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法行医罪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所以,这时可采取“收缴”、“查封”、“公告”等行政强制措施,制止其违法行为。按《食品卫生法》四十条规定进行行政处罚的,要按一般程序制作法律文书;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行为,需查封的,采用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需收缴的,采用食品生产用(工)具物品暂扣单,应详细写明名称、规格、数量等;如需没收、销毁的,待作行政处罚决定时,一并列入处罚决定书内。这样既能即时制止违法行为,又不违反法律规定,确保真正达到取缔的效果。6 小结

取缔是卫生行政部门对非法主体及其非法活动

必须采取的一种行政处理行为,虽然现在对其法律属性、适用及程序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随着法制的逐步完善,卫生执法主体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监督司.中华人民共和

国食品卫生法释义[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67.

[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20.

[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1999,341.

对非法行医罪的思考

李建华1,吴廷生2,冉 琦2,黄 伟1,康 华1

(1.利川市卫生监督大队湖北利川445400; 2.利川市卫生局湖北利川445400)

[收稿日期]20080912

作者简介:李建华(1964—

),男,土家族,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利川市卫生监督大队长,已发表论文30余篇。[摘要] 目前非法行医已严重扰乱医疗市场秩序,危害着公共卫生安全,但因法律的缺陷导致不能追究其刑

事责任,对违法者缺少有效的打击手段。本文由一起计生机构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案引发诸多非法行医罪思考,就非法行医的主体、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非法行医的特征及认定、非法行医的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了尽快出台司法解释以及修订相关医疗法规的建议。

[主题词] 非法行医;刑事责任;法规修订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码]1007-6131(2008)04-0297-04

2007年6月7日,某村民袁某因妊娠足月,出现下腹部疼痛,到乡计生服务中心就诊,该中心医生蔡某接诊,收费900元,为其做了检查,无异常,建议待产观察。半小时后患者疼痛加剧,并提出剖宫产要求,当天下午1时,经该中心负责人郭某同意后,由医生戴某主刀,郭某、蔡某、秦某协助进行手术,产出一女婴,术中无异常。下午3时左右患者感觉腹部剧烈疼痛,其丈夫向中心负责人提出转院要求被拒绝。下午5时患者突然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表现为休克状态,几名医生进行了抢救,但效果不好。于是向120呼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带着护士赶到现场,就地进行抢救无效,宣告患者死亡。考虑死亡

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失血性休克”。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立案调查,调查发现该计生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几名手术人员取得的《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业,均未取得妇产科专业的执业许可。调查认为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几名当事人已涉嫌犯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2条、国务院令《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3条以及《执业医师法》第39条的规定,将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研究后,认为此案的几名当事人已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只是超范围行医,不构成《刑法》第336条非法行医罪的主

体,同时该计生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再加之没有及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现在证据无法收集,举证困难,无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此案人命关天,只因法律缺陷,罪责难究,引发了笔者对非法行医罪的诸多思考。

1 非法行医罪的主体问题

我们在执法工作中常常遇到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既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也未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二是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三是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取得《医师资格证》,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持有注册在其它医疗机构的《医师执业证书》。四是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但超出执业范围或执业类别行医;五是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但改变执业地点行医。六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持有在其它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执业证书》。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是《刑法》的规定,由于《刑法》对“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规定模糊,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审理这类案件时,常常会对行为人的主体和主观方面的认识产生争议。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单位不构成该罪,对于医师执业资格的问题最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解。有人片面地理解为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行医就是合法的行医;有人又认为只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行医就是合法行医。我们认为《刑法》所指的医生执业资格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执业场所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是执业人员应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获得与执业的类别、范围、地点等完全一致的《医师执业证书》。所以凡是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场所(包括超范围执业的)进行诊疗活动的人都应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凡是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或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与执业种类、范围、地点等完全一致的《医师执业证书》的人擅自进行诊疗

活动,也应成为非法行医的主体,其理由有三点:一是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和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应该说违反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可能成为该罪的主体;二是医疗活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复合活动,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医学知识、技术,还要求一定的医疗设备、条件,不仅要求某个医生医术精良,还需要医生之间、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医疗活动专业性极强,分工极其细致、严格、专业领域之间的差别很大,往往不容混淆,相互替代。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说明诊疗场所条件还不具备,存在的风险很大;三是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卫政发[2004]224号批复:通过买卖、转让、租借等非法手段获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以及医疗机构未经批准在登记的执业地点以外开展诊疗活动的,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4条处理,即按未取得《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擅自开展诊疗活动处理。《执业医师法》第13条第14条的规定,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81条第二款规定: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卫政法发[2004]178号批复:对医疗机构聘用取得医师资格,但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8条规定处理,即按聘用非技术人员处理,取得医师资格但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而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的人员在行医过程中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1条的规定处理,即按非法行医处理。在本案中的几名当事人符合构成非法行医的主体要件,他们的诊疗场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几名手术人员也只是取得了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证书,未取得妇产科专业《医师执业证书》。

2 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的问题

非法行医罪除了主体符合非法行医罪特征外,还必须是情节严重,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造成就诊人死亡,三种情形之一,所以,非法行医犯罪既是危险犯,又是结果犯。《刑法》第336条对这几种情形的规定尚不具体。首先是哪些情形属“情节严重”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也是争论不休,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情形应规定为情节严重的情形:一是以营利为目的,非法行医获利在1万元以上;二是长期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