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说课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导言

目前,新闻发布会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介绍新的政策、措施,通报重大事件调查进展情况的主要方式。它以记者提问,发言人回答的方式介绍相关信息,表明相关立场、态度。高层政府举行的发布会一般以两种语言交替翻译的形式进行。现场译员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准确、快速的将发言人的话用另一种语言口头传达给记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各国公众。新闻发布会中,口译一定是按照这三部分来完成的,即听取信息,转换信息和表达信息。因此,译员在新闻发布会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听取信息在口译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听取信息的质量好坏将严重影响译员的翻译质量。译员在听取原语发言人信息的时候,与一般意义上的听完全不一样。此时的听是听取原语发言人信息的意思,听出原语的逻辑与结构,为后面的口译表达做好铺垫。接收信息后,译员在头脑中马上进行了信息的转换,即把听取到的中文信息在头脑中转换成英文,或是把听取到的英文信息在头脑中转换成中文信息。在说话人停止说话的时候,译员就要马上进行信息的翻译表达了,即将听取到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双语的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要求译员具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译员在会中的表现将严重影响到大会的进行,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译员翻译质量的好坏将决定着大会的成败,所以译员在大会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员个人所承受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掌握翻译的技巧是每个译员必做的功课,不仅为自己的名声,更为所有为这场新闻发布会而工作的人。

第一部分;新闻发布会口译的特点和过程

1.1新闻发布会口译特点

1.1.1即席性

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在新闻发布会上,口译内容千变万化,往往难以预测。译员或许可以通过事先确定的交谈主题来预测交谈各方的话题。但是,译员的任何估计都不可能是充分的,而且主观预测也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危险的。此外,发言人与记者都希望能连贯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迅速传递给对方。但是由于在语言不同的交际双方之间介入了一个传言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表达的连贯性和接收的快捷性。这就要求译员具有高超的即席应变能力和流利的现时表达能力。

1.1.2独立性

在新闻发布会中,译员属单打多的个体工作者,其劳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操作性,译责重大。通常,译员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译员必须随时独立处理可能碰到的任何问题。有些问题属语言类,与译员的双语知识有关;有些属文化传统类,与译员的民族知识有关;有些属自然科学类,与译员的学科知识有关;更多的属社会科学类,与译员的社会、文化、国情、时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关。

译员无法回避面临的任何一个问题,无路可退,只有正视每一道难题,及时处理每一道难题。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不可能查询工具书或有关参考资料,也不能频频打断说话者,要求对方重复自己所讲的内容,解释其中的难点。作为个体劳动者,译员要对自己的口译负责,不可胡编乱造,信口雌黄,自我得意;

不可“自圆其说”,瞎猜乱凑,以期歪打正着;不可“你说你的,我译我的”,两条铁轨,永不相交。译员应该认识到,“译(一)语即出,驷马难追”。自己的译语,字字句句,重如千金,随意不得。有些场合口译出错,还可期望在以后起草书面协议时予以纠正。然而许多口译,如国际会议口译,没有后道工序的补救机会。对于口译,所谓的“译责自负”原则没有多大意义。译员自知“译责”重大,只是在重要口译场合铸成大错,恐怕自己想“负”此责,也“负”不了。

1.1.3综合性

在新闻发布会中,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视”是指译

员须具有观察捕捉说话者的脸部表情、手势体姿、情绪变化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听”是指译员能够耳听会意发言人和记者的各种带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语速的话语的能力。“说”是指译员能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流利而达意地表达的能力。“写”是指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能进行快速笔记的能力。新闻发布会口译属一种立体式、交叉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来源广泛,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记者,既给口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发言人和记者浓重的地方口音和过快的语速给译员带来的耳听会意的困难,同时又为口译工作创造了颇为有利的条件,如说话者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生动直观的体语表现,现场各种与口译内容有关的景物,所有这一切都是辅助口译的有利条件。

1.2新闻发布会口译过程

1.2.1信息接收

译员对信息的接收有两种渠道:一种为“听入”,一种为“视入”。听入是口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信息接收形式,是口译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发布会中,信息的接收主要是依靠译员的听来完成。语言信息的听入质量与译员的听觉能力有关。当译员听入母语所表达的信息时,除了不熟悉地方口音、怪僻语、俚语、古语、专业词语或发生“耳误”情况外,听入一般不会发生困难。当译员听入非本族语所表达的信息时,接收信息将可能构成一道难关,译员对外语信息可能会少听入或者未听入,甚至会误听。译员在接收说话人信息时,应当采取主动接收法,注重信息的意义(包括语境意义和修辞意义),而不是采用只听取孤立的单词的被动接收法。

1.2.2信息转换

信息转换是指译员对接收到的来源语的信息码进行解意,获取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新闻发布会中,原语信息码---记者的提问或是发言人的回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语言码,如语音、句法、词汇等信息,也有非语言码,如文化传统、专业知识、信息背景、表达风格、神态表情等信息,由于原语信息码丰富复杂,既呈线形排序状,又呈层次交叠状,所以译员对原码的解译处理不可能循序渐进、逐一解码。对语言信息的立体式加工处理是人脑的物种属性,译员在解译语言信号的同时会综合辨别和解析各种微妙的非语言信号以及它们同语言信号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有必要指出,译员的感知和解码能力与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译员的解码能力,会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经验的丰富而增强。

1.2.3信息输出

信息的输出指信息的表达,即译员将目标语编码后的信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传译出来。在新闻发布会中,表达是口译过程的最后一道环节,是全过程成败的验收站,也是口译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信息输出的成功标志是准确和流利,只有准确流利的表达才能在交际双方中间构筑一座顺达的信息桥梁。口译表达虽无需译员具备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说才能,但口齿清楚、吐字干脆、音调准确、择词得当、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却是一名职业译员在新闻发布会中站稳脚的必备条件。

第二部分:会前译员准备

2.1背景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