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42m拖网渔船性能设计
电力推进拖网渔船控制系统设计_黎建勋

制技术等船舶前沿科技应用于实船,构建综合控制系统,使渔船柴油机组在各种工况下始终运行于高负荷
率 工 作 区 ,达 到 渔 船 节 能 环 保 ,提 高 渔 船 推 进 系 统 的 操 纵 性 、机 动 性 、可 靠 性 、推 进 效 率 和 供 电 系 统 自 动 化
管 理 水 平 的 目 的 。目 前 该 船 已 经 实 船 建 造 并 应 用 于 渔 业 生 产 ,其 控 制 系 统 可 靠 、稳 定 ,各 项 技 术 指 标 均 满
《渔业现代化》2012 年第 39 卷第 5 期
45
推进系统遥控单元( EPS) 、推进电机机旁控制柜 ( BP) ,可实现驾驶室、机旁控制,以及遥控与就地
控制间的相互转换。本船电力推进控制系统框图 如图 2 所示。
图 2 电力推进控制系统框图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ic propulsion control system
图 1 AC690V 主配电板单线图
Fig. 1 Single wire diagram of AC 690 V 推进器由 2 台永磁推进电动机驱动, 额定转速为 1 154 r / min,恒功率最高转速为 1 400 r / min; 2 台变频器选用 6 脉冲脉宽调制变频器, 功率为 160 kW,额定输出电压 AC 690 V,工作频 率范围为 0 ~ 100 Hz,冷却方式为自带风扇冷却。 每台变频器均设有闸刀开关盒,可在变频器发生 故障的应急情况下,通过闸刀开关盒向推进电动 机直接配电,并采用调节发电机励磁和柴油机调
系统的设计相提高了渔船机电设备的工作安对于传统渔船而言全性对渔船规范的补充完善也有一定的参考价表3tab3机舱监测报警项目部分cabinmonitoringalarmlistparts动作类型报警显示信号性质机舱监测报警项目模拟数字量程量量1主发电机油压过低自动停车总负载功率kw1791常用发电机功20012002200120022002率kw台发电机负载率8968528268517701主发电机超速停车1变频器综合故障鱼舱超低位报警齿轮箱滑油温度过高机舱监测报警系统通信网络对于控制系统功能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决定了控制系统是否能够可靠高效的运行14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由设在机舱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及人机界面hmi的一个机舱监测报警箱组成
拖网渔船相关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拖网渔船相关文献综述1中国渔业史中国渔业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原始人类的早期发展阶段。
那时人类以采集植物和渔猎为生,鱼、贝等水产品是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渔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降低,但在江河湖泊流域和沿海地区,渔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程度不等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渔业生产的工具、技术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2当代渔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渔业有了很大发展。
194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只有45万吨。
1986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23.5万吨,仅次于日本、苏联而居世界第3位。
国营渔业在1952年底时沿海主要只有旅大、烟台和上海3个综合性水产企业,年产量为4.9万吨。
到1982年底,全国沿海共有大小国营捕捞企业43个,拥有生产渔轮1100多艘,总吨位20多万吨,50多万匹马力,水产品年产量近80万吨。
此外还有更加庞大的集体所有制渔业,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80~90%,已成为中国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1949年以来,中国渔业机械、仪器的制造能力也有长足进步。
现已能够制造各种渔船和柴油机,以及用于捕捞、加工、养殖、助渔导航、冷冻保鲜的机械仪器和起卸运输机械等,对保证渔船航行安全、扩大捕捞区域、增加产量、提高水产品质量和综合利用价值起了重要作用。
3拖网渔船进行拖网捕捞作业的专用渔船,是捕捞渔船的主要类型。
简史:中国早在明代就有了“牵风”等船型的风帆拖网渔船。
19世纪末西欧首先研制了机动拖网渔船,随后世界各地逐步开始制造。
20世纪50年代英国又研制成尾滑道拖网渔船,已成为世界上拖网渔船的主要船型。
中国于1905年由张謇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条机动拖网渔船“福海号”;1912年自行建造了第一艘钢质舷拖渔船。
50年代初,中国在自行设计制造185千瓦拖网渔船的同时,曾将部分风帆渔船加装柴油机后改为机帆拖网渔船。
70年代已开始成批建造尾滑道拖网渔船。
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船型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地区型
11
ZJ8111型39m
钢质拖网渔船
39.00
33.05~34.30
6.20
2.95
≥0.40
地区型
3.20
12
ZJ8112型40m
钢质拖网渔船
40.00
33.75~35.15
6.40
3.10
≥0.40
地区型
3.30
13
ZJ8113型42m
钢质拖网渔船
42.00
36.05~36.95
27.00
22.80~23.75
4.80
2.40
≥0.32
5.40
2.50
6
ZJ8806型31m
钢质张网渔船
31.00
25.90~26.95
5.50
2.60
≥0.30
7
ZJ8807型36m
钢质张网渔船
36.00
30.40~31.65
6.20
3.00
≥0.30
8
ZJ8808型44m
钢质张网渔船
44.00
≥0.40
3.45
5
ZJ8105型44m
钢质拖网渔船
44.00
37.15~38.35
6.40
3.40
≥0.40
3.65
6
ZJ8106型45m
钢质拖网渔船
45.00
38.00~39.55
6.60
3.50
≥0.40
3.75
7
ZJ8107型46m
钢质拖网渔船
46.00
38.85~39.95
6.80
3.55
钢质刺网渔船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渔船是渔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之一,而船体结构设计对于渔船的使用和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深入了解该类型渔船的船体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船体结构设计概述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顾名思义是用于捕捞的渔船,主要由船体、甲板、船舱、发动机舱、传动系统、甲板设备及辅助设备等部分组成。
其船体的设计应考虑到船舶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航行性能和操作性能等方面。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船体强度设计。
根据船舶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船体的强度设计应满足船舶在各种航行状态下(包括平静水域和恶劣海况下)的受力要求,使船体结构能够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设备的负荷。
2. 船体稳定性设计。
渔船作业时需要承载大量的渔获物,因此船体稳定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船体设计应当确保在操纵、装载和卸载等操作中船体稳定性能良好,降低翻船和侧翻的风险。
3. 航行性能设计。
渔船应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包括航速、操纵灵活性、船舶阻力等方面的性能。
良好的船体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渔船的航行效率,降低燃油消耗,节约成本。
4. 操作性能设计。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通常需要在恶劣的海况下作业,因此船体设计应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确保渔船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正常、灵活地作业。
二、存在的问题探究1. 钢质船体存在腐蚀问题。
在海洋环境中,钢质船体易受腐蚀影响,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腐蚀,影响船体强度和使用寿命。
2. 船体设计不合理导致稳定性问题。
一些渔船的船体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在作业时产生不稳定现象,增加翻船和侧翻的风险。
4. 船体操作性能不佳。
一些船体设计不合理的渔船,在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不便捷或者不安全的情况,影响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
第五章 拖网 第六章 地拉网

• α亦可根据设计的拖网估算出来,一般在 200以内。
• α和β均较小,故余弦值约为1,所以,T曳 实际上近似等于FZ网 / 2,即: • 2T曳 = FZ网
• 实际中,需配备强力储备系数,即: • 2T曳=KFZ网 =KR拖 =K t Ni(1-V2 /Vmax2) • 式中 2T曳—2根曳纲的强度,kg; K—强力储备系数(7~10); Ni、t、V—同前; Vmax—船舶最大自由航速,m/s.
每天的作业时间:清晨和黄昏前后4小时。
第六章 地拉网类渔具
§1. 捕捞原理和结构
• 捕捞原理
• 生产特点 • 渔具结构
捕捞原理
• 地拉网,即地曳网、大拉网。
• 捕捞原理:利用长带形网具包围一部分或 全部水域后,在岸边(或冰上、船上)曳 拉网具的两端,逐渐缩小包围圈,迫使捕 捞对象进入取鱼部或网衣内而达到渔获的 目的。
冰下地拉网作业图
生产特点
1.主动性渔具,兼有围网和拖网渔具的作用, 捕捞对象广。
2.要求水面开阔,底部平坦无障碍。 3.作业灵活,适于池塘、湖泊和平原型、某 些丘陵型水库和某些江河的捕捞。 4.可作为轮捕轮放渔具。
渔具结构
1. 无囊型:即无网囊,或仅在长带形的网翼 之间有取鱼部,一般左右对称。
太湖新银鱼
近太湖新银鱼
10~11月
10~12月
10~12月
11~元月 10下旬~12月中旬 10~12月中旬
并存大、近太湖新银鱼 10~11月
并存大、太湖新银鱼或三种并存
10~11月
• 银鱼种群特点:100%的补充群体。
面积大,产量高,银鱼绝对怀卵量大,自然孵 化率高,生长的生态条件好,捕捞强度应大一 些;反之则小一些。
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船型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船型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征求意见稿)船长12m及以上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船型主要技术参数表1、拖网渔船(含单拖和拖虾)2、张网渔船3、围网渔船4、刺网渔船5、钓渔船6、杂渔具渔船船长12m及以上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船型主要技术要求一、船型主尺度及主机功率要求船型主尺度及主机功率须满足《浙江省国内海洋捕捞渔船主要技术参数表》(浙渔检〔2016〕12号)的要求。
二、安全要求1、基本要求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的配备、稳性、载重线等满足现行《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和《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2、其他要求(1)材料要求1)钢质渔船主船体、甲板室的板材和型材均应采用船体结构用钢;2)所有电气设备以外的电缆及布线应为滞燃型;在失火状况下必须维持工作的重要设备的电缆,若穿过较大失火危险区域时,应采用耐火型船用电缆,特殊电缆经验船部门同意除外;3)用于Ⅰ级和Ⅱ级管系的钢管,须为无缝钢管或经渔船检验机构认可的焊接工艺制造的焊接管。
(2)水密性要求1)甲板室或上层建筑的风雨密门、露天甲板的小型风雨密舱口盖、舷窗、驾驶室窗、机舱天窗应采用船用标准舾装件;2)管路、电缆穿过水密或气密结构处应设贯通配件或座板;(3)消防与防火要求1)舱室内天花板、装饰衬板均应采用不燃的防火板,机舱和厨房的围壁应为钢质结构,走廊舱壁应为钢质结构或不燃材料,机舱、厨房、船员室、驾驶室等的出入门应为相应等级的防火门;2)除《规则》规定的灭火设备以外,船长L≥35m的渔船机舱内应配备1具45L的泡沫灭火器;(4)船员保护要求1)船长L≥24m的渔船,舷墙应至少高出露天作业甲板(包括木铺板和活动木板)1m,否则应在舷墙上设置活动栏杆或其他等效措施达到此高度;2)甲板间梯道宽度应≥600mm,梯道与地面夹角应≤70°,梯道和梯子应设扶手和防滑踏板;3)机械设备运转时,凡可能对工作人员构成危害的部位,均应设置防护罩或栏杆等安全设施;(5)设备配置与配备要求1)船长L<45m且不设应急电源的渔船,均应设有独立的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为符合相关要求的蓄电池组,不应与主电源在同一处所,并尽可能安装在最高一层连续甲板上;2)对船长L≥37m的渔船应备用一个或多个备用电源,以便在主电源和应急电源发生故障时向通信设备供电;3)总长Loa≥50m的渔船应配备Ⅰ类号灯,总长12m≤Loa<50m 的渔船应配备Ⅱ类号灯。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拖网渔船逐渐成为国内外渔业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
针对这一趋势,研究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和问题,对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船舶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船体结构设计在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设计中,船体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船体结构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船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海浪和风浪的影响;2)船体具有良好的稳性和操纵性,以确保船只在海上行驶安全;3)船体设计保证作业操作条件下船只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船体可以满足船员的居住和工作需求。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通常采用木质船体或者钢质船体设计。
对于船体设计,需考虑各种因素,如船体外形尺寸、大宽比、船体型系、纵向分割、横向分割等。
此外,船体必须考虑耐腐蚀性要求、防水性要求和隔声隔热性要求。
船体问题探究在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问题中,最常见的是腐蚀和金属疲劳。
对于腐蚀问题,主要是海水的腐蚀和生物腐蚀。
此外,钢质船体易发生金属疲劳问题,特别是在弯曲和应力集中区域,这会导致裂纹和船体失效。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船用铝合金、不锈钢等。
2)加强金属材料的表面防腐涂层的施工,防止海水的侵蚀和生物腐蚀。
3)采取加强结构及措施如加厚等使强度增加。
4)对于布局和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最大应力集中位置和流线型以减少阻力。
5)合理使用渔具和加强管理控制,减少冲击和磨损。
总之,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和问题解决至关重要,对于保障船员安全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船舶的安全和正常运营。
船舶拖曳实验报告模板

船舶拖曳实验报告模板实验目的本次船舶拖曳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船舶进行拖曳测试,获取船舶在水中运动的数据,以此来评估船舶的性能表现。
具体目的包括:•测定船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测定船舶在不同速度下的航行阻力;•分析船舶的波浪性能。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如下:•实验船舶:型号为XX,长XX米,宽XX米,吃水深度为XX米,载重量为XX吨;•拖船:型号为XX,推力为XX千牛,最高航速为XX节;•实验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仪器、电脑等;实验过程1.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将实验船舶放置在水中,并将数据采集系统和测量仪器安装妥当,确保能够准确记录船舶在水中的运动数据。
同时,对拖船也需进行检查和调试,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2.实验步骤•首先,将拖船与实验船舶连接;•然后,将拖船开往航线起点,并逐渐增加推力,将船舶拖曳至目的地;•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需要对船舶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记录;•实验完成后,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船舶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应保持稳定,以确保能够准确测量相应数据;•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事故;•在进行数据记录与整理时,要注意对其进行准确计算和处理,以确保获取到准确的测试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船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良好,能够在高速下保持运动稳定;•船舶在不同速度下的航行阻力逐渐增大,与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船舶的波浪性能测试,得出船舶的航行阻力与波浪形状等相关因素有较大影响。
结论本次船舶拖曳实验通过对实验船舶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得出了关于船舶性能表现的多种结论。
这些结论有助于对船舶性能进行评估,并对船舶设计和航行操作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
42m拖网渔船性能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水域,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些渔业资源,力发展渔业生产,对加强渔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对农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继续促进水产业的合理、健康、持续发展,把水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另外,粮食安全问题也正迫使人们酝酿一场以“蓝色革命”为目标的新技术革命,即向海洋要“食物”。
近30年来,渔业对消除贫困,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渔业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水产品产量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1/3,水产养殖量占世界总量的2/3,是世界上唯一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
同时,渔业提供了1257万个就业岗位,渔民人均收入达4474元,人均占有水产品达31.3千克,大大超过20千克的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出口贸易为世界第四强。
渔船是从事渔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之一,必须对其进行深化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渔船分类,按作业方式可分双拖、单拖和兼作渔船。
双拖渔船作业时两船平行合拖1顶拖网。
一般作业甲板在船的中前部,上层建筑在中后,机舱在后,鱼舱在前。
船长20~40米,主机功率60~1000千瓦。
单拖渔船 由单船拖曳网具,依靠网板或桁杆张开网口进行作业。
单拖渔船按船上拖曳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①舷拖渔船。
在舷侧放网、拖网和起网,靠网板张开网口进行作业。
作业甲板在船的中前部,拖网绞机置于驾驶室前下方,舷侧前后设置网板架,上层建筑集中于中后部,船员住室置于长尾楼和首楼。
这种渔船因拖网负重而使船体横倾,影响船舶稳性和安全,不宜进行深海远洋作业。
早期在世界上使用很广,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逐渐由尾拖渔船所取代。
②尾拖渔船。
在船尾进行拖网和起、放网,靠网板张开网口进行作业。
上层建筑一般设在船前部,尾部两侧设有网板架。
作业甲板设于中后部,适合浪大水深的水域作业。
尾滑道拖网渔船的船尾设有起、放网具用的倾斜滑道,是对原有单拖渔船的重大革新。
大、中型船一般长60~120米,功率1500~7000千瓦。
上甲板与尾部滑道连通,为作业甲板,起、放网在尾部
进行。
其优点是:起、放网时渔船不必转向,起网时网衣直接由绞机拖上甲板,故起网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操作时受风浪影响较小,可增加放网次数,且较安全;作业甲板宽敞,可配置底层、中层等多种拖网进行轮流作业,并能使用大型网具和进行深水拖网;渔获物可直接卸到下层甲板间,使起、放网和处理渔获物互不干扰;渔获物不受日晒雨淋,有利保持质量。
其缺点是起网时网具因通过滑道而磨损较大。
一般以单拖作业为主,也可进行双拖作业。
③桁拖渔船。
以竹、木杆或钢杆等作为桁架,从两舷伸出船外,用于固定网具进行拖曳捕捞。
一般为几十总吨的小型渔船,配有较简单的绞纲机械。
多在近海及内陆浅水区作业,以捕虾、蟹为主。
兼作渔船以拖网捕捞为主,兼作围网、流刺网、钓捕等捕捞作业的渔船。
可根据渔场的资源情况随时调换网具作业,以增加产量。
小型船一般长30米左右,单甲板型。
中型拖网兼作渔船多为双甲板型,长首楼,尾部为作业甲板,设置尾滑道,有的装有2台卷网机,分别用于底层拖网和中层拖网。
围网存放在尾部专设的网舱内或尾滑道上方的网台上。
当进行围网作业时,用围网起网机在舷侧起网;有的船在首、尾部装有侧推装置,以利操作。
本次设计在很多方面都是尝试和创新,在许多方面肯定存在着不少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改进船型,改善船舶性能,使船更经济,更有效地适应现代化渔业的需要,如果能够设计出好的船型,将对拖网渔船的充分利用有所帮助,也能够提高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确定设计船的排水量、主尺度;
2、总布置设计;
3、型线设计;
4、重量重心计算
5、计算船体静水力曲线与初稳性;
6、阻力估算;
7、大倾角稳性校核。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船体部分
1 任务书与母型资料分析;排水量及主要尺度确定;
2 总布置设计与总布置草图;
3 重量重心计算;
4 总布置图绘制;
(二)性能部分
1 仿氏变换与型线图绘制;
2 静水力曲线;
3 稳性与浮态计算;
4 船体阻力;
5 大倾角校核。
四、参考文献
[1]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1998);
[2] 应业炬编著,《船舶快速性》,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7月;
[3] 杨代盛主编,《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二版,北京,1986年4月;
[4] 王世连、刘寅东主编,《船舶设计原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2版,大连,2000年12
月;
[5] 蔡岭梅、王行权、杨万柏主编,《船舶静力学》,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北京,1995
年11月;
[6] 杨永祥、茆文玉、翁士纲主编,《船体制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哈尔滨,
1995年11月;
[7] 邵世民、赵连恩、朱念昌主编,《船舶阻力》,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二版,北京,1995年;
[8] 船检局(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第二分册》,人民
交通出版社,北京,2001年;
[9]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体设计实用手册(总体分册)》,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97
年;
[10] 农业部水产司渔业机械协会编,《中国钢质海洋渔船图集》,科学出版社,1991年;
[11] 吴仁员、谢祚水、李治彬合编,《船舶结构》(第三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12] 黄德波主编,《船舶工程专业英语》(Fundamentals and New Concepts for Shipbuilding
Engineering),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8.1;
[13] 陈龙、贾复主编,《远洋拖网渔船的主要参数分析》,研究简报 1998年3月;
[14] 陈龙、贾复主编,《远洋拖网渔船船型最优化》,中国造船 1997年11月;
[15] K N Kramer. The Induced Efficiency of Optimum Propellers Having a Finite Number
of Blades. NACA,1939,T.M.884.
[16] W B Morgen, J W Wrench. Some Computational Aspects of Propeller Design.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1965.
五、研究工作进度:
3月17日-3月22日:查找相关外文文献进行翻译;
3月23日-3月25日:熟悉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
3月26日-3月31日:确定设计船主尺度,排水量;
4月 1 日-4月20日;进行型线图,总布置草图绘制,并计算重量重心;
4月21 日-4月30日;静水力性能计算、浮态、初稳性计算;
5月 1 日-5月 5日;估算船体阻力;
5月 6 日-5月20日;大倾角相关计算以及校核;
5月 21 日-6月30日;整理初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