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疾病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婴幼儿血管瘤

E C 。将 体 外 扩 增 的人 E C Ps P s移 植 到 后 肢 缺 血 的 裸 鼠 中发
现 ,P s E C 促进 了缺 血组 织 的 血管 新 生 , 体 坏死 和 截 肢减 少 肢 了近 5 %t。将 新 鲜分 离 的 人 E C 0 - o l P s移植 到 后肢 缺 血 的糖 尿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前 认 为 血 管 新 生 经 由两 种 方 式 发 展 而 来 , 即血 管 发 生
(ac l e ei, v suo n s VG) 血 管 生 成 (n ign s , G) G 为 中 g s 及 a goe ei A 。V s
胚 层衍 生来 的血 管母 细 胞 ,在发 育 胚胎 中形成 原 始 血管 网 ; A G是 指从 已存在 的血管 中生 出新 的毛 细 血管 。局 部 的血 管 损伤、 缺血 缺 氧 、 伤 、 伤及 细 胞 因 子 等均 能 刺 激 E C 烧 创 P S从 骨髓 中动 员 出来 , 入 血 液循 环 系统 , 移 到 循 环系 统局 部 , 进 迁 从 而 进一 步参 与 血管 新 生 。
文就成体 E C P s的来 源 、 征 、 能 及 其 在 血 管 瘤 中研 究 等 特 功 方 面 的研究 现状 进 行综 述 。
1E C P s的 起 源 及 表 型 特 征
病 裸 鼠 中 , 结 果 提 示 , 疾病 状 态 下 它 们 也 可 以促 进 血 管 其 在 新 生 f。研 究 显 示 , P s 与 受 损 血管 内膜 的 再 内皮 化 , 1 l 1 EC 参 在 维持 内皮 稳 态方 面 发挥 重要 作 用 。 对 EC P s的功 能调 节 主要 是对 其 动员 、 增殖 、 分化 及凋 亡
内皮祖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新进展

中国血液净化2012年5月第11卷第5期C hi n J B l oodPu r i f,M ay,2012,'C ol,l I.N o.5内皮祖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新进展蔫丽娜综述方炜审校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ss r1.1671—4091.2012.05.012以往研究认为内皮祖细胞(endot hel i al pr o—geni t o r cel1S,E PCs)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之后的研究发现E PC s也存在于成体。
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E PC s主要来源于胚胎的中胚层和出生后的骨髓,是一群被发现的同时存在于胎肝、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中、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多潜能细胞,这群细胞具有修复损伤内皮细胞以及增强组织缺血后血管发生(ya sc ul ogenesi s)和血管新生(angi ogenes i S)的作用。
1E PC s生物学特性E PCs的主要来源包括胚胎中胚层、骨髓、脐血以及外周血。
目前有关EPC s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尚缺乏统一的意见。
1997年。
A sahar a:¨首次利用C D34及V E G FR一2(v ascul ar endot hel i al gr o w t hf a ct or r e ce pt o r2/ki nas e i nser t dom a i nr ecept or,V E G FR2’/K D R+)表面标志物经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中成功分离、纯化出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
C D34是相对分子质量为l10000的唾液酸粘蛋白,选择性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及某些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其功能是作为内皮细胞及造血前体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
V E G FR-2即Fl k—l(鼠)或K D R(ki nas e i nser t do m ai n r ecept or)(人),血管系统最早出现的细胞标志,是胚胎期血管发生的关键受体。
糖尿病下肢缺血后侧支血管新生能力受损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下肢缺血后侧支血管新生能力受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邓显何延政施森周翔宇【关键词】糖尿病 ;侧支血管 ;血管新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独立于其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外引起心脏病及周围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其所致的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
糖尿病不仅使大血管病变而致严重缺血性疾病,而且同时伴有侧支血管形成能力严重受损。
一般来说,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其侧支形成足以代偿经阻塞动脉丧失的血流,但在糖尿病患者,因其侧支血管新生能力受损而使心肌、肢端、视网膜等严重缺血。
因而,罹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截肢率的五倍之多[1]。
目前关于糖尿病患者新生血管形成缺陷的原因尚无定论。
肢体缺血后,低氧和炎症是引起血管新生的主要刺激剂。
血管新生又分为血管形成、血管生成、动脉形成。
卵黄囊部位有一小群干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发育形成最原始的血管结构,这一过程称为血管形成。
在血管床的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出芽方式形成新生毛细血管网,此为血管生成[2]。
缺血组织周围的微小血管在缺血组织的刺激和细因子的作用下,形成有足够管腔直径的血管,这个过程称为动脉形成。
血管新生的主要过程为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连接溶解,内皮细胞的迁移、黏附和再连接,最后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管腔。
糖尿病则可能对血管新生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导致侧支血管的建立不足。
本文将结合对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1 内皮功能紊乱2型糖尿病的基本代谢特征是高糖血症、胰岛素抵抗(Ir)、脂质代谢紊乱。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而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时期的血管发生,也存在于成年机体的外周血和骨髓,在出生后的血管发育中起重要作用[3]。
DM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降低,内皮细胞 NOS活性下降,NO合成减少,NO活性下降,NO可以介导VEGF的血管生成作用。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与进展

心 肌细胞 融合 引起 的。另一方 面 , 研究 E表 明骨 髓来 源 有 4 的细胞 在 体外 能分 化为 心 肌细胞 但 在成 熟 的心肌 内却 不 能 。事实上 , 所观察 到得新 生心 肌细胞有 可能 是细胞 融合
b d l s m cl [] J Ci Iv s,0 1 1 7 y a ut t e s J . l n et2 0 ,0 : e l n
1 95—1 3 402.
[ ] A vrzD l oM,P ra R,G ri— ed g M,e 3 lae— o d a a l d a aV ruoJ c t
1 骨 髓 干 细 胞 及 其 分 类
骨髓干细胞 是一组多能干 细胞的统称 ,具 有 向血液 细 胞、 骨骼肌 、 心肌等组织 分化 的能 力 , 其主要 成分包 括造 血 干细胞 ( S s 、 H C ) 间充质干细胞 ( C ) 内皮祖 细胞 ( P s MS s和 EC)
三大类 细胞群 。
重重 , 骨髓 干细胞 移植 治疗缺 血性 心脏病 的研 究 已经 取得
该 方法通 常与冠 状动 脉介 入手 术相结合 . 经皮 腔 内冠 状 动 脉 成 形 术 (ec t eu t nlm nl o nr p r a os r s ia un a u cr ay o ag pat,T A) ni l y P C 及支架 植入 术 中或术 后 , o e tewr o s 经 vr h i e
岭南现代 临床外科 2 1 年 6 01 月第 l 卷第 3 L g a . en l i u e , n 2 1 , o 1 o 1 期 i n nM d r Ci c i S r r J . 0 1V 1 1 . n o n sn g y u . N3
人工标记示踪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与 EP C 糖尿病性视 网膜病变(i ) i r 0 ah ,D da e C e p t y R) tt
是糖 尿病 最常 见 的并 发症之 一 ,D R 晚期 所导 致
的 患 者 失 明 是 眼 科 双 眼 盲 的 最 主 要 病 变 。 目前 尚 没 有 一 种 有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能 阻 止 D R 的 进 展 ,仍
在成 体血 管新 生 中起 重要 作 用 。 内皮祖 细 胞不 仅 可直 接应 用于 血 管发 育异 常性 疾 病 的治 疗 , 而且 也可 作 为促血 管 生长 因 子 的载体 ,用 于活 体 的基 因治 疗f 】 。可 以设 想通 过 体外 移植 血 管 内皮 祖
的方法。l 9 9年 In r 】 9 s e [等人提 出了 “ 治疗性血管
细胞 ,增 强 某些 缺血 性 疾病 的血 管 生长 ,为 治疗
缺 血性 疾 病 提 供 了新 的思 路 。
小 鼠本应退化的视 网膜血管 ,促进血管的发育 ,达 到视 网膜毛细血管 的重 建。最近 ,有人证实骨髓起
源的 E PC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9 8J  ̄。
许 多 存 在 缺 血 性 血 管 形 成 受 损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外光或蓝光激发下发射荧光 ,且在 4 0 9 n 蓝 5 ~4 0 m
光 激 发 下 ,至 少 能保 持 l mi O n以上 。利 用 GF 发 P
荧 光 的特性 检 测极 为 方便 ,普通 荧 光 显微镜 即可 检 测 ,应 用激 光共 聚 焦显 微镜 效 果 更佳 ,还可 用 流式 细胞仪对 GFP阳性细胞 进行筛选 ,以获得高
却 伴 有视 网膜 的血 管 新生 ,即糖 尿病 性视 网膜 病 变 ,这就 是所谓 的 “ 糖尿 病矛 盾现象 ” ,目前 尚未 能 明确其机理…】 。VEGF是刺激 新生血管形 成最
内皮祖细胞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中药干预中的作用机制

内皮祖 细胞 在 糖尿 病 动脉 粥 样 硬 化及 中药 干预 中的 作 用机 制 D
王 鹏。 李 航, 赵 启韬
摘要 : 内皮 祖 细胞 ( E P C s ) 生 物 学 功 能 的 负性调 节是 糖 尿 病 ( D M) 动脉 粥样 硬 化 ( A S ) 的 重要 致 病 因素 。 益 气 活 血 类 中 药 对 该 类
糖尿病 ( DM) 动脉粥样硬化 ( AS ) 属 于 中 医 血瘀 症 范 畴 。 中 医理论认为其病 机为 气阴 两虚及 血瘀 , 气 阴两 虚是本 , 血 瘀 是
VE GF / e NOS / No/ MMP一9 信 号通路 (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内 皮 型一 氧 化 氮 合 成 酶 / 一 氧 化氮 / 金 属 基 质 蛋 白酶 9 信 号通 路 ) , 激 活基 质金 属蛋 白酶 9 ( MM P一9 ) 。MMP一 9催 化 干 细 胞 因 子 受体( mKi t ) 从膜结合状 态转为可 溶性状态 ( s Ki t ) , s K i t 是 骨 髓
径_ c ] 。 内皮 祖 细 胞 ( E P C S ) 是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 前 体 细 胞 , 兼 祖 细
胞 和 内皮 细 胞 的特 征 , 不 仅 是 出 生 后 血 管形 成 的 细胞 源泉 , 也 是
保护 、 修 复 整 个 血 管 内皮 层 的 重要 力 量 , 其 功 能 状 态 反 映 了 机 体 修复血管损伤 的能力I s - 9 ] 。大量报 道证实 E P C S的 生 物 学 显 著 改善 E P C s的 功 能 。 因 而 E P C s 在 中 药干 预 D M A S中 的作 用 引起 了 中 医界 的 广 泛 关注 。本 文概 括 了
内皮祖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1 E C移 植 治 疗 冠 心 病 P
量恢 复至手术前 的 7 %, 0 而输注等 量人微 血管 内皮细胞 和 E C培 P
养 液 的对 照 组 分 别 只 恢 复 到 2 % 和 3 % 。 最 终 , P 7 4 E C组 l/7的 后 0l
肢恢 复功能 , 而对照组 的后 肢存活率 仅 1 1 / 4和 1 1。组织切 片证 /2 实人 E C参与了新血管 的形成 。随后在 大 鼠和兔 的缺血后肢模 型 P 研究表明 , 自体 E C移植能改善缺血肢 体的侧支循 环和血流灌 注。 P 此外 ,P E C移植也 能改善糖尿病小 鼠和大鼠的缺血后肢 的血流。由 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形成能力低下 , 这意味着 E C移植可能会给糖 P 尿病合并缺血性疾病患者带来 曙光。近来有 些 日本学 者进行 了骨 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治疗周 围血管疾病所 致的肢体缺血 的临床研究 。 T e —Y ym mi  ̄i ua a等l l 4 对 5例下肢缺血的患者随机采用 盐水 、 外周 血单 个核细胞作为对照与骨髓单 个核细胞进行 缺血肢 体的局部肌 肉注射 治疗 。随访 4 , 周 结果显示所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 肢体 的 踝肱指数 、 经皮氧分压 、 静息痛 、 无痛 行走时 间均 明显改善 , 并未 出 现严重 的并发症。这些临床 症状 和指 标的改善 可能主要与 骨髓单
3 治疗原发性肺 动脉高压 原发性 肺动脉高压 ( r p loayhpami P H) r um nr yee  ̄, P 是一 种 少见的恶性肺 血管疾病 , 其基本 病理特 点是肌 型小 肺动脉 丛样病 变, 血管腔逐渐闭塞, 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 , 若未及时诊 断并积极 准
确 干 预 , 者~ 般 在 出现 症 状 后 2~3年 内 死 亡 。 目前 发病 机 制 并 患
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运用

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运用Abstract: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 EPCs) are the precursor cells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PCs is now being more and more introduced into the basic research in medicine, cell biology and other fields about vascular disease with the study of its culture, identification, homing and differenti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an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the recovery of vascular function, becoming a new method to construct cardio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ischemia models and clinical trial.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challenge of EPCs application. Finally, we prospect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EPCs in the future.Keyword: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xvivo expansion; biological properties; vasculogenesis; clinical application;1997年,日本学者Asahara等[1]首次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vasu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和CD34均为阳性的单核细胞,而且能够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故命名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 也称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 , 在生理或病理等因素的刺激下,可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通过迁移、归巢到靶组织并进入新生血管,定向增殖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对维持血管内膜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2,3];此外,研究发现EPCs既参与血管生成,也参与机体和器官损伤后的血管修复与新生,在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6].然而,EPCs治疗仍面临诸多困难,从高龄病人分离的EPCs数量低、质量差,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7].本文就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征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概况作简要概述,以期为内皮祖细胞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
第3 6卷
第 1 期
1 0 7
J o u r n a l o f L u z h o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Vo 1 . 3 6 N o . 1 2 01 3
综
内皮祖 细胞 与缺 血性疾病
2 . 1 冠 状 动 脉粥 样 硬 化 性 心脏 病
CAD)
1 . 1 E P Cs 的 来 源
研究发现日 , E P C s 与造血干 细胞( h e m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s ,
HS C s ) 共 同起 源 于胚 胎 期 胚 外 中胚 层 的 血 岛 : HS C s 位 于 血 岛
作用 , CA D 会导致 E P C s 数 量 增 加 、进 而 分 化 E Cs 来 修 补 受 损 内 皮 。W e me r 等I 9 J 在校 正其它影响因素后证实 , E P C s 含 量 与 冠脉 病变 的程 度 呈负 相 关 。 表面 上 看 以 上试 验 结 果 不 一 致 ,
危 险 因子 成 反 向线 性 关 系 。另 有 研 究 发 现 鸱 , C A D 患 者 晚 期
E P C s 的增殖 、 迂移和黏 附能力也显著降 低 , 其 集 落 形 成 数 量
也明显下降 。但早前有大量 试验发现 , E P C s 对C A D 呈负 性
1 . 2 E P C s 的 表面 标 志 传 统观 点认 为 E P C s 主要 表达 C D1 3 3 、 C D3 4 、 V E GF R一
义上的 E P Cs 。 因为 干 / 祖 细 胞 最 重 要 的 特征 , 就 是 在 一定 条件 下 能 够 分 化 产 生 特 定 的 后 代 细胞 。
2 E P Cs在 缺 血 性 疾病 中 的 改变
在 各 种 动 员 因 素作 用 下 , E P C s 可增殖 、 迁移 、 分化 为 E C s , 从
杨耀 综述 , 邓 明明 审校
(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 四 川泸 州 6 4 6 0 0 0 )
中图 分 类 号 R 5 5 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2 6 6 9 ( 2 0 1 3 ) 1 - 0 1 0 7 — 0 4
内 皮祖 细胞 ( 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 s , E P C s ) 是 一 种 能 够 分 化 为成 熟 内 皮 细胞 (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s , E Cs ) 的多 能 干 细 胞 。
而修复受损内皮及形成新生血管 。 自1 9 9 7年 As a h a r a 等l 1 从 外 】 周血液中成功分离出 E P Cs , 其 已成 为 生 物 医 学 领 域 研 究 的 热
众 多 研 究 认 为 ,血 管 再 生 和 内 皮 修 复 均 依 赖 于 正 常 的
点 之 一 。研 究 发 现 , 众多血管性疾病的发生都与 E P C s 数 目和
中成 功 地 分 离 出 E P C s 。 但 由于 缺 乏 确 切 的 细胞 表 面标 记和 稳 定 的 分 离 纯 化 技 术 ,人 体 内 哪 些部 位 存 在 E P Cs 还 有 待 进 一
步研究。
CA D患者 E P Cs 数 量 下 降近 5 0 %, 迁移 能力受损 , 并 与 心 血 管
能 。在 血 管 再 生 和 内 皮 修 复 过程 中 : E P C s 通 过 增 殖 能 力保 障
其数量 ; E P C s 的迁 移 、 黏 附 能力 决 定 其 能 否 到 达 损 伤 部 位 ; 成
血 管 能 力 则 决 定其 能否 发 挥 修 复 内皮 细 胞 和 生 成新 生血 管 的
来, 人 们 不 仅从 外 周 血 、 骨髓 、 脾脏 、 脐 血 中分 离 出 E P C s , 亦 陆
续从 血管 内膜 、 肝脏 、 小肠 、 心 肌组 织 、 脂 肪 组 织 等 器 官 组 织
目前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C A D 的 发 生 是 由于 各种 危 险 因 素 导
致动 脉 内膜 功 能 紊乱 或 解 剖 损 伤 所 致 。Va s a 等 1 7 1 研 究 显示 ,
功 能 的降 低 有 关 ; 而增加 E P C s 数目、 改 善 其 功 能 能 有 效 改 善 或 延 缓 血 管 性 疾 病发 生 、 发展 。 本 文就 E P C s 在缺血性疾病 中 的改 变 及 应 用作 一概 述 。
1 EPGs的 来 源 及 表 面 标 志
E P C s 的增殖 、 黏附 、 迁移 , 成血管能力及分泌能力等生物学功
2 ,这 3种 分 子 是最 常 用 来 鉴 定 E P Cs 的表 面 分 子抗 原 组 合 。 但 近 年 来 上述 观 点 逐 渐 受 到 质 疑 。Yo d e r 等 发现 存 在 两 种 E P Cs :早 期 E P Cs 和 晚期 E P C s 。早 期 E P C s 可 表达 C D3 4 、
作用 ; 此外 E P C s 还 能 分泌 释放 一 些 因 子 , 这 些 因 子 能 够 减 少
炎症 、 促进干/ 祖细胞增殖和存活 , 从 而 使 受 损 组 织得 到 修 复 。 大量 试 验 证 明 ,在 某 些 生 理 或 病 理 状 态 下 , E P C s 的 数 量 及 功 能都会发生改变 , 进 而 影 响 疾 病 的进 展 和 预 后 。现 就 E P C s 在 缺 血 性 疾 病 中 的数 量 或 功 能 改变 做 一 总 结 。
中 央 最 终 分 化 为 造血 细胞 ,而 E P Cs 位 于 血 岛 边 缘 并 最 终 分 化成E C s 。两 者 皆 来 源 于 血 液一 血 管 母 细 胞 ( a n g i o b l a s t ) 。近 年
(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