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新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新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姓名: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对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道动,有-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5.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南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6.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演。(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7.

二、水沸腾了

1.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3.酒精灯的使用:①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②熄火用灯帽盖灭

③用外焰加热④酒精倒翻燃烧,用湿抹布或者沙子盖灭。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

5.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三、水结冰了

1.0'C时,水开始结冰,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2.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3.水和冰的异同:

8、冰、水蒸气是水的不同形态,冰、水蒸气、水是同一种物质。

四、冰融化了

1.冰变成的水过程叫融化。冰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2.冰融化的原因:①加热使冰周围的环境高于0℃,当冰的温度也慢慢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②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慢慢升高:③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靠近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3.水有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 气态(水蒸气)。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改变。

五、水能溶解

1.(1)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扛、白糖,不能溶解沙子、食用油等。(2)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5克小苏打。

2.-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3.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杯水中可以溶解的食盐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4.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两杯一样多的中,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升至,水沸腾,

但是水温保持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六、加快溶解

1.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2.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搅拌有关,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3.物体的颗粒变小可以加快溶解,比如生活中的味精.咖啡,洗衣粉等都是很小的颗粒。

4、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niǎn 碎。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

1.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

盐与沙分离。

2、过滤是通过滤纸将沙从水中分离出来,留在滤纸上的是沙。

3.石棉网在蒸发实验中的作用是使蒸发皿均匀受热。

4.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5. 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

1.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例如水的三态变化,纸被折、剪,橡皮泥被制作成作品,竹子作成竹筷,气球被吹大等。

2.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例如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形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把乒乓球顶回原形。温度计内的液柱在不同温度下会上升和下降。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集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 (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火焰 灯帽 瓶塞 玻璃瓶 酒精 灯芯

八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学习资料

八上科学第一单元知 识点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人类利用的水主要是陆地淡水中的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植物蒸腾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地下径流f 、下渗 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 ,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饮水、食物体内氧化分解产生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98%,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衡,突出 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5、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 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 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氢气+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 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 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 ①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ρ物,上浮②ρ液<ρ物,下沉③ρ液=ρ物,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 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吃水线变深 (2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7、计算浮力:F浮=G物-F拉(称量法)F浮=ρ液gν排液(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悬浮漂浮)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单一物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是液体、 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 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 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第三课、水结冰了 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 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 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 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 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 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 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4.用磁铁可以分离木屑和铁屑 5.了解物质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我们可以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2.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 变。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感受空气》 1.空气能占据空间,形状不固定,有质量,但是很轻。 2.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 4.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5.空气中的氧气能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6.空气气泡图:特性,组成,作用。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一、运动和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3、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4、步骤:先选定参照物,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形式不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 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 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2、常见动物的运动快慢 3、世界短跑记录:博尔特9秒58 4、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距离和时间同时有关,因此,采用对比实验来设计实验。 5、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 实验步骤:(1)分组实验,每组各有1名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2)操作员从轨道一端将红色小球放入轨道,发令员发出口令,计时员记录小球到达轨道终点所用时间 (3)将另一个小球放入轨道,重复以上步骤 (4)每个小球至少测量3次,每次都要记录 (5)记录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材料 (6)讨论两个小球运动快慢,说出判断依据,得出结论 6、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要进行多次实验,采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来处理数据。

最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 2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4 物。 5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6 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利用电池(干电池,蓄电池)的直流电,发电厂输送到各家各户的7 8 交流电,太阳能工作的都不是静电现象。 9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 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0 11 5.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12 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13 6.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静电现象呢? 14 因为当物体受到干燥,寒冷,摩擦等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15 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16 7.在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17 8.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18 是电源(2)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电路中的导线的作用跟自19 来水管的功能相似,起着输送电流的作用。] 9.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0 21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22 1.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23 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 24 25 2.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26 3.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是直流电,家里用的电是交流电。 27 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5500V 28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人体能承受低于36V 29 的电。 30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3V,三节电池串31 联的电压是4.5V。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 32 6.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33 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34 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 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35 36 7.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37 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 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教科版科学三上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2.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3.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4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5.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6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7.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 二、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2.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3.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4.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5.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5.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8.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是很烫的,不能用手触摸;要等它们降温之后再收拾和整理。 9.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很高,不能把手放在上面,容易把手烫伤。 10.让水沸腾后,人们可以用来蒸、煮食物、给自来水杀菌消毒、泡茶、泡方便面等、获取更多水蒸气。 三、水结冰了 1.常温下的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下降,当降低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要占据更大的空间。.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为了比较结冰前液面高度和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我们需要做好标记。 3.水结冰后,冰块会浮在水面上。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冰的温度低,如果长时间一直接触皮肤,容易被冻伤。 4.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装水试管外面的容器盛满碎冰并加入食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 5.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 让水结冰,我们可以制造冰冻食品,如:冰淇淋、冰沙、冰棍。水结成冰之后,我们可以用冰块制作冰雕和其他艺术品。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水 1、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水 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跑到了空气中) 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 2、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水蒸气遇冷(0℃以下)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时刻)蒸发 水 水蒸气 (液体) (遇冷)凝结 ( 气体) 4、水在正常压强下是100℃沸腾,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裂,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5、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变大。 6、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7、由水的液态变成固态(结冰)称为凝固,冰水混合物(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8、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9、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10、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会下降。 无色; 无味; 透明; 能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 液体; 摸得着; 看得见; 较重; 有固定的体积。 气体; 摸不着; 看不见; 较轻; 没有固定的体积。 水 水蒸气

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2-3次),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10、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体积变小。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温度计:测量温度 烧杯:装水 石棉网:均匀受热 三脚架:支撑 酒精灯:加热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知识点 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树的整体形态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脉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10、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一生.11、以向日葵为例,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知识点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蜗牛分头部、腹部、尾部,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蜗牛的触角有两对,长的触角的顶部有眼睛,短的一对触角上没有眼睛.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4、用放大镜观察我扭头部,发现有眼睛、触角和嘴. 5、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似的动物有田螺、蚌和蚬.蜗牛背上有一个褐色的壳.蜗牛壳上的螺线顺时针方向展开称为右旋. 6、要让睡着的蜗牛醒来的方法有:摩擦、敲打、放入水中.蜗牛新陈代谢除了吃食物外,还需要排泄粪便.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7、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其中口和肛门的作用是进食和排泄. 8、蜗牛喜欢吃菜叶,用肺呼吸,睡觉的时候也会呼吸. 9、蚯蚓的生活环境是在地下,潮湿的地方,我们一般在菜园、墙角等地方可以找到蚯蚓.蚯蚓是环节动物,蚯蚓的运动是爬行,身体伸缩前进.用笔尖轻触蚯蚓,蚯蚓的身体会产生缩紧等应激反应.10、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但不能在水里生存.11、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1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六只脚.13、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路线.14、蚂蚁是群居动物,用触角来交流信息的.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爱吃死昆虫、甜食,如糖、面包屑.15、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16、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植物》复习要点 一、《我看到了什么》 1、科学课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 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3、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 语记录下来。 4、在一棵大树前,我们可以看到树干、树叶、果实、树杈及鸟巢、树下的草丛及落叶、树身上的 小昆虫、树上的其他植物。 5、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1)带着目的去观察;(2)观察要有顺序;(3)要充分运用多 种感官;(4)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个部分。 2、大树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来描述。 4、描述树的形状可以用画简图的方法。 5、观察一棵大树,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画简图;(2)测量树干粗细;(3)闻叶的气味;(4) 看果实;(5)拓印树皮;(6)捡拾果实和树叶;(7)对比法 6、怎样拓印树皮的图案?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 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树的相同之处: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都有树冠、 树干、树根。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哟粗细、树皮有光滑有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三、《大树和小草》 1、常见的小草有狗尾草、黄花酢浆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等等。 2、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4、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 有种子。不同点: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6、草本植物的共同特征:(1)都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2)它们的茎为草 质茎,较细、较软、较光滑,多汁;(3)分布极广,繁殖力强、生命力强;(4)生命周期短,有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等。 7、用维恩图记录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四、《水生植物》 1、常见的水生植物有:金鱼藻、水葫芦、浮萍、水花生、荷花等。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3、水生植物分三类,植株全部沉没于水中,叫沉水植物,如金鱼藻。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 如水葫芦、浮萍。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为挺水植物,如水花生。4、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 5、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相同点:(1)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都需要水分、 阳光、空气;(3)有根、茎、叶;(4)有生命,会繁殖后代,会死亡。不同点: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等等。 6、用维恩图记录:(1)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植物的叶》 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树叶的特征表现在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方面。判断同一种叶的依据:形状是否相同。 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的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4、新鲜叶与落叶的本质区别在于:生命活力不同。新鲜叶是活的,落叶已经完成生命历程,是死 的。 5、春天是树发芽长叶子的季节,落叶的季节在秋天。 6、常见的叶的形状有心形、卵形、针形、披针形、扇形、掌形等。请画出它们的简图: 7、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3、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离开了它们植物就不能生存。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5、我们可以用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6、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这相当于一片叶的生长过程。 7、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树叶在老化死亡。树叶会生长、衰老、死亡。 8、常见的树有落叶树和常绿树两种。 9、植物在秋冬季节有哪些变化:(1)一年生的植株会枯萎死亡;(2)落叶树的叶子渐渐变黄、 变红,并掉落下来,常绿树几乎不变;(3)一些植物在秋季有开始生长、开花;(4)一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植物按生存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种。 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三个阶段。 3、向日葵的一生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几个阶段。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5、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 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6、从植物的一生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2)植物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 也是自然规律。 资料袋—知识点:会捕虫的植物是(猪笼草),会结面包的树是(面包树),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 1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放大镜能放大物体,能看到平时用眼睛看不到的细节. 2.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镜面凸度大.放大倍数 大,镜面凸度小,放大倍数小.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获得的信息越多,视野变小. 4.球形透明的物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5.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 6.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 7.不同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是不同的。 8.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9.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10.蝴蝶的翅膀上布满扁平的细毛。 11.自然界中许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12.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13.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以看见,有的晶体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看见。 14.列文虎克是荷兰人,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三百倍的显微镜。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小世 界,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16.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了200万倍。 17.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18.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19.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0.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2.池水发绿是绿藻的作用。 23.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食品。 24.伤寒、鼠疫、霍乱、肺结核等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的健康有关。 26.酵母菌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 27.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殘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5、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6、空气受热后,空气颗粒间隙变大,变轻了,会上升。 第三单元天气 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又是十分迅速,又是比较缓慢,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3、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5、测量天气的工具包括:雨量器、温度计、风向标和风速仪。 6、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寒暑表);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 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 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 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丿— 2.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 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 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 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

干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 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 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 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 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 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 4.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牛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 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一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

七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3. 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鳍的活动有关外,还与鳔的大小有关,鳔的大小在不同水层中会 发生变化,其原理与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相似。 4.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5. 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6.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是 通过实验和观察,并通过认真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 7. 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 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8.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使用各 种一起,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9.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0. 长度的单位是米(meter),用“m”表示,测量工具为刻度尺。[长度表示一个物体到另 一个物体的距离] 11.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cubicmeter),用“m3”表示,测量工具不一。[体积(volume) 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12. 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半用量筒或量杯。 13. 适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尺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测量前,量筒必 须平放在桌面上。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型。读数时,实现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14.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测量工具为温度计。[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 温度] 15. 液体温度计是由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原理制成的。 16.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冰点),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沸点)。 17.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ilogram),用“kg”表示,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工具为天平。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8.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物体的质量都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9. 砝码、镊子及砝码盒 20. 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调平—称量—整理 21. 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second),常用仪器为钟、表。 22. 时间间隔是一段时间,描述事件发展持续的长短。而时刻是具体的某一时间,描述事件 发生的前后次序。 23.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