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2024年英语口译中的演讲技巧(二篇)

2024年英语口译中的演讲技巧口译与笔译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口译工作者绝非“一切尽在不言中”,而是身处“台前”进行工作。
虽然文化派翻译理论认为,即使在笔译中,译者也是“可见”(visible)的,但从工作特点来看,口译员显然更为“可见”。
这种可见性,既使口译工作充满了乐趣,也给译员带来了许多挑战。
站在大庭广众之中,于众目睽睽之下开口讲话,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姑且不论翻译的质量如何,译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讲话人。
否则,即便翻译得再出色,也会因为拙劣的音质、节奏或吐词而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
显而易见,对于一个成功的口译工作者来说,掌握扎实的演讲技巧是根本要务。
1.熟悉讲话场所,增强演讲效果为了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译员在到达工作地点后,一定要先熟悉工作环境。
观察发言人所处的房间设施情况,屋顶的高低、窗帘的厚度、房间的面积等都会对音效造成影响。
此外,发言人需要对多少观众讲话,是在讲台上发言还是流动讲话,这些问题译员都需要考虑。
对于译员本人来说,是站在讲话人身边还是退到舞台一侧,有没有辅助工具(如麦克风),是有支架的麦克风、手持无线麦克风还是便携式无线麦克风,在工作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应该尽可能充分地掌握情况。
特别要注意调试麦克风,以免出现音质有问题或电池电量不够的尴尬场面。
2.综合运用演讲的几大要素讲话人声音的产生伴随着一系列生理过程--首先是从肺部呼出气流,气流经过喉,振动声带而形成声音;再经过咽、嘴和鼻腔,声音被放大和修饰,最后通过舌、唇、齿和颚等部位形成特定的音。
译员在翻译中应注意演讲几个要素的运用,即:音量(volume)、音调(pitch)、节奏(rate)、停顿(pauses)、发音(pronunciation)和吐词(enunciation)。
音量讲话人声音的大小和强弱程度。
译员切勿大声喊叫,即使是发言人声音过大,也不可受到影响而提高音量。
适中的音量即使自己的翻译容易被听众接受,也不会显得信心不足或喧宾夺主。
新闻发布会模糊语言及其翻译——基于现场口译的语料分析

【 b t c】 rs cneccs r p r n dpo a cocs n hr tesekr no ep bi o oe m n pl A s a tPes of n e aei ot t i m t cai sw ee h pae f msh ul f vr et o. r r m a l i o i r t c g n i
ce r g lt n n no ma in, sn zy e p e s n f r h t u p s .B s d o a srpsfo p e sc n ee c s h i e s y is, e u ai sa d if r t o o u ig f z x r s i o a r o e a e n t n ci t r m r s o fr n e ,t s s a u o t p r e p o e h s f u z x r si n i r s o ee c n ep ei g b ei ig 2 c n e t ,a p o i tm n a u u e s x l r st e u e o z y e p e so n p e s c n r n e i tr r t y d f n o c ps p r xma o a d v g e n mb r f f n n
第 1 第 1期 3卷
V 1 1 . o . 3 No 1
沙洋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o h y n e c esC l g o ra fS a a gT a h r ol e e
21 0 2年 2月
F b 2 1 e .0 2
新 闻发布会模 糊语言及其翻译
— —
o eT ote ” ”… … Bo rsd n uh a d S ceay ft woS r s 。 h i h t P eie tB s n e rtr
浅谈记者招待会中汉英口译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素质

姜仁基
摘 要 :随着 国际合作的加深 ,记者招待会也变得 日趋频繁。而在记者招待会 中,会议发 言人 经常 引经据 典,妙语连珠 ,这 给观众 带 来听觉享受的 同时也在考验着 口译 员的汉英 口译能力。既要忠实原语 ,又要 让译语 通俗能懂 ,针对特 殊 句式还要进 行调整。考虑到记 者招 待 会 这 一 国 际场 合 的 重 要 性 , 口译 员在 处 理 汉 英 口译 时 应 具 备 基 本 素 质 和 基 本 原 则 。 关 键 词 : 汉英 口译 ;记 者 招 待 会 ;素 质 及 原 则
“
次 ,“ 九” 指许多的意思 。因此 ,译员 在处理 这句的 翻译 时 ,不 可能逐 字翻译 。只能根据意思 ,消化加工 ,进而用英语表达 出来。最后 的意译 版本是 “ F o r t h ei d e a l ha t t I h o l d d e a r t om y h e a r t ,1 w i l l n o t eg r r e t at h o u s a n d d e a t h s t o d i e ” 。对 于一些俗语 的翻译 ,也常用 意译 的方法。例如 ,李 克 强总理在 2 0 1 4答记 者问中 。在提 到马航 事件时 ,最后说 道 “ 人命 关天 啊! ” 如果用直译 的办法硬 翻 的话 ,可 能会 翻成 “ Hu m a n ’S l i v e s c o n — e e l ' n o n t h e g o d ”这无疑是非 常偏意 的。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 比什 么韵重要 。理解 了这一层意思 ,就可以用意译 的方法 ,非常流畅 的译 成 “ N o t h i n g i s mo e r i mp o r t a n t t h a n h u ma n ’S l i v e s ” 当时 的译 员 就 是 这 么 翻 译 的 ,给 人 感 觉 非 常 好 。更 常 见 的 意 译 法 被 用 在 了 记 者 招 待 会 中 开 场 词 中 。例 如 , “ 金 秋 送 爽 ,丹 桂 飘 香 ” 。 如 果 采 用 直 译 的 办 法 , 即 使 把 “ 送爽”, “ 丹桂 ” 这样 的词用英 语解 释 出来 ,外国人也 会 觉得句式 繁 琐 。莫不如用意译 的方 法 ,将其 翻译成 “ I n h t e g o l d e n A u t u m n ” 。句 式 简单 ,通俗易懂 。这样的例子 ,在记者招待会的汉 英 口译 中比比皆是。 三 、记者招待会 中汉英 口译译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1 ) 深 厚 的 中国 文 化底 蕴 都说想成为一名好翻译 ,就要先成为一 名 “ 杂家 ” 。对记者招待 会 中的口译译员更是如此 。因为你无从预测发言人会说出什么 内容。你 在 知识上不能有漏洞 。对 中国文化更应有深厚的积累 ,长期 的储存 。因为 汉英 口译 时,经常要采取意译 的方法对那些古典诗词进行 翻译 。而意译 的前提是译员有能力用现代汉语解释那些诗词。如果译员都不知 道发言 人说 出的诗词 出 自何处 ,什么意思 ,就更无从谈起翻译 了。温家 宝总理 在2 0 1 0记者招待会上在谈 到两岸问题 时曾引用过 《 左传》 中的 “ 兄弟 虽有小忿 ,不废懿亲” 。其 中的 。 “ 懿”读作 y 1 指 的是德行美好 。如果译 员没读过这句话 ,那 就译不 出 “ d i f e en r c e s b e t w e e n b r o he t s r c a n’t s e v e r t } I e i r b l o o d t i e s ” 这样 的句子 了。 ( 2 ) 扎 实的 英 语 功 底 , 多种 翻 译 方 法 的 灵 活 运 用 上 面提到过汉英 口译 的两大方法是直译和意译 ,对于记者招 待会 的 译 员 来 说 ,灵 活使 用 那 两 种 翻 译 方 法 尤 为 重 要 。 英 语 中 定 语 常 常 后 置 , 而汉 语 中定 语 大 多前 置 。 因此 ,翻 译 成 英 语 时 ,有 时 要 说 主语 或 者 句 子 的主干 ,然后用后置定语进行修饰 。此外增译 、概括 、代替等这 些方法 也要熟练掌握 ,做 到流畅翻译 。(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interpreting press conference

译文参考 :
Yesterday, I browsed a website and came across this question: How close does the Premier feel to us in his heart? What is on his mind? Yesterday afternoon, I received a letter written to me by pupils from a primary school forwarded by a deputy. Busy as I was, I wrote a letter back to them with a writing brush, wishing them all the best. I also read a news story on the Internet that a CPPCC member has put forward a proposal for four years in a row calling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for children. I took his proposal very seriously and immediately gave written instructions that we need to handle matters concerning children’s health on a priority basis and that the competent government authorities should take steps to address this issue.
范例:
英汉口译教程任文版

英汉口译教程任文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汉口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商务会议、新闻发布会,还是旅游陪同,英汉口译都必不可少。
本文将为您介绍英汉口译的基本技巧、实用场景及应对策略,并提供一些提高口译能力的建议。
一、引言英汉口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掌握这门技能,不仅有助于拓宽职业发展道路,还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英汉口译的各个方面。
二、英汉口译的基本技巧1.听力技巧听力是口译的基础。
要提高英汉口译能力,首先要加强英语听力训练。
可以通过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影视剧、跟随英语课程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2.语言表达技巧在具备一定英语听力基础后,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口译表达能力。
这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型等方面。
多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参加英语角或者语言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文化理解技巧英汉口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文化的沟通。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必须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掌握文化差异,避免在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解。
三、实用口译场景及应对策略1.商务会议在商务会议上,口译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术语和商务背景知识。
提前了解会议主题,熟悉相关词汇,是成功应对商务会议的关键。
2.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对译员的反应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口译员应提前了解发布会的主题和内容,熟悉新闻发布会的流程,确保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
3.旅游陪同旅游陪同口译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口译员要熟悉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了解游客的需求,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四、提高口译能力的建议1.持续练习口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实践。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练习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2.参加培训课程参加专业的英汉口译培训课程,有助于系统地学习口译知识和技巧。
此外,培训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也能帮助学员在实际场景中提高口译能力。
浅谈口译(交传篇)

浅谈口译(交传篇)浅谈口译(交传篇)浅谈口译(交传篇) 交传, 是译员在讲话人讲完一句、一个意群、一段甚至整篇后译出目标语言的翻译方式。
刚结束的两会期间举行的几场新闻发布会采用的都是交传。
和同传比较起来,交传时译员是和听者直接见面的,因而受到的关注比较多,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同时,由于译员有一定的时间对源语言(句、意群、段或篇)的整体内容进行理解并在组织译文的过程中对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通常大家预期的翻译质量也会比较高。
鉴于这两点,我个人觉得交传的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它也更能反映出翻译的水平。
无论在任何场合,如正式谈判、礼节性会见、新闻发布会、参观、游览、宴请、开幕式或电话交谈中,要作好交传都离不开以下工作:1.大量练习。
有条件的,可采取两人一组的方式,一人充当讲话者,另一人担任翻译。
一个人练习可采用视译的方法,看报读书时,将某些段落作成笔记,随后口译出来。
2.有效的笔记系统。
这点上篇已经谈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关联词的记录应得到特别重视,以确保翻译时,用一根线就能连起一串珠。
3.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声朗读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还可练习在小型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同人交流。
若能通过在一些比较正式的比赛、演出中登台以增强信心,锻练胆量,则更是良策了。
4.每次活动的认真准备。
对会谈要点、发布会口径、参观将会涉及的技术用语等都要尽可能充分地掌握,以便翻译时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这是共性,那么不同场合的交传有没有什么分别呢?我个人觉得,如果有,则主要表现在处理方式和风格把握上的差异。
正式谈判、新闻发布会和开幕式等都是严肃、庄重的活动,翻译应立场鲜明、沉稳准确、语速适中。
礼节性会见一般不涉及实质性问题,通常以寒暄和互通情况为主,翻译应很好地传递友好的信息,维护宾主双方共同营造的融洽气氛。
宴请除开头或结尾部分的祝酒外,多为随意的攀谈,翻译时可多用口语,使轻松的谈话成为美食的佐餐。
参观、游览时,翻译重在抓住要害,传递信息,视需要可作概括,语速稍快亦可。
《2024年关联理论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记者会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关联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其在口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记者会口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中的关键在于交际双方通过共享的语境信息寻找最佳关联。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迅速理解原语信息,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信息准确传达给目标语听众。
因此,关联理论对于指导口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记者会口译的特点与挑战记者会口译是指在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对发言人的话语进行翻译,使目标语听众能够理解并掌握原语信息的一种口译形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时间紧迫、信息量大、语境复杂等。
这些特点给口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求译员具备快速理解、准确表达、灵活应变的能力。
四、关联理论在记者会口译中的应用根据关联理论,口译过程中的关键在于寻找最佳关联。
在记者会口译中,译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关联理论:1. 理解原语信息:译员需要迅速理解发言人的话语,把握其意图和含义。
这需要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2. 寻找共享语境:译员需要寻找与目标语听众共享的语境信息,以便更好地传达原语信息。
这需要译员了解目标语听众的背景和文化习惯。
3. 翻译策略选择:根据原语信息和共享语境,译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常见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增译等。
其中,直译可以保持原语的表达方式,意译可以更好地传达原语的含义,增译则可以补充原文中未明确表达的信息。
4. 灵活应变:在口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发言人话语含糊、语速过快等。
这时,译员需要灵活应变,通过猜测、询问等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五、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基于关联理论,本文提出以下记者会口译策略:1. 预置知识储备:译员需要提前了解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原语信息。
新闻报道中的翻译与口译技巧

新闻报道中的翻译与口译技巧在全球化的今天,新闻报道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翻译和口译在新闻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报道,都需要翻译和口译人员进行准确的传译。
本文将探讨在新闻报道中的翻译与口译技巧,以期提高翻译与口译人员的工作质量。
一、准确把握信息在新闻报道中,翻译和口译人员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新闻的核心信息。
他们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原文,确保将新闻的关键内容传达出来,并保持与原文的一致性。
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的隐含信息,确保在翻译或口译过程中不丢失原文的意义。
二、遵循原文风格与风格转换在进行新闻翻译与口译时,尽量遵循原文的风格和语气。
原文的风格可能是严肃、庄重,也可能是幽默、生动。
翻译和口译人员需要根据原文的风格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并在保持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使译文具备相似的语感和效果。
另外,有时还需要进行风格转换,使译文适应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三、时间紧迫与即时性新闻报道通常具有时间紧迫的特点,要求翻译和口译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
在翻译中,要善于利用翻译工具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在口译中,要注重预热和备译,提前获取相关资料,以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传达新闻的内容。
四、专业词汇与行业知识新闻报道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因此翻译和口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词汇和行业知识。
他们需要对新闻报道涉及的领域进行深入了解,积累相关的专业术语,并且要不断学习更新,以跟上时事和行业发展的步伐。
五、文化适应与文化转换在翻译和口译新闻时,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翻译和口译人员需要进行文化适应和文化转换。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习俗和习惯用语,将原文中的文化特色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同时也要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六、准确解读与传达意图新闻报道往往涉及到各种观点、评论和解读,翻译和口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并将其清晰地传达给读者或听众。
他们需要分辨出新闻报道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观点,确保在传译过程中不掺杂个人偏见或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lue friendship”。
参加发布会的记者来自世界各地,虽然讲的都是英语,但是带 有不同的口音.所以有时翻译有可能没听清楚记者的问题。如果只 是没听出记者问题中是否带有否定词(nevel-,not)等.译员可以灵活 地将问题转换为“对于……你作何评价?”如果整个问题都没听懂, 译员可以追问一下提问记者.比如“Would you please repeat your 8ec—
mi山01180fvehiclesfll'eorderedtobe offthe/'oadB
ofBeijing…;金融时报
(FinaneialTimes)的报道是:13eijing’8
the road provestobe
itB
remov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fmiuiOll8 ofvehides off
4.day car-bantrial
艺术传媒
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国晓立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山东・青岛266071)
文章编号:1672—7894(2009 J19—263-01
摘要通过做新闻发布会口译工作的切身体会.总结了译员 在新闻发布会的会前准备、现场提问以及会场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 细节问题,提出“细节决定成败”,建议口译员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工作、翻译现场机动灵活、用词谨慎、遵循“名从主人”等一系列原 则,从而保证新闻发布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口译新闻发布会媒体新闻素材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某一社会组织直接向新闻界 发布有关组织信息、解释组织重大事件而举办的活动。2008年第 29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之时,笔者有幸参与了围绕奥运举行的一 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口译工作。虽然每场新闻发布会的发布机构不 同、内容不同、级别不同。但是作为一种信息发布形式,新阈发布会 还是存在很多共性。比如.新闻发布会的各个环节大同小异,其中 包括:介绍新闻发布议题及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新闻 发言人或有关人员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文字材料一般由新 闻发言人负责。通常包括:新闻发布稿、有关新闻素材、答复相关问 题的口径和必要的资料索引。总的来说,充分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对细节的关注是做好新闻发布会的重要保障。 1准备工作 对于任何口译任务,做好“功课”是成功完成任务的萤要保证。 对于新闻发布会来说,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蓖要。接到新闻发布会 的任务后,译员要提前准备有关发布人、发布信息、媒体信息、专业 词汇等材料。 准备过程中,译员可以提前与发布会组织方联系,取得发布会 主持人的主持稿。通常在新闻发布会伊始.主持人一般是向蝶体介 绍此发布会要发布的内容并介绍与会者。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是 如果译员能提前拿到并事先翻译好了。可以保证发布会的开头流 利、顺畅.这对译员的心理很重要,可以让译员信心十足地进行下一 步的口译工作。如果没有主持稿,译员至少要获得与会者的姓名、 头衔性别等。 在发布会的提问环节,主持人要求媒体在提问之前要自报家 门。因为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媒体的提问,发言人的回答可能不同。 所以虽然是短短的一个名称的翻译,却承载着重要的信息,这就要 求译员熟悉中外媒体名称。媒体名称的翻译要遵守“名从主人”的 原则,即要用媒体自己的译法,而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翻译媒体 的名称。比如.香港的“大公报”,就译为“TakungPan”;北京的“新京 报”,译为“Beijing News”.而不是根据字面意思翻译为“New Beijing News”;“财经”杂志的英文是“Cai Jin矿,而不是“Financial Maga— zinc”。此外,译员还要注意如何准确地将英文的媒体名称翻译成中 文,尤其是大家都熟悉常见的国外媒体。比如大家部熟悉CNN.但 是很少有人能非常准确地提供其中文译名,即美国的“有线电视新 闻网”。 除了准备媒体名称,译员还可以根据发布会主题预测媒体有可 能提到的问题。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媒体关注点可能不同,提问 的视角也不同。比如2008年6月青岛近海海面出现大面积浒苔.在 就此事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当地的媒体可能会关注浒苔的出现是 否会影响本地的旅游业和外地人对青岛的印象:中央媒体可能问, 青岛市政府是如何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浒苔清理的;而国外媒体可 能更关注浒苔是从黄海漂移过来的还是与污染有关。 作为新闻发布会的口译员,一定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 知识。但是面对发布内容各式各样的发布会,译员肯定还会遇到一 些自己不熟悉的专业词汇。因此准备阶段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专 业词汇的准备。比如,2008年6月在北京新闻中心举行了奥运交通 保障新闻发布会,讨论有关奥运期间北京车辆单双号限行措施的有
呷致‘if.263
万 方数据
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国晓立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山东·青岛,266071 科教文汇 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2009(1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wh200919205.aspx
successful;南华早撤则写的是:Beijingdeclared a succe88.译员在选择某种表达方式的时候,
一定要确定其感情色彩,看其是否带有偏见。因为北京市是通过倡 议书形式实行单双号政策,西方报道中用的orderthe vehicles offthe road不适合中方的立场,所以译员做好用remove。 2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译员在新闻发布会的实 施阶段一定要沉着冷静,正常发挥。译员最好提前到达会场,调试 话筒等设备,准备好自己的笔、笔记本,水等。开场白介绍的时候. 人名、职务都要全部介绍出来;如果第二次提到,比如请某某领导讲 话,翻译时头衔可以省略。对于临时添加进来的发布人,介绍他的 职务时,如果搞不清楚他的级别,可以整个模糊处理,比如某局剐局 长.可用deputy head.deputy chief。不一定都翻成directoro 翻译过程中译员要关注发言人.还要关注听众。首先,译员要 理解发言人的讲话.并尽可能详尽地记录下来发言人的讲话。有的 发布会上。发言人很有经验,讲几句就会让翻译进行翻译,一方面给 自己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不会让下面不懂中文的记者感觉无聊。 而在很多新闻发布会现场,译员却要面对滔滔不绝、忘记翻译存在 的发言人。这就要求译员平时进行严格的记忆,笔记训练,遇到这 种情况也能完整的记录信息。其次,译员还要关注听众。译员的翻 译要tt.Yb国记者听的明白。对于中方宣传资料中的官方语言,很多 人认为火药味较浓。如果直译的话,国际社会不易理解。比如,我们 常说“在抗震救灾斗争中”,这罩面的“斗争”火药味就很浓。不宜翻 译成“fight”.翻译成“campaign”就比较好。翻译的时候,译员要从对 方感受出发。如果翻译使用的是中国式英语,或者信息量过大或无 重点,都有可能导致外围记者听不懂。比如,在翻译“热爱和平,珍 视友谊,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时,如果将所有的定语一一排列在 “人民”之前.会因信息量过大而让听众找不到核心词,所以不如调 整一下顺序。翻译成“peace-loving and hospitable Chinese people who
ond question?”千万不能不懂装懂。
一场发布会的结束只是一次任务的结束。为了更好地进行下 一场新闻发布会的翻译,译员可以通过此次发布会的视频或音频贤 料,看看自己是否有口头语之类的不良习惯,是否有更好的翻译方 法。此外,译员还可以利用发布会的发布稿作视译训练。 总之。新闻发布会对译员的要求较高,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 理素质、较高的语言功底、广博的知识和敏捷的反应应变能力。专 业的培训和强化的训练,加上充分的准备和对细节的关注肯定能保 证译员圆满地完成新蚓发布会的口译工作。 责任编辑林雨
关问题。译员在准备过程中,要准备一些和交通、环境有关的专业 词汇,比如,无铅汽油(1ead-fleegasoline),可吸人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等。对于此次发布会可能用到的、但又无统一标 准的其他术语,比如本场发布会中不断提到的“限行”。译员可以通 过搜索国外媒体,寻找有关的说法。通过搜索.发现对北京单双号 限行的有关报道中,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报道是:More t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