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表示方法

钢筋平法表示方法

2013-01-05 09:32:41| 分类:工程造价| 标签:平法标注|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式:

平面注写(集中和原位标注):梁,板,楼梯,基础

列表注写:柱,剪力墙

截面注写:梁,柱,剪力墙,基础(除筏形基础)

柱-列表标注:

柱-截面标注:

柱号KZ1

b*h 650*500

纵筋4A22

箍筋A10@100/200

螺旋箍筋:以L开头。

全高加密:无'/'

梁-集中标注:

梁号(跨数) b*h KL2(2A) 300*650

箍筋(肢数) 上部通长筋A8@100/200(2) 2A25

侧纵筋G4A10

(梁顶相对高差) (-0.100)

悬挑:A:一端有悬挑,B: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加腋:Y c1*c2(竖向:GY,水平:PY) 腋长*腋高。

悬挑高度:'/'分隔根部与端部高度。

箍筋:'/'分隔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架立筋:'+'将通长筋与架立筋相连。

构造筋与受扭筋:前者以G开头,后者以N开头。

梁-原位标注:

左支座筋跨中钢筋右支座筋6A25 2A25 4A25

下部钢筋4A25

多排:'/'分隔上下两排。

直径不同:'+'将两种直径相连,角筋在前。

相同:支座两侧相同,可仅在支座一侧标注,另一侧不注。

不伸入支座: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如6A25 2(-2)/4

剪力墙柱-列表标注:

剪力墙柱-截面标注:

柱号纵筋GJZ4 16A20

箍筋A10@200

剪力墙梁-列表标注:

剪力墙梁-截面标注:

梁号LL2

楼层号:b*h 3层:300*2520

箍筋A10@150(2)

上部纵筋;下部纵筋4A22;4A22

(梁顶相对高差) (-1.200)

剪力墙身-列表标注:

剪力墙身-截面标注:

墙号(分布筋排数) Q2(2排)

墙厚250

水平分布筋A10@250

垂直分布筋A10@250

拉筋A6@600*600双向/**双向

剪力墙洞口-截面标注:

洞口号b*h或D YD1 D=200

中心相对高差-0.800

补筋箍筋2A16 A10@100(2)

板-集中标注:

板号(跨数) h b LB5 h=100

贯通纵筋B:XA12@120;YA10@110

T:X&YA10@110

(板面相对高差) (-0.050)

上下:下部分布筋以B开头,上部以T开头。

构造筋:X向以Xc开头,Y向以Yc开头。

隔一布一(两种规格钢筋):如φ10/φ12@100,φ10与φ12间距100,φ10之间间距200

板-原位标注:

分布筋: 分布筋A8@200

负筋: 负筋A12@120

延伸长度 1800|1400

相同:支座两侧相同,可仅在一侧标注,另一侧不注。

楼梯-原位标注:

梯号h梯板厚(P平板厚) AT7 h=120

踏步高*踏步数=踏步总高150*12=1800

梯板配筋(长边)上部;下部A12@125;A10@100

踏步宽*踏步数=踏步总长280*11=3080

梯板分布筋(短边) FA8@200

楼梯-列表标注:

独立基础-集中标注:

基础号h1/h2/.. DJj02 300/500

贯通纵筋B&T:X&Y A10@100

(基础底相对高差) (-0.080)

多阶(多坡):'/'分隔自下而上的高度。

杯口高度:a0/a1,h1/h2,前者杯口内(自上而下),后者杯口外(自下而上)。

焊接钢筋网:以Sn开头。

杯壁外侧和短柱配筋:以O开头,O:角筋/x边中部筋/y边中部筋/箍筋(杯口/短柱间距)。

独立基础-列表标注:

条形基础-集中标注:

同独立基础。

区分:'/'分隔受力筋(短边)与构造筋(长边)。

条形基础-列表标注:

桩承台基础-集中标注:

同独立基础。

区分:'/'分隔受力筋(长边)与分布筋(短边)。

等边三桩承台:Δxxφxx@xx*3/φxx@xx

等腰三桩承台:Δxxφxx@xx + xxφxx@xx*2/φxx@xx

箱型基础-集中标注:

箱基外墙,箱基内墙,地下室外墙:

墙号(间数),墙厚WQ2(9),bw=350

外侧贯通筋OS:HA18@200,VA20@200

内侧贯通筋IS:HA18@200,VA20@200

拉筋拉筋形式tb A6@600*600 双向/**双向内外侧:外侧以OS开头,内侧以IS开头。

水平与竖向:水平以H开头,竖向以V开头。

拉筋:拉筋以tb开头,形式有双向和**双向。

间距:a:竖向纵筋间距,b:水平纵筋间距。

箱型基础-列表标注:

箱基外墙:

箱基内墙:

梁平法施工图钢筋表示法

梁平法施工图钢筋表示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平面表示法中的钢筋表示方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平法钢筋表示方法入门

钢筋识图入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建筑设计钢筋平法表示法

建筑设计钢筋平法表示法 梁平法表示简单总结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5)L φ8@100/200 L表示螺旋箍筋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

钢筋平法标注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

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 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钢筋平法标注

一般采用引出线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标注方法: 1。标注钢筋的根数、直径和等级 : 3Ф20 3:表示钢筋的根数Ф: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 20:表示钢筋直径 2。标注钢筋的等级、直径和相邻钢筋中心距 Ф8 @ 200: Ф: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 8:表示钢筋直径 @:相等中心距符号 200:相邻钢筋的中心距(≤200mm) 各类钢筋的表示方法 1. 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蜚加密区 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 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 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 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 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 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 2.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须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 例:2B22用于双肢箍;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2B22为贯通筋,4A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贯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贯通筋。 3. 梁支座上部纵筋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2g101 钢筋平法表达式详解

22g101 钢筋平法表达式详解 22g101钢筋平法表达式是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过计算和设计得出的一种表达式,用于确定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本文将对22g101钢筋平法表达式进行详细解析。 22g101是指钢筋的型号,其中的22表示钢筋的直径为22毫米,g代表普通钢筋,101表示该型号钢筋的特定属性。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负荷条件,选择适当的钢筋型号。 钢筋平法表达式是指根据结构设计标准和力学原理,通过计算得出的一种表达式,用于确定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荷载条件、构件的尺寸和形状等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钢筋平法表达式的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结构中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和截面特性。根据结构的要求和设计标准,可以计算出构件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等参数。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构件的几何形状、材料的性能和荷载的作用方式等因素。 钢筋平法表达式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而定。一般来说,钢筋平法表达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钢筋的布置方式,即钢筋的位置、间距和排列方式;另一部分是钢筋的数量,即每个构件中钢筋的总量。

钢筋的布置方式是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构件的尺寸来确定的。一般来说,钢筋应尽量靠近受力面,并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排列方式进行布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钢筋的受力性能、构件的受力情况和施工的可行性等因素。 钢筋的数量是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设计标准来确定的。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构件的几何形状、材料的性能和荷载的作用方式等因素。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每个构件中钢筋的总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22g101钢筋平法表达式是一种用于确定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的表达式。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负荷条件,选择适当的钢筋型号,并通过计算和设计得出合理的钢筋平法表达式。通过合理的钢筋布置和数量确定,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筋平法表示基本认识

柱箍筋(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1、Φ10@100/250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为 250。 2、Φ10@100/250(Φ12@100)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50。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2,间距100。 3、Φ10@100表示沿柱高全部范围内箍筋均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间距100. 4、LΦ10@100/250表示采用螺旋箍筋,HPB300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 密区间距为250。 墙钢筋 1、N C10@150表示墙梁两个侧面纵筋对称配置为:HRB400级钢筋,直径,10,间距150。 2、JD2 400×300 +3。100 3C14表示2号矩形洞口,洞宽4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为3C14。 3、JD3 400×300 +3。100表示3号矩形洞口,洞宽4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按构造配置. 4、JD4 800×300 +3。100 3C18/3C14 表示4号矩形洞口,洞宽8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宽方向补强钢筋为3C18,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为3C14。 5、JD5 1800×2100 +1.800 6C20 A8@500表示5号矩形洞口,洞宽1800,洞高21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上下设补强暗梁,每边暗梁纵筋为6C20,箍筋为A8@150。 6、YD5 1000 +1。800 6C20 Φ8@500 2C16表示5号圆形洞口,直径10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上下设补强暗梁,每边暗梁纵筋为6C20,箍筋为Φ8@150,环向加强钢筋2C16。 7、DWQ2(①~⑥),bw=300 OS: H C18@200,V C20@200 IS: H C16@200,V C18@200 tb Φ6@400@400双向 表示2号外墙,长度范围为①~⑥之间,墙厚为300;外侧水平贯通筋为C18@200,竖向贯

钢筋平法表示方法

钢筋平法表示方法 2013-01-05 09:32:41| 分类:工程造价| 标签:平法标注|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式: 平面注写(集中和原位标注):梁,板,楼梯,基础 列表注写:柱,剪力墙 截面注写:梁,柱,剪力墙,基础(除筏形基础) 柱-列表标注: 柱-截面标注: 柱号KZ1 b*h 650*500 纵筋4A22 箍筋A10@100/200 螺旋箍筋:以L开头。 全高加密:无'/' 梁-集中标注: 梁号(跨数) b*h KL2(2A) 300*650 箍筋(肢数) 上部通长筋A8@100/200(2) 2A25 侧纵筋G4A10 (梁顶相对高差) (-0.100) 悬挑:A:一端有悬挑,B: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加腋:Y c1*c2(竖向:GY,水平:PY) 腋长*腋高。 悬挑高度:'/'分隔根部与端部高度。 箍筋:'/'分隔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架立筋:'+'将通长筋与架立筋相连。

构造筋与受扭筋:前者以G开头,后者以N开头。 梁-原位标注: 左支座筋跨中钢筋右支座筋6A25 2A25 4A25 下部钢筋4A25 多排:'/'分隔上下两排。 直径不同:'+'将两种直径相连,角筋在前。 相同:支座两侧相同,可仅在支座一侧标注,另一侧不注。 不伸入支座: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如6A25 2(-2)/4 剪力墙柱-列表标注: 剪力墙柱-截面标注: 柱号纵筋GJZ4 16A20 箍筋A10@200 剪力墙梁-列表标注: 剪力墙梁-截面标注: 梁号LL2 楼层号:b*h 3层:300*2520 箍筋A10@150(2) 上部纵筋;下部纵筋4A22;4A22 (梁顶相对高差) (-1.200) 剪力墙身-列表标注: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

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钢筋平法标注说明

钢筋平法标注说明〔基础知识〕 本帖最后由wu_ming 于2010-9-19 08:53 编辑 不知平法中钢筋和标注含义的看这个. 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钢筋识图入门,平法识图

日志 [转] 钢筋识图入门,平法识图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