官,而是一些普通的男性宫廷守卫在看守,所以源氏能得以进出后宫也并不是件特别的例外。
另外,平安时代的贵族,大多是妻妾成群。
除了跟家里地位高,有很多政略方面的塬因所牵扯的正妻与丈夫一起生活之外,其他人都在娘家或者别的住处生活。
丈夫在想起来的时候会去看望,过夜。
贵族之间有情人关係很普遍,有时候,当丈夫去看望一些被冷落的侧室的时候,甚至会发现门口停着其他人的牛车。
女性地位低下,婚姻是一种联络政权跟利益的手段。
嫉妒被认爲是可耻的行爲。
像元东宫妃六条御息所是才女,也长得十分美,但是嫉妒心很强,所以成爲被紫氏部所批判的人物形象。
4. 近亲婚配
在平安时代以前,日本的婚姻形式比较混乱。
我对源氏迎娶女叁宫曾经很不理解,因爲源氏跟朱雀院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那么跟朱雀院的女儿--女叁宫实际上是亲叔叔跟侄女的关係了。
问过一位日本朋友。
她告诉我在平安以前同父异母的兄妹都是可以通婚的。
到了平安时代才开始禁止兄妹通婚,但是侄女跟叔父,堂兄妹,表兄妹之类并没有受到限制。
所以不可以看成是乱伦。
5 .黑髮以及美人的标準
古代的日本,认爲长长的黑髮是一种美丽。
所以女性都十分注意保养头髮。
据説大米有保护头髮的功能,当时所用的香波是淘米水或者是米汤。
长长的黑髮一直拖到地上,也的确是一种东方式的美丽。
然而,面容的美的基準就跟我们今天大不相同。
那个时代的美人首要标準是皮肤白,然后轮廓要浅。
爲了强调皮肤白女性要把牙齿染黑。
爲了让鼻梁看起来低,面颊上会涂上浓浓的頬红。
爲了便于涂白
粉,不惜把眉毛都拔光。
当然爲了让厚厚化粧不掉,还要坚决禁止张嘴大笑。
6 .代表性的女装---十二单
平安时代的代表性女性装束就是十二单。
据説多的时候不止十二件而是有二十件之多。
顔色的搭配,质料的选择都反映女性的审美观。
电影里看到的服装也都十分华丽又不失典雅。
晚上,十二单还有棉被的功能。
平安时代,所谓榻榻米只是一个台子那么大,上面舖着草席,而没有被子。
用衣服做被子。
我问朋友,那样子不是会很冷么(我可是超级怕冷的哦),朋友讲古代的日本人怕热不怕冷。
贵族盖房子是爲了避暑而不是爲了防寒。
日本平安时代的服饰介绍1、“裳着”时的衣装
“裳着”即女性的成人式,“裳”是古代贵族礼装的衣裙。
第一次把额发向上结起,穿上绚丽的“裳”,束起腰带,是女孩子们迈向成人的标志。
而负责在仪式中结腰带的“腰结役”非常重要,通常由父亲或有德望的人来担当。
图中的明石姬的“腰结役”是冷泉帝的正妻秋好中宫。
2 、“斋宫”的衣装
斋宫的衣装是在十二单上再套一层“小忌衣”,头发梳成“御垂发”,头上装饰的是金属制的“心叶”,从前额两侧垂下“日阴系”(我不懂古文,这个单词直译过来就是“背阴的线或纱”,当然原意不可
能这么搞笑)。
最后在胸襟处插入“帖纸”,手中再持一把“桧扇”,斋宫的形象就大功告成了。
3 “尼姿”
这介绍的是贵族女子的出家人装束。
在几层深灰色的“袿”上套上法衣;;袈裟,手持念珠,将女性视逾生命的青丝斩落成“尼削”,也需要相当的觉悟吧,如图中的女三之宫(即三公主)。
4、壶装束
就是女性徒步外出或旅行时的装束。
或是将外衣披上,遮过额头,这叫“衣被き”(泷泽秀明饰演的源义经就曾以这种形象登场,令人十分惊艳);或是戴上“市女笠”,笠下垂着薄布遮住面孔,这层薄布即“虫垂れ”。
足缠“脚绊”,履草鞋。
5、舞乐装束
图为光源氏与头中将在赏红叶时舞的“青海波”,萌黄的袍子上装饰着青海波中的千鸟,下身着绘着波浪纹样的“下袭”,携螺钿千鸟的太刀。
头上的冠是倭舞所用之物。
6、丧服
服丧时着深灰色或铁灰色的服装,连房间内的用品也一律变更成这种色调。
与逝者关系的亲疏决定着衣服颜色的深浅浓淡,关系越深
的人丧服的颜色越浓。
图中光源氏失去紫之上时痛不欲生,身着近黑色的丧服。
7、出产
在宫中出产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女御也好皇后也罢都得回娘家待产。
其他的贵族女子是在府邸中另辟出一间产室,产妇及侍女们都着白衣,产室内也是白几帐、白屏风等清一色的白。
8、元服
即男子的成人式。
在仪式中将象征男孩子的“角发”解开,改成大人的发型,生平第一次戴上“冠”。
元服者被称为“冠者”,为他戴冠的人被称为“引入大臣(ひきぃれのぉとど)”,亦即“加冠役”,与女子裳着时的“腰结役”相同,都是成人式主角将来重要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