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调查报告

大学生自杀已经屡见不鲜,曾在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在一个星期内连续有3人自杀,之后的这几年中,也几乎年年都有自杀的学生,广州其它高校也有过自杀的学生。死者已矣,归结他们在花样年华甘愿放弃生命的原因,有的在我们看来,有的真的很不值得为它放弃生命。如果是你,毕业前清考没过怕拿不到毕业证、或是毕业一段时间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亦或是深陷失恋痛苦中,你会怎么做?如果说,他们选择自杀是因为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凭着他们敢放弃仅有一次的生命,你敢吗?你还敢说他们懦弱吗?

诚然,造成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原因,和其自己的心理素质、性格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是其生活的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经济,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实际最主要的压力还是来源于经济。有的人一出生,就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吃喝用度,都不用愁,而有的人,从一出生,就要跟着为生计发愁的父母东奔西走,要么就成为留守儿童,从接受教育,性格培养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发现,随着成长,这两种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都说人人生而平等,试问真的平等吗?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

农村与城市

据调查,广州的大学生中,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占53.33%,非农户的学生占46.67%,可见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还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在其中分为一直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直到大学才来到城市的农村大学生,一种就是所谓的“农二代”,虽然随着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长大,但是却从小就体会着城市人和农村人的不公平。不管是哪种农村大学生,都要比一直土生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承受更多的压力。首先,经济压力。虽然电视上父亲拿着一打散钱给儿子交学费的情景是个别特殊的例子,但是不难发现,有很多农村大学生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特别是家中经济全来源于种地的家庭,一个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就是这个家庭一年中最大的开销。父母已不再年轻,为了省钱,一部分

学生会班机集团活动,多次不参加,肯定会影响到其人际关系。有的学生会去做兼职,就有可能逃课,没有时间认真做作业,在学业上受到影响。似乎看来,经济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解决的话,很多事情都会陷入死循环,最后,一些心理抗压能力差的同学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其次,部分人部分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农二代”从小就听着自己父母被别人鄙视,被指责没见识、素质差等有失公德的言论,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对社会失望,怀有敌意。

民族

从调查结果来看,广州大学生中少数民族仅占8.33%,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广州的大学生是汉族,由于汉民族的特点:人多,分布范围广,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融合,也就造就了汉族人在国家政策上,不同于少数民族享有某些优惠政策,比如高考加分,个别工作单位优先录取等;汉族人没有地域优势,就像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主席必须是少数民族人;汉族人也没有明显的文化、性格特点,你看一个汉族人新疆舞学得再好,也没有维族人跳舞时体现出的神韵。所以在民族上绝大部分大学生是不占优势的。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碰到用人单位优先录用了少数民族,而觉得愤愤不平。非汉族人虽然不多,但是也会带给我们困扰。

年龄

看一些大学生自杀的案例,可以发现,自杀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大四的,或是刚毕业。这个年龄段的人,刚迈出校门,朝气蓬勃,自信满满,心灵纯净,但是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脆弱。在面对“官二代”,“富

二代”,“拼爹”,“关系户”这些特殊的社会情况时,有人吃亏了,有人认了,有人不甘心,有人努力了,有人失败了,有人想不开走向极端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不能再拿父母的钱当生活费了,同时同学朋友的应酬聚会多了,买房买车,用钱的地方处处多起来,可是实际却连份合适的工作也没有。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在金融海啸之后,更是加重了这种严峻的社会情势。在广州,人才济济,找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人比人,人吃人,有的人就绝望了,选择了放弃生命。

籍贯

在广州,几乎可以找到全国各地的人,据调查结果显示,非广东户籍的大学生占63.33%,广东非广州户籍的大学生占11.67%。广州是个很具有吸引力的大都市,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化,气候宜人,这就使得很多外地大学生毕业后要留在广州,再加上还有其它地方的毕业生选择来广州发展,导致人才富余、人才闲置,其中有好多岗位,甚至是看厕所这样活都是大学生在做,很多人秉持着“宁为凤尾,不做鸡头”的原则,趁年轻就该挑战一下生活,不然枉费十年寒窗了。然而,广州消费比较高,刚毕业的学生工资低,生活都成问题,而且到后来就发现大都市生活环境优越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大学生特别是刚出来的,根本享受不到那种待遇。

本是风华正茂、充满憧憬的大学生,缘何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谁该为大学生自杀事件负责?大学生自杀事件对大学校园的心理咨询、教育等课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