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方言

合集下载

天水的方言——精选推荐

天水的方言——精选推荐

天⽔的⽅⾔
天⽔⼈把青蛙叫:乃河马。

天⽔⼈把蝌蚪叫:河马孤独。

 天⽔⼈把游泳叫:打彪⽔。

天⽔⼈把恶⼼叫:潮忍。

 天⽔⼈把脚踝叫:觉把⾻。

 天⽔⼈把屁股叫:沟⼦。

天⽔⼈把傻⽠叫:⽠娃、⽠⽪。

天⽔⼈把胸脯叫:康⼦。

 天⽔⼈把聊天叫:⽚传。

 天⽔⼈把打架叫:打捶。

 天⽔⼈把漂亮叫:⼼疼、赞进。

天⽔⼈把舒适叫:窝也。

天⽔⼈把⼲什么叫:组撒着哩。

天⽔⼈把有本事叫:攒劲。

天⽔⼈把⽔太凉了叫:渗⼈。

天⽔⼈把细⼩的脏物叫:扎扎。

天⽔⼈把锄头叫:镢头。

 天⽔⼈把⽿朵叫:⽿⽠。

天⽔⼈把肩膀叫:甲固。

天⽔⼈把散步叫:溜达。

天⽔张家川⼈把昨天叫:夜来⾼
天⽔⼈把哪⾥叫:啊答。

天⽔张家川⼈把去年叫:年始⾼
 天⽔⼈把眼泪叫:碾绿。

天⽔⼈把这么叫:⼦⽬。

天⽔⼈把腋窝叫:锅糟洼
天⽔⼈话形容⼈胆⼤⽤:冷怂。

 天⽔⼈话形容⼈调⽪⽤:⽇碾。

天⽔⼈话形容⼈笨⽤:梦怂。

 天⽔⼈话形容⼈厉害⽤:捞到。

 天⽔⼈话形容⼈软弱⽤:蔫怂。

天⽔⼈把那⼉叫五⼤,把裤⼦叫铺⼦。

把不知道叫晓不⼏。

事情完了叫哈⽼。

下来叫哈来。

把什么叫撒,把什么事说成杂来。

天⽔张家川⼈的⽅⾔:把蚂蚁叫⿇⿇胡,把蜘蛛叫⾛⾛,把你叫捏,不知道叫带都,把骗⼦叫⽇弄三,把流氓叫⼆流⼦,把擀⾯杖叫杆长,舀⽔的瓢叫马⼗。

最基本的靖远方言

最基本的靖远方言

最基本的靖远方言
靖远有一种棉衣叫裹土;有一种大伯叫大大;有一种你好叫你好着泥们昂;有一种丢了叫仨掉;有一种逛叫浪走;有一种鞋叫孩;有一种被子叫币儿;有一种去你的叫气球子;有一种起身干活叫动弹;有一种待不住叫仔澡;有一种帅气叫攒劲;有一种脖子叫坂京;有一种屁股叫勾子有一种小偷叫贼娃子有一种讲话叫骈传有一种没事叫不揍是啥有一种干活时间长叫歪的很有一种乱.脏叫木囊有一种东西乱放叫诿囊有一种心烦叫屋续人有一种讨厌叫日念有一种快点叫两蛤啥有一种额头叫奈鲁子有一种很适合叫沃业有一种爱哭的人叫须皮胎有一种记性不好叫备扇有一种胸脯叫慷子有一种聊天叫片传、(女:倒残话) 有一种小气叫搜皮有一种拐湾没角叫绕五子有一种很固执的人叫酱坂劲有一种咸叫含有一种笨弹叫楚谜有一种流氓叫二溜子有一种无赖叫死皮有一种收入叫光阴。

甘肃礼县方言同音字汇

甘肃礼县方言同音字汇

1 声母 三 十个 .包 含零 声母 在 内 .
P 布 巴玻 P 步颇 怕 m 磨 马 门 f 冯 费 飞
n难 蓝 尼 s 师 涛 丝 l 连邻 亮 梨
z v
”代 表 例 字 字 下 加 “ ” 表 示 白读 音 、字 下 一
闻 为 玩
加 “ ”表 示 文 读 音 。 “ ”表 示 新 派 发 音 . 二 新 “ ”表 示 老 派发 音 同音 字 汇 的排 列 以本 方 言 的 老 韵 母 为序 ,同一韵 母 以声母 为序 .同一声 母 中以声 调 为 序

[1 2 ]知蜘 汁质 秩职 织 [4 2 】只执 [5 5 】制 智滞 雉 致 稚 置治 掷炙 口呆, 不灵活 [1 2 】尺 吃 嗤 痴 [4 2 】池 驰 持 弛 直 植 值 殖 侄 姬
『2 5 1赤 耻 斥
丕胆 竿 含 a 当 桑棒 D 3 根 庚 温翁 横 日
i 减检 连 廉 丕 il a 3讲 良养 i林 邻灵心新 星紧 q
肆 寺 示事 视试 士仕 似柿 嗜市侍 恃 巳俟 祀
Z 『 1口 拟声词,表示速度很快,一般用来形容鱼。 21
£ 介 矮 德 革 册 i 滴 姐 接 铁 盖 £ 3 保 桃 袄 烧 饱 e 摘 北 百倍 妹 i a J 丑 沤 } 收
D 二耳 儿 H . I
i 交表 咬要 0 u i 贵 未 国 e桂 ju 流 幼 a绿
石蚀 [2 5 ]豕 [5 5 ]逝 世誓 饰势
n [1 2 ]录鹿 陆虏 禄碌 逯 『4 炉卢芦 ~ 2】 苇颅庐~ 山鲈
奴 [2 5 ]努 鲁 卤戮 油 [5 5 ]路 露~ 水,自~ 鹭 怒 口弄; 赂
[1 2】旦

甘肃陇西方言古语词考释十五则

甘肃陇西方言古语词考释十五则

甘肃陇西方言古语词考释十五则
甘肃陇西方言古语词考释十五则,是指对陇西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释的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陇西方言的古语词,以便提高方言研究的水平,加深对甘肃陇西方言的了解。

具体而言,甘肃陇西方言古语词考释十五则主要包括:
一、对它们的原意和语义进行解释;
二、根据它们在文字中的使用情况来解释它们的含义;
三、界定它们的语义范围;
四、通过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来解释它们的含义;
五、将它们与现代语言系统中的同义词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六、通过语义分析来了解它们的含义;
七、对它们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以确定它们的用法;
八、从它们的发展趋势来解释它们的含义;
九、以古语词为例,解释其他词语的含义;
十、考察它们的文化意义;
十一、结合其他方言或语言,以比较它们的语义特征;
十二、考察它们与其它词汇之间的联系;
十三、探究它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
十四、考察它们在古典文献中的出现情况;
十五、比较它们在不同时期的语义变化。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
甘肃方言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who,what和which。

1. “谁”类:
甘肃方言中,“谁”通常表示人的疑问代词。

在不同的方言中,表达方式略有差异。

在兰州方言中,“谁”用“shi”,其它方言中可能会用“shui”或者“shen”。

例句:
你们去哪儿了?-- 谁明天会去?(兰州方言)
你们去哪?-- 谁明天会去?(其他方言)
例句:
他在做什么?-- 是干啥呢?(兰州方言)
他在做什么?-- 是搞神马呢?(甘南方言)
甘肃方言中,使用“哪个”来表示疑问代词“which”。

这个代词可以用于人和物,并且在不同方言中的发音和用法也有所区别。

甘肃天水方言中的“把”字句

甘肃天水方言中的“把”字句

甘肃天水方言中的“把”字句本文通过对普通话和甘肃天水方言中“把”字句的比较,较全面地展现出二者之间的异同,并总结归纳出了天水方言中“把”字句的用法及规律。

标签:天水方言“把”字句句法特点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接关中,西通兰州,南控巴蜀,北依陇东,是甘肃省省辖市。

天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北次方言的秦陇语片。

普通话中的“把”字句就是用介词“把”将动词的支配、关涉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一般都具有一种处置作用。

普通话中运用“把”字句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如动词要有“处置”义,“把”字引介的对象必须确指,动词不能只用一个光杆动词,动词前一般不能加否定词、助动词等。

天水方言中“把”字句的运用则广泛、自由得多,也就是说,天水方言中的“把”字句基本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天水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中“把”字句的用法外,还有一些普通话中不存在的用法。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天水方言与普通话中“把”字句的异同,全面探求天水方言中“把”字句的用法及规律。

(文中带“△”的句子为与普通话“把”字句相对应的天水方言“把”字句。

)一、关于“把”字句中“把”字后面的名词普通话中,“‘把’字句中‘把’字后的名词所指事物是有定的、已知的,或见于上文,或可以意会。

前面常加‘这、那’或其他限制性的修饰语。

”①例如:(1)你把我的书拿来。

△你把我的书哈来。

(2)他把两本书都看完了。

△他把两本书都看完了。

(3)你把这本书借给他。

△你把载本书借给他。

(4)谁把这么大的包放在这儿了?△谁个把这么大的包放着吱塔了?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把”字句中关于“把”字后面的名词必须是确指的之一用法,天水方言与普通话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在天水方言中,“把”字后面也可以跟不确指的事物名词。

例如:(5)你带上一支笔去吧。

△你把一支笔哈上去吧。

(6)他在我家吃了一顿饭就走了。

△他在我屋里把一顿饭吃了就走了。

(7)真是羞死人了!△真个把人羞死了!(8)二哥丢了一本书。

甘肃庆阳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甘肃庆阳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一、庆阳话里与普通话里调类基本一致,但也有一部分不一致。

比如庆阳话里的“胞、峰”是阳平字,“妈、汪”是上声字,“滇、颇”是去声字,但在普通话中,它们都是阴平字。

这类不合规律的例外字也有400来个,庆阳地区人运用声调对应规律时要注意它们。

二、调值与普通话不同。

庆阳地区方言调值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没有曲折调;第二,有两个降调;第三,各调值的高度均比普通话低,升降幅度比普通话小。

声调显得比较平板,没有普通话声调的明显的抑扬顿挫。

三、调类、调值比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55高平调35中升调214降升调51全降调庆阳话441?降拖调35中升调31中降调44半高平调兰州话31 53 442 13重庆话44 21 42 214庆阳方音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及规律庆阳方音声调与普通话声调一样,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但同普通话调值相比较差异非常大。

即:方言的阴平是降拖调,阳平是中升调,上声是中降调,去声是半高平调,因此,庆阳人学习普通话最大的障碍是声调读不准。

庆阳人学习普通话,应按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的对应关系去类推。

因为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较大,因此要努力读准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尤其是上声调。

因方言里没有曲折调,学起来困难较大,需用心去学。

其他可以参考自己方言的调值,庆阳的去声调值是44,接近55,可以参照着去学习普通话阳平调值。

庆阳的阳平与普通话一致,庆阳的上声调值是中降调,庆阳人也可以利用它去学习普通话调值的高降调。

四、古入声字的归并:在六、七百个古入声字中,庆阳地区方言与普通话归并不一致。

普通话是“入声四派”,其中派入去声的占40%,派人阳平的约占31%,派入阴平的字约占21%,派入上声的只有7—8%。

陇东话的情况则大不相同。

派入阴平的最多,约占66.5%,派入阳平的次之,约占22%,派入上声的最少,总共占11.5%。

在六、七百个古入声字中,庆阳地区方言与普通话归并不一致的字有400个,占一半以上。

兰州方言研究概述

兰州方言研究概述

2、文学作品:许多文学作品都运用了兰州方言,以突出地方特色。例如, 贾平凹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就巧妙地运用了陕西方言,展现了黄土高原独特的 文化韵味。同样,兰州籍作家也常常在作品中运用兰州方言,如叶舟的诗歌和小 说。
3、影视节目:在影视节目中,运用方言可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如《武林外传》、《疯狂的石头》等都采用了西北方言, 为作品增色不少。其中,兰州方言的使用也起到了丰富影视语言的作用。
特点
1、语音特点:兰州方言的语音特点包括入声字的发音较为短促,舌头音和 齿间音较多,且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古全浊声母在兰州方言中基本清化,而古 次清声母则保留了部分浊音。
2、词汇特点:兰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其中涵盖了许多西北地区的特色词汇, 如“唂酱”(样子)、“谝传”(说话)、“麻搭”(麻烦)等。此外,兰州方 言中还保留了一些古语词汇,如“嘹扎”(好极了)、“唃气”(空气)等。
兰州方目录
02 背景 04 应用
引言
方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反映了 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兰州方言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 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研究兰州方言,有助于深入了解 西北地区的社会文化风貌,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2、跨文化交流:在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兰州方言也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 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将兰州方言的故事、歌曲、 影视作品等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兰州方言的文化内涵。
3、学术研究:随着对西北地区文化的和研究越来越多,兰州方言也成为了 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学者们可以从历史、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兰州方言 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地区形成了代表着特定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方言。

方言的产生,丰富了语言多样性,但同时方言间的隔阂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特别是当前甘肃各地方言众多的现状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极不适应,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交际。

为此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已成为当务之急。

早在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的推普工作进行了规范。

但就目前推普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很多认识和见解及工作方法并不利于推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前不久在甘肃也曾开展了推广普通话系列宣传周活动,但效果不明显。

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们缺乏对方言和普通话差异性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媒体宣传等方面没有侧重点和针对性,缺乏通俗明了的宣传手段,难以实现普通话与方言的不断融合,达到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目的。

因此,明确甘肃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已成为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工作。

本人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对甘肃方言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着重就甘肃方言与普通话的一些显著差异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甘肃方言从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

在生产生活中,各地又分化产生出了各自的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言区,分别是甘南地区方言、临夏地区方言、天水张家川方言、河西地区方言、平凉地区方言、兰州地区方言。

这些方言虽然都属于甘肃方言的范畴,但从各方言代表点的情况看,其内部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甘肃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在语音上的差异表现得最为突出。

语音上的差异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即口语方面),甘肃方言也不例外,它在声母、韵母、音调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声母
甘肃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零声母字比普通话少。

普通话四呼中都有零声母字。

尽管实际发音时,这些零声母音节开头常带有一定的摩擦,但这种摩擦音比较轻微,有时明显,有时不太明显,所以声母位置是个“虚位”。

甘肃方言将普通话的一部分零声母字读成了有辅音声母的字。

大致情况如下:①不少地方将开口呼零声母字前加上了声母n或ng。

例如:“安”、“挨”、“傲”、“恩”、“欧”等字,在甘肃临夏、平凉、庆阳等地加上了n声母,而在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则加上了ng声母。

还有其他特殊情况,如甘谷人读“爱”、“额”等字,前边加上g声母,兰州人在读“饿”字时加上了v(唇齿浊擦音)声母。

②合口呼零声母字,如“我”、“文”、“屋”、“歪”、“忘”、“翁”等字,几乎在甘肃所有地区都将音节开头的音读作唇齿浊擦音v。

2、舌尖鼻音与边音混读。

普通话中舌尖浊鼻音n与舌尖浊边音l,二者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但发音方法有别。

n是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腔流出,l是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流出。

甘肃方言中这两个声母有混读现象。

大体上分为两类情况:①全部混读。

如兰州话中n、l是两个自由变体,“男、农、怒、牛”与“兰、龙、路、刘”两组的声母n和l随便读,不受条件限制,没有辨别意义的作用。

②部分相混。

如定西、天水等地,这两个声母在与齐齿呼韵母相拼合时,分而不混,加“牛”、“刘”不相混;其他情况下相混。

其中大都是将n声母字读作l声母字,如定西话、天水话等。

也有将l声母字读作n声母字的情况,如武都话。

3、zh组声母读音比较特殊。

普通话以舌尖后音zh、ch、sh、r为声母的字,在甘肃方言中的读音比较复杂。

可以归为两大类。

①甘肃不少地区,如定西、天水、武都、平凉、庆阳、酒泉等地,将—部分zh、ch、sh声母的开口呼韵母字,读作相应的z、c、s声母的字。

如将“枝”、“抄”、“是”的声母分别读成z、c、s。

但“知”、“超”、“世”等字的声母仍读作zh、ch、sh。

②zh组的合口呼韵母字,在甘肃方言中读音纷杂而特殊。

例如,“猪”、“出”、“书”、“如”这4个字的声母,在张掖话中分别读作g、k、f、v。

在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则把前三个字的声母分别读作舌叶音[t∫、t∫…、∫]。

4、普通话j组声母的—部分字在甘肃方言中读作z组或g组声母字。

普通话舌面音声母j、q、x的出现是语音史上比较晚的事,它是从z、c、s和g、k、h两组中分化出来的。

分化的条件是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的字。

甘肃靖远、景泰等地z组声母尚未分化,“鸡”、“举”等字声母为z,“七”、“取”等字的声母为c,“洗”、“虚”等字的声母为s。

兰州、天水、平凉等地亦没有g组声母演变分化的遗迹,如“街”、“腔”、“鞋”三字的声母仍为g、k、h。

5、将—部分不送气音读作了送气音。

普通话塞音、塞擦音中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立:b—p d—tg—k j—q zh—ch z—c。

甘肃天水、平凉、武都等地方音将—部分不送气音的字读作送气音字。

例如:“病”、“动”、“跪”、“净”、“赵”、“在”等字的声母分别读为送气音p、t、k、q、ch、c。

二、韵母
1、鼻音韵尾趋于简化和消失。

普通话的两套鼻音尾韵母,在甘肃话中大多分不清楚,混读为一套,甚至丢失鼻音韵尾,成为鼻化韵。

甘肃大多数地区是把后鼻尾韵读成前鼻尾韵。

例如:兰州话把eng、ing、ong、iong这几个后鼻尾韵混同于相应的前鼻尾韵,于是“崩”和“奔”
不分、“精”和“金”不分、“共”和“棍”不分、“穷”和“群”不分。

也有把前鼻尾韵读作后鼻尾韵的,例如:武威话把an、ian、uan、üan、en、in、uen、ün这些前鼻尾韵读作相应的后鼻尾韵,于是,“班”和“帮”、“烟”和“秧”、“玩”和“王”、“跟”和“耕”、“今”和“京”、“春”和“冲”、“熏”和“凶”等不分。

在甘肃方言中将“鼻尾音”发成“鼻化音”,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鼻尾音是指音节中的鼻音韵尾,它是跟在元音后边,它前边的元音在发音的主要过程中,并不携带鼻音,只是在元音和韵尾相接的时候才有一个短暂的带鼻音色彩的阶段。

而鼻化音是在元音发音的整个过程中,软腭都是下垂的,口腔、鼻腔同时有气流呼出。

甘肃话往往发鼻韵母时,整个元音鼻化,并丢失韵尾,即末尾口腔没有闭塞阶段。

例如:兰州话将ɑn、in、un、ün这组前鼻尾韵读作鼻化韵[ε、iε、uε、yε],将ng、ing、ung这组后鼻尾韵读作鼻化韵[ 、iɑ、uɑ]。

2、复韵母的舌位动程不足。

构成复韵母的复元音在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都有变化。

这种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等滑动变化过程,就是“动程”。

甘肃方音复韵母大都舌位动程不足。

有两种情况:—种是将复元音读作单元音,没有动程,常常将复元音韵母读作单元音韵母。

如部分地区将“楼”、“谋”等字的韵母“ou”读作“u”,“多”、“落”等字的韵母“uo”读作“e”。

另一种情况是将韵腹舌位读得过高,整个复韵母舌位高低起伏不大,动程明显不足。

如,定西、天水一些地方将“白”、“外”等字的韵母“i”、“ui”读作“ei”、“uei”。

3、将普通话的—部分圆唇音读作了不圆唇音。

甘肃话把普通话o韵母的字,全部读成了e韵母,例如“播”、“馍”等字的韵母。

o和e都是舌面后半高元音,区别在于o是圆唇音,e是不圆唇音。

4、n、l声母后有uei韵母,而无ei韵母。

普通话声母n、l后有ei韵母,而没有uei韵母,而甘肃方言恰好相反,n、l声母后有uei韵母无ei韵母。

例如:“雷”、“擂”、“泪”、“累”、“类”、“内”等字的韵母都是uei。

5、“儿”、“耳”、“二”读音与普通话有别。

“儿”、“耳”、“二”等字在普通话中是零声母字,读卷舌元音er。

这些字在甘肃方言中一般也是零声母字,但有些地区读音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临夏地区读ei,定西、天水一些地区读作“ê[ε]”。

中图分类H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