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故事:隋文帝执法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隋文帝执法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隋文帝执法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隋文帝执法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政权。他改革

了官制,首创了科举制度,修订了刑律,对贪官污吏采取了很多严厉

措施,使国家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

隋文帝有个毛病,就是火气太大,动不动就爱发脾气,一发脾气

就要下圣旨,乱杀人。

对于这些,执管法律的大理寺官员们谁也不敢吭气。有时明知皇

上杀的是好人,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讲一句真话。这天,御林军在街头

巡逻时抓住两个用破损纸币兑换合格钱币的商人。这之前,朝廷曾三

令五申,不准使用次市,两个商人胆敢违抗圣命,这还了得。

案子传到了皇宫,喝得半醉的隋文帝听说此事,火气不打一处来。二话没说,把桌子一拍:“斩!”

执行问斩的命令到了大理寺少卿赵绰的手里。他是专门办理这类

案子的,越想越不对头,马上去见隋文帝,为两个商人求情。隋文帝

问他为什么,赵绰回禀道:“两个商人犯了罪,理应受罚,但法律上

只规定用木板打屁股,说什么也犯不上杀头之罪呀!”

隋文帝听了火冒冒的。心想,一个堂堂的天子,还受你小小的赵

绰管束,笑话。他白了赵绰一眼,喃喃地说:“朕已下达了命令,你

只管执行就是了,罗嗦什么!”

赵绰把脖子一梗:“陛下,可你忘了,刑律也是按你的旨意制定的,怎么能违背呢!”

隋文帝冷冷地说:“刑律是对的,朕现在下的命令也是对的,与

你无干!” “怎么能说与我无关。”赵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据理力争,“陛下,你让我执掌大理寺,现在碰上这件不依刑律乱杀人的事,我能不管吗?”

“住口。”隋文帝气得胸脯一起一伏,指着赵绰怒斥,“怎么,

你真想撼大树吗?太自不量力了。”

赵绰毫无惧色:“我没敢撼大树,也没想撼大树,只想规劝陛下

改变主意。”说到这里,他已是满眼泪水了,“其实,臣何尝不是为

陛下好,怎么谈到撼大树不撼大树呢?”

隋文帝看都不看他一眼,在心里嘀咕:“要不是看你立过功,今

天定饶不了你!”他打鼻子里哼了一下,袖子一拂,扬长而去。

文武官员纷纷散去,唯有赵绰孤单地立在殿上,一直到夜幕降临

的时分。

赵绰回到家,心中依然不得平静。他连夜在灯下写了封奏章,又

将刑律的部分条款认真抄写一遍。第二天一早上朝时,呈给了皇上。

隔了一夜,隋文帝的酒兴已过,加上皇后的劝说,心里的火气已

消了很多,头脑也清醒了。他仔细看完了赵绰的奏章。一条条重温了

自己制定的刑律,把脑门直拍:“哎呀,我怎么这样胡涂呢?“他立

即下了一道圣旨,取消了杀人的命令。

两个商人绝路逢生,一起跑到赵绰府上,跪在地上感谢赵大人的

救命之恩。赵绰伸手把他们扶起,连声道:“我哪有本事救你们,救

你们的是刑律,是回心转意的皇上!”

这件事很快在朝廷内外传扬开来。于是,赵绰的威望更高过了没

几天,隋文帝接到一封告密信,说一个叫辛亶的官员在家中大搞不法

的迷信活动。

隋文帝火了,不问青红皂白,大笔一勾,命大理寺把他处死。

当时赵绰正巧到外地巡察去了。

离行刑的时刻仅有半天了。赵绰风尘仆仆地回到京都。听说此事,连家也没回,捺起袍服直奔大殿,往皇上面前一跪,大声道:“辛亶

有错,但不犯死罪,大理寺不能执行皇上的命令。”

满朝文武个个伸颈侧目,面面相觑。他们知道,当这么多人的面

抗拒圣上是有杀身之祸的,这个赵绰上回差点丢了乌纱帽,这回又来

自讨苦吃,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几个对赵绰怨恨的官员在一旁冷冷地

窈笑,等着皇上下旨。

一股火气又在隋文帝心中升腾,抚着龙桌的手指在不停地抖动,

正想发作,想想又忍住了。堂堂的一国之君,当这么多人的面大动肝

火像什么样子。

他怒力克制着自己,一字一顿地说:“赵绰,如果你真想救辛亶,你也就别想活了。”说着陡然大叫一声:“来人,把他给我拖下去,斩!斩!斩!” 文武百官被吓得一跳。

赵绰也被吓得一愣,但很快镇静下来,他大笑两声:“好啊,我

终于有了这个结果。”

当刀斧手把他拖到汉白玉台阶上时,他还挣扎着扭过头声嘶力竭

地喊:“陛下能够杀我,但不该杀辛亶,不能违反你自己制定的刑律。”

他的脸憋得乌紫,脖子上的青筋活像几条蠕动的蚯蚓。隋文帝看

他嘴硬,当场叫人剥去他的官服,一直把他推到午门外。

开斩的时间到了。执刑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说,赵绰跪在地上,挺

着胸脯道:“只有一句话告诉陛下,为了执法,我死而无憾。”

就在这时,大殿上的文武官员齐刷刷地跪在皇上面前,有的泪流

满面,有的低声嚼泣,有的大声疾呼:“求皇上免赵绰一死。”

隋文帝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再瞟瞟午门外赵绰那憨直的背影,

头脑里乱成了一锅粥。他沉吟了一会,忽然笑了一下,挥手说:“别

杀了赵绰,先把他关进大牢,等等再说。”

半夜里,隋文帝从梦中惊醒,眼前仿佛出现赵绰那扭头呼喊的神态,他惊恐不安,问自己,我怎能在一怒之下处置一个忠臣呢?他再

也睡不着了,天亮时亲自赶到牢门口,要见赵绰。赵绰被放了出来,

见到皇上,赵绰还没开口,皇上抢先道:“朕向你赔礼来了,让你受

委屈了。”他在早朝时向文武百官说明自己的心情,表扬了赵绰的忠贞。

赵绰手下有个叫来旷的官员,是个心怀叵测的小人。他发现隋文

帝几次流露出对赵绰的不满情绪,背地里给皇上上了一份奏章,说赵

绰执法太宽,放了很多坏人不说,还经常跟皇上对着干,这样下去,

皇上还有威望吗?如果让他来担任大理寺的少卿,一定干得比赵绰好

十倍。

隋文帝看了,心中怦然一动,想起前两次赵绰对自己的态度,很

不是滋味,觉得来旷说的有理,不如叫他来试试看。反正大权在自己

手中,怕什么。

来旷很快得势了,他洋洋自得,又连续3次向皇上写了几份奏章,说他通过巡查了解,很多罪恶多端的犯人本该处死,都因为赵绰受了

他们的好处,把犯人统统放了,让他们没得到应有的惩罚。

隋文帝看了这些奏章,心里十分纳闷。赵绰是常在他面前耍牛脾气,但那毕竟是为朝廷的兴旺啊!他了解赵绰,是不会干那种事的。

于是,他派人深入调查,一查便水落石出。原来是来旷在诬陷好人。

这下,皇上真的动怒了,把桌子一拍,下令将来旷处死。

执刑的任务又落到赵绰的手里。赵绰深感不安。从个人恩怨来看,赵绰完全能够按皇上的旨意将来旷推上断头台,但对照刑律,来旷够

不上死罪。

怎么能问斩呢?他向皇上表自了自己的意见,隋文帝瞟了瞟赵绰,心想,这个赵绰,真是越老越胡涂了。我帮你除掉仇人。你怎么还来

为他讲情呢?他摆摆手打断了赵绰,不愿再听,转身向后宫走去。

赵绰紧跟几步,见皇上不理他,便改口道:“陛下,我再也不讲

来旷的事了,另外有件急事..”

隋文帝信以为真,便叫他跟了进去。。

一进后宫,赵绰往地上一跪,诚恳地说道:“陛下,我犯了三条大罪啦!”

皇上一惊问他怎么回事,他便侃侃而谈:“第一,我身为大理寺少卿,没管好下面的官员,致使来旷触犯了刑律。第二,来旷不犯死罪,但陛下却要将他处死,我没尽到据理力争的责任。第三,我求进后宫,用谎言骗了皇上,犯了欺君之罪!”

隋文帝哑然失笑:“赵绰哪赵绰,你对皇上真是赤胆忠心,朕还有什么理由不听你的劝告呢?”他终于接受了赵绰的意见,撤消对来旷执行死刑的命令,改判为革职流放。

长期的相处,隋文帝更加佩服赵绰那刚正不阿公正严谨的执法精神。他常常把赵绰找来,叫他谈谈自己的想法,并要赵绰用刑律来要求他。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背着他在外面建造一座华丽的宫室,他知道后不但撤了儿子的职,还把他关了起来。这时,很多大臣都来为杨俊求情,都说处理过重了。

隋文帝却说:“我是一国之君,不但仅几个孩子的父亲。所以我只能按一个刑律办事。照你们说的,难道要大理寺为皇子们再制订另一种刑律吗?”大臣们听了,个个哑口无言。他们知道,是在赵绰的影响下,皇上才变得这样公正无私。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大全精选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大全精选 赵雍大概在十五岁时就即位了,初登王位的赵雍凭借他的能力,很快就把国家的一切大小事务处理得仅仅有条。赵雍的赵国国君真 的不好当,当他上台的时候。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一切,就不得不收 敛自己的一些孩童的不好习性,早早做起了大人的模样。赵雍的确 是赵语的优秀王子,虽然赵语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但是赵雍却很争气,从小就慷慨好侠,心怀大志,言语之间像极了自己,也颇有帝 王之气。 公元前326年秋,赵国的君主赵肃侯在肃杀的秋风中去世,赵雍作为唯一一个儿子,肩负起了振兴赵国的重任,稚嫩的肩膀也要学 着父亲把国家的利益扛于肩上。公元前476年起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段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混乱的时期,一个悲惨又壮观的时代,各个民族的交汇、融合,让春秋战国呈现出别样的繁华。赵雍上任 初期,刚好处在春秋最混乱的时期。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出路, 不断向外扩张,秦国、齐国都通过了变法让自己强大起来了,而魏 楚虽然在征战的过程中受到了重挫,仍不可小觑他们的势力。 赵雍面对这样一个内外形势都很不好烂摊子,并没有自暴自弃。赵雍作为一个年轻的国王,他的手里握着千里的土地,成千上万的 百姓。而赵国周围的诸侯国,早就想捏一捏赵雍的软柿子。然而, 面对这些想要趁火打劫的强国,赵雍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老虎不发 威不能当他是病猫,赵雍可不是好惹的。 这是他不能取代秦国很重要的原因,“一国两主”注定两败俱伤,还导致兄弟俩反目。而他的胡服骑射,只限于军事体制改革,仅靠 军事是不足以称霸的,而且在赵国崛起的期间,秦国也没闲着,积 极变法将秦国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秦武王举鼎身亡,但此时的赵 国还不是秦国的对手,商鞅虽死,但秦国商君变法,国力非赵国可比。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 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 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 的灵魂安静。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 话传奇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

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 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奇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 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 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许多以 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相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 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 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而朱雀却是 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里,朱雀都是作为强力呼唤兽或者妖兽出现的,比如漫画《幽游白书》和依据漫画改编的同名游戏。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 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以前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 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 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听到这个名字估计许 多读者又联想起北冥归海,还有金庸老先生笔下人物逍遥子的《北冥 归海》。 【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 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 是一片富足漂亮的乐土。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种天文仪器,很多仪器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准确性,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郭守敬曾领导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 月,制订了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国际天文学会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国际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进行了命名。 4、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5、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着有《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 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杀青(造纸)、丹青(颜料与墨)、舟车、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部分,并附有123 幅图画。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现代科学家5位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跃的舞台,西域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也拥有各自的独特的特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篇一: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在我国已经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融入了一个凄美的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现在许多青年男女将七夕节作为中国式情人节。 小时候,听老人们是这样讲述牛郎织女故事的: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

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完整word版)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推荐文档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关于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一 李清照到了杭州以后,由于她花钱花惯了,从山东诸城临走的时候,驴驮担挑地带了些玉石古玩、书画、文房四宝什么的,没有几年也就折腾光了。 过去妇道人家一不能做官,二不能改嫁。李清照又识字显文,本来她若开个小茶馆啦,或给人家洗洗浆浆啦,又没有孩子,说实在的一个人的口是好糊的。你可知道她是一位四品夫人呀,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个知府呀!不说她不下架子,就是能把架子放下,叫人家知道四品夫人当了“茶铺西施”,赵明诚的脸往哪里放呀! 人都是两肩膀挑粉一个脑袋,每天总得把那个嘴填满才能过一天日子。李清照也不是神仙,肚子常常咕咯咕噜地叫。 文人实在没咒儿念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卖字、卖画儿。李清照的文才好,诗、词、文章写得都好,平日知道的都叫她“女状元”,可听说她的字写的不大好,她的字和她的人一样,看来倒也俊秀,就是没大有力气,好象来阵风就刮跑了。再说,这个买卖也不能做,要卖就得卖名,一署名,人家都知道了。她又是大宫儿的夫人,金兵打过来还不先拿她开刀?画画儿吧,她的工夫不深,人是没有件件学问

都精通的。 从济南一块儿来的倒有几个朋友,可都是坐吃山空,要去借吧,那么人家吃什么呢?又于心不忍。她晚上愁得困不着觉,她想啊想,就见她自个儿忽然哈哈大笑,把手一拍说:“有了,天无绝人之路啊!” 你道怎么回来?她是念过四书五经的人,当然是念过“易经”的,懂得阴阳五行,会占卦。会这个本事的,老百姓都把他当圣人、活神仙看待,从没有笑话的。 当天晚上喜得她不能睡眠了,就拿起笔来有意地写了四个梅花篆子:“安易卦馆”。临时使块黑布缝了个道帽,把头发盘到头顶上,穿上一件青褂子,虽说四十来岁了,看来真象个仙风道骨的女道士。 她把她平日看书的小方桌,往小房正中一搁,坐东朝西,又做上了一个白桌围,幸起笔来画上了一个八卦图。她又一端详,觉得这么块大白布画上这个小圈圈儿,不大好看,又在四个角上按她自己的意思, 标上了八八六十四卦的大略变化。等她画完天也就明了,就洗洗脸,嗽嗽口,吃了一张小饼饼儿。门一开,往座位上一坐,正好脸朝门口儿,门口临街,过往行人要占占卦,倒是很方便的。 俗话说:人要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从早到晚这个卦馆没开张,眼看就要日落西山,李清照坐了一天,腰也痛、腿也酸、眼也花,正要起身关门,就见身影儿一闪,一个俊俏的姑娘。 这姑娘头插玉簪,身穿粉纱,站在门口儿。李清照一愣,仔细

中国古代科学家

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

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李时珍——中国古代卓越的药物学家。 (公元1518年)生于湖北一个世医家庭。少年时代,常跟父亲和哥哥采集草药,或帮父亲抄写药方,听父亲讲解药物学知识。当时科举盛行,他14岁中了秀才。但他热爱医药事业,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因此,考举人三次落榜后,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道路,一心做医生。 在行医当中,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他详细研究了古代有关的本草学、医学等各类书籍,长期深入民间向广大劳动群众学习,到深山老林采集药材,开辟药园栽培药物,通过27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61岁时写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该书载药1 892种,其中无机物达266种,而且药物的分类更详细,对一些较为混乱的物质命名加以更正。 葛洪--中国古代的炼丹家 中国是炼丹术出现最早的国家。虽然炼丹家以追求炼制长生不老之仙丹为目的,但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原料使他们成为最先开始进行化学实验和化学研究的人。在我国历史上研究炼丹术的人中,最著名的要算晋朝的葛洪(约281~361)。 葛洪自号抱朴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1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每况愈下。但是,他发奋读书,无钱买纸笔,就用木炭练字。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百家之言等都认真学习研究,因此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一生对炼丹感兴趣。虽做过“关内侯”的官,但最终还是辞官不做,专事炼丹、制药,兼做医生。他长期远离尘世,从事炼丹研究,了解了许多化合物如铜青(硫酸铜)、矾石(明矾)、密陀僧(氧化铅)的性质,并进行包括炼丹、炼汞等在内的许多化学转变。除炼丹外,他还把炼丹中观察到的化学变化详细予以记载。他一生著作颇多,有《抱朴子》内外篇共一百六十篇,还有《金匮药方》一百卷,《时后要急方》四卷。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他的主要炼丹著作。 张衡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 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

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

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孩子叫“象”,他与老年的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象上山打柴,路过一个小山凹,看到泉眼旁边青草里有一条小花蛇,那花蛇浑身是伤,小小的蛇嘴发出 微弱的呻吟,眼看着就要死了。象觉得它很可怜,就从衣裳上扯下一块布,把花蛇包起来,带回家去。 老母亲也同情这条蛇,她熬了草药给它敷,又让它吃人的食物。过了一段时间,花蛇 的伤好了,它身上的花纹越长越漂亮,象和老母亲很喜欢它。小花蛇也仿佛能通人性,它 对象和象的老母亲十分顺从。 一年又一年,蛇跟象一起玩耍,蛇跟象一道吃饭,蛇跟象在一张木床睡觉。蛇和象和 老母亲,就像一家人一样。就这样过了几年,象长大成人,小花蛇长成了大花蛇。象渐渐 不怎么跟蛇玩了,他脑袋里开始为赌博、娶妻和到官府谋一份差事发愁。 不知什么时候,蛇离开了象的家,回到山上。 象的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她腿脚不灵了,背越来越驼了,有一回,她得了心痛病,痛 得捂着心口,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象啊,听说白花蛇舌草能治心口痛,你到山上去,摘些药草煎药汤给我喝吧。” 象于是到山上去,寻找白花蛇舌草。他走到山凹,一条巨大的花蛇从草丛探出头来, 对他说:“象啊,你不必再寻白花蛇舌草,我的蛇肝能治痛症,你到我肚子里去,用你手 里的镰刀割一片蛇肝,拿回去让老母亲做药,她的心痛病马上就能治好。” 说完,花蛇张开巨大的嘴巴,象朝蛇嘴望进去,见里头黑洞洞的,不由得退后了两步。 “没事的,进来吧!” 象颤抖着,从蛇嘴爬进蛇肚子里,蛇肚子漆黑一片,蛇肝闪着微弱的金光,仿佛一盏灯,照亮了象的睛。象小心翼翼割下一小片蛇肝。蛇的身子剧烈痉挛,仿佛地震似的,过 了好一会,蛇才平静下来,张开大嘴,让象爬出来,回到阳光之下。 象把蛇肝带回家,老母亲吃了蛇肝,心痛病马上好了。 过了几个月,象听人说,宰相的长子得了头痛病,京城的大夫全都束手无策,宰相已 贴出告示通告天下,不论是谁,只要能治好这个病,宰相将给予千两黄金的酬谢,并承诺 尽全力帮助他实现愿望。 象赶忙跑上山凹,大声唤花蛇:“蛇,我从小玩到大的花蛇,你出来!快出来!” 花蛇从草树中爬出来:“象,什么事?你找我什么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九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教学内容】 本课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第二课。教材包含了“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和“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这四个活动主题。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对世界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②从中医药、农学、天文学角度,了解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辉煌,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图片:古代主要的科技发明 2.导入语: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一个有一个科学巨人取得了不朽的科技成就。 二、师生互动 (一)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 1.“小小故事会” (1)请同学们课前搜集古代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和有关事迹。 (2)在办理展开故事会,请学生讲一讲古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2.查资料 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搜集和整理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资料信息,补充下表,并与同学交流。 3.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 1.古代科学:医学、农学、天文学、算学 2.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3.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1)农业与天文历法的关系 (2)学唱“二十四节气”歌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从青铜器、丝绸、瓷器等方面感受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技术创造。 ②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如果自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良渚文化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历史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历史故事(一) 班荆道故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与蔡水师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儿子公孙归生是好朋友。伍举娶与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后,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实为伍举护送之。”于是伍举也因受牵连而逃奔到郑国,然后准备到晋国去。恰在这时,公孙归生也将要去晋国,二人在郑国郊国相遇。他们“班荆(扯草铺地)相与食(坐在上面,一面吃东西),而言复故(一面攀谈返回楚国的事情)。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苌弘化碧 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在晋卿内讧中(所指为公元前490年即周敬王三十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苌弘曾帮助过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晋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苌弘杀死。苌弘死于蜀(今四川),蜀人感之,以柜盛放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及精诚之至也。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

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像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就有死后,鲜血化碧一说。 得鱼忘筌 出自〈庄子外物〉:庄子说:“筌(就是一种捕鱼的竹器)所以能捕到鱼,是因为得鱼而忘筌;蹄(捕兔的哭具)都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指语言,言词)所以在意(要表达的意思、事理),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人言哉(就是说深悟其道、专心致意却并不侈于言辞的人,其实难得,故庄子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人和他交谈)!’” 庄子在这里以“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为比喻,并不从消极的意义上使用,承上启下,目的在于比照说明“得意忘言”的道理。后世用“得鱼忘筌”却改变了原本的本意,一般都是有在消极的意义上,比喻办事情一旦达到了目的,便把赖以达到目的的手段忘掉或抛弃。可见这也是一个后世用意与出处不相符的成语。也不知是怎么传的。古代历史故事(二) 日月同天 公元689年,临朝称制的“圣母神皇”武则天造“曌”字,自名武曌,意为“日月当空”。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她称帝以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桃李满天下 武则天十分信任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 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 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 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 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 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 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 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脖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 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 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

身。 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 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 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可是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 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不少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一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 有病乱求医,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紧去找吧。 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 可是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 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探寻更广阔的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使学生增长视野和见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组织课堂的能力。 4、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对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做足够详细的调查准备,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加以整理。 3、学生自己制作小脚丫(卡纸材料)。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一、中国古代文化图片(引用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节目中的历史画卷)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导语:百年圆梦,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对世界最为酣畅淋漓的展示,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开幕式中名为“灿烂文明”的上篇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观众介绍了四大发明、丝绸之路、音乐、汉字等中 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1、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图片。 2、看完图片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灿烂文明”------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篇,用充满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观众介绍了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

音乐、汉字、书法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导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闪烁的明星,那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们,他们对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教师适当给予补充或纠正。 3、和孩子们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源。 小组通过多种方式(李时珍组、张衡组、祖冲之组、郭守敬组、一行组。)向全班汇报五位科学家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和他们 的生平,开阔学生的视野,检验学生课前所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导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国影响世界的文化伟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伟人的资料写在“小脚丫”上,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课前所得吧。 2、鼓励孩子们自信地站上讲台。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 2、主动积极地展示自己的“小脚丫”。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当家作主的感觉,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自主意识。 四、探寻古代文化竞赛活动。 1、教师配合主持人(学生)进行对竞赛作出表现性评价。 2、为学生颁奖。 1、学生主持,学生自主参与。2、小组抢答。哪组在听题后最快拍响快板为回答机会。(胜利的小组将取得“登上科学高峰的奖励红旗”)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入探 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不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管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畅想未来。倾听并激励孩子们畅想。各抒己见,畅想未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树立为中华之崛而努力读书的理想。 六、总结,歌声(红旗飘飘)结束全课。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以满怀的热情一起探寻古代 科学家的足迹,一起畅想了祖国未来高科技发展的美好画卷,让我们随着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为前进的动力,让我们随着梦想而飞,让我们以满怀的期待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灿烂更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最新版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 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 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 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 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 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 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 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 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 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 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 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 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 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 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0篇)

1.範仲淹有誌於天下 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麽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誌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誌,甚奇之。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誌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誌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麽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麽能了解壯士的誌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誌,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doc资料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 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关于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一 李清照到了杭州以后,由于她花钱花惯了,从山东诸城临走的时候,驴驮担挑地带了些玉石古玩、书画、文房四宝什么的,没有几年也就折腾光了。 过去妇道人家一不能做官,二不能改嫁。李清照又识字显文,本来她若开个小茶馆啦,或给人家洗洗浆浆啦,又没有孩子,说实在的一个人的口是好糊的。你可知道她是一位四品夫人呀,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个知府呀!不说她不下架子,就是能把架子放下,叫人家知道四品夫人当了“茶铺西施”,赵明诚的脸往哪里放呀! 人都是两肩膀挑粉一个脑袋,每天总得把那个嘴填满才能过一天日子。李清照也不是神仙,肚子常常咕咯咕噜地叫。 文人实在没咒儿念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卖字、卖画儿。李清照的文才好,诗、词、文章写得都好,平日知道的都叫她“女状元”,可听说她的字写的不大好,她的字和她的人一样,看来倒也俊秀,就是没大有力气,好象来阵风就刮跑了。再说,这个买卖也不能做,要卖就得卖名,一署名,人家都知道了。她又是大宫儿

的夫人,金兵打过来还不先拿她开刀?画画儿吧,她的工夫不深,人是没有件件学问都精通的。 从济南一块儿来的倒有几个朋友,可都是坐吃山空,要去借吧,那么人家吃什么呢?又于心不忍。她晚上愁得困不着觉,她想啊想,就见她自个儿忽然哈哈大笑,把手一拍说:“有了,天无绝人之路啊!” 你道怎么回来?她是念过四书五经的人,当然是念过“易经”的,懂得阴阳五行,会占卦。会这个本事的,老百姓都把他当圣人、活神仙看待,从没有笑话的。 当天晚上喜得她不能睡眠了,就拿起笔来有意地写了四个梅花篆子:“安易卦馆”。临时使块黑布缝了个道帽,把头发盘到头顶上,穿上一件青褂子,虽说四十来岁了,看来真象个仙风道骨的女道士。 她把她平日看书的小方桌,往小房正中一搁,坐东朝西,又做上了一个白桌围,幸起笔来画上了一个八卦图。她又一端详,觉得这么块大白布画上这个小圈圈儿,不大好看,又在四个角上按她自己的意思, 标上了八八六十四卦的大略变化。等她画完天也就明了,就洗洗脸,嗽嗽口,吃了一张小饼饼儿。门一开,往座位上一坐,正好脸朝门口儿,门口临街,过往行人要占占卦,倒是很方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