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基于文化认同的广西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文化认同的广西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构建研究【摘要】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社区参与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在生态旅游场域中基于文化认同的社区参与模式形成的复杂过程,从而构建一个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型。
【关键词】文化认同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一、中外研究综述社区参与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Community Participationin Tourism Development)的简称。
在国外,社区参与理论主要由墨菲在20世纪80年代所倡导,随之,西方学者将社区参与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规划方法纳入研究视野。
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首次提到了社区参与生态与文化旅游的概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再次定义生态旅游,指出了它的两个重要内涵,即“负责任”的旅游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的旅游。
2002年联合国“生态旅游年”,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持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会议提出“要使地方社区成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在国外学者所做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试图设计出有效的手段来鼓励居民参与旅游规划过程以及如何使当地旅游持续发展与社区持续受益得到平衡。
在社区参与旅游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则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问题展开论述,有些研究方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以分析我国的相关问题。
我国学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寻找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着手研究旅游和目的地社区间的互动关系,从社区参与角度来思考旅游开发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失衡,寻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保继刚、孙九霞将社区参与定义为: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体现社区对旅游发展的责任和对发展成果的分享。
如何使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这一不可或缺的机制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良性运行,国内学者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视角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与论证,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认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要进行全方位参与,才能分享旅游带来的各种利益,才能有助于生态旅游的成功。
基于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培训研究——以河北白洋淀王家寨村为例

20 12年 6月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Vo .2 1 7 NO.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EB OURNAL ORE T EIJ OF F S RY AND ORCHARD RES EAR CH
J n 2 0 12 u .
文章 编 号 : 0 7— 9 1 2 1 )2— 2 4— 5 10 4 6 (0 2 0 0 2 0
源 也将 受到威 胁 。但 自然保 护 区周边 社 区大 多为 乡 村 社 区 , 民综合 素质相 对偏 低 , 致在 生态 旅游 发 居 导 展 过程 中社 区参 与层 次 较 低 , 形 造 成社 区及 其 居 无 民 的相 关利 益受损 且 没有得 到应 有 的重视 ,低水 平 “
社 区参与 到其 中 , 过 发 展 旅 游 为 当地 居 民增 加 经 通 济收 益 , 其 支持保 护环 境与 资源 , 使 减轻 自然保 护 区
Ab ta t sr c :A u sin ar u v ywa o d ce tt eW a g z a o q e to n ies r e sc n u t da h n ja h i mmu i fB ia g i i c n t o ay n d— y
a e l nd Na ur s r e,a n e a p e a he sa itca a yssr v a e ha ti r a l n W ta t e Re e v sa x m l nd t t ts i n l i e e ls t ti sg e ty n c s a y t c ndu t c t urs t ani g a o g he r sde s of t i o e e s r o o c e o o im r i n m n t e i nt h s c mm u t . Fur he niy t r c ombi e wih t nt r e nd t he i e viw wih e po e t t r s nd n s, t i r il d s us e t t ani g a ge , h s a tce i c s s he r i n t r t
西部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的社区参与研究

一
、
弓l 言
结 构 的特 殊 性 ( 括 新 的 生 物 群 落 及特 殊 的 用 地 结 包
构 )具 有 独特 的网络 层 次结 构 ( ; 旅游交 通 网 、 通讯 网 、
西部 地 区动植 物 资源 类 型丰 富 , 数 民族 文 化旅 少
游 资源 富足 , 是我 国发 展生 态 旅游 最理 想 的地 方 。过
旅 游生 态环 境 系统 的 关键 所 在 。
石 [ 文 针对 西 部地 区旅 游生 态环 境 系统维 护 的社 1本 ] 区参与 问题 进行 了 探讨 和研 究 。
二、 旅游 区生 态环境系统 的构成及特征 [ ]
( ) 游 区生态 环境 系统 的 构成 一 旅 旅 游 区 的生 态 环 境系 统 是 一 个 新 的 特 殊 生 态 系
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 较严 重破坏 , 而社区居 民参与维护 旅游生态 环境 系统的积极性未 被充分调动起来 。 为此 , 应坚持社 区居 民受益原则 , 采用股份 制完善利益分配方式 ; 提高管 理层 的社 区参 与意识 , 拓展社 区参与途 径 ; 采取措 施 实现社 区“ 的发 人 展” 及社 区参 与层次 的提高等 , 使社区居 民积极参与到 旅游 生态环境 系统维 护中。 [ 关键词 ] 区参与; 社 旅游 生态环境系统 ; 维护 ; 西部地 区 [ 中圉分类号 ] 5 2 F 9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0 0 2 0 )40 5 一4 1 0 — 8 ( 0 60 — 4 9o 6
居 民 的有 效 参 与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说 是 社 区旅 游 发 展成 败 的 决定 性 因 素之 一 , 如 Mup y所 指 出的 正 rh 那 样 ,要 在社 区 内开 展 旅游业 , “ 传统 产 业 的东 道主 必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周丽娜 王淑娟 邢志勤 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郭欣欣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摘要:河北省太行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既是革命老区又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搞好其生态旅游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陈述了发展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必要性,又分析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从区域合作、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挖掘内涵等四方面给出了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期望本地区能够使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经济进步。
关键词: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必要性;经济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450-02河北省太行山区域位于河北省西部,内辖河北省的25个县(市、区),面积占全省的16.4%,总人口占全省的13.4%,是我省自然资源的富集地和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地位。
太行山区自古至今一直是各种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交流和碰撞的热点地区,从而留下了各种文化交流、汇集和融合的记载和痕迹,也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旅游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搞好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于当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将会作出重大贡献。
一、河北太行山区发展生态旅游必要性1.旅游资源丰富该区域内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间穿插分布,山势巍峨险峻,山区冲沟发育,河流横切山地,形成东西向的峡谷,因此有“太行八陉“之说。
太行山区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由于地形、海拔变化,使得太行山东麓海拔七百米以上形成多雨带,所以那里空气湿润,降水丰沛,植被也比较繁茂。
而丘陵台地区则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大多是荒山秃岭,而在海拔高于一千五百米的山地剥离地面,则发育有亚高山草甸。
不同地理特征所呈现的山水风光,植被群落,加上特定的人文资源,造就了河北太行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对旅游社区参与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

特点 : 具有一定范 围的社 区地域 ; 具有独特的社区文化 ; 具 有优美迷人的社区环境 ; 具有合理高效的社 区结构L 。旅 2 J 游社区是景区生态 环境 维护 的地域载体 , 同时也是被激励 主体生存 的空间 , 加之景 区生态环境 自身的外部性和资源 的公共性 , 因而旅游社区会对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发生全方 位 的影响 , 将会 有 效 防止 在生 态 环境 建设 方 面 “ 府 失 政 灵” 和“ 市场失灵 ” 情境发生 。 旅游社区作 为资源拥有 者与使用者的双重角色 , 他们
、
旅游社 区的含 义
千万不要 忽视 了当地人在旅游环境保护 中的作用 , 不要以 为 当地人没有做出什么贡 献 J 。这 充分说 明旅游社 区参
与生态建设 是有价值 的。 1旅游社 区参 与生态 环境建设 有利 于景区生态 系统 . 安全和旅游业 的可 持续发展 。旅游社 区生态 环境建设是
一
旅游社区是在旅游地基 础上通过 旅游经济 内驱力 引
起人 口结 构 及 人 口特 征 等 变 化 的一 种 社 区 形 态 。 这 些 变
化包括显性变化和隐性变 化。显 性变 化主要指 的是 由人
口和生产要 素的集 聚和分散等 引致 的社 区形态的变化 , 隐
性变化包括居 民专职旅游化 、 区功能、 社 公共服务 、 社会心
作 者简 介 : 金 凤 ( 9 8一) , 学 硕 士 , 鸡 文理 学 院旅 游 管理 专 业 教 师 , 究 方 向 : 张 17 女 理 宝 研 区域 旅 游 规 划与 管 理 、 态旅 游 研 究 . 生 ①“ 政府失灵” 是指政府 由于对非公共物 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 曲、 市场秩 序紊乱 , 由于对公共 物品配 置的非 或 公开 、 非公平和j 公正行为 , E 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生态旅游评估研究

· 封面文章 ·编者按: 可持续发展强调自然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平衡共同进步,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有效工具和措施,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被广泛开展。
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已由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形式发展至结合具体自然保护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现状。
在生态文明、乡村旅游振兴和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使生态旅游发展有了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
为了对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学术研究进行科学总结并提出相关研究方向的建议,《环境保护科学》编辑部特向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毋茜博士团队发起“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内容的约稿,以期通过针对国内生态旅游评估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把握其研究前沿、热点、演化路径和未来趋势提供借鉴。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生态旅游评估研究分析毋 茜1,2(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际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2.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教育中心,海南 三亚 572022)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刊载的生态旅游评估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
通过对近20年生态旅游评估领域中的发刊量、科研合作、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分析,绘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知识图谱。
结果表明,生态旅游评估的研究主体和机构呈现出关联性弱的特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自然保护区等高频词具有强关联性;研究方向和角度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研究指出,生态旅游研究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原则;未来对生态旅游者,及消费、体验将成为研究趋势;此外,需要加强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
关键词: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评估;CiteSpace;可视化中图分类号: X32;F592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2010016 Analysis of ecotourism assessment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CiteSspaceWU Xi1,2(1. International College,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China;2. MTA Education Center,Hai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Sanya 572022,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ibliometric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is used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Chinese literature on the ecotourism assessment published in the database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research cooperations, research hotspots, and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ield of the ecotourism assessmen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are analyzed, and a knowledge map of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keywords is cre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ecotourism assessment show a weak correlation.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for the high-frequency words such a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ature reserve.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erspective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rchange.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ecotourism research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ility. The ecotourists and their consumption and experience will become a research trend. In addition, th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schola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words: ecotourism;ecotourism assessment;CiteSpace;visualizationCLC number: X32;F592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产业中的体现[1],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基于IPA方法的乡村生态旅游游客价值感知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钟山县龙岩生态村为例

基于IPA方法的乡村生态旅游游客价值感知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钟山县龙岩生态村为例一、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广西钟山县龙岩生态村作为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舒适的旅游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价值感知是影响其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乡村生态旅游游客价值感知的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通过对游客的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进行比较,能够清晰地识别出旅游目的地在哪些方面存在优势和不足,为旅游目的地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研究将运用IPA方法,以广西钟山县龙岩生态村为例,对乡村生态旅游游客价值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游客对龙岩生态村旅游价值的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数据。
运用IPA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构建游客价值感知的IPA矩阵图。
通过IPA矩阵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游客对龙岩生态村旅游价值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异,以及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表现水平。
本研究将根据IPA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升龙岩生态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
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乡村生态旅游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自然、生态、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强,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乡村生态旅游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还能够实现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广西钟山县龙岩生态村作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环保理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基于社会属性和旅游经历的旅游者生态意识研究——以海南旅游者为例

行 为 习 惯 的 统 一 体 ( ae,04) 它 包 括 感 知 、 度 、 价 和 行 为 4个 层 次 Wevr 20 , 态 评 ( ae,04 吕君 , 丽梅 ,06 吕君 , ,0 9 。 目前 , 于消 费者 生 态意 识 的 Wevr20 ; 刘 20 ; 等 20 ) 关 研究 成果 已有 较 多 , 中态 度 和 行 为 是 开 展 研 究 最 多 的 两 个 主 题 ( a"20 ; 其 B n,0 3
朝霞(04 等以云南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案例地进行的国内旅游生态 20 )
旅游 者调 查 。
但 国内的研究 大多侧重旅 游者 生态 意识 的某 单一 层 面 , 如李 燕 琴 (0420 ) 20 ,06 、 肖朝 霞(O4 、 2O )石金莲 (03 等研究不 同层 次生 态旅 游者 生态 意识 中 的生态行 为特 20 ) 征 , 梅 (07 、 张维 20 )吴鹏举 (01 等 主要研 究旅游者 生态意识 中的生态态度 问题 。生 20 )
的旅 游者 生态意识衡 量指标 , 并对 海 南省 的旅 游者进 行 问卷调 查 。通过 因子 分析 法
得 出生 态意识的 4个影响 因子 : 态认 知 、 态态度 、 态评价 和 生 态行 为。运 用描 生 生 生
述性 分析 、 因子分析和 相关分析 , 考察社会属 性和旅 游经历 两个外部 因素 对生 态意识 的影响程度 , 究发现 : 南省旅 游者 的生 态意识 水 平整体 低 下 , 为 与 态度 存 在 不 研 海 行
国内旅游 者生 态行 为研 究 主要是基 于 不 同的案例 地对 各种 层 次 的旅 游者 进 行
调 查与 分析 , 如李 燕琴 (0 ,06 等利 用 N P量 表 对 北京 百 花 山 的旅游 者 进 行 20 2 0 ) 4 E 实地 调查 ; 金莲 (0 3 等对 北京 松 山 自然 保护 区生 态旅游 者 的行为 特征研 究 ; 石 20) 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同时也获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社区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及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建议
一.社区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
所谓社区生态旅游,简而言之就是建立在社区基础之上的生态旅游,它有自身的特色和独特之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它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加入了很多社区的因素和内容,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发展新途径,在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之下,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是居民,它更强调和注重居民和社区的利益,社区居民由传统较为被动的状态逐渐成长为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进而促进和实现社区生态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力度仍然十分有限
在当前形势下,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仍然以旅游企业管理或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为主,社区居民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旅游规划和决策中并没有多少决策权,其参与的主要形式多是被雇佣及自我经营的方式,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力度仍然十分
有限,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积极引导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的管理之中,将成为我们着重面临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新的发展形势下,匮乏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之所以出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匮乏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所造成的,在社区旅游未开发之前,居民往往以传统经济或社会活动为生,在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之后,居民纷纷开始涉足这个领域,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比如游客和居民之间的矛盾、集团利益与居民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些矛盾很多都以文化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无形中对当地文化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在一个旅游景区,当地人文又往往是社区旅游的重要旅游标识物,由此二者形成尖锐对立和矛盾,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人文因素势在必行,而这绝不是仅仅依靠经济或行政手段就可以解决的。
(三)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诸多企业运作的弊病
生态旅游本身就是一个投资大,回收周期较长的产业,要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转,就必须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综合起来考量,但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尽快收回本金,往往违背社区生态旅游本身的健康理念,把关注点只放在经济收益上,建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以此实现经济效益的成功,这严重违背了生态旅游的初衷,不利于社区生态旅游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实现科学合理社区生态管理应该采取的举措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否科学合理事关社区生态旅游能否顺利健康发展下去,因此必须对这方面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建立科学、合理及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可适当借鉴国外的做法,将门票及经营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回馈给当地居民,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鼓励并引导社区居民自身直接从事生产经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好的经济收益;其次当地政府还要做出积极努力,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居民利益,比如可以与金融企业联手,支持当地各种主体开发旅游服务项目,并提供居民一定数额的贷款和担保,使之有更多开办旅游服务项目的机会,此外在生产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政府要鼓励厂家尽可能采用本地原料,在招聘生产工人的时候,优先选择雇佣当地居民等。
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和经济活动,对居民给予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旅游管理之中
社区居民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绝对有权利参与到社区的旅游管理之中,企业和政府部门要切实保障居民的这一权利,为此建议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可建立保障居民参与的决策机制,机制的内容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旅游发展的方向、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等;其次为了保证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可在社区和旅游经营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积极构建
和完善相关协商制度、重大事宜通报制度等,确保任何旅游决策性方案都经过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并对一些旅游区重大决策实行否决制度;最后要注意构建完善的旅游引发问题协调机制,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积极作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与居民进行沟通和交流,虚心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采纳其中正确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保护区管理部门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三)加强对社区居民旅游知识的培训
很多居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等因素,对旅游及旅游管理知识比较匮乏,鉴于这种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比如在社区环境内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教育与宣传,使居民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还要加强社区居民在环保知识、导游及旅馆服务等方面技能的培训,不但可以更好的体现他们参与旅游管理的价值,还有效拓展了社区旅游市场的开发。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广播的形式,加大对旅游知识及概念的宣传,积极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习惯,使他们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观念,进而促进社区旅游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当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因此我们决不可放松警惕,而是要继续保持努力的精神,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切实为社区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董红梅.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要素[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06)
[2] 张建军,许佳林,薛之东.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浅析[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