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研究(doc 7页)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们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复杂的内部运营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系统动力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用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复杂问题。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将系统结构,要素,与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为微分方程组或差分方程组的方法。
首先,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对企业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预测市场变化趋势。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合理调整企业生产和销售策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系统动力学模型还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内部运营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建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了解企业内部运营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策略。
再次,系统动力学模型还可以被用来进行企业危机管理和风险分析。
企业管理者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来分析企业面对的风险和危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企业损失。
此外,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于企业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通过对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建模,可以预测每个生产环节的效率变化。
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来对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时,企业管理者应该非常小心和谨慎。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技能。
此外,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之前,非常仔细的检查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总之,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
它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和系统的分析方法,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洞察市场动向和企业内部运营过程中的问题。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范本模板】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EMPLOYE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学院(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5月25日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现今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高效,信息化,电子化已经成为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首选.因此在信息化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于电脑,通过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各部门职工,能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一定的方便。
本系统具有多方面特点:系统功能完备,用户使用方便简捷,人性化的用户界面,安全保密设置齐全,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和用户的工作负担,提高了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信息化的水平.本论文从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调查开始,详细介绍员工信息管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并进行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关键词:J2EE,Mysql,struts2,企业员工信息管理EMPLOYE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ABSTRACTNowadays,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is fast, bringing people's work and life tremendous convenience with efficiently.Therefor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 through the use of computers,employe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manage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workers,to provide personalized service for corporate human resources managers.Also provides a convenience for the employees of the enterprise。
EIP企业信息门户的集成(doc 14页)

EIP企业信息门户的集成(doc 14页)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集成平台----企业门户的研究摘要本文讨论了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信息集成问题,对分散的应用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的企业信息门户(EIP)的概念、特点及其功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基于CORBA/HTTP的三层C/S体系结构实现EIP的信息和应用集成的方案。
最后指出,基于信息共享和交流的EIP最适合我国现阶段的企业。
关键词信息集成企业信息门户CORBA/HTTP C/S结构互联网1 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各种硬软件平台的企业信息系统相继应用于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财务、人事、销售等一系列的环节。
部事务处理与企业的CRM、ERP及各种应用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体,使企业无缝地集成各种老的“遗留系统”,并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全面调动企业资源[23]。
尽管如此,但企业门户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是当今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讨论的热点,而且对企业门户的定义、功能、模型、关键技术,以及它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事实上,企业门户的实践超前于其学术研究,各种EP产品相继推出,最具代表性的是Sybase公司的EP 2.0软件。
因此,应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探索我国企业的EP模式,特别是用于Internet环境下信息集成的企业门户的研究,从而指导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版权的EP软件。
2 企业门户概念及其特点尽管美国美林(MERRILL LYNCH)公司的一份关于企业信息门户(EIP)的研究报告引爆了企业信息门户市场,推动了EP的研究和开发,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EP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美国CTR的报告研究了用EP集成Internet/Extranet/Intranet资源的策略[3]。
Sybase等一些重要的国际著名软件厂商已正式进入这一领域。
企业信息门户研究开始向信息(Information)门户和商业(Commerce)门户两个方向发展,它们统称为企业门户(EP,Enterprise Portals)。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1_答案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信息技术及其产业2。
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3。
信息敏感力、信息转化力4。
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5.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6。
Information。
7.MIS。
8.扩散性9. 物质、能量、时间10. 滞后性11.处理、反馈和控制.12。
管理科学、系统科学13。
制造资源计划14. ERP15。
一体化集成16.信息主管二、单项选择题1。
(B);2。
(A);3。
(D);4。
(B);5.( C);6.( B);7。
( C);8。
( D)。
三、判断正误1.(√) 2。
(√) 3.(√) 4。
(√) 5。
(×)6.(√)7.(×) 8。
(×) 9。
(√) 10。
(×)11。
(×) 12.(√) 13.(×) 14.(√) 15.(√)四、简答题1、请说明管理的概念及其含义.答案:所谓管理就是去营造一种激励环境,使处于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发挥群体的协同效应,以达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含义(1)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他人的工作;(2)管理工作是通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它追求的是群体的“协同效应”;(3)管理人员必需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其它人的工作情况,二是其他人。
2、信息具有哪些属性?答案:(1)普遍性。
这是第一属性,只要有事物的运动,就存在着信息;(2)相对性。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3)转移性.信息可以脱离事物而相对独立存在,并可以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转移。
(4)变换性.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5)有序性。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6)动态性。
信息是有时效、有寿命的,它随着事物本身变化而变化;(7)可转化性.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及其他。
3、请简要说明信息处理过程.答案:信息的处理过程基本上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等几个阶段。
企业DNA模型研究

企业DNA模型研究[摘要]与生物体类似,企业也拥有其基因,企业的遗传基因是决定企业成长的根本因素。
将企业基因与DNA模型相类比,研究对企业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组织结构、组织文化、技术能力和信息传递),构建出企业DNA的模型。
[关键词]企业基因;企业DNA;企业生物性1 企业DNA的含义生命科学告诉我们,生物体的生命现象是遗传物质决定的。
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是由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
DNA通过转录和翻译可以保证支持生命活动的各种蛋白质在细胞内有序合成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模板和基因转录的模板,是生命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活动的基础。
企业是有生命的,同其他自然界生物体一样,企业成长的内在决定因素是企业的遗传物质,即企业DNA。
企业DNA是决定企业生命体的基本形态特征、成长发展,以及变异的内在因素。
企业DNA的特征也就构成了企业DNA的判断标准。
2 企业DNA结构模型通过类比生物DNA的特征来建立企业DNA判断标准,界定出企业DNA构成要素及其模型。
企业DNA是由双螺旋平行双链构成基本骨架。
一条链是人力链(Human Resource,H),另一条是资金链(Capital,C);企业DNA 的碱基组成为企业机制(Corporate Mechanism,M)、企业文化(Organizations Culture,O)、企业战略(Strategy,S)、技术能力(Technology,T),如下图所示:(1)企业人力资源链是指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具有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技能、知识、体能,能作为企业生产要素提供企业所需智慧、知识、管理、服务和劳务的人。
它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及其组织成员。
(2)资金链作为企业DNA的骨架,在企业生命活动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一旦资金链断裂,会破坏企业的DNA,造成企业生命活动难以得到保证。
(3)企业技术能力碱基是指企业在技术的选择获取、消化吸收、改进和创新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积累和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2)——联邦企业架构之FEA及参考模型(中)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2)——联邦企业架构之FEA及参考模型(中)服务组件参考模型SRM/CRM服务组件参考模型是一个业务驱动的功能性框架,它依据服务组件如何对业务和性能目标进行支持而对其进行分类归纳。
服务组件参考模型的定义与机构的业务功能相互独立,致力于在全联邦政府范围内对应用和服务组件进行重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务组件参考模型的英文缩写比较杂乱,有的文档用SRM 来代表,而其他一些文章则使用CRM,为了避免混淆本文下面部分采用SRM 来代表,而这也正是OMB的参考模型定义文档中所采用的。
服务组件参考模型的具体内容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树形层次结构来进行组织:SRM内容组织结构•服务领域(Service Domain):服务领域为用于支持机构流程和应用的各种服务和能力提供了一份高层次视图。
根据所面向的业务的不同,服务组件参考模型中将服务领域定义为如下几种:o客户服务(Custom Services)o流程自动化(Process Automation)o业务管理服务(Business Management Services)o数字资产服务(Digital Asset Services)o业务分析服务(Business Analytical Services)o后台服务(Back Office Services)o支持服务(Support Services)•服务类型(Service Type):服务类型对服务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它为具体的服务组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分类上下文。
•组件(Component):为业务提供信息管理能力的构建块,即自包含的业务流程或服务,其预定功能是通过业务或技术接口来对外提供的。
SRM内容示意技术参考模型TRM技术参考模型是一个组件驱动的技术框架,它对用于支持服务组件和能力的各种技术和标准进行了分类归纳,同时技术参考模型还联合了各机构已经存在的技术参考模型和电子政府指南,从而可以站在整个联邦政府的角度上为技术和服务组件的标准化以及重用的提升打下基础。
《面向多租户的SaaS软件数据模型与功能模型研究》范文

《面向多租户的SaaS软件数据模型与功能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云计算的迅猛发展,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正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选择。
在SaaS环境中,多租户是常见的应用场景,如何构建和管理多租户的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成为研究的关键。
本文旨在研究面向多租户的SaaS软件数据模型与功能模型,探讨其设计原则、技术实现及优势,为SaaS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多租户SaaS软件概述多租户SaaS软件是指在一个共享的软件实例中,为多个租户(即企业或组织)提供独立的数据隔离和功能定制的SaaS应用。
多租户架构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满足不同租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数据模型研究1. 数据模型设计原则面向多租户的SaaS软件数据模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数据隔离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及安全性。
数据隔离性确保每个租户的数据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灵活性指数据模型应支持不同租户的个性化需求;可扩展性保证在数据量增长时,系统仍能保持高效运行;安全性则要求保护租户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泄露。
2. 数据模型技术实现为实现上述原则,多租户SaaS软件的数据模型通常采用数据库层面的逻辑分区和物理分区技术。
逻辑分区通过数据库表的设计实现租户数据的逻辑隔离;物理分区则将不同租户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进一步提高数据安全性和系统性能。
此外,还需结合元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对租户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四、功能模型研究1. 功能模型设计原则面向多租户的SaaS软件功能模型设计应遵循用户体验一致性、功能可定制性及模块化设计原则。
用户体验一致性确保不同租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一致的操作界面和流程;功能可定制性允许租户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功能,满足个性化需求;模块化设计则便于系统维护和功能扩展。
2. 功能模型技术实现为实现上述原则,多租户SaaS软件的功能模型通常采用微服务架构和API接口技术。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单元负责特定的功能模块,实现功能的解耦和模块化设计。
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实现

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实现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网络不断改变各种社会群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法,可以说人们已经不能离开计算机工作和学习。
由于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如此重要,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已成为网络设计和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
企业作为互联网应用最活跃的用户,在企业网络规模和网络应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企业网络负责业务规划、发展战略、生产安排等任务,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生产、管理和管理的保密性。
因此,企业建立网络安全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接入和防火墙技术等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在此阶段为上述网络安全问题建立安全系统。
如何建立监控系统等,并描述了系统的实现过程。
该系统可实现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文件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状态等的远程访问和实时监控。
主要实现用户身份管理模块、实时监控模块、硬件对象管理模块、软件对象管理模块、网络对象管理模块、文件对象管理模块等。
通过对系统的测试和分析,系统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工作状态,可以满足内部网络安全监控的功能要求。
可应用于网络信息安全有更高要求的企业和部门。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时监控;安全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第1章绪论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也在不断推进,其应用已深入到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各个方面,使人们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大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了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黑客的非法入侵,网络中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和垃圾邮件的处理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研究(doc 7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企业信息模型研究 葛世伦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系 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模型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前提,讨论了企业信息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给出了企业信息模型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企业模型,信息模型,企业信息系统
1 引言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企业相继投入巨资建立了CAD,CAP,CAM,PDM,ERP等各类应用系统,提高了企业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等过程的工作效率,但各应用系统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形成了信息孤岛,CIMS研究如何将这些相互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到一个总体框架下。CIMS/MIS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方法,如结构化分析和设计,面向对象方法,IDEF 方法,信息工程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企业视为“黑箱”,不对企业信息活动的过程,信息活动的规律作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些方法很难被用户接收,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理论指导,本人认为这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企业信息活动的一般规律,建立企业信息活动模型用于指导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使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模型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活动一般规律的描述,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使用和维护等信息活动环节,信息活动一般规律的描述,企业信息模型由企业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模型等组成,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表示,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企业信息系统 从软件方法上研究如何建立企业信息系统
计算机化企业 通过对企业信息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建立计算机化的企业
两者思路不同、目标不一
职能、过程、活动、数据
对象 主题数据库 事件 企业信息模型企业模型
企业 过程 活动
职能
图1、IS方法与IM之比较 2 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1)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实质是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企业的产品是物化了的信息,因此,尽管企业不同,产品各异,但从信息处理角度,不同性质的企业其管理过程、活动是相似的,信息流程和信息活动过程是相似的,因此,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 2) 企业的数据是稳定。占企业日常决策70%以上的业务管理层和战术管理层,其决策所需的数据是稳定的。因此,企业的数据、活动、过程和职能是有规律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3) 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化企业信息活动的规律,结合业务流程再造(BPR)对企业的职能—过程—活动进行分析。
3 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 3.1进行企业业务活动分析,建立企业模型 企业模型是对企业结构和业务活动本质、概括的认识[3],并将结果用“职能区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表示。“职能区域”处于该模型的最上层,描述了一个企业中主要的业务活动领域,如经营销售、技术、采购、生产、人事、财务等,其中职能区域数一般为7±2。第二层“业务过程”是指在某个职能区域内为完成该职能在逻辑上相关的一组活动和决策,如“采购”这一职能区域可被分解为“物料需求、采购订货(订单或合同)、进货、检验、质量管理、付款记录,应付款管理”等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如“采购订货”,可分解为“采购申请单、供应商信息、选择供应商、建立采购订单”等基本业务活动。 企业业务活动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输入或根据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管理活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边界,是信息系统与管理者之间的接口。 企业模型的建立可采用输入输出分析、功能分析等方法[4]和IDEF0,IPO图,DFD等系统分析工具,结合企业职能、过程和活动的分析来建立,企业模型的一般结构如图2。 根据笔者的研究分析,建立的企业模型如下: E=[经营销售F1,技术F2,采购F3,生产F4,财务成本F5,质量管理F6,系统资源F7] F1=[客户管理P11,订货服务P12,销售预测P13,经营计划P14,发货P15,开票P16,资金回笼P17,应收款管理P18,售后服务P19 ] F2=[产品设计P22,产品工艺P22,物料清单P23,工艺线路P24,工艺成本P25] F3=[供应商管理P31,采购计划P32,采购合同P33,验收入库P34,发料(及控制)P35,库存管理P36,付款记录P37,资金计划及应付款管理P38] F4=[生产计划P41,生产作业计划P42(同时生成班组、机台、能力计划),工票P43,生产统计P44,生产调度P45] F5=[帐务处理P51,工资核算P52,固定资产核算P53,材料核算P54,成本核算P55,销售及成果核算P56,资金管理P57,应收款管理P58,应付款管理P59]
F6=[质量体系P61,质量要素P62,产品质量评价P63,原材料质检P6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P65,计量器具管理P66] F7=[人力资源P71,设备资源P72] P11=[客户编码与分类P111,客户信息管理P112,需求分析P113,客户评价P114] P12=[需求信息P121,报价P122,合同管理P123] 限于篇幅,其它企业活动,此文不作详述。
3.2研究企业数据,建立数据模型 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如下:
应收款 经营销售管理 客户管理 合同管理 经营计划 销售预测 报价 发货 开票 资金回笼应收款管理 售后报务 产品质量 客户数据 合同数据 经营计划 报价 发货 开票 回款 售后服务 质量 设备维修计划 客户评价 技术及产品数据 CAD/CAPP PDM 制造信息 BOM 表及 工艺线路定额表 质量信息 合同采购管理 客户管理 采购计划 采购管理 采购成本 采购入库 限额发料 付款记录 资金计划 应付款管理 客户数据 合同数据 物资采购表 入库单 领料单 库存 付款记录 应付款 资金计划 BOM财务成本管理 帐务处理 工资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 材料核算 成本核算 销售核算 资金管理 财务分析 记帐凭证 工资数据 固定资产 成本数据 入库单数据 领料单数据 成本,应付款 应收款 会计报表 目标成本 应付款 采购资金计划 合同 合同 入库单 出库单 采购发票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基本信息 员工规划 员工基本信息 人员规划 工作令员工工资 产量、工时 废品统计 产品实际成资金回笼 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分析 原材料质检 过程质量控制 计量器具管理 质量体系,质量要素 产品质量信息 原材料质量信息 客户质量档案 生产质量 产品质量工艺成本 原材料质量 作业计划管理 作业计划机台计划 班组计划进度计划工时统计 工票检验, 产值产量统计 生产工作令号 总体进度计划 节点计划 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管理 关重资源 工生产管理 生产工号 节点计划 总体进度计划 关重资源计划
生产工号 产品数据 设备库 人力资源 生产总体进度计划 节点计划 发货库
物料 库存
总体 计划
生产 进度
工艺线路
工艺信息
人力资源 工艺成本
资金计划
交货期
图2 企业模型 (Fig.2 Enterprise Model) (1) 在企业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数据规划,分析企业实体对象及联系,整理出数据模型、数据加工要求及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如图3。通过对企业数据类的分析,建立主题数据库。
(2)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耦合运行的人机控制系统[5],如图4,通过该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及输出等的分析、归纳、整理,得出企业数据模型。
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最后得出的数据模型是一致的。企业数据模型表示如下: 企业数据D=[企业资源数据D1,企业特征数据D2,企业经营数据D3,企业运行数据D4] 企业资源数据是对组织中生产资源数据的描述,包括部门D11,人力资源D12、设备资源D13,物料资源D14,和资金资源D15。其中: D11=[部门编号,部门名称,属性,……] D12 =[职工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专业,所属部门,……]
企业状态 资源、特征 输入—经营数据
输出—绩效数据
反馈—评测数据 图4:企业系统
订单 经营计划 生产计划 MRP 作业计划
发货数 工资核算 材料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 成本核算 销售及成果核算 库存管理 采购计划 车间生产 劳动资料/设备,加工中心 劳动力及组织/人员,部门 制造标准/产品结构,物料清单,工艺路线 状态数据特征数据 资源数据 半、产成品数量 人、财、物消耗成
资金计划
采购付款 人员工资设备投资销售回笼 管理费用
输入—经营数据 资金流
输出—绩效数据
反馈数据
图3企业模型、数据模型 D13=[设备(加工中心)编号,设备(加工中心)名称,设备类型,使用年限,加工能力,所属部门,……] D14是指产品、半成品、材料等各种物料, D14=[时间,物料编号,物料名称,计量单位,计划单价,期初库存,本期入库,本期出库,期末库存,……] D15=[时间,资金类别,资金数量,……] 企业特征数据是反映企业的生产类型和产品特点的数据,企业之不同,即产品之不同,产品数据,是反映企业最本质特征的数据,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标志,企业特征数据可以描述为产品的组成结构D21,物料清单即BOM表D22,工艺线路定额表D23,企业资源数据和企业特征数据反映企业的状态。 其中: D21=[产品编号,物料编号,物料类型,单位,数量,净重,毛重,图号,生效日期,失效日期,……]; D22=[物料编号,子项物料编号,单位,需求数量,净重,毛重,图号,生效日期,失效日期,代用号,……]; D23=[工序号,工序名称,物料编号,物料名称,下属物料编号,图号,数量,定额工时,制造部门,工作中心,……]; 其中D23是以工艺线路为主线,含材料消耗,制造部门,工作中心,定额工时在内的工艺线路文件,据此可生成产品结构文件D21和物料清单文件 D22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要。 企业经营数据是驱动一个企业运行的数据,主要为订单D31,及由此而产生的经营计划D32,主生产计划D33,生产作业计划D34,车间计划D35,工作中心计划D36,领料单D37,发货单D38,物料需求计划D39,采购计划D3a,资金计划D3b等等及与之相应的客户,供应商信息D3C等数据。 D31=[订单号,签订日期,客户编号,产品编号,订货数量,订货单价,金额,结算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 D32=[计划期,产品编号,需求数量……]; D33=[计划期,产品编号,生产数量……]; D34=[计划期,产品号(订单号),工序号,生产部门,工作中心,物料号,生产数量,定额工时,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关重标志,……]; 由D34分别按生产部门和工作中心进行汇总,即生成D35和 D36。 D37=[领用日期,料单号,领用部门,用途,物料编号,产品(工程)号,领用数量,……]; D38=[发货单号,发货日期,订单号,客户,产品编号,发货数量,……]; D39=[计划期,物料编号,产品编号(订单号),需求数量,现有库存,预期库存,订购数量,……]; D3a=[计划期,产品编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采购数量,使用日期,……]; D3b=[计划期,产品编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采购数量,金额,已付资金,本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