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成功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案例管理信息系统是控制物质和信息的协调系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成功的案例1:1。
企业概述耿村煤矿是河南省大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骨干矿井之一, 始建于1975年,1982年投产,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1992年矿井改扩建后,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40万吨。
目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50万吨。
耿村煤矿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境内,北距渑池县城3。
2公里,东距义马市15公里,陇海铁路、310国道及连霍高速公路从井田北缘通过,并有铁路专用线与陇海铁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多年来,耿村煤矿始终坚持“科学管理,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2009年,生产原煤480万吨。
2010年计划产量450万吨,奋斗目标480万吨。
安全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耿村煤矿创建“高起点、高标准‘五优’矿井"的要求,正在全力以赴朝着“全国先进,河南第一"的“五优"矿井目标坚实迈进。
2.需求背景耿村矿是河南大有集团公司最大主力矿井,产量占集团公司总产量20%以上,现已建立的信息化系统有矿内OA办公系统、调度信息系统、瓦斯抽放信息管理系统,全矿有服务器4台,48个单位配备了计算机120台,各系统目前状态良好,运转正常。
由于各个系统独立运转,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已成为制约耿村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在成本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上拉大同行辽宁铁法集团矿级岗位管理的差距,手段上的落后使耿村矿的物资采购、储存管理、资金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难以满足耿村矿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成为制约成本进一步下降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效益,在少投入、求实效的原则下,计划对实施岗位成本循环管理模式和配套的管理信息化系统(PCLM),在此平台上对耿村矿各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构建涵盖预算管理、物资管理、岗位成本管理、绩效评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以岗位成本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耿村矿信息化管理,打造信息化管理矿井。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失败案例[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失败案例[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58ecf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a.png)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失败案例11工商管理27 陈敬仁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阐述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并要求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初步评价。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失败案例,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基本流程,并对案例进行评价。
二、实验内容成功的案例(雅戈尔)雅戈尔作为国内服装行业的代表,雅戈尔能够从1979年的一个由2万元资产构成,十多名知青起家的乡镇小厂,发展成为当今位列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榜单的第30位,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第一位,信息化的助力可谓功不可没。
从2000年起,雅戈尔凭借十年持续不断的信息化建设,行进在了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前列。
同时,十年的投入与积累,也使其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2001年,雅戈尔提出了“决战在终端”的战略,在全国设立了162家分公司、投资了十几亿元,开设了400余家自营专卖店、2000多个商业网点,构成了庞大的终端销售网络。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运行这个网络,雅戈尔与中科院合作,启动并实施“雅戈尔数字化工程”,于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由此诞生。
在这项战略中,雅戈尔希望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与此同时,规划雅戈尔集团总体应用需求,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环节,建立沟通雅戈尔集团上下、内外联系的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最终提高雅戈尔集团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及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具体战术上,雅戈尔的信息化体系走的是设计总体框架,即贯彻和执行将单一系统单元外包给IT厂商的思路,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IO韩永生称之为“组合式信息化之路”。
历经十年建设后,雅戈尔信息化已经具备了以采购、生产、配送、零售于一身的集成信息系统,已然成为了业内的典范。
失败的案例(雀巢)1997年10月,雀巢美国分公司召开ERP项目誓师大会,由50名高层业务经理和10名高级IT专家组成实施小组,目标是制定一套对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都适用的通用工作程序,所有部门的功能──制造、采购、会计、销售等,都必须抛弃过去的旧方式,接受新的“泛雀巢”思维。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完整篇.doc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31案例3: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1.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
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
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
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案例一、青岛啤酒集团信息化建设MIS系统介绍:青岛啤酒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在计算机硬件设备上,采用PC服务器结构。
现拥有计算机300多台,PC服务器20台左右,主要应用在文件服务、打印服务、Internet和Intranet、邮件服务等方面。
青啤集团是一个酒类生产厂,不象机械、电子类企业有大量的设计工作,因此,工作站应用不太多,只有一台Sun工作站管理内部交换机、集线器,划分虚拟网等.青岛啤酒集团网络建设的构架是:几个骨干厂已基本建成了局域网,并以DDN方式接入Internet. 1997年,公司本部选用3COM的网络产品,建成了青岛地区最早的ATM网络,并选用3COM的网管软件,实现了网络的智能化管理;一厂于1998年建成了100M以太网;二厂网络由于建成较早(10BASE2网络),网络速度较慢,已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现在正在进行网络改造。
操作系统采用Novell和NT混合结构。
Novell主要用于文件及打印服务,最近,通过Novell公司的Z。
E.N WORKS 管理软件,实现了对客户端的资源管理、远程监控、自动分发应用软件等功能,大大降低了计算机总体维护成本。
Windows NT主要作为应用服务器,如生产、人力资源、文书、档案管理的后台数据库服务,另外,NT系统还应用在Internet接入及mail服务等方面.公司的应用软件以合作开发为主,主要应用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规范了公司的业务流程,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数据。
应用体会:在硬件设备的采购方面,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是关系到网络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在选购时,应该更多地考虑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其次才是价格.青岛啤酒购买的PC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大多是国外大公司的知名品牌,如PC服务器选购的是Compaq及HP的产品,网络设备主要是3COM及Cisco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我公司从未出现过问题.对于PC机,更多考虑的是性能价格比,IBM、HP等品牌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较好,但相对国产品牌价格较高,联想作为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PC品牌,质量稳定、性能较高、售后服务也较好,1997年至今,是青岛啤酒采购的主要品牌。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1. 小米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小米公司是中国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管理信息系统帮助公司实现了高效的运营和管理。
小米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由几个重要的组件组成:ERP 系统、CRM系统、分析决策支持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小米公司的ERP系统覆盖了公司的供应链、生产、销售等方面,可以帮助公司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监控销售情况和库存水平。
在生产方面,该系统可以掌控所有生产过程,并通过跟踪库存和订单完成情况对生产线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产品在质量和时间上得到充分保障。
CRM系统帮助小米公司实现了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这个系统跟踪并记录客户反馈、投诉、售后服务等数据,可以让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需求变化,并做出及时的应对。
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小米公司预测未来趋势和市场变化,辅助决策,确保公司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通过分析数据和趋势,这个系统可以帮助小米公司精确把握市场趋势,以及产品销售和定价策略方面的改进。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小米公司处理所有人力资源事务,包括招聘、培训、考核和福利管理等,从而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管理人才和员工。
以上四个系统的结合是小米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这些系统帮助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客户满意度、决策能力和员工管理水平等方面,提高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美团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美团是中国最著名的外卖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之一,其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业务背景下实现了高效的运营和管理。
美团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系统、骑手管理系统、支付系统和外卖数据分析系统。
订单管理系统是美团公司的核心系统。
这个系统实时处理公司从用户端收到的大量订单,包括餐厅订购和外卖订单等。
系统设计了许多决策分支,比如订单分派、配送路线、优惠政策和整个配送流程,以保证每个订单都能快速准确地得到处理。
骑手管理系统建立了所有美团外卖配送骑手的档案,可以充分利用骑手的人、车、路线等信息,实现优化调配,提高外卖配送服务的效率。
案例1 凯马特与沃尔玛 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

案例1 凯马特与沃尔玛一.凯马特公司凯马特对于国内的许多消费者来讲,虽然比较陌生,但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在美国乃至世界商业界确是赫赫有名的,甚至与当今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相比也曾有一个辉煌的历史。
当1970年10月1日沃尔玛上市的时候,凯马特是美国《廉价零售商》排列的71家最大零售连锁店的第一名,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是沃尔玛的45倍,分店达488家,是沃尔玛的27倍。
1974年,凯马特的销售额达到46亿美元,而沃尔玛当时仅为1.67亿美元。
1982年,凯马特的销售额达186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是当时沃尔玛的5倍,店铺数则是沃尔玛的4倍。
而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规模巨大的百年老店却于2002年申请破产保护。
其中的故事不得不乃人深思。
(一)凯马特的历程1899年克雷斯哲在底特律模仿吾尔沃思创建了“5~10美分”商店,名为克雷斯哲。
1912年,克雷斯哲85家店销售额高达1000万美元。
1955年,克雷斯哲已经拥有673家商店,年销售额达到了3.54亿美元。
但直到1962年3月1日,克雷斯哲公司经过慎重考虑,才宣布进入折价经营领域,成立了第一家名为凯马特的折扣商店,店址位于底特律郊区,面积为6000平方米。
这时的凯马特以薄利多销为目标,商品价格低廉,出售全国知名品牌或自我品牌,保证顾客满意并提供退货服务。
1963年,它通过降低股东红利的方法,建立了53家凯马特折扣店,销售额达到8300万美元。
1964年,克雷斯哲又开了37家凯马特店,成为全美最大的折扣商店连锁公司。
1966年,凯马特折扣店的销售额已达到5.67亿美元,占克雷斯哲总销售额的一半还多。
1968年,凯马特商店数已达到273家,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
即使在经济衰退的1970年,克雷斯哲也开了74家新凯马特店,使其成为继希尔斯,彭尼之后的美国第三大日用品零售商。
1976年,克雷斯哲公司销售额达到了84亿美元。
1977年公司正式改名为凯马特公司,从此,凯马特成为折扣商店的代名词。
信息化管理系统案例

信息化管理系统案例一家中型制造企业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改善其生产和管理效率。
该企业在过去曾使用传统的纸质文档和手工记录的方式来管理订单、库存和生产进度,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
因此,企业决定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首先,该企业引入了订单管理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客户可以在线下单,实时查看订单状态,并与企业进行沟通。
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也能够实时共享订单信息,避免信息传递不及时和遗漏的问题。
这使得订单处理更加高效,大大缩短了订单完成的时间。
其次,企业还引入了库存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库存情况,自动预警库存不足,并提供库存调配建议。
企业可以根据系统推荐的方案来进行库存调配,避免了过多或过少的库存情况发生,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利用效率。
另外,企业还引入了生产进度管理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制定生产计划时,系统会做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还为企业提供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企业可以通过系统生成各类报表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
此外,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信息流动更加快捷,避免了信息孤岛和信息滞后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案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案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关键工具。
以下将为您介绍几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的案例,展示其在不同领域和行业所带来的显著效益。
案例一:制造业巨头的数字化转型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生产流程复杂、供应链管理困难以及质量控制挑战等问题。
为了实现高效的生产管理和优化运营,该企业引入了一套综合性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
通过 ERP 系统,企业实现了对生产计划、物料需求、库存管理和采购流程的全面集成和自动化管理。
生产线上的工人可以实时获取生产任务和工艺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精确掌握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库存情况,从而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了缺货或积压现象的发生。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ERP 系统与供应商的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实时共享订单信息、交货日期和质量数据。
这不仅提高了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和供货准确性,还大大降低了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质量控制环节中,ERP 系统能够记录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检测数据,并与产品批次进行关联。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追溯到具体的生产环节和责任人,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企业的生产周期缩短了 30%,库存周转率提高了 5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至 98%以上,显著增强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案例二:零售企业的智能销售与库存管理一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业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面临着门店管理分散、销售数据难以整合以及库存不准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企业部署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套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来自各个门店的销售数据,包括商品销售数量、销售额、顾客购买行为等。
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准确预测不同地区、不同门店的商品需求,从而实现精准的库存补货和调配。
在促销活动策划方面,系统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为营销团队提供智能的促销方案建议。
例如,对于即将过季的商品,系统会自动提醒并推荐相应的折扣策略,以加速库存周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案例管理信息系统是控制物质和信息的协调系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成功的案例1:1.企业概述耿村煤矿是河南省大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骨干矿井之一,始建于1975年,1982年投产,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1992年矿井改扩建后,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40万吨。
目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50万吨。
耿村煤矿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境内,北距渑池县城3.2公里,东距义马市15公里,陇海铁路、310国道及连霍高速公路从井田北缘通过,并有铁路专用线与陇海铁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多年来,耿村煤矿始终坚持“科学管理,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2009年,生产原煤480万吨。
2010年计划产量450万吨,奋斗目标480万吨。
安全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耿村煤矿创建“高起点、高标准‘五优’矿井”的要求,正在全力以赴朝着“全国先进,河南第一”的“五优”矿井目标坚实迈进。
2.需求背景耿村矿是河南大有集团公司最大主力矿井,产量占集团公司总产量20%以上,现已建立的信息化系统有矿内OA办公系统、调度信息系统、瓦斯抽放信息管理系统,全矿有服务器4台,48个单位配备了计算机120台,各系统目前状态良好,运转正常。
由于各个系统独立运转,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已成为制约耿村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在成本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上拉大同行辽宁铁法集团矿级岗位管理的差距,手段上的落后使耿村矿的物资采购、储存管理、资金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难以满足耿村矿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成为制约成本进一步下降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效益,在少投入、求实效的原则下,计划对实施岗位成本循环管理模式和配套的管理信息化系统(PCLM),在此平台上对耿村矿各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构建涵盖预算管理、物资管理、岗位成本管理、绩效评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以岗位成本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耿村矿信息化管理,打造信息化管理矿井。
3.解决方案岗位成本循环管理系统(PCLMS)实施具体内容和模块主要包括岗位成本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机电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包括与其它信息系统(OA办公系统、调度信息系统、瓦斯抽放信息管理系统)等的整合应用。
各子系统间的信息的传递关系如上图所示。
通过企业管理变革,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减少零价值岗位,消除负价值岗位,提高正价值岗位,实现企业增效、岗位增值、员工增收。
4.系统模块簇生产管理系统簇后勤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经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预算分解目标成本管理系统全过程质量管理系统全面安全管理系统业务过程控制物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其它系统岗位价值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支出核定、成本分配、成本控制收入核定价值核算(30%) 质量评估(30%) 安全评估(40%)绩效考核薪酬分配标准化作业、过程管理走动巡查、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折旧费用水电费用其它费用生产任务岗位成本管理子系统岗位成本管理是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提升岗位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建立了具有耿村煤矿特色的岗位价值核算体系,借助循环管理系统,实现岗位价值网络化量化考核。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企业的全面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它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
预算体系是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衡量与监控公司及各部门经营绩效,以确保最终能够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它现体的是公司的战略意图,其实质是根据战略来配置资源。
根据这个理念我们设计的全面预算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物资管理系统物资管理和控制材料成本是矿井管理的重要方面,通过物资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通过系统实现了材料的网络化申请、审批、费用控制、预警管理;实现了材料年、月度与临时计划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物资采购及仓库的收发存管理;实现了材料消耗的费用控制、结算与智能分析;实现和财务系统的接口。
设备管理系统通过构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档案管理、设备流动跟踪管理、设备租赁管理、设备维修费用管理、设备报废预警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化。
安全管理系统煤矿是一个高风险高危险的行业,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煤矿自身现代化管理的需求,煤矿安全管理越来越突出。
安全管理子系统,借助于经济杠杆机制,通过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及预警,实现各级部门安全状况的量化评价与分析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在矿员工档案统计,建立人员档案库。
在档案库里录入员工的基本信息,可以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工资的核算。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系统可以按照煤炭企业内部劳务结算机制进行成本核算,将部门之间发生的劳务成本准确的归集到相关的成本对象中。
系统集成进入企业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与物资、预算、生产等业务系统接口,为管理者随时提供成本信息,为高层决策者制定企业经营方向决策提供依据。
实现矿井对科区、科区对班组、班组对个人及主体之间的核算与结算。
质量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物资、煤质、作业等业务质量的记录、控制、追溯等管理统计分析。
5.应用效果1、各作业岗位成本项目数据实时掌握,每天及时得出的岗位效益工资,实现工作量、质量、安全、物资消耗、费用支出等方面进行动态的考核与管理。
2、通过系统应用和成本创新管理,可实现企业成本降低和员工增收双赢局面。
通过岗位成本循环管理系统业务模式运作,激发员工作热情,使“效益重在增收节支”的相思落实在每个岗位,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保证员工收入情况做到成本合理下降。
3、岗位成本循环管理系统实现成本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与现有系统资源整合,构建一个统一和完整信息化管理平台。
4、实现井口超市、二级库、虚拟库多级仓库管理,简化暂估处理,自动计算材料差异(金额-[数量*单价]=差额)。
在物资发放方面,实现材料审批的三级预警:计划、费用来源、部门费用定额(以及相关库存的提示);审批的消息提示。
5、实现关键信息预警管理,材料消耗根据费用来源预警;根据部门总费用预警(演示一个工区);根据上月申报材料的计划预警;仓库安全库存预警(自动根据材料消耗计算库存上下限);积压、缺货预警。
6、实现多维和直观图形化决策分析,如数据透视表(典型报表);右键动态图形分析(库存、材料消耗);消耗分布分析:(按照部门、费用来源)等。
7、实现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的能力。
8、以成本控制入手,管理生产过程的材料消耗、设备消耗等,实现单产、单进各种经济指标的优化控制,实现资金流和物流的闭环控制。
9、实现成本、安全、质量、价值、风险等指标的实时预警和控制10、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获取。
岗位成本循环管理系统是以生产经营管控和经济运行情况管控的集成为目标,建立生产过程、经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功能模型,围绕生产过程实时数据库、经营管理关系数据库构成,建立数据采集中心和数据集成中心,在现有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经营管理信息的集成访问。
通过煤矿的成本控制,物料跟踪与管理,设备管理,工艺质量管理实现从矿井到区队,从班组到个人相关的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闭环跟踪与经济运行情况的全过程管控。
通过辅助决策分析与数据挖掘软件的支持,实现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管控一体化。
成功的案例2:1 企业概况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踞苏鲁豫皖四省接连之要冲,卧黄淮海之腹地,北接齐鲁,南连江淮,横跨淮北、宿州、亳州三市,是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生产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淮北矿业集团现拥有资产330亿元,员工9万多人;包括濉肖、宿县、临涣、涡阳四大矿区。
全矿区煤炭保有储量85亿吨,生产矿井17对,在建和筹建矿井5对,核定年生产能力3149万吨;有精煤洗选厂6座,年入洗能力2000万吨,年产冶炼精煤1200万吨,是华东最大的冶炼精煤生产基地;动力煤选煤厂4座,年入选能力630万吨。
控股年产440万吨焦炭、联产40万吨甲醇焦化公司和4×300MW煤泥矸石电厂;中利发电公司。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列第246位,全国煤炭工业100强第19位。
2 需求背景淮北矿业集团作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之一,随着国家级新型能源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对物资供应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资需求量不断上升。
淮北矿业集团物资采购额、采购品种、采购数量连续突破历史新高,采购的物资在质量、价格、安全性能以及服务等方面都有更高、更严的要求,物资供应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随着物资管理业务的发展,现有的物资管理状况已不能完全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局矿信息共享、成本管控、查询分析、报表统计、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切实保障各矿厂安全生产建设的物资供应,依据集团公司的指示精神,按照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构建局矿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多年来,淮北矿业集团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各部门职能设置很难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部分管理责任仍然不够明确,一件事多人管的现象仍然存在,以致于出现了工作量分配不均,人力资源闲置的现象,不利于各部门管理潜能的发挥。
对市场化推进而言,部门科室职能定位的缺陷,使得各矿市场综合结算价格的形成均由不同部门分别测算并进行二次合成,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价格的系统性不强,点多面广的生产特点造成了物资供应的瓶颈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计划管理方面,计划滞后性影响生产物资保障供应以及造成库存的积压。
2. 仓储管理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平台,单纯依靠人力登记手工帐,无法及时按质按量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无法以最小的物资储备来达到最佳的供货状态,无法避免物资积压和缺料。
3. 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物资采购计划不能及时传递到管理层、生产所需的主材料,不能从长远观点出发,根据市场变化,建立起比较巩固、稳定的定点协作关系。
4. 统计分析方面,没有先进的管理平台,面对庞大的管理资料,不能根据统计数据反映出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得出专题报告和书面分析报告。
对管理层宏观层面分析造成了障碍。
以上面临的瓶颈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点、面的互联,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3 解决方案当前,煤炭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淮北矿业集团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难以追赶现代企业竞争的步伐,阻碍企业协调效益、专业效率和成本优势的对外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