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单元学科能力测评卷(五A)精选

五年级数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单元学科能力测评卷(五A)精选
五年级数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单元学科能力测评卷(五A)精选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小数除法是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编排结构如卜?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 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除疵整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突皿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措施: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 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 课题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会运用小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情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境,质疑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快乐启航(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1154-5=( ) 23X5=( ) 1154-23=( ) 2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 — 15= 4164-32= 1380^15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题 一、直接算出得数: 二、填空。 1.2个是(),里面有()个。 2.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才能相加。 4.25分钟=小时45厘米=米 5.比米短米是()米,米比()米长米。 6.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7.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它与的差是() 8.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2.8米的()1米的。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不同。()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5.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6.() 五、计算下面各题。 六、解放程。 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八、解决问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剩下的比已经看的多几分之几? 3.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第三天要把剩下的修完。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4.一个果园要种桃树、苹果树和梨树,其中种的桃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苹果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梨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答案: 一、略 二填空。 1.,7。 2.相同。 3.分子相加减,通分。 4., 5., 6.2。 7.,。 8.略。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C 2.B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 2.× 3.√ 4.×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小数除法是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编排结构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措施: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 课题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会运用小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热爱体育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 试卷 一、填一填。 1.50以内9的倍数有 ),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25的因数有(),65 的 因数有()。 3. ()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 从199起,连续写5个奇数 (),从388起,连续写5个偶数()5.10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6.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二() 7.24=1 X 24=2x()= ()X ()=()X() 8. 在0、1、0.8、25.2、35、-4 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9. 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 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10. 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X”)。 1. 因为7X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 2. 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 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3、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 合数都是2的倍数。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 是合数。 ()7.3 X 0.4=1.2 , 3 是1.2的因数。 8.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 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 A.36 和9 B.210 和70 C.0.2 和100 D.30 和60 2. 自然数包括()。 A.质数、合数 B. 因数和倍数 C. 奇数和偶数 3.2是最小的()。 A.合数 B. 质数 C. 自然数D. 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单元测试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 两个数相除时,如果被除数扩大10 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2?计算2.025宁1.4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移动()位,使它(), 再将 2.205 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 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 在计算7.28 —0.1时,应将其看作()—()来计算,结果得()。 5.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 商的()。 6. 3.25 —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保留两位小数约等()。 7.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8. 15.68扩大()倍是1568,6.5缩小()倍是0.0065。 9.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10. 0.746746 ?用简单便方法写出来是(),保留三位小数写作()。 11. 0.25时()分3.75千米= ()米560千克=()吨 12. 李师傅0.15小时做25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个零件,平均做每个零件需要()小时。 13. 400 —的75商用简便方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Q错误的画△

(1)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 2.8 -0.的商是3,余数是1。() (3) 1.998 精确到百分位约是2。() (4)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商最大的算式是()①54- 0.36②5.4 - 36③5.4 - 0.362)比0.7大、比0.8小的小数有()个①9②0③ 无数④1 (3) 3.2727?是()小数①有限②循环③不循环(4)2.76 - 0.2的商的最高位是()①个位②十位③百位④ 十分位 四、计算 1 、用竖式计算。 2.5宁0.7=得数保留三位小数)10.1宁 3.3=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10.75 - 12.5=3.25 X (计算并验算)2、脱式计算。 6.8 X 0.75 - 0.513.75 吃07542 - (5.25 - 0.25)1.53+23.五、解7问题。 1 、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 5 天可以收割20.8 公顷,照这样计算, 7 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 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2、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 米布料,现在有42 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3、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 千克油,购买62 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4、15 匹马9 天喂了175.5 千克饲料,平均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5、学校食堂的面积是100 m2。用边长0.8 m的正方形砖铺地,150块够吗? 6、小明买了3 千克梨和3 千克苹果共付20.1 元,小芳买了1 千克梨和3 千克苹 果共付15.1 元。每千克苹果和每千克梨各多少元?7、罗老师要用1000 元为学校买体育用品,他先花227.5 元买了 5 个足球,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些篮球,每个篮球30.9 元,罗老师还可以买多少个篮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二是旋转的(),三是旋转的()。 考查目的:图形的旋转。 答案:中心;方向;角度。 解析:考查了对图形旋转三个关键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图形的旋转,所以允许答案有先后顺序的改变。 2.图形(1)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考查目的:旋转的中心。

答案:B;A;D。 解析: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通过观察题目可知,图形(1)是以B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A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D点为中心旋转的。 3.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考查目的:依据图形旋转的知识看图填空。 答案:D;B;顺;180;逆;180。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A、B、C、D四个点与圆心的连线把这个360°的圆心角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度是90°。指针从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D,逆时针旋转90°到B;而要从A点旋转到C点,既可以按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都是180°。

4.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②号图形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③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考查目的:图形的旋转。 答案:顺;90;B;90;C;逆;D;顺;90。 解析: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度数,某个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某个点按相同的方向旋转了相同的度数。通过仔细观察,依据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关键答题。 5.观察图形并填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一、填空题。 (1)一筐橘子重x千克,26筐重()千克。 (2)n是大于1的自然数,与n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和()。 (3)幸福小学共有m名学生,其中男生230名,女生()名。 (4)运送了a千克苹果,比李叔叔多运12.5千克。李叔叔运了()千克苹果,两人共运了()千克。如果a=130,那么李叔叔运了()千克苹果。 (5)买8个苹果(苹果x元/个)共()元。付给售货员30元,应找回()元。 如果每个苹果3.5元,应找回()元。 (6)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m吨。一天上午运了a车,下午运了b车。这一天共运土()吨,上午比下午多运土()吨。 如果a=10,b=8,m=5,那么:一天共运土()吨, 上午比下午多运土()吨。 (7)一本书有a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b天。 8b表示__________ _________ a-8b表示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本书如果有94页,张华看了7天。用上面的式子求出还有()页没看。 (8)两辆车从 A地同时出发背向而行。客车车每小时行a千米,比货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x小时后两车同时分别到达甲、乙两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 货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_______________;到达甲地时客车行的千米数_____ _ _______; 到达乙地时货车行的千米数_________ __;甲、乙两地相距的千米数___ __ _____; 乙地比甲地离A地近的千米数______ ____________。 (9)甲数比乙数大a,若甲数是b,乙数是(). 比x的2倍少18的数是( ).a的平方与b的2倍的和是( ). (10)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那么 a =____ ____,t =___ ______,c =___ _______ (11)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周长公式。 (12) 蜗牛走8米用了a分钟。(用式子表示)蜗牛每分钟走:__ __米,走1米用:______分。 (14)根据运算定律在_____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7.2+(a+2.8)=a+( ___ + ___ ) (b+5.7)+4.3=b+( ___+ ____) (b×125) ×8=b×(____×___) 2.5×(a×4)=( ___×___)? ___ 4×(25+a)= ___×____+ ___×____ 4b+7b=(___+ ___)?___ ab+ac=___ ?(___ + ___ ) (15)当x= 6 时,x2=( ), 2x=( );当x =()时,x2 =2x。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 元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预案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的内容,完成第81页上“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信息窗1: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第61—64页内容。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本信息窗提供了各种垃圾处理的方式所占比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入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通分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旧知,探究铺垫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和8 7 和 8 9 和18 12 和24 8 和12 4 和9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和和和和【设计意图】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都为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通分做准备。有了扎实的旧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谈话:(出示信息窗1)从情境图中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填埋处理与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2.回收处理与其他方法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3.堆放处理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对于像1、2这样的问题是关于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可及时让学生口答解决,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对于像3这样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两个分数,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涉及到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一个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一个是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第三个是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其中问题三是学生不能直接运用旧知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一个新问题: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使学生不知不觉涉及到本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测评方案 一、填空。 1.6.48÷0.54,除数是()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移动()位,转化成()÷()。 2.6瓶饮料装一箱,共有50瓶饮料,需要()个箱子才能装完。 3.一辆汽车0.8小时行驶了65 km,平均每小时行驶()km,平均行驶1 km 需要()小时。(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16÷6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5.把5.23,5.24,5.25,5.32,5.34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6.做一套西装用布1.28 m,照这样计算,100 m布最多可以做()套这样的西装。 7.一辆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0.75 km,照这样计算,12分钟行驶()km,这辆摩托车行驶4.5 km需要()分钟。 二、判断。 1.0.5353是循环小数。() 2.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不变。() 3.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也都是循环小数。() 4.一个自然数(0除外)除以0.1,这个自然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因为10÷3=3……1,所以1÷0.3=3……1。() 三、选择。 1.两个数相除的商是5,除数和被除数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商是()。 A.1B.5C.25 2.因为56×24=1344,所以1.344÷0.56=()。 A.0.24 B.2.4 C.24 3.如果甲÷0.1=乙×0.1(甲、乙都不等于0),那么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是()。A.甲>乙B.甲=乙C.甲<乙 4.下面各数中,()保留两位小数约是1.20。 A.1.195B.1.299 C.1.188 5.17.7÷2.5的商是7,余数是()。 A.2 B.0.2 C.0.02 四、计算。 1.用竖式计算。 2.简算。 83.6÷0.25÷4 73.8÷1.2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带练习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练习题 一、填空。 1、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12a-b/12。 2、一本书100页,平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100ab )个字。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2(a+b) 4、根据运算定律写出:9n +5n = ( 9+5 )n a ×0.8 ×0.125 = a (0.8×0.125 ) ab = ba 运用乘法交换律定律。 5、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186+a 表示五年级订阅《希望报》的份数 6、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 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100)米。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3厘米,底是19厘米,它的腰是(12厘米)。 8、甲乙两数的和是171.6,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甲数是(156);乙数是(15.6)。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2、5x 表示5个x相乘。(×) 3、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 ,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 1。(√) 4、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高h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三、解下列方程。 3.5x = 140 2x +5 = 40 15x+6x = 168 X=40 X=17.5 X=8 5x+1.5 = 4.5 13.7—x = 5.29 4.2 ×3—3x = 5.1 X=0.6X=8.41X=2.5 四、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5倍加上3.2,和是38.2,求这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P33,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对于“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加以区分。 学情分析:在“四舍五入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口算除法 4.5÷9 3.6÷4 0.72÷8 0.32÷2 0.48÷3 3.5÷0.5 2.7÷0.3 5.6÷0.7 6.3÷0.3 2÷0.5 二、新授 (一)“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1、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2、指名板演。 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 2、7个 3、6.25个 3、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

(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要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还可以利用逆推法如果是6个瓶子,每个瓶子装0.4千克香油,这样的话只能装2.4千克,还剩2.5-2.4=0.1千克香油没有装进瓶中。因此,需要再多准备出1个瓶子,也就是7个瓶子。) 4、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 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 ——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 5、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6、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哪些情况要用到“进一法”?【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感受到它的实用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求商的近似数除了“进一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请同学读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老师巡视。 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 3、17个 3、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 (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4、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根据实际生活举一些“去尾法”的生活实例。 .比较(1)和(2)两题在去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1)中去近似值的方法是“进一法”。(2)中的方法是“去尾法”。 相同点:(1)(2)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求商的近似数,同时根据实际都取整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取商的近似值的常用方法,便于下面练习中的比价辨析。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练习六:5、6、7题(选择题) 学生独立审题——判断对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与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就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与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感受方向与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四、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与行的顺序。 五、课时安排: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整理 一、除法的意义;;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例:10.2÷0.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与乘法意义区分)10.2×0.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2)商的小数点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对齐;(3)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被除数是整数时要先点小数点,再添0);(4)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的计算方法 (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2)除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_(位数不够的,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3)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三、求商的近似数;; (1)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计算到保留的小数位数_________,再将最后一位“___________”。(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还需要用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求近似数。 四、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___________,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一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___________,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________和_________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小圆点。 (4)循环节从十分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__________,循环节不是从十分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_______________。 2、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是_________________;小数部分的位数____________的小数是无限小数。 3、小数的分类;; 有限小数纯循环小数 小数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混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王西小学主备人付凌云执教人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个性化修改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课本第9—28页,本单元共有三个信息窗组成,信息窗1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信息窗2是让学生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信息窗3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小学阶段正式认识分数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3、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的问题。 2.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3.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结合本单元情境素材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三、课时安排 信息窗1——船模试航、航模放飞2课时 信息窗2----我的小发明2课时 信息窗3----设计科普展板2课时 回顾整理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王西小学主备人付凌云执教人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信息窗1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个性化修改 课型: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 2、单位1的建立。 分数单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 2、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练习 教学具准备: 课件、每组一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 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 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 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检测题姓名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或“=”。(8分) 5.8×2.6()5.8÷2.6 4.9×0.86()4.9÷0.86 32.25×7.4()322.5×0.74 11.5÷110()11.5÷1.1 二.填空。(12分) 1. 26个3.8是(),63是0.9的()倍。 2. 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是5.2,如果把这两个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2位,那么商是()。 3. 19.9078保留一位小数是()。 4. 10÷0.3的结果是()小数,可以简便记为()。三.选择。(9分) 1. 下列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A.12÷18 B.12÷1.8 C.12÷0.18 2. 下面各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A.0.572572572 B.0.999...... C.6.333 3. 一个除法算式,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得商不变,除数应该()。 A. 乘10 B.除以10 C.乘100 四.用竖式计算。(结果是循环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16分)68.7÷33 100÷2.5

32.8÷0.08 11.6÷4.8 五.解决问题。(55分) 1. 一本故事书有384000个字,如果每页排35行,每行排40个字,从第一页起,排完这些字最少需要多少张纸?(7分) 2. 一根木料长度为22.5米,把它截成7.5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多少段?(7分) 3. 老师买了7根32米长的彩带用来做中国结,每个中国结会用掉1.6米彩带,那么这些彩带一共可以做多少个中国结?(7分)

4. 做一个沙发套需要8米长的棉布,那么276米长的棉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沙发套?(8分) 5. 妈妈买了3千克葡萄,那么买葡萄的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8分) 6. 如果3.5a是3.5的14倍,那么a是0.7的多少倍?(8分) 7. 已知m÷2.6=n,n是一个两位小数,给它保留一位小数是4.8,那么m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10分)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五年级数学学业成长评价题 第五单元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的面积的一半。 (2)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m ,下底7m ,高4m ,它的面积是( )㎡。 (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高3㎝,它的面积是( )cm 2;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cm 2。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5分米,面积是60平方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高是( )分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高是5m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m 。 (6)看下左图,图形①和②都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比较,( )。 (7)看上右图,三角形A 和三角形B 的面积比较,( )。 (8)下图是破损的瓷砖,( )块损坏的最多,损坏最少的一块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注:每个小方格为1平方厘米) a a 二、看图列式计算(选择合适的条件,再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28分,(1)~(4)每题4分) (1) 20 第(6)题图 第(7)题图 a b c

(2 (3 ) (4) (5 )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m )。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计算,都写出来。(12分) 5 9 10 10 5 5

三、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46分) (1)下图这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5分) (2)下面是一座水电站拦河坝的横截面图,求这个拦河坝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5分) (3) 下图是面积为96平方米的三角形,底是16米。(5分) 高是多少米? (4)右图是上底10厘米,下底15厘米、面积100平方厘米 的梯形。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6分) (5)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4.5米,高是12米,每平方米收青菜6千克。这块地可收青菜多少千克?(6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空。(共19分)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6与x的和:__________ (2) 20减去a的差:______________ (3)比x小9的数:__________ (4)b除以13的商:_____________ 2、用、 a b、c表示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作业本有页 a,已经写了b页,还剩下()页。 4、一辆汽车12小时行驶x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5、含有未知数的()叫作方程。 6、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S=();当a=5cm,b=3cm时 S=()cm2。 7、当a=0.5时,a2=();当a=46时,2a=()。 8、当a=1,b=2时,在括号里填上“>”“<”或“=”。 a·b()a+b2a()b·b·b a÷b()b-a3a+1()2b 9、在 填上适当的符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2分) (1)如果x-11=36,那么x-11+11=36 ()。 (2)如果3x=99,那么3x÷3=99 ()。 10、如果定义a※b=2a+3b,那么2※(3※4)的结果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b×1可以简写为b1. () 2、3x=0是方程。() 3、给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因为2a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两个a相加,所以2a一定大于2a。() 5、周长都是x分米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式子中,()是方程。 A、3(x-0.5)=5.2 B、a+2.8-1.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

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0.46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