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健身舞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场舞发言稿

广场舞发言稿引言概述:恭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广场舞爱好者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关于广场舞的演讲。
广场舞作为一种融合了舞蹈、健身和娱乐的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爱慕和关注。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将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广场舞的魅力和好处。
一、广场舞的起源与发展1.1 广场舞的起源:广场舞起源于中国大陆的公共广场,最早是由一些退休的老年人在广场上跳舞而发展起来的。
1.2 广场舞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小范围传播到如今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广场舞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
1.3 广场舞的特点:广场舞以简单易学、舞步规范、动作优美为特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参预。
二、广场舞对身体健康的益处2.1 增强心肺功能:广场舞的舞蹈动作能够有效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肺活量。
2.2 改善身体柔韧性:广场舞中的舞步和舞姿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关节的灵便性。
2.3 促进血液循环:广场舞的舞蹈动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
三、广场舞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3.1 缓解压力:广场舞的活动氛围轻松愉快,可以匡助人们释放压力,舞蹈中的欢乐氛围能够让人们淡忘烦恼。
3.2 增强自信心:广场舞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人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舞技,增加自信心和自尊心。
3.3 促进社交交流:广场舞的活动通常是集体进行的,人们可以通过广场舞结识新朋友,增加社交圈子。
四、广场舞对社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4.1 增强社区凝结力:广场舞作为一种集体活动,能够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凝结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4.2 促进文化传承:广场舞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舞蹈展示,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3 提升城市形象:广场舞的表演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预和欣赏,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知名度。
五、广场舞的未来发展前景5.1 多样化的舞蹈风格:未来广场舞将会融合更多元化的舞蹈风格,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5.2 科技与广场舞的结合: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为广场舞带来更多的创新,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等。
广场舞现象分析

从“广场舞”问题来看这个时代的包容性广场舞方便、经济而且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平台,深受中老年群体欢迎。
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祭祀舞蹈,当然到底是不是这样,这是史学家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姑且信之。
而现代广场舞的兴起则得益于经济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场舞兼收并蓄各种舞蹈元素,另辟蹊径,逐步正名,使这个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舞蹈,向大众化、平民化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崭露头角,继而辐射到全国各大城市。
时至 21世纪初,广场舞成星火燎原之势,辐射到全国中小城市。
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后,全民健身之风盛行,广场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成为大批中老年群体的首选。
然而这种既健康又经济的运动是如何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呢?反对者给出的答案就是——扰民。
确实,广场舞需配合音乐开展,而时间又多放在早晚时分,因为没有相应配套的场地设施也导致了大批广场舞者不得不选择小区门口来开展活动,这样就造成了扰民,形成了矛盾,构成了冲突,在接连的新闻报道中,针对广场舞的反击包括高楼泼粪、鸣枪示威、放狗以及高音炮干扰等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可以看到盛怒之下的居民和追求健康与身心愉悦的大爷大妈们逐渐走向了对立的两面。
在我看来,针对广场舞突然爆发的舆论攻势跟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关,当媒体突然同时期大规模的报道广场舞所带来的问题与争议的时候,舆论就在此爆发开来并成功帮助那些大爷大妈们出现在了全国人民关注的视野中。
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讨论媒体,而是试图向更深层次来挖掘。
其实说起广场舞,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是流行在东北的秧歌,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一样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都一样属于大众参与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活泼热饶舞蹈形式而且主要流行在中老年人群当中,然而流行在东北的秧歌仍旧蓬勃地发展着壮大着传承着,而广场舞——这一实际上才刚刚兴起的艺术形式,却在一片批评反对的声音中逐渐走向群众的对立面。
当然并不是说秧歌没有扰民问题,也有,但是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舆论攻势。
糖豆广场舞解析

糖豆广场舞解析
糖豆广场舞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大陆的舞蹈形式,其特点是简单易学、
欢快活泼,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糖豆广场舞的流行源于其简单易
学的特点,同时也与中国老年人健身热潮的兴起有关。
下面将对糖豆
广场舞进行解析。
一、糖豆广场舞的起源
糖豆广场舞起源于中国大陆的广场文化,最初是一种老年人健身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糖豆广场舞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舞
蹈形式。
糖豆广场舞的名称来源于其舞蹈动作的简单性和欢快的节奏,让人联想到糖果和豆子。
二、糖豆广场舞的特点
1.简单易学:糖豆广场舞的舞蹈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2.欢快活泼:糖豆广场舞的音乐节奏欢快活泼,能够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
3.健身效果好:糖豆广场舞能够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提高心肺功
能,对身体健康有益。
4.社交性强:糖豆广场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形式,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交。
三、糖豆广场舞的发展
随着糖豆广场舞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参与糖豆广场舞。
同时,糖豆广场舞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糖豆广场舞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代表着中国老年人健身文化的兴起。
四、糖豆广场舞的未来
糖豆广场舞在未来仍将继续发展和创新,成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舞蹈形式。
同时,糖豆广场舞也将继续为中国老年人健身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糖豆广场舞是一种简单易学、欢快活泼的舞蹈形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随着其流行,糖豆广场舞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中国老年人健身文化的代表之一。
广场舞现状调研报告

广场舞现状调研报告广场舞越来越流行了,就像网上说的都已经流行到国外了,可见广场舞的喜爱程度已经越来越广了!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列》的颁发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乡广场和休闲地带逐渐增多,广场设施不断完善,这为“xxxx”的兴起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硬件设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xxxx”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下子在xxxx城乡火起来。
“xxxx”,又叫广场舞、广场健身舞、街边舞、自由舞,是流行于城乡,男女老少乐于参与的一种群众文体健身活动。
群众在这一文体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健身。
“xxxx”具有自发组织、自己参与、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广交朋友、老少皆宜的特点。
它对于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群众体质,促进邻里和谐、加深市民感情、培养文明健身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xxxx”是xxxx区镇(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背景下催生的一项群众文体活动,它展示了xxxx市民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随着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业余生活的质量,于是自发约定时间、地点,开展此项活动,“xxxx”活动已成常态。
“xxxx”是由“舞厅舞”演变而来。
舞蹈与体育都是运用肢体进行活动。
不同的是,舞蹈侧重用一定的肢体语言,表现一定的情绪。
体育健身则是通过运动,达到锻炼目的。
现在的“xxxx”却与舞厅里的交谊舞、现代舞与体育健身运动逐步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xxxx”更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
通过这一形式,既促进舞者身心的愉悦,又可增强体质。
参与跳“xxxx”市民的动机,可规纳为: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治疗疾病、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展示自我等方面。
“xxxx”活动的领队人员,大家称呼为“领队”、“队长”或“教练”,也有叫“老师”的。
xxxx城区“xxxx”的领队人员,基本上都是个人通过观看“xxxx”相关视频进行模仿掌握一些“xxxx”技能的。
有一部分参与过xxxx区文化馆“xxxx”的培训,但大多数没有参加过系统标准化的培训。
对于广场舞的调查报告

对于广场舞的调查报告广场舞调查报告引言广场舞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健身活动,充满了活力和活跃的节奏。
它已经成为中国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调查报告将对广场舞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参与人群、健康效益以及对社区的影响等方面。
1. 历史背景广场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
当时,广场上开始出现一些闲暇时间较多的中老年人,在音乐声中跳舞以娱乐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场舞逐渐发展为一种健身锻炼方式,并迅速流行起来。
2. 参与人群广场舞的参与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他们通常是退休的工人、公务员或家庭主妇。
广场舞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还提供了社交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享受到更多的社区乐趣。
3. 健康效益广场舞对参与者的健康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
首先,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体能和耐力。
其次,广场舞的舞蹈动作涵盖了头、颈、胸、腰、臀、腿等各个部位的活动,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广场舞能够改善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4. 社区影响广场舞不仅对参与者个人有益,还对整个社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广场舞活动的举办使得社区的空闲场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社区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广场舞增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此外,广场舞还激发了更多的社区健身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整个社区的生活质量。
5. 社会争议尽管广场舞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空间和噪音问题。
广场舞活动通常需要一片较大的空地,而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很难满足参与者的需求。
此外,有些广场舞参与者会因音量过大而引起噪音扰民,对身边居民造成困扰。
结论广场舞作为一种健身活动,已经成为中国社区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它对参与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社交互动机会。
然而,在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广场舞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些问题,如场地不足和噪音扰民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广场舞的潜力,为广大中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健康乐园。
关于广场舞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于广场舞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者:刘颖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近些年来,广场舞已经成了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欢的一种娱乐和休闲的方式,广场舞在人民群众娱乐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全民健身的新形式,广场舞在目前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广场舞;广场健身舞;全民健身广场舞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场舞的迅速发展使得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
广场舞自身不仅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身体健康的程度,同时也能够拓展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际范围,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
广场舞这种形式是近些年来才出现,并且发展迅速的一种健身娱乐方式,广场舞形式多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在丰富人民群众娱乐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场舞在当前发展中表现出来一些具体的特点。
笔者将对这些特点进行总结,并且对广场舞的未来发展作出一些展望。
一、当前我国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分析广场舞是一种以集体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舞蹈形式,广场舞能够充分的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广场舞的具体形式多样,有现代舞,民族舞等多种动作形式融合进来,能够给参与者带来积极的身心状態。
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它汲取了多种舞蹈如:健美操、秧歌舞、民族舞蹈、拉丁舞等舞蹈中的典型特点和动作,同时参与广场健身舞的人民群众又在不断地思考和锻炼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自娱自乐、自编自导的舞蹈动作和精神。
通过多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形式的轻快、简单、富有美感的舞姿步法。
广场舞蹈对于群众的舞姿和身体摆动情况没有硬性的要求,对舞蹈者的年龄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切从舞蹈者的兴趣出发,追求自由、平等、和谐、娱乐的舞蹈形式,对于舞蹈者的健康调节和体制的增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过广场舞扰民的情况也频频被媒体关注,在喜爱广场舞和受到广场舞者噪音扰民的群众中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甚至也有一些激烈的冲突发生。
国内外关于广场舞研究的现状概述

国内外关于广场舞研究的现状概述一、从广场舞的起源、定义和分类视角进行的研究。
大部分学者认为广场舞起源于民间舞蹈,是人们以舞蹈形式来表达内心情感,经过创新、发展和改编融入了街舞、拉丁舞等现代舞。
尽管广场舞源于民间舞有不同于民间舞,它有自己的特质和表现形式。
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舞蹈是广场舞之母,源于生活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欢庆、愉悦。
现代广场舞是人们余暇时为了健身、健心与交际;关于广场舞的概念,学术界目前没有达成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广场舞是在广场上跳的舞蹈,也有的学者认为广场舞并不是舞蹈的一个物种,它可以再任何一个开阔的空地上进行,它与舞台表演的舞蹈是有区别的;广场舞的分类学者们大致分为两类,原生态的广场舞是少数民族在节日里自发地表演。
如朔州的《踢鼓子秧歌》、创编的延安秧歌、绛州的《鼓舞》;在原生态基础上,根据民间舞蹈的素材加入现代元素及韵律形成现代广场舞。
如《凤凰传奇》、《花儿朵朵》、晋城快板舞《夸晋城》,其中无不从慢三到快四,还有即兴单人领舞表演等,形式多样。
二、从文化视角对广场舞的研究。
大部分学者认为广场舞起源于人们生活并回归人们生活是一种群众文化,其氛围比较浓郁,影响和带动社会走向文明,有的学者认为广场舞是城镇文化建设的民心工程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有推动、促进、检验的作用。
在肯定广场舞积极的同时,也有的学者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场地、经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在国内检索的文献来看,从文化角度对广场舞的研究限于从本国出发认为广场舞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对社会文化构建起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从东西方群众体育文化对比研究,从中借鉴西方现存较好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和经验来反观我国群众体育文化中广场舞的发展,从而使其健康发展。
三、部分地区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其中选取了云南、白城、南平、宁波、苏州、黄山、吉首、襄阳、淄博、太原等十几个城市作为个案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广场舞健身者的性别、年龄结构、职业情况、文化程度、参与途径、已锻炼年限、主要内容、参与动机、健身效果、开始练习时间、持续时间、活动频率、指导教师情况、场地设施、运行管理、影响广场舞开展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广场舞的历史和发展

广场舞的历史和发展广场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其特点是简单易学、起劲有趣、适合所有年龄层,因此备受欢迎。
广场舞最早的起源地是美国,之后传入欧洲,再通过香港传入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的广场舞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由企业、部队、学校等大型集体在广场上跳的舞蹈。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广场舞才走进民间,变成了通俗文化的一部分。
广场舞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相关。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常消费也随之增加。
与此同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提高,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中。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场舞也变成了一种社交活动,有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随着广场舞的活跃度上升,一些业余团体也开始成立。
它们在公园、广场等场所中开展活动,吸引了大量跳舞者加入。
许多中老年人、年轻人以及儿童都开始热衷于广场舞。
在广场舞的发展过程中,舞蹈风格不断丰富和变化。
最初的广场舞以欧美流行的音乐为主,舞蹈动作也比较单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场舞开始加入中国传统音乐、民族元素和各种节日主题,使得舞蹈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
比如,蒙古舞、藏族舞、广东“踩高跷”以及一些时尚的拉丁舞蹈等都成为了广场舞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广场舞不仅在舞蹈形式上丰富多样,也在舞蹈社群的组织方式上打破了过去的界限。
广场舞的跳舞人群由早期的企业单位转变为由社区、市民文化馆等组织引领的群体,在广场和公园中开展活动。
随着跳舞者的共同爱好,交流变得更加紧密。
各种舞种的爱好者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几乎每个城市或者乡村的广场上,都有对广场舞热衷者的团体活动。
然而,广场舞也有一些负面问题,比如噪音污染、对其他广场使用者造成困扰、聚集地过多等。
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广场舞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各地政府对广场舞团体的引导和管理。
未来,广场舞的发展方向会变得更加多样化,需要共同努力以解决其潜在问题,从而实现音乐、舞蹈和社交的最佳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场健身舞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北京奥运会在中国的顺利召开,大大提高了人们积
极参与锻炼的意识。在群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健身形式如雨后春
笋般出现了。尤其是广场健身舞,在很大程度上对丰富人们的业余
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广场健身舞有着很大的发展前
景。
关键词:广场健身舞;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
17-0119-01
在群众文化中,广场健身舞有着独特的健身方式以及广泛的群众
基础。广场健身舞的迅速发展使群众加强锻炼的热情也在逐渐增
高。随着广场健身舞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越来越具有鲜明的开
放性、个体性和激进性的特点,追求不断超越和力量之美。那么,
我国广场健身舞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广场健身舞的发展现状
广场健身舞是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体的锻炼形式。它是一种具
有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多是以集体舞为主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广
场健身舞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息,浓厚的民间韵味,来自民间,又回
归于群众。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它汲取了多种舞蹈如:健美操、
秧歌舞、民族舞蹈、拉丁舞等舞蹈中的典型特点和动作,同时参与
广场健身舞的人民群众又在不断地思考和锻炼过程中,融入了一部
分自娱自乐、自编自导的舞蹈动作和精神。通过多方面的结合形成
了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形式的轻快、简单、富有美感的舞姿步
法。广场舞蹈对于群众的舞姿和身体摆动情况没有硬性的要求,对
舞蹈者的年龄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切从舞蹈者的兴趣出发,追求
自由、平等、和谐、娱乐的舞蹈形式,对于舞蹈者的健康调节和体
制的增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广场健身舞的发展趋势
(一)广场健身舞形式多样化,群众的兴趣增高
随着广场健身舞的发展,广场健身舞形式必定会趋于多样化,而
且群众的兴趣也会也来越高。随着我国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积极地开
展多种多样的广场健身舞的艺术形式,可大大提高群众对广场健身
舞的兴趣。这种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从社区居民的身
体素质和兴趣要求出发,引进多种艺术形式,在提高人们兴趣的基
础上,更好的促进广场健身舞的建设。积极引进多种广场健身舞形
式,如:瑜伽、跆拳道、健美操、街舞、秧歌等多种健身舞的艺术
项目,丰富广场健身舞的形式,可培养群众对广场健身舞的兴趣。
(二)广场健身舞的管理更规范
目前广场健身舞的组织、管理中的很多艺术形式的状态还停留在
群众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阶段上,并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组
织和安排,也没有安排固定的编排时间,秩序难免会发生混乱。因
此,安排专业管理人员,制定群众文化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好广场
健身舞队伍的活动,以促进其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在管理中,可以
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改革用人制度,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的开展各种舞蹈竞赛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性
和积极性,并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文化部门制定出一系列考评奖
励措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广场健身舞的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使之能更大限度的推动我国新时期的舞蹈文化。
(三)建立具有审美感知的广场健身舞队伍
广场健身舞的发展的关键是在于人。要加强群众广场健身舞队伍
的建设,在对群众的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以群众为本”,从群众
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注重群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开展丰富多
彩的文艺活动,使群众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文化教师
要注重教学的情感体验,让群众在广场健身舞的学习中形成审美的
感知,使群众通过文化艺术熏陶来领略艺术和文化的意境,这样才
能提高群众对于广场健身舞审美能力的有效性。文化本身就与“美”
结下不解之缘,古人对艺术的表现标准定位为物我的融合,这不无
道理,只有群众自己融入其中,才能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才能建
立高素质的群众广场健身舞的文化队伍。
(四)广场健身舞将有效的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
随着广场健身舞的发展,用于广场健身舞建设的资金必将得到更
大的投入,提高群众对于广场健身舞的艺术水平,适当聘请专业文
化艺术教师到各个文化点有计划地传授文化艺术的知识,通过结合
时代精神,创编一些本土艺术节目和吸收国内外的优秀艺术表现形
式。当然,广场健身舞的授课应该也不会朝着特别专业化的方向发
展,但将会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易于群众掌握,而
且将会融入一定的风土人情,有效的表达出群众的情感,有效的推
动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结语
广场健身舞是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双重变化所引发的特殊的文
化现象,随着走向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速,广场健身舞将会沿着继
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同时又将以崭新的姿态,在
人们的美好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玉.广场舞蹈作用力之初探[j].黄河之声,2009(24):
103.
[2]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
2010(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